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动点问题课件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动点问题课件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动点问题课件

①∠MB′C=90° ②∠B′MC=90°
45 °
2 1
【2017· 河南T15】如图,在Rt△ABC中,∠A=90°, AB=AC,BC= √2 +1 ,点M,N分别是边BC,AB上的 动点,沿MN所在直线折叠∠B,使点B的对应点B′始终落 在边AC上.若△MB′C为直角三角形,则BM的长为_____ .
3 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
单位的速度沿A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 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 (s)(0<t≤3)
(2014年 新疆)如图,直线y 4 x 8
7
当BP=BC时
D
4
30°

4
P
A
7
B
2 3
E
当CB=CP时
∴t=3或11或7+ 4 3 或 4 3 /3 +7 时 △PBC为等腰三角形
探究动点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P
A
7
B
当PB=PC时
合作探究
1::如图.△ABC中AB=6cm,BC=4cm, ∠B=60°,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 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 2cm/s和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 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当t为 ______时 ,△PBQ为直角三角形.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设△AQ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AQP的面积最 大? (3)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 形与△ABO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案

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学情分析】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

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教学过程】一、动点问题的近况:1、动态几何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

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

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2、动点问题所用的数学思想:解决运动型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是方程思想,数学建模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12,∴AB= 12 =2 3 ,又∵△ABE是等边三角形,∴BE=AB=2 3,即PD+ PE的最小值为2 3 .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3 同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 最大. 【解决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 P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 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
2 AN
-PN=PM′-PN≤M′N=2,延长M′N交BD于点P′,连接P′M,∴
例4题图
当点P运动到P′时,即点M′、N、P′共线时,M′N=P′M′-P′N=2,
∴PM-PN的最大值为2.
例4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模型二 “一点两线”型(两动点+一定点)
【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 使得△PMN周长最小. 【解决思路】要使△PMN周长最小,即PM+PN+MN值最小.根据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即可.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5 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 ∠AOB,且OP=6,则△PMN的周长最小值为( C )
213.∴PM-PO的最大值为
13
2.
例3题解图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类型4 异侧差最大值问题 【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 【解决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点,同类型3即可解决.
专题二 几何图形动点问题
例4 (2019陕西)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的

北师大数学中考一轮综合复习 (动点问题)

北师大数学中考一轮综合复习 (动点问题)

北师大数学中考一轮综合复习 (动点问题) 知识点1 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图象本讲例举了以三角形、四边形、圆为背景的因点运动而产生的函数问题,这些问题的重点在于定性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依据题意,在所给出的函数图象中,找准临界点,数形结合,分段思考问题;如果是选择题,综合给出的所有选项,找到异同点,深入分析,快速找到正确选项。

