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可编辑第1课时认识负数教材P2—4例1、例2及“做一做。

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既不是正研究目标数也不是负数,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理解负数的含义。

研究重难点难点:对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理解。

小提示及导学流程笔记为了表示【前置性研究】(1)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倒扣5两种相反意义的分,平局记分。

将每次的分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在计分表上。

量,如零次数上温度和得分甲零下温乙度、收入(2)听信息,独立思考,选择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介与支出的表示出来。

等,需求①甲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用两种②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数。

一种③XXX爸爸经商,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是我们以【自力自主学】前学过的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数,如3、自学例1,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并说一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500、城市4.7,这些数是正最高气温℃数;另外一最低气温℃2、自学例2,斟酌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上面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种是在这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些数的前3、认识正、负数。

面添上负在2000.00的前面写上“+”表示存入2000元,也可以省略“+”不写;在500.00的前面添上“-”,“-500.00”表示支出500元。

号“-”的数,如-3、4、负数该怎么读呢?试着读一读:-500、-4.7等,这些数是负数。

精品研究内容可编辑-3读作:-0.71读作:-10%读作:5、进一步认识“”。

(1)观察温度计,交流温度计上的正负数与表示的实际意义。

想一想: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也没有?“”是正数,还是负数呢?4、数的重新分类。

数可以分红正数、和。

5、负数的历史。

阅读教材P4的“你晓得吗?”,谈谈负数的睁开进程及故国在负数睁开史上所做出的卓着贡献。

【合作互助学】小组研讨:(1)在数学上是怎样区分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的呢?(2)负数的前面有“-”号,正数的前面也一定有“+”号,这句话对吗?【展示指导学】交流解惑:(1)某天丹江口市的最高气温是10℃,最低气温是-1℃,此日的温度相差多少摄氏度?(2)海拔高度为-30米,其中的“海拔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3)是正数还是负数?(4)甲冷库的温度为-8℃,乙冷库的温度为-5℃,哪个冷库的温度高一些?【评价提升学】1、我会填空。

2021年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美导学案

2021年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美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一课时面的旋转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通过面旋转成体认识圆柱和圆锥。

2、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难点:想象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旋转后所形成的立体图形。

【合作探究】仔细观察并想象体会教材第2面第一行中的三个图。

完成下表:图片内容图形运动结论风筝升起风筝的各个关节组合在一起,形成:雨刷摆动雨刷摆动形成:转门转动长方形转动形成:【精要点拨】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

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

【自主尝试】1、自学教材第2页第二个问题。

用自制的用具试着快速旋转,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图形。

并把它画下来。

2、自己完成教材第2页第三个问题,想一想,连一连。

3、讨论: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4、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方法宝典】长方形以一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柱体,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锥体。

【当堂检测】1、填空:圆柱体有()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形,大小(),有一个是()面,我们把它叫做侧面。

圆锥有()个面,一个是圆形的叫()面,也有一个曲面,叫()面。

2、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以正方形的一条短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圆锥B、圆柱C、长方体 D 、正方体②以一个直角三角形板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 、圆锥 B、圆柱 C、长方体 D 、正方体3、实践操作:圆柱和圆锥各画一个。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认真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面的旋转(试一试)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简单工具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 平方差公式导学案 (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数学下册   平方差公式导学案 (新版)鲁教版五四制

6.6 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发现平方差公式。

2.通过自学例题,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学教过程】模块一:1.故事导入(见白板)2.观察与探索:(1)观察以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运算出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3)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你发现的规律吗?(a+2) (a-2) = ? (2) (3-x)(3+x) = ? (3) (2m+n)(2m-n) = ?3.试着用几何直观解释平方差公式(见白板)4.练习:(见白板)5.解决情境问题模块二:1.请自学课本44页例1、例2 ,要求:(1)认真计算,能说出每一步运算的道理。

(2)做完后,对照课本44页解法自己给自己检查,找出出错的原因。

2.练习:(见白板)【课堂回顾】对本节课平方差公式的学习和运用你有什么体会【课堂检测】基础题:【课后巩固】基础题:课本45页习题1.(5).(6)能力题:1.课本45页习题2(第2课时)【学习目标】展示学生:①分析解题思路;②规范解题步骤;③关键点(切入点)④易错点;⑤方法、规律的归纳;听课学生:“①讲解中的错误;②对题目新的见解;③所学知识之间异同比较;④补充、完善解决方案;”予以点评,⑤做好学习笔记。

