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聚居区苗族女童教育普及现状及研究状况

合集下载

调研报告:民族地区农村女童受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民族地区农村女童受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民族地区农村女童受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当今社会,中国正在飞速发展,教育是我国发展前进的重要动力和坚实后盾。

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教育,一个大国的光辉崛起更离不开教育。

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据调查,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仍然有许多女童未能及时收到良好的学校教育。

这是今天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

为了进一步宣传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政策,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推进科教兴农,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尤其是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女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让更多的民族地区的农村女子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特开展了此次调研。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XX省屯昌县中建农场南典坡尾村家长。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调查问卷为载体,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以入户调查为主,街头随机调查为辅。

其中,深入农户21家,随机调查12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5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5份,回收率100%,问卷容量为35。

(二)南典坡尾村的基本情况。

XX省屯昌县中建农场南典坡尾村位于XX省屯昌县内,该村是典型的民族村。

全村人口数量约为300人,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5亩,以种植热带作物为主。

村里的平均收入状况一般,没有集体经济。

全村计划生育的家庭数量仅30户左右,这意味着村里的家庭有充足的劳动力,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选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因此大部分家庭都是年迈的老人和尚未长大的小孩们留守。

据了解在该村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及其落实的情况是很好的。

中建农场南典坡尾村距离县城12 公里,村里人通常乘坐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村内设有通往县城的班车站,每次到县城的单程费用是6元钱。

在中建农场南典坡尾村能看见社会服务设施如卫生服务站、养老院等,这些社会服务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村民的就医和养老问题。

但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如村民患有严重的疾病时,会选择到县城上的医院就医。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传承调研报告一、引言苗族作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传承方式。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苗族文化传承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了解苗族文化传承的情况。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苗族民众、苗族文化传承者、相关专家学者以及苗族传统村落等。

三、苗族文化传承的现状1. 文化传承载体:苗族的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节庆活动、手工艺制作等方式进行。

传统的歌舞、竹编、绣花等技艺被广泛传承,但面临着受众逐渐减少的问题。

2. 传承环境: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原生态的苗族社区逐渐消失,传承环境日趋恶劣。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也相对较低,缺乏传承的意识和动力。

3. 传承人口:传统文化传承者年龄普遍较高,传承承继面临世代断层的风险。

同时,传承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为薄弱,互动不够密切。

四、苗族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1. 教育缺失:苗族传统文化并未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年轻一代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有限,缺乏对传承的基本理解与认同。

2. 环境压力:城市化进程使得苗族传统社区受到破坏,重要的传统场所或仪式活动场地不断丧失。

3. 信息交流不畅:苗族文化传承者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和共识,传承的效果受到限制。

五、改进与创新的建议1. 教育引导:加强学校教育中苗族文化的传承教育,鼓励学生了解和研究苗族文化,增强对苗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传承基地保护:重视保护苗族传统社区,建立专门的保护及传承基地,提供传统活动场所和交流平台。

3. 多元传播渠道: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如电视、网络以及手机应用等,进行苗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吸引更多人参与。

4. 传承者培养: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设立奖学金、培训班等活动,提高传承者的素养。

六、结论苗族文化传承面临许多挑战,但也存在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妇女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少数民族女性教育又是这个薄弱环节中的弱势群体。

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女性教育的投入、保障少数民族女性教育权、解放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女性教育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93-02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

少数民族成分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前夕,贵州民族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少数民族妇女文盲率高达99%。

建国后,党和各级人民政府为发展民族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大范围的扫盲教育活动,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社会条件等的制约,贵州经济滞后,办学条件差,再加上受传统习俗的影响,贵州民族基础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教育仍然是全省教育最薄弱的环节。

认真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的教育问题,努力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是一项刻不容缓、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这对积极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由于贵州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本文选取了人口总数前五位的民族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

一、贵州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现状2010年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受教育程度为小学者所占的比例最大,为47.5%,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者的比例为65.67%,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0%,文化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者的比例仅为4.19%。

其中苗族女性中小学及以下者的比例为70.06%,布依族为67.08%,侗族为58.19%,土家族为60%。

探讨苗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探讨苗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探讨苗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通过对凯里市舟溪小学和舟溪中学市师资、教材和课程设置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苗族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传承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苗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和特色发展,政府重视,学校实施,师资齐全,教材合理,激发学生的兴趣,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够得以实现。

