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全科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八上科学复习资料

八上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 水在哪里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 ,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 3种循环方式:1、海上内循环 2、海陆间循环 3、陆上内循环。

循环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径流)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和 地球引力 。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 水的组成1、 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得到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氢气方法是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1:2 。

2、 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实验装置:漏斗、水槽、氢氧化钠(增加导电性)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最大。

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

2产生浮力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 公式:F 浮=G 排液=ρ液g V 排液。

浮力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重力、形状及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物体的浮沉条件: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 浮<G 下沉,②F 浮>G 上浮③F 浮=G 悬浮此时V 排=V 物④F 浮=G 漂浮此时V 排<V 物当物体与液体底部紧密接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牛,如桥墩、木桩。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①上浮,ρ液>ρ物②下沉,ρ液 <ρ物,③悬浮,ρ液= ρ物6、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 F 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②根据F 浮=G 排液=ρ液g V 排液,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 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V 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原理:因为F 浮=G 排液=ρ液g V 排液,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八年级上册各科资料

八年级上册各科资料

八年级上册各科资料一、语文。

1. 课本重点知识。

2. 写作。

- 记叙文写作: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描写一位勤劳的母亲,可以写“母亲每天清晨总是第一个起床,系上围裙,在厨房忙碌起来,嘴里还念叨着‘今天要给孩子们做顿营养的早餐’,那专注的眼神和熟练的动作,无不显示出她对家庭的热爱”。

- 说明文写作:准确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

比如写自己的学校,可以用列数字“学校的教学楼有五层,每层有八间教室”,作比较“我们学校的操场比旁边的小区花园还要大”等。

3. 阅读理解技巧。

二、数学。

1. 三角形。

-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2 < x <8。

-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相关问题时,常利用“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的性质。

2. 全等三角形。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HL(直角、斜边、直角边,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例如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如果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相等,就可以用SAS判定。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解决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问题。

3. 轴对称。

-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点的连线。

例如在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时,要先找出关键的点,然后根据性质画出对称点,再连接对称点得到对称图形。

-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或中线、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三、英语。

1. 单词与短语。

- 重点单词:如“anyone”(任何人)、“anywhere”(任何地方)、“wonderful”(精彩的)等。

八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汇总(全册内容)

八年级上册 科学知识点汇总(全册内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1、地球上占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淡水3、水的循环:小循环: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4、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蒸腾、升华)、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下渗、⑤地表或地下径流。

5、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6、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衡。

7、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据测量,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8、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第2节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3节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包括完全浸没和部分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浮=G;方向:垂直向上;作用点:物体重心。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 G排液=ρ液gV排液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液取kg/m³, V排取m³)3、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完全浸没时的F浮)②F浮>G 上浮(完全浸没时的F浮)③F浮=G 悬浮此时V排=V物④F浮=G 漂浮此时 V排< V物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

初二上册所有复习资料

初二上册所有复习资料

初二上册所有复习资料初二上册所有复习资料初二上册即将结束,同学们即将迎来期末考试。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和总结这个学期所学的知识,我整理了一份初二上册的复习资料。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方面,初二上册的重点是阅读理解和作文。

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提取关键信息。

此外,还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作文方面,我们学习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要注意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数学方面,初二上册的重点是代数和几何。

在代数方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要熟练掌握运用这些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要学会使用代数式进行运算和推理,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和性质。

在几何方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要熟悉各种图形的名称、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英语方面,初二上册的重点是阅读理解和听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提取关键信息。

此外,还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听力方面,要提高听力理解和听力应用的能力,能够听懂日常对话和简单的英语广播,能够根据听到的信息回答问题。

历史方面,初二上册的重点是古代中国历史和世界古代史。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如夏朝、商朝、周朝、秦朝等。

要了解各个朝代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在世界古代史方面,我们学习了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古代文明。

要了解这些文明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化学方面,初二上册的重点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我们学习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点和区别,要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和判断。

