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
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提高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是学习的核心要点,贯穿学习始终。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夯实计算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谨慎的良好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最终学以致用。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小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无论从平时的教学,还是考试来看,计算内容占相当重的比例。
但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计算速度慢,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
出现计算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喜欢使用计算器;有的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学生则认为计算很简单,从而忽视对计算的基本训练。
有的老师只重视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了对运算过程的理解性、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
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呢?一、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再复杂的计算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效率。
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反之则然。
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
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
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首要环节。
二、加强估算训练。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可以让学生在除法计算中很快找准“商”,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4和9,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3,相乘就一定是6,如14×27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估算与精确计算
估算与精确计算嘉定区封浜中心校童建芬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2-33页。
教学目标:1、了解估算是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近似计算;2、了解精确计算与估算的异同点,并能熟练掌握估算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
3、体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估算实际是一种近似计算,根据二期课改的理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增强数学的实用性,我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并作了如下的设计:第一,让估算来源于生活,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景引入。
为他们创造条件,构建出计算的种类:估算和精确算。
初步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充分考虑到估算是一种运算,更要强调基本技能,所以要提炼出估算的思维过程、总体结构。
使学生具体掌握估算的方法。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边讨论边板演的方法,写出思路示意图,让学生提炼出正确估算的方法,培养了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
第三,回归生活,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为学校出谋划策,设计购物预算方案,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估算的作用之大。
而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也服务于生活。
下面我就具体这堂课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5个环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受估算。
1、春节期间童老师添置了一台微波炉售价大约480元(板书),同学们猜一猜,这台微波炉实际价格是多少元?学生猜价格教师选择后板书。
如:478元,484元,475元(多媒体出示微波炉的价格:482元)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猜的是否准确。
2、师:其实刚才大家猜的这些价格都比较合理,为什么?因为大家猜的价格都比较接近480元,也就是大约480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把一些数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这样容易记,容易算,很方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估算与精确计算。
(板书:估算与精确计算)[说明: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到大约数与精确数是很接近的,体会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范围,同时感受到估算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增强求知欲望。
“精确计算”“近似计算”“估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精确计算”、“近似计算”、“估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精确计算]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数值计算时,有时需要得到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的准确数,有时只需要或只能得到与准确数相差不多的近似数。
如:购物时该付多少钱,就是需要精确计算才能回答的问题。
而根据购物计划,大致要准备多少钱,只需通过估算求得。
为了通过计算得到准确数,首先要求计算的原始数据准确无误。
其次,所用的计算公式要能正确地表达有关的几个数量间的关系(而不是“近似公式”),并且,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按相关的计算法则正确进行。
[近似计算]在工程技术的相关计算中,所用的原始数据大多不是准确数。
许多数据也不要求完全准确,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只有误差不超出规定的范围就可以了。
为了使计算结果的误差不超过允许的范围,计算过程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
这就是近似计算。
[估算]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和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作出估计或大概的推断。
