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税收原理
第8章税收原理ch08
第8章税收原理ch08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l 二、税收的“三性”
l (一)税收的强制性 l (二)税收的无偿性 l (三)税收的固定性 l “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基本特征,
第8章税收原理ch08
l (三)课税标准 l 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
如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 l (四)税率 l 税率是指国家征税的比率。课税对象与税率的乘积就是
应征税额,反过来说,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 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 国家的税收政策。一般来说,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第8章税收原理ch08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税级
税率 (%)
适用全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
适用超额 累进税率 的应税所 得
全额 累进 税额
超额累 进税额
25000以下
20
25001~50000
30
50001~75000
40
75001~ 100000
50
25000 50000 75000 100000 100000
第8章税收原理ch08
l (1)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 按一个比例征税。
l (2)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 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l (3)累进税率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 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 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 ,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八章税收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术语、税收分类、税负转嫁等税收原理性知识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税收的特征、税收分类、税负转嫁的方式。
一、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基本特征三、税收术语四、税收的分类五、税收的原则六、税负的转嫁和归宿七、税收效应八、国际税收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据其社会职能,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规范形式。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the nature of taxation)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指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指征税以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和课征额度,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三、税收术语The terminology of taxation1. 征税主体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征税机关。
我国的征税主体包括各级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
2.纳税人与负税人纳税人(纳税主体)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人3.课税对象又指征税客体,指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财产三大类。
4.税目课税品目,是征税客体的具体化,代表着征税界限或征税范围的广度。
资源税税目税额明细表5.税源税收收入的源泉。
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形成的纳税人的各种收入。
课税对象是课税的直接依据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6.税基据以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包括实物量与价值量两类。
狭义上税基指计税依据7.税率税率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
税收学原理税收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答案提示:应当取消。因为杂税项目繁多,涉及面很广,负面影响比较大,但征收数额有限,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不到10%,所以应当逐步取消。
第二章税收大历史:中西治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1.从必要性和可能性角度阐述税收产生的各项前提。
答案提示:当国家(政府)具有制定比较稳定的法律并且具有进行按比例或按定额征税的管理能力时,税收才有可能产生。我们主张税收的产生和存在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纳税主体利益的独立性和国家(政府)的存在有关,税收的具体方式还与特定社会的文化状态有关。
《税收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
1.税收有那些主要特征?
答案提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确定性、均一性4个基本特征
2.税收包括那些基本要素?
答案提示:按照税收概念,税收涉及征收主体、纳税主体、征收客体、征收程度等内容,相应地其基本要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纳税人、税基和税率等。
3.税收有那些主要类别?
8.中国目前的税收状况如何?
答案提示:首先,正税与杂税并存。正税呈现以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特征,其中增值税为第一大税种,依次为社会保险费、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关税,这些主要税种占税收总额的比重超过90%。正税占政府收入的66%,而占一般预算收入的90%;杂税主要是中央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更低层次的政府以基金、费、资金的名义征收的收入,分别列入一般预算、预算外和基金预算管理,杂税虽然项目繁多,涉及面很广,负面影响比较大,但征收数额有限,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不到10%。其次,全部税收总额占GDP约22%。再次,正税和杂税的管理各有其显著特点。
5.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不正确。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公共产品无法定价,政府以税款建立行政机关、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公共需要到底给每一个纳税人提供多少利益无从计量,等价交换因而无从谈起。如果每个人从政府公共产品的提供中获得的利益可以计量,那么就完全可按商品市场通行的做法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没有必要建立这么复杂的财政税收制度。正是因为在公共产品领域无法进行等价交换才需要税收这一财政收入形式。否定无偿性、强调利益等价交换,对征税实践也会带来危害。如果贯彻等价交换原则,那么征税的前提条件是政府要给纳税人与税款等价的利益,否则纳税人可以拒绝纳税。而实际上政府不可能给纳税人与其所付税款等价的利益,税收因而无法征收。
