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分工理论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知识
新古典贸易理论知识引言新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种理论模型,旨在解释和预测国际贸易模式和影响贸易模式的因素。
该理论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了货币经济学和外贸经济学的观点。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基本概念、假设和应用,并讨论其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重要性。
基本概念1.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能力。
根据新古典贸易理论,国家或地区应当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相对优势产品,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互补合作。
2. 国际贸易模式新古典贸易理论还涉及国际贸易模式的研究。
根据该理论,国际贸易模式主要由比较优势和市场规模两个因素决定。
比较优势决定了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中扮演的角色,市场规模则影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
3. 国际贸易政策新古典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根据该理论,自由贸易政策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贸易的增长。
基本假设新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需要基于一些假设,以下是其中一些基本假设:1.完全竞争市场:该理论假设国际贸易中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垄断和寡头垄断。
2.完全就业:该理论假设国际贸易不会导致失业问题,所有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3.恒定生产要素:该理论假设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是恒定的,不会发生变化。
4.恒定技术水平:该理论假设技术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是恒定的,不会有技术创新和变革。
应用案例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实际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1. 区域贸易协定新古典贸易理论为区域贸易协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该理论,区域贸易协定的目标是通过贸易自由化来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互补合作。
2. 贸易壁垒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能够为贸易壁垒的分析提供框架和方法。
通过比较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可以评估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
3. 国际贸易政策制定新古典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古典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区别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是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思想。
古典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和特化,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和商品特化可以提高国际贸易效率和增加贸易收益;而新贸易理论则强调“新的贸易”的概念,即涉及到不同产品的区别的贸易,认为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差异性反映了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生产力的不同,这些差异导致了贸易的积极影响。
古典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假定所有国家能够生产所有产品,因此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基于资源差异和成本差异,即所谓的比较优势。
后者则着眼于产品偏好和市场规模,它认为跨国公司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因为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巨大的规模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并通过自身的独占性质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古典贸易理论中,贸易多个方面的内容都被视为利他主义的,包括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成本、关税和贸易限制等问题。
在这种体系下,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并从而获得利益。
但是,在新贸易理论中,商品往往带有特定的属性,这些属性很可能会因所属国家或地区而不同。
这就导致了市场中的某些商品可能会比其他商品更受欢迎,从而更容易产生商品集中。
此外,新贸易理论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市场规模的新思路。
在此种理论体系下,有一个经典例子可以帮助理解这种概念。
当家庭人口数量增加时,家庭很可能会购买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积累。
同样,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规模增加时,也可能激发出更多的国际贸易活动。
此外,新贸易理论中强调的跨国公司安排生产和市场布局的方式,也支持这种理论体系。
许多跨国公司都将它们的生产过程撒在多个国家或地区,以便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技能,以及更好地捕捉当地市场的机会。
当地市场的规模越大,跨国公司就会越有利于这样的市场采取一种包容性的战略。
这些策略通常必须涉及与当地企业或政府达成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获得在当地的竞争优势。
鉴于这些因素,新贸易理论强调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同时认为市场和生产确定了企业如何在跨国市场中进行特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产品内分工理论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精)
2018/9/15
4、范围不经济与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
在厂商管理能力既定时,厂商的范围不经济程度 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又较多,是 垄断竞争厂商实现产品内分工与产品内贸易的基 础。
2018/9/15
5、影响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因素
(1)企业异质性
企业异质性的表现: 生产技术的差异 规模经济的差异 企业管理能力的差异
2018/9/15
促进和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经济 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等因素提高了各国经济国际化和世界市场竞争 的程度,进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 的发展; 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国际产品 内贸易的发展。
2018/9/15
(4)厂商的范围不经济程度较高而最终产品 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
2、外生比较优势
是指由于天生条件的差别产生的一种特别的贸易 好处,它是以外生给定的技术和禀赋差异为基础 的比较优势,即外生比较优势是由事前的差别引 起的。
2018/9/15
3、主要理论思想
(1)每个人天生条件可能相同,人们之间不一定有 与生俱来的差别,即不存在外生比较优势; (2)人们喜欢多样化的消费,而专业化生产能带来 高效率,但却增加交易次数;
代表人物:杨小凯
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概括为: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新兴古典增长模型
