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药理学部分名词解释

药理学部分名词解释

先导化合物:指在药物创新阶段,选择大量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或分离提纯的天然产物的有效成分,在有效的病理模型上进行随机筛选,从而发现具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化合物。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集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细胞靶点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药物作用的全过程和分子机制。

不良反应: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受体:是细胞生长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为配体。

量反应:效应强弱随药物剂量或浓度的逐渐增加或减少呈连续性量的变化。

质反应:效应的强弱岁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变化呈“全或无”方式的改变。

首关效应:药物通过肠黏膜及肝时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及速度。

时量曲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退役而发生变化的曲线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房室概念: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的药动学概念表观分布容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的体液溶剂稳态血药浓度:属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药物,经恒速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按一定比例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血浆中的药物按一定的量消除半数致死量(LD50):是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是使半数动物产生药效的剂量二重感染: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一些敏感的细菌被抑制或杀灭,是肠道菌群的共生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增殖,导致新的感染疗效指数(TI):是LD50与ED50之比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负荷剂量:为了使血浆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加倍剂量摄取1:NA失活过程有摄取机制和酶的催化之分。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一、名词解释1.利尿药2.脱水药二、填空题1.呋塞米属 __ 利尿药,作用于抑制 __ ,减少 __ 的重吸收,降低肾脏对尿液的 __ __ 和 __ __ 功能而发挥利尿作用。

2.噻嗪类治疗尿崩症的机制是抑制酶,提高 __ 含量,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

同时由于排钠作用,降低 __ ,减轻病人的 __ 和减少 __ ,从而使尿量减少。

3.氢氯噻嗪对代谢的影响可引起 __ 和 __ 。

4. 常用脱水药有 __ 、 __ 和 __ 等。

5. 螺内酯可与醛固酮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部位竞争 __ ,发挥排__ 及留__ 作用。

6. 甘露醇的作用有 ___、 ___ 、 ____ 。

三、是非题1.呋塞米等高效利尿药使Cl-的排出量往往超过Na+,故可出现低氯酸血症。

2.呋塞米能促进K+排出而致低血钾,对肝硬化患者可诱发肝昏迷。

3.呋塞米导致低血钾和低血镁同时发生时,如不纠正低血镁,单纯补钾不易纠正低钾血症。

4.氨基苷类抗生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可增强高效利尿药的耳毒性作用,应避免合用。

5.噻嗪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是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

6.噻嗪类利尿药增加NaCl的排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减轻口渴感而减少饮水量,会使胞外容量减少、尿量减少。

