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后期康复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

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

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

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

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一)配合抢救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一、概述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由于损伤和/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及其功能的损害,以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改变。

常见的病因有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运动创伤等。

另外,尚有自然灾害、炎症、变性、肿瘤、血管病变以及发育性因素等。

由于该病的致残性严重,有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在美国年发病率约为30~32人/百万,另有20人/百万在入院前死亡,在我国80~90年代,北京约6~7人/百万,且有日趋增加趋势。

脊髓损伤患者大多是青壮年,正处在年富力强之时,伤病的困扰给自身和家庭造成残酷的打击,随之而来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此世界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急救,从早期康复到恢复期康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期尽可能地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早地回归社会。

二、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头颈部过度屈伸的外伤史,或高处坠落、脊柱直接外伤史。

2、颈部或腰部活动受限,局限性棘突压痛、畸形。

3、有不同程度的颈、胸、腰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的表现。

4、X检查可有椎体骨折或脱位。

5、CT 和MRI检查发现脊髓受损情况。

三、早期处理1、脊髓休克的处理:脱水治疗、激素治疗。

2、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颅骨牵引、手术减压、内固定。

3、高压氧治疗:最好在六小时内进行。

减少脊髓出血、水肿、缺氧。

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防治压疮1、常翻身、定时按摩。

2、在压迫部位防治防压疮气垫。

3、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

4、加强营养。

5、紫外线照射及超短波治疗。

6、抗感染及皮瓣移植。

(二)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

1、患肢被动活动。

2、口服抗凝药(华法林、阿司匹林)。

3、溶栓治疗。

4、针灸、推拿治疗(三)自主神经亢进1、表现:多发生于第6胸椎平面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是一种血管反射,可源于任何一个高位损伤时低于损伤平面的器官。

表现为突然大量出汗,面色潮红,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和头痛(300∕160mmHg)。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方法1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脊髓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是一种残疾,损伤程度从轻到重,严重者可以完全丧失下肢和骨骼肌肉功能,从而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因此,进行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是一个宣传残疾人友谊的重要活动,也是恢复残疾功能的可行的方法。

1.1 意识训练脊髓损伤导致某些植物神经受损,其症状可能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酸痛,以及骨骼肌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减弱。

因此,鉴于残疾患者手脚可能受到损伤,为了恢复功能,需要通过意识训练使其受损皮质神经回复。

一般来说,意识训练首先从躯体和技能两个方面开始,重点训练受损部位,让他们有意识控制自己的动作,提高神经接受能力和神经反射力,从而恢复残疾功能。

1.2 锻炼训练随着残疾人友谊的发展,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其中的重点是锻炼康复训练,让残疾人可以尽可能地恢复受损的功能。

在锻炼过程中,可以提高残疾人的力量,克服不同程度的缺陷和障碍,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质量和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身体。

1.3 预防训练脊髓损伤的康复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一个月到半年,但每个残疾人的情况都不同,只有通过专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还要加上预防训练,以免脊髓损伤发生时身体出现不必要的后遗症。

平时,多做一些平时的预防性训练,坚持一种比较轻松、比较活跃的保健活动,有助于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残疾,为了改善残疾者的生活质量,必须要定期接受正确的康复训练。

通过上文介绍的这些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恢复和改善残疾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实现残疾人友谊的目标。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
检查身体两侧各点的痛觉和轻触觉,分数越高表示 感觉越接近正常。
(四)ADL能力评定
截瘫患者可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
(五)功能恢复的预测
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损伤平
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图)
功能预测:脊髓损伤平面与功能的关 系
节段水平
C1-4 C4 C5
最低位有 功能肌群
颈肌 膈肌、 斜方肌 三角肌、 肱二头肌
禁 忌
(1)截瘫:直腿抬高大于60度,膝屈曲下髋屈90度应避免, 这将加重下胸、腰椎的损伤.
(2)四肢瘫:在骨折固定期间,头、颈部活动,双肩牵拉应 避免.
(3)继发骨折和/或呼吸损伤的病人应避免采用俯卧位.
四、亚急性期康复
一般指发病后8-12周.在此目标、评估方法基本
同前,训练重点是获得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
腘绳肌牵张方式
跟腱牵张方式
内收肌牵张训练
垫上训练
(1)翻身
(2)肘胸位:目的是改善床上活动度,为进行四点跪位
和坐位作准备
(3)手膝位:从轮椅上站起来或借助拐杖,双侧膝、踝
足支具进行行走的低位截瘫病人需要这种体位下的 功能性活动.
(4)双肘支撑位下缓慢坐起
目的: ①为病人独立坐起作准备 ②提高肩伸肌和肩内收肌、腹肌肌力
脊髓损伤的康复
脊髓损伤(SCL)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 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脊 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胸段以下 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 时称截瘫。
一、概 述
(一)病理生理
伤后6-12小时之内,白质中的神经轴突尚无明显
改变,在此时期内给予有效治疗,则有一部分病例

