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领先变量研究
通胀预期抬头热钱正在快马加鞭地流入中国市场
![通胀预期抬头热钱正在快马加鞭地流入中国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a8f50d18f18583d0496459c9.png)
也 有 基 本 面 因 素 的支 持 。
第 三 季 度 内 . 果货 币乘 数 稳 定 在 目前 4倍 以上 的水 平 、 口数 如 进 量 稳 定 回升 、工 业 增 加 值 持 续 回 升 、 P 同 比跌 幅 快 速 收 窄 乃 至 转 PI 正 , 些 指标 共 同出 现 . 有 助 于 本 文描 述 的矛 盾 色 调 消退 。但 在 此 这 将
为有 关 部 门 的 沉重 压 力 。进 出 口数 据 来 看 , 份 我 国进 出 口总 值 为 5月 14 . 6 1 7亿 美 元 , 2 比去 年 同期 下 降 2 . 5 %。而 进 出 口同 比降 幅 比 4月 9
扩 大 31 百 分 点 , 明我 国外 需 困境 没 有 得 到根 本 发送 。近 期 政府 .个 表 又 连 续 出台 政 策 ,除 了 国务 院 常 务会 议 确 定 了进 一 步 稳 定 外 需 的 6
被 推 高 的通 胀 概 念股 , 是 这 些 机构 所 看 好 的 品 种 正
动 , 体 现 经 济 数据 不 协 调 的 同 时 , 可 能也 暗 示 了其 不 可 持续 性 。 在 很
矛 盾 色调 之 三 : 口贡 献 是 被夸 大 了还 是 被轻 视 出 本 周 四 ,海 关 总 署 网站 披 露 了对 外 贸 进 出 口增 长 速 度 进 行 季节 调 整 的方 法 。 这一 细 节 表 明 , 近 数 月进 出 口增 速 持 续 大 幅下 跌 . 最 成
通胀预期抬头 热钱正在快马加鞭地流入中国市场
5月 份 国 内宏 观经 济 数 据 有 喜 有 忧 ,喜 的 是 当 月 新 增信 贷 环 比 再 超 预期 , 的是 C IP I 比仍 呈 双 降 , 贸 出 口仍 然 低 迷 。 但 是 忧 P 、P 同 外 这 并 不影 响 索 罗斯 、 巴菲 特 以及外 资投 行 唱 多 中 国 , 与全 球 主 要 经 济 体 万 马齐 喑相 反 , 中国 等新 兴 市 场 则蓬 勃 向上 , 本 在 美 国避 险 的 资 原 金 正 在快 马加 鞭 地流 人 中 国市 场 ,而 受 益 于 各 大 央行 释 放 流 动 性 而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究——基于2006~2011年的实证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究——基于2006~2011年的实证](https://img.taocdn.com/s3/m/187db4e55ef7ba0d4a733bfd.png)
Forum学术论坛2462012年8月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探究——基于2006~2011年的实证分析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张坤摘 要:本文总结了对于我国现期通货膨胀已有的研究,对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进行分类,通过对2006年~2011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终推导出由四因素组成的长期均衡模型,得出本轮通胀属于混合型通胀,但需求拉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因素尤为突出。
本文最后根据我国实情进行了分析,对应对本轮通货膨胀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 影响因素 建议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246-02虽然2012年上半年我国CPI有下降趋势,通货膨胀压力或有减缓,但一部分原因是由于2011年的基数太大。
为了弄清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以及影响,我们需要细致地考察引起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 文献综述通货膨胀是经济学界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我国国内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多个视点探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规律性:蒋淞卿(2010)、李晴(2010)认为此轮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和货币投放量过多,造成了需求过大和流动性过剩,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王作文(2010)通过对物价水平和货币流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动性对物价水平具有长期持续的正面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会造成通货膨胀。
刘海影(2011)认为此轮通货膨胀不是由于过低的利率水平以及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而是由于经济周期而产生的产能释放。
另外,李辉(2010)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过成本加成、劳动力工资上升以及预期效应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倾向于混合型通胀的说法,认为此轮通胀属于混合型的通胀。
因此,本文对影响通胀的不同方面,分别选取代表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对其与通胀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实证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2 实证研究2.1 变量选取通过对通胀观点的分析,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变量进行建模分析:解释变量:(1)外部输入性因素:美元兑人民币汇率EXC;(2)货币方面: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3)成本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增长率OIL;(4)需求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COMP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I。
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走势研究
![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走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9ba0d3d15abe23482f4d23.png)
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走势研究摘要:通货膨胀对于股票市场走势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影响财富的再分配、人们的预期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来影响股票价格走势。
本文选取2002年1月-2011年12月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cpi与上证指数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是股票市场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关键词:通货膨胀;股票市场;协整检验一、引言在现代经济中,通货膨胀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对实体经济会产生影响,对于股票市场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理论上我们认为,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走势终究是由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决定的,通货膨胀是一国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表现,价格稳定一直以来都是政府经济调控政策的目标之一。
在面临通货膨胀时,政府所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2011年央行在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银根,股票市场相应地变现低迷,全年下跌21.68%。
因此,探讨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走势的研究具有较强地现实意义。
二、理论分析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持续贬值的现象。
一般分为温和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三种。
