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第4单元 比例》第3课时 比例尺(3)(导学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独立解决有关比例的问题。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比例的含义。
2.掌握比例的解题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者更多量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比例关系,比如身高和体重的比例,速度和时间的比例等等。
2. 比例的解题方法解比例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比较法和配方法。
直接比较法是直接比较出相等的两个量。
配方法是通过等比式的处理,找到两个相等的量。
比例问题的解题思路: - 确定比例的两个对应量。
- 列出等比式。
- 计算缺失的数值。
四、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通过简单的例子复习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回忆起比例的特点。
2. 第二步:引入引入今天的主题,解比例,并解释比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第三步:示范老师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演示如何解比例问题,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比例问题,辅导学生解题的过程,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5. 第五步:巩固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作业,检查学生对比例解题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学生的对比例的理解,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思考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七、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比例,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例解题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顺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 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四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他们来说,比例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过渡到比例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新的知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比例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和接受。
此外,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比例的方法的掌握。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来解决问题。
例如,假设一家超市苹果的价格是2元/斤,香蕉的价格是3元/斤,如果买了2斤苹果和3斤香蕉,共花费了12元,那么苹果和香蕉的单价分别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如何解比例。
人教版六下4.9《比例尺(3)》教学设计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20厘米/ 1/500000
实际距离= 20厘米* 500000
实际距离= 10000000厘米
实际距离= 1000000米
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比如,学生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正确完成练习等。
测试:通过定期的课堂小测或者随堂测验,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作业评价方法:
人教版六下4.9《比例尺(3)》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9节《比例尺(3)》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尺的概念、计算以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尺知识的一个拓展和提高。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例尺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办法:
1.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通过展示地图、设计平面图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比例尺的应用。
实际距离= 10厘米/ 1/200000
实际距离= 10厘米* 200000
实际距离= 2000000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比例尺(3)【教案匹配版】
小亮家到学校Βιβλιοθήκη 图上距离:(40000-20000)×
1 10000
=2(cm)
状元成才路
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00×
1 10000
=2.5(cm)
状元成才路
北
方法3
学校
0 ( )m
比例尺1∶10000
根据“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选自“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
状元成才路
选自“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
状元成才路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 有哪些收获呢?
状元成才路
谢谢观 看
天成贵龙荣誉出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声
状元成才路
明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状或元成才路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状,元成才路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状元成才及路 其他相关 状元成才路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状将元成才路本文件任何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应获
得授权,如发现未经授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
者的法律责任。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武汉天成贵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根据数值比例尺,计 算推出线段比例尺, 根据线段比例尺计算 图上距离。
北
学校
0 ( )m
比例尺1∶10000
状元成才路
1∶10000=1cm∶10000cm=1cm∶100m 小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200÷100=2(cm) 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400-200)÷100=2 (cm) 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250÷100=2.5 (cm)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尺3导学案
3.比例的应用第3课时比例尺(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能力目标: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情感目标: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1)教学例题2(课件出示图)下面是北京轨道交通示意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km 。
x 8.7=4000001 x =7.8×400000x =31200003120000cm=31.2km答:(略)(2)出示例3 (指名板演)200m=20000cm 400m=40000cm250m=25000cm20000×100001=2(cm ) (40000-20000)×100001=2(cm ) 25000×100001=2.5(cm ) 三、拓展应用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四、总结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哪些收获呢?五、作业布置教材58页10、11题【板书设计】比例尺的应用例2 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 km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比例尺(3)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比例尺(3)人教新课标教案:比例尺(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比例尺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解决。
具体章节为第3课时,比例尺(3)。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方法。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幅地图,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出示一道例题:“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10公里,求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尺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比例尺的应用:5. 课堂小结:我会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六、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并给出一个比例尺的例子。
答案: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比例关系的工具。
例如,1:1000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1厘米等于实际距离的1000厘米。
地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8厘米,实际距离是15公里,求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尺是多少?答案:比例尺为1:187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收集有关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应用第3课时比例尺(3)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3.比例的应用第3课时比例尺(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比例的应用”章节,主要围绕比例尺的概念、意义及其应用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涉及比例尺的定义、如何从比例尺中读取信息、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描述比例尺。
2. 培养学生通过比例尺读取地图或其他平面图上距离和信息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实际距离等。
教学难点1. 比例尺与实际距离之间的转换计算。
2. 学生对于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用地图和尺子。
2. 比例尺相关的练习题和示例。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比例尺的应用实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例,引起学生对比例尺的兴趣,如询问学生如何从地图上得知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2. 讲解概念:详细介绍比例尺的定义,并通过实际地图示例讲解如何使用比例尺。