如:参加一次旅行,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就是一个需要估算来解决的问题。
总之,精确计算得到的是准确数;近似计算得到的是误差不超过指定范围的近似数;如果对计算结果的误差范围也没提出要求,那就可以用估算来解决。
[估算与近似计算的比较]估算是粗略的口算;近似计算则是不完全精确的笔算或机算。
估算和近似计算的计算结果可以是接近准确得数的某一个数;也可以是包含准确得数的某个区间的两个端点。
估算与近似计算的主要差异有两点:1.近似计算对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有一定的要求,计算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不允许超出某个界限;但对估算结果的精确程度一般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2. 估算一般用口算进行;而近似计算往往用笔算或机算完成。
科学技术领域的复杂计算,大多数是要求达到一定精确度的近似计算。
计算结果一般不可能完全准确,主要原因是在计算的原始数据有许多是实验或测量所得的近似数。
而且,计算所依据的公式或所用的方法,有些也只是近似公式或近似的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估算怎么教学,估算标准,怎么进行估算计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估算怎么教学,估算标准,怎么进行估算计算小学数学三年级估算怎么教学,估算标准,怎么进行估算计算小学数学估算怎么教学,怎么进行估算计算,是否有标准,是估算到十位还是估算到千位,还是四舍五入,应该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都是困惑很多老师的问题,来看看幸福的一生的博客文章,写得非常好,关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估算并没有严格标准,只要不是太大偏差就算正确。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标准》对数学课程的内容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就增加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
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亦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方法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
因此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降低,但估算的要求反而提高了。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
当前,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潮流。
估算教学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服务生活。
重视估算教学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估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1)、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精算时,估算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精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精算后进行估算,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或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估算”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估算”发表时间:2020-03-02T18:56:19.1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作者:倪新华[导读]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学的最多的是准确计算。
于是,“计算就需要准确”这个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俨然已经形成。
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华洋国际学校471000一、“估算”疑问细梳理每次对于《估算》的教学,总是困惑不断。
明明自以为讲得足够清晰了,可一遇到估算问题,为什么学生还是不太愿意使用估算,偏偏喜欢用精算来解决呢?我再次仔细研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著作--《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郜舒竹老师著的《小学数学这样教》之后,茅塞顿开。
捋一捋思路、仔细回忆自己执教的过程,整理成文字,希望这反思能给自己以后的教学带来帮助!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学的最多的是准确计算。
于是,“计算就需要准确”这个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俨然已经形成。
那么,学生在估算的学习过程中,也是疑问颇多,困惑不断,比如:“什么是估算?”“为什么要学习估算呢?”“什么时候用估算?”“估算有什么好处呢?”“估算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用≈表示估算?”“估算有标准吗?”反思这节课的时候,内心还是充满了敬意。
学生的问题,看似幼稚,实则很具有探究价值,学生的问题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这不就正是我们课堂要探究新知的切入点吗?二、解读“估算”定义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估计”指的是“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这里的“大概的推断”意味着不需要十分准确,但是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结论或者判断。
因此,对于估算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首先应当有一个主观的目标;另外就是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尽量简单、快捷,不要求绝对的准确,就是说评价估算的标准不是准确与否,而要看是否达成了目标。
因此相对于精确计算来说,估算的方法和结果具有主观的个性化特征。
以一道练习题入手,解决此类题的方法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将参与计算的数改写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小学数学综合估算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估算知识摘要:估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结果就不一样,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估算存在盲目性:不知道把参与计算的数究竟看成什么样的数合适。
因而,有必要弄清估算方法。
以下所叙方法主要在整数的范围内,小数是整数的扩大,在小数的范围内估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估算方法数位选择选择方法应用一般估算方法对于估算而言,所计算结果是个估算值,用符号“≈”表示。
它的价值在于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计算出的结果是个估算值。
1、对于加法估算应用问题。
记住一点,应用题中将加数看作与它最接近整百数,进行整百数相加。
如下图第7题,读懂题意后,列出计算式估算结果。
700-218≈700-200=500(元)。
