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办学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 行动导向 活页式教材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 行动导向 活页式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b5ffbd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d.png)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 行动导向活页式教
材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是一个旨在促进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
域的合作与交流的项目。
该项目采用了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
在SGAVE项目中,行动导向是核心的教学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在
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SGAVE项目采用了活页式教材。
活页式教
材是一种可灵活组合的教材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和更新教材内容。
这种教材形式有助于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教材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在SGAVE项目中,教师会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学生需求,设计出具体的学
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这些任务。
同时,教师还会利用活页式教材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表格、案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作任务和所学知识。
通过采用行动导向和活页式教材,SGAVE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也为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6e4117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f.png)
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一、研究背景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是两国教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通过直接将校园和企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职业教育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两国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采用的模式有所不同,本文将对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二、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比较1. 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中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采用企业与学校签署协议或缔结联合办学模式。
在企业与学校签署协议的模式下,企业将与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在联合办学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立该职业或该领域的教育机构,一起承担教育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在该企业就业。
2. 德职校企合作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采用的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又称为“学徒制”,是传统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互补充和结合的基础上,实行实习制度。
在德国,高职院校设立的实习制度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德国的学徒制职业教育是由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行分类培训和分类学习的方式,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的制度。
三、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与分析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点。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不同点如下:1.中国职业教育主要采用企业与学校签署协议或缔结联合办学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构建。
2.德国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企业中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双方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中国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构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重视知识的共享和技能的培养,而德国则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培训技能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两国在教育模式方面的不同点,也进一步推动了双方在未来共同推进中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持久化合作的可能性。
“五步”教改抢占发展制高点
![“五步”教改抢占发展制高点](https://img.taocdn.com/s3/m/e3feafaee45c3b3566ec8b70.png)
“五步”教改抢占发展制高点作者:巩云霞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4年第6期文/特约通讯员巩云霞在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技工院校要做强、做精、做大,就必须坚定地走内涵发展之路。
2010年,东风汽车公司技师学院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实践,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第一步:普及一体化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学院首先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对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宣传、交流、示范和讲解,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新理念。
由于多年的双元制办学经验,一体化教改模式与学院教学理念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学院通过组织讲座、说课、培训、研讨、示范等形式,由上至下层层有序开展,在校内普及了一体化教学理念。
学校近三年累计安排教师出国培训25人次,国内交流培训150人次,参加培训交流教师约800余人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实现学校教师由双师型教师向一体化教师转型。
第二步:统筹组织开发团队,协同联合作战为保证改革有效和有序地贯彻实施,学校成立了一体化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统筹指挥,教学副校长组织实施推进,教研室主任担任专业建设负责人并组建一体化开发团队,不仅选出一些开发能力强、教学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优秀骨干教师,同时也聘请企业工程师、高级技工等参与其中。
目前学校长期聘请汽车、车身修复、模具、机电、数控等五大专业的企业专家110余人,包括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能大师和高级技工。
他们的加入,为一体化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协同作战、取长补短,为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步:深化企业合作,挖掘企业优势由于一体化课程紧紧围绕着工作岗位展开,学院充分挖掘了企业的人、财、物的优势,聘请企业参与教学开发,提供技术文件,并通过各种合作形式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场地。