【学教过程】阅读并完成: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要点: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HD=BC=G D=FE=a-b,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小组长作好分工,并挑选本组最好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3.共同探讨:把自己个人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提交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交流,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再次研读,解难释惑。

2023新插图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4课时)(导学案)

2023新插图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课(1~4课时)(导学案)

练习课(1~4课时)答: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25.905平方米。

知识点3: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高。

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2题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dm2,底面半径是2dm。

它的高是多少?分析:由“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可知,只要算出底面周长,列除法算式就可以求出圆柱的高。

答案:188.4÷(2×3.14×2)=15(dm)答:它的高是15dm。

3.一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471cm2,纸面直径是5cm,这个纸筒高多少厘米?答案:471÷(3.14×5)=30(厘米)答:纸筒高30厘米。

知识点4:求组合图形的表面积。

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1题第(1)小问要将路灯柱(如下图)漆上白色的油漆,要漆多少平方米?分析:刷油漆部分的面积并不是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之和,长方体的下底面要去掉一个圆,而圆柱体只有侧面才需要刷油漆。

答案:12×16×3+12×12×2+16×12-3.14×212()2+3.14×12×55=3015.36(平方厘米)=0.301536(平方米)4.工人师傅要在一个零件(如右图)的表面涂一层防锈材料,这个零件上涂防锈材料的面积是多少?答案:3.14×(6÷2)2×2+3.14×4×2+3.14×6×5=175.84(cm2)答:这个零件上涂防锈材料的面积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13题一根圆柱形木料的底面半径是0.3m ,长是2m 。

如图所示,将它截成4段,这些木料的表面积比原木料增加了多少平方米?答案: 3.14×0.32×6=1.6956(m 2) 答:这些木料的表面积比原木料增加了1.6956m 2。

答案:37.68÷3.14×10×2=240(cm 2) 答:表面积比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240cm 2。

人教版数学(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课时四 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课时四 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