此外,还要学会进行化学实验和观察,提高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八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全书

八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全书

八年级上册各科知识点全书数学1. 直线与角度:直线的特征和符号,角度的概念和度数表示法。

2. 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外角,中线,高线。

3. 相似与全等:相似和全等的概念,相似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 比例与分数: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法则。

5. 代数式: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形式,如何展开和简化代数式。

6. 方程式:方程式的概念和解法,如何根据题目建立方程式。

7.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如何根据题目解决问题。

英语1. 语音:英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和区别。

2. 语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和分类。

3. 句型:英语的基本句型和常用句型,如何构造正确的句子。

4. 阅读:阅读理解题的技巧和策略。

5. 写作:英语写作的构架和方法,如何写作作文和短文。

语文1. 语言文学史: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2.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何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3.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础词汇和用法,如何正确使用汉语词语和语法。

4. 作文技巧:写作的思路和构思,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5. 文言文写作:文言文写作的特点和方法,如何进行创作和体验。

物理1. 物理学基础: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力和运动: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何描述运动和速度。

3. 静电学:电荷的概念和性质,如何处理电静力问题。

4. 电流学:电流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何处理电路问题。

5. 热学:热量和温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何描述物理现象和处理热力学问题。

化学1. 化学科学基础:化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分类。

2. 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何处理物理化学问题。

3. 有机化学:有机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如何处理有机化学问题。

4. 石油化学:石油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石油化学的发展和应用。

5.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应用,如何将化学和生物学进行结合和创新。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主要的知识点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复习:数学:1. 基本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

2. 代数运算:代数式的展开、因式分解、配方法、分式的四则运算等。

3. 几何: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似性质、平行线、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语文:1. 课文理解: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结构、人物特点等。

2. 语法知识:词语的词性、句子成分、语法关系等。

3. 写作技巧:叙事、说明、议论等写作方法和技巧。

英语:1. 词汇和短语:学习常见的单词、短语和习惯用语。

2. 语法知识:时态、被动语态、虚拟语气、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

3. 阅读理解和写作: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写作日记、信件等。

物理:1. 力和压强:学习力的概念、单位、力的合成分解、力的平衡等。

2. 机械能与功率:学习机械能、功率的概念、计算和运用。

3. 电路:学习简单电路的基本元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

化学:1. 元素和化合物:了解元素的概念、符号、周期表等。

2. 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过程等。

3. 酸碱中和和盐的生成:学习酸碱中和产生盐的化学反应。

生物:1. 动物和植物的古今变化:了解动物和植物的进化历程、分类和特征。

2. 遗传与进化:学习基因的遗传规律、突变和自然选择等。

3.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能量流等。

历史: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习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

2.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古代科技成就。

3. 文化传承和交流:学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文化交流现象。

地理:1. 地球和地图:学习地球的构造、天地方位和地图的制图方法等。

2. 自然地理:了解地形地貌、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现象和特点。

3. 人文地理:学习人口、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等人文地理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我国的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的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3、我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4、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领海范围为陆地延伸至海洋12海里5、中国陆上国界线长2.2万千米,海岸线长1.8万千米6、陆上邻国14个(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的位置)隔海相望6国(全部掌握位置)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属于内海的有渤海、琼州海峡8、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的交界处最西:帕米尔高原最南:曾母暗沙最北:漠河9、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共有 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10、特殊省份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

邻省最多的是陕西、内蒙古②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省是海南省。

全部处于热带的是海南省。

③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④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有云、桂、粤、台⑤邻国最多和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⑥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

人口最少的是澳门。

面积最小的是澳门。

11、全国总人口约13.4亿12、中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14、人口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少生、优生、晚婚、晚育15、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少数民族占8%,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少数民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有满族、回族、彝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土家族16、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汉族—元宵节、端午节17、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八上全复习资料