2018/9/15
(一)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杨小凯以事前和事后的生产率差别把比较优势区 分为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
1、内生比较优势的涵义
是指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或通过 技术创新与经验积累人为创造出来,它强调的是 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和动态性。
产品内分工与国际贸易新类型
浅析产品内分工与国际贸易新类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当前主流贸易模式已经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发展到产品内分工贸易。
“产品内分工(intra —product special—ization)”作为一种主流贸易模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无论是产业间贸易理论还是产业内贸易理论,都暗含着一个前提假定,即作为分工和贸易对象的产品,其全部生产过程在某一国家或经济体内部进行。
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国际分工对象从产品层面扩展到工序层面,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割为多个生产环节,形成了一个价值增值链条,并在跨国界的不同区位进行分布。
一、产品内分工与新新贸易理论产品内分工的核心内涵是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化展开成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因而有越来越多国家参与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
在此基础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企业通过这种分工关系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全球商品链,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产品内分工模型最早的雏形是两阶段生产模型,后来更多的经济学家使用垂直两阶段模型来研究中间产品的贸易模式和贸易效果;但是,以上的模型局限于将生产划分为两个区段,没有上升到多阶段生产,与现实相去甚远。
针对这一局限,狄克西特和格罗斯曼发展了生产区段模型,将模型扩展为一个多阶段生产模型。
产品内分工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突破了第一阶段的瓶颈,普遍采用连续中间产品投入的生产模型来分析技术外溢、工资差距等。
特别是使用“生产非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的概念来表述产品内分工盛行的现代国际贸易和全球生产的特点,并且在此框架下分析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中间产品贸易迅速扩张的现实和原因、生产全球化对非技术工人就业和工资率的影响及现实状况下世界各国贸易战略政策的调整。
产品内分工理论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的主线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的产品内分工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贸易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指导企业进行国际市场开拓和贸易 活动。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动态比较优势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动态比较优势的概念, 解释了国家间贸易关系随时间变化的内在机制。
01
技术进步与贸易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将技术进步纳入分 析框架,探讨技术进步对贸易格局和福 利效应的影响。
02
当时,国际经济格局以自由贸易为主导,各国经济通
过自由竞争和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03
新古典经济学派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边际分
析和一般均衡理论,形成了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主要观点
01
比较优势理论
各国应专注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交换, 实现全球福利最大化。
02
资源禀赋理论
资源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表明,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国际贸易 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国在出口商品中表现出与 其资源禀赋相对应的特征。
例如,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在出口原材料 和初级产品方面具有优势,而劳动力丰富的国 家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优势。
实证分析还表明,国际贸易能够提高各国的经 济效率和福利水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 。
资源禀赋理论的局限性
资源禀赋理论无法解释一些国际贸易现象,例如发达国家 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等。
资源禀赋理论忽略了技术进步、市场结构、政策干预等因 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往往起到重要 作用。
资源禀赋理论的基础假设是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受到 限制,但在现实中,生产要素流动逐渐变得更为自由,这 使得资源禀赋理论的应用受到限制。
政策干预与贸易保
护
国际分工理论概述及形成
1.基本假设
(1)2ⅹ2ⅹ2(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 (2)偏好相同 (3)生产技术相同 (4)规模报酬不变 (5)完全竞争 (6)不完全分工 (7)要素密集度不变 (8)要素流动国内自由,国际不自由 (9)运输成本为零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自然基础 ) 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情况 跨国公司的发展 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
(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扩大直 接推动着国际贸易朝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分工 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应变化;国际分 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变化;世界 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 的。
(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按各国参与生产过程的情况可分为垂直型、水平 型、混合型国际分工。
按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可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国际分工。
按分工的深度可分为产业之间、产业内部、部门 之间、部门内部以及生产工艺和零部件的国际分 工。
(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2.比较成本贸易模型
在一定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生产要 素自由流动、完全竞争、物物交换等)基础上, 李嘉图引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来说明比较成
本理论。P23
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新古典贸易与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 以上便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概述,包括其定义与背景、主要观点以及 局限性。这些内容为我们深入理解新古典贸易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也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05
06
• 关注企业异质性和产品差异化对贸易的 影响。
政策建议的比较
