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更新

合集下载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

最新发布: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前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为了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哮喘治疗方案。

在此,我们很高兴向大家推出2023版支气管哮喘治疗手册,本手册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为医生、患者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哮喘治疗指南。

目录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与分类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4. 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与分级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6. 药物治疗-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糖皮质激素-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其他药物7. 非药物治疗- 哮喘教育- 环境控制- 吸入技术指导- 自我管理计划8. 特殊人群的哮喘治疗- 儿童哮喘- 成人哮喘- 老年哮喘- 孕妇哮喘9. 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10. 哮喘控制与预防11. 哮喘治疗的监测与评估12. 患者教育与支持1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1.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与分类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

2.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

气道炎症是哮喘的核心发病机制,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

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与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感染等)相互作用,触发或加重病情。

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支气管哮喘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评估气道阻塞程度的重要手段。

4. 支气管哮喘的评估与分级哮喘评估与分级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目前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进行评估与分级。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

5.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哮喘治疗原则包括缓解症状、减少气道炎症、预防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1版

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1版

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21版英文回答:As a healthcare provider, I often refer to the latest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in my practice. The 2021 edition of the guidelines provides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most current evidence and research in the field.One of the ke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guidelines is the use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most patients with asthma. These medications help reduce inflammation in the airways and are effective incontrolling symptoms and preventing exacerbations. For example, I recently had a patient who was struggling with frequent asthma attacks despite using a short-acting bronchodilator. After starting them on an inhaled corticosteroid, we sa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ir symptoms and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xacerbations.Another important recommendation in the guidelines is the use of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s for each patient. This involves assessing the patient's asthma severity and control, identifying triggers, and tailoring the treatment regimen accordingly. For instance, I had a patient who had exercise-induced asthma and was not responding well totheir current medication. By adjusting their treatment plan to include a long-acting bronchodilator before exercise, we were able to better manage their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Furthermore, the guidelin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atient educ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sthma care. I always take the time to educate my patients about their condition, how to properly use their inhalers, and how to recognize and respond to worsening symptoms. Empowering patients to take control of their asthma can lead to better outcomes and fewer hospitalizations.In conclusion, staying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bronchial asthma is crucial for providing high-quality care topatients. By following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and individualizing treatment plans,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 help patients effectively manage their asthma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中文回答:作为一名医疗保健提供者,我经常在实践中参考最新的支气管哮喘诊断和管理指南。

2020版GINA哮喘指南(中文版)

2020版GINA哮喘指南(中文版)

23
Box 1-3.
Steps f or conf irming the diagnosis of asthma in a patient already taking controller treatment
26
Box 1-4.
How to step down controller treatment to help conf irm the diagnosis of asthma
123
Box 4-5.
Discharge management af ter hospital or emergency department care f or asthma
127
5
ASTHMA, COPD AND ASTHMA+COPD
Box 5-1.
Current def initions of asthma and COPD, and clinical description of asthma-COPD overlap
33
Box 2-2.
GINA assessment of asthma control in adults,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6–11 years
35
Box 2-3.
Specif ic questions f or assessment of asthma in children 6–11 years
第 1 节。成人,青少年和儿童 6 岁及以上 19 第 1 章。哮喘的定义,描述和诊断 19 哮喘的定义 20 哮喘的描述 20 进行初步诊断 21 在已经接受控制治疗的患者中确认哮喘的诊断 26 鉴别诊断 27 在其他情况下如何进行哮喘的诊断 28 第 2 章哮喘评估 31 概述 32 评估哮喘症状控制 33 评估不良后果的未来风险 37 肺功能在评估哮喘控制中的作用 37 评估哮喘严重程度 39 第 3 章。治疗哮喘以控制症状并使危险最小化 A 部分:哮喘管理的一般原则 42 哮喘治疗的长期目标 42 病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伙伴关系 43 基于个性化控制的哮喘管理 44 B 部分。控制症状和降低风险的药物和策略 47 哮喘药物 48 哮喘治疗步骤 57 审查反应并调整治疗 64 治疗其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67 其他疗法 68 非药物策略 70 推荐给专家意见的指征 78 C 部分:引导性哮喘自我管理教育和技能培训 79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英文版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英文版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英文版2023 Latest Bronchial Asthma Management GuidelinesBronchial asthma is a chronic respiratory condition that affects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The 2023 guidelines focus on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and up-to-dat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ronchial asthma.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Utilize spirometry and other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for accurate diagnosis.- Assess symptom severity and control using standardized tools.- Consider comorbidities and triggers in treatment planning.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Use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long-term control.- Add long-acting beta-agonists or leukotriene modifiers if needed for symptom control.- Consider biologic therapies for severe asthma cases.No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Educate patients on proper inhaler technique and asthma action plans.- Encourage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and weight management.- Identify and minimize exposure to allergens and irritants.Treatment of Exacerbations:- Use short-acting beta-agonists as rescue medication during exacerbations.- Consider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for moderate to severe exacerbations.- Monitor closely for signs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and provide prompt medical intervention.Follow-Up and Monitoring:- Schedule regular follow-up visits to assess treatment response and adjust therapy as needed.- Monitor lung function, symptoms, 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Collaborate with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 teams for comprehensive care.Special Considerations:- Tailor treatment plans for pregnant women, children, and older adults.- Addres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that may impact asthma management.- Stay updated on emerging therapies and guidelines for optimal patient care.In conclusion, the 2023 bronchial asthma management guidelines emphasize personalized and evidence-based care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individuals with asthma. Healthcare providers should stay informed and implement these recommendations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is chronic respiratory condition.。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

