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荆轲刺秦王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教学教案(优秀7篇)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教学教案(优秀7篇)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在尖锐的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言、行、表情、神态表现人物性格。
2、以教材为例子,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本课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2、通假字:淬、决、卒。
3、古今异义词:涕、币、提。
4、学会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文言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教学时数:3教时教学设计:第一教时:(了解课文,研读第一部分)(一)课文起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苏询《六国论》“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1、荆卿及战国四大刺客(或曰五大刺客)2、荆轲刺秦王3、《战国策》:(1)策士谋臣的韬略和言论。
(2)生动写人,流畅语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全文内容写行刺,但行刺之前内容为详。
由“准备”→“诀别”→“行刺”三部分组成。
读文言文每个语段最要紧的是把握人、事、物三要素及其关系。
(三)研读第一部分:行刺准备。
1、〈1-2段〉人?事〉=〉商议计谋(1)词句:微、亲、说、穷(2)理解:①荆轲刺秦王是在什么情况下?②与太子对话表现荆轲怎样性格?2、〈3-4段〉人?事?物?=〉求取信物(1)词句:樊於期、深、堪、涕见陵、偏袒扼腕、教(2)理解①文章写太子“不忍”有什么作用?②荆轲私见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3、(5段)=〉准备匕首淬4、(6段)=〉配备副手敢、忤5、(7-8段)人?事?=〉怒斥太子(1)词句:无意、竖子(2)理解:①“日以尽矣”反映了太子什么心情?②荆轲怒斥太子之因是什么?显示什么性格?(四)把握第一部分人、事、物(1)人: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刚直不阿、秉性刚烈秦王太子——惊恐焦急、浮躁多疑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肚直肠天下(2)事:行刺秦王之前的准备共诛(3)物:①督亢地图;②樊於期头;③天下利匕首(五)(《辞典》壹五0页)以1994年高考题为例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1)人:何子平、顾凯之(2)事:归家养母子平孝顺,忠诚不二(3)物:俸禄(4)作业:讨论处理8道小题第二教时:研读二、三部分第三教时:荆轲形象分析及型轲刺秦王的认识,课后作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 教案(系列五)
《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分析重点人物形象。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师准备1.搜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信息。
2.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
3.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准备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
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2课时)明确教学要点1.读准字音,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品赏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
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板书课题)二、《战国策》简介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021年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掌握一些文言词的词义。
2、正确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难点: 学习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我们学过《战国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背景简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par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课文分析: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占领南部边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3)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4),则虽欲长侍(5)足下,早晚经常侍奉卿: 对人的尊称。
旦暮: 形容时间短。
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6)。
今行而无又怎么能不用说也要请求行动空手前去没有微同非信,则秦未可亲也(7)。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五课。
文章详细内容为:叙述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以及荆轲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感受古人的英勇无畏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荆轲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荆轲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荆轲精神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阅读笔记、文言文词典、历史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同时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内容分析:详细讲解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讨论荆轲精神。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荆轲精神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荆轲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人物形象:荆轲、秦王3. 重点句式:……4. 荆轲精神:英勇、忠诚、爱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荆轲精神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荆轲精神的讨论较为热烈,但对文言文阅读仍存在一定难度,今后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刺客列传》中关于荆轲的篇章,进一步了解荆轲的事迹,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
2.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可爱的给家人们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文章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重点词汇解析、句子翻译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翻译,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的写作特色及主题思想的理解。
重点:重点词汇和句子翻译,文章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古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引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解析:a.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汇。
b. 对文章进行逐句翻译,解答学生的疑问。
c.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荆轲刺秦王》2. 内容:a. 课文结构b. 重点词汇c. 句子翻译d. 文章主题思想e. 写作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翻译。
2. 答案:a. 文章主题思想:表现荆轲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b.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进行深入探讨。