目前,学校与12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3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深度合作关系,企业为学校提供了近2000万元的教学设备,神龙汽车公司、东风康明斯、东风商用车公司等为汽车专业提供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汽车总成及整车,同时,企业还提供教师专业技术培训、技术文件、软件支持等。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提升核心能力,服务经济发展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提升核心能力,服务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6701ce3551810a6f5248682.png)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提升核心能力,服务经济发展近年来,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与多家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广泛、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互动多赢的局面。
握手神龙,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2006年,学校与东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六大工种(汽车维修、汽车钣金、汽车涂装、汽车电器、汽车装配和汽车返修工)的培训合作协议。
几年来学校已为神龙公司输送了4000多名员工和各类优秀的技术人才。
2012年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学校在神龙公司内建立了员工培训中心,首期开展新员工的准入培训,这种将学校建在企业中的方式时刻跟踪了企业的发展,方便了企业的生产,做到了生产培训两不误。
学校与神龙公司的校企合作成为“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典型案例。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了多方共赢。
服务行业,延伸校企合作新途径为汽车行业经济发展服务,与汽车企业校企合作,是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办学的一个优势和特色。
学校成立专门机构,配备过硬人员,主动与企业联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辟校企合作新途径,努力为汽车行业多输送技术过硬的技能人才。
2007年,代表我国商用车先进技术的“东风天龙”、“东风天锦”车型投入市场,学校抓住这一时机,主动与企业联系,组织教师同企业的专家一起制定培训大纲、开发培训教材,为东风公司在全国的售后服务站开展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电器等系统的培训。
2011年,企业出设备、出资金、出技术、出专家,在学校正式建立了东风商用车销售服务维修培训站,由学校负责吃、住及培训一条龙服务,当年办班67期,达830余人次,2012年上半年培训学员已超过500人。
由于教学模拟教具都是企业最新产品,员工们实现了所学知识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解决了服务站维修技师的技术水平滞后于东风商用车技术的现状,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国际合作,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注重与德资企业的联系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又一特色。
高度重视校企合作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高度重视校企合作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ec7687731711cc7931b7166f.png)
神 龙 公 司 五 大工 种 培 训 基 地 在 东风 技 工 学 校 启 动
校 企 合作 座 谈 会
学生在工厂实习
二 、校 企合 作 基 本 做法
多年 来 我 校 长 期 与 企 合 作 , 组织 大昂 专业 师 资 对 市 场 l 进 行 反 复 调 研 ,并 深 入 到 企 业 中 找 到市 场 和 企 业 最 需 要 的专 业 ,根 据 多 年 的 企 、 培 训 经验 , 以及 我 校 现 有 软 硬 件 条 件 , I 确 定 出科 学 合 理 的 培 训 计划 , 认真 开展 校 企 合 作 、半 工 半 读 实 践 活 动 ,基 本 形 成 了 以 “ 互 需 要 , 互 惠 互 利 , 互 相 参 相 与 ,互 相 依存 ” 为主 要 标 志 的产 学 结 合 、半 工 半 读 、 校 企
一
、学Leabharlann 校 概 况 东风 汽 车 公 司 高 级 技 工 学校 始建 于 1 7 年 ,是 国 家 重 点 93 技校 , 占地2 0 ,建筑 面 积5 。 3亩 万m 。除湖 北十 堰校 本 部外 ,设 有武 汉 、襄樊 、, H 个分 校 区 ,开设 有机 械 制造 等2 多个 专 三 O 业 ,其中湖 北省 技丁 学校 …级重 点 专业 1 ( 控技 术应用 ), 个 数 级重 点专业 5 ( 个 电气维 修 、汽 车维 修 、数 控机 床 维修 、模具 制 造与 维修 、冷作 技术 ) 。在校 学_ 100 q 0 0 余人 ,毕 业生就 业率  ̄ 达 9% 8 ,形成 了 以东风汽 车 公司为 中心 , 向全 围各地辐 射 的就业 络 ,得 到 了用人 单位 和 社会 的欢 迎 。2 0 、2 0 年学 校 分别 02 0 7 被 评 为 国家职 业教 育先 进 单位 ,2 0 年 评 为 首批 高 技 能人 才培 08 养基 地 ,20年 评为 全 国首批技 T学校 示范 基地 。 09 】 8 年 , 东 风 高 级 技 校 在 国 内 率 先 引 进 了被 誉 为 德 国 95 战 后 经 济 迅速 发 展 的 “ 密 武 器 ”— — “ 元 制 ”职 业 培 训 秘 双 模 式 ,并 与 德 囡汉 斯 ・ 德 尔 基 金 会 签 署 了合 作 办 学 议 , 赛 丌 始 引入 德 国双 几 制 一 级 ( 术 T人 )培 训模 式 ; l9 年 , 技 90 引 进 德 国职 业 教 育 的 I 培 训 , 即 午 间 主 任 、 工段 长 等 中 _ 级 线 管理 人 员 的培 il 0 2 丌 始 探 索 引 进 德 国 高 等职 业 教 j ;2 0 年 i 育培 训 模 式 ( A 式 );2 0 年 与德 国工 商行 会 合 作 ,引 进 B模 06 “ H ”技 工 认证 证 。通 过 与 德疗 2 多 年 的 良好 合 作 , “ AK O 双 元 制 ”培 训 特 色得 到 了充 分发 挥 和 体现 。 我 校 对 校 企合 作 、 工 学 结合 的探 索 可 追 溯 到 上 { 8 年 廿纪 0 代 引进 “ 元 制 ”之 初 , 町谓 内涵丰 富 、基 础 扎实 。 学校 依托 双 东 风汽 车 公刊 ,运 用 “ 元制 ”培养 模式 ,有 多年校 合 作 的 双 良好 基础 。一 是 我 校 是 团有 人 型 企 业 所 办 职 业 学校 ,有 东风 汽 车 公 司这 一 国有 特 人 犁 企 业 做 强 后盾 。 二是我 校 是 全 首批 引入 德 困 “ 元 制 ”职 业 教 育模 式 的 |家 级重 点技 工 学 双 司 校 ,而 “ 元 制 ”则 是 工 学 结 合 、半 工 半 读 模 式 的 成 功 典 双 范 。 是 以东 风 神 龙 汽 车 有 限 公 一 与 我校 “ 向培 养 ”模 式 J 定 为主 的多 种 校 氽 合 作 方 式 基 本成 熟 。 学校 以实 施 校 合 作 为 基 础 ,积 极 改 革 以 学校 和课 为 巾心 的传 统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大 H 探 索 实 践 ,在 校 企 合 作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 } 方 而 取 得 r叮喜 的成 绩 ,探 索 积 累 r许 多 有 葡 的 经 验 , 取 得 了 良好 成 效 ,打 造 了东风 职 教 品牌 。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的研究和实践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的研究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f7db68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9.png)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的研
究和实践
1概述
SGVE(德国-中国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是一个包含多方实践和研究的国际项目,由德国,中国和欧洲联盟联合发起,致力于改善德国和中国之间在职业教育汽车机电方面的竞争关系。
该项目实施了一系列课程、行业团队和合作企业,以及德国和中国的技术培训,旨在建立一个提供可持续技能和学习环境的模式,从而推动两国合作发展。
2研究
SGVE项目还包括支持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探索两国之间在职业教育汽车机电方面的差异、改进和发展。