《税收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3
助“ 的统传从是这 �税征亩按律一田私 、田公论不即 �度制 ”亩税初“ 行实国鲁 �年 495 前元 公�年五十公宣鲁�展发应相制有私地土建封�解瓦向走盛全从始开度制田井期时秋春。收 税的上义意型典是不然仍�现实式形租地役劳取征以入收政财种这。”法助“的谓所是就这 �有所�府政�家国主隶奴归品产农其�耕共田公�田公和田私分田井。度制地份的奴农下 度制济经主领建封是上际实度制田井 。度制田井成形 �居定向走牧游从活生的们人着随 。系关收税是不也�系关的富财会社的造创隶奴由 割分间落部与王帝是只纳贡的王帝向落部个各 �系关纳征收税在存不 �要需政财足满动劳隶 奴有占接直、役劳偿无的隶奴用使过通要主�有公族氏为式方有占地土期时商殷�示提案答 。系联密紧的度制收税和度制地土会社代古国中论讨�3 芽萌的收税含包经已但�收税的上义意型典是不还�质性租 地于属�上之础基制有私地土在立建是不”彻助贡“�此因。言而租地物实指彻为认家专少 不�多最歧分释解的法彻于关。租地役劳为实�家国主隶奴给献贡�品产动劳余剩供提以田 公耕共�计生持维以田私耕户农�础基为制田井以�法助。产特地各献贡始开经已落部方四 �后以水治禹大在�贡作土任�州九别禹传相。质性租地于属均上质本”彻助贡“ �示提案答 �式形收税的上义意型典于属否是说者或式形收税于属否是”彻助贡“的期时秋春国中�2 。关有态状化文的会社定特与还式方体具的收税 �关有在存的 �府政� 家国和性立独的益利体 主税纳、制有所人私料资产生与在存和生产的收税张主们我。生产能可有才收税�时力能理 管的税征额定按或例比按行进有具且并律法的定稳较比定制有具�府政�家国当�示提案答 。提前项各的生产收税述阐度角性能可和性要必从 �1
1
税征么那�则原换交价等彻贯果如。害危来带会也践实税征对�换交价等益利调强、性偿无 定否 。式形入收政财一这收税要需才换交价等行进法无域领品产共公在为因是正 。度制收税 政财的杂复么这立建要必有没就 �货交手一钱交手一样那法做的行通场市品商按可全完就么 那�量计以可益利的得获中供提的品产共公府政从人个每果如。起谈从无而因换交价等�量 计从无益利少多供提人税纳个一每给底到要需共公供提 、程工共公办举 、关机政行立建款税 以府政�价定法无品产共公�征特性他排非和性争竞非的品产共公于由。确正不�示提案答 �么什为�吗确正法说个这格价的品产共公是收税 �5 。征特有固的收税是性制强。性制强于赖有然仍成形的境环化文收税的税报愿自说是就这 。下之督监关机督监政行 、律法及构机表代民人在也为行用使款税对府政 、为行切一的关机收 征时同�下之制控关机收征于处都况情入收、营经切一的人税纳使�法办制控泉源的遍普行 推�统系息信收税的漏不而疏造构�织组理代介中及法司、法执的法税行执格严成形�系体 法税的确明平公立建须必还 �税报门上愿自人税纳到做要 。化文任信的德美为视税纳信诚将 �益利共公盗偷为视税漏偷将于基也 �化文治法于基 �果结的制强和慑威律法是 �处惩厉严的 税抗漏偷对是提前的税报愿自�明证践实理管务税的家国方西但�税纳、税报愿自够能人的 多越来越望希们我�低降本成税征使了为。重严加更税抗漏偷使会只税纳愿自传宣分过、性 制强的收税定否 �下况状会社和平水力产生的前当在 。者税抗漏偷的事办法税按不是只的感 负重、感迫被生产�感全安有就方税纳�事行则准为行的定规法税按方税征为因�示提案答 �”养培的识意税纳众民和调协的系关纳征于 利有而反�张紧的系关纳征致导会不性制强律法的收税调强�中会社制法在“说么什为 �4 。�sexat ytreporp�类税产财是三��sexat emocni�类税得所是
财政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三、我国税负转嫁分析 经济环境条件分析 1、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先决条件 2、企业主体利益得到确立 3、市场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 4、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便于税负转嫁 当前的政策研究 1、税收政策的设计与制定要考虑税负转嫁 2、垄断行业要加强政府干预 3、逐步向所得税为主体税制过渡 4、适时对一些税种实行价外税
税负转嫁只导致税收归宿变化,税收无损失;合法行为。 逃税导致无人承担纳税义务,造成税收损失;不合法行
为。
税负转嫁方式 前转(顺转):抬高售价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超额转 嫁;不完全转嫁 后转(逆转):压低进价将税负转嫁给供货商 混转(散转):前转+后转 消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消化税款,非税负转嫁 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纳税人在 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 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 际上是由卖方负担。
பைடு நூலகம்
税收效率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
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
征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对经济效率的损害最低 效率类税收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
简化原则
2、税收中性(Tax Neutrality) 两层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 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 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课税应避免对 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 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 因素。 3、税收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或无谓损 失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 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 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2、课税对象或课税客体:对什么征税? 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是征税的根据。是区 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 产三大类。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课税对象与 税源有时是一致的,如所得税;有时是不一致的, 如财产税,课税对象是财产,税源则是纳税人的相 应收入。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3、课税标准或课税依据 是指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 转额或财产净值等。
《税收基础(第三版)》思考题参考答案
《税收基础(第三版)》思考题参考答案(ISBN 978-7-04-023231-8)第一章税收概述思考题1.如何理解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1)税收与国家的相互关系: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