八上全复习资料

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2.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3. 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4. 直立姿势对人体体质的形成产生的影响:1.直立使胸廓向两侧发展,胸腔扩大,使上肢的活动更加自如.2.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的进化.3.直立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4.直立使脊柱发展为s型弯曲,全身重心向下移,保证行走的稳定性.5. 人手和猿手的区别:1.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同其它各指配合活动.2.人手经过劳动,大拇指增长,大鱼际肌群发达,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可以做出精细动作.6.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300万年前)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100万年前)7. 1.古人类生活的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

2.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植物茂盛3.我国最早的人类化石: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8.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类别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距今约一万八千年体质特征外貌特征接近现代人,但仍有猿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生产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木棒使用磨制石器,仍以打制为主,懂钻孔技术火的使用使用天然火懂得人工取火生活状况群居生活氏族生活9.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外貌上有什么区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有猿的特征。

山顶洞人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10. 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2. 土耳其、希腊是最早驯养牛的国家。

3. 墨西哥最早培育出玉米4. 西亚是最早驯养羊,种植小麦和大麦地区5.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变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生产工具有了明显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八年级上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绝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合,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纳如下:
1. 整数运算
- 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 含有正、负数的混合运算
2. 分数与小数
- 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 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
- 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转换
3. 比例与比例关系
- 比例的定义与性质
- 比例的扩大、缩小
- 比例的应用:百分数、利率、速度等
4. 代数式与方程式
- 代数式的定义与性质
- 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 图形的认识与应用
- 平面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 空间图形的认识与展开图
6. 几何变换
- 平移、旋转、对称的概念
- 几何图形的变换规律
7.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 数据的收集方法
- 统计图的绘制与读取
-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以上内容是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建议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和练习,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可以通过做习题、整理笔记、讲解给他人等方式进行复习。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各科基础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各科基础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各科基础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重要一个学期,它承担着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的任务。

本文将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八个学科,总结出八年级上册各科的基础知识点,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语文一、词语辨析1. 仁、爱、善、恶的区别2. 机会、时机的区别3. 学校、校园的区别4. 亲人、故乡的区别5. 欣赏、青睐的区别二、语法知识1. 句子成分及其简单分类2. 宾语从句和主语从句3. 书面表达中的常用语法点4. 单词拼写和词汇量的提高三、写作技巧1. 描述、记叙文等常见文体2. 作文习惯的养成3. 写作技巧:如有意写句子的结构4. 背诵经典作品数学一、数与代数1. 整数、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2. 代数式的基本性质3.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4. 带参数方程和解方程5. 基本代数式的演算方法二、函数与图形1. 函数概念的初步认识2. 直线、抛物线、正弦曲线等基本图形的图像和方程3. 函数基本性质及其应用4. 坐标系中看函数三、几何1. 点、线、面的概念2. 角的概念及其性质3. 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如矩形、正方形、圆等4. 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英语一、基本语法1. 时态、语态、语气的构成和使用规则2. 主谓一致、动词的不定式和动名词用法3. 代词、介词、连词的基本用法4. 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二、词汇和短语1. 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2. 常用单词和基本词形变化3. 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4. 多音、多义词的用法三、阅读和口语表达1. 信息搜索和理解技巧的基本方法2. 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日常常见对话语句练习4. 听力理解力的提高方法物理一、运动方程1.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基本含义和具体应用2. 運動中的力的合成和分解3. 物体运动的质点模型和关键技巧4. 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其量的单位二、机械能1. 动能与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势能、机械能和机械功的定义及其量的单位3. 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定理的含义和应用三、声音和光1. 声波和光波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声速和光速的测量和计算3. 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及其应用化学一、基本概念1. 化学元素、化合物、离子等基本概念2. 稳定性、反应性、物质的变化和不变化的基本规律3.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基本含义和具体应用二、反应与平衡1. 反应热、反应速率和催化机理2. 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及其应用3. 化学平衡原理和化学平衡计算公式三、实验技能1. 配制溶液、制备气体等实验技能2. 学习并熟练使用常见化学实验仪器3. 化学安全知识生物一、基本概念1. 生命的特点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 生态和环境的关系3. 基因和遗传的基本原理二、生命过程1. 细胞分裂与和生长、新陈代谢、生殖、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的初步认识2. 外部环境对生物生命过程的影响三、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标准2. 了解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生物环境3. 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物种地理一、地球与地理1. 地球的特点和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介绍2. 认识和使用地理信息技术3. 地球资源的基本利用及其环境保护二、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迁徙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变化2. 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3. 区域划分和区域考察的技巧三、全球问题与地理知识1. 基本的全球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风险控制2. 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球性问题历史一、史学概论1. 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基本介绍2. 探究重要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二、中华民族史1. 中国历史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人物2. 主要政治、文化和经济歴史事件3. 历史故事和典故三、世界历史1. 了解西方、东亚、南亚等地的历史文化2. 探究重大历史事件的全球影响和历史演化总结:八年级上册涵盖了许多学科的知识点,期间的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

