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中医百科】
辩证之八纲辨证
辩证之八纲辨证中医主要辩证法:八纲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之一。
即在通过四诊掌握辨证资料的基础上,对疾病类别、病位深浅、疾病性质、邪正盛衰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里表、寒热、虚实八类证候的辨证方法。
表里反过来写为了记忆方便,便于区分阴阳。
(一)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根据疾病证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证与阳证两个主要方面。
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可隶属于阳证的范围;里证、寒证、虚证可隶属于阴证的范围,故阴阳两纲在疾病辨证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张景岳:“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纲领。
”(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及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是指六淫邪气侵犯肌表皮毛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里证是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产生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中期、后期或内伤杂病,具有病因复杂,病位广泛,证候繁多的特点。
邪在表者,病位浅,病情轻;邪在里者,病位深,病情重。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表邪入里表示病情加重,里邪出表反映邪有去路,病情减轻,因而掌握表里出入的变化,对于推断疾病的发展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由于表里病位和虚实性质的不同,寒证又有表寒、里寒、虚寒、实寒之分,热证又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分。
(四)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证是指人体正气虚弱,生理机能不足5所产生的证候。
实证是指邪气盛实,体内病理产物停留所表现的证候。
枟素问·通评虚实论枠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证是从正气的角度而言的,实证是从病邪的角度而论的。
在疾病的过程中,虚实可以互相转化,而出现由虚转实、由实转虚、虚实错杂的证候。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参阅有关各条。
内容中医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病证部位和病势深浅;寒热辨病证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则统摄六纲,为八纲之总纲。
由于八纲辨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包含了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特点,起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故为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简史八纲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
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
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
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
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辨证内容八纲辨证具体可分为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和阴阳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
临床体现
常见旳主要有:发烧,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 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 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感邪性质旳差别 致病旳病理原因不同 病邪侵袭、停积部位旳差别
证候体现各不相同 极难以哪个症状 作为实证旳代表
实证
辨证要点: 实证是邪实正未虚,正邪剧争所致 病邪性质各异,症见多端,详细要详细参详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旳一对纲领。也是疾病过 程中阴阳偏盛偏衰旳体现。
寒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造成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体现旳 具有冷、凉特点旳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寒证
临床体现:各类寒证证候体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旳有: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寒证
辩证要点 一、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主要机理 二、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旳作
用。故根据主证恶寒、肢冷、蜷卧、喜暖、面 白、舌淡、苔白滑等
热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或脏腑阳气亢盛,或 五志化火 造成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所体现旳具有温、热特点旳证候。
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也是八纲辨证中旳总 纲
阳证
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
归
体现旳表证、热证、实证
属
症状体现于外旳、向上旳、轻易发觉 为
阳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
证
病情变化较快
阴证
克制、沉静、衰退、晦暗
归
等体现旳里证、寒证、虚证
属
中医八纲辨证
虚证
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产生的各种临 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虚证
病因
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 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耗伤气血营阴 房室不节→耗损肾精元气 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 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阴液气血耗损
临床表现
表证的共同特征
感受六淫、疫戾 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 脉浮,舌苔没有明显变化 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辩证要点
一、有感受外邪的病因可找 二、有以寒热并见为必有症状
里证
基本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 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 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 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 谓“非表即里”。
临床运用 八纲辨证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一对和 其它两对相连,辩表里须与寒热、虚实相关联。 在一定条件下,症候之间还会相互转化,疾病发 展到严重阶段还会出现假象。
八纲辨证的源流
八纲辨证出处和历代医家的论述 奠基于《黄帝内经》 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说:“凡诊病施治,必