而税收又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确良物质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税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经济决定税收,税收能调节、影响经济。
(3)税收与财政的关系:税收首先是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存在的。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合理的税收能促进经济发展。
(4)税收与法律的关系:税法是法学概念,而税收是经济学概念,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2.简述税收的本质及特点税收本质: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
税收特征:强制性:这是指法律一经确定征税,国家对社会成员即享有征税的权力,企业、单位和个人即享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无偿性:是指国家对具体纳税人征税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
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事先规定征税对象以及征收数额或征收比率。
3.简述税收各职能及其各职能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税收具有组织收入、调节经济和政治政策三项职能。
组织收入职能是基本职能,但三者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因为无论是对经济活动的调节,还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与如何运用收入手段相关,即征或不征,多征或少征;而运用收入手段,往往不是单纯地为收而收,它总是包含着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或生产关系的调整。
4.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什么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体现公平税收,促进公平竞争;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经济往来。
第二章现行税制思考题1.如何从广义和狭义角度理解税收制度?答:税收制度,简称税制。
《税收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税收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1.税收有那些主要特征?答案提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确定性、均一性4个基本特征2.税收包括那些基本要素?答案提示:按照税收概念,税收涉及征收主体、纳税主体、征收客体、征收程度等内容,相应地其基本要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纳税人、税基和税率等。
3.税收有那些主要类别?答案提示: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分为3大类,一是流转税类(turnover taxes),二是所得税类(income taxes),三是财产税类(property taxes)。
4.为什么说“在法制社会中,强调税收的法律强制性不会导致征纳关系的紧张,反而有利于征纳关系的协调和民众纳税意识的培养”?答案提示:因为征税方按税法规定的行为准则行事,纳税方就有安全感,产生被迫感、重负感的只是不按税法办事的偷漏抗税者。
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下,否定税收的强制性、过分宣传自愿纳税只会使偷漏抗税更加严重。
为了使征税成本降低,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愿报税、纳税,但西方国家的税务管理实践证明,自愿报税的前提是对偷漏抗税的严厉惩处,是法律威慑和强制的结果,基于法治文化;也基于将偷漏税视为偷盗公共利益,将诚信纳税视为美德的信任文化。
要做到纳税人自愿上门报税,还必须建立公平明确的税法体系,形成严格执行税法的执法、司法及中介代理组织,构造疏而不漏的税收信息系统,推行普遍的源泉控制办法,使纳税人的一切经营、收入情况都处于征收机关控制之下,同时征收机关的一切行为、政府对税款使用行为也在人民代表机构及法律、行政监督机关监督之下。
这就是说自愿报税的税收文化环境的形成仍然有赖于强制性。
强制性是税收的固有特征。
5.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正确。
由于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公共产品无法定价,政府以税款建立行政机关、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公共需要到底给每一个纳税人提供多少利益无从计量,等价交换因而无从谈起。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第八章税收原理一、概念题1.税收的强制性答: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前者依据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权取得收入,后者凭借政治权力占有收入。
国家运用税收参与这种分配,就意味着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而这种分配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因为它依据的是政治权力,而且依法征收,任何形式的抗税行为都构成违法行为。
征税中的强制性不是绝对的,当企业和个人明了征税的目的并增强纳税观念以后,强制性则可能转化为自愿性;同时,强制性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的,政府依法征税,公民依法纳税,公民具有监督政府执行税法和税收使用情况的权利。
2.税收的固定性答: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一般说来,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发生了纳税行为,拥有了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不得违反。
同样,政府也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税收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课税标准也会变动。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税收的无偿性答: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针对具体的纳税人来说,纳税后并未获得任何报酬,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是不具有偿还性或返还性的。
但若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有偿性的一面。