7.甘露醇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可升高颅内压和眼内压。

四、选择题A型题1. 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机制是A.抑制肾小管碳酸酐酶B.抑制Na+-K+-2Cl-同向转运系统C.抑制Na+-Cl-同向转运系统D.对抗醛固酮的Na+-K+交换过程E.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增多2. 下列哪种药物有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A.呋塞米B.阿米洛利C.氨苯蝶啶D.氢氯噻嗪E.螺内酯3. 急性肾衰病人出现少尿,应首选A.氢氯噻嗪B.呋塞米C.氢氯噻嗪与螺内酯D.螺内酯E.以上都不是4. 治疗急性肺水肿可首选A.呋塞米B.氢氯噻嗪C.螺内酯D.氨苯蝶啶E.甘露醇5.下列哪项不是呋塞米的不良反应A.高尿酸血症B.低血镁C.耳毒性D.高血钾E.胃肠反应6.下列哪种利尿药不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A.呋塞米B.氢氯噻嗪C.氨苯蝶啶D.螺内酯E.阿米洛利7. 噻嗪类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抗利尿作用B.利尿作用C.降压作用D.拮抗醛固酮作用E.轻度抑制碳酸酐酶作用8.尿崩症宜选用A.呋塞米B.依他尼酸C.氢氯噻嗪D.螺内酯E.氨苯蝶啶9. 下列哪药是醛固酮的拮抗剂A.呋塞米B.螺内酯C.氨苯蝶啶D.氢氯噻嗪E.布美他尼10. 下列何药的利尿作用与体内的醛固酮水平有关A.呋塞米B.布美他尼C.氨苯蝶啶D.螺内酯E.氢氯噻嗪11.对醛固酮无拮抗作用的留钾利尿药是A.氢氯噻嗪B.氨苯蝶啶C.呋塞米D.螺内酯E.依他尼酸12. 可用来治疗急性青光眼的药物是A.呋塞米B.氯噻酮C.氢氯噻嗪D.甘露醇E.螺内酯13. 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禁用A.呋塞米B.甘露醇C.氨苯蝶啶D.螺内酯E.氢氯噻嗪14. 甘露醇是治疗下列哪病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A.肺水肿B.青光眼C.脑水肿D.急性肾衰E.心性水肿15. 降低颅内压有反跳现象的药是A.甘露醇B.山梨醇C.50%葡萄糖D.呋塞米E.布美他尼16. 下列有关醛固酮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对抗醛固酮的作用B.作用弱、缓慢持久C.属于低效能利尿药D.直接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E.用于伴有醛固酮增多的水肿17. 下列有关脱水药的叙述,错误的是A.易经肾小球滤过B.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C.在体内经代谢转变为有活性的物质D.不易透出血管进入组织细胞E.静脉给药可提高血浆渗透压18. 可促进毒物随尿液排出的药物是A.氢氯噻嗪B.呋塞米C.甘露醇D.氨苯蝶啶E.螺内酯19. 可引起高血钾的利尿药是A.呋塞米B.布美他尼C.氢氯噻嗪D.依他尼酸E.氨苯蝶啶B型题A.呋塞米B.氢氯噻嗪C.螺内酯D.氨苯蝶啶E.甘露醇1.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作用的药物为2.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的药物为3.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醛固酮受体的药物是4.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抑制Na+-K+交换的药物为5.临床常作为基础降压药的药物是X型题1. 呋塞米的临床用途包括A.各种严重水肿B.急性肺水肿及脑水肿C.急性少尿性肾衰早期D.高血压危象伴有急性肺水肿E.加速某些药物的排泄2.呋塞米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有A.低血钾症B.低氯性碱中毒C.低血钠症D.损害听力E.消化系统症状3. 下列哪些药物会导致耳毒性A.呋塞米B.布美他尼C.依他尼酸D.链霉素E.氢氯噻嗪4. 氢氯噻嗪可用于A.心性水肿B.轻度高血压病C.轻度尿崩症D.高尿酸血症E.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期5. 氢氯噻嗪的不良反应有A.耳毒性B.高血糖C.低血镁D.高尿酸血症E.低钾血症6.属于留钾利尿药的药物是A.螺内酯B.氨苯蝶啶C.呋塞米D.氢氯噻嗪E.布美他尼7.关于螺内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尿作用弱、慢、持久B.是排钠能力较低的利尿药C.对切除肾上腺的动物无效D.具有抗醛固酮作用E.用于醛固酮增多性水肿8. 氨苯蝶啶或螺内酯通常与呋塞米合用是因为A.防止呋塞米引起的低血钾B.防止呋噻米引起的低血钠C.增加呋塞米的利尿作用D.可避免呋塞米引起的耳毒性E.防止呋塞米引起的高血钾9. 脱水药的共同特点是A.高渗溶液B.应快速静脉给药C.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D.易经肾小球滤过E.有渗透性利尿作用10. 甘露醇作用及用途是A.降低颅内压B.降低眼内压C.预防急性肾衰竭D.治疗慢性肾衰竭E.治疗肺水肿五、思考题1.简述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

药理学 第13章 利尿药

药理学 第13章 利尿药
第13章 利尿药
一、高效能利尿药 二、中效能利尿药 三、低效能利尿药
四、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
1
~生理学知识学习~
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约有 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 分组成。肾小管又汇合入集合管。
利尿药 (Diuretics)
作用于肾脏(尤其是肾小管),抑制对水 和电解质(主要是NaCl)的重吸收,增加水 和电解质的排出,从而使尿量增多。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性 疾病,也可用于某些非水肿型疾病,如高血 压、肾结石等。
4. 消化道反应
可致恶心、呕吐、大剂量可引起胃肠道出血。
21
二、中效利尿药------噻嗪类 (Thiazides)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远曲小管近端的Na+-Cl-共转运子, 因而抑制NaCl的重吸收,有利于排尿。
22
中效利尿药
抑制Na+-Cl-共 转运子→抑制 氢氯噻嗪
NaCl的重吸收 →有利于排尿
肾对尿液的稀释功能: 当 尿液流向肾皮质时,管腔 内渗透压逐渐由高渗变为 低渗,直至形成无溶质的 净水。
Ca2+
Mg2+ K+ H2 O H2O H2O H2 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渗
髓质
肾对尿液的浓缩功能: 由 于NaCl等重吸收到组织间 液,形成肾髓质高渗区, 低渗尿流经处于高渗髓质 中的集合管时,水被重吸 收,使尿液浓缩。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远曲小管近端
再吸收原尿Na+约 10%,通过远曲小管近 端Na+-Cl-共同转运系 统,主动重吸收NaCl。 不通透水,小管液机械 被稀释。Na+-Cl-共同 转运系统可被噻嗪类中 效利尿药所抑制。

