山东省滕州一中2019届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2.汉代谶纬迷信盛行。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统治的没落B.遭到统治者的禁止C.与新儒学紧密相关D.导致西汉的覆亡3.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
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A.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
”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5.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 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D.“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7.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2019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山东省滕州一中高三10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 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B. 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来看,婚姻往往受到季节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农忙之后开始从事婚姻的操办,不是婚礼的举办,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妇女地位较为低下,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实行小农经济模式,男子是主要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2.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所述工具有利于锄地翻地,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AB均属于无关项;材料没收涉及铁犁牛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
3.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
据此可得出A.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 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C. 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D. 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得到明显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处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河西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是以经济为目的,A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的是河西地处咽喉要地,不能得出是丝绸之路的中心的信息,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D不正确。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第I卷共40小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选项涂到答题卡上。
1.《农书》强调生产要“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在人事方面,则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
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A.注重农时B.因地制宜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2.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3.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4.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5.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
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下列四项分折,你认为合理的是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408.1 1567.71021年2641.2 3874.01077年2021.3 5117.2A.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D.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7.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 60 分)本卷共30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之时,共有 448.8 万多共产党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共计15 万人,占3.34%;其中大学专科以上的只有 1.4 万人,仅占 0.3%;小学程度的 124.1 万,占27.65%;文盲309.7 万,占69%。
这表明()A. 面向工农的教育势在必行B.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C. 新中国的建设面临着挑战D.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尤为迫切2.1953 年 6 月 5 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
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 这表明新中国()A. 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B. 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政策C. 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幅漫面。
该作品意在说明我国()A. 工业化建设进入快车道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 国民经济恢复加速D.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4.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A. 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B. 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D. 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5.1964 年 8 月,国务院出台规定:户口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从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从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从其他城市迁往北京、上海两市的,要适当限制。
该规定实质上()A. 有利于大城市经济的繁荣B. 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C. 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D. 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6.如表是“三五”计划、“四三方案”的主要内容摘录。
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A. 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B. 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 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D. 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宗法制下的分封制体现出了“家国一体”的特点,促使原先依靠部落统治方式的重大改变,故A项正确;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故B错误;此种模式商代已经出现,不属于新模式,故C错误;分封制商代也实行过,故D错误。
2.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说明盐铁官营A. 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B. 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 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D. 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答案】C【解析】盐铁官营的实行后,由于铁器质量差,官府强令老百姓购买,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竞争机制,故C项正确;材料属于官府的强制购买,与手工业技术的落后无关,故A错误;当时属于政府行为,不具备市场导向性,故B错误;材料属于盐铁官营,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
3.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坛不决,故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答案】D4. 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
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
”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答案】B【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农户卖掉余量到市场买蚕以织布,也有买生产工具用来资助耕地之用,说明古代小农生产与市场的结合,故B项正确;当时农业生产仍然没有市场化,故A错误;C是鸦片战争之后;D生产规模扩大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9届山东滕州一中新校区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山东滕州一中新校区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_________ )①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②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③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④ “秋七月,初税田”A.①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B.②③___________ C.②④ _________ D.③④2.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
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
”此记载反映出当地(_________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_________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________ ③商品经济发展_________④对外贸易发达A.①② ______________ B.②③ ________ C.①③ ________ D.①④3. 《旧唐书·食货上》载:“武德七年,始定律令……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