研究人员对德国和中国的技术普及及其在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两国制定的职业教育规范和标准中吸取经验教训。
此外,SGVE的研究还关注了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技术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学习环境和课程的方法。
3实践
SGVE项目实施了一系列行业团队和合作企业,以提供双边技能培训所需的实际技术及环境。
中德合作双方还实施了一系列专业和学术
课程,以及在技术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双向讨论和交流活动,以紧密地发展跨文化的全面合作关系。
此外,SGVE项目还要求两国企业及其团队承诺至少成立一个合规机构,以确保具体实施项目的符合本地和欧盟法规的要求。
4总结
SGVE项目是一项多方参与的国际性项目,旨在提高德国和中国之间在职业教育汽车机电方面的竞争力。
它实施了技能培训,技术课程以及交流活动,以及研究计划,帮助实现职业教育和以社会发展的双边合作发展。
德国和中国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将SGVE项目发展成为一个持续合作、发展中的能量,以促进双国在职业教育汽车机电的双边合作发展。
中职 中德双元制 招生简章
![中职 中德双元制 招生简章](https://img.taocdn.com/s3/m/acae48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c.png)
中职中德双元制招生简章
中职中德双元制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和职业发展途径。
以下是中职中德双元制的招生简章:
1. 招生对象:具备中等教育学历的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的求职者。
2. 招生专业:可选择的专业包括机械制造、电子通信、汽车维修、建筑工程等。
3. 学制和学费:中职中德双元制的学制为3年,学费根据学校和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
4. 招生计划:根据学校的资源和需求,每年的招生计划有所不同,具体招生计划可咨询相关学校。
5. 招生流程:报名、初审、笔试、面试等环节,具体流程根据学校要求而定。
6. 培养模式:中职中德双元制采取中德联合培养的模式,学生将在中国和德国两个国家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7. 学习内容:学生将学习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德语课程,并有机会在德国进行实习或交流学习。
8. 就业前景:通过中职中德双元制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国际
认可的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以上就是中职中德双元制的招生简章,具体招生政策和要求可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进行了解和咨询。
5、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简介
![5、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10c7fdaa1c7aa00b52acb8d.png)
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随东风汽车公司建立而产生,先后被教育部授予“东风汽车公司汽车工业学校”,被人社部授予“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东风汽车技师学院”。
1985年开始与德国合作,推行“双元制”职业培养模式,是湖北省特色技工院校、湖北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一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
学校采用特色鲜明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引进通行欧洲及世界的IHK技工认证标准,与欧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培养造就了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和技师队伍,办学层次涵盖中专+中技工、大专+高级工、本科+技师。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优越,多次承办国家级、省级、公司技能大赛。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欣然题词:“严格培训学生的技能和一丝不苟的质量意识,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工人。
”学校设有十堰、武汉、襄阳等多个分校区,开设专业20余个,拥有3个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6个湖北省技工学校“一级重点专业”和“二级重点专业”。
东风汽车全国4S店及售后服务站工作人员均定期在本校进行技术技能培训认证。
实习教学植入的德国双元制“四段式教学法”,突出实践环节,优化实训手段。
先进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融“教、学、研”为一体,将专业基础课与实践技能课完美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走在职教领域的前列。
学校还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了“东风职教”特色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校企双方实现深度融合,并相继开办了定向班、订单班、公益班、扶贫班、国际班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年输送人才3000多人。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教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以中德职教合作项目为例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教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以中德职教合作项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2e50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a.png)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教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以中德职教合作项目为例【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德职教合作项目发展模式及服务内容,分析了该项目的实施情况,最后总结了该项目给我国国际职教合作的启示。
【关键词】国际交流合作;职业教育;引进来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发展不平衡、"引进来"提质不高的困境,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积极顺应国家职教方针政策,积极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外职教合作路径。
一、中德诺浩职教项目发展模式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是由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同投资创办的专业教育服务机构,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世界级职业教育课程的提供商和服务商,结合中国汽车行业实际情况不断吸收和创新,积极打造中外职教合作国际品牌。
中德诺浩引进德国职业教育资源,采用“第三方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通过线上“智慧课堂”和线下“学徒式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国中、高职院校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汽车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助推中、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的升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汽车职业教育服务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二、中德诺浩职教项目服务内容1、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课资源包“汽车机电诊断与维修技师”(高职)或“汽车机电维护与保养技师”(中职)课程的全套教学资源包,包括:课程领域标准、教学课件(PPT)、维修手册、多媒体视频、理实试卷、参考文献目录等。
