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的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课程资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

课程资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

第一节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举例】某企业2×16年12月1日取得一批存货,成本为100万元。

2×16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17年该企业将上述存货全部对外销售,2×17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整减少20万元,由此2×17年会少交所得税=20×25%=5(万元)。

站在2×16年12月31日考虑,由于此项存货的存在,以后会少交所得税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

即2×16年12月31日,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存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由于存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例】2×16年12月31日预提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2×17年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100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2×17年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100万元,2×17年少交所得税=100×25%=25(万元)。

站在2×16年12月31日考虑,以后会少交所得税25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即2×16年12月31日,负债(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负债(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由于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如下图所示: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

所得税--注册会计师辅导《会计》第十九章讲义1

所得税--注册会计师辅导《会计》第十九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第十九章讲义1
所得税
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在考试中既可能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中,又很可能与其他章节内容结合出综合题。

客观题主要考点是暂时性差异的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主观题目是具体经济业务与所得税的核算,计算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
所得税费用。

因此,本章内容非常重要。

考点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核算过程:
(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
(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
(三)计算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
(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的税务负担,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下面将详细介绍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

1. 所得税的计提根据税法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每个会计期间需要计提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基础是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利润总额减去非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金额。

计提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将来会计期间根据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减免税额。

递延所得税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两部分。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需要补缴的所得税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可以抵扣未来会计期间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方法一般使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乘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 所得税的实际缴纳根据企业当期的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出当期需要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

所得税的实际缴纳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所得税4. 所得税的冲抵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以前年度累计的亏损、税前抵扣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方式对当期所得税进行冲抵。

所得税的冲抵会计分录如下:借:应交所得税贷:所得税费用需要注意的是,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可能因企业的具体情况略有差异,上述仅为一般性的分录示例。

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根据税法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确保税务履约的合规性与可靠性。

总结: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包括所得税的计提、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所得税的实际缴纳和所得税的冲抵等。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以确保税务履约的合规性与可靠性。

这些会计分录的录入将有助于企业准确反映所得税负担,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 号——所得税》解释颁布时间:2006-7-27发文单位:财政部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4)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其中,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三)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并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会计个税申报制度(3篇)

会计个税申报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主要依赖于会计个税申报制度。

本文将从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的背景、意义、内容、程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的背景1. 税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收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为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收规模不断扩大,对会计个税申报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升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升级,为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的意义1. 确保税收公平会计个税申报制度有助于实现税收公平,使纳税人按照法定程序申报个人所得税,避免税收流失。

2.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通过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税务机关可以及时掌握纳税人的收入和纳税情况,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3. 促进社会和谐会计个税申报制度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的内容1. 纳税人会计个税申报制度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外取得所得但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

2. 所得税税目个人所得税税目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

3. 税率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分为7个级距,税率从3%到45%不等。

4. 申报方式会计个税申报方式包括自行申报、委托代扣代缴、委托税务代理等。

五、会计个税申报的程序1. 纳税人自行申报(1)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表》。

(2)纳税人将申报表及相关资料报送税务机关。

(3)税务机关审核申报资料,确认税款。

2. 委托代扣代缴(1)单位或者个人作为扣缴义务人,根据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中级会计考试辅导 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五章 所得税

中级会计考试辅导 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五章 所得税

第十五章所得税一、单项选择题1.甲公司2018年因债务担保于当期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

税法规定,有关债务担保的支出不得税前列支。

下列关于甲公司该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0B.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C.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D.不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选项A、B、C,预计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100(万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所以,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为0(即永久性差异)。

选项D,产生的是永久性差异,即只需要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即可。

2.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2 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50万元。

2018年12月31日,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300万元。

2018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 000万元。

2018年甲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是()万元。

A.-25B.25C.75D.-7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2018年年末账面价值=2 300万元,计税基础= 2 000万元,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0万元;2018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00×25%=75(万元);2018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75-50=25(万元),故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为25万元。

快速计算:本年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 300-2 200=100(万元),2018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00×25%=25(万元),故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为25万元。

3.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其2018年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60万元,相关资产至年末尚未开始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此补助应于收到时确认为当期收益。