中医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什么叫八纲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什么叫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总纲。是医生根据四
诊所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将疾病的病位、性质、 邪证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归纳为表里、寒热、 虚实、阴阳八个纲领就叫做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须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指掌矣” 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说“医道至繁何以得其
要领而执简驭繁、受病百端,不过表里、寒热、虚实、 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一、概念: 八 纲: 表、里、寒、热、虚、实、阴、 阳 八纲辨证: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 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 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 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 证纲领的方法。
病位浅深 病情性质 邪正盛衰 病证类别
—————— 表证、里证 —————— 寒证、热证 —————— 虚证、实证 —————— 阴证、阳证
二是内脏功能失调,气化失职,气机阻 滞,形成痰、饮、水、湿、脓、瘀血、 宿食等有形病理物质,壅聚停积于体内。 因此,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热邪、 燥邪、疫毒为病,痰阻、饮停、水泛、 食积、虫积、气滞、血瘀、脓毒等病理 改变,一般都属实证的范畴。
(二)虚证
【概念】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 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 松驰、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临床表现】 多种。 一般:久病、势缓、耗损过多、体质素 弱者多虚证。
二、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相 互联系、相互错杂 ——既要掌握八纲的基本证候,又要熟悉 八纲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各种复合证候 类型。
三、八纲辨证源流:
《内经》有了八纲具体内容 具体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发展于明清 正式提出“八纲”名称是近代祝味菊 中医学院二版《中医诊断学》正式将八 纲列为教材内容
1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阴液亏少,机体失养 2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不 制阳,虚火内扰 3具有病程长、病势缓等虚证的特点。 【辨证依据】 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颧红、舌 红少津、脉细数等为主要表现。
一、阳虚证
八纲辨证详解
八纲辨证详解八纲辨证就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两两相对。
其中阴阳辨的是体用,表里辨的是部位,虚实辨的是主客,寒热辨的是生化。
一、阴阳很多人讲八纲辨证不讲阴阳,说阴阳是总纲,表、实、热就是阳,里、虚、寒就是阴,这是不对的。
这里的阴阳是体用的关系,阴指的就是形,比如一个人的脏腑、四肢、躯干、皮肉、血液、津液,此皆为阴,为体。
阳指的就是动能,就是能量。
一个人肌肉有没有力量,讲话有没有力气,脏腑功能强不强,此为阳。
所谓阴阳辩证,就是看一个人是形体不足,还是阳气不足。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阴虚火旺,或者叫阴虚内热,阴虚指的就是身体津液不足,涵不住热,所以热就散出来了,所以要滋阴。
所谓阳虚就是一个人可能长的很壮,吃的很胖,但是没有能量,没有力气。
现代人多阳虚。
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体质不同,像以前五六十年代,那时物质匮乏,很多人吃不饱,阴虚的人多。
现在大家都吃的好了,体内都营养过剩,人大多阳虚,所以现代人根本不需要去吃什么补品。
以前补品珍贵,像鸡蛋都是坐月子才吃的,所以人才会觉得补品好。
现代人吃的东西杂,体内垃圾堆积,人劳动又少,阳虚的人多,所以现在火神派的扶阳理论又开始盛行起来了。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天天吃附子也会把人的精气烧干。
历史上有金元四大家,也就是四个有名的中医,形成的四个著名的流派,其中就有崇火派,补土派、滋阴派等等。
这些都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体质不同而形成的。
黄元御生在清乾隆时期,他说世人的病偏于寒湿的十之八九,偏于温燥的百无一二,这只是针对他那个时代而言。
书上还说,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放在今天,也未必都对。
要之,人要阴阳平衡。
人之病,最先多是阳虚,因为如果阳不虚,人饿了自然会去吃东西。
阳虚以后吃了东西不能消化,肠胃功能不够,人才会变成阴虚,人就会瘦。
阴虚久了以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会出现阴实。
所谓阴实就是形体的实证,就是身体里面长出了固定的东西。
因为阳不足了,身体里面的垃圾异物没法排出,或者过剩的营养堆积,人体又利用不了,就会导致阴实。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1、八纲的概念: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2、八纲辨证:通过对四诊所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病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3、八纲辨证的意义,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按其类别、病位、性质及邪正盛衰,分别归属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证候。
其中阴阳又可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虚、寒证为阴,故阴阳又是八纲中的总纲。
4、八纲之间的关系,八纲不仅可以单独出现,同时又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八纲相兼,二纲或两纲以上证候同时出现,为八纲相兼,如表寒、表热、虚寒、虚热、里虚寒、里虚热等等。
(2)八纲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八纲可相互转化,如表里转化、虚实转化、寒热转化、阴阳转化。
(3)八纲真假:在疾病的一定阶段,八纲可有真假证出现,如实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证。
第一节表里1、表、里的概念:表与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如躯壳与脏腑,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则脏为里,腑为表。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
外有病属表。
内存病属里。
2、表里辨证的适应范围及意义:表里辩证适用于外感病,其意义可察知病情的轻重、病位深浅及病势转归。
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3、表、里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4、表、里证关系。
一、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
症见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
兼见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症。
[证候分析]六淫之邪客于皮毛肌表,阻遏卫气,部而发热。
卫气受遏,外不能温煦肌表,则恶风寒。
经络阻滞,气血不畅,以致头身疼痛。
肺失宣肃,且见鼻塞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脉浮均为邪气在表之征。
二、里证[概念]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脏阴、气血、骨髓)的一类证候。
什么是中医八纲辨证?该如何去进行辨证?