第四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法(1)1.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A.符号必定为正B.符号必定为负C.一定不大于零D.一定不小于零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B.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D.1和-1互为负倒数3.已知两个有理数a,b,如果ab<0,且a+b<0,那么()A.a>0,b>0B.a<0,b>0C.a,b 异号D.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4.32-的倒数的相反数是.5.(1)5×(-4)=;(2)(-6)×4=;(3)(-7)×(-1)=;(4)(-5)×0=;(5)=-⨯)23(94;(6))32()61(-⨯-=;(7)(-3)×31(-=.(8)=-⨯)8.0(2.1.6.(1)-7的倒数是,它的相反数是,它的绝对值是;(2)522-的倒数是,-2.5的倒数是;(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5.计算:(1)32(109(45)2(-⨯-⨯⨯-(2)(-6)×5×72)67(⨯-(3)(-4)×7×(-1)×(-0.25)(4)41)23(158245(⨯-⨯⨯-有理数的乘法(2)1.若ab b a ,2,5-==>0,则=+b a .2.计算:(1))5(252449-⨯(2)125)5.2()2.7()8(⨯-⨯-⨯-(3)6.190)1.8(8.7-⨯⨯-⨯-(4))251(4)5(25.0-⨯⨯-⨯--(5))8141121()8(+-⨯-(6))48(6143361121(-⨯-+--(7)543()411(-⨯-(8)34.075)13(317234.03213⨯--⨯+⨯-⨯-3.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5212+--的值.4.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1,求m cd b a 2009)(-+的值.有理数的除法(1)1、填空:(1)=÷-9)27(;(2)103()259(-÷-=;(3)=-÷)9(1;(4)=-÷)7(0;(5)=-÷)1(34;(6)=÷-4325.0.2.化简下列分数:(1)216-(2)4812-(3)654--(4)3.09--3.计算:(1)4)11312(÷-(2)511()2()24(-÷-÷-(3))3.0(45)75.0(-÷÷-(4))11()31()33.0(-÷-÷-有理数的除法(2)1.如果b a ÷()0≠b 的商是负数,那么()A.b a ,异号B.b a ,同为正数C.b a ,同为负数D.b a ,同号2.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若b a ,异号,则b a ⋅<0,ba<0 B.若b a ,同号,则b a ⋅>0,ba >0C.bab a b a -=-=- D.bab a -=--3.计算:(1)41(855.2-⨯÷-(2))24(9441227-÷⨯÷-(3)3411(213()53(÷-÷-⨯-(4)221(214⨯-÷⨯-(5)7412(54721(5÷-⨯⨯-÷-(6)213443811-⨯⨯÷-(1))2(66-÷+-(2))12(60)4()3(-÷--⨯-(3))6(61(51-⨯-÷+-(4)101411)2131(÷÷-(5))425(327261(-÷+-(6)]51)31(71[1051---÷(7)313(24(5)864+-⨯÷-(8)411(113)2131(215-÷⨯-⨯-1.对整数10,6,3,2-(每个数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运算结果等于24,运算式可以是、、.2.已知a <0,且1a <,那么11--a a 的值是()A.等于1B.小于零C.等于1- D.大于零3.若实数y x ,满足0≠xy ,则yy x xm +=的最大值是.4.计算:251522-+⨯-5.已知03=++-y x y ,求xyyx -的值.6.若0,0≠≠b a ,≠c 0,求bba a+c c +的可能取值.课后巩固四1.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0a b +> B.0a b -> C.0a b ⋅> D.0a b>2.若0≠a ,求aa 的值.3.有两个数-4和+6,它们相反数的和除以它们倒数的和的值为多少?4.一天,小红与小丽利用温差测量山的高度,小红在山顶测得温度是4-℃,小丽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6℃.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8.0℃,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5.计算(1))12()9()15(8---+---(2))1()2.3(7)56(-+----(3)21)41(6132-----(4))2.4(3112)527(3211(------(5)41()52[()3(-÷-÷-(6)3411(213()53(÷-÷-⨯-(7))5(910(101(212(-÷-÷-⨯-(8)74)431()1651()56(⨯-÷-⨯-。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百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明白得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明白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二、进程与方式在学生探讨数学的进程中培育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明白得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进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一、学生汇报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前,教师让大伙儿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找到了吗?在什么地址找到的?二、人们在生活中什么缘故这么喜爱用百分数呢?这节课咱们就一路来研究。

(揭露课题)3、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二、自主探讨,学习新知一、明白得百分数的具体含义(1) 学生自学讲义第2页内容,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1题。

(2) 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订正。

(3) 质疑百分数和咱们学过的哪一种数比较相似?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4) 明确百分数的读写法。

说一说如何读百分数?如何写百分数?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师强调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相同,都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份数的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避免和数字混淆。

(5) 反馈练习。

同桌两人相互读出第2页“读一读”中的练习题。

二、教学例1。

(1) 出例如1。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第2题。

师巡视,了解学生在解题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3) 指名演板,全班交流、订正。

(4) 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试探、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吗?指名回答后,师总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三、拓展应用,增进进展一、寻觅百分数信息,说百分数的意义,谈自己的感想。

2直线、射线、线段导学案第2课时

2直线、射线、线段导学案第2课时

永和学校六年级数学主备人王海涛王杨审阅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9.2 直线、射线、线段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2分钟)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掌握线段中点的形与数量的关系3.掌握线段的性质及理解两点的距离的概念【学习重难点】重点:1.线段中点的意义及表示 2.线段的性质及线段长度的比较难点:利用线段的和差倍分求线段的长度【自主学习】(8分钟)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本P90最后两行至P93,学习新知,然后回答下列问题知识点1: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方法1 方法2 。

知识点2:线段的和、差、倍、分例1.如图,如何利用线段的和差表示线段AC。

解:AC=AB+BC或AC=AD-CD思考:借助上图,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线段BD;AC-AB表示哪条线段?AC+CD 表示哪条线段?知识链接: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结合图形,写出中点的三种表示方法(1)(2)(3)例2.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求线段MN的长度。

知识延伸:类似地,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如何表示?画出图形并写出它们的表示方法。