甲公司2018年利润总额为1 000万元,假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余额均为零,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所得税是一种对企业或个人所得进行征收的税种,对于企业而言,正确、准确地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是保证财务报表准确反映税务义务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进行讲解,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概述所得税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和财务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核算所得税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比性和时效性,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透明。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纳税总额的计算、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所得税负债的补充资料的披露等环节。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要点1. 计算纳税总额纳税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依照法定税率和税法规定,按照税法确定对外经济业务所得应纳税的金额。

计算纳税总额时,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利润调整项目进行折算和重新计算,例如非税收入、非税支出、非税损益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补贴等因素。

2. 确认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计算出的在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款额。

根据税法规定,所得税负债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

也就是说,当企业发生需缴纳所得税的经济事项时,才能确认所得税负债。

确认所得税负债的依据主要是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税率,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企业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款。

3. 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需要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以提供更加详细的税务信息。

披露内容通常包括所得税负债的计算方法、计算基础、税率和税负的变动情况等。

通过充分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可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方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税务状况。

4. 完善税务内部控制为保证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务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建立合理的记账凭证和账簿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纳税申报程序、定期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自查和复核等。

通过加强税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风险,提高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所得税会计--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讲义8

所得税会计--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讲义8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财务与会计》第十五章讲义8
所得税会计
15.5 所得税会计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该方法认为,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基础知识题1】甲公司2008初开始对销售部门用的设备提取折旧,该设备原价为40万元,假定无残值,会计上采用两年期直线法提取折旧,税务口径认可四年期直线法折旧。

假定每年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则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6312150601]
【正确答案】
(1)设备折旧在会计、税务上的差异
(2)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如下:。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大全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大全

所得税会计分录,所得税会计分录举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大全,汇算清缴和会计分录处理。

所得税会计分录举例1、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的企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借:所得税(本期应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和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本期应税所得和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和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3、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期间转回时,如为借方余额借:所得税贷:递延税款如为贷方余额借:递延税款贷:所得税4、采用债务法核算的,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调整借:所得税贷:递延税款或,借:递延税款贷:所得税5、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借:银行存款贷: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分录大全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按月(季)预缴(一般是分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按月或按季计算应预缴所得税额: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2. 缴纳季度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3.跨年4月30日前汇算清缴,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4.缴纳年度汇算清应缴税款: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5.重新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年度汇算清缴,如果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借: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重新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9.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其他应收款--应收多缴所得税款)10.免税企业也要做分录: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贷:资本公积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汇算清缴和会计分录处理年度终了,企业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有关资料,计算出本年实现的利润总额。

第六章 利润-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第六章 利润-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初级会计实务第六章 利润知识点: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详细描述:【例6 -11】甲公司2×12年度按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9800 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

甲公司全年实发工资、薪金为2 000 000无,职工福利费300 000元,工会经费50 000元,职工教育经费100 000元;经查,甲公司当年营业外支出中有120 000元为税收滞纳罚金。

假定甲公司全年无其他纳税调整因素。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据实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拔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 %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本例中,按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工资、薪金支出2 000 000元,扣除职工福利费支出280 000 (2 000000×14%)元,工会经费支出40 000 (2 000 000×2%)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50 000 (2 000 000×2.5%)元。

甲公司有两种纳税调整因素,一是已计入1.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2.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 1纳税调整增加额主要包括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 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以及企业 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 款)。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财务会计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成本,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确保企业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税务期限内,根据国家有关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按规定比例缴纳的税金。

所得税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类,本文主要讨论企业所得税。

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经营所得中按规定扣除费用和损失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 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确定应纳税额。

同时,根据税法规定的以往损失、减免税额等因素,调整应纳税额。

根据税法规定将应纳税额与以前税期的实际缴纳税额进行比较,确认所得税负债或税收资产。

3. 所得税的计提与转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率计提应纳税额,同时将所得税负债或税收资产科目进行相应调整。

当企业实际缴纳或转出所得税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所得税的会计报表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所得税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具体披露内容包括:1. 所得税费用的分类将所得税费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结果进行分类,并注明适用的税率和税法的具体依据。

2. 所得税负债的信息披露披露所得税负债的起止期间、计提与转出的金额、以往税期不可抵扣亏损、可抵扣亏损和减免税额的变动情况等信息。

3. 所得税相关的注解在财务报表中,对所得税科目进行相关注解,解释相关的准则和计算依据,以及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重大事项等。