脊髓损伤的中医康复ppt课件

脊髓损伤的中医康复ppt课件

编辑版ppt
36
中药方组成:
路路通30克、桂枝15克、千年健25 克、牛膝2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 伸筋藤25克、透骨草15克、黄芪60克、 木瓜15克、五加皮20克,煎水取汁。
透骨草
桂枝 千年健
牛膝
红花
透骨草
木瓜
当 归 编辑版pp伸t 筋藤
黄芪
五加皮 37
熏洗时间:
脊髓损伤患者肢体往往由软瘫变为硬 瘫,肌腱、韧带、肌肉比较紧张僵硬, 活动困难,肢体血液循环较差。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丰隆 风市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骶夹 脊。
编辑版ppt
21
肺热津伤加鱼际、尺泽、肺俞清 肺润燥;湿热浸淫加阴陵泉、中 极利湿清热;脾胃虚弱加脾俞、 胃俞、章门、中脘补益脾胃;肝 肾亏虚加肝俞、肾俞、太冲、太 溪补益肝肾。
编辑版ppt
22
操作方法:
鱼际、尺泽可用三棱针点刺出 血;上肢肌肉萎缩手阳明经排刺; 下肢肌肉萎缩足阳明经排刺。
编辑版ppt
23
(2)梅花针
用皮肤针反复叩刺背部肺俞、脾
俞、胃俞、膈俞和手、足阳明经线, 隔日1次。
编版ppt
24
(3)电针
在瘫痪肌肉处选 取穴位,针刺得气 后接电针仪,用断 续波中强度刺激, 以患肢出现规律性 收缩为佳,每次 20-30分钟。
编辑版ppt
25
(4)三棱针
点刺出血,见血即 止,每周1~2次
下肢:足阳明经穴的基础上加环 跳、阳陵泉、悬钟、殷门。
躯干:取脾俞、肾俞、命门。
编辑版ppt
34
操作方法:
每次取2~4穴,药用ATP注射液、 维生素B12注射液、加兰他敏、复 方当归注射液各一支,混合后每穴 注入0.5~1ml。隔日1次,1O次 为1个疗程。

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卧硬板床垫以棕垫或软枕保持脊柱平直位;
3、为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时应在固定好颈、胸、腰、双下肢情况下进行同步协调翻身;
4、预防压疮发生。

保持皮肤及床单位整洁;
5、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呼吸及排便情况指导吸气呼气训练给予高纤维饮食鼓励多饮水和多吃水果。

训练患者养成定时排大小便的习惯每日按摩腹部35次。

鼓励患者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循序渐进地进行上下肢、翻身坐起的被动、主动训练轮椅训练直到行走训练。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和提高其生活的质量。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目标:
1. 恢复自主呼吸功能:脊髓损伤可能导致呼吸肌肉受损,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康复师会通过肺功能锻炼、呼吸肌肉的训练和辅助呼吸设备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自主的呼吸能力。

2. 恢复运动功能:脊髓损伤通常会导致肢体的运动功能丧失或受限。

康复师会通过物理治疗、运动训练和功能电刺激等方法,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恢复肢体的运动能力。

3. 提高坐立和平衡能力:对于部分脊髓损伤的患者,恢复坐立和平衡能力是一个重要目标。

康复师会通过座位训练、平衡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提高坐立和平衡的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

4. 增强日常生活技能: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例如转身、坐下、站立、行走、穿戴衣物、洗漱等。

康复师会通过功能训练、活动适应性训练和辅助工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这些日常生活技能。

5. 康复社交和情感支持:脊髓损伤对患者的社交和情感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康复团队通常会提供心理和社交支持,以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并重建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

6. 恢复独立生活能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之一是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包括自理能力、居家生活技能、社交和工作能力等。

康复师会通过训练、辅助器具和适应性技巧的教授,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是一个个体化和渐进的过程,因为每个患者的损伤程度和康复需求都不同。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合作,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位的指令和感觉信息。

脊髓损伤是指人体脊髓部位的神经细胞受到直接损伤或缺氧缺血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病症,常见原因包括外伤、疾病和肿瘤等。

脊髓损伤的严重性往往与损伤部位和程度密切相关,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下面就谈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初期治疗脊髓损伤的初期治疗非常重要,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神经细胞的损失。

首先应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的供应。

其次,需要进行维持血压的处理,保证血液的流量足够,避免神经细胞的死亡。

如果发现患者有截瘫现象,需要立即进行营养和水分的补充,以避免身体发生恶性循环。

二、手术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必要的手术治疗非常重要。

手术可以减轻脊髓的压迫程度,恢复受损的脊髓神经细胞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纤维支架植入、硬膜外肌肉神经切断等多种形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三、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种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组成多科室的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治疗。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形式。

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比较常见、广泛的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和运动疗法。

被动训练是通过机器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运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肌肉张力、韧带柔韧性、肌肉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主动训练是指让患者自己进行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自由度和协调性。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治疗。