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价格指数(cpi)、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它促使资源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效率高的部门,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它能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影响到整个资源的配置过程,进而影响到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股票市场。
具体而言,通货膨胀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股票市场:(一)通货膨胀通过财富的再分配来影响股票市场。
通货膨胀具有财富再分配的效应,能影响社会公众的收入分配。
通过财富的再分配,从而改变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投资额,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势。
(二)通货膨胀通过影响人们的预期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计量经济学论文五个变量
![计量经济学论文五个变量](https://img.taocdn.com/s3/m/7fb0ca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f.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五个变量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本文通过对五个变量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首先,我们考虑了GDP(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变量。
GDP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次,我们研究了通货膨胀率(CPI),通货膨胀率反映了货币购买力随时间变动的情况,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
在分析中,我们还考虑了失业率(Unemployment),失业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利用情况,是衡量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利率(Interest Rate),利率对于货币政策和借贷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起到了调控作用。
最后,我们考虑了汇率(Exchange Rate),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对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五个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进而,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使用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例如多元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来探讨这五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我们可以量化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统计推断,从而得出有关经济现象的结论。
在过去的研究中,一些经济学者发现了GDP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当GDP增长时,通货膨胀率会下降。
而失业率则通常与经济活动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经济活动增长时失业率下降,反之亦然。
利率和汇率方面的研究则表明,它们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外部因素和国际经济关系。
除了探讨单一变量之间的关系外,我们还可以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联合影响。
例如,通货膨胀率可能受到利率和汇率的影响,而失业率又可能受到GDP和利率的联合影响。
因此,研究这些变量之间的复合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c72d024a7302768e99393a.png)
我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分析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以我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为依据,结合相关宏观经济理论,借助计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非线性三次回归模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最终,说明在我国历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建议或方法。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相关性计量经济分析前言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持续均衡的增长。
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物价稳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它会使货币贬值,价格信号失真,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
而经济增长目标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产量和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国理想的经济状态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但是,经济持续增长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悖论,即宏观理论中也认为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在短期内同时实现是有矛盾的。
在探讨通货膨胀成因时,往往认为经济增长是以总需求扩张为前提的,总需求的扩张会引起总体物价水平的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即所谓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目标和物价稳定目标往往是冲突的,经济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一旦达到或超过一定水平(如2.5%),政府就提高利率,这主要就是出于对经济过热而引起通货膨胀的担心。
这种反应其实隐含着经济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的观念。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承认,经济增长并非一定会伴随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除了总需求的拉动,也可以由成本推动等因素所引起。
中国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与预测
![中国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与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363c88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2.png)
中国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与预测中国通货膨胀先行指标与预测的研究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断壮大,通货膨胀的风险不断加大。
如何找到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并进行预测,对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二、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指货币或金融资产的货币价值不断下降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物价上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通货膨胀预示着物价水平的上涨,虽然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但是基本上都具有相关性。