4.纳税人答: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所谓自然人,一般是指公民或居民个人,如月工资达到应税所得额的我国公民,就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所谓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类企业,如我国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等都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含义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一)税收性质属分配范畴,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二)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三)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二、税收的形式特征(一)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应纳税者必须履行缴纳义务,按照税法的规定照章纳税,违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直接的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三)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等税制要素,纳税人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政府也只能按预先的规定征税,不得随意更改。
三、税收的经济影响(一)税收对生产领域的影响1、所谓税收效应,指的是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2、收入效应,即受税收的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为维持原有收入和消费水平,迫使人们增加劳动,减少闲暇;3、替代效应,即政府课税使劳动与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而使闲暇的相对效应增加,从而引起个人以闲暇替代的行为。
(二)税收对分配领域的影响1、对企业利润分配的调节,如通过流转课税和所得课税,使一般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都只能获得合理的适度利润;通过差别税负政策,发挥税收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节效应。
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在分配环节课征累进的综合个人所得税,使高收入阶层比低收入阶层承担较重的税收,并且能够随着不同个人的收入增减变化,灵活调节其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三)税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1、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投资和消费;2、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又可以通过增税来压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投资和消费。
四、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1、商品课税商品课税也称流转课税,是指对纳税人的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课征的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第八章税收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A. 边际税率B. 平均税率C. 比例税率D. 累退税率2.从税收公平角度看,()应排在较高地位A. 比例税率B. 累进税率C. 累退税率D. 边际税率3.()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A. 前转B. 后转C. 消转D. 税收资本化4.()情况下,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A. 需求完全无弹性B. 需求完全有弹性C. 需求富有弹性D. 需求缺乏弹性5.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A. 易转嫁B. 不易转嫁C. 不确定D. 和税负转嫁无关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A. 营业税B. 增值税C. 消费税D. 房地产税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应排在较低地位A. 比例税率B. 累进税率C. 累退税率D. 边际税率8.()是指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A. 前转B. 后转C. 消转D. 税收资本化9.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A. 累进税率B. 比例税率C. 累退税率D. 定额税10.()是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A. 前转B. 后转C. 消转D. 税收资本化1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A. 增值税B. 公司所得税C. 消费税D. 营业税12.周转税的计税依据是()A. V+MB. MC. C+V+MD. C+V13.下列税种中属于特定受益税的税种是()A. 消费税B. 利息税C. 燃油税D. 车船使用税14.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A.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B. 比例税是从价税C. 定额税是从价税D. 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15.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A. 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B. 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C. 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D. 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16.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A. 增值税B. 个人所得税C. 消费税D. 营业税1917.税收的主体是()A. 税务机关B. 国家C. 海关D. 工商机关18.最早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A. 威廉·配第B. 攸士第C. 味利D. 亚当·斯密19.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A. 纳税人B. 课税对象C. 课税依据D. 税率结构20.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的是()A. 增值税B. 资源税C. 消费税D. 证券交易印花税21.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A. 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B. 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C. 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D. 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唐性大的商品的课税22.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是()A. 纳税人B. 税率C. 征税对象D. 纳税期限23.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A. 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B. 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C. 国家的政治权力D. 社会习惯势力24.