2、职业疗法职业疗法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职业疗法包括各种手术器材、康复器材、辅助器具等,帮助患者学习能够自主生活的方法。

职业疗法能够帮助患者从外部环境、物质条件等方面改善康复效果。

脊髓损伤康复进展PPT课件

脊髓损伤康复进展PPT课件

神经修复
探索如何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提高神经传导功能。
细胞移植
研究利用干细胞等细胞移植技 术,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生长因子治疗
研究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 对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药物治疗研究
药物治疗
研究开发新的药物,用于缓解 脊髓损伤后的疼痛、痉挛等症
状。
药物筛选
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寻找具 有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的药物 。
脊髓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
02
脊髓损伤康复现状
康复目标与原则
康复目标
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最大程度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康复原则
早期康复、全面康复、个体化康复、循序渐进。
康复治疗方法
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
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主要通 过刺激肌肉、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 回流,改善神经功能。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脊髓损伤的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 跌倒、运动损伤、暴力等。
病理
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细胞的死亡和 轴突的断裂,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影 响身体的感知、运动和自主功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如肢 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诊断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神经再生与修复技术
利用干细胞、生长因子等手段促进脊髓损伤部位的神经再生和修 复。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电刺激、磁刺激等技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虚拟现实与机器人辅助康复
利用虚拟现实和机器人技术,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 练方案。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脊髓损伤是一种对人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损伤,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肢体瘫痪以及膀胱、肠道功能丧失等。

康复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术。

一、理解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部力量的压迫、牵拉、挫伤、撞击或刺伤等,造成神经组织发生损害。

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

完全性损伤意味着脊髓以下神经传导完全中断,而不完全性损伤表示脊髓以下神经传导仍有一定功能。

二、康复训练的目标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旨在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

具体目标包括康复患者的肌力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康复患者的平衡和协调性训练,以提高行走能力;康复患者的反射能力康复,以改善膀胱、肠道功能;康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康复,以增强生活质量。

三、康复训练的方法1. 功能电刺激训练功能电刺激是通过电刺激来调整脊髓损伤患者的肌肉,以恢复肌肉活动功能。

该方法能够激活肌肉,使其产生收缩运动,从而增加肌肉力量。

功能电刺激可以结合康复器械使用,通过电极与患者的肌肉相连,传输电流刺激神经,进而影响肌肉运动。

2.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主要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旨在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行走。

在步态训练中,患者通过借助辅助装置,如助行器、支撑杆等,逐渐恢复站立和行走的能力。

训练过程中,重视平衡和协调性动作的训练,以及肌肉力量的增强。

3. 膀胱和肠道功能康复训练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伴有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尿液和粪便控制能力。

膀胱功能康复包括膀胱训练、定期排尿和使用间歇性导尿管等方法。

肠道功能康复包括饮食管理、定时排便以及腹肌锻炼等方法。

四、康复训练的风险和预防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可能面临意外伤害的风险,如跌倒、失衡等。

为了预防这些风险,训练过程应由专业医护人员全程监督,并配备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安全带、护具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