利尿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利尿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利尿剂的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1430506060 魏本凯1.内容[1]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Na+,Cl- 等离子及水分的排出,产生利尿作用的药物。

临床应用利尿药主要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也用于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1.1 袢利尿药袢利尿药,又称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袢利尿药抑制Na+-K+-2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和浓缩过程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经典的袢利尿药呋塞米(速尿),属于高效利尿药。

在临床上常用于急性肺水肿、脑水肿、严重水肿、高钙血症和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用于其它利尿药无效的严重病例。

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1%-97%,几乎均与白蛋白结合。

这种结合形式使得呋塞米到达肾脏近端小管并分泌到管腔内,才能到达它的作用靶点。

临床应用特点呋塞米利尿作用强大、迅速,存在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随着剂量加大,利尿效果明显增强,而且在增加肾小管液流量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静脉注射后2~5 分钟尿量开始增多,0.5~1.5 小时后尿量达到高峰,药效可持续4~6 小时。

由于不明显增加心脏负荷,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

因其利尿作用迅速、强大,应用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过度利尿引起水电解质紊乱。

1.2 噻嗪类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通过抑制Na+-Cl- 同向转运,影响尿液稀释过程而发挥中等的利尿作用。

氢氯噻嗪是噻嗪型利尿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在肾小管减少尿液中钠重吸收,这样使得尿中的渗透压高,排出体外,利尿作用中等。

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高血压、尿崩症。

临床应用特点氢氯噻嗪利尿作用和降压作用温和、持久,属于基础降压药,降压过程平稳,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物的作用。

多制成复方降压药物如赖诺普利氢氯噻嗪、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等复方降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

但需要注意长期大量应用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障碍等。

泌尿系统药物利尿药

泌尿系统药物利尿药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泌尿系统药物:利尿药[概述及分类]利尿药是直接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和促进它们排泄的药物。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能增加电解质特别是Na+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加的药物。

根据它们的作用强度和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1)强效利尿药:这类主要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常用的有速尿、利尿酸。

它们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可降低肾小管对尿液的稀释功能,又阻碍尿在集合管的浓缩过程,所以利尿作用强大而迅速。

(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双氢克尿塞。

由于它只降低肾对考试,大收集整理尿液的稀释功能,而对集合管的浓缩尿功能无影响,所以利尿作用比速尿、利尿酸弱一些。

(3)弱效利尿药:根据作用部位可分为①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利尿药,常用的有氨苯蝶啶和安体舒通。

②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常用的药有乙酰唑胺。

常用的利尿药主要根据其作用部位、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分为以下四类:(1)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等,为高效利尿药。

2---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2)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氯噻酮等,为中效利尿药。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螺内酯(醛固酮抑制剂)、氨苯蝶啶等,为留钾利尿药。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乙酰唑胺等碳酸酐酶抑制剂。

后两类均为弱利尿药。

除上述者外,尚有不归属于利尿药而又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即黄嘌呤类(如氨茶碱)、成酸性盐类(如氯化按)以及渗透性利尿药(该类药物现分类为脱水药)。

[适应症]利尿药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高血压以及需要利尿的急性药物中毒等病症。

这类药物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1)利尿消肿:水肿是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虽然发病的原因不同,但都是由于细胞间液体的增加引起,而钠潴留是细胞间液体增加的主要因素,利尿药可以使水肿减轻或消失,这样既可减轻原有的疾病的症状,又可以促进原有疾病的好转。

儿科医学-儿科医学-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儿科医学-儿科医学-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

常用利尿剂及注意事项利尿剂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尿液生成的过程,特别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 能。

利尿药的分类可分为五类袢利尿药又称为Na 同向转运体抑制药和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隨质部和皮质部,抑 制Na 同向转运体,利尿作用强。

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

一【袢利尿药】-K -2Cl+ + — + -K -2Cl— — 呋塞米:属于磺胺类化合物,是邻按基本甲酸衍生物【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短暂。