【典例】例1(2020秋•中原区校级期中)如图1,E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动点P 、Q 同时从点B 出发,点P 沿折线BE ﹣ED ﹣DC 运动到点C 时停止,点Q 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 /s .设P 、Q 出发ts 时,△BPQ 的面积为ycm 2,已知y 与t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曲线OM 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其余各部分均为线段),当点P 在ED 上运动时,连接QD ,若QD 平分∠PQC ,则t 的值为( )A .14﹣2√5B .13﹣2√5C .12﹣2√5D .11﹣2√5例2(2020秋•台安县期中)如图,已知OA =2,OB =4,∠AOB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C ,点C 坐标为(43,43),一动点P 从O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 轴向点B 做匀速运动,一动点Q 同时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 轴向点A 做匀速运动,作点P ,Q 关于直线OC 的对称点M 、N ,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0<t <2),△MNC 与△OAB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图象是( )A.B.C.D.例3(2021秋•黔西南州期末)如图1,二次函数y=a(x+3)(x﹣4)的图象交坐标轴于点A,B(0,﹣2),点P为x轴上一动点.(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P作PQ⊥x轴,分别交线段AB、抛物线于点Q,C,连接AC.若OP=1,求△ACQ的面积;(3)如图2,连接PB,将线段PB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D.当点D在抛物线上时,求点D的坐标.例4(2020秋•沈阳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过点A(6,m),过点A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B,过点A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点C.∠AOB=60°,CD⊥OA于点D.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同时开始运动,当点P到达点A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且t>0.(1)求m与k的值;(2)当点P运动到点D时,求t的值;(3)连接DQ,点E为DQ的中点,连接PE,当PE⊥DQ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随堂练习】1.(2020秋•安徽月考)如图,△ABC中,CA=CB=5cm,AB=8cm,直线l经过点A且垂直于AB,现将直线l以1cm/s的速度向右匀速移动,直至经过点B时停止移动,直线l 与边AB交于点M,与边AC(或CB)交于点N.若直线l移动的时间是x(s)、△AMN 的面积为y(cm2),则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2.(2020•南海区一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2,E为BC的中点,连接AE、DE,点P,点Q分别是AE、DE上的点,且PE=DQ.设△EPQ的面积为y,PE的长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B.C.D.3.(2021秋•浑南区期末)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的坐标为(0,12),经过原点的直线l1与经过点A的直线l2相交于点B,点B坐标为(﹣9,3).(1)求直线l1,l2的表达式;(2)点C为直线OB上一动点(点C不与点O,B重合),作CD∥y轴交直线l2于点D,过点C,D分别向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F,E,得到矩形CDEF.①设点C的纵坐标为n,求点D的坐标(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若矩形CDEF的面积为48,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的坐标.4.(2020秋•城关区校级月考)如图,直线y=−12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如图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做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3)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的面积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知识点2 动点与存在性问题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时,具体方法如下:(1)假设结论成立;(2)探究平行四边形存在问题一般是已知平行四边形的3个顶点,再去求另外一个顶点,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①从给定的3个顶点中任选2个定点确定的线段作为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或对角线分别作出平行四边形;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第二种是:①以给定的3个定点两两组合成3条线段,分别以这3条线段为对角线作出平行四边形;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平行四边形;(3)建立关系式,并计算;根据以上分类方法画出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图形后,可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也可以利用直线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由方程组的解为交点坐标的方法求解.【典例】例1(2020•郴州)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3(a ≠0)与x 轴交于A (﹣1,0),B (3,0),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直线y =kx +n 过B ,C 两点.(1)求抛物线和直线BC 的表达式;(2)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①如图1,若点P 在第一象限内,连接P A ,交直线BC 于点D .设△PDC 的面积为S 1,△ADC 的面积为S 2,求S 1S 2的最大值; ②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与x 轴交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垂足为F .点Q 是对称轴l 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以点E ,F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2021秋•富裕县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4x +c (a ≠0)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OA =1,对称轴为x =2,点D 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上C,D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点E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BE和CE.求△BCE面积的最大值;(4)平面内存在点Q,使以点B、C、D、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例3(2020•怀化)如图所示,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点C及顶点M的坐标.(2)若点N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N、CN,求△BCN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N的坐标.(3)若点D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点B、C、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4)直线CM交x轴于点E,若点P是线段EM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以点P、E、O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随堂练习】1.(2020•菏泽)如图,抛物线y=ax2+bx﹣6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OA=2,OB=4,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在直线l右侧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连接AD,BD,BC,CD.(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D在x轴的下方,当△BCD的面积是92时,求△ABD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点M是x轴上一点,点N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N,使得以点B,D,M,N为顶点,以BD为一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21秋•沈河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x+c(a≠0)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交y轴于点C(0,3),顶点为D.