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7月第4卷第4期脊髓损伤的康复与预后许光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神经恢复及行走功能预后,同时阐述运动损伤平面与功能预后的关系及提高远期康复目标的新治疗方法.【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预后;方法【中图分类号】R651.2;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70(2007)04-0027-03 RehabilitationandprognosisofspinalcordinjuryXUGuang.H1stAffiliatedHospitalof^ngMedicalUniversity,Nanfing210029,China)27【Abstract】Thisarticleputstheemphasisonintroducingtheprognosisofnervousrecoveryandwalkingfu nctionofcom—pleteandincompletespinalcordinjury.Italsoexpoundstherelationshipbetweensportinjury planeandfunctionprognosisand thenewtherapiesforimprovinglong—termgoalsofrehabilitation.【Keywords】Spinalcordinjury;Rehabilitation;Prognosis;Ways脊髓损伤(SCI)的早期治疗需要外科和康复科医生的合作.外科医生重在通过药物,牵引和手术纠正脊柱及相关结构的不稳以阻止神经损伤发展.康复医生则将重点放在SCI所累及的各器官的功能评估和维持,达到功能恢复,替代,再塑的目标,最终使患者回归社会….本文就SCI的病因,神经恢复,康复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全面阐述.1SCI神经恢复的预测1.1完全性,不完全性SCI的定义判断运动功能恢复预后前首先要确定患者是完全性或不完全性SCI.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进行准确的体格检查,SCI按严重程度由重到轻可分为A~E级,见表1.表1ASIA脊髓功能损害分级功能损害分级定义完全:骶节段(s~s)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节段(S~s)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不完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肌力≥3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若最低位的骶节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无骶部保留)则为完全性SCI;最低位的骶节段感觉和/或运【作者简介】许光旭(1966一),男,江苏徐州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脊髓损伤与运动控制障碍的康复临床及研究工作.动功能有保留则为不完全性SCI.骶部感觉包括肛门皮肤和黏膜交界处的针刺感和轻触觉及肛门深部的感觉.运动功能检查是用手指肛诊检查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情况.1.2SCI常用术语包括:神经损伤平面,运动平面,感觉平面和部分保留区.根据ASIA标准,神经损伤平面: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运动功能的脊髓最低节段;运动平面:为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正常运动功能是指此运动平面肌力≥3级且该平面以上节段的肌力为5级;感觉平面:指身体两侧感觉(轻触觉和针刺觉)正常的最低节段;部分保留区:指仍保留部分神经支配的SCI最低平面的皮区和肌节,仅用于完全性SCI.1.3SCI体格检查时机Stauffer曾告诫不要在脊髓休克期进行预后判断,其界定的脊髓休克是一个模糊的临床用语,并限制了临床应用.事实上SCI患者在住院时很少所有反射均消失,在以后几天内反射出现的变化比脊髓休克及损伤当天伴随的反射存在或消失更与预后相关.为记录病情而在损伤后尽可能早的进行检查很重要,但在急诊室进行检查较困难,而且易导致错误.根据早期研究结果,损伤后72小时的检查对远期预后判断优于第一天的检查,此检查时机已用于几项有关SCI 神经恢复的研究中.为能正确制定康复措施,第1周内判断预后成为康复的必要内容.另一判断功能预后的时机是损伤后1个月.在过去,这正与开始康复训练的时28机最接近,但现在护理和医疗改革缩短了急性期住院时间,医生应以文献报道的临床选择时间判断预后.1.4完全性SCI神经恢复预测完全性四肢瘫患者如果损伤超过1个月时感觉和运动仍完全丧失,则下肢运动功能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但是上肢神经功能恢复仍极重要,这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自理独立能力.对一块肌肉来讲,肌力至少在3~5级(有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抗重力运动的能力)才有实用的运动功能.功能恢复预后的判断方法是确定最初运动损伤平面下降的可能性有多大.Ditunno等发现如果SCI后1周运动平面(c肱二头肌)的肌力为2~5级,则所有患者下一平面(c桡侧腕伸肌)的肌肉都可达到功能性的肌力(≥3 级).另一项研究发现完全性四肢瘫的患者至少有一个运动平面恢复的可能性为70%~85%.其他研究重在最初肌力与预期恢复程度的关系.几项完全性四肢瘫的研究发现,在SCI后1周至1月,肌力1~2级的肌肉最终有90%可恢复到≥3级;而SCI后1月肌力为0级,位于最低运动损伤平面的下一平面的肌力在1 年后恢复到≥3级的只占27%,以下两个节段的肌肉恢复到≥3级的仅为1%.延迟转变,即损伤超过1月才从完全性转变为不完全性的SCI,都与最终运动功能恢复没有直接关系.在完全截瘫的研究中,Warters等用SCI后1月作为检查基础平面,73%的患者在1年后神经损伤平面没有变化,只有2例患者神经平面恢复了2个节段以上; 最初神经损伤平面T.以上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没有1例恢复;最初肌力1或2级的肌肉约70%在1年后恢复到3级或3级以上;最初肌力0级的只有3%~7%在1年后发展到3级;最初下腹部肌力存在的患者,有26%的屈髋肌力恢复到≥3级;4%的患者延迟转归为不完全性SCI.6名转归中的3名患者膀胱/直肠控制得到恢复,2名患者能以交替步态行走.