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是()A. 税收B. 国债C. 利润上缴D. 股息或红利25.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A. 税率B. 附加和加成C. 起征点D. 减免税26.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标准是()A.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B.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C. 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D. 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27.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A. 农业收入B. 常年产量C. 农业纯收益D. 农产品销售收入28.营业税实行的是()A. 比例税率B. 全额累进税率C. 超额累进税率D. 定额税率29.土地增值税实行的是()A. 比例税率B. 超额累进税率C. 定额税率D. 超率累进税率30.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从价值构成看,所谓增值额是指()A. C+V+MB. C+VC. V+MD. C+M31.税法中规定的课程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称为()A. 免征额B. 起征点C. 速算扣除款D. 计税金额32.1978 年以前,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总体上是()A. 统收统支制B. 企业基金制C. 利润留成制D. 承包制33.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A. 应纳税所得额B. 销项税额C. 进项税额D. 总产值34.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叫()A. 从价税B. 资源税C. 共享税D. 消费税35.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依据,规定固定税额计征的税种叫()A. 从价税B. 增值税C. 从量税D. 所得税36.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增值税属于()20A. 流转课税B. 收益课税C. 财产课税D. 行为课税37.变动税率可分为()两种形式A. 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B.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C. 全累税率和超累税率D. 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38.以税收收入形态为标准,税收可分为()A. 对人税与对物税B. 实物税与货币税C. 直接税与间接税D. 从价税与从量税39.税负转嫁与需求弹性成()比,与供给弹性成()比A. 正,正B. 反,反C. 正,反D. 反,正40.()是税收的最基本要素A. 税源B. 税基C. 税本D. 征税对象41.()是税收的基本要素之一A. 税目B. 负税人C. 纳税人D. 税源42.一般来说,纳税人的()行为是不违法的A. 避税B. 偷税C. 抗税D. 骗税43.“拉弗曲线”讨论的是()问题A. 收入不公B. 税负转嫁C. 最优税率D. 经济波动44.一般认为,()是直接税A. 关税B. 消费税C. 遗产税D. 增值税45.一般认为,()是间接税A. 工薪税B. 所得税C. 财产税D. 商品税46.税法上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是()A. 纳税人B. 负税人C. 扣缴义务人D. 代收代缴人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二)税收对家庭决策的影响
年份 名额 纳税起始额
1997 11
100万元
1998 21
200万元
1999 22
300万元
2000 22
500万元
2001 51
500万元
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这次重奖,表明了政府对
在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们的重视、
厚爱和支持。这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对纳
税大户的奖励会更多。
发生之前
长期经济利益 对微观有利 对宏观有利
政府态度 纳税水平
严厉打击 低
反避税 中
鼓励保护 高
3.2税负转嫁的形式
1.前转嫁(最普遍方式) 2.后转嫁 3.混合转嫁 4. 税收资本化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 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 者负担。
2.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 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 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 者负担。属于由买方向卖方的转嫁。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概述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与归宿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概述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1.2税收的概念与一般特征 1.3税收的分类 1.4税收的经济影响
1.1、税收产生的条件
从税收的产生看,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社会条件
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4)行为税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
税对象的一类税。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印花 税、城建税和车辆购置税都属于行为税。 ➢ 行为税的主要特点是: ✓ 课税对象单一; ✓ 税源分散;
(5)资源税
税收学原理税收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答案提示:从中国古代社会王朝兴衰与税收的关系,西方实现现代化与治税民主化和税制透明化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章 税收存在的依据及其质的规定性
1.国家(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国有资产所有权有何差别?
3.为什么政府公共权力主体获取收入的正常方式是税收?
答案提示:历史上曾有过索贡、摊派、掠夺、收费、力役等等,但往往具有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因而不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正常形式。因此,以消费额、销售额、所得额、财产额等稳定、循环、持续的财富流量和存量为征收对象,具有强制性、确定性、无偿性、均一性等特征的税收就成为政府履行公共权力而提供公共产品的经常性成本补偿方式。
答案提示:因为征税方按税法规定的行为准则行事,纳税方就有安全感,产生被迫感、重负感的只是不按税法办事的偷漏抗税者。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状况下,否定税收的强制性、过分宣传自愿纳税只会使偷漏抗税更加严重。为了使征税成本降低,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愿报税、纳税,但西方国家的税务管理实践证明,自愿报税的前提是对偷漏抗税的严厉惩处,是法律威慑和强制的结果,基于法治文化;也基于将偷漏税视为偷盗公共利益,将诚信纳税视为美德的信任文化。要做到纳税人自愿上门报税,还必须建立公平明确的税法体系,形成严格执行税法的执法、司法及中介代理组织,构造疏而不漏的税收信息系统,推行普遍的源泉控制办法,使纳税人的一切经营、收入情况都处于征收机关控制之下,同时征收机关的一切行为、政府对税款使用行为也在人民代表机构及法律、行政监督机关监督之下。这就是说自愿报税的税收文化环境的形成仍然有赖于强制性。强制性是税收的固有特征。