反馈交流: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4分钟)合作探究(7分钟)学法指导:灵活训练,寻找规律,小组合作研究,解答下列问题.知识点3: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用直尺和圆规作为画图工具)例3.如图,已知线段a和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解:作法:1.用直尺画一条射线OA2.以O为圆心,在射线OA上截取OB=a,A B C DMA BM C N B解:∵M是AC的中点∴MC=12=12×=∵N是BC的中点∴NC=12=12×=∵MN= +∴MN=ab永和学校六年级数学主备人王海涛王杨审阅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再以B为圆心,在射线BA上截取BC=a3.在线段OC上截取CD= b则线段就是所求作的线段,且= 2a-b.知识点4:线段的基本事实1.线段的基本事实是:2. 叫做两点的距离提示:距离是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第四单元第2课时 需要多少钱(导学案)三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第2课时 需要多少钱(导学案)三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同步备课】第四单元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导学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用“元、角、分”的阅读方法,正确表示人民币大写和小写;2.能够独立完成小学数学加减法综合应用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加减法应用题的解题能力;2.教学难点:学生在理解人民币大写和小写的概念及阅读方法上的掌握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大写和小写金额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三种;•元是最高单位,相当于十角或百分,可以有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角是元的十分之一,角以下有分。

金额写法通常先写整数部分,后写小数部分。

•大写数字金额包含“整”、“元”、“角”和“分”四部分。

2. 人民币的读法和阅读方法1.以元为小数部分的分界点,从左至右分解读数,如“1234.56”应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四元五角六分”。

2.在表示人民币大写时,首先将阿拉伯数字分成若干区段,每个区段内的数字不超过4个,每个区段之间用“万”、“亿”连接。

每个区段内读数原则上按照千、百、十、个位的顺序,但是在个位上有“零”时要特别注意。

区段读数后面应冠上“万”、“亿”(除了第一段)等单位。

3. 数学应用题1.在超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和找零;2.在旅游中,需要计算旅费和总花费;3.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一生产项目的成本、收益等。

四、教学过程1.审题解题让学生看一下需要做的题目,先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读,确定所需要得出的结果。

初步分析得出需要的运算为加、减运算。

2.计算过程依据计算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加、减运算进行分步计算。

关键在于学生怎么读、怎么写。

3.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计算完成后,需要通过自测、互测等方式来验证计算结果,排除掉失误、疏漏、计算错误等。

4.反思与总结针对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思,总结出计算方法规律。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人民币金额大小概念,也就是在理解元、角、分等单位的数量关系和数量意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

⼈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单元负数第⼀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正数、负数表⽰⽣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的意思⼀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3℃表⽰;②它们表⽰的意义相反;(2)0℃表⽰什么意思?0℃表⽰淡⽔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0℃⾼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的语⾔描述⼀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分类吗?3.做⼀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球表⾯⽩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的海拔⾼度为0⽶,珠穆朗玛峰⽐海平⾯⾼8844.43⽶,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约⽐海平⾯低155⽶,它的海拔⾼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单元负数第⼆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正负数的⽅法,学会⽤正负数表⽰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填⼀填。

(1)⼀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上车,记作()⼈;7⼈下车,记作()⼈。

(2)阳光⼩学今年招收新⽣300⼈,记作+300⼈,那么-420⼈表⽰()。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同步导学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课时 成反比例的量

第四课时成反比例的量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2、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3、重难点: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知识导入强强家的新居要装修了。

星期天,明明和爸爸去选地砖。

商城有5种型号的地砖,分别是900cm2、1000 cm2、450 cm2、1800 cm2、540 cm2。

爸爸说:“强强,帮爸爸算一下,如果选取其中的一种型号,分别需要多少块?”强强略作计算,回答道:“选900cm2的地砖需要600块,1000 cm2的地砖需要540块,450 cm2的地砖需要1200块,1800的地砖需要300块cm2,540 cm2的地砖需要1000块。

爸爸说:“强强算的真快。

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关系呀。

”强强听了爸爸的话,心想:“我们刚刚学过正比例关系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反比例关系呢?成反比例关系的两个量又有什么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和强强一起来深入研究成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反比例的意义分析:首先计算相应的体积,完成表格。