绝大多数完全性SCI患者神经恢复发生在损伤后6~9月,随着12~18月平台期的到来,恢复的几率迅速下降而很少能再改善.1.5不完全性SCI1.5.1神经恢复的预测颈髓不完全性损伤比完全性损伤的恢复程度更大.最近一项多中心研究比较了不完全性和完全性四肢瘫患者上肢肌力的恢复情况.90%以上的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的上肢至少有一个运动平面恢复,而完全性损伤则为70%~85%.如果同一节段皮区内的针刺觉存在,则最初肌力0级的肌肉恢复到3级的机会很高.Waters等以损伤后1个月的检查为基线回顾性研究了不完全性四肢瘫和不完全性截瘫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根据ASIA标准,发现两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7月第4卷第4期者的恢复程度和几率相对恒定,而与最初神经损伤平面无关.ASIA标准确定了上肢5块关键肌和下肢5块关键肌,左右两侧每块肌肉的评分各为1~5分,所以下肢总的运动评分最高为50分.绝大多数不完全性四肢瘫和截瘫患者在损伤后第1年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提高12—14分,第2年则改善不大.如没有任何明确的刺痛和钝痛界线的不完全性四肢瘫则没有任何下肢功能恢复.四肢瘫患者上肢运动评分在第1年内提高11 分,第2年改善甚微.1.5.2特殊综合征前索综合征主要影响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而后柱未受损伤.此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不完全性损伤患者.中央索综合征的特征是上肢运动损伤重于下肢,研究报道57%~86%患此综合征的患者可独立行走.Penrod等观察了年龄对此综合征的影响,低于50岁的患者97% 可独立行走,高于50岁的只有41%.Foo发现源于颈椎硬化症的中央索综合征只有31%的患者能行走,平均年龄为65岁.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综合征造成同侧的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及对侧痛温觉丧失, 其预后较好,几乎所有患者都能恢复良好的行走功能.t理论上讲对侧轴突可促进神经恢复,运动恢复从近端向远端,伸肌早于屈肌.2行走功能预后有人认为SCI患者只有一侧屈髋肌≥3级,另一侧股四头肌≥3级,才能进行有效的行走j.一侧配戴有一定踝背屈活动度固定踝关节的小腿支具,另一侧用类似踝关节固定和锁住膝关节的长腿支具,患者就能自己行走,但要保留完整的本体感觉.根据下肢运动功能积分50分标准,可对任何类型SCI患者行走的预后进行判断,见表2.表2SCI1年后社区内行走情况积分为下肢5块关键肌运动功能评分,双下肢总分为5O分,神经损伤的分类(即完全性截瘫)以损伤后3O天的评估为依据.完全性SCI患者几乎不能行走.在一项完全性截瘫的研究中,1个月后只有5%的患者利用传统的矫形器和拐杖后能交替行走,其中2例患者延迟转变为不完全性损伤,同一研究中的6l例完全性四肢瘫患者,90%不能恢复下肢功能.而且没有患者能行走.在关于不完全性截瘫恢复的文章中,Waters等报道76%的患者最终能恢复社区内行走功能,38人在1年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7月第4卷第4期后恢复,3人在2年后恢复.不完全性损伤的不同A—SIA分级(B~E)之间无差别.29名最初(1个月)下肢积分≥10的患者1年后都能行走,运动积分在1~9分的患者1年后70%可以行走,积分为0分的患者1年后33%可以行走,所有屈髋肌力或伸膝肌力>12级的患者在1年后恢复社区内行走功能.Crozier等报道开始股四头肌肌力至少2级并在2月后至少一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到>13级的患者最终都达到功能性行走.与不完全性截瘫相比,不完全性四肢瘫患者恢复行走功能的可能性很小.Burns和Foo都强调了年龄对SCI预后的影响.不完全性SCI的一个亚型是感觉存在而运动丧失(运动完全性).Crozier等证实针刺觉的保留显着影响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的行走功能预后.3根据神经损伤平面判断功能预后首次探讨功能预后与损伤平面的关系是以临床表现及Long和Lawton1955年发表的文章为基础,他们灵敏的观察确定了功能检查时机,并指导以神经功能检查和神经平面为基础进行功能预后评估,见表3.表3脊髓损伤水平对功能预后的意义"一"指不能完成;"+"指能完成;"±"有时能完成,有时不能完成. 4新康复治疗措施目前,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定义社区行走功能为能行走450m的能力,但没有区分所需的装置,因此,在助行器并配戴双侧长腿支具行走与只用拐杖无支具的行走评分是相同的.新的步行评定方法,如SCI步行指数和SCI独立性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价步行改善程度.在过去的15年里,对药物减轻SCI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恢复,增强受损轴突功能的研究报道很多.现在认为急性期应用甲强龙已成为美国标准治疗方法,并认为可提高远期功能恢复J.4一氨基吡啶(4一APD)作为一种可能用于SCI慢性期的治疗药物正在进行疗效评估,它是电压门控,速效钾离子通道的阻滞剂,被认为可通过增强脱髓鞘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扩布改善轴突的冲动传29导,据Lamme~se等报道可降低强直状态,改善膀胱,肠道,感觉,性功能和神经性疼痛J.另一项较新治疗措施是减重步态训练.对这项治疗如何起作用的解释是腰髓内理论上存在第二中枢发生器(generator)J.Fouad报道基于动物和人类的研究工作,认为减重下训练此发生器可促进步行的恢复. 一项美国国家基金课题正开展研究评估这项训练对人类的潜在效应.Keith报道功能性神经肌肉刺激(FNS) 是利用电刺激以正确的顺序和强度激活麻痹肌肉帮助完成Et常生活活动.用于FNS的装置叫作神经假体(neuroprostheses).程序处理器控制产生电刺激到靶肌肉.开环系统不能接受来自环境的输入信号,因此不能矫正实际动作和想要达到的动作差异.闭环系统中处理器接受来自环境中某种形式的输入信号,相应调节输出信号.目前临床上绝大多数装置为开环系统.另一重要因素是电流的传输机制.刺激电流可以是外在的, 也可以植入为内在的.虽然植入有感染的危险,但其可选择性和有效性却得到提高,而且所需的电流强度也降低.自由手系统(Free—handsystem)已获得美国FDA认可.手的神经假体主要用于C,C损伤的患者,利用手指侧捏或掌握完成抓握动作.截瘫步系统(parastep system)也已获得美国FDA认可.它利用助行器与FNS 相连,并要求患者上肢具有一定功能.持续刺激抗重力的肌肉容易产生疲劳而限制了行走距离.与正常步态相比,因FNS使能量消耗过多而存在不足.