呋塞米可使肾小管对Na 的重吸收由原来+的99.4%下降为70%-80%。

正常状态下,持续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可使成人24h 小时内排尿达50-60L 。

②扩张血管扩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这在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预防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基础;还可扩张小静脉,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也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的治疗。

作用 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不完全,吸收率为60%。

口服后15~60分钟内起效,60~120分钟 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4~6小时。

静脉注射作用更快,5分钟起效,30分钟达 高峰,维持2小时。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9%,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结合率可减 少9%~14%。

呋塞米可通过胎盘,并可经乳汁分泌。

主要经肾小管有机酸分泌机 制分泌,主要以原形经尿排出。

因排泄较快,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

【临床应用】①严重水肿对心、肝、肾性水肿等均有效,因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作用于其他利尿药无 效的严重水肿。

②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静注呋塞米能迅速扩张容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在利尿作用发生之前即可缓 解急性肺水肿;治疗脑水肿是继发其利尿剂用,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浆渗 透压升高,有利于减轻脑水肿。

3.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应用呋塞米,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主要通过利尿、增加肾 血流量,以维持一定的尿量,并减轻肾小管萎缩、坏死。

2022年长沙医学院麻醉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长沙医学院麻醉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长沙医学院麻醉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名词解释1、耐药性(drug resistance)2、生物利用度3、利尿药4、5-HT-DA受体阻断剂5、全效量6、反跳现象7、二重感染8、MBC9、5-羟色胺二、填空题10、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被称为_______,研究机体影响下药物的变化及规律的学科被称为_______11、毛果芸香碱过量可用_______治疗。

12、左旋多巴与_________按4:1剂量合用,制成的复方制剂称为_________。

13、伴精神抑郁的高血压病人不宜用______;伴支气管哮喘的高血压病人不宜用______;伴糖尿病或高血脂的高血压病人不宜用______;伴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的高血压病人不宜用______14、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_______。

15、抗酸药是一类________物质,能中和________,解除其对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侵蚀及对溃疡面的刺激,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

三、选择题16、下列关于安慰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安慰剂不含药理活性成分而仅含赋型剂B.安慰剂在外观和口味上与药理活性成分药物完全一样C.安慰剂对照试验可用以排除精神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D.安慰剂不产生药理作用E.安慰剂与药物作用有相似的变化规律17、禁用普萘洛尔的疾病是()A.高血压B.心绞痛C.窦性心动过速D.支气管哮喘E.甲亢18、有关维生素K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维生素K为脂溶性B.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C.可用于预防早产儿出血D.对于使用链激酶所致出血有特效E.可用于预防阻塞性黄疸、胆痿患者出血19、麦角新碱不能用于催产和引产的原因是()A.作用较弱B.对子宫有较强的兴奋作用,可发生强制性收缩C.妊娠子宫对其敏感性低D.使血压下降E.起效缓慢20、可使肿瘤细胞集中于G1期,常作同步化治疗的药物是()A.博来霉素B.放线菌素C.羟基脲D.环磷酰胺E.长春碱21、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机制为()A.抑制β-内酰胺酶B.抑制DNA回旋酶C.抑制二氢蝶酸合酶D.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E.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22、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抗帕金森病药物是()A.左旋多巴B.卡比多巴C.金刚烷胺D.溴隐亭E.司来吉兰23、林可霉素类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A.过敏性休克B.肾功能损害C.永久性耳聋D.胆汁淤积性黄疸E.伪膜性肠炎24、患者,男,28岁,因车祸右侧股骨开放性骨折入院,行静脉诱导麻醉下骨固定手术。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有成药物制剂或药品2.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4.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5.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是,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最其他器官或组织作用小或不起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6.差异性:个体与个体之间,同意个体在不同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性也不同7.二重性: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称药物的二重性8.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9.对因治疗: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10.对症治疗:是改善或消除疾病症状的治疗11.不良反应:是不符合用药目的而又会给人体带来不利影响的作用副作用12.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量下产生的与要无目的无关的作用13.量效关系:药物的效应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14.毒性反应(作用):是用药过量、过快或时间过长所致机体病理变化或损害15.治疗量:或称常用量比阙剂量大又小于极量的剂量。