标签:苗族文化教育传承对策一、中、小学在传承苗族文化中实施情况凯里市舟溪完小和舟溪中都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学校。

凯里市舟溪镇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境内民族文化资源丰厚。

凯里市舟溪中学充分挖掘苗族文化资源,通过学校教育传承苗族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1.凯里市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全市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人口6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是全国少数民族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民族传统节日多达135个,素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的美称[1]。

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千姿百态,造型样式之多,装饰手法之丰富,工艺技术之精湛,当称民族服饰之冠。

苗族服饰可以称得上是“穿在身上的史书”,独领一代风骚[2]。

风格独特的苗家吊脚楼,堪称民族工艺一绝的挑花、刺绣、蜡染、银饰,豪放的苗族飞歌,动听的芦笙金曲,精彩的斗牛、斗鸟、斗鸡以及有千年历史的苗家酸汤鱼等,无不闪烁着东方民族民间文化的光彩。

2.黔东南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特色鲜明凯里市舟溪镇舟溪民族中学位于凯里市舟溪镇,学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教职工76人,学生1000余人。

多年来,舟溪民族中学在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舟溪民族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苗族语言进校园。

凯里市舟溪中学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学生讲本民族语言,开展与民族语言的相关活动,比如演讲、讲故事、小品等活动;第二,苗族民歌进课堂。

苗族女生教育困境初探王

苗族女生教育困境初探王

苗族女生辍学问题初探开远市和营小学:王丽是什么原因导致苗族教育发展滞后呢?从根本上来说,生产条件落后、生产力水平落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是制约苗族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二,苗族的传统思想、风俗习惯的消极影响是约束苗族教育发展的内部原因:1、生产力水平低下,打工成为出路首先,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社会不需要太多的现代教育,一个社区、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决定了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内容。

大塘子村苗族地区整体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基本上还是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我们苗家人很勤快,娃娃当大人用,大人当牛马用”这是大塘子村一名老村长的话,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苗家人非常勤劳。

孩子们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劳动,五六岁就可以割草放牛、七八岁可以扛锄头、十一、二岁可以背背箩、十三四岁可以耕田犁地、十五六岁可以谈婚论嫁。

苗家人十几岁就学会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各种技能。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只需借助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就可以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

其次,打工比教育回报更快,相比在家务农来说,打工是更好的出路,打工更容易提高生活质量。

父母希望子女能够长大,为家庭创造财富。

显然,打工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大塘子村苗族大多家庭都非常贫困,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甚至更低。

家访中一位苗族人说道“吃饭不成问题,现在愁的是没钱用。

”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年人都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主要是中老年人。

十五六岁辍学打工的苗族人很多。

在17岁到19岁年龄段的苗族男生92%有打工经历。

打工成为这个苗族村的潮流与时尚。

第三,教育成本过高,投资见效慢。

我国已全面普及初等教育,人们可以免费接受初等教育。

但对于苗族同胞来说高中三年的教育和大学三四年的教育成本是昂贵的,人们很难看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难看到教育对改善生活的作用。

相反,人们所看到的往往是文盲和小学生的收入差不多,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收入也差不多,受过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教育的中青年农民与其父辈、祖辈的行为方式相差不大。

让留守“春蕾”绽放得更艳丽

让留守“春蕾”绽放得更艳丽

让留守“春蕾”绽放得更艳丽[摘要]本文调研了贵州凯里市鸭塘镇四联村苗族留守女童的现状,包括她们的学习情况、生活和心理状态等,得出了一系列统计数据,最后分析了问题原因:(1)“留守儿童少年”与临时监护人存在隔膜且照管不足;(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3)社会教育严重缺位;(4)少数民族留守女童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留守女童心理状态隔代寄养辍学2007年3月17号,春寒还未退去,这是一个贵州特有的阴雨天,但再恶劣的天气也无法阻挡我们的行程。

我们前往凯里市鸭塘镇,来这里看望鸭塘镇鸦口小学的孩子们,并为他们带来书本文具和衣物。

另外,我也将在这里做一个关于少数民族留守女童的调研。

汽车在麻凯高速公路上行驶着,这条2004年才通车的公路将从贵阳到凯里以及周边地区的时间由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到了1个半小时,但是时间的缩短并不代表着其他方面的缩短。