(1)求抛物线解析式;(2)点E为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作EF⊥x轴于点F,连接OE,当△OEF面积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3)G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过点G作GH⊥x轴于点H,交直线BD于点K、且OH=GK,作直线AG.①点G的坐标是;②P为直线AG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PQ⊥AG于点Q,取点M(0,),点N为平面内一点,若四边形MPNQ是菱形,请直接写出菱形的边长.3.(2021秋•沈北新区期末)如图,抛物线y=ax2+bx+2交x轴于点A(﹣3,0)和点B(1,0),交y轴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的坐标为(﹣1,0),点P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求四边形ADCP 面积的最大值;(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MAB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并说明理由;(4)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BCN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N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综合运用1.(2020秋•海淀区期中)如图,菱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P,Q分别在线段BO,AO上,且PQ∥AB.以PQ为边作一个菱形,使得它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在线段AC,BD上,设BP=x,新作菱形的面积为y,则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2.(2020•郑州校级模拟)如图1,点A是⊙O上一定点,圆上一点P从圆上一定点B出发,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点A,运动时间是x(s),线段AP的长度是y(cm).图2是y随x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点P的运动速度是()A .1cm /sB .√2cm /sC .π2cm /sD .3π2cm /s3.(2020•三水区校级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cm ,AD =3cm ,点E 是AB 的中点,点P 沿E ﹣A ﹣D ﹣C 以1cm /s 的速度运动,连接CE 、PE 、PC ,设△PCE 的面积为ycm 2,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4.(2020春•崇川区校级期中)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A 出发,以恒定的速度,沿A →B →C →D →A 方向运动到点A 处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P AB 面积为y ,若y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A.36B.54C.72D.815.(2020春•林州市期中)如图,正方形ABDE的边长为4cm,点F是对角线AD、BE的交点,△B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C=9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折线AB→BC→CD运动,到达点D时停止.设点P运动x(秒)时,△AFP的面积为y(cm2),则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6.(2020•金华模拟)如图,点A(﹣1,0),点P是射线AO上一动点(不与O点重合),过点P作直线y=x的平行线交y轴于C,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x于B,连结AB,AC,BC.(1)当点P在线段OA上且AP=PC时,AB:BC=.(2)当△ABC与△OPC相似时,P点的横坐标为.7.(2020秋•渝中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x+6√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的坐标为(0,2√2),点D在x轴上,CD=AB.(1)点E在CD上,其横坐标为4√2,点F、G分别是x轴、y轴上的动点,连接EF,将△DEF沿EF翻折得△D′EF,点P是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当|P A﹣PC|最大时,求PG+GD′的最小值;(2)将CD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直线C′D,点M、N分别是直线C′D与直线AB 上的动点,当△CMN是以CN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8.(2020•烟台模拟)如图,抛物线y=ax2+43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0,﹣2),连接AC.点P是x轴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AC于点D,E为y轴上一点,连接AE,BE,当AD =BE时,求AD+AE的最小值;(3)点Q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2020•温州模拟)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直线y=﹣x+3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A,B.此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使△ACM与△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HM NG POAB图1xy∴y =GP=32MP=233631x + (0<x <6).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BD CE AB =,∴11x y =, ∴xy 1=. (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 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y 1=成立.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 解:(1)连结OD.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AEDCB 图2●P DE ACB3(2)OFO●F PDE ACB3(1)(2)∵∠ABC=90°,AB=4,BC=3, ∴AC=5. ∵∠ABC=∠ADO=90°, ∴OD ∥BC, ∴53x OD =,54xAD =, ∴OD=x 53,AD=x 54. ∴AE=x x 53+=x 58. ∵△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x 585458=. ∴x y 516= (8250≤<x ). (3)当BF=1时,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 ∴5-x 58=4,得85=x .可求得2=y ,即AP=2. 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 ∴5-x 58=2,得815=x . 可求得6=y ,即AP=6.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AH OC S AOC ⋅=∆21, ∴4+-=x y (40<<x ).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 AB CO 图8HF A B CED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动点与三角形面积问题》课件_5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动点与三角形面积问题》课件_5
3. 如图,四边形 ABCD是菱形,对角线 AC 与 BD 交于点 O, 且 AC=80,BD=60.动点M,N 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 A, D 同时出发,点M沿着A—0—D 运动,点N沿着D—A运动,当点 N 到达点 A 时,M,N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菱形 ABCD 的周长; (2)记△DMN 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关系式,并求 S例题
2.如图,点O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3,4),AC⊥OA,且 与x轴的交点为C,动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由点A—O运动。同时, 动点N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由点O—C运动。当一动点先到终点时, 另一动点立即停止运动. (3)若改变点M的运动方向:点M沿着O—A—C运动, 用t表示出 三角形OMN的面积
观看动画演示
四、展慧:小结
一.求三角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条件: 提炼“SAS”数学模型
二.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方法
1、静态三角形:选底、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 三角函数求高——根据公式求面积