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支气管哮喘医疗保健指南(2023年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气道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的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的最新建议,以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诊断与评估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缓解方式等。

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肺部听诊,寻找哮鸣音、呼吸音减弱等体征。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一般检查,以及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等)。

4.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气道炎症标志物检测等。

三、治疗与管理1. 药物治疗:(1)控制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M受体拮抗剂(LAMA)等。

(2)缓解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M受体拮抗剂(SAMA)等。

2. 非药物治疗:(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哮喘的病因、诱发因素、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环境控制: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宠物毛发等。

(3)康复训练:进行呼吸肌训练、瑜伽、太极拳等,提高肺功能和身体耐力。

四、随访与评估1. 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随访计划,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症状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等,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3. 教育与培训:在随访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并发症与注意事项1. 并发症:哮喘患者可能出现气道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等并发症。

2. 注意事项:(1)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哮喘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等。

202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130

202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130

2024支气管哮喘指南解读_1302024支气管哮喘指南是由美国呼吸病学会制定的关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一份指南。

该指南包含了关于哮喘病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详细内容。

下面对该指南进行一些重要内容的解读。

首先,该指南对哮喘病的定义进行了解释。

根据指南的定义,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这意味着哮喘病患者的气道会对各种刺激产生过敏反应,并导致气流受限,但这种受限是可逆的。

其次,该指南还对哮喘的诊断进行了详细说明。

根据指南,哮喘的诊断需要考虑到症状、肺功能检测和过敏原检测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哮喘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胸闷等。

肺功能检测主要包括用力呼气峰流率(PEF)和肺功能试验(PFT)等,这些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气流受限的程度。

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哮喘的过敏原,从而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第三,该指南对哮喘的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指南,哮喘的治疗主要分为控制治疗和急性发作治疗两个方面。

控制治疗旨在降低气道炎症和预防症状的发作,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激动剂(LABA)和抗白三烯药物等。

急性发作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纠正气流受限,常用的药物包括短效β2激动剂(SABA)和口服皮质激素等。

最后,该指南强调了哮喘的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指南,哮喘的管理需要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管理包括调整药物治疗、避免过敏原和刺激物、定期随访和肺功能检测等。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哮喘自我管理的概念,即病人应该学会监测症状、使用药物和应对急性发作等,从而更好地控制哮喘的发作。

总体来说,2024支气管哮喘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哮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哮喘的加重。

同时,指南还指出了哮喘管理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以实现最佳的病情控制。

指南的实施对于全球哮喘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20版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20版

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20版English Answer:Asthma Management Guidelines 2020。