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来计算,将计算出的数据填入表格。

然后观察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探究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规律。

解析: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成绩一定。

点拨: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在例3中,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χ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χ×y =k(一定)。

知识点二: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分析:根据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我们要找的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导学案】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解析版)

【导学案】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解析版)

1.1 集合的概念第2课时 集合的表示 学习目标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列举法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知识点二 描述法一般地,设A 是一个集合,把集合A 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 (x )的元素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 ∈A |P (x )},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名师导学知识点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例】用列举法表示以下集合:(1)满足-2≤x ≤2且x ∈Z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 ;(2)方程(x -2)2(x -3)=0的解组成的集合M ;(3)方程组⎩⎪⎨⎪⎧2x +y =8,x -y =1的解组成的集合B ; (4)15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N .【解】 (1)因为-2≤x ≤2,x ∈Z ,所以x =-2,-1,0,1,2,所以A ={-2,-1,0,1,2}.(2)因为2和3是方程的根,所以M ={2,3}.(3)解方程组⎩⎪⎨⎪⎧2x +y =8,x -y =1,得⎩⎪⎨⎪⎧x =3,y =2,所以B ={(3,2)}.(4)因为15的正约数有1,3,5,15四个数字,所以N ={1,3,5,15}.反思感悟变式训练用列举法表示以下集合:(1)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 2=2x 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3)直线y =2x +1与y 轴的交点所组成的集合;(4)由所有正整数构成的集合.解 (1)因为不大于10是指小于或等于10,非负是大于或等于0的意思,所以不大于10的非负偶数集是 {0,2,4,6,8,10}.(2)方程x2=2x的解是x=0或x=2,所以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为{0,2}.(3)将x=0代入y=2x+1,得y=1,即交点是(0,1),故交点组成的集合是{(0,1)}.(4)正整数有1,2,3,…,所求集合为{1,2,3,…}.知识点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例】用描述法表示以下集合:(1)正偶数集;(2)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组成的集合.解(1)偶数可用式子x=2n,n∈Z表示,但此题要求为正偶数,故限定n∈N*,所以正偶数集可表示为{x|x =2n,n∈N*}.(2)设被3除余2的数为x,那么x=3n+2,n∈Z,但元素为正整数,故n∈N,所以被3除余2的正整数集合可表示为{x|x=3n+2,n∈N}.(3)坐标轴上的点(x,y)的特点是横、纵坐标中至少有一个为0,即xy=0,故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x,y)|xy=0}.反思感悟变式训练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以下集合:(1)由方程x(x2-2x-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大于2小于7的整数.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x∈R|x(x2-2x-3)=0},用列举法表示为{0,-1,3}.(2)用描述法表示为{x∈Z|2<x<7},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知识点3集合表示法的综合应用【例】集合A={x|kx2-8x+16=0},假设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k的值组成的集合.解(1)当k=0时,方程kx2-8x+16=0变为-8x+16=0,解得x=2,满足题意;(2)当k≠0时,要使集合A={x|kx2-8x+16=0}中只有一个元素,那么方程kx2-8x+1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Δ=64-64k=0,解得k=1,此时集合A={4},满足题意.综上所述,k=0或k=1,故实数k的值组成的集合为{0,1}.延伸探究1.本例假设将条件“只有一个元素〞改为“有两个元素〞,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k的值组成的集合.