2、动态三角形:划动为静(画出静态图)——标线段、角 ——找出“SAS”模型——转化到1.静态三角形即可。
五、创慧:中考链接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学期总复习
几何代数综合专题—— 动点与三角形面积问题
一、酝慧:
课前小测(6分钟)
二、萌慧:
1、在△ABC中,AB=4,BC=3,AC=5,AP=2t,CQ=t 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APQ的面积.
C
,
Q
A
P
B
三、集慧:典型例题
2.如图,点O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3,4),AC⊥OA,且 与x轴的交点为C,动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由点A—O运动。同 时,动点N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由点O—C运动。当一动点先到终 点时,另一动点立即停止运动. (1)求线段AC、OC的值; (2)记△OMN 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关系式,并求 S 的最 大值;

初中数学 动点问题概述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 动点问题概述及练习题 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北师大 中考 实用总结中考 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北师大  中考  实用总结中考  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HM NGPOAB图1x y∴y =GP=32MP=233631x + (0<x <6).(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BD CE AB =,∴11x y =, ∴xy 1=. (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 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y 1=成立.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 解:(1)连结OD.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2)∵∠ABC=90°,AB=4,BC=3, ∴AC=5. ∵∠ABC=∠AEDCB 图2A3(2)3(1)ADO=90°, ∴OD ∥BC, ∴53x OD =,54xAD =, ∴OD=x 53,AD=x 54. ∴AE=x x 53+=x 58. ∵△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x 585458=. ∴x y 516= (8250≤<x ). (3)当BF=1时,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 ∴5-x 58=4,得85=x .可求得2=y ,即AP=2. 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 ∴5-x 58=2,得815=x . 可求得6=y ,即AP=6.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AH OC S AOC ⋅=∆21, ∴4+-=x y (40<<x ).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 AB CO 图8HC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北师大 中考 实用总结中考 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北师大  中考  实用总结中考  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22页)

中考动点专题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HM NGPOAB图1x y∴y =GP=32MP=233631x + (0<x <6).(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BD CE AB =,∴11x y =, ∴xy 1=. (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 ∴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 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y 1=成立.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1)求证: △ADE ∽△AEP.(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 解:(1)连结OD.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2)∵∠ABC=90°,AB=4,BC=3, ∴AC=5. ∵∠ABC=∠AEDCB 图2A3(2)3(1)ADO=90°, ∴OD ∥BC, ∴53x OD =,54xAD =, ∴OD=x 53,AD=x 54. ∴AE=x x 53+=x 58. ∵△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x 585458=. ∴x y 516= (8250≤<x ). (3)当BF=1时,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 ∴5-x 58=4,得85=x .可求得2=y ,即AP=2. 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 ∴5-x 58=2,得815=x . 可求得6=y ,即AP=6.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AH OC S AOC ⋅=∆21, ∴4+-=x y (40<<x ).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 AB CO 图8HC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北师大数学初-上数轴动点专题整理

北师大数学初-上数轴动点专题整理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A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点.(1)求动点A所走过的路程及A、C之间的距离.(2)若C表示的数为1,则点A表示的数为 .【1题答案】(1)2+5=7;AC=5-2=3;(2)-2。

2.画个数轴,想一想(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和表示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5=8-3,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系11(35)2=-+,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2题答案】考点:数轴.(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表示这两点的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2)由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可得x与-2的差的绝对值等于x与6的差的绝对值的2倍.应用题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2010年中考数学必出题“动点问题”以一当百特别例题