八上复习资料

八上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资料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重点:1、定义方向周期旋转中心现象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地轴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公转按一定轨道绕太阳旋转自西向东一年太阳四季变化昼夜长短2、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北极圈内极昼面积最大,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

)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北极极夜面积最大,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春分至夏至期间: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夏至至秋分期间:昼变短,夜变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秋分至冬至期间:昼变短,夜变长(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冬至至春分期间: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4、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至秋分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秋分至春分期间),北半球昼短夜长。

5、一年内,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无太阳直射现象1.2海陆分布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重点:1、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的71%。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不管怎样划分,地球上任意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而且四面环海的陆地半岛: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临海的陆地4、六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5、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6、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7、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海洋边缘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8、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3海陆变迁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观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八年级上册全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全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全科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的全科知识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围绕这些学科重点知识点,为同学们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语文1.《咏鹅》: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养鹅的故事和对鹅的喜爱之情。

2.《诗经》: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诗歌总集。

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

3.阅读理解:要先通读全文,找到主旨,关注主题句、标题、首尾句等。

数学1.绝对值的含义:表示该数距离0点的距离,永远为正数。

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计算方法:等差数列公式为an = a1 + (n-1)d,等比数列公式为an = a1 × q^(n-1)。

3.对数的含义:如果a^b=c,则以a为底的对数=log_a^c=b。

英语1.情态动词的用法:如can, could, may, might, shall, should, will, would等。

常用来表达能力、意愿、推测、劝告、建议等语气。

2.动词时态的用法: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将来时态等。

3.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形容词描述名词的属性,副词描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属性。

物理1.力的基本概念:指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沿直线或曲线方向,大小可大可小。

2.测量仪器的使用:常用的仪器有游标卡尺、卷尺、量角器、显微镜等。

3.电路图的绘制和分析: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各种元件的符号和作用。

化学1.元素周期表:以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为依据,将元素分类成同一组、同一周期的表格形式。

2.离子反应方程式:反映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反应,常见的有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常见的物质性质有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物质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生物1.生殖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包括卵子和精子的形态、数量、构造和功能,以及受精后胚胎的发育过程。

八年级上册总复习全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总复习全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总复习全科知识点八年级是初中学业的重要阶段,它的学习内容和难度也相对较大。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全科知识点进行总复习。

以下是具体内容:数学篇1. 整式的加减法整式加减法是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广泛。

要掌握整式加减法,需要记住以下两点:(1)同类项相加减同类项是指含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

在加减同类项时,只需要将它们的系数加减即可,如:2x + 3x = 5x5a^2b - 2ab^2 = 3a^2b - 4ab^2 = 2a^2b - 6ab^2(2)合并同类项将整式中不同的同类项合并成一个同类项,可以用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操作,如:3(a + b) + 2b - 4(a - b) = (3a + 7b)2.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是指两个数的平方差可以表示成一对数之差的平方。