解由题意可知,方程kx2-8x+16=0有两个不等实根,故k≠0,且Δ=64-64k>0,即k<1,且k≠0.所以实数k组成的集合为{k|k<1,且k≠0}.2.本例假设将条件“只有一个元素〞改为“至少有一个元素〞,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可知,方程kx2-8x+16=0至少有一个实数根.①当k=0时,由-8x+16=0得x=2,符合题意;②当k≠0时,要使方程kx2-8x+16=0至少有一个实数根,那么Δ=64-64k≥0,即k≤1,且k≠0.综合①②可知,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k|k≤1}.反思感悟变式训练集合A={x|x2+px+q=x},B={x|(x-1)2+p(x-1)+q=x+3},当A={2}时,集合B=()A.{1}B.{1,2}C.{2,5}D.{1,5}解析:选D.由A={x|x2+px+q=x}={2}知,22+2p+q=2,且Δ=(p-1)2-4q=0.计算得出p=-3,q=4.那么(x-1)2+p(x-1)+q=x+3可化为(x-1)2-3(x-1)+4=x+3;即(x-1)2-4(x-1)=0;那么x-1=0或x-1=4,计算得出x=1或x=5.所以集合B={1,5}.当堂测评1.集合A ={x |-1<x <3,x ∈Z },那么一定有( )A .-1∈A B.12∈A C .0∈A D .1∉A解析:选C.因为-1<0<3,且0∈Z ,所以0∈A .2.以下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3,2)},N ={(2,3)}B .M ={2,3},N ={3,2}C .M ={(x ,y )|x +y =1},N ={y |x +y =1}D .M ={2,3},N ={(2,3)}解析:选B.选项A 中的集合M 是由点(3,2)组成的点集,集合N 是由点(2,3)组成的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是由一次函数y =1-x 图象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是由一次函数y =1-x 图象上的所有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 |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是数集,而集合N 是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于选项B ,由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3,52,73,94,…用描述法可表示为( ) A.⎩⎨⎧⎭⎬⎫x ⎪⎪x =2n +12n ,n ∈N * B.⎩⎨⎧⎭⎬⎫x ⎪⎪x =2n +3n ,n ∈N * C.⎩⎨⎧⎭⎬⎫x ⎪⎪x =2n -1n ,n ∈N * D.⎩⎨⎧⎭⎬⎫x ⎪⎪x =2n +1n ,n ∈N *解析:选D.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从而得到3,52,73,94,…中的第n 项的分母为n ,分子为2n +1,所以集合⎩⎨⎧⎭⎬⎫3,52,73,94,…用描述法可表示为{x |x =2n +1n ,n ∈N *}.应选D. 4.将集合⎩⎪⎨⎪⎧⎭⎪⎬⎪⎫〔x ,y 〕⎪⎪⎪⎩⎪⎨⎪⎧x +y =5,2x -y =1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选项是( ) A .{2,3}B .{(2,3)}C .{x =2,y =3}D .(2,3)解析:选B.解方程组⎩⎪⎨⎪⎧x +y =5,2x -y =1 得⎩⎪⎨⎪⎧x =2,y =3,所以集合⎩⎪⎨⎪⎧⎭⎪⎬⎪⎫〔x ,y 〕⎪⎪⎪⎪⎩⎪⎨⎪⎧x +y =5,2x -y =1 ={(2,3)}.5.设A ={4,a },B ={2,ab },假设A 与B 的元素相同,那么a +b =______. 解析:因为A 与B 的元素相同,所以⎩⎪⎨⎪⎧a =2,ab =4,即a =2,b =2.故a +b =4.答案:4。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教学重点: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特征和解答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特征和解答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能解决
1.某些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1:4的比例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请你仔细读这道题,弄清题意,并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3.同学们互相纠正、补充。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1、2、3题。
教学反思:
比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在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四、检测反馈
1.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组内完成。
2.上黑板的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解,同学们互相纠正、补充。
3.集体订正。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4、5、6题。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2
2.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导汇报展示】(预设约10分钟)
小组派代表汇报【汇报展示】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和,等号两边的比值都是3,这个比例可能是
()或()。