注意第一步计算是约等于,第二步计算是等于。
这里的关键是将218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200。
哪些数可以看作接近200的数呢,150~250之间的数都可以看作200。
250~350之间的数都可看作300。
依次类推进行估算计算。
2、对于整十数的估算。
对于如上图中(2)接近440的数有441,436。
接近450的数有452,447。
接近460的数有458,459,463。
像这样的整十近似数计算,只需看个位数和5的关系,个位数小于5直接舍去写作0。
个位数大于等于5,舍去写作0,同时将十位数加1。
3、对于加、减法的估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将该数取整百还是整十计算。
如上图中第6题。
估算258+171数值,和400比较可以估算为:大于250+150=400。
和500比较可以估算为小于300+200=500。
4、对于除法部分估算。
一般都是估算接近几十。
通过乘法口诀表记忆来推算即可。
如一家三口住宾馆,住了3天,共花费267元,问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元?可以如下图进行估算。
对于上图中的两种计算结果,解答都是合理的。
两种方法虽然结果有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该题的合理解决。
从这点来说,估算的答案是不唯一的。
伴随着年级的增长,我们还会学习近似值这一概念,相对于估算而言,近似值的答案是唯一的。
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
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
估算和准确计算都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可用的信息。
估算通常用于快速了解问题的大致结果或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供一个初步的答案。
估算可以使用简单的近似值和粗略的计算方法,而无需进行详细的数学计算。
它在需要快速决策或在简单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然而,准确计算是在可用的信息充足且问题复杂时更有效的方法。
它使用准确的数学公式和方法来得出精确的结果。
准确计算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但在需要准确度很高的情况下是必要的。
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通常结合使用。
首先,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快速计算一个大致结果,并在需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准确计算来验证和细化结果。
因此,选择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取决于问题的复杂性、可用的信息和时间限制。
在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进行准确计算可能更可靠,但在一些情况下,估算也可以提供有用的结果。
实施方案叫估算还是概算
实施方案叫估算还是概算
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而在制定实施方案时,估算和
概算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那么,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呢?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和选择。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估算和概算的定义。
估算是在不太充分的情况下,通过经
验和专业知识对项目进行初步的计算和评估,得出一个大致的数值。
而概算则是在充分了解项目需求和相关信息的情况下,通过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预算数值。
可以看出,估算和概算在计算的深度和准确度上有所不同。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不同情况下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
常规的项目,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预算,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项目的需求。
而对于一些复杂、重要的项目,尤其是涉及到大量资金和资源的项目,应该采用概算的方法进行预算,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实施方案的变动和调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
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或者需求变动,这就需要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如果采用了估算的方法进行预算,那么在调整实施方案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而采用概算的方法进行预算,可以更好地应对实施方案的变动和调整。
综上所述,实施方案叫估算还是概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在制定
实施方案时,应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预算方法,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动和挑战。
通过合理的预算和灵活的调整,可以更好地实施项目,取得预期的效果和成果。
往大估算和往小估算的原则
往大估算和往小估算的原则在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一些估算,譬如说在买东西时估算价格,在计算时间时估算是否够用,这些都少不了“大估算”和“小估算”的技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个估算原则,看看它们是怎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吧!1. 大估算的原则大估算,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事情做个大概念,不需要特别精确,但要让你大致知道结果。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处理那些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或者只是想快速了解个大概的情况。
例如,你打算买一个新手机,价格可能在三千到五千之间,但你心里只是想大概估计一下,不需要精确到每一分钱。
这时候,你就用上了“大估算”。
这样,你不会为了那几块钱纠结半天,直接做个大致的估算就好了。
举个例子吧,假如你计划去外地旅游,计算一下路上的时间。
你大概知道从A地到B地有多少公里,正常情况下,大概需要多少小时。
即使中间有交通堵塞或其他不确定因素,你也不会太担心,因为你已经做了一个大概的估算,知道大概会花多少时间,心里有个数就行了。
2. 小估算的原则小估算就不同了,它讲究的是对细节的精确把握。
这个方法通常用在需要具体数字的时候,比如你在做预算,想知道自己这个月花了多少钱。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拿出计算器,认认真真地算一算,不能马虎。
就像是你在做一道数学题时,需要一步一步地推导,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错漏。
假如你要为家庭聚会准备食物,你需要精确估算每一道菜需要的材料量。
如果你估算得不准确,可能会导致买的材料过多或过少,结果就是让你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这个时候,小估算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你要精确到每一勺调料、每一份食材,确保做出的菜肴既美味又足量。