Introduction:Asthma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airways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episodes of wheezing, coughing, chest tightness,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It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affecting an estimated 300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asthma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patient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lung function testing.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of asthma is episodic wheezing, which may be accompanied by coughing, chest tightness, or shortness of breath. Physical examination mayreveal wheezing or rhonchi on auscultation of the lungs. Spirometry is the most important lung function test for diagnosing asthma. It measures lung volumes and airflow rates.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spirometry may show reduc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and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Management:The goal of asthma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symptoms, prevent exacerbation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The cornerstone of asthma management is controller medication, which is taken regularly to reduce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prevent symptoms. Controller medications include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 long-acting beta-agonists (LABAs), and leukotriene modifiers.In addition to controller medication, patients with asthma may also need reliever medication, which is taken on an as-needed basis to relieve acute symptoms. Reliever medications include short-acting beta-agonists (SABAs) and oral corticosteroids.Lifestyle modifications can also help to manage asthma. These include avoiding triggers, such as allergens and irritants, and getting regular exercise.Exacerbations:Exacerbations are acute worsening of asthma symptoms that require increased treatment. Exacerbations can be trigger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respiratory infections, exposure to allergens or irritants, and non-adherence to medication.Treatment of exacerbations includes increasing controller medication, adding reliever medication, and, in severe cases, hospitalization.Monitoring:Regular monitoring is essential for managing asthma. This includes tracking symptoms, measuring lung function, and assessing response to treatment. Patients should haveregular follow-up visits with their healthcare provider to monitor their asthma and adjust treatment as needed.中文回答: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2020版。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

2023年最新支气管哮喘处理指南1. 引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病人数约为2.3亿人。

我国哮喘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哮喘患者的死亡率,本指南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哮喘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进行了全面更新。

2. 哮喘的诊断2.1 病史详细询问病史是诊断哮喘的关键。

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排除其他引起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的疾病。

2.2 体格检查- 听诊时可闻及哮鸣音;- 呼吸急促,肺部过度充气;- 合并感染时,可闻及湿啰音。

2.3 实验室检查- 肺功能检查:哮喘患者肺功能检查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过敏原检测:哮喘患者常伴有过敏体质,可通过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过敏原。

3. 哮喘的分类和评估3.1 哮喘分类根据哮喘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肺功能损害程度,将哮喘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症四级。

3.2 哮喘评估- 症状评估:根据患者日常症状和发作频率,评估哮喘的控制程度;- 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 过敏原评估: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哮喘患者的过敏原类型,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 哮喘的治疗4.1 药物治疗哮喘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类: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 控制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使用,以及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等;- 缓解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等。

4.2 非药物治疗- 过敏原回避:明确哮喘患者的过敏原类型,采取相应的回避措施;- 哮喘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认识,学会正确使用吸入器和监测病情;- 康复训练:进行呼吸肌训练和运动康复,提高肺功能。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英文版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英文版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英文版2024 Pediatric Bronchial Asthma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In 2024, the medical community has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standardized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bronchial asthma. These guidelines aim to provid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ith clear and concis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ommon childhood respiratory condition.The guidelin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through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ssessments, including med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appropriate diagnostic tests.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the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wheezing, coughing,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along with the patient's age, family histor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Once a diagnosis of pediatric bronchial asthma is confirmed, the guidelines recommend a stepwise approach to treatment. This includes the use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s the first-line therapy for controlling inflammation in the airways. Short-acting bronchodilators are recommended for the relief of acute symptoms, while long-acting bronchodilators may be added for persistent symptoms.Patient educ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are integral parts of the treatment plan.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hould provid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n proper medication use, trigger avoidance, and asthma action plans. Regular follow-up visits are essential to monitor symptom control, adjust treatment as needed, and address any concerns or questions from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In conclusion, the 2024 Pediatric Bronchial Asthma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deliver high-quality care to children with asthma. By following these guidelines, healthcare providers can improve outcomes, enhanc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asthma on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版)解读阅读提示:1.哮喘控制药物:推荐首选ICS-福莫特罗,不再推荐单独使用沙丁胺醇等SABA。