药物治疗,康复训练,FNS与机器人矫形器的发展以及未来神经再生潜力,使人们对未来获得成功的康复治疗措施的期望变得更加乐观和兴奋.SCI研究现状也使临床医生看到了希望,在将来积极治疗以改变和提高神经恢复程度.当这些成为现实时,SCI患者功能预后和生活质量也将改善.【参考文献】[1]soiskiML,RechardsJS.soinalcordinjuryrehabilitation:Statesofsci- ence【J].AmJPhysMedRehabil,2006,85:310-342.[2]WalkerN,MellickD,Brooks,eta1.Me~uringparticipationacrossim—pairmentgroupsusingCraigHandicapAssessmentReportingTechnique [J}.AmJPbysMedRehabil,2003,83:936-941.[3]McKayWB,LimHK,PriebeMM,eta1.Clinicneumphsiologlcalassess- mentofresidualmotorcontrolinpost—spinalcordinjuryparalysis[J]. NeumrehabilNeuralrepair,2oo4,18:144—153.f4JKieshblumS,MillisS,MckinleyW,teneurologicalrecoveryaf- tertraumaticSCIIJ}.ArchPhysMeelRehabil,2004,85:1811.1817.[5]JezemikS,ColomboG,KellerT,eta1.RoboticOrthosisLokomat:Are. babilitationandresearchtool[J].Nuromodulation,2003,6:108.1l5. [6]ColomboG,JoergM,SchreierR,eta1.Treadmilltrainingofparaplegic patientsusingroboticorthrosis[J].JRehabilResDev,2000,37:693- 700.f7lKeithMS,PeckhamPH,ThropeGB,eta1.1mplantablefunctionalFNS inthetetraplegichand[J].JHandSurgAm,1989,14:524-530.[8]FouadK,PearsonK.Restoringwalkingafterspinalcordinjury[J].Pro—gressinNeurobiology,2004,73:107—126.(收稿日期:2007-04-03)。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
score,SIS)来评定感觉功能。 (四)ADL评估
病员均可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index,MBI)评定和复杂性或工具性的ADL 评估(instrumental ADL,IADL)来评定。
二、康复护理评估
(五)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六)功能恢复预测
对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病人, 可根据其运动损 伤平面预测其功能恢复情况。
五、康复护理指导
1.饮食调节 注意饮食调节,制订合理的膳食计 划,保证维生素、纤维素、钙及各种营养物质的 合理摄入。 2.自我护理 学会自我,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用 药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准确服药,学会自己 处理,制定长远康复计划教会家属掌握基本的康 复训练知识和技能,防止二次残疾。
五、康复护理指导
仰卧位
2.被动活动
四、康复护理措施
禁止直腿抬高运动超过45° 过90°
禁止膝屈曲下髋关节屈曲运动超
四、康复护理措施
3.主动运动 助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 等速肌力运动
4.体位变换
四、康复护理措施
两人轴线翻身法
三人轴线翻身法
四、康复护理措施
四、康复护理措施
5.呼吸及排痰训练 (1)呼吸训练 (2)辅助咳嗽:单人辅助法
T8 锁骨中线第8肋间
T9 锁骨中线第9肋间 T10 锁骨中线第10肋间(脐水平) T11锁骨中线第11肋间(T10~T12中点) T12 锁骨中线腹股沟韧带的中点 L1 T12~L2连线的中点 L2 大腿内侧(T12和股骨内侧髁连线中点处)
L3 膝上股骨内侧髁处 L4 内踝 L5 足背第3趾指关节 S1 足跟外侧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结节(臀下皱襞) S4~5肛周1cm范围,皮肤黏膜交界处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
一、康复治疗机制
(1) 代偿和替代 对于完全瘫痪的肢体,采用矫形器 固定关节,结合拐或助行器的应用,可以使截瘫患者 恢复步行能力。采用电动轮椅可以使四肢瘫患者恢复 一定的行动能力。 (2) 改善与训练 通过肌力训练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 残存肌肉的功能,补偿不足的肌力,同时致力于促进 抑顿和冬眠神经细胞的苏醒和恢复功能。 (3) 训练与学习 通过神经反射再建立或神经肌肉再 学习的途径,帮助患者适应新的模式完成日常生活动 作。例如膀胱训练、作业治疗。
可保持直 腿坐位静态平衡
度)
直腿坐位静态平衡六级分级法适用于胸髓下段及腰骶髓脊髓损伤患者 平衡功能评定
三级平衡分级法
1级平衡(静态平衡) 2级平衡(自动态平衡) 3级平衡(他动态平衡) 三级平衡分级法适用于端坐位及站立 位平衡功能评定
(4)坐位训练
正确的独立坐是进行转移、轮椅和步行训 练的前提。床上坐位可分为长坐(膝关节伸 直)和短坐(膝关节屈曲)。实现长坐才能 进行床上转移训练和穿裤、袜和鞋的训练, 其前提是腘绳肌必须牵张度良好,髋关节活 动超过90度。坐位训练还应包括平衡训练, 及躯干向前、后、左、右侧平衡以及旋转活 动时的平衡。这种平衡训练与中风和脑外伤 时平衡训练相似。
(1)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的重点是肌力3级的肌肉,可以采用渐进抗阻 练习;肌力2级时可以采用滑板运动或助力运动;肌力1级时 只有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进行训练。肌力训练的目标是 使肌力达到3级以上,以恢复实用肌肉功能。脊髓损伤者为 了应用轮椅、拐或助行器,在卧位、坐位时均要重视锻炼肩 带肌力,包括上肢支撑力训练、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训练和 握力训练。对于采用低靠背轮椅者,还需要进行腰背肌的训 练。步行训练的基础是腹肌、髂腰肌、腰背肌、股四头肌、 内收肌等训练。卧位时可采用举重、支撑,坐位时利用倒立 架、支撑架等。