这个黔东南州苗族自治州首府的周边许多少数民族村寨地区,仍有许多是国家级的贫困镇和贫困村。

这里的少数民族孩子们,并不能像城市的孩子们一样接受基本的基础教育。

公路的通车将他们的父母带向了遥远的东南沿海、上海、北京。

但并没有带给这些留守孩子幸福,他们喜欢站在村旁的石子公路旁追赶那些从县城里开来的“中巴”车,期望着从这些车上能走下来他们远去几年不回的父母,但每次都是失望。

下了高速,汽车在泥泞的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着,在这样全是碎石的路上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才来到了鸭塘镇鸦口小学。

鸭塘镇四联村鸦口小学是希望工程在2000年修建的,是鸭塘镇9个小学中条件最好、师资最强的小学。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将近中午,学生们刚刚下课,都各回各家“过早”(苗族对午饭的称法)去了,但老师们听说我们要来都没走,聚集在校办公室欢迎我们。

我们将捐赠的文具书本和衣物搬进办公室里,老师们便开始登记和分配这些捐赠物:“书籍30本,练习本600本,铅笔200支,衣服30件……”老师们小心翼翼地将书本都盖了公章放进橱窗里,书本名字和日期都得记录在案。

对苗族学生教育的探索

对苗族学生教育的探索

对苗族学生教育的探索勤丰镇小学龙学祥由于苗族学生大多数来自山区,家庭贫困,生活艰苦,受语言障碍和地区环境的影响,学习较为吃力。

如果与汉族学生同等要求,很多苗族学生根本无法适应,作业不会做或做不完,加之心理脆弱、自卑感强、自我封闭、不爱与人交流,受同学欺负和嘲弄等愿因,就会造成学习下降或辍学。

下面将我在民族地区教学十几年,对苗族学生生活、学习谈几点探索。

一、转变教育评价的观念勤丰镇苗族学生占全镇学生的六分之一,13所完小除红土山纯属苗族学生外,其他完小苗族学生都与汉族学生混合编班上课,由此不可能开设双语教学进行过渡,很大一部分苗族学生对汉语不熟或听不懂,在语言上就与汉族学生拉开了差距。

由于听不懂,导致大多数苗族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直接影响了班级的考试成绩,加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很大程度上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所以一些教师对苗族学生产生反感。

有时在语言和态度中表现出来,从而加重了苗族学生的压力,更不利于学习的提高。

在倡导新的教育理念下,近年来在我镇小学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开展加强学校教师队伍教育,对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及教育法规的宣传学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形式。

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教师能以平等、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差的苗族学生,充分理解、体谅他们的困难,给予多关心、多帮助。

同时,学校在对教师考核时,根据不同地区、班上苗族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予相应的考虑照顾,从而使教师转变对苗族学生的态度,不以考分来界定学生,左右自己的教育行为,把课改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方针落到实际工作中,保证苗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得。

经过近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针对苗族学生及家长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抱着到校混几天,能学多少学多少,学不了就回家的想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打算,所以家长对孩子、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不高,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要求,无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得过且过,是学不好和辍学的首要原因,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多次召开家长会,教师进行家访,转变家长观念和学生观念,这样不仅使家长更好地让子女安心地在学校学习,还进一步使他们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知道读书对改变家庭状况,促进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自己主动搞好学习。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

苗族文化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苗族文化一、背景介绍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

苗族文化独特而丰富,包括语言、服饰、建筑、风俗等多个方面。

二、苗族语言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主要分布在贵州苗族自治州和云南省一带。

苗族语言有方言之分,具有很高的深度和搭配性,有着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苗族服饰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名。

男性苗族人通常穿着中山装或黑色长袍,女性则穿着漂亮的花裙和蓝色上衣,头戴银饰和花环。

四、苗族建筑苗族建筑多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悬挑建筑为特色。

苗族传统建筑有“宛若天宫、缀佛仙境”的别有风韵,展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苗族音乐舞蹈苗族音乐舞蹈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苗族人民善歌善舞,每逢节日或庆祝活动,都会举行盛大的舞蹈表演,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六、苗族节日和民俗苗族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年、芒种、旧岁(苗历新年)等。

苗族人民尊重传统,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和民俗,包括祭祀、婚嫁、丧葬等方面。

七、苗族风味美食苗族食物以山区的农作物、野菜和野味为主,口味偏辣。

苗族人民善于制作米酒、豆腐、酸汤鱼等特色食品,具有浓郁的苗族风味。

八、苗族传统医药苗族人民有丰富的传统医药知识和技术,擅长采集、炼制和应用天然植物、动物的资源进行治疗,对一些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九、文化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相关部门和组织加强了对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开展研究、修复古建筑、组织文化活动等。