简单来说就是:a^2 - b^2 = (a + b) ×(a - b)3.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 = kx + 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学习一次函数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斜率为正数时,函数单调递增;(2)斜率为负数时,函数单调递减;(3)当斜率为0时,函数为定值函数;(4)截距b表示的是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4. 面积和体积在几何学中,面积和体积是非常基础的概念。

常见的平面图形面积可以用各种公式计算,如矩形的面积公式为S = ab,其中a和b分别为矩形的长和宽。

对于三维图形的体积计算,可以根据图形的几何特征用公式计算。

物理篇1.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

在学习物体的运动时,需要掌握以下概念:(1)位移:指物体在运动中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的长度。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4)等加速度直线运动:指一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增量相等或减量相等的运动。

初二上册所有复习资料

初二上册所有复习资料

初二上册所有复习资料
初二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各位同学都开始准备复习资料。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整理出初二上册所有学科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语文:
1. 文言文基本句式
2. 词语辨析
3. 古诗词及其注释
4. 作文常用写作技巧
数学:
1. 数的四则运算和整除性知识
2. 方程与不等式
3. 平面直角坐标系
4. 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英语:
1. 语法基础
2. 词汇积累
3. 阅读理解技巧
4. 写作模板
物理:
1. 物理基础知识
2. 物理学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3. 热力学和物态变化
4. 电学基础知识
化学: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
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4. 酸碱中和反应
生物:
1. 细胞的结构
2. 线粒体和葡萄糖的关系
3. 生物的定位和分类
4. 受精和生殖方式
历史:
1. 中国近代史
2. 世界两次大战
3. 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
4.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地理:
1. 社会经济地理学
2. 中国的分区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 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美术:
1. 绘画的基本要素
2. 印象派画家
3. 中国山水画
4. 艺术家的创作理念
音乐:
1. 声乐的基本功
2. 西洋乐器的组合
3. 音乐的基本元素
4. 调式的认知和运用
以上是初二上册所有学科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祝各位同学期末考试顺利,取得优异成绩。

八年级上册全科知识点生物

八年级上册全科知识点生物

八年级上册全科知识点生物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包括了组成生物的各种分子,细胞的结构和生物现象的规律等方面。

第一章细胞1. 细胞的概念和种类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

2. 细胞膜和磷脂双层细胞膜是细胞内外分界的结构,由磷脂双层组成。

3. 细胞核和染色体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特有结构,内含染色体和核仁等组成。

4. 常见器官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是常见的细胞器官,分别担负不同的生理功能。

第二章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2. 光合作用的物质和条件光合作用需要光能、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同时叶绿体存在也是必要条件之一。

3. 光合作用的作用和反应光合作用不仅能够制造植物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同时也能排出大量的氧气。

第三章呼吸作用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呼吸作用是指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2. 呼吸作用的种类和条件细胞能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两种,分别需要足够的氧气或者缺乏氧气。

3. 呼吸作用的作用和产物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并且释放水和二氧化碳。

第四章遗传基础1. DNA结构和遗传信息DNA是人类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分子,是生物作为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指决定个体性状的遗传因子,而基因型则是指一个个体所有基因的表现。

3. 基因变异和突变基因变异和突变是指遗传信息发生改变的现象,会对后代的遗传特征造成影响。

4.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漫长进化历程中重要的机制,能够改变物种的遗传特征和适应环境。

第五章生态系统1. 生态学的概念和内容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系统相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系统本身的特性、构造及其演替过程等的科学。

2. 生态系统的层级和类型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态位、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级和大量独特的生态类型。

3.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食物链生态系统循环利用和能量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中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食物链的演化也是其中不能省略的一部分。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十四章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1、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变绿的原因:池塘里长有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

2、大多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常见单细胞藻类有:衣藻、硅藻、绿藻、团藻等。

多细胞藻类主要有水绵、海带、紫菜、马尾藻、红藻、麒麟菜等。

3、苔藓植物的特点: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物,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地钱等。