3. 互动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读取和计算不同比例尺下的距离。
4. 案例解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比例尺,每组分享讨论成果。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展示比例尺的定义、使用方法和计算步骤,并附有图表示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地图上的距离或设计比例尺。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比例尺。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比例尺与实际距离之间的转换计算,以及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来克服。
1. 比例尺概念的理解:直观教学:通过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比例尺的含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 比例尺(3)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单元比例第3课时比例尺(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0表示什么?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1、教授例3。
(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
(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解题需要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
指名板演:200m=20000cm 400m=40000cm250m=25000cm1=2(cm)20000×100001=2(cm)(40000-20000)×100001=2.5(cm)25000×10000(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应用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
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
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
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
(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
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
方法一:运用比例尺。
900m=90000cm3∶90000=1∶300007×30000=210000(cm)=2100(m)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
7÷3= 900× =2100(m)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3比例的应用第3课时比例尺(3)教案新人教版
3. 信息化资源:教学课件、在线地图、数学软件工具。
4. 教学手段: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比例尺相关的PPT、视频和文档,让学生提前熟悉比例尺的概念和应用。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比例尺是如何将实际距离转换为地图上的距离的?”引导学生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逻辑推理:学生能够通过比例尺的应用,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比例尺的本质,并能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 数据分析: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数据,运用比例尺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3. 空间观念:学生能够利用比例尺,将实际距离转换为地图上的距离,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 拓展学习:学生探索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拓宽知识面。
-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5.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比例尺的应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6. 激发学习兴趣
- 地图游戏:设计一些与比例尺相关的地图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 实际测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比例尺的应用。
4. 应用比例尺进行路线规划
2016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导学案)
(5)集体交流,研讨。
指名学生叙述。
针对学生不同的解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6)教师规范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1.(1)结合课件展示内容理解解比例的含义。
(2)用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1)学生观看课件,获取相关信息。
(2)埃菲尔铁塔的实际高度及模型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钟)
1.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以扶代讲,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理解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题能力、归纳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复习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能求出比例中缺少的项是多少吗?
()∶5=2∶10 1.8∶()=0.9∶5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
1.学生复习旧知。
2.口算并汇报计算方法。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Biblioteka 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解比例的含义,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解比例。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概念和基本比例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教学解比例,是比例单元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对于解比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存在对比例解法不熟练的情况,需要在本节课中加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能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解比例的步骤和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解比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解比例的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步骤;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实际问题情境、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对解比例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原价和现价成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比例。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一个具体的比例问题案例,如“已知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案例,让学生了解解比例的步骤和思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进行解决。
2015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的应用 导学案(例2、例3)导学案
比 例 尺 (P54-55的例2、例3)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会应用比例尺画图。
学习过程:一、独学:(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 。
2.先说下面比例尺分别表示的意义?再把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比例尺 1:6000000 3.在北京地铁规划图中,地铁1号线在图上的长度大约是7.8cm ,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40km 。
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二)学习例2 (看课本54页例2题目)1、阅读与理解:题中“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 cm ”,即 大约是7.8 cm ,求这段路的实际距离。
2、分析与解答方法一:列比例解答。
方法二:算术方法解。
根据“ ( )”=比例尺, 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 )可以用( )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
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 。
答:(三)根据比例尺画平面图,学习例3。
(看课本55页例3题目)1.要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就要先求出他们三家距离学校的( )距离。
= 算术方法来解答。
解答时,一定要注意比的前、后项的单位要统一。
最后要注意单位的化聚。
2.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可以推出“图上距离= × ”,从而求出他们三家距离学校的图上距离。
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小亮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3画出平面图。
(请在课本55页完成例3平面图)4.说说应用比例尺画图要做到哪几步?二、对学、群学:交流上面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1.课本54页“做一做”。
2.课本55页“做一做”。
四、检测:1.教材57页8题。
2.在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是10 cm 。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 km 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先统一单位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比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这一节课主要讲解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难点是理解解比例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PPT、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利用PPT展示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我的思路理解解比例的概念。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解比例的公式和基本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解题步骤,方便学生跟随我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也会给出答案,方便学生自查和纠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会进行反思,看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第四单元比例的第三课时——解比例的教学分享。