以上调研仅简要介绍了苗族文化的一些方面,苗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有待深入研究和了解。

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高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分析了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家庭教育缺乏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最后总结了现状及对策,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能够改善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的教育状况,提升她们的教育水平和生活品质。

【关键词】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现状、问题、对策、研究、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家庭教育、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女性教育一直面临诸多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贵州省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少数民族女性教育机会有限,受到了严重影响。

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落后状况不仅影响了她们个人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研究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教育事业进步。

本研究将针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少数民族女性教育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少数民族女性教育质量,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问题意义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之一,其中少数民族女性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少数民族女性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群体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贫困等原因,许多少数民族女性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其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这不仅影响了个体的发展机会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女性教育问题也影响了社会性别平等的实现。

苗族风俗调研报告

苗族风俗调研报告

苗族风俗调研报告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本篇调研报告将围绕苗族的风俗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特点和意义。

苗族人口众多,据统计,苗族有约800余万人口,他们崇尚自然,热爱生活,注重和谐相处。

在族群中,社区生活和村落风俗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有着独特的节日庆典和生活习俗,使其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首先,苗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苗族的“大寨会”是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活动之一。

每年的“大寨会”活动举行时间在农历五月间,是苗族社区聚会的重要场合。

在这个日子,人们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在村庄中集会并举办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和活动,例如歌舞、击鼓、打铜锣等。

其次,苗族的婚姻习俗也是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姻在苗族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有着独特的仪式和规矩。

在苗族,年轻人一般会通过媒人牵线搭桥,确定双方是否有意结婚。

然后,双方父母会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和磋商,包括彩礼、日期等等。

最后,在婚礼当天,苗族人会盛装而至,载歌载舞,庆祝喜事。

婚礼期间,男方家庭还要为新人准备丰盛的贺宴,以示喜庆和对新人的祝福。

此外,苗族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风俗习惯。

比如,苗族女性非常重视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手工艺制品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女性善于织布,他们用手工纺织和染色的方法制作出色彩斑斓的苗绣。

而苗族男性则以打造民族乐器的技艺闻名,如木石琴、口弦、芦笙等。

这些不仅在苗族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代表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总结来说,苗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在传统节日、婚姻习俗和手工艺制品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风俗习俗不仅丰富了苗族的文化,也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其风俗的调研,我们更加了解苗族的历史与文化,也更加尊重和珍惜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苗族调查报告

苗族调查报告
• 措施
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文化旅游
苗族独特的民俗、歌舞、饮食等文化元素对游客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文化旅游有助于推广苗 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民族团结
苗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通过传承 和弘扬苗族文化,可以加强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 融合,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文艺创作
苗族文化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不少电影、音乐、舞蹈等作品吸收了苗族文化的 元素,使其更具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苗族调查报告
目录
• 苗族概述 • 苗族语言与文字 • 苗族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 • 苗族社会制度与社会治理 • 苗族经济发展与现代变迁 • 苗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01
苗族概述
苗族起源与历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源
苗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蚩尤部落,距今已有超过5000年的历 史。
历史变迁
苗族经历了多次迁徙和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分布格 局。
跨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苗族文化成为跨文化交流的 重要载体。通过展示和传播苗族文化,可以促进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1
扶贫政策
国家针对苗族地区制定了多项扶贫政策,如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教育
补贴、危房改造等,助力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02
可持续发展
苗族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03
社会效益
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苗族地区的经济繁荣,还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水平,增强了苗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03
苗族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

论苗族教育的发展

论苗族教育的发展

论贵州苗族教育的发展【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苗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贵州苗族又占了全苗族的很大部分,因此贵州苗族教育的发展关系着贵州甚至全国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影响教育的因素来阐述贵州苗族教育发展的历程,希望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加大推动苗族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推动贵州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贵州苗族教育发展一、贵州苗族教育情况的概说贵州苗族教育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明代以前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和偏见,对于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无学可言。

正如《黔书黔士制义》说“黔,三苗鬼方,习格斗,喜兵戎,不可以文章治也”。

到明代,贵州开始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出现,并且,明统治者在贵州很多苗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统治阶级逐渐意识到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为“变其夷俗”,便于统治,于是在汉族苗族杂居的边沿地区,开始有极少数苗族上层子弟在“怀柔”政策的允许下入学读书,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清代时期,苗族地区统称“苗疆”,统治者在苗疆地区为少数民族子弟创建义学,让苗族子弟入学读书,学习汉语。