2010年中考数学必出题“动点问题”以一当百特别例题

2010中考数学试题必出题“动点问题”“以一当百”特别例题一、选择题: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DA 运动至点A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 示,则△ABC 的面积是( )A94xyOPDAA 、10B 、16C 、18D 、20二、填空题:1. 如上右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 ∥AE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1.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点P 在AB 上从A 向B 运动,连接DP 交AC 于点Q . (1)试证明:无论点P 运动到AB 上何处时,都有△ADQ ≌△ABQ ; (2)当点P 在AB 上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 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61; (3)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再继续在BC 上运动到点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DQ 恰为等腰三角形.Q PO BE DCA2.如图12,直角梯形ABCD中,AB∥CD,∠A = 90°,CD = 3,AD = 4,tan B = 2,过点C作CH⊥AB,垂足为H.点P为线段AD上一动点,直线PM∥AB,交BC、C H于点M、Q.以PM为斜边向右作等腰Rt△PMN,直线MN交直线AB于点E,直线PN交直线A B于点F.设PD的长为x,EF的长为y.⑴求PM的长(用x表示);⑵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图13为备用图);⑶当点E在线段AH上时,求x的取值范围(图14为备用图).图 13图 14图 12AHBCDA HBCDHM QP DCBA3.如图1,在Rt △ABC 中,∠C =90°,BC =8厘米,点D 在AC 上,CD =3厘米.点P 、Q 分别由A 、C 两点同时出发,点P 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k 厘米,行完AC 全程用时8秒;点Q 沿CB 方向向点B 匀速移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设运动的时间为x 秒()80<x<,△DCQ 的面积为y 1平方厘米,△PCQ 的面积为y 2平方厘米.⑴求y 1与x 的函数关系,并在图2中画出y 1的图象;⑵如图2,y 2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其顶点坐标是(4,12),求点P 的速度及AC 的长;⑶在图2中,点G 是x 轴正半轴上一点(0<OG <6=,过G 作EF 垂直于x 轴,分别交y 1、y 2于点E 、F . ①说出线段EF 的长在图1中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当0<x <6时,求线段EF 长的最大值.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B 的坐标为(4,3).平行于对角线AC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m 与矩形OABC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直线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 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点C 的坐标是__________; (2) 当t= 秒或 秒时,MN=21AC ; (3) 设△OMN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4) 探求(3)中得到的函数S 有没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要说明理由.图2图1C Q → B2010中考数学试题必出题“动点问题”“以一当百”特别例题最详细参考答案一、选择 A二、填空:(1)(2)(3)(5) 三、解答:第一道题(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无论点P 运动到AB 上何处时,都有AD =AB ∠DAQ =∠BAQ AQ =AQ∴△ADQ ≌△ABQ ···················································· 2分(2)解法一:△ADQ 的面积恰好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61时, 过点Q 作Q E ⊥AD 于E ,QF ⊥AB 于F ,则QE = QF21QE AD ⨯=ABCD 正方形S 61=38 ∴QE =34···················································································································· 4分由△DEQ ∽△D A P 得 DADEAP QE = 解得2=AP∴2=AP 时,△ADQ 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61···································· 6分解法二: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过点Q 作QE ⊥y 轴 于点E ,QF ⊥x 轴于点F .21QE AD ⨯=ABCD 正方形S 61=38 ∴QE =34∵点Q 在正方形对角线AC 上 ∴Q 点的坐标为44()33,∴ 过点D (0,4),Q ()34,34两点的函数关系式为:42+-=x y 当0=y 时,2=x ∴P 点的坐标为(2,0) ∴2=AP 时,△ADQ 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61. ···································· 6分 (3)若△ADQ 是等腰三角形,则有 QD =QA 或DA =DQ 或AQ =AD ①当点P 运动到与点B 重合时,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知 QD =QA 此时△ADQ 是等腰三角形②当点P 与点C 重合时,点Q 与点C 也重合,此时DA=DQ, △ADQ是等腰三角形 ·····································8分CP 时,有AD=AQ③解法一:如图,设点P在BC边上运动到x∵AD∥BC∴∠A D Q=∠CPQ又∵∠A Q D=∠CQP∠ADQ=∠AQD第二道题第三道题、解:⑴∵CD CQ S DCQ ⋅⋅=∆21,CD =3,CQ =x , ∴x y 231=. 图象如图所示.⑵方法一:CP CQ S PCQ ⋅⋅=∆21,CP =8k -xk ,CQ =x , ∴()kx kx x kx k y 42182122+-=⋅-⨯=.∵抛物线顶点坐标是(4,12),∴12444212=⋅+⋅-k k .解得23=k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方法二:观察图象知,当x=4时,△PCQ 面积为12. 此时PC =AC -AP =8k -4k =4k ,CQ =4.∴由CP CQ S PCQ ⋅⋅=∆21,得12244=⨯k .解得23=k .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方法三:设y 2的图象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是c bx ax y ++=2. ∵图象过(0,0),(4,12),(8,0),∴⎪⎩⎪⎨⎧=++=++=.0864124160c b a c b a c ,, 解得 ⎪⎪⎩⎪⎪⎨⎧==-=.0643c b a ,, ∴x x y 64322+-=. ①∵CP CQ S PCQ ⋅⋅=∆21,CP =8k -xk ,CQ =x ,∴kx kx y 42122+-=. ②比较①②得23=k .则点P 的速度每秒23厘米,AC =12厘米.⑶①观察图象,知线段的长EF =y 2-y 1,表示△PCQ 与△DCQ 的面积差(或△PDQ 面积). ②由⑵得 x x y 64322+-=.(方法二,x x x x y 643232382122+-=⋅⎪⎭⎫ ⎝⎛-⨯⨯=) ∵EF =y 2-y 1,∴EF =x x x x x 29432364322+-=-+-, ∵二次项系数小于0,∴在60<x<范围,当3=x 时,427=EF 最大. 第四道题、解:(1)(4,0),(0,3); ································································ 2分 (2) 2,6; ··················································································································· 4分 (3) 当0<t ≤4时,OM =t .由△OMN ∽△OAC ,得OCONOA OM =, ∴ ON =t 43,S=283t . ········································ 6分 当4<t <8时,如图,∵ OD =t ,∴ AD = t-4. 方法一:由△DAM ∽△AOC ,可得AM =)4(43-t ,∴ BM =6-t 43. ·································· 7分 由△BMN ∽△BAC ,可得BN =BM 34=8-t ,∴ CN =t-4. ········································· 8分S=矩形OABC 的面积-Rt △OAM 的面积- Rt △MBN 的面积- Rt △NCO 的面积=12-)4(23-t -21(8-t )(6-t 43)-)4(23-t =t t 3832+-. ··································································································· 10分方法二:易知四边形ADNC 是平行四边形,∴ CN =AD =t-4,BN =8-t . ······································ 7分 由△BMN ∽△BAC ,可得BM =BN 43=6-t 43,∴ AM =)4(43-t . ······················ 8分 以下同方法一. (4) 有最大值. 方法一: 当0<t ≤4时,∵ 抛物线S=283t 的开口向上,在对称轴t=0的右边, S 随t 的增大而增大, ∴ 当t=4时,S 可取到最大值2483⨯=6; ······························································ 11分当4<t <8时, ∵ 抛物线S=t t 3832+-的开口向下,它的顶点是(4,6),∴ S <6. 综上,当t=4时,S 有最大值6. ············································································· 12分 方法二:∵ S=22304833488t t t t t ⎧<⎪⎪⎨⎪-+<<⎪⎩,≤,∴ 当0<t <8时,画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 11分 显然,当t=4时,S 有最大值6. ········································································· 12分说明:只有当第(3)问解答正确时,第(4)问只回答“有最大值”无其它步骤,可给1分;否则,不给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P
D
A B
Q
B
C
P
Q
B
D
C
5、平行四边形 等腰梯形
6、直角三角形
A B' B
A
B'
B
P
P D E' C
E
D
E'
E
C
思 路
化动为静
分类讨论
数形结合
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
小结:
积累就是知识
动点问题 动点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 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两个变量X、Y 及相关常量。第二找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达出来,再解出。 第三,确定自变量范围,画相应的图象。 必要时,多作出几个符合条件的草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A D
P
B
Q
C
4. 例 1 、 如 图 , 已 知 在 直 角 梯 形 ABCD 中 , AD∥BC , ∠B=90°,AD=24cm,BC=26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 以1cm/秒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3厘米/秒的 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点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求: 1)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 t为何值时,等腰梯形?
2.(2)
D
A
在RtABC中,C 90
SinA 8 10
P
N
Q
B
QN 8 AQ 10
三角函数法
y
1 4 2t 4 t 2 5 4 2 y t 4t 5