新古典贸易理论 • 倡导自由贸易政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 强调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积累来提升比较优势。
政策建议的比较
• 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 认为适度的政府干预有助于培育企业异质性和促进产业集聚。 • 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政策在提升国家贸易竞争力中的重要性。 • 总结:新古典贸易理论和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在理论基础、对贸易现象的解释力以及政策建议方面存在明显
产业内贸易理论
在同类产品内部,不同型号、规格、质量的产品也会发生 贸易,反映了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和生产的规模经济性。
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意义
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深化了人们对国际贸易动因和结果的理解,为国家制定贸 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国的共同发展。
影响
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对国际贸易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促 进了各国经济的增长和结构优化。同时,这些理论也在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和 进一步的完善。
新古典贸易与现 代国际贸易分工 理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新古典贸易理论概述 • 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概述 •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分工
理论的比较 •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现实应用与未来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贸易与经济发展问题
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也是传统贸易理论中经常涉猎的问题。与传统结论不同的是,在新兴 古典贸易理论中,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是遵循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的机制,而是作为分工的 不同侧面相伴而生,二者都是分工产生和深化的结果。分工引起了贸易,同时也是分工带来的生 产率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发展。内生比较优势随着分工的演进会带来一国贸易结构和格局的动态变 化,并且带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新的研究成果还考察了一国特别是发展 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对一国国内和国家之间二元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贸易的结果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中,分工和贸易同时产生,贸易是专业化生产和多样化消费这一矛盾的解 决方式,贸易的结果本质上是分工的结果。分工使个体的自给率降低,每个人生产的产品种类数 更少而相互交换的产品种类更多,产品生产的集中程度和个体的贸易依存度提高。贸易品种类的 增加意味着市场种类的增加和社会商业化程度的提高,每个人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加强。随着分工 的深化,个体的生产结构差别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则由自给自足时的单一结构趋于多样化。经济 由自给自足时的互不往来到局部分工时的市场分割最后发展到完全分工时的市场一体化,市场从 无到有,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所以,分工和贸易的直接结果是提高了个体的贸易依存度、产品 生产的集中程度、社会的商业化程度、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和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而且,分工 减少了每个人必须的学习时间和费用,提高了专业化水平,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使得人力可以 用于新的专业产品的生产。在高水平的分工模式中,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不同的产品而 增加不同的专业种类数,因此分工和贸易还促进了产品种类的增加。
理论的函数值
该学派认为,各种经济现象都是劳动 分工的内生演进引起的,贸易作为劳 动分工的一个侧面,也可以从分工角 度进行解释。新兴古典经济学在新的 框架下,对传统的贸易理论进行重新 思考,并以新框架为依托,对贸易理 论的基本问题给出新的解释,创立了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又称内生贸易理 论)。
浅议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发展述评
浅议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发展述评[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与专业化新古典经济学[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历史,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和新兴古典阶段,反映了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互利性的产业间贸易问题;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新阶段;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又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回归了斯密的分工专业化思想,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分工专业化思想的梳理1.斯密定理着名的斯密定理指出,分工取决于市场范围的大小,分工的发展取决于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市场范围的大小又取决于运输的条件。
分工会带来专业化和专业的多样化,而这必然要求人们互相交易,互通有无。
斯密定理直接地表述为市场范围扩大是分工深化的必要条件,市场范围扩大的关键因素是交易费用(盛洪,1994)。
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市场需求被默认是外生的,市场范围的扩张只能停留在交易费用外生的水平上。
斯密定理仅从市场需求方面静态地分析了分工演进机制,却没有将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两方结合起来研究分工演进机制。
而在市场供给方面,降低交易费用可以刺激供给,有利于增加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因而,斯密定理的根本缺陷在于不能揭示分工演进的机制。
2.杨格定理杨格定理在斯密定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需求层面上的分工演进机制的分析,将斯密定理动态化,从而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动态化分工演进机制。
杨格定理认为,递增报酬的实现有赖于劳动分工的演进,不但市场大小决定分工的程度,而且市场大小由分工程度所制约,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侧面(杨格,1928),杨格补充了由交易费用外生分工,由分工内生市场规模的机制。
可见,杨格定理动态地发展了斯密定理,提出了由分工到分工的累积循环的机制。
斯密定理与杨格定理对分工及其演进的机制作了开创性的研究。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引言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释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与贸易收益。
该理论以价格决定论为基础,考虑了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和资源禀赋等因素,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概念、假设和主要结论,并探讨其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启示。