什么是中医⼋纲辨证?该如何去进⾏辨证?⼋纲辨证的概念⼋纲是指表、⾥、寒、热、虚、实、阴、阳⼋个辨证的纲领。
表⾥——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纲辨证源流1.《内经》:“善诊者,察⾊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纲”名称。
表⾥证的概念及意义1.表证(1)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经⽪⽑、⼝⿐侵⼊时所产⽣的证候。
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疼痛,⾆苔薄⽩,脉浮,或⿐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可分为表寒证,伤风表证和表热证。
2.⾥证(1)概念:⾥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2)⾥证的成因:①表邪失治,内传⼊⾥;②外邪直中,侵犯脏腑;③七情、饮⾷、劳倦等。
(3)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渴烦躁,腹胀腹痛,呕恶,⼤便⼲结,⼩便短⾚,或神昏谵语,⾆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
(4)特点:①病位深;②有内脏各系统的功能障碍。
3.半表半⾥(1)概念:半表半⾥是指病邪在由表⼊⾥过程中的⼀个阶段⼜称为“少阳病”(2)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烦欲呕,不欲⾷,⼝苦咽⼲,⽬眩,脉弦。
表⾥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是审察其寒热、⾆象、脉象等变化1.发热恶寒属表,但热不寒属⾥。
2.表证⼩便清利,饮⾷如故。
3.⾥证有内脏系统的机能障碍。
4.有⼀分恶寒,就有⼀分表证。
表证与⾥证的关系1.表⾥同病:表证和⾥证同⼀时期出现。
2.表⾥出⼊:表邪⼊⾥,⾥邪出表。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素问· 阴阳应象⼤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阳虚⽣外寒,阴虚⽣内热”。
寒证1.概念: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2.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便清长,⼤便稀溏,⾯⾊⽩⾆淡苔⽩⽽润,脉紧或迟等。
中医八纲辨证
中医八纲辨证中医八纲辨证
1.概述
1.1 中医八纲的基本概念
1.2 八纲辨证的作用和意义
2.辨证方法
2.1 望诊
2.2 闻诊
2.3 问诊
2.4 切诊
3.外感病辨证
3.1 风寒感冒的辨证
3.2 风热感冒的辨证
3.3 外感湿邪的辨证
3.4 外感暑热的辨证
4.内伤病辨证
4.1 阳虚内寒的辨证
4.2 阴虚内热的辨证
4.3 气虚血瘀的辨证
4.4 血虚气滞的辨证
5.八纲辨证和其他辨证法的结合 5.1 脉证结合
5.2 刺络结合
5.3 舌诊结合
5.4 小便结合
6.八纲辨证的实践
6.1 疑难杂病的辨证
6.2 儿科疾病的辨证
6.3 妇科疾病的辨证
6.4 内科常见病的辨证
7.法律名词及注释
7.1 中医法
7.2 医德医风管理办法
7.3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
7.4 医学伦理规范
7.5 传染病防治法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论文
附件:诊断相关表格和图表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的用于规范中医行业的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医德医风管理办法:指医疗行业相关机构或组织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指针对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制定的法律规范,用于处理涉及医疗争议的纠纷和索赔。
4.医学伦理规范:指医学界界定的医学伦理原则,如尊重患者自主权、医生保密义务等,用于指导医师的职业行为。
5.传染病防治法:指中国制定并颁布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责任和惩处方式。
了解中医的八纲辨证
了解中医的八纲辨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辨证论治,其中的八纲辨证理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八纲辨证,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辨证的基本概念中医辨证论治是指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表现,结合中医理论和经验,以及四诊(望、闻、问、切)来确定病证的方法。
辨证主要包括辨别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病位等,以便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一种常用方法,也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它将人体的病理变化分为八个方面,包括寒热、表里、里外、虚实。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症状,判断疾病属于哪一纲,进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寒热辨证寒热是中医辨证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表征了人体体内的温度状态。
寒属阴,病在内;热属阳,病在外。
通过判断患者的体温、舌质、舌苔等症状,给出寒热的辨证结论,以确定治疗的方向。
四、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位来进行分类和辨证的方法。
表证是指疾病表面症状明显,感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里证是指疾病深部病症明显,内脏功能异常。
通过分析患者的发热、寒战等症状,确定是表证还是里证,以便针对性地治疗。
五、里外辨证里外辨证与表里辨证有相似之处,但是侧重点不同。
里外辨证主要是根据病变的范围及其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影响来进行分类,以确定疾病的主次病变部位。
六、虚实辨证虚实辨证是根据疾病的病理变化程度来进行分类的方法。
实证是指疾病病情较重,病变比较明显;虚证是指疾病病情较轻,病变不明显。