3. 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两个原则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巧妙地应用这两个估算原则呢?其实,这主要取决于你对结果的需求。
如果你只需要一个大概念,那大估算就可以搞定;如果你需要精准的结果,那么小估算就是你的好帮手。
比如说,你正在计划一场派对,估计来宾人数、食物需求等。
这时候,你可以用大估算来决定大致的预算和准备量,但在具体到每道菜的分量时,你就要用小估算来确保食材的精准。
三年级下册简单估算
三年级下册简单估算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简单估算可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能。
它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小助手,能帮助我们快速地做出大致的判断,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那什么是估算呢?估算呀,就是不进行精确计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把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然后大概地算出结果。
比如说,我们去超市买东西。
一个书包 38 元,一本笔记本 12 元,我们想要知道买这两样东西大概要花多少钱,就可以进行估算。
把 38看成 40,把 12 看成 10,那么 40 + 10 = 50 元,所以大概要花 50 元。
估算在解决很多数学问题时也很有用呢。
比如有一道题目:小明每分钟走68 米,9 分钟大约走多少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把68 看成70,70×9 = 630 米,所以小明 9 分钟大约走 630 米。
在进行估算的时候,我们有一些小技巧。
首先,要学会观察数字的特点。
如果数字接近整十、整百的数,那就很方便进行估算啦。
像 58 接近 60,198 接近 200。
其次,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确定是往大了估还是往小了估。
比如在准备买东西带钱的时候,为了保证钱够,就要往大了估;而在判断东西能不能装得下的时候,可能就要往小了估。
咱们再来说说估算的好处。
第一,它能让我们快速地得到一个大致的结果,节省时间。
想象一下,如果在考试的时候,遇到一些计算复杂的题目,先通过估算就能排除一些错误选项,是不是很有用呢?第二,能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做完一道计算题,用估算的方法大致算一下,如果结果相差太大,那可能就做错啦。
那同学们在做估算题的时候,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呢?有的同学可能会估算得不准确,比如把72 看成80,差距就太大了。
还有的同学没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导致结果不符合实际。
为了更好地掌握估算,同学们要多做练习。
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比如估计一下家里的餐桌能坐几个人,估计一下自己一天喝了多少水。
老师在教估算的时候,也会通过很多有趣的例子和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估算和预测有什么区别?
估算和预测有什么区别?估算和预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两个词汇。
然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深入探讨它们的区别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定义。
1. 估算估算是指通过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对某个事物或情况进行大致计算。
估算的最终目的是得出一个近似的结果,以用于参考或初步判断。
估算通常在没有足够准确的数据或信息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估算是一种依赖经验和常识的推测过程,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估算。
例如,在购物时估算物品的价格,或者在规划旅行时估算路程和费用。
估算通常是一个快速而粗略的过程,用于初步了解和规划。
2. 预测预测是指基于已有的信息和数据,运用科学方法和统计分析来推断未来事件或情况的发展趋势。
预测通常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基础上,通过使用专业的模型、算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预测是一种对未来进行推断和预期的过程,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预测在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学家会根据各种经济指标和数据来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趋势。
在气象学领域中,气象学家使用气象模型和观测数据来预测天气的变化和发展。
现在我们明确了估算和预测的定义,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比较它们的区别。
1. 数据和准确性:估算通常是基于有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的,而预测则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基础上。
由于估算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持,其结果通常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而预测则通过分析和计算大量的数据,以得出更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2. 方法和技术:估算通常依赖个人的经验、常识和直觉,属于一种主观的推测过程。
而预测则使用专业的模型、算法和技术,以科学、客观的方式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断。
3. 结果和可靠性:由于估算的不确定性,其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或初步判断。
而预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分析,可以得出更加可靠和有根据的结果。
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
浅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摘要】估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有的教学价值和特点。
作为数学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感受估算带来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喜欢估算并自觉运用估算。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价值;估算习惯一、小学估算的价值估算教学,所追求的是让学生在灵活运用适当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有更多的途径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估算是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一种有效的策略。
在教学时,不管是估算教学课还是普通教学课,教师都应该适当引入估算活动,创造学习契机,使学生明确感受到估算的价值,体会到了重要性之后,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张大叔带了200元钱去买5箱西瓜够不够的场景引入乘法的估算,学生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感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第二部分把问题改成了300元买5箱哈密瓜够不够。