四、所得税的特殊情况处理除了一般的会计处理方法外,所得税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企业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税务规定和会计准则,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披露。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摘要】本文围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展开讨论,包括企业所得税计提的原则及方法、会计确认和计量、纳税申报、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审计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还探讨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解析的重要性,指出其对企业财务稳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应当重视并加以合理应用。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解析、计提、原则、方法、会计确认、计量、纳税申报、会计核算、税务审计、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

1. 引言1.1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根据其实际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缴纳国家规定的税款的税种。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必然要面对的财务成本之一,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盈利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显得至关重要。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合规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遵循相关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企业才能确保企业所得税的准确计提和缴纳,同时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解析的最新发展动向和规范要求,不断优化企业的税务管理体系,提高税务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2. 正文2.1 企业所得税计提的原则及方法企业所得税计提的原则及方法是企业会计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企业所得税计提是指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税率和计算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利润情况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所得税计提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 合法合规原则:企业所得税计提必须遵守国家税收法规和相关会计准则,确保计提的金额准确合法。

2. 税收稽查原则:企业应该根据税务部门的稽查要求,谨慎计提企业所得税,以避免税务风险。

个人所得税资料

个人所得税资料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会计本章要点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税收优惠。

2.个人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3.个人所得税的申报。

4.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法规概述本节主要内容1、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2、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3、人个所得税的征税对象4、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5、个人所得税税率6、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主要内容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税制,主要内容包括:1、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2、征税模式: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制度,应税所得分为11项。

3、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包括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

4、费用扣除: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采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方法。

5、减免税:为鼓励特定纳税人或照顾部分特殊人群,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法规规定了若干个人所得税减免税政策。

6、征收方式: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两种征税方式。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特点概念: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是对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所得,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特点:实行分类征收;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费用扣除额较宽;计算简便;采用客源制和申报制两种征税方法。

二、纳税人(一)居民纳税义务人: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无住所且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负有限纳税义务。

标准有:一、住所标准二、居住时间标准所谓在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天。

在计算居住天数时,对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大全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大全

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大全所得税是大多数国家都需要征收的一种税收形式,它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进一步了解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和报告纳税义务。

本文将为您提供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大全,帮助您更好地掌握会计处理方法。

1. 所得税预提会计分录当期所得税的预计值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以反映企业的实际纳税义务。

以下是所得税预提的会计分录示例:借记:所得税费用 XXX贷记:所得税负债 XXX2. 所得税缴纳会计分录企业在规定期限内需要向税务机关缴纳所得税。

以下是所得税缴纳的会计分录示例:借记:所得税负债 XXX贷记:银行存款 XXX3. 所得税减免会计分录某些情况下,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减免。

以下是所得税减免的会计分录示例:借记:所得税费用(减免)XXX贷记:所得税负债(减免)XXX4. 所得税退税会计分录如果企业支付了超过实际所得税义务的金额,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

以下是所得税退税的会计分录示例:借记:所得税负债(退税)XXX贷记:银行存款 XXX5. 所得税调整会计分录如果企业在前期计算所得税时发生了错误,需要进行调整。

以下是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分录示例:借记:所得税费用(调整)XXX贷记:所得税负债(调整)XXX6. 所得税利益会计分录当企业在过去所得税跨年度的纳税义务发生了变化时,需要反映这种变化。

以下是所得税利益的会计分录示例:借记:所得税资产(利益)XXX贷记:所得税费用(利益)XXX7. 所得税流量附注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的附注部分需要详细披露税务处理的相关信息。

以下是所得税流量附注的会计分录示例:借记:所得税费用(附注)XXX贷记:所得税负债(附注)XXX以上是关于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分录的示例,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财务报表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请根据您企业的具体情况,咨询专业会计人员以获取准确的会计处理建议。

(正文结束)。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构建透明和公正的财务报告体系导语:在现代经济运作中,企业的财务报告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展现,也是评估企业价值和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各国纷纷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所得税准则。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探讨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的重要性,作用和挑战,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的重要性:1.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的制定是建立透明和公正财务报告体系的基石。

所得税准则旨在规范企业纳税义务的计量和披露,确保企业依法纳税并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2. 所得税准则对企业财务决策和经营战略具有重要影响。