在科举入仕方面,统治者主张“加额”和取消“加额”上反反复复的周折、限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并不是为了关心苗族地区的文化教育。

民国期间,中小学堂的设立,师范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为苗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渠道。

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地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把普及小学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重点,各村中小学的设立,各地区民族学校的创立为苗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平台,各种优惠政策也推动了苗族教育的发展。

因此贵州苗族教育从整体上是一个不断发展发展的过程。

二、贵州苗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内容过去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只能通过口头教育来传承,以口头教育为主是苗族教育的主要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麻江县谷硐镇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麻江县谷硐镇为例

《长江丛刊》2019.04163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麻江县谷硐镇为例■杨馨贻/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1]这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幼儿由出生到长大,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的形成。

关键词:少数民族 幼儿家庭教育 对策研究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幼儿家庭教育进行了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笔者发现,更多学者把研究视角都集中在了宏观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以及普通农村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等角度,缺少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

故笔者以麻江县谷硐镇为例,对该地区幼儿家庭教育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本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地区基本情况介绍谷硐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下属的一个镇,全镇面积126平方公里。

共辖8个村,共4145户。

其中农业人口占87%,非农业人口占13%。

主要的民族有:汉族、苗族、畲族、布依族、白族。

各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十二五”期间,全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2013年9月,新建成的谷硐镇中心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镇上的幼儿主要都就读于此。

随着国家的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发展状况,笔者选择了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谷硐镇作为研究对象,对该镇的150个幼儿家庭展开了调查。

二、现状调查分析(一)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家庭共150个,发放问卷150份,实际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00份。

其中,参与调查的女性家长比例为61%,男性家长占39%,少数民族家长占95%,非少数民族家长占5%。

苗族聚居地幼儿普通话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苗族聚居地幼儿普通话水平现状调查研究

苗族聚居地幼儿普通话水平现状调查研究“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作为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就应该高度重视幼儿发展,对其以高标准来要求。

一、苗族聚居地(抽样地)幼儿普通话水平现状(一)幼儿普通话水平普遍偏低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苗族聚居地幼儿普通话水平普遍偏低。

由于苗族聚居地的苗族同胞的父老乡亲们日常沟通交流均仅使用苗语或方言客话进行沟通交流,幼儿第一时间接触到的语言种类均为苗语,故还没有上学的幼儿小朋友几乎没有学会使用普通话的。

1.普通话语言表达带有明显的苗语语音掺杂。

幼儿运用普通话表达的过程中,掺杂苗语及地方客话语音现象过于严重。

例如:平时吃饭的时候,幼儿小朋友大部分会用普通话把“吃饭”讲成这样“七‘qi’(吃)饭”,这个是典型的抽样地客话方言用语掺杂进去。

类似于这种带有明显的苗话或者客话方言语音的普通话表达方式,最客观的原因在于,苗族聚居地幼儿平时仅使用苗语或者客话进行交流而导致。

2.普通话发音错误及缺音现象严重。

经过对各种有关文献资料整理和分析总结得知。

苗族语音中,第一,在声母语音上,对平翘舌声母语音无区分,而普通话则严格讲究必须区分平翘舌的发音。

第二,在韵母语音上,对前鼻音的发音和后鼻音的发音产生误读的现象过于严重等。

要是能够亲身走进苗族聚居地与那里的幼儿小朋友玩耍,在与他们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明显的语音出错事件。

比如,有两位幼儿教师名字中分别带有“花”及“发”字时,而幼儿小朋友却同时将两个不同的字均发音成“‘翻’(fan)”时,这时候就很难知道这位幼儿小朋友到底要找哪位教师了。

(二)幼儿家长普通话水平普遍偏低经过调查结果统计得知,目前在苗族聚居地家庭成员中常用的交流语言种类为:86.8%用苗族,13.2%用客话,没有直接运用普通话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的。

二、苗族聚居地(抽样地)普通话水平现状的原因分析(一)幼儿教师课外缺乏使用普通话交流。

浅谈贵州苗族现状以及对策(开阳县高寨乡)

浅谈贵州苗族现状以及对策(开阳县高寨乡)

浅谈贵州苗族现状以及对策贵州是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苗族人口超过全国总人数的一半。