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的病人有效且不中毒16.效价(强度):是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17.效能(最大效应):是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18.半数致死量(LD50):是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19.半数有效量(ED50):是使半数动物产生药效的剂量20.疗效指数(TI):是LD50与ED50之比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21.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22.二重感染: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一些敏感的细菌被抑制或杀灭,是肠道菌群的共生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增殖,导致新的感染23.药物的依赖性:病人连续使用某种药物以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分为生理依赖和精神依赖24.后遗效应:是停药后血浆血药浓度以降至阙浓度以下是残存的生物效应25.继发性反应:是继发于治疗作用出现的不良后果26.变态反应:是过敏体质对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27.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的一种选择性的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能力。

药理名词解释

药理名词解释

药理名词解释1.突触间调节:胆碱能神经释放的Ach可作用于邻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突触前膜M、N受体,反馈性调节NA的释放,此称突触间调节2.跨膜调节:由突触后膜效应器细胞产生的物质(如前列腺素、腺苷、脑啡肽等),跨过突触间隙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相应的受体,反馈性调节NA的释放,此称跨膜调节3.激动药:许多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能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结合后如果产生与Ach或NA相似的作用,就称为胆碱药或拟肾上腺素药。

统称激动药4.拮抗药和阻滞药:如果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作用,但妨碍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从而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就称为抗胆碱药或抗肾上腺素药,统称拮抗药,相对于激动药而言则称为阻滞药5.拟胆碱药:是一类作用与Ach相似或者与胆碱能神经兴奋效应相似的药物6.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产生抗N2受体的抗体,使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骨骼肌呈进行性收缩无力7.胆碱酯酶复活药:是一类能使已被有机磷酸酯类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的药物8.抗胆碱药:又称胆碱受体阻滞药,是一类能与胆碱受体结合而本身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胆碱作用,但可妨碍胆碱能神经递质或拟胆碱药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胆碱作用的药物9.N1胆碱受体阻滞药(神经节阻滞药):能选择性地与神经节细胞的N1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滞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节的传递功能10.拟肾上腺素药(拟交感胺类):是一类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胺类药物,本类药物通过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而发挥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相似的作用11.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和β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神经递质或拟肾上腺素药物β受体效应的药物12.内在拟交感活性:有些β肾上腺受体阻滞药与β受体结合后除能阻断受体外,还对Βs后踢具有部分激动作用,称内在拟交感活性13.膜稳定作用:有些β受体阻滞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和奎尼丁样作用,这两种作用都与其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有关,故称为膜稳定作用14.局部麻醉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暂时、安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的药物15.全身麻醉药:是一类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抑制,导致意识、感觉特别是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主要用于手术麻醉16.吸入麻醉药:是一类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入血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17.静脉麻醉药:是将麻醉药直接输入血液循环内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18.麻醉前给药:是在使用麻醉药之前,为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或减轻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如气道分泌物增加,或增强麻醉药的镇痛和肌松效果等目的而使用的药物19.镇静催眠药、镇静药、催眠药: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小剂量能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缓解或消除兴奋不安时,称为镇静药;较大剂量能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时则称为催眠药20.抗精神失常药:精神失常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情感、思维及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表现的精神活动障碍性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利尿药

利尿药

利尿药--罗瑜定义:利尿药(diuretics)是一类直接作用于肾脏,影响尿液生成过程,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消除水肿的药物。

利尿药也用于高血压等某些非水肿性疾病的治疗。

概述:限制钠盐的摄入是治疗高血压早期的手段之一。

各类利尿药单用即有降压作用,并可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

利尿机制:(一)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分均可经肾小球滤过而形成原尿。

正常人每日生成的原尿可达180L 左右,但绝大部分被重吸收。

影响原尿量的主要因素是肾血流量和有效滤过压。

有些药物(如强心苷、氨茶碱)能通过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使原尿量增多,但由于存在球-管平衡的调节机制,终尿量增加并不多,只能产生较弱的利尿作用。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正常人每日排出终尿仅1~2 L,约占原尿量的1%,而99%的水、钠被肾小管重吸收。

如果药物能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1%,则终尿量可增加1 倍。

由此可见,肾小管是利尿药作用的重要部位。

利尿药的作用强度主要又以其对肾小管作用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根据各段肾小管对Na+、Cl-和水等重吸收的特点将肾小管分为不同部位1.近曲小管原尿中85%的NaHCO3、40%的NaCl、葡萄糖、氨基酸在此段被重吸收。

该段Na+主要通过钠泵和H+-Na+交换的方式被重吸收。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的H+来自H2CO3,而H2CO3 由碳酸酐酶催化CO2 和H2O 生成。