三、先行指标的选择在研究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的经济因素,例如货币政策、市场需求、供应过剩等。
因此,我们选取了以下五个先行指标:1)货币供应量: 这与货币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2)社融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从金融机构获得的流通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股票等。
社融规模的变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但如果社融规模增长过快,就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3)PMI指数:PMI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制造业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于50表示制造业处于扩张阶段。
PMI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房价波动对社会的影响极大。
房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而房价下跌则可能反映经济下行动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5)进口商品价格:通货膨胀还可以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来预测。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可能意味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四、实证分析1)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居民储蓄增长的变化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的发生。
2011年Q2到2016年Q3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长快速,居民储蓄增速明显下降,包括委托贷款和银行汇票贴现等非常规货币等增长加剧,通过VAR模型发现货币供应量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非常显著。
2)社融规模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过快的社融规模增长可能会导致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e0f2457fa417866fb84a8eec.png)
第1章引言1.1研究问题的提出1.2文献综述1.3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4研究意义1.5文本的创新第2章通货膨胀的基本理论2.1 通货膨胀的定义2.2 通货膨胀的度量2.3 通货膨胀理论2.3.1 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2.3.2现代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2.3.3 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理论2.3.4 供给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第3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分析3.1 1979—1980年通货膨胀基本情况3.2 1985—1986年通货膨胀基本情况3.3 1988—1989年通货膨胀基本情况3.4 1992—1995年通货膨胀基本情况第4章21世纪我们两次通货膨胀基本概况4.1 2007年通货膨胀基本情况4.2 2011年通货膨胀基本情况4.3 2011年通货膨胀与前五次通胀不同之处第5章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1 数据描述和分析5.2 结构VAR模型设定和识别5.3 实证结果和检验5.4 主要结论第6章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1.2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我国通货膨胀不规律的周期性出现,扰乱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不但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危害,还给我们保持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大的压力。
如何制止我国通货膨胀的发生,不但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还及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是因为社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不断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体制日渐成熟过程中我国居民、企业部门的通货膨胀预期行为进行分析,从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基础、实证检验、对货币政策的冲销效应和通货膨胀目标法的实施等方面考察转型期我国居民、企业部门的通货膨胀预期行为,探讨其与消费、投资以及总需求的变化关系,寻求解决不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行为的方法。
1.1研究问题的提出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是宏观经济研究的两大领域。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https://img.taocdn.com/s3/m/aa46b3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会引发实际通货膨胀的实质,首先是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刺激社会总需 求增加,而总需求膨胀又会导致市场供求矛盾并引发物价水平上升;其次,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预期也会推高包 括工资和正常利润在内的经济成本,从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
定义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 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 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 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普遍、持续、 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 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一国基础货币发行增 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与非货币政策两方面。货币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用 利率汇率手段调节经济;非货币政策包括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造成贷款膨胀,国际贸易中出口顺差长期 过大、外汇储备过高,投机垄断、腐败浪费提高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 等。所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实体经济泡沫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非货币政策、 货币现象还是实体经济泡沫,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长方式造成GDP水分过高、无效经济总量过大有效供给 严重不足造成货币效率降低。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 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通货膨胀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应用
![通货膨胀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88d13a5a8102d276a22ff2.png)
+ P
金融危机后新全球经济背景 , 都为通货膨胀的研究提
供 了一 个新 的研究 背景 。 错综 复杂 的新 的经济 背景 在 下 , 新 审视 影 响通货 膨胀 的根本 性 因素 是非 常 重要 重
的一项 研究 。
上式 中 , k a是公共 因子 的 负载 , 体 来说 , m< ;i i 具 是
21 0 2年 第 8期