学生在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竖式计算之前,都不会计算48×5和62×5怎么办?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用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呢?教材通过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场景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做最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像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不仅贴近实际生活,更让学生明白如果数学问题不需要准确答案,那么通过估算,可以更快解题。
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心中要有估算,其次在教学中坚持渗透估算,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形成估算技能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水平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三年级下册语文 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
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师:你(不估算,坚持精算的学生)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想法?生:我还是觉得我的计算结果比他们的准确。
师:好,看来你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没关系,到底是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我们慢慢体会。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精确计算的结果,再看看同学们估的结果——2400,2100,2110,1800,你对自己的估算结果有什么评价或思考吗?生:我估的是1800,实际结果差得就远了。
像398不应估成300,估成400更好些。
师:你很善于思考,其实你估的结果已经可以了,但是你还能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问题,进行调整,老师为你的这种善于学习,善于反思的精神而感动。
生:我估的是2110.我觉得我估得还挺准,因为和答案比较近。
师:你是怎么估的?生:我用的是“大估”。
师:这是经验!“大估”,你在哪儿呢?你一定有感而发,说说看。
生:我感觉我估大了。
我把307这样的数看成400了,如果像xx一样缩小一点,估计为300,就可能估得更准。
师:你不仅能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方法,还能在反思中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别人,发现别人好的方法,这样学习进步会更快。
……师:同学们,一节课就这样过来了,你们有哪些收获呢?生:我认为今天学了估算,所有的计算都变简单了。
生:我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估算而且用的时候还特别恰当。
师:你的“恰当“是什么意思?生:该大估的时候就大估,该小估的时候就小估,要选择合理的方法。
师(继续询问刚才坚持用精算的那个学生):有什么想法?生:估算有好处,但是也不能什么事都估算,该精算的必须精算。
师:你说得真对,我赞同。
该精算必须精算,不需要精算时,估一估就可以了,要学会选择和调整,经验需要慢慢地积累。
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说得真好!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多么深刻的感悟啊!本文选自吴正宪其著作《人文数学教育思想研究》。
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估算教学后的一点感悟重点
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估算教学后的一点感悟[关键词]:生活情境感知估算数感估算本质估算方法评价[摘要]:要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感知估算的意义,正确理解估算的本质,利用学生的数感,促进估算策略的形成,掌握估算方法,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
[正文]: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几年里,我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估算技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下面结合三年级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先说说《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算意识、技能培养的要求。
具体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又在教学建议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通过几年的实践下来,老师们也明白:估算是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和数学学习的一项必要技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应成为教学上的一大重要任务。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面对估算却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
觉得估算太累,太遥远,太牵强,对估算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老师们则普遍反映估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试题难出,正误难判”。
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后发现:在当前的课堂中,学生的在估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认为“大约”= “估算”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有一道练习题: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不少学生的算式是:1500×6≈1000×6=6000(米)或者1500×6≈2000×6=12000(米)。
老师问:1500×6=9000(米)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把1500米约等于1000米或2000米呢?他们异口同声:这里有“大约”。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懒得估”。
“懒得估”、缺乏对估算的兴趣,这是一个最普遍的现象。
拿到一道题目后,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精算而极少有人会想到估算,除非题目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往往离不开估算。
那什么是“估算”呢?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或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式,它能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概算或推断。