税务规定对企业的税务负担和利润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需要理解和应用所得税准则,以便制定最优的经营策略和决策。

3. 所得税准则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便于利益相关方进行跨企业、行业和地域的比较和分析,提升投资者信心和市场效率。

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的作用和挑战:1. 所得税准则为企业提供了计量和披露所得税的具体要求和方法,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税务状况和风险的重要窗口。

2. 所得税准则的实施存在一定的挑战。

所得税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个税率、税基和减免等因素,企业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会计和税务专业知识。

所得税准则的变化频繁且复杂,企业需要及时跟踪和应对相关法规和规定的变化。

3. 所得税准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政府、企业和会计专业机构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和监管,完善税收法规体系,提高税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税务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税务合规机制;会计专业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得税准则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2021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企业所得税复习资料

2021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企业所得税复习资料

2021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企业所得税复习资料第一节企业所得税知识点、纳税人(★★)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注意】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1.分类——属人+属地(1)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2)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2.纳税义务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税率适用对象 25% 20% 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作为征税对象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取得所得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执行20%税率的非居民企业优10% 惠税15% 高新技术企业;设在西部地区,以《鼓励类产业目录》项目为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2021年新增) 3.所得“来源”地率 20%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销售货物提供劳务来源交易活动发生地劳务发生地不动产转让所得“不动产”所在地“转让”动产的企业或机构、场所所在地“被投资企业”所在地转让财产动产转让所得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知识点、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一)收入总额 1.收入类型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2021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个人所得税复习资料

2021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个人所得税复习资料

2021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个人所得税复习资料纳税人判定标准纳税义务无限纳税义务个人所得税居民有住所、无住所但居住满1年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知识点、纳税人和征税非居民无住所又不居住、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对象(★★)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即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注意】个人所得税的所得人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自然人性质的特殊主体”。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分类:属人+属地【注意1】上述居住满1年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365天【注意2】在居住期间“临时离境”的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日的,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

【例题·单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取得所得的下列外籍个人中,属于居民纳税人的是(c)。

A.美国小李在华工作6个月B.法国小李,2009年1月10日入境,2009年10月10日离境 C.英国小李,2008年10月1日入境,2009年12月31日离境,其间临时离境28天 D.韩国小李,2009年3月1日入境,2021年3月1日离境,其间临时离境100天知识点、各类所得应纳税额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1.税目——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

【注意】非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包括:(1)独生子女补贴;(2)托儿补助费;(3)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4)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补贴。

(主要把握前三条)【特殊规定】理解基本规定,不要求计算(1)退休金免税(2)内部退养人员“再就业”、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税。

(提前退休,内部退养的一次性收入按工资薪金缴个税)(6)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7)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该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按“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课程资料:第13讲_所得税(1)

课程资料:第13讲_所得税(1)

第二十章所得税【经营亏损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单选题】甲公司2×18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1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会计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该公司预计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弥补亏损,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下列关于该经营亏损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000万元B.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 000万元C.不产生暂时性差异D.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答案】A【解析】因为本期发生的未弥补亏损可以在未来五年内在企业税前扣除,所以会减少甲公司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未弥补亏损1 000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于未来5年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所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 000×25%=250(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2×18年12月31日因职工教育经费超过税前扣除限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元;2×19年度,甲公司实际发生工资薪金支出为8 000万元,本期全部发放,发生职工教育经费600万元。

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按实际发放金额在税前列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甲公司2×19年12月31日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元B.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元C.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10万元D.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0万元【答案】D【解析】甲公司2×19年按税法规定可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8 000×8%=640(万元),实际发生600万元当期可扣除,2×18年超过税前扣除限额的部分80万元(20/25%)在本期可扣除40万元,所以2×19年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40×25%=10(万元),选项D正确。

浅谈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浅谈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浅谈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摘要:企业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企业会计所得税处理中,我们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地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本文阐述了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述,分析了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在处确认所得税时的差异,并分析了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会计收入税收收入差异处理方法随着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内容。

在企业会计所得税处理中,我们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地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会计收入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税收收入则是税收的税基或税源。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