希望通过我的分享,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导学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导学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
(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
)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出示图例1: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
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出示图例2“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 比较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3 比例的应用 第3课时 比例尺(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3 比例的应用(6课时)第3课时比例尺(三)教学内容:55页的例3及57页的7题、8题、9题,58页的10题到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比例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新课探究学习例3,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1.(PPT课件出示)P55例3。
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向,距学校200 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 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 m,在下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比例尺1∶10000)。
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1)师: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已知条件?预设生1:可以知道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向,距学校200 m。
生2:知道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 m。
生3: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 m。
师:还有什么已知条件?预设生:知道比例尺是1∶10000。
师:让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什么?预设生:在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
师:那么我们在完成画图之前,应先做什么?预设生:根据比例尺分别计算出三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2)布置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解决问题。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进行指导。
3.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探究:(1)画图步骤分析:①根据比例尺分别计算出三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②再根据在图上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找出三家的位置并画图。
(2)计算三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
师:根据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可以怎样计算?用哪个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来计算?预设生1:可以利用数值比例尺来计算。
生2:分别把单位进行统一:200 m=20000 cm,400 m=40000 cm,250 m=25000 cm。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3课时 比例尺-3
小明家
比例尺1∶20000
4.小明家的正西面100米是商场,商场的正北
面500米是学校,学校的正西面300米是小
红家,小红家的正南面200米是医院。请你
确定比例尺后画出平面图。
300 m=30000 cm
×
=. ()
小红家
商场
学校
北
小明家
比例尺1∶20000
4.小明家的正西面100米是商场,商场的正北
操场的图上宽度: 60000×
= 1.5(cm)
操场的图上面积: 2×1.5 = 3( )
答:在图纸上,这个操场的面积是3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的步骤
1 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平面
图的比例尺。
2 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3 根据图上距离和方向画出相应的平面图,
×
答:这两个城市之间铁路线的长度大约是4.75 cm。
教材第55页“练习十”第7题
3.填表。
比例尺
1∶50000
1∶2000000
1∶60000000
图上距离
3.6 cm
22.5 cm
15 cm
实际距离
1.8 km
450 km
9000 km
= 3.6(cm)
先根据图上距离
再画出平面图
北
小明家
学校
0
(100) m
再画出平面图
北
小明家
学校
小亮家 0
(100) m
再画出平面图
小红家
小明家
学校
北
小亮家 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比例尺(3)(导学案)精品
第3课时比例尺(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车前实验学校陈道锋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比例尺公式求图上距离,并能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作图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动手操作,释疑解惑。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等。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交流。
(5)展示小组最好的作品进行集体评。
(4)学生汇报交流。
(5)学生评价最好的作。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7页第9题,第58页第11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确定三分线的中点。
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运用比例尺知识作图。
教师应结合教材例题并补练习,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多种方案来解答上述问题,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教学时发现,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比例尺的选择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醒学生特别注意。
教师点评和总结:【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4单元比例第3课时 解比例 教案
师:我们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找出了比例里的未知项的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比例中未知项的问题。(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新课讲授
1.解比例的意义
师:阅读教材第42页,理解什么叫做解比例。
(2)解应用类题,按以下步骤解答。
①根据问题设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②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x∶320=1∶10)
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即两外项乘积=两内项乘积。(10x=320×1)
④解方程。(x=32)
⑤写答。(答:这座模型高32 m。)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解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解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根据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①3∶4=( )∶8 ②20∶5=8∶( )
师: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生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3×8=24,4×( )=24,( )=24÷4=6,所以3∶4=( )∶8,( )里填6。
教师点评和总结:
生: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课件出示例2
(1)理解题意,弄清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理解题目中1∶10的?
生:题目中告诉我们1∶10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比例尺(3)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比例尺公式求图上距离,并能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应用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数学知识的乐趣,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作图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动手操作,释疑解惑。
学法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等。
长度来画吗?
(2)如何确定图纸上操场的长和宽,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操场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图上距离)
2.学生独立作出平面图,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根据比例尺画图的解题步骤。
4.(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3。
(2)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3)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交流。
(5)展示小组最好的作品进行集体评价。
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独立画
图,汇报设计思路。
3.解这类题的大
致步骤:
(1)确定合适的
比例尺;
(2)计算出图上
距离;
(3)画图。
4.(1)观看课件,
获取有关信息。
(2)学生根据自
己的理解交流解题策
略。
(3)学生独立画
图。
(4)学生汇报交
流。
(5)学生评价最
好的作品。
上,应画多少厘米?
答案:解:设应画x
毫米。
x/5=40/1
x=40×5
x=200
200毫米=20厘米
答:应画20厘米。
3.小贝家正东方向
400m是游乐场,游乐场正
北方向200m是图书馆,图
书馆正西方向800m是邮
局,邮局正南方向300m是
科技馆。
先确定比例尺,再
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5页“做
一做”。
2.完成教材第57页第9
题,第58页第11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确定
三分线的中点。
学生完成后集体
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
问:
四、课
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收
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运用比例尺知识作图。
教师应结合教材例题并补充练习,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经历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多种方案来解答上述问题,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教学时发现,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比例尺的选择上,在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