苗族已成为贵州的一大风景,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

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民族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未能摆脱贫困,以开阳县高寨苗族乡为例。

高寨苗族乡位于贵州省省会贵阳东北部,开阳县城东南部,是贵州省新阶段扶贫开发的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

是开阳县地地域较大、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农业大乡,至今年均个人收入已在4534元,交通不便,地处偏远山区。

究其贫困原因有三:一、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在贫困成因分析中,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因素往往被首先提出来。

虽然我们反对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但不能否认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我国贫困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分布在生态恶劣的地区。

高寨乡森林覆盖率为33.2%。

自然植被在人为活动严重的干扰影响下,多发生逆向演替,地带性植被类型几乎绝迹,现状植被多为次生性的针叶林和灌丛、灌草丛,主要是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亚热带山地暖性针叶林,以麻栎、枫香、光皮桦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栎、茅栗、槲栎为主的落叶灌丛等等。

由于常绿阔叶林的消失,使蕴藏其中的珍稀动植物失去生存繁衍的环境,全乡没有国家或地方规定保护的物种分布。

苗族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研究

苗族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研究

苗族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研究作者:代建英陆绍军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223-01台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以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里的苗族青壮年开始外出打工,时至今日,外出务工潮只增未减。

在当地苗族农村,留守儿童[1]很常见,仅一所约有300个学生的农村中心小学,就有30多位留守孩子。

1 留守儿童遭遇父母抛弃的原因分析1.1苗族人口早婚的现象普遍,法律对婚姻缺乏有效的控制当地婚姻习俗的保存完好,青年男女大多在“游方”[2]中相识或者父母包办婚姻,未达《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只是举行“结婚仪式”就表示婚姻关系的成立。

当外出到城市务工的当地人,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阻碍了他们的子女进入城市,与父母一起生活。

在城市里,他们接触到关于婚姻法的一些知识,知道自己未经登记的婚姻关系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城里打工期间遇到经济条件好的外乡人,就选择与他人结婚,抛弃远在家中的孩子。

1.2贫困是导致该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当地苗族农村的经济普遍落后,家庭贫困的情况很严重。

年轻的父母为了生计,把孩子留给老人,奔赴现代化的大都市去打工。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年轻的父母不愿再回到贫困的家中,毅然决定抛弃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

诚如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巴尔扎克先生在《驴皮记》中提到的“在贫穷笼罩的地方,就谈不上贞操和罪行,也谈不上道德和智慧了。

”2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措施2.1法律保护是有效的手段﹙1﹚加强婚姻登记教育。

“无证”婚姻脱离了当地习惯法的约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才使得部分外出务工者留下自己的孩子,让本就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处于更艰难的逆境。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此问题,在每年的全县人口普查时,对外出务工的人员婚姻状况(包括按照当地习俗的婚姻)进行详细登记,进行婚姻登记的教育宣传,对此前早婚未登记,再达到法定婚龄时劝其前往婚姻登记机关登记。

贵州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贵州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贵州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关于贵州山区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摘要:一直以来,山区的教育都受到了国家与地区的重视。

特别是现在,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山村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而处在比较偏远地带的贵州地区的教育现状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心。

为此,我们对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学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对贵州山区的经济收入状况.国家对学生的扶助政策.学校的办学条件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充分感受到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贵州山区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学校与家长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把山区的教育事业搞好!关键词: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学贵州山区教育现状调查1.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占有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国家把大量的资金投资在教育事业上,先后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改进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贫困山区支教,为山区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传授了新的观念,这对贵州山区的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可是由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等原因,贵州山区的教育事业还是比较落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学支教时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贵州山区,还有少部分的学生是长途走读;由于离家较远,她们经常是带着饭到学校,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只能吃冷饭;很多孩子能接触到的课外阅读资料很少,平时所见的就只有大山,对于外面的世界她们一无所知......经济条件与办学条件的落后.教师资源的短缺等原因阻碍了贵州山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希望经过这次调研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的山区教育,为山区的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2调研2.1调查对象我们这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贵州省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普古中学八年级学生以及该地区的一些家长。