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
但在学生眼里往往会形成先算再估的意识,在教学中就遭遇了这类事。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一道估算练习题时遭遇了从未有的尴尬,现取其中的教学片断与大家交流。
有这样一道题:爸爸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是98粒,爸爸连续抓了3把,大约抓了多少粒?课后批改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是这样计算的:98×3=294(粒)294≈290答:大约抓了290粒。
乍一看答案是对的,可是仔细一看他们的解题过程,又让我大吃一惊——他们怎么这样计算的呢?于是请了几位同学来了解情况,问:你是怎么想的?“爸爸抓了一把是98粒,抓了3把,就是98×3=294,问题中有…大约‟就294≈290了。
”一连问了好几个同学,他们竟然都是这么想的。
原来,学生心中的估算就是这样——先算再估。
我们之所以要学生估算,一是为了省下具体计算的麻烦,降低计算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
估算重在“估”而不在精确地“算”,否则,在已经算出准确答案之后还要反过来求近似值,这样的估算又有什么价值呢?教学中,学生之所以一再采用“先算再估”的估算方法,其实是根本就没有掌握估算的方法,更不知道估算的意义。
(二)经验多年来,我在估算教学实践中走过弯路,也有过一些思考,渐渐从迷茫变得清晰了。
1、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方法要结合题意灵活选择,忌讳老师追求统一答案。
不一定是四舍五入法,但有一条老师要清楚: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
2、对于估算过程的解释,课本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书面作业时我认为最好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文字简要写出来,不写出来有可能老师不领会学生的用意。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估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小学数学估算的用途1、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
2、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3、在一些选择题或者判决题中,迅速找到正确答案。
二、小学数学估算学习的意义1、估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多事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通过精确计算来解决。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确计算和粗略计算的机会相比,后者多得多。
例如,妈妈问:马上要迟到了,你还要多久?孩子答:马上,五分钟吧;这个月家里开空调了,电费估计要超过100块了,可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数月不进行精算,估算每天都要用。
因此,培养估算能力有道理的,也是有必要的。
2、估算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监督的学习习惯在精确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算出大致结果,为正确计算创造条件;在精确计算后进行估算,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及时订正。
看来,无论是计算前估算还是计算后估算都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3、估算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有助于他们对数字,问题及结果的直觉感受,从而使事物的样态更加清晰及准确,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4、估算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
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
5、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估算在学生的后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思想。
比如圆周率π、根号2等等用到近似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
6、模糊数学也是发展的方向在现代数学的发展的过程中,估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数数字的方法
数数字的方法数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字。
掌握一些快速、准确数数字的方法对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数字的方法,帮助您更加轻松地处理数字。
一、快速估算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完全精确地知道数字的值,只需要一个大致的估计。
这时,快速估算的方法就十分有效。
1. 取整法:将小数取整,例如把6.88近似地估算为7,把4.25近似地估算为4。
2. 幂次法:对于较大的数字,找到与之最接近的一个10的幂次,再根据幂次的大小来估算。
比如,如果要估算1423的大小,可以将其近似为1000。
3. 字头法:通过观察数字前面的字头(百、千、万等),可以快速判断数字的数量级。
例如,如果汽车厂商表示一款新车的售价为15万元,我们可以迅速知道它的价格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
二、精确计算在一些需要准确计算数字的场景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估算,需要用到一些精确计算的方法。
1. 线条法:对于计算长度、面积等需要精确计算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线条法。
即利用直尺、尺规等工具,将图形的长度、宽度等线段映射到标尺上来测量。
2. 寻找规律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字运算,可以尝试寻找数字规律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1+2+3+...+100时,可以发现前一项和后一项之间的差恰好为1,通过这个规律可以得到答案5050。
3. 列竖式法:对于大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可以使用列竖式法来完成。
将两个数按位对齐,逐位相乘或相除,并将结果累加或累减即可得出最终结果。
三、应用工具除了上述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数数字。
1. 计算器:计算器是数数字的必备工具之一,无论是简单的四则运算还是复杂的科学计算,计算器都可以提供准确的结果。
2. Excel 表格:对于需要大量数据计算的问题,可以使用 Excel 表格进行自动计算。
设置好公式和参数,即可轻松得出结果。
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
审题
选择合理
的计算方
计算、得出
结论
评价:看来同学们不但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很善于及时总结、梳理,非常好。
下面就让我们亲自去实践一下,如何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与交流:“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等知识的学习是不是也要用到计算?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引领1:如图,要为这样一个饮料罐的
外壁制作标签纸,至少需要多少纸?