c7平面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计划

c7平面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计划

c7平面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计划
1. 早期阶段(伤后1-3个月)
- 呼吸训练: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加强肺部扩张。

- 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范围内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僵硬和关节粘连。

- 床上活动训练:翻身、坐起等基本动作训练。

- 皮肤护理:按摩、换位,预防压疮形成。

2. 恢复期(3-6个月)
- 坐姿平衡训练:在平衡垫或滚轮上进行坐姿稳定性练习。

- 上肢功能训练:肩关节、肘关节及手部活动度和力量训练。

- 站立平衡训练:在并列或平行扶杆辅助下进行重心转移和站立平衡练习。

- 电刺激或生物反馈训练:针对残余运动神经元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或生物反馈训练。

3. 后期康复(6个月以后)
- 步行训练:使用适当辅助器具(拐杖、助行器等)进行平地及阶梯步行训练。

- 上肢活动训练:训练日常生活中的上肢活动,如更衣、写字等。

- 肌力训练:针对残余肌群进行阻力训练,增强肌力。

- 适当运动:推椅训练、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以上训练计划需要在专业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体情况
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案例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案例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案例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案例介绍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丧失。

康复评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状况,并制定出最佳的治疗计划。

患者信息患者男性,28岁,因车祸导致颈部以下肢体完全瘫痪。

入院时,他被诊断为C7神经节段完全性损伤。

康复评定1. 神经学检查在神经学检查中,医生会测试患者的肌力、感觉、反射和平衡等方面。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由于他颈部以下肢体完全瘫痪,在神经学检查中无法进行正常测试。

2. 残障程度评定残障程度评定是根据美国国家残障评定系统(NDS)进行的。

该系统将残障程度分为6个级别:0级表示没有残障,1-5级表示不同程度的残障。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他被评定为5级,即完全瘫痪。

3. 功能评定功能评定是通过测试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来评估其功能水平。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他无法自主行走、坐立或进行其他常见的日常活动,因此被评定为极度受限。

4. 心理社会评定心理社会评定是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状况进行评估。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他可能面临着财务、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得到支持和帮助。

治疗计划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肌肉电刺激和其他物理疗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并减轻疼痛和不适。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神经性疼痛、抽搐和其他相关问题。

一些药物还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3.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这对于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结论脊髓损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对于这位患者来说,他需要得到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治疗方法的支持,以帮助他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甚至瘫痪。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希望能对相关患者和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这个团队通常包括神经外科医生、康复医生、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医生等。

他们将共同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康复。

其次,康复治疗的第一步是控制脊髓损伤的进展。

在脊髓损伤发生后的最初阶段,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以防止损伤进一步恶化。

这是治疗的基础,也是康复的前提。

接下来,康复治疗的重点是恢复功能。

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在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功能。

职业治疗师则会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自理能力训练、辅助器具使用训练等,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除此之外,言语治疗师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障碍等问题,言语治疗师可以帮助他们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改善吞咽和言语功能。

最后,心理医生的介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脊髓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问题。