(见阶梯治疗方案)2.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性哮喘的定义更新为: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哮喘发作。

诱发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药、抗生素或某些生物制剂。

3.重症哮喘的药物治疗:通常使用大剂量ICS;LABA、LTRA、LAMA 以及茶碱都需要与ICS联合使用。

哮喘流行病学01 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亚洲哮喘研究荟萃分析显示:亚洲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11.9%,平均不超过5%。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全球哮喘患者达 3.58亿,较1990年增加了12.6%。

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显示:20岁以上哮喘患者4570万,患病率为4.2%。

02 哮喘的控制现状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城区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总体控制率为28.5%。

其中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在2017年调查中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哮喘控制率28.7%明显改善。

图1:2008年和2017年我国10个城市哮喘控制情况03 2020版哮喘分期(根据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慢性持续期:每周均不同频度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临床控制期: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4周以上,1年内无急性发作,肺功能正常。

哮喘诊断与评估01 哮喘诊断标准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作喘息、气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及部分未控制的慢性持续性哮喘双飞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美国新版稳定型COPD诊疗指南翻译

美国新版稳定型COPD诊疗指南翻译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联合发布
美国医师协会 (ACP)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 (ACCP) 美国胸科学会 (ATS) 欧洲呼吸学会 (ERS)
美国新版稳定型COPD 诊疗指南 美国新版稳定型
主要内容
医脉通呼吸科整理 Ann Intern Med.2011;155:179-191.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主要内容
对病史、查体对 预测气流阻塞的重要性,肺量测定 在COPD 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等多个专门议题进行 了阐述 单纯依靠病史和查体对气流阻塞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预 测价值不佳,但如果同时有>55 包/年的吸烟史、听 诊发现喘鸣、患者自报告喘鸣,则具有很好的预测价 值。 气流阻塞定义为: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 秒用力 呼气容积 (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0.70。
医脉通呼吸科
新版指南中关于治疗选择的探讨涉及吸入性药物(抗胆 碱能药物、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皮质激素)、肺复健 计划和辅助吸氧: 绝大多数研究未显示各种吸入性药物单药治疗的疗效 存在明显差异 长效吸入性药物单药治疗在减少急性加重方面优于安 慰剂和短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相对于单药治疗的优势也不明确

美国将哮喘相关死亡移出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药品说明书黑框警告

美国将哮喘相关死亡移出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的药品说明书黑框警告

美国将哮喘相关死亡移出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受体
激动剂的药品说明书黑框警告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18(20)2
【摘要】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7年12月20日发布消息,将哮喘相关死亡移出含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s)的药品说明书黑框警告。

FDA评估了4个大样本临床安全试验,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ICS 治疗哮喘相比,单独使用LABAs以及LABAs联合使用ICS没有显著增加哮喘相关的住院、气管插管或哮喘相关死亡的风险。

关于这4项试验的描述已添加在药品说明书的警告、注意事项部分。

【总页数】1页(P80-80)
【关键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长效β受体激动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品说明书;黑框警告;哮喘;死亡;安全试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
【相关文献】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治疗哮喘的原则 [J], 胡成平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吸入性长效bet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COPD治疗中的进展 [J], 王成;杨皑岚;田陆云
3.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J], 谢净余;张亮;何兵;郭祥奎
4.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 [J], 谢文峰; 郑东升
5.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肥胖儿童哮喘的疗效分析 [J], 邓文华; 陈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1. GINA指南概述GINA全称为“全球哮喘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是一个由哮喘及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其制定的哮喘管理指南已经被全球广泛应用,并对临床实践与哮喘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GINA指南是基于全球哮喘流行病学资料、哮喘病理生理学、临床验诊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了哮喘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其主要目的是:1.对哮喘进行早期诊断、合理管理和长期实施控制。

2.减少哮喘的发病和病死率。

3.提高公众对哮喘认知度,增加哮喘管理的重视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哮喘的定义及分类、诊断和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划分以及常规治疗方案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应对策略等。

2. GINA指南的优势和不足2.1 优势GINA指南的优势在于其严谨的制定流程和权威性。

其制定过程中不仅涵盖了全球哮喘各个领域的专家,同时所有指南的修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证据支持,更加符合实践和科学的精神。