c. 鼓励学生参加古诗文朗诵比赛,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荆轲刺秦王》一文的详细内容解析应包括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荆轲刺秦王的动机、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以及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忠诚、勇敢等价值观的探讨。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教案:《荆轲刺秦王》一、教学内容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章节:第二单元第四课《荆轲刺秦王》内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分析作者通过对荆轲刺秦王的描写,表达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理解课文《荆轲刺秦王》。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课前引入:通过播放相关的历史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秦国的统治和荆轲刺秦王的事件。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 内容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 修辞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5.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荆轲刺秦王》板书内容:人物形象:荆轲、秦王故事情节:刺秦王的经过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爱国主义情怀:作者的表达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概括课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
答案:1. 课文《荆轲刺秦王》讲述了荆轲为了报国仇家恨,刺杀秦王的故事。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和拟人等,如“荆轲之剑,刺秦王之胸,犹如虎口拔牙,鼠口夺食。
”形象地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和危险。
3. 通过课文学习,我理解到作者通过对荆轲刺秦王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祖国的和平与繁荣。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一文,该文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内容梳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古代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和意义,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电视剧《荆轲刺秦王》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句式,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和意义。
5. 随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生字词文章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3. 重点句子和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选取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
2. 答案:主题思想:文章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现了古人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
艺术特色: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分析:荆轲勇敢、忠诚、智勇双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
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1)对文中的文言虚词、实词、通假字的把握(2)对荆轲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A、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语言直接的感知,让学生在朗读中从语言层面去理解文意,有利于带动学生主动学习。
B、讲授法:教学中教师始终起着带动作用,对于文章中的难点我将主要采取讲授法,提示引导学生攻破难点。
C、自主学习法:此方法将结合讨论法,探究法一起运用,指导学生参照注释,圈点、勾画、思考,理解课文大意,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起讨论探究,开动脑筋,自主学习。
【教学设想】1、大体读懂全文后,由学生根据文中的情节,归纳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并加以简述。
2、因历来对荆轲刺秦王之举评说不一,教师可在介绍有关观点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两个队或三个队,有准备地进行辩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故事背景及《左传》。
2.诵读课文。
3.重点字词句疏通。
4.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敌方最高军事首脑,借以瓦解敌军。
对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
其实,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使用过这一“战争手段”了,它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荆轲刺秦王》,随着汉代刘向的笔触,走进两千年前的秦国吧!(板书课题)二、背景简介(幻灯片展示)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定,弱小的燕国也危在旦夕。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生字词,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鉴赏文章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艺术特色鉴赏。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3. 课文内容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
4. 主题思想分析:讨论荆轲刺秦王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古文的韵味。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内容:生字词:秦、荆轲、剑、壮士等。
文章结构:背景介绍、事件经过、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忠诚、勇敢、智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 答案:(1)战国时期,秦国强大,六国合纵连横,荆轲受命刺杀秦王。
(2)文章主题思想为忠诚、勇敢、智慧。
(3)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荆轲英勇无畏的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
2. 文章内容的梳理与主题思想的分析。
3. 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
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细性。
一、生字词的掌握1. 学生自主查阅字典,了解字词的基本信息。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解析。
3. 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中《荆轲刺秦王》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单元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荆轲刺秦王》这篇古文解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所蕴含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荆轲刺秦王》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荆轲刺杀秦王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文词汇、句式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3. 引导学生分析荆轲人物形象,感受其忠诚、勇敢品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文词汇、句式理解和运用,荆轲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梳理,荆轲忠诚、勇敢品质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荆轲刺秦王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课文解析:a.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情节。
b. 对课文中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c.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讲解古文句式特点。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荆轲人物形象,讨论其忠诚、勇敢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a. 情节梳理:荆轲刺杀秦王背景、经过、结果。
b. 人物形象:荆轲忠诚、勇敢品质。
c. 重点词汇、句式:解释课文中生僻字、词,分析古文句式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荆轲刺秦王》故事情节。
b. 分析荆轲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认识。