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

总的来说,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通过控制损伤的进展、恢复功能、言语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脊髓损伤患者能够尽快找到合适的康复治疗团队,获得全面的治疗和帮助。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情绪与精神健康康复
情绪调整
通过心理辅导、社会支持等方法,帮助脊髓损伤患者调 整情绪,适应伤后生活变化。
预防精神障碍
通过康复训练,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如焦 虑症、抑郁症等。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情绪与精神健康康复,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 量,如增强自尊心、自信心等。
03
康复生活目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案例三:从孤独到融入社会的康复之路
总结词
这个案例讲述了一个脊髓损伤患者如何通过康复治疗, 从孤独中走出来,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
详细描述
一位中年男性在运动中受伤导致脊髓损伤,使他无法行 走且面临着长期的康复过程。初时,他感到无助和孤独 ,难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 下,他开始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并逐渐学会了使用轮椅 和其他辅助设备。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和康复团体,他结 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 乐趣。这个案例强调了康复治疗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心理 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性。
《脊髓损伤的康复目标》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康复目标概述 • 康复功能目标 • 康复生活目标 • 康复社会目标 • 实现康复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康复目标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康复目标是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期望达到的状态或标 准,是康复计划的核心和灵魂。
案例二:从失业到成功再就业的历程
总结词
这个案例讲述了一个脊髓损伤患者从失业到成功再就 业的艰辛历程。
详细描述
一位年轻女性在工作中受伤导致脊髓损伤,从此失去 了工作能力。在面对失业的困境时,她在家人和朋友 的帮助下,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她逐渐恢复了部分身体功能,并重返工作岗位。这 个案例强调了康复训练对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社会参与程度的重要性。

脊髓损伤最终版

脊髓损伤最终版
床-椅转移训练 ADL训练 (BADL为主)
床上坐起及床边坐位训练(静态/动态)
床上运动(良姿位,主动/被动)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程序示意图
注:BADL: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 LIADL:复杂日常生活活动
脊髓损伤旳早期康复
一般是发病后6~8周内,此阶段压疮、痉挛 及呼吸道问题旳预防是最主要旳,ADL训练能够 开启,另外对病人及家眷着重于将来治疗项目 教育也必须开始,神经损伤水平变化旳监测也 是日常治疗旳一部分。 康复目旳:1、保持呼吸道清洁与通畅;
脊髓损伤--继发性损伤
➢ 血压下降+局部血管收缩及破坏 ➢ 受伤组织血流下降--局部缺血 ➢ 神经毒素物质 ➢ 氧自由基 ➢ 磷脂酶 ➢ 蛋白酶 ➢ 血管活性物质
➢ 损伤后几分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水肿、缺血 和继发性损害
➢ 12h后出现巨噬细胞侵润等炎性反应 ➢ 72h达高峰,致使运动神经元坏死、轴突变性和分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3、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4、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5、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驱动 等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6、康复工程旳应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脊髓损伤最终版
脊髓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旳康复评估 脊髓损伤旳康复问题和治疗
脊 柱 旳 构 造
脊柱
功能:支撑躯干,保护脊髓 25个脊椎: 颈椎7个 胸椎12个 腰椎5个 骶椎1个(5节)
脊髓
功能:神经功能旳上传下达 30个节段,长约45cm 颈髓8节 胸髓12节 腰髓5节 骶髓5节 脊髓神经:豆腐样组织 脊髓包膜:坚韧旳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8~T12 除C7~T2功能外,供助背甲、支具和拐杖 进行站立和治疗性步行。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L1~2 除C8~T12功能外,借助支具和拐杖进行家 庭功能性步行。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L3~5 除L1~2功能外,借助支具和手杖进行社区 性功能性步行。

脊髓损伤的ADL不同评分方法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C8 T1 T2

中指末节指屈肌(指伸屈肌) 小指外展肌 腋窝顶部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T3 T4 T5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肋间隙 第4肋间隙 第5肋间隙(在T4、T6之间)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T6 T7 T8

剑突 第7肋间隙(在T6、T8之间) 第8肋间隙(在T6、T10之间)
脊髓损伤的后期康复
96级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ADL的不同评分方法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C2 C3 C4

枕骨粗隆 锁骨上窝 膈肌(肩锁关节顶部)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C5 C6 C7

肘屈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 腕伸肌(腕桡侧伸肌长及短头) 肘伸肌(肱三头肌)

BARTHEL评分方法介绍
脊髓损伤的ADL不同评分方法

FIM评分方法介绍
脊髓损伤的ADL不同评分方法

QIF评分方法介绍

C5 用辅助工具自己进食;利用手摇杆控制 电动轮椅;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椅 等的转移。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C6 自己穿衣;利用加大摩擦力的手轮圈, 用手驱动轮椅;独立进行某些转移动作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C7~T2 独立自由地使用轮椅;独立进行各种转 移;独立进行大小便。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T9 T10 T11

第9肋间隙(在T8、T10之间) 脐 第11肋间隙(在T10、T12之间)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T12 腹股沟韧带中点 L1 T12至L2距离的一半(L2在股前之中 点上) L2 髋屈肌(髂腰肌)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L3 L4 L5 S1

膝伸肌(股四头肌) 踝背屈肌(胫前肌) 趾长屈肌(踇长伸肌) 踝跖屈肌(腓肠肌与比目鱼肌)
脊髓损伤平面的确定
S2 S3 S4-5

腘窝中点 坐骨结点 肛周区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C4
用口棍或气控开关控制环境控制系统 (ECU)用颏控或气控开关控制电动轮 椅。
脊髓损伤康复目标的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