低效利尿药乙酰唑胺可通过抑制碳酸酐酶,减少H+的生成,抑制H+-Na+交换,促进Na+排出产生利尿作用。

但由于受近曲小管以下各段肾小管代偿性重吸收增加的影响,乙酰唑胺的利尿作用较弱,而且易致代谢性酸中毒,现已少作利尿药使用。

2.髓袢升支粗段此段重吸收原尿中30%~35%的Na+,且不伴有水的重吸收。

在该段管腔膜上存在着Na+,K+-2Cl-共同转运载体(co-transporter),将Na+、K+、Cl-重吸收进入细胞内。

药理学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耐受性:指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半数致死量(LD50):反应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数据。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

交叉耐药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种药物也的敏感性也降低。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阀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疫苗;激活一种或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属于抗微生物药物的范畴。

抗微生物药物: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化学治疗: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抗菌谱:是指药物的抗菌范围窄谱: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

广谱: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还对某些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生素后效应: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应。

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抗生素后效应十分明显。

PAE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的耐药,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获得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疗效低或无效。

1、*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原理及解救措施原则。

中毒的原理:有机磷酸酯类+AChE——磷酰化AChE ---中毒时间过长——酶老化——递质Ach被AChE水解的量减少——突触间隙ACh 堆积——中毒症状。

Y名词解释

Y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受体的激动剂药物进入机体,到达作用部位后,如能与同一受体结合,产生拟似某体内代谢物的生理作用,称为该受体的激动剂。

2)受体的拮抗剂00281药物进入机体,到达作用部位,如果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效力,并干扰受体与相应的代谢物的结合,从而拮抗这种代谢物的生理作用,称为受体的拮抗剂或受体的阻断剂。

3)催眠药引起类似正常睡眠状态的药物,称为催眠药。

4)抗癫痫药用于防止和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称为抗癫痫药。

5)镇静药催眠药在小剂量时可使服用者处于安静或思睡状态,称为镇静药。

6)安定药在不影响意识的条件下,能控制紧张、躁动、焦虑、忧郁及消除幻觉,使之产生安定作用的药物,称为安定药。

7)抗精神病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精神病和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叫抗精神病药,如安定。

1)镇痛药是一类对痛觉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使疼痛减轻或消除的药物。

但不影响意识,也不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对触觉及听觉等也无影响。

2)中枢兴奋药是指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能提高此系统功能的药物。

广义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包括精神兴奋药、抗抑郁药、致幻药。

3)苏醒药是指对延脑生命中枢具有兴奋作用的药物。

又称为延脑兴奋药。

1)麻醉药能使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痛觉的药物。

2)全身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逆性抑制作用,从而使意识、感觉和反射消失的药物。

3)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使局部的感觉消失的药物。

4)静脉麻醉药用静脉注射给药的非挥发性麻醉药,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

5)吸入麻醉药是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由于易挥发而供吸入麻醉用,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

6)解痉药一类节后抗胆碱药,能对抗乙酰胆碱及各种拟胆碱药的毒蕈碱样作用。

表现为松弛多种平滑肌、抑制多种腺体分泌,加速心率,散大瞳孔。

7)肌肉松弛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使骨胳完全松弛,为外科手术的辅助用药。

8)拟肾上腺素药是一类与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时作用相似的药物,又称拟交感胺药物。

利尿药分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药分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药目录利尿药 (1)噻嗪类利尿药 (2)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2)氯噻酮Chlortalidone (3)袢利尿药 (4)呋塞米Furosemide (4)布美他尼Bumetanide (7)托拉塞米Torasemide (8)保钾利尿药 (10)螺内酯Spironolactone (10)氨苯蝶啶Triamterene (12)阿米洛利Amiloride (13)其他利尿药 (14)吲达帕胺Indapamide (14)利尿药(dUretic drug)是指能增加尿液生成率的药物,多数利尿药作用于肾单位。

根据药物作用的肾单位不同部位,临床常用的利尿药可分为:作用于近曲小管,主要为碳酸酐酶抑制药、渗透性利尿药;作用于髓质稀释段:主要为髓袢利尿药;作用于皮质稀释段:主要为噻嗪类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主要为保钾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药的常用药物有乙酰唑胺,此类药物可增加钠、钾、碳酸根离子的排出,但利尿作用较弱,临床一般用于眼科疾病,如青光眼降低眼压。