2、中德诺浩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汽车机电诊断与维修技师”(高职)或“汽车机电维护与保养技师”(中职)课程的实施方案,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方案、第三方人才评价方案。
3、中德诺浩“理实一体化”汽车实训室建设方案“理实一体化”汽车实训室建设方案和实训设备标准化配置方案,并结合各合作院校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4、中德诺浩汽车课程“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德诺浩汽车课程“双师型”教师培训是分阶段、分模块、分层次的培训学习。
基于中德SGAVE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基于中德SGAVE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4260e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5d.png)
59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对人才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质量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期能够缓解人才短缺的压力。
然而,随着大量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会,人才数量迅速增加,但人才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学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往往落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真正需要,此外,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仍然非常紧缺。
因此,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需要职业院校重点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 )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1 项目背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为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高度重视。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 )项目是由教育部、德国合作机构及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大众、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共同推出的国际化产教融合项目。
该项目旨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在我国进行产教融合试点并推广,培养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引入中德SGAVE 项目,是我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深基于中德SGAVE 项目的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构建——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宋 飞,张裕荣,吴会波,陈 诚在首次校企合作围绕现代学徒制项目和汽车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技术培训进行了深度合作,开发了校企合作教材《新能源汽车构造与原理》。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代学徒制班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学习领域课程需要改革,因此提出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开发,制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提升校企合作,凸显专业特色。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7961d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e.png)
9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是2012年由中国教育部牵头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联合我国相关高职院校共同推出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
该项目旨在借鉴德国等欧洲国家“双元制”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最终达成推动职教改革的进程,建设国际领先的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对于加强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紧密结合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被我国职业教育界引入国内。
基于两国职教体系差异,“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并没有直接可以复制、照搬的应用经验。
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在国内本土化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改革研究,仍然局限于前期的课程开发和设计阶段,还未达到广泛应用的程度,存在课程定位模糊,忽视行企发展、校企合作浮漂,两情相悦困难等问题,难以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主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
本文以汽车机电工程师岗位的工作过程为构建课程框架体系的依据,开展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的本土化落地研究,在借鉴吸收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本土化,开发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本文首先分析“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其次,从应用层面按照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提出中德SGAVE 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的路径。
最后,从宏观角度,提出“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的相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 VE)项目“学习领域”课程模式本土化建构与实践研究郭丹丹 陈安柱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5摘 要: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合作(SGA VE)项目人才培养目标旨在精准定位“汽车机电工程师”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
行动导向法在中德SGAVE班教学中的实践
![行动导向法在中德SGAVE班教学中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b3fb8fc102de2bd9605881e.png)
行动导向法在中德SGAVE班教学中的实践作者:张俊峰邓璘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2012年,中德SGAVE实验班在我校开办,我们通过在教学一线亲自实施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以发动机机油泄露这一客户委托为例,应用行动导向法对课程进行设计。
关键词:行动导向;SGAVE;发动机机油泄露一、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它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是“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论。
二、SGAVE课程结构SGAVE课程结构是由奥迪公司Bernd Jooss与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领域模式,总课程设置共有8个学习领域,8个学习领域下共有43个学习情境,43个学习情境下又有若干个客户委托任务构成。
这8个领域贯穿了整个3年的学习,每学期8个领域同时开设,但每个学期内每个学习领域的客户委托任务是不同的,其客户委托也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这就有别于传统的课程设置,一学期开设几门专业课,三年一共要学习几十门课程。