通过判断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症状,确定是虚证还是实证,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七、辨证的意义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通过获取患者的全面信息,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症状和病机,进而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八、总结中医的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寒热、表里、里外、虚实等八个方面的辨证,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等,为中医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医辩证之八纲辩证
中医辩证之⼋纲辩证⼋纲辨证奠基于《黄帝内经》,运⽤于《伤寒杂病论》,明代⼤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可指掌矣。
”⼋纲辩证是中医哲学的核⼼,是中医⽂化的灵魂,懂了⼋纲辩证,相当于⼀只脚已经跨进了中医的殿堂。
⼋纲,即阴、阳、表、⾥、寒、热、虚、实8类症候,也就是说,任何病症,都可以⽤⼋纲来归纳。
⽐如,疾病的类别,不属于阴便属于阳;病位的深浅,不在于表就在于⾥;疾病的性质,不属于寒就属于热;邪正的盛衰,不属于正虚就属于邪实。
具体来说,⼋纲辨证的内容如下:⼀、阴阳辨证由于中医学的发展,起始于阴阳学说,因此阴阳的观念,概括了⼋纲辩证的主要范畴。
换句话说,在⼋纲辩证中,阴证可以概括⾥证、寒证、虚证;⽽阳证可以概括表证、热证、实证。
⼤体⽽⾔,阳证通常表⽰⼈体的机能较为亢奋,阴证通常表⽰⼈体的机能较为低下。
1、阴证:主要指的是虚寒证。
【症状表现】⾯⾊苍⽩、精神不振、少⽓懒⾔、⼝淡不渴、畏寒肢冷、⼩便清长、⼤便溏泄、⾆淡苔⽩、脉沉⽆⼒。
2、阳证:主要指的是实热证。
【症状表现】发热壮热、⾯红⽬⾚、声⾼息粗、渴喜冷饮、烦燥不安、⼩便短⾚、⼤便⼲结、⾆红苔黄、脉洪数有⼒。
阴虚或阳虚发展到⼀定程度会导致亡阴或亡阳,指的是体内的阳⽓或阴⽓损耗过多⽽导致的⽣命垂危。
亡阴表现为⼿⾜温、汗出热⽽粘、肌肤热、脉躁疾急按之⽆⼒;亡阳表现为⼤汗淋漓、汗出清冷、昏迷不醒、畏寒等。
⼆、表⾥辨证表⾥是⼀个相对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病势的深浅和病位的内外。
⼀般来说,由于表证发⽣于⼈体表浅的部分,病变部位⽐较浅,因此病情通常也⽐较轻。
⾥证⼀般发⽣于⼈体脏腑⽓⾎的部位,病变部位⽐较深,因此病情通常也较重。
1、表证表证指的是六淫邪⽓经过⼝⿐和⽪⽑侵⼊时产⽣的⼀些证候,经常是发⽣在外感病的初级阶段,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头⾝痛、⿐塞、咳嗽、流涕、咽喉痛、⾆苔薄⽩、脉浮。
2、⾥证⾥证指的是疾病深⼊到脏腑、⾻髓、⽓⾎的⼀些证候,是外证不解⽽传⼊⾥,多发⽣在⼀些外感疾病的中后期或者⼀些内伤病,⾥证的病程⼀般⽐较长。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
中医八纲辨证的内容八纲辩证大全01概念1.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即医生运用八纲理论,对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位的浅深,病性质的寒热,邪正盛衰和病证阴阳类别的辨证思维过程。
02八纲基本证候1.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内外深浅和病势进退的一对纲领。
狭义的表里 :指身体的皮毛、肌肉、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内。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
辨病位的表里,对外感病的意义尤为重要。
1)表证:既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卫气失宣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
皮毛的病变不一定是证,表证的病位不一定在皮毛。
临床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
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成因(1)外邪袭表,内传入里,形成里证。
(2)外邪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直中”为病。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气血津精等受病而成。
临床表现:由于里证的病因复杂,病位广泛,故其症状表现繁多。
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或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壮热、烦躁、神昏谵语、腹痛腹泻、呕吐便秘、舌苔厚,舌质多有变化,脉沉等。
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表半里证:指外感病邪既非在表,又未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少阳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伤寒少阳病湿温邪阻膜原伏暑邪郁少阳2.寒热辨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1)寒证: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
实寒证:指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
虚寒证:指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内生者,即阳虚证。
表寒证:寒邪袭于肤表者。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脏腑阳气亏虚所致者。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畏冷、冷痛喜暖,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唾等分泌物清稀无臭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或青黑色,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第五章 八纲辨证
辨证要点—— ①畏寒喜温②口淡不渴③痰、涎、涕清稀④小便清长⑤舌淡,
苔白而润(冷、淡、静、稀、清、白、迟)
15
(二)热证