c. 请举例说明课文中古文句式特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荆轲故事,解历史背景,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辑整理: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二) 作者介绍: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江苏)人.原名更生,字子政。
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宣帝时,为谏大夫。
元帝时,任宗正。
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
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治《春秋彀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三)时代背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四)听录音 字词积累 : 1、生字注音拜谒(y è) 濡(r ú)缕 变徵(zh ǐ) 淬(cu ì)火 忤(w ǔ)视 图穷匕(b ǐ)见(xi àn ) 八创(chu āng ) 箕(j ī)踞 揕(zh èn)之 偏袒(t ǎn) 陛(b ì)下 拊(f ǔ)心 瞋(ch ēn )目 樊於(w ū)期 怒叱(ch ì) 学生阅读《战国策》,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5《荆轲刺秦王》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三、课堂练习:完成《新学案》47页五——七题
四、布置作业:翻译背诵的段落
补充修正体会
宝鸡中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首页)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
周次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者
课题
课型
阅读
课时
5
累计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2、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3、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5、6两段写什么?在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准备武器 配备助手——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三、齐读1-6段,巩固文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
四、作业:熟读全文,背诵“易水决别”(第9段)
补充修正体会
宝鸡中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首页)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
周次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者
课题
课型
阅读
课时
5
累计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场面描写的艺术。
三、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积累古今异义词
补充修正体会
宝鸡中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首页)
年级高一学科语文
周次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者
课题
课型
阅读
课时
5
累计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2、学习用辩证的态度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3、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②生动传神的神态刻画。
“顾笑武阳”“ 前为谢曰”几句话,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写出了秦王的威风。写出了荆轲沉着机智、镇定自若的步履和神态,表明了荆轲确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旁若无人的英雄本色。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名
称
荆轲刺秦王
三维目标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2、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3、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4、情感与态度: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重点目
标
目标1难点目标目标2
导入示
标
目标三
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
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
段。
殊不知,在9000多年前的中国,早就有人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
争手段”了,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
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
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力孤
势单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
大家想知
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个波澜壮阔、惊心
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一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这两点正是本课力图解决的问题。
教
1.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全面看待“荆轲刺秦”的历史事件;
学
2.通过分析及讨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归因能力。
目
3. 通过分析及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中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习惯。
标
教 1.以文本为出发点,通过细读文本,进一步掌握荆轲的人物形象;
学 2.通过拓展阅读,综合分析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
秦王死而秦国乱,秦国乱就给予了他国喘息的
机会,就有可能改写历史。虽然“刺秦”以失
败告终,会后患无穷,“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苏洵《六国论》),但这种策略也
是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选择。
2、 从内因看,主人公的性格能力不同,
选择的策略也必然不同。
烛之武当时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以智
谋著称。从他说服秦伯的言辞看,晓之以理,
归纳整合出结论:事物的成 合作探究,明确:
这个环节的核心在于细
败往往决定于内因和外因两 内因:荆轲的性格过度敏感自尊,不够大度;读课文。比如天时地利
方面,从内因看,荆轲在性
习惯上缺乏合作精神,逞个人之勇; 两个方面,秦占优势不
归纳结 格、习惯、能力等方面还有
能力上“惜其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言而喻,但“人和”谁
期,小恩小惠之利不可能左右秦王一统天下的 秦”——由烛之武和荆
趋势。
轲想到的。
②具体形式不同。在“围 X”这件事中,晋
拓展 探究
国是主角,秦国不过是想要分一杯羹的配角, 这种情况下,“游说”只要能切中秦国的利益, 就是可行的策略。在“刺秦”发生时, “合
纵”策略已经宣告失败,小国想要自保,或者
暂缓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只有靠“刺秦”,
论:如何 不足,不仅仅是智勇双全就 外因:对比燕与秦两个阵营:天时、地利、占优势则需要细细品读
看待历史 够,往往性格、习惯能细节 人和都是秦占优势
文本。比如:太子丹、
现象? 决定成败;
荆轲、秦舞阳的团队诸
从外因上看,天时地利人和,
多猜忌,貌合神离;而
三个条件都对燕不利,而秦
秦庭却是众志成城,“以
明显占有优势。
教
学 教师引导质疑,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解惑,课外阅读拓展。
方
法
教学
多媒体课件,阅读资料《史记 刺客列传》
资源
课时 一课时(45 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1. 导入新课:从《刺客列传》 1. 温故:重温《刺客列传》
如何看待荆轲这个人物
入手,引出问题:如何看 2. 启新:从古人看荆轲到我们看荆轲 形象有很多争议,这里
称大智大勇之人,如此智勇 功);
是通过分析认同荆轲大
双全为什么还会失败?
4.随机应变(秦庭上化解危机)
智大勇的人物形象,从
……
而开启下一个环节的思
勇:
考。
-2- / 5
word
1. 选择刺秦本身就是舍生取义之举;
2. 怒斥太子可见其对权贵的蔑视;
3. 嘲笑秦舞阳可见其沉着冷静
4. 秦庭行刺可见其勇猛无比
重 3.学习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点
教 1.如何细读文本,全面思考问题;
学 2.如何给自己的观点寻找文本依据
难 3.如何分析历史现象。
点
教 1.通过课文分析总结荆轲“大智大勇”的人物形象;
学 2.结合课外阅读,分析“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
思 3.总结分析历史现象的思维方法。
路
-1- / 5
word
还是“刺秦”?你怎样看待 策略选择也必然不同。
如果时间允许,就课堂
这个问题?