这些客户委托都是来源于汽车维修站中实际所遇到的一些工作任务,每个客户委托中都明确地规定了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以及应该具备的能力。
中国十大汽修学校排名
![中国十大汽修学校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37b5d6805901020206409c1c.png)
最新汽修学校十大排行汽修学校的排名是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及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标准进行排名,全国排名前十的汽修学校如下:一、北方汽修学院北方汽修学校创办于1993年,总部位于北京市,学校分校遍布全国各地,在广州、长沙、武汉、电子、沈阳、石家庄等10个分校。
学校采取全日制教学管理模式,学校与国内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及汽修公司签订了定向培训协议,以保障毕业学员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学校硬件设施强硬,各类车间和车型都是比较新的,在汽修学院中,北方汽修学院的硬件设施是比较好的一家。
二、万通汽修万通汽修学院隶属于新华教育集团,创建于1988年,是中国汽修学院中首屈一指的学校,学校在全国有多达十几个的分校,分别有安徽万通汽车学院、北京万通汽车学院、山东万通汽车学院等等分校。
万通汽修学院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是非常高的,是国家汽车技术人才定点培养基地,万通汽修学校在汽车维修方面车型多样化,包括“中、日、德、美、韩”等五大车系的汽车维修学习。
就业方面实现了五重就业保障,订单式校企合作、多元化就业渠道等等,为学员毕业工作保驾护航。
三、山东蓝翔汽车工程学院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蓝翔学校在现在可是“网红”呢,“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蓝翔技校的广告语。
山东蓝翔技校创办于1984年,在中国技术学校中知名度非常高,是中国民办职业院校中唯一一所向部队输送专业技术士官的学校,学校包括汽修、厨师、数控等多种高达100多个工种的专业学院。
四、蓝天技工学校蓝天技工学校是一家由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技工学校。
主要设置的专业有机电化一体、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多个技术工种。
就业方面该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菲律宾国立大学等学校有着联合办学关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出国留学和升学的渠道。
五、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75年,是杭州市最早创办的汽车专业全日制技工学校,隶属于浙江省交通厅。
基于德国GFBM项目的中职汽修课程融合问题分析
![基于德国GFBM项目的中职汽修课程融合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6e3a8f6294dd88d1d26b27.png)
S KILLS教学探索编辑 强 音基于德国GFBM项目的中职汽修课程融合问题分析文/江文渊 王瑞君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简称GFBM)汽车机械电子维修技术项目是以德国汽车行会课程为标准,结合考核认证的专业课程体系。
该体系各个模块课程与工作领域完美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
基于德国GFBM课程融合是借助GFBM汽车机电维修技术项目模块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结合学校汽修专业特色,建立国际化汽修专业课程体系,创建行动导向模式,培养现代汽修专业新型人才。
而在中德课程融合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影响着中德合作项目的开展。
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学校国际合作项目需求与合作深度之间的矛盾1.存在的问题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以及省市各级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要求出台,笔者学校与德国GFBM开展汽车机电项目合作。
德方在合作形式和细节上有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中德合作班组班人数、课程要求、师资条件、设备条件方面。
对于笔者学校来说,希望借助德国课程模块,在学校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并以此项目为试点,找到一种示范性的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
2.应对措施为开展深度的中德合作,使双方的合作意图达成共识,我们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将课程的替换转换成课程的植入,这样就可以与学校的文化课程进行结合,同时也能够保证德国课程模块的顺利开展。
同时,加强师资的培训,要求德方专家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示范。
此外,德方必须协助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项目的开发和教学资料和整合,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二、德国相关课程安排与学校教学安排之间的矛盾1.存在的问题国际合作项目要深入开展,关键是项目课程整合。
在课程方面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课程设置。
德国课程整个三年全是与专业相关课程,没有文化课。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简介.docx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简介.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f568807172ded630a1cb678.png)
附件1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简介一、项目发展历史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ino-German Advanced V ocational Education, 简称SGA VE)源于教育部与德国大众、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五大汽车厂商自2010年至2020年共同实施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汽车机电项目”。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汽车机电项目按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德国车企、高校专家和中国高职院校教师、职教专家共同设计适应中国高职院校的、贯穿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三年全周期的教学大纲;项目采用“客户委托、工单引领、问题导向”的“剥洋葱式”模块授课模式,坚持学生考核、学校审核、教师培训标准化,坚持企业全程参与学校遴选、学生组班、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各环节,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内涵建设。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汽车机电项目实施十年间,共在全国25所院校开设了222个项目班,培养毕业生近4000人,认证教师200余名,遴选了8所项目示范中心,发展了750家德系汽车品牌经销商网络,项目毕业生在德系汽车品牌就业率达75%以上。
项目有效服务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和提质培优行动,多所项目院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教师获得“教学名师”称号,项目院校学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奖项。
根据项目发展需要,为加强成果辐射和本土化推广,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自2021年起中文名称变更为“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英文由“Sino-German Automotive V ocational Education”变更为“Sino-German Advanced V ocational Education”,英文简称SGAVE不变。
二、SGA VE项目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院校名单三、SGA VE项目示范中心院校名单。
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