概 念—— 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
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病 因——
(1)外感火热阳邪;(2)过食辛辣;(3)久病阴伤;(4)五志化火。 临床表现——
内脏证候为主
胸胁苦满
舌象变化不明显
舌象多有变化
舌象变化不明显( 或有变化)
起病急,病情较 轻,病程短
起病可急可缓,病情较 起病急,病程较短 重,病程较长
12
二、寒热辨证
何谓寒证与热证?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反应。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9
(二)里证
临床表现——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极难概括。
辨证要点—— 寒热单见,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状为主,
病情重, 病位较深,病程长。
10
附:半表半里证
概 念—— 指病变既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
之中,以寒热往来(无定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 因——邪犯少阳。 临床表现——
易生风 津液损伤,筋脉失养而动风迫血妄行
动血
——出血,脉数
火热致血腐肉败——痈肿疮疡
17
(二)热证
辨证要点——
①恶热喜凉②渴喜冷饮③小便短赤④舌红、苔黄燥少津 (热、渴、烦、秘、红、黄、数)
18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1.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喜恶 与否 赤白 温凉
八纲辨证---汪栋材老师
八纲辨证---汪栋材老师八纳纲辩证的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深浅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八纲辩证的源流: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辩证,分三阴三阳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辨篇《伤寒正脉》: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第一节表里辩证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躯壳、腑、经络里-内脏、脏、脏腑表里的狭义: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里-脏腑、骨髓一、表证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鼻孔侵入所产生的症候,属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薄白,或鼻塞、流清涕、咽喉痒痛、咳嗽。
1、表寒证2、伤风表证3、表热证表证的两个特点:1、外感时邪2、邪浅病轻附:半表半里证概念:是指病情由表及里的一个阶段,又称为“少阳病症”临床表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或疼痛,心烦欲呕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二、里证概念: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应的症候。
成因:1、表邪失治,内传入里;2、外邪直中,侵犯脏腑;3、七情、饮食、劳倦等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取其一,以与表症相鉴别。
)壮热或潮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烦燥,腹胀腹痛,呕恶,大便干结,小便赤,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厚,脉洪数或沉数有力特点:1、病位深2、有内脏各系统功能障碍三、表里证的关系(一)、表里同病(二)、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失治贻误2、里邪出表,如发热中的发疹。
第二节寒热辩证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素问.调经论》:“阳虚生外寒,阳虚生内热”一、寒证概念: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临床表现:恶寒喜暖,面色(白光:二字合一字)白,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糖,舌淡苔白而腻,脉紧或迟等。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基本证候。
八纲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用八纲进行归纳,从而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辨证:辨:辨别分析。
证:证候辨证: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1、阴阳——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一切疾病的病理变化都是可以归纳为阴阳偏盛偏衰两大类。
凡是不及的、抑制的、衰退的、寒性的皆属于阴,凡是太过的、兴奋的、亢进的、热性的皆属于阳,这是中医辨证基本的分类。
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
其病属寒、属虚。
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
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征候,其病属热,属实。
肌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2、表里——表里指病变的部位内外和病情深浅。
表证:病变发生在皮肤、肌肉、经络等浅表部位的属于表。
多,由皮毛\口鼻进入而产生的症状.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表现:发热、恶寒(风)、苔薄白、脉浮。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里证:病变发生在脏腑的属于里,外邪侵入气血、脊椎、骨髓而产生的症状。
特点:病程长,病势重、病变较复杂。
表现:多样,即不恶风寒,脉象不浮,有舌质与舌苔的变化。
病邪在表里之间: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不思饮食,脉3、寒热——寒热指病变的性质。