4、蕨类植物的特点:有真正的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蕨、石松和满江红等,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还可形成煤。

5、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植物。

常见裸子植物有杉、柏,松,苏铁;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

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

6、珍惜植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的破坏而处于灭绝边缘的植物,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珙桐、水杉、金花茶等,二级保护植物有龙棕、红桧、荷叶铁线蕨等。

7、被称为植物中“活化石”的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第二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3、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

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多数生活在水中,常见的有水螅、海葵和珊瑚等。

4、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常见的扁形动物有涡虫、吸虫、绦虫。

5、线形动物程流线形,身体不分节,有口有肛门,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丝虫、轮虫等,大多寄生在动植物体内。

6、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促进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促进动物的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 老挝、S越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5、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6、几个重要认识:(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3、代沟、逆反心理(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

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

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

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1、人际交往的意义:与学生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性格会更加开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真诚、善良、负责任、热情、友好、幽默等3、如何认识友情?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我们要珍惜友谊;对于友情,我们要慎重理智的把握,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友谊。

4、交友的原则:(1)平等互惠,(2)宽容理解;(2)交友时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3)乐交诤友,善交益友。

5、青春期男女生交往(1)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2)男女生如何正常、健康地交往?①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6、青春期的情感(1)认识: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2)如何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我们要谨慎对待,理智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1、认识老师(1)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师生交往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2)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即使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老师的作用仍不可代替。

(3)老师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解除我们的烦恼和忧愁,老师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我们学习的方法,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老师在我们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

2、师生交往新观念: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主动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4、与老师沟通的具体方法:(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原谅老师的错误,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4)礼貌待师;(5)注意场合;(6)把握好分寸。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1、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肯德基——美国郁金香——荷兰埃菲尔铁塔——法国长城——中国和服——日本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燕窝——泰国金字塔——埃及泰姬陵-——印度通心粉——意大利探戈——阿根廷足球——巴西2、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3、如何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P60第六课网络交往新时空1、网络交往的特点:无限性、两面性、先进性、危险性。

2、网络交往的两面性:(1)优势:快捷、方便,扩大了交往面,开阔了眼界,实现自身价值等;(2)负面影响:长时间上网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荒废学业,诱惑欺诈、违法违纪等3、网络成瘾者的心里成因:(P71)4、网络交往中应怎样保护自己?(P72)5、网络交往要遵守哪些规则?(1)网上不能为所欲为,(2)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3)上网要遵守法律.。

6、如何文明上网?(P74~75)7、对待网络交往,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作为青少年,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勤于思考,把网络作为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补充。

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让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空间。

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1、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交往的最前沿。

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2、文明礼貌的重要性:(P79)3、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必备的素养,也是礼貌待人的体现。

4、礼貌用语的要求:(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2)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3)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容貌清洁,二是服装整洁、美观、大方,三是举止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

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7、按礼仪要求做的好处:(P84)8、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P87、P88)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1、竞争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90)2、对忌妒心理的认识:忌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发展有很大的危害。

3、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道德和法律。

4、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与共享的关系:合作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8、合作的重要性: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获得成功。

9、合作中竞争的内涵: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10、怎样在合作中竞争?(P96)11、全新的竞争理念:(P97)12、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P97)1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关系:(P98)14、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P98)15、在竞争和合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P98)16、什么是团队精神?17、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P104)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

对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当然,我们决不迁就“坏人”“恶人”。

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105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

5、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6、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谅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7、对平等的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在法律地位上,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8、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

如:残疾人、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我们首先应平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应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做到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10、尊重社会的表现:(P112)11、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人类来自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义务尊重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保护环境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诚信?P115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含义。

(P115、P116)3、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

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4、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诚实和信任的关系。

(P119)6、诚信守则(1)坚持实事求是;(2)在涉及到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7、如何处理对人诚实与尊重隐私的关系?(P122)8、诚信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

“善意的谎言”是不诚信吗?为什么?(P123)9、诚信的核心是善。

地理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