C
QN 8 5t 10
QN 4 4 t 5
2.(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 APQ的面积与△ ABC的面积 比为7︰15?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不存在说明理由。 1 S ABC 8 6 24 A 2
A
D
P
Q
B C
2.在Rt△ABC中,∠C=90°,AC=6cm, BC=8cm, 点P由点A出发 ,沿AC向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 点Q由AB中点D出发,沿DB向B运动,速度为1cm/s, 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 (0<t ≤3) (1)当t为何值时,PQ∥BC?
A
若PQ∥BC 则△ AQP~△ABC
(3)当t>7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线段 DP将线段BC三等分? 解决动点问题 D C 的好助手:
E
A B
P
数形结合定相似 比例线段构方程
D
C
E
A
B
P
2.在Rt△ABC中,∠C=90°,AC=6cm,BC=8cm, 点P由点A出发 ,沿AC向C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 点Q由AB中点D出发,沿DB向B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 (0<t ≤3) (1)当t为何值时,PQ∥BC?
1t
3t
5.1)解: ∵AD∥BC,∴只要QC=PD,则四边形PQCD为 平行四边形, ∵CQ=3t,AP=t ∴3t=24-t ∴t=6,∴当t=6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 形
5.2)解:
由题意,只要PQ=CD,PD≠QC,则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过P、D分别作BC的垂线交BC于E、F, 则EF=PD,QE=FC=2
AQ AP AB AC
D
Q
B
P
C
5t 2t 10 6 15 t 7
2.在Rt△ABC中,∠C=90°,AC=6cm, BC=8cm, 点P由点A出发 ,沿AC向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 点Q由AB中点D出发,沿DB向B运动,速度为1cm/s, 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 (0<t ≤3) (2)设△ APQ的面积为y( cm2 ),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A A
M D
P Q
C B
D ∟
P
N
C
Q
B
2.(2)
D
A
∵△AQN∽ △ABC
QN AQ BC AB
P
∟ N
Q
B
C
QN 5t 8 10
4 QN 4 t 5
相似法
1 4 y 2t 4 t 2 5 4 2 y t 4t 5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1)点P从点A沿AB边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 若设运动时间为t(s),连接PC,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 角形?
若△PBC为等腰三角形
D C
则PB=BC
A
30°
P 7
B
4
∴7-t=4
∴t=3
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2)若点P从点A沿射线 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D C
D C
P
A
4
B
A
4
7
B
P
7
D
当BP=BC时 (钝角)
4
30°
当BP=BC时 (锐角)
C
D
E
C
4
P
A
7
B
2 3
E
当CB=CP时 ∴t=3或11或7+ 4 3 或 4 3 /3
探究动点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关注全过程