而且GINA指南还在定期更新和修订中,及时跟进临床实践和哮喘研究进展,保持其指南的最新性和权威性。

2.2 不足但GINA指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其普适性较强,但无法考虑各地区卫生设施和治疗资源的不足。

其指南中提到的评估工具和治疗药物在各地区采用程度不同,定期更新的指南也难以让所有人及时跟进。

此外GINA指南也有一些争议,比如其采用了“哮喘控制水平”这一概念对哮喘进行管理。

很多人认为这种过于机械化的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哮喘患者,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

3. 哮喘研究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哮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以下是哮喘研究领域最新的进展:3.1 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表明,哮喘病因涉及多个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正有不少研究在探索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哮喘的发病和病程。

3.2 遗传突变和哮喘发病的关系近期有一项研究表示,某些遗传突变与哮喘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一、哮喘诊断GINA2024修订了哮喘临床实践诊断流程图(图1)。

在全球范围内,很大一部分卫生专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无法进行(或无法及时进行)肺活量测定,而呼气峰值流量(PEF)虽不如肺活量测定法可靠,但比仅依据症状评估要好。

本流程图允许根据当地资源选择不同的初始肺功能检查。

此外,还明确了识别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的标准,并提供了有关暂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更多内容。

GINA再次审查了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将支气管扩张剂反应性的标准FEV1从基线增加≥12%或200mL改为预测值的基线增加>10%。

图1哮喘临床诊断流程图(上图提及Box可于指南原文查阅)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在临床实践中,CVA可能难以与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区分开来,通常其肺活量测定结果正常,仅能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发现存在可变的气流受限。

此外,一些患者随疾病进展可出现喘息和气道高反应。

CVA的治疗方法与一般哮喘相同,如果停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咳嗽可能会复发。

三、哮喘控制的评估指南指出,哮喘症状控制的评估不应局限于最近4周,除评估症状控制之外,还必须评估患者的病情加重(包括恶化)、肺功能加速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虽然ICS能显著减少哮喘加重,并且在未服用ICS的患者中,严重加重与肺功能的更大下降有关,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吸入性ICS可防止病情发展为持续性气流限制。

四、GINA哮喘治疗目标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实现个体患者可能的最佳长期哮喘结局,包括长期控制疾病症状和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的长期不良反应],实现风险的长期最小化。

此外,患者/照顾者的哮喘治疗目标与医疗目标存在差异,也需了解关注。

五、哮喘的缓解最近,临床和学术研究领域就重症哮喘的生物疗法对哮喘的治疗缓解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目前已发表了若干拟议的定义和实施标准。

GINA哮喘指南解读

GINA哮喘指南解读
动剂及全身用激素,如果可能的话,可同时予控制性 氧疗。
频繁使用SABA时哮喘急性加重的一项危险因素;此外, 过度使用SABA(比如>200个剂量/月)是哮喘相关死 亡的危险因素。
一旦诊断为哮喘,肺功能是评 估未来风险的最有效指标。应 在哮喘诊断时、开始治疗3-6 个月和定期随访时记录肺功能。 与肺功能相关的症状极少或症 状很多的患者,应进行更多的 调查。
第3步:联合低剂量ICS / LABA维持治疗加按 需SABA或联合低剂量ICS /福莫特罗(作为维 护和缓解治疗。
过去一年发作次数≥1次,低剂量BDP /福莫 特罗或BDP /福莫特罗维持治疗和缓解策略 较ICS/LABA维持治疗+按需SABA。
其他选择:中等剂量ICS。 儿童(6-11岁):中等剂量ICS。其他选择: 低剂量ICS/LABA。
GINA哮喘指南解读
公元前450年,希波克拉底第一次用哮喘描述了“急促 的呼吸”这一症状。
19世纪早期 一种临床表现,支气管痉挛是病因 缓解症状,对症处理 20世纪中期 气道高反应疾病 降低气道高反应成为必需
20世纪中后期 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抗炎治疗受到重视 20世纪70-80年代 ICS应用开始普及
第4步:联合低剂量ICS/福莫特罗作为维持和 缓解治疗,或联合中剂量ICS / LABA维持治 疗加上按需SABA。
其他选择:噻托溴铵由软雾吸入器可以治疗 发作史≥12年的患者;高剂量ICS/LABA副作 用较多,额外获益较少;其他吸入剂,如 LTRA或缓释茶碱(成人)。
儿童(6-11岁):参考专家评估和建议。
1.没有使用ICS等哮喘控制药物的情况下禁用LABAs, LABAs单药制剂只能与哮喘控制药物联合使用, LABAs不能单独使用。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英文版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英文版