概念和假设比较优势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上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产出与价格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货物是可交换的,并且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
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使各国可以更高效地生产和消费商品,从而提高总体福利水平。
恩格尔系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衡量了消费者收入中用于购买某种商品或类别的比例。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判断贸易模式和贸易收益。
理论分析贸易模式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的存在。
如果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生产他们在比较优势产品上,他们将通过贸易实现互补,从而最大化效益。
此外,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差异,贸易模式还可能呈现出国内需求与外部需求的结合或相互替代。
贸易收益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对各国都有机会带来福利增加。
根据比较优势和生产特点,各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通过贸易,生产者可以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消费者可以选择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贸易政策的影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政策也有一定的启示。
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最大化效益,提高国家总体福利水平。
因此,各国应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来促进国际贸易。
然而,贸易政策可能会因国内市场结构、产业政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产品内分工理论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pptx
2020/7/31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汽车生产分工结构
2020/7/31
厂商存在规模经济
产业内贸易
范围不经济角 不完全竞争市场
产品内贸易 度提出的理论 厂商存在规模经济
范围不经济
2020/7/31
对于发达国家之间的零部件贸易,即发达国家之 间的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徐康宁和王剑的解释 是,“一件复杂的商品要由多种零部件产品组装 而成,不同类别的零部件产品需要专业化的资本 和技术要素进行生产加工,虽然发达国家都具有 资本技术要素相对充裕的特征,但任何一国都难 以具备零部件生产所需的全部专业化要素,因此 各国只能分别专业化于某种或若干种零部件产品 的生产并各自交换各自需求的零部件产品,只有 那些资本技术要素禀赋相近的国家间才可能完成 这种零部件产品的水平分工……”
(2)产品内贸易
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按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分 布于不同的国家,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形态——产 品内分工,在产品内分工基础上形成的投入品贸 易即产品内贸易。
2020/7/31
(3)范围经济
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 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2020/7/31
2020/7/31
企业异质性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产生与 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2020/7/31
(2)经济开放程度与市场竞争程度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程 度越高,则国际垄断竞争市场的规模就越大,从而 可供各国消费者选择的差异化最终产品的种类数就 越多,在消费偏好多样性的作用下,市场的竞争程 度就会提高,于是,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差异化最终 产品之间的消费替代弹性就会增大,进而一方面将 使每个厂商的中间产品产量提高,另一方面将使得 每个厂商所生产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减少。
新古典贸易理论作业4-5答案
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作业一、名词解释1、H-O理论2、产业内贸易3、要素密集度逆转4、里昂惕夫之谜二、计算题1、已知:生产每单位小麦投入1单位劳动力、5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布匹需要投入10单位劳动力、1单位资本。
又知,发生贸易之前,美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2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美元;英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1英镑、每单位资本价格为4英镑。
计算:(1)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两国将会如何进行分工?用比较利益理论分析两国将会如何分工?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试求:(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3、已知:生产每单位X产品需投入1单位劳动力、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位Y 产品需要投入2单位劳动力、1单位资本。
又知,发生国际贸易之前,A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3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B国每单位劳动力价格为6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
计算: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两国将会如何进行分工?4、现有A、B两个国家,小麦、棉布两种产品,两国分工前生产1单位相关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状况如下表所示:请问:(1)A国和B国分别在哪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如果A、B两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分工之后A国用2蒲式耳小麦与B国1码棉布相交换,A国与B国的贸易利益分别是多少?为什么?三、作图分析题1、给定机会成本递增的假设前提,若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而消费偏好不同,两国之间存在分工与贸易的可能性吗?请作图分析。
新古典贸易理论知识
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可分为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
阶段都有不同的市场特征和消费者需求。
0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产品在市场中的变化规Fra bibliotek,解释了为何不同国
家在不同阶段会参与国际贸易,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和国际分
工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结构与贸易理论
05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现实贸易关 系的探讨
实证研究与检验
实证研究
新古典贸易理论在现实中是否成立,需要通 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例如,通过对比不同 国家之间的贸易数据,分析其贸易关系是否 符合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预测。
检验方法
包括回归分析、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 等统计方法,以及基于理论的模型模拟等方 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检验新古典贸 易理论在现实中的适用性。
局限性
要素禀赋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其 假设条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且未考 虑到技术进步和产品差异等因素对国际 贸易的影响。