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材料表明唐代均田制(_________ )A.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B.实质上是地主土地所有制C.有利于土地与劳动者的结合D.有利于北方各族的封建化4.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
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5.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_________ )p6. ly:宋体; font-size:10.5pt">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短暂春天列强放松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7.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说明:本套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非选择题2小题,4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3.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
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二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解析版】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单元测试_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2.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4.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10月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
”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C.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D.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2.《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3.“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D.唐诗4.《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5.“商山武关道”是关中到南阳、襄阳及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的交通动脉,也是汉唐以前物质运输、政治控御、文化沟通的主要通道。
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班级:姓名:分数:2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
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2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26.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
据此可知当时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27.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
这反映出当时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D.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28.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29.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D .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30.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3)(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3)★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1、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渡江作战【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很高,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备选项内容的分析甄别能力。
如果学生的记忆准确,本题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的时间记忆出错,就会出现失误。
本题容易错选D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一个陷阱,D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
2、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准确识记。
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联考试题与答案.doc
最新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联考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的封建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制度实行统治。
A.宗法制B.分封制C.世官制D.郡县制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3.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
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
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
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 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4.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
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 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
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 是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5.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 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
后冷 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 大会讨论解决办法。
这表明雅典A .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B.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C .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D.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6.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 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
为此,议会在1876 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 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B.消除了自由D.摧毁了旧贵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
2019-2020学年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10月联考试题高三历史及答案
试卷类型:A 2019-2020学年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10月联考试题高三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随着周王朝可以新赠与的土地逐渐减少,扩大大小诸侯领主对直辖地内居民等的管理权成为对贵族的新优惠政策。
此举()A.扩大了周朝的疆域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C.解决了贵族间矛盾D.强化了大宗特权地位2.秦律中刑事法律是基本部分,民事法律多混杂于刑法等法规中;行政法律类目众多且调整范围广泛,多单行律,行政法规中有许多关于经济方面的内容。
这反映了秦朝()A.法律制度已经完备成熟B.经济纠纷逐渐增多C.立法适应专制集权需要D.使用刑法处理民事3.明中后期,除在京师进行的会试、殿试与定期考核以外,官员官职的分派和升迁,抛却出身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由吏部抽签决定,最后皇帝或司礼监例行朱批。
这表明()A.科举制逐渐失去了选拔官吏的作用B.皇帝失去最高权威C.文官集团已经形成自动运行的机制D.明代吏治腐败低效4.雅典民主政体本身的存在受到威胁的时候,雅典的民主派不免慌了手脚。
针对这一情况,苏格拉底宣教“智者统治,别人服从”,极端蔑视民主和自治。
这反映了()A.苏格拉底反对民主B.雅典城邦走向衰落C.民主制度有待完善D.直接民主失去民心5.在罗马共和国前期,国家将审判权由高级官吏分散掌理中独立出来,交由专门设置的最高司法行政长官即最高裁判官执掌,同时有关国家司法活动的一般原则也逐渐形成套明确的规定。
这表明()A.依法治国理念的践行B.司法制度趋向完善C.法律制定日趋民主化D.立法权逐渐下移6.17、18世纪的体制设计上,英国实行的是等级分权,不同的社会等级拥有不同的权力份额;而美国则认为他们的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只有人民一个等级,他们实行了功能性分权。
由此可知()A.历史传统决定权力分配B.本国国情影响体制选择C.三权分立解决政治矛盾D.制衡原则巩固统治秩序7.1860年,为抵制反对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南卡罗纳州通过了“脱离法令”;杰斐逊·戴维斯在部分南方州联合会议上被选举为“美国南方各州同盟”的总统,会议还通过了一部拥护黑人奴隶制的宪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
《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古代A. 小农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律B. 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 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来看,婚姻往往受到季节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农忙之后开始从事婚姻的操办,不是婚礼的举办,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妇女地位较为低下,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地位的提高,故C项错误;封建社会实行小农经济模式,男子是主要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
2.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A.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铁质生产工具的出现,所述工具有利于锄地翻地,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D符合题意;AB均属于无关项;材料没收涉及铁犁牛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
3.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