2023年版:最新支气管哮喘管理与防治指南英文版2023 Edition: Latest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Bronchial AsthmaWelcome to the 2023 edition of the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and preventing bronchial asthma. In this document, we will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most up-to-dat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asthma.Diagnosis and AssessmentTo effectively manage asthma, it is essential to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condition and assess its severity. Healthcare providers should conduct thorough evaluations, including lung function tests and symptom assessments,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plan for each patient.Treatment StrategiesThe treatment of asthma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medications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re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most patients, with additional medications such as long-acting beta agonists and leukotriene modifiers used as needed. 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adhere to their prescribed treatment regimens and regularly monitor their symptoms to ensure optimal control of their asthma.Preventive MeasuresIn addition to medication management, preventive measur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controlling asthma symptoms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exacerbations. Patients should avoid known triggers, such as allergens and irritants, and maintain a healthy lifestyle that includes regular exercise and a balanced diet. Immunizations, including the annual flu vaccine, can also help prev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that may worsen asthma symptoms.Follow-Up CareRegular follow-up appointments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 are essential for monitoring asthma control and adjusting treatment asneeded. Patients should communicate any changes in symptoms or medication side effects to their healthcare team to ensure that their asthma is managed effectivel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2023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bronchial asthma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diagnosis, personalized treatment pla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asthma symptoms and reduce the risk of exacerbations. By following these recommendations and working closely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manage their asthma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英文版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英文版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英文版Titl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sthma in 2024 Introduction:Pediatric asthma is a common chronic respiratory condition in children, characterized by inflammation of the airways and episodes of wheezing, coughing, and shortness of breath.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asthma is crucial to contro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affected children.Diagnosis:Diagnosing pediatric asthma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child's medical history, symptoms, and lung function tests. It is essential to consid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exposure to allergens or irritants, in the diagnostic process. Regular monitoring of symptoms and lung function is important to assess disease severity and treatment response.Treatment: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sthma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pharmacological and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are the mainstay of asthma therapy, as they reduce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prevent asthma symptoms. Short-acting bronchodilators, such as albuterol, provide quick relief of asthma symptoms during exacerb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n individualized asthma action plan for each child, outlining medications, triggers to avoid, and steps to take in case of worsening symptoms.Prevention:Preventive measur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managing pediatric asthma. Identifying and avoiding triggers, such as tobacco smoke, pet dander, or mold, can help reduce asthma symptoms and exacerbations. Regular follow-up visits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 are essential to monitor asthma control, adjust treatment as needed, and provide education to parents and children on asthma management.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asthma in 2024 should focus on personalized care, regular monitoring of symptoms and lung function, and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volv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parents, and children. By following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and implementing preventive measures, we can improve the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asthma.。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

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全指南简介本文档是关于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管理与治疗的全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症状、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等综合评估。

确诊时需排除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分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程度,支气管哮喘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等不同分类。

分类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管理与治疗策略教育与自我管理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教育,学习正确使用吸入器等药物设备,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并建立个人的哮喘控制计划。

药物治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包括控制性治疗和缓解性治疗。

控制性治疗主要包括吸入型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长期控制病情。

缓解性治疗主要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用于急性发作时的快速缓解。

过敏原控制对于过敏原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采取措施减少接触过敏原,如使用过滤器、定期清洁环境、避免宠物等。

避免诱因避免与哮喘发作相关的诱因,如烟雾、粉尘、花粉、冷空气等。

心理支持支气管哮喘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随访与评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根据病情调整治疗计划,以达到病情控制和预防急性发作。