《税收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税收概念和中国税收概况
税收学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税收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税收2.征税对象3.纳税人4.税率5.超额累进税率6.减税、免税7.起征点与免征额8.税收体系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3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4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二、判断题1.在税收的“三性”中,强制性是税收的第一性。
(×)无偿性是第一性2.税收的“三性”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是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的基本标志,是鉴别一种分配方式(主要指财政收入)是不是税的基本尺度或标志。
(√)税收的重要意义3.在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模式下,依据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税收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公债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
(×)税收主要为政府提供耗尽性公共产品而筹资,公债主要是为政府提供资本性公共产品而筹资4.税目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规定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反映着征税的广度;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5.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
(√)起征点规定征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要对征税对象全部数额征税6.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纳税人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负税人是指实际承担税收负担的人7.当计税价格为含税价格,即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流转税额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含税价格,就需要组成计税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税收原理一、重要概念1. 纳税人与负税人(tax payer and bearer)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在税收不转嫁的情况下,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转嫁的情况下,负税人与纳税人不一致。
2. 起征点与免征额(tax threshold and exemption)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
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求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而免征额制度则要求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3. 直接税与间接税(direct and indirect taxes)直接税指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通常也是对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课征的税收,故也称对人税,纳税人和负税人相一致。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收转嫁给他人的税收,通常是对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课征的税收,故也称对物税;在很多情况下,纳税人往往不是真正的负税人。
4. 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宿(tax shifting and incidence)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这就是说,最初纳税的人不一定是最终的实际承担者。
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
每种税以及不同税种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其转嫁的方式、转嫁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但每项税最终总是要由一定的人来负担的。
5.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partial and equilibrium analysis)所谓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换言之,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不受其他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所谓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换言之,一般均衡分析是假定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6. 税收中性与税收的经济效率(neutral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ax)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制度在把数量既定的资源转移给公共部门的过程中,尽量使不同税种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扭曲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或无谓损失最小化。
二、重要问题1. 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制度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税率上的差异。
间接税的税率从本质上说不体现个性特征,所有纳税人都支付相同的税率;而直接税的税率一般要取决于纳税人的税基大小和各种个人特征(如收入多寡、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等)。
(2)税基上的差异。
直接税的税基通常包含税额,即所谓的含税税基;而间接税的税基通常不包含税额,即所谓的不含税税基。
例如,一个人挣10元钱,按20%缴纳所得税,应纳税额为2元,剩下8元钱可以花费;而一个人花8元钱,按20%缴纳消费税,应纳税额为1.6元,总支出额则为9.6元。
可见,所得税基是含税税基,而消费税基则是不含税税基。
(3)能见度上的差异。
纳税人通常能知道他们支付多少直接税,而间接税有时是隐蔽的,因为它们往往与商品价格混在一起,纳税人不知道他们交多少税。