苗族调研分析

苗族调研分析

• 时至今日,苗族中还十分盛行祖先崇拜。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从最早崇敬枫木、蝴蝶转为崇 敬人类的始祖姜央,认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都设“鼓石窟”,供奉“央公”、 “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傩公”、“傩母”。为了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各地 都有规模较大的杀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的鼓社节,铜仁、松桃叫“吃牛”或“椎牛”, 黔西南和安顺、镇宁等地叫“砍牛”。湘西有“还傩愿”,祭祀“傩公”、“傩母”。每 逢节日,苗族群众也都要举行祭祖仪式。 • 巫傩文化 • 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所信的鬼神多达几十种。他们把鬼分为 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为此应该经常祭献,恶鬼则与人作祟,降灾降祸,应 当祈解和驱逐。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通过巫师实行巫术。巫师是沟通人与鬼神的中介 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受到苗族群众的敬重。巫师实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禳解、招魂 等
•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 “务图”,意为“蜡染服”
•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其产品主要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装、床 单、被面、包袱布、包头巾、背包、提包、背带、丧事用的葬单等
• 按苗族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传承蜡染技艺,每位母亲都必须教会自己的女儿制作蜡 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学习这一技艺,她们自己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 剪裁,代代传承。在此状况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衣饰装束、婚 姻节日礼俗、社交方式、丧葬风习等习俗文化
• 民族服饰
•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 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 “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 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 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 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地区女童入学初探

苗族地区女童入学初探

苗族地区女童入学初探苗族地区女童入学初探全国普及初等教育的难点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这些地区的适龄儿童入学率普遍比较低。

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有个“四率”标准问题。

如果入学率长期低下,巩固率、毕业率和普及率势必失去提高的基础。

入学率之所以上不去,关键在于女童入学甚少。

只有把研究和解决女童入学问题作为突破口,才能加速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的步伐。

据资料报道,广西在1988-1989学年初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5.9%,柳州地区为94.2%,融水是90.1%。

但据区内报刊披露,广西有八个民族自治县的实际入学率约为80%。

一些自治县的实际入学率为何这么低?主要是大批女童尚未入学。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情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以最近三年为例:平均每年有4000多名女性适龄儿童未能入学。

这就是融水山区入学率低下,女性文盲众多的症结所在。

在广大的民族山区中,女童入学最少的地方,主要是苗、瑶族聚居的贫困乡村。

拱洞乡1987年7-11周岁的适龄儿童总数2664人,已入学1720人,入学率只有64.5%。

入学率低的原因是女孩,上学寥寥无几,如龙培、大沟、广孝三个行政村共有女性适龄儿童380人,仅有37人上学,入学率为9.7%,瑶族女孩未入学的情况更为惊人。

1988年4月间,笔者参与调查白云、大浪、安陲、红水四个乡的瑶族经济文化状况。

这四个乡的瑶族总人口为8768人,其中适龄儿童1164人,已入学556人,入学率为47.7%;除白云乡有21个女孩读低年级外,其他三个乡没有女孩上学。

所谓“男子学校”,在大苗山区绝不是个别的。

女童入学率低的原因很多,从融水的情况来看,大体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思想认识模糊。

群众受旧观念束缚,不少人有“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的偏见。

有的苗族群众自叹“苗人只能扛锄头、背刀笼做工,读书做官是汉人的事”;一些瑶族同胞则恪守“瑶不读书,狗不杷田”的信条。

因而,稍有条件送女孩入学的也不愿送,或中途人为地让其退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和谐社会 , 实现全面 小康社会 的重要途径 。" 民族地 区女 童教 育滞后 , 3前 - 对其普及现状及 研 究状 况 的切合 实 际的 了解、 认识 , 对民族地 区女 童教 育发展 战略研 究具有极 为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文仅就贵 本
州苗族聚居 区苗族女 童教 育为个案进 行剖 析。
广度、 深度的开发是我 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的重要 条件。然而人类进人父权社会后 , 的活动遂 以 人们
男 子为 中心 , 价值 亦 以男 子 为 标 准 , 性无 论 在 意 女
育行为的主要承担者。妇女对控制人 口数量 , 提高 人 口质量及子女教育方 面起 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 对此 , 女童“ 获得一定 的义务教育 , 当代社会 经 在 济条件下 , 既是个人获得一定生存和劳动技能的基 本手段和途径 , 又是提高个人未来收人水平的重要 投资 , 同时也 是个 人 进 一 步 接受 教 育 , 以获 得 全 面 发 展 的重要 基础 。 _女 童 教 育 直接 关 乎 到妇 女 素 ”2
径。马克思认为“ 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 , 它获得 使