问题引领2:六年级一周30节课,各学科
课时占总课时的百分比如下图。
一周有多
少节语文课?
说明:计算在数学学习中非常
重要,大部分的知识要用到计
算。
基本练习是比较基础的题 1 能够选择合理的计算
方法解决问题。
能够选择合理的计算
方法解决问题,书写工
3.应用与反思P91第10题:习题处理建议:
⑴认真审题,了解信息,确定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判断估算还是精确计算)。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集体订正,让算的快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以及问题(1)精确计算的理由,问题(2)估算的理由。
4. 应用与反思P93第16题:
大连、烟台两个港口相距87海里。
甲、乙两船分别从两个港口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乙船每。
估算与精确计算
三位数加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计算策略——巧算。
即通过容易的题推算出难的题。
知道精确计算与估算。
能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的游戏好吗?要求:我说一个数,请你们说出最接近它的整十数。
看看谁说的又快又准确。
出数:57、82、259、473、698、546、7392、师:游戏做的真不错。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为了准备游园会二(1)班折了462只纸鹤,二(2)班折了229 只纸鹤,估一估两个班级共折纸鹤大约多少只?(可以用相邻的整十数来估算)估算1:470+230=700(生:我把462 估算成470,229 估算成230,所以470+230=700)估算2:460+220=680(生:我把462 估算成460,229 估算成220,所以460+220=680)估算3:460+230=690.。
(生:我把462 估算成460,229 估算成230,所以460+230=690)估算4:470+220=690(生:我把462 估算成470,229 估算成220,所以470+220=690)那么精确计算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大家来计算一下精确计算:462+229=691师:为什么小胖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结果小?生:因为全部用相邻的整十数中较小的那个数估算的,所以估算结果小。
为什么小亚的估算结果比精确计算的结果大?生:因为全部是用相邻的整十数中较大的那个数估算的,所以估算结果较大。
为什么小丁丁的估算结果很接近精确计算的结果?生:因为小丁丁是用最邻近的整十数估算的,所以计算结果最接近准确结果。
小巧的估算结果为什么很接近精确计算的结果?生:因为小巧前者用相邻的整十数中较大的那个数,后者用相邻的整十数中较小的那个数,所以结果也比较接近精确计算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
师:你(不估算,坚持精算的学生)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想法?
生:我还是觉得我的计算结果比他们的准确。
师:好,看来你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没关系,到底是估算好还是准确计算好呢?我们慢慢体会。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精确计算的结果,再看看同学们估的结果——2400,2100,2110,1800,你对自己的估算结果有什么评价或思考吗?
生:我估的是1800,实际结果差得就远了。
像398不应估成300,估成400更好些。
师:你很善于思考,其实你估的结果已经可以了,但是你还能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问题,进行调整,老师为你的这种善于学习,善于反思的精神而感动。
生:我估的是2110.我觉得我估得还挺准,因为和答案比较近。
师:你是怎么估的?
生:我用的是“大估”。
师:这是经验!“大估”,你在哪儿呢?你一定有感而发,说说看。
生:我感觉我估大了。
我把307这样的数看成400了,如果像xx一样
缩小一点,估计为300,就可能估得更准。
师:你不仅能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方法,还能在反思中发自内心地去
欣赏别人,发现别人好的方法,这样学习进步会更快。
……
师:同学们,一节课就这样过来了,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认为今天学了估算,所有的计算都变简单了。
生:我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估算而且用的时候还特别恰当。
师:你的“恰当“是什么意思?
生:该大估的时候就大估,该小估的时候就小估,要选择合理的方法。
师(继续询问刚才坚持用精算的那个学生):有什么想法?
生:估算有好处,但是也不能什么事都估算,该精算的必须精算。
师:你说得真对,我赞同。
该精算必须精算,不需要精算时,估一估就可以了,要学会选择和调整,经验需要慢慢地积累。
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师:说得真好!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多么深刻的感悟啊!
本文选自吴正宪其著作《人文数学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