2. 试分析瓦格纳的课税原则比斯密的课税原则有何进步。
(1)斯密从这种经济自由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等四大税收原则。
(2)瓦格纳反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承认国家对经济活动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同时还谋求改变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以解决社会问题。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以税收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构建了税收原则,包括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和税务行政原则。
(3)瓦格纳的税收原则要比斯密的税收原则完善得多。
①与斯密的消极财政原则不同,瓦格纳的财政原则要求税收收入既要充分,而且要根据收入体系、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富有弹性。
②瓦格纳首先明确提出以国民经济作为税收原则,要求政府在课税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税本,培植税源。
③瓦格纳在其税收原则中阐明的一些思想,为以后的税收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收入弹性原则为建立弹性税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平等原则为建立累进税率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小征税费用原则为后人发展成为纳税成本理论。
3. 利用消费者剩余概念,以图解方式说明税收的超额负担。
(1)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低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地差额。
税收的超额负担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移到政府部门的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所纳税款以外的负担。
(2)费者剩余概念并加入价格弹性概念来说明税收的超额负担,在图8.1中,DD′是消费者对商品X的一般需求曲线,X0是在没有税收情况下的初始价格P0上的需求数量。
消费者剩余就是在该需求曲线之下、价格线之上的面积,即三角形DP0B的面积。
现在考虑对商品X按税率t从价征收了一种税,所以它的消费者价格上升到P1=(1+t)P0,导致对X 的需求数量从X0下降到X1。
与税前状态相比,消费者剩余现在减少了不规则四边形P1ABP0的面积。
然而,长方形P1ACP0的面积代表支付的税收总额。
因此,这种税的超额负担就是三角形ABC的面积,即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超过应纳税额的部分。
图8.1 超额负担的计算4. 简述按受益原则征税的缺陷。
(1)受益原则要求纳税人应根据其从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纳税。
(2)受益原则存在以下三大缺陷:①受益原则的应用因公共物品的集体消费性质而受到极大限制。
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就是,排他性原则不能有效地适用于经济物品的所有利益,人们可能成为“搭便车者” ,不支付任何东西而获益。
因此,很多公共物品不受市场定价的约束,不能依据受益原则提供。
②受益原则的应用因公共物品的内在性质难以确定受益的多少。
在有些情况下,受益原则可以直接采用,如对桥梁和高速公路的使用收费(征税),对享受社会保障制度利益的人征收社会保险税等。
可是,政府的各种支出都具有公共利益性,如国防、法律、公安、社会公益事业等,人们都从中获益。
那么,如何衡量个人间的相对利益呢?就大多数消费来说,估计每个人获得的公共物品的利益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③受益原则的应用很可能使某些税种具有很大的扭曲性。
由于按受益原则征税,有些人本来想多使用一些公共物品(如桥梁等公共设施),但因征税而抑制对它的使用,将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
5. 如何衡量纳税人的支付能力?(1)能力原则要求纳税人应当按照他们的支付能力纳税,他们缴纳的税收数量要与他们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2)对于衡量支付能力的尺度,通常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
主观说强调的是纳税人在纳税之后的边际效用相同,在税务实践中很难应用。
客观说是指纳税能力的大小应依据纳税人拥有的财富来确定,是税务实践中常用的标准。
由于财富主要由所得、支出和财产构成,故此,能力测定标准可分为所得标准、支出标准和财富标准。
(3)所得标准。
就所得尺度而言,最常用的是综合所得概念。
综合所得包括个人的全部所得,不管其来源如何,也不管其用途如何。
其定义是,当期消费加上净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人力财富)之和。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劳动所得、来自资本所有权的所得、资本利得(拥有资本的价值增值)、获得的赠与和遗产等。
(4)支出标准。
即以年度支出作为个人课税基础,反映出个人“从社会饭锅中拿走”多少而非“放入”多少。
(5)财富标准。
以个人的总财富作为公平课税的基础。
个人的总财富表明的是个人已积累起来的购买力存量。
原则上,个人的财富是其将来所得流量的现值。
因此,对财富征税(定期的或不定期的)相当于对个人的将来所得征税。
从这个角度上说,财富税与所得税相同。
6. 简述需求弹性对税收归宿的影响。
(1)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需求者支付的税收比例越小,供给者支付的税收比例越大;相反,供给曲线的弹性越大,转嫁给需求者的税收比例越大。
在完全无弹性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极端情况下,全部税收都由供给者(需求者)承担;相反,在完全弹性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全部税收都转嫁给需求者(供给者)。
(2)图8.2中的DE曲线是相对有弹性(弹性值在1~∞之间)的需求曲线,DI曲线是相对无弹性(弹性值在0~1之间)的需求曲线。
当对供给者课税时,通过把税额加到供给曲线上来找到税收负担。
在需求曲线是DE的情况下,交易数量减少到QE,税额是P1P2。
相比之下,在低弹性的需求曲线DI的情况下,交易量减少到QI,税额是P3P4。
图8.2 需求弹性对税收归宿的影响(3)比较上述分析的情况,可以看到:①需求曲线的弹性越低,交易数量的减少程度越低,需求者承担的税收越大。
在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DI)的情况下,需求者承担的税收是P3P*,供给者承担的税收是P* P4。
显然,P3P*>P* P4。
②需求曲线的弹性越高,供给者支付的税额越大。
在需求曲线是有弹性(DE)的情况下,需求者承担的税负是P1 P*,供给者承担的税收是P* P2。
显然,P1P*<P* P2。
这就是有关需求曲线弹性高低的税收归宿一般原则。
7. 税收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有何局限性?(1)局部均衡分析忽略了很可能在其他市场上发生的将影响相对效用水平的许多相对价格的变化。
局部均衡分析只能告诉我们课税商品的价格发生了什么情况,这种税也很可能引起其他商品价格变化以及相对要素价格变化。
(2)局部均衡分析可以处理的税收类型非常有限,也就是说,只能处理适用于特定市场的税收。
它既不能处理部分要素税,也不能处理一般所得税或商品税。
(3)局部均衡分析忽略了政府收入的使用问题。
特别是当想进行差别归宿分析以比较两种税时,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