总结本指南提供了支气管哮喘2023年最新的管理与治疗全指南,包括诊断、分类、管理与治疗策略、过敏原控制、避免诱因、心理支持和随访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指南,医护人员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支气管哮喘诊疗进展中一项重要事件,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发布了第三版美国国立哮喘教育和预防项目(NAEPP)-《哮喘诊断和管理指南》。

该指南以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循证医学以及新治疗方法学等研究领域的近期进展为基础进行编写,其内容给人以深刻印象,信息量亦由1997年的150页增长至2007年的350页以上,标志着人们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在过去10年中的迅速发展。

2007NAEPP指南的更新要点
主要宗旨保持不变对患者哮喘的严重程度分级并给予经循证医学证实有益的相应治疗。

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1~4级(间歇状态、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与以往保持一致,仍根据常用的肺脏损害指标(日间症状、急救吸入药物的使用频次、肺功能等几项内容)来评定。

新指南更新重点如何更好地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治疗哮喘的新观点。

指南强调了近期肺功能损害和远期危险因素,将其做为哮喘控制水平分级的评价指标。

修改部分为,需要口服激素来控制的急性发作频次,被加入了远期危险因素的评定指标中。

哮喘控制水平分级主要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疾病状态来判定,使用与严重度分级相同的损害指标,同时还加入了几份调查问卷(哮喘控制测试-4周回顾、哮喘控制调查问卷-1周回顾、哮喘治疗疗效评定调查问卷)来追溯患者就诊前1~4周的肺功能损害情况。

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两项新建议抗-IgE抗体奥马佐单抗(omalizumab)以及哮喘中度持续状态的首选治疗方案。

新指南强调合理增加类固醇激素剂量以及联合应用奥马佐单抗(这在既往的指南中未曾涉及)。

美国FDA已批准奥马佐单抗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反复急性发作,但不建议用于肺功能低下或有频发症状的患者。

同时FDA在2007年还发布了奥马佐单抗的使用警示。

有报告提示,对奥马佐单抗(商品名Xolair)的过敏性反应可以发生在注射不同剂量后的不同时间,且不仅仅出现于首次使用时。

FDA建议临床医师在使用奥马佐单抗时,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准备。

目前对于患者注射后应该监护的时间尚缺乏统计研究,无法提出好的建议,需临床医师自行谨慎处理。

第二项建议,考虑到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的潜在不良反应及危险性,对于小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ICS)/LABA联合制剂效果优于双倍剂量ICS,而首选使用前者的观点需收回再行评定。

但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协议(GINA)基于大量文献显示了小剂量ICS/LABA治疗的临床优越性,仍继续支持小剂量ICS/LABA联合治疗。

新指南哮喘治疗的挑战性新观点
1.如何更好地完成降级治疗
2007年5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进行了一项临床问卷调查,其目的是调查临床医师对于哮喘轻度持续状态,且已用中等剂量ICS控制病情的哮喘患者最佳降级治疗方案的观点。

读者被要求在以下三种观点中选择支持一项:(1)根据哮喘症状按需使用ICS/沙丁胺醇联合吸入剂;(2)间断使用ICS并联合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3)每日一次ICS/LABA联合制剂。

结果表明,在美国以上三项观点支持率相当。

NAEPP指南指出,间断使用或者每日一次使用类固醇激素吸入剂(观点1和3),或使用LABA(观点3),是否值得推荐,尚缺乏足够的数据分析。

间断使用ICS并联合LTRA的方法(观点2),由既往的"推荐治疗方案"改为"备选但不推荐首选治疗方案"。

大部分人均认为需逐步降级治疗,但在同一级治疗时如何更好的降级呢?
NAEPP指南中将有关哮喘治疗的两项临床研究做了对比,结果令人诧异。

在第一项研究中,美国肺科联合会及哮喘临床研究中心(ALA-ACRC)将500例轻度持续状态并以小剂量ICS控制病情的哮喘患者,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继续原来每日两次小剂量ICS,降级至每日一次LTRA单药治疗,或降级至每日一次小剂量ICS/LABA联合治疗。