寒证: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肌体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倦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体内阴虚阳盛或机体的功能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鼻涕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4、虚实——虚实指人体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
虚证:指正气不足的证候,多见于慢性病,或重病之后,或禀赋不足、正气虚弱,体力透支等。
有四种虚证:血、气、阴、阳4种虚证。
实证:指邪气亢盛使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证状,多见于急性病,或体质强实,病势较盛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纲辨证【中医百科】
定义: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辨证:是根据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综合,概括病变的类别、部位、性质及正邪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意义:
•(1)是辨证的总纲,具有概括性。
•(2)可以了解疾病的类别――阴证、阳证。
•(3)可以了解疾病的病位――表证、里证。
•(4)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寒证、热证。
•(5)可以了解疾病的正邪盛衰――虚证、实证。
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的关健,掌握要领,从而确立治疗原则。
一、表里
•(1)定义: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2)部位:人体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五脏六腑在内属里。
•(3)意义:辨别病变部位,病在表多表示疾病初起且较轻;脏腑受病表示病邪入里,且一般比较重。
(一)表证
•(1)表证: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表浅在肌表的证候。
•(2)病因:六淫邪气。
•(3)临床表现要点: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
常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等。
•(4)特点: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二)里证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
•病因:(1)表邪不解,内传入里。
(2)外邪直中脏腑。
(3)其他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以脏腑的证候为主。
•特点:范围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程长,不恶风寒,脉象不浮。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两者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
如:病人既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
原因有三:一是表证未解,邪已入里;二是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三是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表里转化: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表入里”或“由里出表”。
条件:正邪相争的状况。
意义:'由表入里'表示病情加重;(如:风热犯表→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由里出表'表示病势减轻。
(如:麻疹外透)
(四)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病程寒热舌象脉象
表证短,新病发热恶寒常无变化浮
里证长,久病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有异常表现沉
二、寒热
•1、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所以辨寒热就是辨阴阳的盛衰。
•2、意义:辨别疾病性质。
(一)寒证
•1、寒证:指机体感受寒邪,或阴寒内盛,或阳气虚损所出现的一类证候,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或抑制。
•2、证候表现:恶寒、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倦卧、溲清便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迟。
•3、病因:(1)外感阴寒邪气。
(2)久病内伤,阳气耗损。
(3)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4、分类:(1)表寒;(2)里寒;(3)虚寒;(4)实寒
(二)热证
•1、定义:指感受火热阳邪,或阳热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表现出来的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2、病因:(1)外感热邪。
(2)寒邪入里化热。
(3)七情过激,五志化热。
(4)饮食不节,内生火热。
(5)房室劳伤,劫夺阴精,阴虚阳亢。
•3、辩证要点: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痰涕黄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数。
•4、分类:(1)实热;(2)虚热。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面色四肢寒热口渴大便小便舌象脉象
寒证苍白清凉怕热不渴或热饮不多稀溏清长舌淡苔白润迟
热证红赤燥热发热口渴喜冷饮干结短赤舌红苔黄干数(四)寒证与热证关系
1、寒热错杂:寒证与热证同时存在。
临床上常见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如患者出现胸中烦热,频频呕吐的上热证,同时又可见腹冷痛,大便稀溏的下寒证。
2、寒热转化:寒证热证相互转化。