![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34e09d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9.png)
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那我给你讲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这可是产教融合超成功的案例。
在德国啊,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一边在学校里上课,一边就在企业里工作实习,这就是“双元制”。
比如说汽车制造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汽车工程的理论知识,像汽车的构造原理啦,发动机是怎么运作的之类的。
然后呢,他们就会进入像大众、宝马这样的大企业或者一些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小企业。
在企业里,那可就是真刀真枪地干了。
他们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从拧螺丝这种基础活儿开始干起,慢慢学习汽车组装、调试这些技术。
企业也特别上心,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未来的员工来培养,给他们提供专门的培训场地、设备,还有老师傅一对一指导。
这些学生啊,既能拿到学校的学历证书,又能在企业里学到实实在在的手艺,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了。
这对企业来说,那就是得到了一批量身定制的熟练工人,对学生来说,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且一工作就能上手,工资还不低呢。
这就像是一场企业和学校共同导演的好戏,学生就是主角,两边都给主角搭好了台,让他们能顺利地走向成功的职场道路。
再说说咱们国内的“深职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
深职院那可是职业教育里的一把好手。
和华为合作之后啊,就像是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高科技世界的大门。
学院里的课程设置那是相当的酷炫。
华为把自己的技术、设备都投入到教学里。
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华为最先进的网络设备,学习到最新的信息与网络技术。
比如说云计算、大数据这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东西。
而且啊,华为还会派自己的技术专家到学校去当兼职教师。
这些专家可不像那些只懂理论的老师,他们在企业里天天和这些技术打交道,肚子里全是实战经验。
他们给学生讲的案例都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就像讲故事一样,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学到真本事。
学生们还有机会到华为的企业里去实习。
在那里,他们就像是小蜜蜂一样,在各个项目组里忙活着。
可能今天在参与一个5G基站建设的项目,明天又在研究怎么优化企业的网络安全。
发挥比较优势 创建东风品牌
![发挥比较优势 创建东风品牌](https://img.taocdn.com/s3/m/ccbc81c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0.png)
9OCCUPATION2014 011985年10月5日,国家教委与德国政府委托的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以下简称赛会)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东风技校)是遴选出的6所合作校之一。
自该项目开始至今,东风技校及其上级主管的历任领导都始终支持项目,无论资金多寡和生源多少,也不为业界的流行和时髦所动。
经历28年实践检验的工学结合办学理念,在企业办校、校企具有相同对话体系的制度保障下,为东风培养了众多优秀员工。
这些成为企业骨干的校友,又坚持着他们曾经的成功体验,多年的传承积累形成了双元制的东风品牌。
实践:“三步走”造就东风品牌东风技校确立了建立双元制模式下的东风特色品牌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采用了“三步走”的“十八字方针”。
第一步:请进来,走出去。
将德国专家请进学校,长期指导、培训学校教师,并形成机制。
学校一批年轻的专业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和东风品牌专家,他们的课程和实训场地建设模式已经成为西部20多所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东风版标准。
第二步:广吸收,深融合。
通过消化吸收,学校引进了双元制一级、二级培训模式以及双元制大学模式。
在专业工种方面引进了机修钳工等10多个专业,目前学校所有专业及其层次都是由此演化而来,德国职教理念的东风办学实践成了东风品牌的基石。
第三步:勤思辨,勇创新。
学校思考着如何根据自己的东风背景和国情,将双元制真正运用到办学实践中,利用好东风“企老师”的各种资源,使之成为东风特色的双元制职教体系。
一是强化订单和培训。
开展“订单式”培养,实行学分制管理,强化技能实践教学过程,这些订单班的基本培养要素就是东风版双元制课程。
二是积累成长和总结。
学校自编了6个专业的系列教学文件和校本教材,50%的课堂教学用教材和90%实习用教材均为校本教材。
三是项目扩展和深化。
学校引进两级工长、AHK 培训认证、双元制大学、EBG 平台下国内职业院校教师境内外培训、赛会的各类学术和讲学交流、西部学校援助、企业培训师境外培训、学校师生互访等各类合作项目,构成了一线技工、工长和发挥比较优势 创建东风品牌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沈炳生技术员的全品系培养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 创建东风品牌
![发挥比较优势 创建东风品牌](https://img.taocdn.com/s3/m/a5a4c84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9.png)
发挥比较优势创建东风品牌
沈炳生
【期刊名称】《职业》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1985年10月5日,国家教委与德国政府委托的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以下简称赛会)签订职业教育合作协议。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东风技校)是遴选出的6所合作校之一。
【总页数】1页(P9-9)
【作者】沈炳生
【作者单位】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发挥比较优势强化政府职能打造四川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J], 屠火明;曹学艳;张娟;张晓东
2.名牌战略之路: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东风牌”天然橡胶品牌创建纪实 [J], 易建华;李雄武
3.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叫响农业四大品牌 [J], 董爱瑞;丁超
4.发挥比较优势,创建特色品牌,振兴县域经济 [J], 秦邦元
5.发挥比较优势,创建特色品牌,振兴县域经济 [J], 秦邦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e3db5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f.png)
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建立一体化教学标准、规范化培养技能人才职业学校为了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范,需要在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总结完善形成一套一体化教学的运行规范或标准,指导和规范一体化实践教学环境构建和一体化教学行为、过程,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科学化规范化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一、实施背景(一)双元制模式的困惑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德国开创了技术领先文化,使德国的精密制造技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促进了德国成为低失业率和高就业稳定率国家。
双元制模式已在国内实践多年,但由于政策和制度的局限,政府公办职业学校无法直接推广双元制模式,而如何学习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建立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标准,势在必行。
(二)建立一体化教学标准可行且必须多年来,我校开展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由双元制到一体化。
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一体化教学标准可供执行,学校与学校,专业与专业,教师与教师间各自运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条件都有差异。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体化教学标准的深化探索,认为建立学校一体化教学标准是可行的。