渗透性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山梨醇,此类药物可增加钙、镁、钾、磷酸盐及碳酸氢盐的排出,临床一般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髓袢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此类药物利尿作用强,同时有较强的排钾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特别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衰竭、肝硬化腹水等。

噻嗪类利尿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利尿药,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等。

吲达帕胺的作用部位亦与噻嗪类相似。

此类药物利尿作用中等,在增加排钠、氯的同时也增加排钾。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尿崩症,也作为一类抗高血压药广泛使用。

保钾类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

此类药物利尿作用较弱,利尿同时可增加钠、氯的排出而减少钾的排出。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也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加利尿效果,减少低钾血症。

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适应证】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肾石症(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利尿剂

利尿剂

第七章利尿药与脱水药学习要点一、利尿药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按其效能和作用部位分为三类。

1.高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如呋塞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等。

该药能特异性地与C1-竞争K+ -Na+-Cl-共同转运载体蛋白的Cl-结合部位。

高效利尿药使K+的排泄增加,Cl-的排出量超过Na+。

主要经近曲小管有机酸分泌机制分泌,随尿以原形排出。

呋塞米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还可降低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

其不良反应有:①代谢性碱中毒; ②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和低氯碱血症等。

③其他潜在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尤其猫用高剂量注射)、大剂量可出现胃肠道扰乱和血液学扰乱。

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噻嗪类、氯肽酮等。

噻嗪类是广泛应用的一类口服利尿药和降压药。

氯噻酮虽无噻嗪环结构,但其药理作用与噻嗪类相似。

药理作用为:①利尿作用。

抑制远曲小管近端K+ -Na+-Cl-共同转运载体。

②抗尿崩症作用。

主要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还因增加NaCl的排出,造成负盐平衡,导致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减轻口渴感和减少饮水量。

③降压作用。

其不良反应表现为:①电解质紊乱。

②潴留现象,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

③代谢变化与其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或抑制肝脏磷酸二酯酶的作用有关,如高血糖、高脂血症。

④其他,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胰腺炎等。

3.低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如螺内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等,以及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乙酰唑胺等。

螺内酯的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螺内酯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阻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Na+—K+交换,减少Na+的再吸收和K+的分泌,表现出排Na+、留K+作用。

其不良反应较轻,可引起头痛、困倦与精神紊乱等。

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性功能障碍,妇女多毛症等。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药物: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间就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国际非专有药名(INN):是新药开发者在新药研究时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由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药物的正式名称并推荐使用。

4巴比妥类药物:指具有5,5二取代基的环丙酰脲结构的一类镇静催眠药。

5锥体外系反应:指在中枢椎体系外的连接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网状结构及神经元的神经束和传导系统,是一套复杂的神经环路。

锥体外系的反应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椎体外系症状,常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6构效关系:在同一基本结构的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陈伟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7选择性5-羟色胺再提取抑制剂:通过选择性的阻碍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再提取,提高5-羟色胺的浓度,产生抗抑郁作用的一类药物。

8内啡肽:在脑内发现的内源性镇痛物质9血-脑脊液屏障: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脑组织具有特殊的构造,即拥有选择性的摄取外来物质的能力,被称为血-脑脊液屏障。

10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

11抗胆碱药:即胆碱受体拮抗剂,主要是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的药物。

12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又称去极化型肌松药,属于N2胆碱受体拮抗剂。

此类药物与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使终模板及近邻细胞长时间去极化,阻断神经冲动传递,导致骨骼肌松弛。

13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又称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属于N2胆碱受体拮抗药。

此类药物和乙酰胆碱竞争,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胆碱受体结合,因无内在活性,不能激活受体,但是又阻断了乙酰胆碱与N2受体结合及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因此又称为竞争性肌松药。

药理

药理

名词解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阐明药物对机体生化生理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是药物作用的理论基础,也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理论依据。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量效关系:是药物的药理效应,剂量关系或血药浓度成一定关系。

首过效应: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达到全身血液循环时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胆汁排泄量大,就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程度选择性作用: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不良反应,凡于用药目的无关,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为不良反应副作用:在治疗计量下发生的不符合用药目的不适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物作用选择性差。

耐受性: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加大剂量,停药之后可以恢复。

治疗指数:用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LD50\ED50。

一般情况下治疗指数越高,药物作用越强,毒性越小。

毒性反应:在大剂量或者长时间使用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药理性,病理性,基因毒性。