VS
批评
一些批评认为,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 口增长模式,因为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并 非主要依赖于自身的资源禀赋。此外,该 理论也未考虑到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全球供 应链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4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扩展与深化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的定义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双向流动,即同产业内的国家既进口又出口同种类型的 产品。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根据产品是否具有差异化,产业内贸易可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 平型产业内贸易是指相同技术含量的产品之间的贸易,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技术 含量的产品之间的贸易。
世界贸易理论发展历程
世界贸易理论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一)重商主义时间: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图像: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理论观点: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
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二)重农学派时间:17世纪下半期代表人物:法国的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图像:著作:《农民论》《谷物论》《利息论》理论观点: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
(三)绝对优势理论时间:18世纪末代表人物:英国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图像:著作:《国富论》理论观点:亚当·斯密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进分工和交换,使每个国家都获得最大利益。
(四)比较优势理论时间:19世纪初代表人物:英国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图像: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理论观点: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中劳动生产率都处于全面优势或全面劣势的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该国就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小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新古典贸易与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ppt 35页)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概述
一、国际分工的涵义和类型划分 (一)涵义 国际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 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 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 基础。
美国
日本
以美元表示 美国 日本
以日元表示 美国 日本
X商品 1.5日元 300日元 1.5美元 3美元 150日元 300日元
Y商品 2美元 400日元 2美元 4美元 200日元 400日元
3.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的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4.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例题:假设A、B两国的生产水平完全一样,即两国生产每单 位×产吕都需要投入2单位劳动力,6单位资本;生产每单 位Y产品都需要投入4单位劳动力和2单位资本。A国每单位 劳动力价格为10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20美元;B国每 单位劳动力价格为60美元,每单位资本价格为10美元。
100 120 (2)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贸易参与 国国内的消费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110 80 (3)节省社会劳动
(二)评 价
A. 科学性与进步性 以其简单易懂而又严谨的分析方法,透彻说明了国际分工 的利益,成为自由贸易理论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进步作用。 阐明了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分工中 获益,这无疑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落后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分 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的扩大和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分工而使贸易双方获利的程度实际上是 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说明了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 念。
比较传统贸易理论及新贸易理论的区别
1.理论的思想渊源不同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 〕劳动分工能使生产率提高并受到市场围的限制。
应该说,新古典经济学成功地描述了古典经济学的第一个思想,却与第二个思想相冲突。
新古典经济学在将市场竞争的作用形式化时,最初采用了无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这种最简单的数学工具,它使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变成了与市场竞争不相容的东西。
因为按照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基于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率的原理,而这一原理与递增规模报酬有关。
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采用无规模报酬的假设,从而先天缺乏,以致于企业的组织构造、规模大小、市场竞争地位及其相应的市场构造都对贸易的模式、成因、构造、得益等没有影响。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新古典的生产函数只说明一种投入产出的纯技术关系,不允许递增报酬的存在,并且无视了社会经济组织的演进与生产率的互动关系。
事实上,古典经济学家的研究重点是专业化、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在斯密和马克思看来,劳动分工是经济生活的核心现象,社会经济组织构造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马克思更将其归结为生产关系的研究。
格〔Ally n Young,1928〕的经典论文指出:“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那么就是斯密定理〔劳动分工受到市场围的限制〕。
〞〔注:Young A.〔1928〕,Inc reasing Returna andEconomic Progress, The Economic Journal,38:P527—42。
〕然而,由于后来德布鲁把新古典经济学变成公理化体系,用斯密的分工思想来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逐渐地为人们所抛弃。
70年代以来,依托于新古典框架的新贸易理论逐步产生和开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缺乏,但始终难逃“旧瓶装新酒〞之嫌。
小凯用现代数学分析工具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并加以形式化,创立了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为根底的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堪称是贸易理论领域的一次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16/2020