结果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较原始值降低20%以上者降级治疗失败率以LTRA组最高(增高60%)。

该研究提示,每日两次ICS可降级至每日一次ICS/LABA治疗,并将ICS剂量减半。

第二项研究同样为随机大样本临床研究。

该研究纳入455例哮喘轻度持续状态患者,比较使用ICS/LABA的效果。

每日两次小剂量ICS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随机选择降级至4种治疗方案:①按需使用LABA单药;②按需使用小剂量ICS/LABA;③每日两次小剂量ICS;④每日两次小剂量ICS/LABA。

结果显示,3个ICS治疗组的主要研究终点无明显差异,但按需给予小剂量ICS/LABA(沙丁胺醇),在到达主要终点时,相当于ICS减药1/4剂量。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哮喘轻度持续状态患者中,每日一次小剂量ICS单药治疗,就可能达到良好的哮喘控制状态。

2.LTRA可作为哮喘备选药物,而非首选
在新NAEPP指南中仍推荐LTRA类药物作为哮喘持续状态的二线治疗药物。

数项研究表明,在哮喘治疗中LTRA类药物可能系皮质醇激素之外的多余治疗措施。

哮喘临床研究网(ACRN)进行了随机交叉试验,在以小剂量ICS联合LTRA治疗一段时间并控制良好的患者中,进一步观察LABA/LTRA联合治疗是否可以代替ICS/LABA方案。

当3个月后基本疗效参数达到了治疗失败的标准时,此项研究终止。

结果显示了LABA/LTRA治疗效果的明显劣势(ICS/LABA治疗失败率仅9%,而LABA/LTRA治疗失败率达26%)。

该结果对于基础肺功能正常及不正常的患者均成立,提示对于接受LABA的患者,LTRA不能取代ICS。

ALA-ACRC进行了一项随机、大样本临床试验(n=480),对已有治疗方案未使病情达到控制的哮喘患者,加用LTRA(孟鲁司特)或茶碱类(theophylline,Theo)药物后进行比较。

尽管哮喘控制调查问卷评分和基础肺功能显示,这些患
者较ACRN试验中的参与患者病情更为严重,但研究结果与ACRN试验一致,即在已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TRA或Theo并不能改善基础病情(包括肺功能、急救吸入剂的使用频次、急性发作频次)。

在此项试验中,20%~25%的患者未接受ICS吸入剂治疗,由其所组成的亚组分析显示,加用Theo(而非LTRA)可改善肺脏损害的数项指标(肺功能、急救吸入药物使用频次),但不能改善急性加重频次。

这提示小剂量Theo可能在极轻度哮喘治疗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研究者同时提出了目前指南所建议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其一,尽管已有明确证据显示患者病情控制不佳,但仅有74%~79%的患者接受了ICS吸入剂治疗,另外14%~20%的患者仍使用单药LABA治疗,而未加用ICS。

其二,患者对口服药物治疗的顺应性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逐步恶化,在24周治疗结束时,顺应性已从79%降至60%。

以往人们认为,在临床试验中治疗措施的执行状况是最佳的,且患者对口服药物的顺应性通常是较好的,而在此项研究中发现的情况并非如此。

对LTRA类药物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儿童哮喘,尤其在那些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色苷酸钠进行治疗的幼儿(4岁),加用LTRA类药物(如孟鲁司特)已得到FDA的批准,而LABA尚无此适应证。

一项随机试验显示,对于哮喘间歇状态患儿(2~14岁)急性发作,LTRA的治疗效果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与安慰剂相比,LTRA可轻度减少急诊就诊率、症状以及因疾病误课时间。

入选试验的儿童都有频繁急性发作,按新的NAEPP 指南标准不能被归入间歇状态。

对于这些患者,新指南建议至少给予小剂量ICS,ICS对于减少急性发作频率的疗效似乎优于LTRA。

虽然LTRA被认为可作为急性发作控制药物中类固醇激素之外的备选药物,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其仅能作为辅助治疗而不能替代哮喘急性发作初期类固醇激素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邵萍周新摘译自《美国呼吸急症治疗》(Am J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77:10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