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药物清除快慢的重要参数,服药间隔理论依据。

生物利用度:用任一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药物达到全身血液循环时百分比,反应药物吸收重要参数。

成瘾性:药物长时间使用后,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和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

停药之后导致身体不适或心里渴求。

胆碱能危象:抗胆碱酯酶药服用过量导致重症肌无力,危象。

呕吐,绞痛等锥体外系反应: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抗菌谱:指抗菌药抑制或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或选择性,广谱窄谱抗生素:某些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对其他病原微生物抑制或杀灭作用物质耐药性:是指长期应用化学治疗药物后病原体或恶性肿瘤对药物敏感性下降。

肝肠循环:排出肠腔部分药物经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血液循环。

2022年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名词解释1、依赖性(dependence)2、表观分布容积3、利尿药4、5-HT-DA受体阻断剂5、全效量6、糖皮质激素抵抗7、灰婴综合征8、抗菌活性9、药理性预适应二、填空题10、我国《药品管理法》等规定的新药是指未曾_______在上市销售的药品,对已上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均不属于新药。

11、为避免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应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时应_______12、溴隐亭服用大剂量时,对_________受体有较强的激动作用,故可用于治疗_________13、伴有脑血管痉挛的高血压病人可选用______;伴消化性溃疡的高血压病人不宜用______;伴有心动过速的高血压病人宜选用______或______14、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_______。

15、泻药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三、选择题16、国家药典规定的老年人剂量是指()A.50岁以上B.60岁以上C.70岁以上D.80岁以上E.90岁以上17、下列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断药是()A.哚洛尔B.噻吗洛尔C.美托洛尔D.普萘洛尔E.阿替洛尔18、有关抗血小板药的描述,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剂量越小,抗血小板作用越强B.利多格雷会引起骨髓抑制C.噻氯吡啶可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D.双嘧达莫拮抗GPIⅡb/Ⅲa受体E.水蛭素无抗血小板作用19、缩宫素兴奋子宫,错误的叙述是()A.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B.小剂量加强子宫底的节律性收缩C.小剂量引起子宫颈的节律性收缩D.大剂量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E.雌激素使子宫对缩宫素敏感性增加20、目前临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主要治疗方案为,患者达到5年无病生存,且未见长期毒性作用,使APL成为第一种基本可被治愈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尿药名词解释
“利尿药”一词通常指的是被认可的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和降低尿量。

些药物在人体内激活肾脏的血压调节机制,从而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从而使肾小球膜上的回流压降低,最终降低尿量,从而降低患病的危险性。

常见的利尿药物包括氟哌酸、美托洛尔、替米沙坦、氢氯噻嗪、阿卡波糖、异丙肾上腺素、腺苷磷脂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大体相同,就是能够抑制血管的分布和肾脏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收缩作用。

氟哌酸是一种利尿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TII)作用,使血压降低,从而减少尿量。

氟哌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有效调节血压,但是同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高胆固醇、高血脂等副作用。

美托洛尔是一种利尿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降低血压,减少尿量。

美托洛尔的药效持续时间较长,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是它也有一些副作用,如休克、头晕、腹胀,甚至可能导致神经衰弱或心力衰竭等不良反应。

替米沙坦是一种利尿药,也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血压,减少尿量。

替米沙坦具有快速起效,有效持久、较好的耐受性,但有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腹痛、呕吐等。

氢氯噻嗪是一种有效的利尿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减少尿量。

氢氯噻嗪的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少,但在服用氢氯噻嗪治疗尿潴留期间,可能会引起腹胀、腹泻、头晕、头痛
等。

阿卡波糖是一种新型利尿药物,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减少尿量。

阿卡波糖的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少,但也可能会发生头痛、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

异丙肾上腺素是一种常用的利尿药,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减少尿量。

异丙肾上腺素的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耐受性较好,但可能会引起头晕、头痛、口渴、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

腺苷磷脂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尿量。

它是一种有效的利尿药物,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降低血压,减少尿量。

腺苷磷脂的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副作用比较小,但可能会发生头晕、头痛、失眠、皮疹等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利尿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和降低尿量,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患者应先详细接受医生的指导,来确定使用什么药物以及用量,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利尿药物应该是一种更加慎重的护理,因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可能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疾病的症状,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通过对利尿药物原理、作用机制以及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利尿药物的运用规律,并正确服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发生的机会,使治疗尿潴留更加安全、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