【导课堂练习】(预设约7分钟)
1、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达标检测】
1、解下面的比例。

2、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2)
【导课堂总结】
(预设约6分钟)
想一想,解比例的
关键是什么?
【拓展延伸】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东门口小学数学导学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五山镇2015年春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五山镇2015年春季数学导学案活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1 正比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2. 能够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3. 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正比例关系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 正比例关系的辨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比例关系的辨识。

2. 正比例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 讲解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 利用实例,如“一本书的页数和字数的关系”,讲解正比例关系的辨识。

3. 案例分析- 分析几个实例,让学生辨识哪些是正比例关系,哪些不是。

-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关系的应用。

4.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找出正比例关系。

-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找出正比例关系,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理解正比例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你们家的汽车行驶的时间变长时,它所行驶的路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2016年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

2016年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一课时面的旋转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通过面旋转成体认识圆柱和圆锥。

2、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难点:想象出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半圆形旋转后所形成的立体图形。

【合作探究】【精要点拨】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

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

【自主尝试】1、自学教材第2页第二个问题。

用自制的用具试着快速旋转,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图形。

并把它画下来。

2、自己完成教材第2页第三个问题,想一想,连一连。

3、讨论: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4、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方法宝典】长方形以一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柱体,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叫圆锥体。

【当堂检测】1、填空:圆柱体有()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形,大小(),有一个是()面,我们把它叫做侧面。

圆锥有()个面,一个是圆形的叫()面,也有一个曲面,叫()面。

2、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①以正方形的一条短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圆锥B、圆柱C、长方体 D 、正方体②以一个直角三角形板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A 、圆锥 B、圆柱 C、长方体 D 、正方体3、实践操作:圆柱和圆锥各画一个。

在本课学习中,我的表现是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面的旋转(试一试)班级姓名【知识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简单工具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正确测量圆柱与圆锥的高。

【知识链接】长方形以一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后形成的图形,我们叫做()。

【合作探究】1、自学教材第3页。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同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第四单元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尝试用字母表示。

2.学会应用比例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比?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什么叫比例?请你写出一个比例。

二、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第41页并完成下面的部分。

(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写出下面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想一想: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和什么有关?怎样记住它们?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计算上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2.你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吗?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 独立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综合:
2. 填空
(1)如果2:3=8:12,那么,()x ()=()x()。

(2)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是()、(),组成比例是()。

(3)如果5a=3b ,那么,a :b=():( );a b =) ()
(。

3.解决问题: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导学案

《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导学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1.说出什么是液化;感知液化过程要对外放热;复述液化的两种途径。

2.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液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用的液化方法。

3.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特别是“白气”的形成过程。

一、液化阅读课本P61,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深秋的早晨看到的大雾是怎么形成的?答:深秋时空气中的湿度很大,下半夜气温降低,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灰尘上,灰尘漂浮在空气中,这样就形成了雾。

2.春秋的早晨,我们都会发现校园路边的小草上沾有露水,这是怎么形成的?答:在春秋两季下半夜,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遇到草叶时,会在草叶的表面液化成小水滴,这样就形成了露水。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冬天,人说话时为何会呼出“白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并撕去包装纸后,为何周围冒“白气”?做饭时,打开锅盖时冒“白气”又如何解释呢?答:冬天人说话时,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棒撕去包装纸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做饭时,打开锅盖,锅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出来后遇冷也会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4.在烧开水时,为什么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答: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较高,壶内水汽化后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不会液化,所以在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

5.以上的许多现象,反映了使物体发生液化的方式是降低温度,那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想一想,你家里的液化气瓶里的液化气是如何液化的?压缩体积。

6.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二、液化放热7.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放热。

请举出几例应用液化放热的实例。

答案①澡堂将水蒸气用管道引入浴池给水加热;②暖气管道多采用气暖;③冬天哈气取暖。

8.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用蒸笼蒸馒头时,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放出很多热量,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上课教师:学习时间:年月日
班级:小组:小主人:
【学习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课本41页)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要学会比例的基本性质。

2.我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一、知识链接
1.()的式子叫做比例。

2.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 ( ) 80∶2和200∶5 ( )
二、探究新知
1.预习课本第41页的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

2.4 : 1.6 = 60 : 40
( ) ( ) ( ) ( )
小结: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1.6 = 60 :40 2.4 :60=1.6 :40
2.4 × 40 =() 40 × 2.4 =()
1.6 ×60 =() 60 ×1.6 =()
2.4 ×× 60
小结:通过观察这几组比例,我发现,这叫做。

思考:两个内项的位置可以(),两个外项的位置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3.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如何相乘?
例:
53159 ( 3 ):( 5 )=( ):( )
( )×( )( )×( )
小结: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 )相乘,所得
的积( )。

三.知识应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9 和 9∶12 ( ) 1.4∶2 和 28∶40 ( )
2.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 4,5,12和15 (2)2,3,4和5
(3)1.6,6.4,2和5 (4
四、 梳理小结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 4:3=80:( )(5)若a:b=3:4,则3b=( )
2.你敢挑战吗?
根据a ×b=c ×d ,你能组成几个不同的比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