①大环境不同。“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春 上讨论解决,如果时间
请从“归因”的角度进行分 秋时期,此时的秦国国力有限,要靠不断与他 不允许,就布置成作业。
析,要做到有理有据。 国联姻或是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实力;而“荆轲
刺秦”发生在秦统一天下大势所趋的战国末 作业:“说秦”还是“刺
……
抛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1、 小组合作探究,荆轲为什么会失败? 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发
呈现小组的结论:用最简明的语言板书 散思维,学生的分析可
1.结合前一天的作业(围绕
失败的原因;
能凌乱,很感性,重点
课文和《刺客列传》的相关
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内容,请写出三条以上你认 进一步分
为荆轲失败的原因。)分析 析:智勇
word
荆轲刺秦王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 必修一>> 教材 人民教育
课题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之“败”
年级
高一
中语文教材必修 1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中的第 2 篇,本文预计 3 课
教学
时完成,第 1、2 课时完成疏通文意,梳理行文思路,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等内容,第 3 课时 在拓展阅读《史记•刺客列传》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目的有
刺秦失败的原因。; 双全之人
即一定要结合文本,思 考自己的结论是否有理 论依据。
为什么会
失败 2.针对学生探讨的原因,分
2、 梳理思路,给大家找出的原因归类,看 第二步是把零散的理由
看是否有规律可循
进行归纳整理,学习逻
析其合理性和逻辑性;
辑分析的归因法,并整
理出:刺秦失败看似偶
然,但偶然之中有必然
的结论。
目的是借分析荆轲的形
回顾课文
智勇不足吗?
1.刺秦的计划周全(对比太子丹的手足无 象 再 一 次 熟 悉 课 文 内
内容,探 请在课文中找出观点的依据 措,恐惧慌乱);
容。
讨荆轲是
2.准备充分(信物、武器、副手、见秦王的
否智勇双
途径);
对于答案,学生能说出
全
3、从课文内容可见荆轲堪 3.擅长辞令,老于心计(劝说樊无期的成 几点并不重要,重要的
背景
二:其一,学习通过拓展阅读全面了解历史事件;其二,通过分析“刺秦失败”的原因,学习分 析事件成败的归因方法,了解历史发展中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学情分析: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可能会有两个难点:一是分析问题时主观臆断,先入为主, 分析
不能细读文本,造成观点缺乏证据;二是对人物及事件的分析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本质。
-4- / 5
word
动之以情,老道圆滑,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力挽 狂澜,确实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说客,是充当“说 秦”的最佳人选。
而荆轲从小“好读书击剑”,一生游历之 中,“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智勇双全,侠 肝义胆,是“刺秦”的不二人选。可惜他面对 的是强大的秦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势,而 他却只能孤军奋战,加上剑术不精,最后以失 败告终。
附:板书设计:
荆轲刺秦王
思虑周全
准备充分 智
揣摩人心
……败
……
舍生取义
藐视权贵 勇
沉着冷静
勇武卓绝
……
偶然
现象
性格:敏感自尊 内因 习惯:不善合作
能力:剑术不精
燕秦
外因 天时
√
地利
√
人和
√
必然 本质
-5- / 5
导入
待荆轲这个失败英雄的 3. 发思:如果刺秦成功,岂不完美?那 不做重点,探讨的目的
新课
形象?
么为什么没能成功?原因何在? 是引出“刺秦失败”的
智谋不够?勇武不足?
遗憾,从而引出本课主
题。
抛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探讨:荆轲是大智大勇之人吗?在课文里找
依据。
这个环节设计的核心
1、 荆轲刺秦失败是因为 智:
手共搏”“以药囊提”
-3- / 5
word
所以,分析历史现象,要善 于从偶然中看到必然,透过 现象看到本质。
“王负剑”等细节都可 以看出秦国此刻的上下 一心。
同是强秦压境,荆轲毅 “说”还是“刺”,是针对不同情况做出的必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
然选择了提剑行刺,烛之武 然选择。
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
却选择了游说。应该“说秦”1、 从外因看,两件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