会计遵循的是公认的会计原则,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变动。

税务遵循的是税收法规,其目的是课税,以调节经济、维护国家财政收入。

由此产生了会计和税收的差异。

一企业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述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一)所得税会计的属性企业所得税会计是税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得税会计是严格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和要求核算企业的收支盈亏,计算企业在纳税年度的应纳所得税款,并定期编制和提供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专门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之间差异的会计程序,其目的在于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并保证会计报表充分揭示真实的会计信息。概括地说,所得税会计是以国家税收规定为准绳,以应税所得为核心,以会计技术为工具,利用财务会计资料,加以整理、分类、计算、研究和处理会计所得和应税所得的差异,并正确申报缴纳税款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一种专门的会计程序。(二)所得税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所得税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而所得税会计是为了调整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而产生的,这就决定了所得税会计必须围绕财务会计的总目标服务,真实反映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三)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则所得税会计原则内在的关键性要素包括时间性、一贯性、确定性、可预见性四项。在财务报告日期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需遵循下列基本原则:非获得批准,纳税人必须一贯地采用某些会计处理方法;纳税人采用的财务会计方法必须清晰明了地反映纳税人的所得;对于已在会计报表中确认的全部事项的当期或递延税款,应确认为当期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计量某一事项的当期或递延所纳税款,以确认当期或未来年份应付或可退还的所得税金额;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不须预计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的费用的应纳税款,或已颁布税法或税率变更的未来执行情况。二会计收入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差异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会计收入和税收税收收入之间的差异,才能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差异分析
本节的内容实质是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对“收入”与“费用”的规定上的差异,以及“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制定者不同,那么,它们两者的目标肯定是不一致的,即存在差异。

从中,可知,国外的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较大,而我国的差异则较小。

一、从特定期间的角度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法法规之间的具体差异
即,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分析,企业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时,必须区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地差异。

所以,下面的内容是所得税会计的前提条件,必须加以记忆。

(一)税前会计利润的含义及计算
1.税前会计利润:企业按照会计准则所定义的“收入”、“费用”的规定计算出的利润总额。

也就是,企业利润表中列示的利润总额。

2.税前会计利润 = 会计上的总收入–会计上的总费用。

(二)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利润)的含义及计算
1.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所定义的“收入”、“费用”的规定计算出的利润总额。

是企业向税务局交纳企业所得税的依据。

2.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上的总收入–税法上的总费用。

(三)差异的种类
1.会计收入> 税法收入的差异
(1)国债利息收入。

会计上,已确认为“投资收益”,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是免税的。

如果税法不改变,这种差异就永久存在。

所以,这种差异也称为永久性差异。

(2)“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时确认的投资收益。

会计上,每年年末根据投资方所享有的被投资企业净利润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
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也就是说,会计上,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但税法
按近似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即,在确认的时间上有差异,所以,这种差异也称为时间性差异。

补充: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

注意:
A.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国债的转让收益要交税。

B.居民企业之间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

理解:注意是直接投资。

C.免税收益中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
益。

理解:注意不足12个月的投资收益不能免税,而是全额计入收入。

2.会计收入< 税法收入的差异:视同销售行为。

当企业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时,会计上,并不确
认视同销售的毛利,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视同销售行为的毛利应该纳税。

如果税法不改变,这
种差异就永久存在。

所以,这种差异也称为永久性差异。

3.会计成本(或费用)> 税法成本(或费用)的差异



汇总上述有扣除标准的项目如下:
(3)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会计上,可以选择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来计提折旧;但税法规定,只能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4.会计成本(或费用)< 税法成本(或费用)的差异:几乎没有!。

二、从特定时点的角度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法法规之间的具体差异
即,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分析。

下面的内容是所得税会计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内容,必须掌握。

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另开一节来讲解。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及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辅助理解
资产在未来耗费时形成一项费用!!,所以,是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二)账面价值
平时,按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后的期末净值。

账面净值=某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三)暂时性差异
1.定义:资产账面价值和与计税基础的差异,称为暂时性差异。

说明: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都是其取得成本,即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当在其后续处理中,由于税法的有关规定与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2.资产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 > 账面价值的差额
设:某项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2万元,账面价值为10万元。

分析:由资产的计税基础定义可知,未来可抵扣的金额为12万元,但账面价值只有10万元,即未来可以再抵扣2万元。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 < 账面价值的差额
设:某项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0万元,账面价值为12万元。

分析:未来销售该项资产会形成12万元的销售收入,但仅有10万元是可以税前列支的(即是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