➢代表人物:杨小凯
➢ 杨小凯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概括为: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新兴古典增长模型
4/16/2020
(一)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 杨小凯以事前和事后的生产率差别把比较优势区 分为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
产品内分工理论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1、几个概念
(1)产品内分工
➢ 跨国公司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和零部件的不 同技术含量在全球范围内安排生产。
4/16/2020
卢锋: ➢ 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后
在空间上分布和展开到不同国家去进行,形成以 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 田文: ➢ 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 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 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 现象。
➢ 导致最终产品内中间产品技术越来越复杂,就相应 地要求最终产品生产厂商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而企 业规模的过渡扩张又必然会导致管理约束与范围不 经济效应的存在,进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规模较 大的厂商存在范围不经济的情况较多;
4/16/2020
➢ 促进和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经济 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等因素提高了各国经济国际化和世界市场竞争 的程度,进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 的发展;
➢ 降低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国际产品 内贸易的发展。
4/16/2020
(4)厂商的范围不经济程度较高而最终产品 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
4/16/2020
(5)交易成本
➢ 交易成本较小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必要 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4/16/2020
(6)模块化生产方式
➢ 模块化生产方式既可能有利于国际产品内分工与 贸易的发展,也可能会阻碍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贸 易的发展。
4/16/2020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汽车生产分工结构
4/16/2020
(2)产品内贸易
➢ 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可以按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分 布于不同的国家,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形态——产 品内分工,在产品内分工基础上形成的投入品贸 易即产品内贸易。
4/16/2020
(3)范围经济
➢ 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 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4/16/2020
➢ 企业异质性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产生与 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4/16/2020
(2)经济开放程度与市场竞争程度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程 度越高,则国际垄断竞争市场的规模就越大,从而 可供各国消费者选择的差异化最终产品的种类数就 越多,在消费偏好多样性的作用下,市场的竞争程 度就会提高,于是,在最终产品市场上差异化最终 产品之间的消费替代弹性就会增大,进而一方面将 使每个厂商的中间产品产量提高,另一方面将使得 每个厂商所生产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减少。
4/16/2020
3、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与产品内贸易的 关系和理论解释
4/16/2020
➢ 从理论上来说,按照产品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可 以将国际贸易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这两 大基本类型。前者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 品与发达国家资本或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之间的 贸易,后者属于发达国家在资本或技术知识密集 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4/16/2020
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与 产品内贸易的关系和理论解释
按产品要素 按贸易客体 当前对该贸易
密集度不同 的不同划分 类型进行解释
划分的大类 的小类
的主要理论
理论的主要假设
最终产品之
完全竞争市场
产业间贸易 间的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 规模收益不变
产品内贸易
最终产品之 国际贸易新理 不完全竞争市场
4/16/2020ຫໍສະໝຸດ ➢ 在两大基本类型的国际贸易中,按照贸易客体的 不同,每一种基本大类内的贸易又可以再分为两 种小类,即:
➢ 最终产品之间的贸易 ➢ 最终产品内的不同中间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品
内贸易)
• (最终产品内的不同中间产品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 (最终产品内的不同中间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 表明,世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 高,将会进一步引发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或 者提高不同厂商之间的分工程度并促进产业内的产 品内贸易的发展。
4/16/2020
(3)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原因
➢ 导致产品结构升级所涉及的领域大大扩张,从而使 得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增加的幅度较大且 较快;
4/16/2020
(4)范围不经济
➢ 当厂商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任意一种产品的平 均成本高于单独生产这种产品时的平均成本,就 称厂商存在范围不经济。
4/16/2020
2、产品内分工的决定因素
➢ 卢锋初步建立了一个以产品内分工为中心的分析 框架,指出:
• 生产过程不同工序环节空间可分离性 • 不同生产工序要素投入比例差异度 • 不同生产区段有效规模差异度 • 产品及其零部件单位价值运输成本大小 • 跨境生产活动的交易成本
4/16/2020
4、范围不经济与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
➢ 在厂商管理能力既定时,厂商的范围不经济程度 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又较多,是 垄断竞争厂商实现产品内分工与产品内贸易的基 础。
4/16/2020
5、影响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因素
(1)企业异质性 企业异质性的表现: ➢生产技术的差异 ➢规模经济的差异 ➢企业管理能力的差异
间的贸易 论
厂商存在规模经济
产业内贸易
范围不经济角 不完全竞争市场
产品内贸易 度提出的理论 厂商存在规模经济
范围不经济
4/16/2020
➢ 对于发达国家之间的零部件贸易,即发达国家之 间的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徐康宁和王剑的解释 是,“一件复杂的商品要由多种零部件产品组装 而成,不同类别的零部件产品需要专业化的资本 和技术要素进行生产加工,虽然发达国家都具有 资本技术要素相对充裕的特征,但任何一国都难 以具备零部件生产所需的全部专业化要素,因此 各国只能分别专业化于某种或若干种零部件产品 的生产并各自交换各自需求的零部件产品,只有 那些资本技术要素禀赋相近的国家间才可能完成 这种零部件产品的水平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