首先是符合学校现有条件和实际,多年一体化教学实践有一定基础,其次是学校地处湖北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校企合作构建模拟生产场景和工艺流程的一体化实践教学环境及教师实践提供了条件。
二、主要目标(一)建立科学的一体化教学标准探索构建形成一套一体化教学的运行标准并全面推广实施,明确一体化教学的含义、条件、组织形式、进程、要求等,进一步规范学校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指导和规范一体化教师教学行为,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二)构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条件我们认为要实施标准的一体化教学必须构建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环境,二是构建适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和学材,三是培养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应用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办学情况汇报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于1973年创建,1985年1月东风高级技工学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在国内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一级(技术工人)培训模式,成功地为东风汽车公司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
于1990年引进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二级培训,即车间主任、工段长等中层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为东风汽车公司输送了众多优秀的中层一线管理人员。
2002年,引进了德国双元制大学BA(德国双元制大学英文Berufsakademie的简称)模式,即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
2004年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支持下,学校又将“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在中国西部职业学校进行推广,并为多所职业学校建立了各种专业的实训车间。
2006年,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德资企业用人的需要,引入了德国手工业行会IHK取证项目。
在与德国23年的合作办学中,学校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原则,不仅传承了双元制的精髓,而且将它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其得到发展,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与德方23年的联合办学,学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办学绩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主要经验1、争取各级领导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在与德国合作办学的初期,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劳动部的全方位的大力支持。
东风汽车公司历任领导黄正夏、李文华、陈清泰、孙宏俊、马跃、苗圩、张旭东等领导亲自参与合作协议的协商和签署,使中德合作项目得以延续至今。
在教学设施上给予了学校极大的投入,特别是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把公司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高级技能专家调入学校任教,并派到北京大学学习语言后再送到德国学习“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
正是有这样的师资队伍,才使得“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在我校得到较好的应用和推广。
2、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创建东风职教品牌“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培养目标非常明确——由学校和企业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工人。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不仅需要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而且还需要企业参与对学生的培养。
理论教学主要由职业学校承担,技能培训主要由企业承担。
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大约一半的时间要到企业去接受技能培训。
学生直接在企业的生产现场接受培训,零距离的认识企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通过企业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也不断地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而逐步成为合格的企业员工。
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操作专业技能,而且还能掌握很多学校无法学到的社会知识和技能。
如安全知识、环保知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东风汽车公司各工厂都在培养学生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学校也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实施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学校不断与企业共同制定、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企业把自己未来的设备技术升级和产品的技术升级都考虑到对未来几年的人才培养中去,而不会造成教育教学计划过时或盲目无限提高知识和技能教学要求,使教学能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及时快速调整专业的设置,是东风高级技工学校一贯做法,被外界认为是我校贴近市场办学的制胜法宝。
专业设置既要“新”也要“精”才能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办学活力。
建校以来,东风高级技工学校一直以机械加工行业所需的车、钳、电、钣等工种为重点专业。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学校在巩固传统专业、改造老专业的同时,对市场需求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新开辟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营销等新专业,使学校现有专业达到20余个,专业设置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2004年,在对市场进行准确的把握和分析后,学校开始大力扶持精品专业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和汽车技术应用两个专业被确定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学校创造条件对这两个专业的建设在人员、设备、场地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投入。
尤其是近两年来,学校派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西门子公司、法兰克公司等知名高校和公司学习,同时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德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进修,使数控技术应用和汽车维修技术两个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始终处在同行的前列。
同时,学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东风汽车公司有经验的高级技师和专家做学校的兼职教师,使本专业的产学结合和实践技能培训优势更为突出,学生解决现生产问题和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从2004年开始,我们又把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和法国的汽车企业培训体系、日本汽车企业现场培训方法、欧盟的自下而上的培训方式应用于员工培训,并为企业培训在职技能员工10000多人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通过20多年的合作,有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湖北省教育和劳动部门的支持、东风汽车公司各级部门的支持,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创出了“东风”品牌。