据此可得出A.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 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C. 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D. 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得到明显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处于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河西地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大,B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贡赐贸易为主,不是以经济为目的,A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的是河西地处咽喉要地,不能得出是丝绸之路的中心的信息,C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与当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丝绸之路的影响等。
4.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A. 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B. 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C. 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D. 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等信息可知,都反映了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地域的农业情况的比较,没有推断出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排除A。
材料中只有《汉书•元帝纪》涉及轻徭薄赋的信息,其它两则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
材料中只有《后汉书》“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中涉及手工业,其它两则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
5.下图为宋代铸造的大观通宝钱,由宋徽宗御题钱文。
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
由此可见当时A. 北宋政府铸钱具有随意性B. 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深远C. 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平民化D. 皇帝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可得出宋徽宗并非是随意性,而是认为有吉祥之兆哦,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公元1106年,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宋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崇宁六年为大观元年,再而铸钱”可得出因有彗星闪过,认为是吉祥之兆,因而造钱,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书法书平民化,故C项排除;材料中的铸钱是因为有吉祥之兆出现,而不是皇帝的好恶,故D项排除。
6.洪武二十四年(1391)秋,山东东昌征棉绒仅250.12厅,而到嘉靖年间山东六府“棉花皆有之,东昌尤多。
”在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制卖者贩郡邑,皆遍富积巨万”。
材料反映出当时A. 跨区域的长途贩运贸易兴起B. 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生产C. 棉花烟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D.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棉花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的增加,说明了在明代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长途贩运的信息,A不正确;C“普遍种植”的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雇佣关系等,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D不正确。
7.“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
”材料反映了当时A. 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B. 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 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D. 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自嘉靖中年……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生齿日繁,游手日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即“疏于户口”,故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故A排除。
以土地为依据的赋税制度不能说明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故B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朝赋税制度8.《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
上述材料反映宋代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答案】B【解析】材料中“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说明房产税产权逐步确立,B正确;宋代主要是商税,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市民阶层信息,C错误;市民控制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9.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城镇进程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20年与1724年相比米价有大幅上涨,而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的话,只会带来米价的下跌,因此D项与表格中米价的变动原因无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会导致对大米的需求增加,或者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均会对米价上涨产生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0.抗日战争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大量内迁。
下表是截止1939年沦陷区企业内迁的情况,对其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 内迁企业类型存在不平衡性B. 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为西南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 中国工业基础仍旧非常薄弱【答案】A【解析】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钢铁厂1家”“机械厂”中可以看出,抗战时期内迁企业类型不均衡,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反映的是内迁企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出国民经济的比例,故B 项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1.下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B.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C. 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 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答案】D【解析】题目要求的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仅反映了1889——1893年时期的情况,与题意要求不合,故A项排除;收回利权运动与进口接机械设备无必然的逻辑联系,故B项排除;图示数据反映的是机器设备的进口情况,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知识与图示的时间信息可得出当时清政府为了偿付大量战争赔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有进口的机器设备的数量较多,故D项正确。
【点晴】解题的关键一是对图示中的数据、时间信息进行分析,二是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
12.乾隆嘉庆年间,英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不满但并不感到异常,但到了道光年间(1820-1850年),他们开始愤怒不已,强烈要求改变。
这主要缘于A. 中国农耕经济优势地位明显B. 贸易入超使英国经济损失巨大C. 自由贸易思想在英国的盛行D. 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两国矛盾【答案】C【解析】英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满发生变化,主要因素还是在于英国自身对这一政策的认识发生改变,工业革命后英国自由贸易思想盛行,因此对于封闭自守是无法理解的,因此本题选择C 选项。
A选项错误,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英国自身;B选项错误,这一时期鸦片贸易已经扭转了这一局面;D选项并不是根本原因。
点睛:解答本题要清楚英国对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态度的变化不是中国方面的因素,而是英国自身的因素,因为中国方面的政策一直都没有变化,因此可以排除A、D选项。
在B、C选项中找寻答案。
13.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 实业救国和社会主义成为两大社会思潮C. 经济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D. 该历程折射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答案】B【解析】由表中数据看该时段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中国处于入超地位,A不正确;材料所述与社会主义无关,B不正确;材料所述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C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侧面可以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信息,D符合题意。
14.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该表说明近代中国()A. 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 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C. 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 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可知生产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的机器生产是增加,排除A;材料表明生产资料、半制品和制成品比重很大,说明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故选B;1873—1903年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本没有优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出口贸易总值的信息,排除D。
15.白银作为货币,在中国古代长期都以“两”结算,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则以明中后期开始流入的西班牙“银元”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