•(1)寒证转化为热证――先出现寒证,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后,寒证逐渐消失。
如:表寒证转化为痰热壅肺证。
•(2)热证转化为寒证――先有热证,后见寒证,寒证出现后,热证逐渐消失。
如:高热病人,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度,随即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弱。
3、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又称阳盛阴格,由于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
如:四肢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其身寒却不喜加衣被,脉沉有力,并且又可见口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
结等热象。
说明内热炽盛是真,外呈寒象是假。
(2)真寒假热――又称阴盛阳格,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顺接而致。
临床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似为热证;但身热欲加衣被,面红而四肢寒冷,口渴而又喜热饮,馀而不多,脉大但无力,并且又见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寒象。
此是阴寒内盛是真,外呈之热象是假。
三、虚实
•1、虚实:是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
•2、意义:辨别正气邪气的盛衰;实证取决于邪气盛方面,虚证取决于正气虚方面。
辨别虚实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袪邪的主要依据。
(一)虚证
1、定义: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多见于素体虚弱,后天失养,或久病、重病之后。
3、分类:
•(1)血虚证――是指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而出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人月经量少,衍迟或经闭,舌淡脉无力。
•(2)气虚证――是全身或某一脏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无力,自汗,动则诸证加重,舌淡,脉细弱。
•(3)阴虚证――是由于体内阴液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4)阳虚证――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二)实证
•1、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由于邪气的性质及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常见的症状:发热,形体壮实,声高气粗,精神烦
燥,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下重,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体
质
形态疼痛二便舌象脉象
虚证久
病
虚
弱
精神萎靡身倦乏
力气弱懒言
隐痛喜按,小
便清长
大便稀溏
舌淡嫩,
少苔
细弱
实证新
病
壮
实
精神兴奋声高气
粗
疼痛拒按
小便短赤,大
便秘结
苔厚腻
实而
有力4、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虚实夹杂――在病人身上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
如:肝硬化腹水。
虚实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虚证与实证可以相互转化。
如实证失治
或误治,或邪气过盛伤及正气—实证转化为虚证。
虚证转化为实证临床上少见;多见的是先为虚证,后转化为虚实夹杂证。
如脾虚食滞证:证见食少、纳呆、乏力等脾虚症状;由于脾失健运,继而出现脘腹痞满、嗳腐吞酸、大便臭秽、舌苔厚腻等虚实夹杂证。
四、阴阳
•1、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2、意义:是八纲的总纲,所有的病证都可以概括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
因此,尽管病证千变万化,总括起来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
(一)阴证与阳证
•1、阴证:是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
属虚、属寒。
机体反应多呈衰退表现。
主要证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脉迟弱等。
•2、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
属热、属实。
机体反应多呈亢盛表现。
主要证见:身热面赤,精神烦燥,气壮声高,口渴喜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絳,苔黄,脉洪滑实等。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病因(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而出现)
•1、高热,大汗或发汗过多
•2、剧烈呕吐
•3、失血过多
•1、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而出现阴液衰竭的病变和证候。
主要证见:汗出而粘,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燥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2、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出的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
主要证见: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身畏寒,手足厥逆,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纲在运用于疾病的辩证过程中,虽然每一纲才都有独特的内容,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1、辨别表里应与寒热虚实相联系。
•2、辨别寒热必须与虚实表里相联系。
•3、辨别虚实又必须与表里寒热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