3、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双元制模式的课程安排的核心就是打破课程门类界限,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技能培训课混合起来,按照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将以上课程分为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和实习培训四门课程。
强调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这样做大大缩短了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时间。
以专业理论为主线展开教学。
这种课程的设置始终突出专业特点,知识上删繁就简,以够用为度。
每个知识点都把在实际中的应用放在首要位置。
这样做减少了很多理论的推导,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双元制模式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不是把某个知识点一次讲完,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加深教学内容,逐步提高教学要求。
双元制模式把教学课程分成四门后,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安排的学科制。
在合作办学之初学校教师要转变传统职业教学观念也是应用推广双元制模式的关键,学校通过把本校教师派出去,德国专家请进来,双管齐下,统一认识,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我校每个教职员工的思想中扎根发芽。
4、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在合作办学中,关键是打造一支强势的教师队伍。
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人才又是合作办学中关键中的关键。
目前,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东风高级技工学校的发展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专职教师120余人,其中70多人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60余人在德国、日本、俄罗斯接受过培训,7名教师参与过欧共体PMU项目培训与教学,10余名教师和管理人员被录入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驻华协调中心人才库,2人被团中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4人被授予湖北省优秀教师、“金牌教师”称号,校长沈炳生被授予“金牌校长”称号,7人被授予东风汽车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夺得东风汽车公司技能大赛多工种状元。
教师们的大量教学论文在部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项研究课题在湖北省劳动厅获奖。
1994年以来,在湖北省劳动厅先后组织的7次授课竞赛、2次技能竞赛中,东风高级技校的老师表现不凡,6次取得团体第一的好名次,参赛的30名选手,有21人次获得一等奖。
另外我校请了88名东风汽车公司高技能专家担任技能培训教师,聘期三年。
5、注重研究,拓宽合作范围从1985年1月东风高级技工学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在国内率先引进了被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应用德国双元制一级(技术工人)培训模式,成功地为东风汽车公司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
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学校在掌握了“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的基础上, 1990年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二级培训,即车间主任、工段长等中层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为东风汽车公司输送了众多优秀的中层一线管理人员。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
2002年,我校又将“双元制”合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引进应用德国双元制大学BA(德国双元制大学英文Berufsakademie的简称)模式,即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在德国七十年代后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2年9月,由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牵头,德国斯图加特BA负责指导,在东风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双元制BA模式的机械制造专业本科班。
该班培养目标为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其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培养层次为大学本科。
学生在国内学习,经助理工程师考试和德语考试,取成绩合格者中的前5-10名免费到德国斯图加特高等职业院校(BA)参加加深阶段的学习。
它完全按德国斯图加特“双元制”大学提供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践按奔驰公司的计划实施。
学校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注重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经常与德方进行沟通,不断拓宽合作范围,延伸职业教育合作内涵。
2004年在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支持下,学校又将“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在中国西部职业学校中进行推广,并为多所职业学校建立了多种专业的实训车间。
2005年5月,誉满全球的德国舍弗勒公司来校招聘员工,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最终录用了75名学生。
该公司由依纳集团、富来极集团和LUK集团组成,主要生产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直线导轨,全球员工共有约54000人,180多家工厂和办事处,是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所认可的长期合作伙伴。
2006年该公司又从学校挑选了近40名学生。
学生在企业的优秀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市场,也为自己提供了机会。
2005年6月,德国舍弗勒公司选送了我校05届工模具专业应届毕业生共5人公费到德国总部学习深造一年,圆了技校生也能公费出国的梦想。
学校先后已有3批毕业生近70人被用人单位公费派送德国、日本学习深造。
东风高级技工学校现已成为鄂西北地区技校生能够公费出国深造的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
2006年,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德资企业用人的需要,引入了德国手工业行会IHK取证项目。
2007年——2008年,我校应用“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为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培训来自全国各地汽车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223名骨干教师,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二、在中德合作办学中存在问题1、德方对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在调整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办学已经有23年。
合作之初,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无论在教学模式上还是在教学设备、师资培养上都无偿的给予了非常大的援助。
目前,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项目合作在战略上进行了调整,把重点向西部转移,对我校的支持力度也在递减式调整,学校也正在努力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