定劳 动部 门 的技能 和技 巧 , 为发 达 的和专 门 的 成
劳动 , 就要 有 一 定 的教 育 和训 练 。 … 劳 动 者 在 接 ” 受 了一 定教 育后 , 形成 具有 一定 文化 知识 、 能 、 技 技
径, 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全面进人小康社会
质 的提 高 , 响 到妇女 人力 资源 的开 发 。发展女 童 影 教 育是 实现 社会 可持 续 、 面发 展 的基 本 手段 和途 全
识抑或行为上长期被忽视或受到抑制 , 从而使这一 巨大潜力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
费。人 力资 源是 否得 到有 力 的开 发 取 决 于人 口素 质 的高 低 , 学 校 教 育 是 提 高 人 口 素 质 的 必 要 途 而
进 步 与发展 不可 或缺 的一 支伟 大 的人 力 资源 , 其 对
女 童教 育是 义务 教 育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女 童 除 为 儿 童 的角色 , 享受 义 务 教 育 权 利 , 现 教育 公 平 之 体 外, 同时 还 是未 来 的妇女 、 亲 。她 们 不 仅将 直 接 母 担 负着 社会 生产 、 生活 的重 任 , 且 将成 为人 类 生 而



个 社会 的发 展 , 终取 决 于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最
切教 育 的基础 , 提 高 人 口素 质 的最 根 本 途 径 , 是
在生产力诸要素 中, 人是最基本、 最主要的要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 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生存 、 发 展 的基 础 。 占人 口半 数 之 多 的妇 女 是 推动 社 会
No. 3
Jn2 o u .0 6
贵州 苗族 聚居 区苗族女 童 教 育普 及 现 状 及 研 究状 况
●翁 泽 红
( 州省社科 院 历 史所 , 州 贵 阳 50 0 ) 贵 贵 50 2
摘 要 : 于女 童教 育对妇女人 力资源开发的重要 地位 与作用 , 鉴 坚持促 进女 童教 育 均衡 发展 成为迈 向社会 主
关键词 : 苗族 ;女童教育 ; 普及现状 ;研 究状况 : A 文章编号 :0 3— 6 4 20 )3— 13—0 10 64 (0 6 0 0 1 5


女童教 育对 妇 女 人 力 资源 开发 的重 要 作
儿 童 和少年 不分 性别 、 民族 、 区 , 不论 家庭经 济 地 也 状 况 , 能享 有平 等 接 受 教 育 的机 会 , 都 义务 教 育 是
维普资讯
20 06年第 3期 ( 总第 9 7期)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Ju a o uzo nvri r tncMio t s( h ooh n oi ine orl f i uU ie t f h i n ri P i sp yadsca s ec ) n G h sy o E ie l lc
收 稿 日期 :06— 1 1 20 0 —1
作者简 介 : 翁泽红 (9 5一) 女 , 16 , 苗族 , 贵州贵 阳人 , 州社科 院历 史所, 贵 硕士。
维普资讯
苗学研究
翁泽红 : 贵州 苗族 聚居 区苗族女童教育普及现状及 研 究状况
有 1干多万 人 , 中 3百多 万分 布在 海外 1 其 0多个 国家 ,国内有 7百 多万 。苗 族 人 口在 我 国各 民族
的关键 。 二 、 州苗 族聚居 区苗族女 童教 育普 及现状 贵
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高素质劳动力 , 从而有利于人 力资源的开发 , 使生产力得 以提高。在各级各类学
校 教育 中 , 于义 务教 育 的 目的是 为了每 一个适 龄 由
苗族不 仅 是 中 华 民族 起 源 最 早 的 民族 之 一 , 同时也 是一 个 具有 世 界 性 的 民族 。全 世界 苗 族 共
半以上 , 苗族是贵州境 内人 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 苗 族在 贵州 呈 大杂 居 、 聚 居分布 , 小 虽遍 布 全省 88

黔 东 南 苗族 侗 族 自治州 是 贵 州全 省 苗族 人 口
比 例最高的地 区, 其苗族人 口占贵州全省苗族总人
童教育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据 19 93年教育
统 计 资 料 显 示 , 国 小 学 学 龄 女 童 入 学 率 为 全 9 .2 , 68 % 贵州 8.9 , 而 贵 州苗 族 聚 居 区更 为 65 %
落后。
中居第五位。贵州省是全 国苗族分布最集中、 人数
最 多 的省 份 , 族 人 口 40多 万 , 苗 3 占全 国苗 族 人 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