P
A
7
B
当PB=PC时 时 △PBC为等腰三角形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D
P
C

y S ABC
Q
B
7 15
4 2 7 t 4t 24 5 15
计算要仔细
t 5t 14 0 (t 7)(t 2) 0
2
t 7(舍去) 2 ,t
∴当t=2时, △ APQ的面积与△ ABC的面积比,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 D在线段QP的中垂线上?若存在,求出相应的t的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收获一:化动为静
收获二:分类讨论 收获三:数形结合 收获四:构建函数模型、方程模型
谢谢!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D C
P
A
4
B
7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D
C
D
C
P
A
4
B
A
4 7
B
P
7
D
当BP=BC时 (钝角)
C
4
30°
当BP=BC时 (锐角)
D
E
C
4
P
A
7
B
2 3
E
当CB=CP时

P
A
7
B
当PB=PC时
1、如图:已知 ABCD中,AB=7,BC=4,∠A=30° (2)若点P从点A沿射线AB运动,速度仍是1cm/s。 当t为何值时,△PBC为等腰三角形?
∵点D在线段PQ的中垂线上
∟G
∴DQ=DP
DQ 2 DP 2
t 2 42 (2t 3) 2
3t 12t 25 0
2
∵ △ = —156<0 ∴方程无解。 即点D都不可能在线段QP的中垂线 上。
3、(2009中考)如图在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中, 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 PB、PQ,则 △PBQ 周长的最小值是-----cm (结果不取近 似值)
2 1 [3t ( 24 t )] 2
∴t=7,∴当t=7秒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E F

3.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AD=BC=5cm, AB=4cm,CD=10cm,BE∥AD。 如图(2):若整个△BEC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CD方向平移, 在△BEC平移的同时,点P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DA向点A运动,当 △BEC的边BE与DA重合时,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4) 问题:连接 PE ' ,当t为何值时,△ PDE ' 为直角三角形?
A
4
B
A
B'
B
5
5
5
P
C
D
4
E
6
D
E'
E
C
A
4
B
DP=t
5 5 4 5
DE'=4-t
C
A B' B
D
4
A
E
3
B' B
3
P
P D E' C
D
E
E'
E
C
t 3 4t 5
∴t=1.5
4t 3 t 5
∴t=2.5
小结:
1、比例
D C
积累就是知识
2、平行
A
3、求面积
A
4、最值问题(二次函数、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M
动点问题探究
山 东 省 隐 珠 办 事 处 中 学
2010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24题---动点问题
最后一题并不可怕,更要有信心!
图形中的点、线运动,构成了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动态几何。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 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 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 “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 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