经 济 市 场 1.6%、. 8 累 计 为 8.7%。虽然 四个 因子 造 019 96 %, 0 5 5 6 成 的 1. 5 43 %的 信 息 损 失 。这 和 碎 石 图 的结 果 一 样 2 ( 1 。如 果我 们想得 到 10 图 ) 0 %的信息 量 , 图中可 以 从 知 , 们必 须选 择 1 以上 的 因子 , 不 符合 因子 分 我 2个 这
注的问题 , 因为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要 的宏观经济指 标, 与宏观经济 的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它关 系 到国家的经济持续的发展 、 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活水
平 的提 高 。近年 来 , 国的通货膨 胀均 呈上 升 的趋 势 , 我 尤其 2 0 0 8年金 融危 机 的影 响 ,我 国为经 济 复苏所 制 定 的非 常规 政策 ( 4万亿 投 资计划 ) 如 ,而到 了 2 1 01 年底 为 止 , 些 政 策 为 复 苏起 到 一 定 的作 用 , 这 再加 上
用有 以下几 方面 :
了将 2 指标变量降至 4 2 维度的 目的。采用上表的信
息还 可 以得 到各变 量对 应 的公 共方 差 和剩 余 方差 , 对
于 CI P 这个 变量 ,
1 )它 能够 对通 货膨 胀 不 同侧 面 的众 多指标 进 行 综合 , 在保 留尽 可 能 多 的信 息 前 提下 , 原 始数 据 进 对 行 压缩 , 高维 的数 据进 行 降级 处理 , 数 据更 加 准 将 使 确直 观 , 于我们 对 问题进行 合理 分析 。 便
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通胀预期的可行性研究
![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通胀预期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bf2ef13227916888486d733.png)
.. 20 年初以来, _ 上 _ 09 随着全球经济逐 卜_ 渐复苏和国家货币政策的运行使 _ 1 H 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较高, 导致部
分 大宗商 品价格 上涨 较快 ,货币市场和金 融市场剧烈波 ,货 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 度开始呈现 出不稳定 的状 态 ,持续的物价 波动将可能是我 国长期面 对的状态 ,鉴于 此 ,建立新 的货 币政 策框 架应 逐渐提上议
期 、持 续 、健 康发 展 的 最佳 货 币政 策框
架。
政策 目标 、政 策制定原理 、相关数据和信 息 ,以利于形成理 性的通货膨胀预期 ,实 现物价稳定 的最终 目标 。
( )预 测 工 具 指 标 的 选择 更 加 注 重 三 实际 经 济 变量
通 货膨胀 目标货 币政策 的运 行要求综 合地运 用各种 信息预 测通货膨 胀 的趋 势 ,
通 货膨 胀 目标 制货 币 政策 的运 行过
内容 摘要 : 目前 ,鉴 于我 国的 外部 经 济 环 境 和 国 内的 经 济 政 策 ,社 会 各 界 通 胀预期较 高 ,导致部 分大 宗商品价格 上 涨 较 快 ,有 效 管 理 通 胀 预 期 进 而稳 定 未 来 物 价 成 为 重要 议 题 。通 货 膨 胀 目标 制 具 有 政 策透 明度 高 、 责任 明 确 、 操 作 工 具 灵 活 多样 的 特 点 ,是 形 成 理 性 通 胀 预 期 ,稳 定 物 价 , 实现 经 济 长
利率 4 ; nE率的 目的是把通货膨胀率稳 定在 目标 区内 ,以此稳定币值 ,利率 和汇率不
再 是 目标 ,而 仅 仅 是 一 种 政 策 手 段 。 货 币
胀预期能影响消费 、储蓄 和投 资行为 ,从
事 日程 ,采用通货膨胀 目标制是形成理性 通胀预期 ,稳定物价 ,实现 经济长期 、持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3a801b866fb84ae45c8d5e.png)
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选出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显著的因素。
实证结果显示: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有重要影响。
同时,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一、引言通货膨胀的治理一直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率是各国央行普遍关注的名义变量之一。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
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减弱,影响cpi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易宪容,2012)。
现实情况中,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产生机制有四种,即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
本文将构造计量模型,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菲利普斯曲线是解释通货膨胀的经典理论,它表明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关系,这种关系被用于刻画通胀的产生机制,预测通货膨胀水平。
除此之外,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还有货币主义学派和结构主义学派的理论。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
结构学派从各部门经济生产率不一致来解释价格上涨的长期趋势,以此来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方法对中国的通胀变动展开研究。
曾利飞等(2006)的研究表明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成本和进口中间品边际成本。
韩剑(2009)基于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对全球产出缺口与中国的通胀变动研究发现1980-1993年中国与全球通胀变动的相关系数仅为0.325,而1994-2007年这一数字却表明中国与全球的通胀变动的走势正不断趋于同步。
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
![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缺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3fcb2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3.png)
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本概述1.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含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顾名思义,是指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事先达到的过渡性目标。
它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中介指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央行依靠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等金融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使得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关系密切,它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本途径。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央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变量,编制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确定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数量型指标和价格型指标两大类:数量型指标包括信贷规模、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价格型指标包括长短期利率、公司债利率、汇率等。
1.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根据货币政策相关理论分析,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四个层次的经济变量,包括: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央行通过调节政策工具变量并不能够直接影响最终目标变量,而要借助既受政策工具调控变化又与最终目标变量密切相关的中介金融变量,才能实现对最终目标变量的直接影响。
在这些中介金融变量中,有的距离最终目标近而距离政策工具远,央行运用政策工具并不能够有效的调控这些中介金融变量,因而很难传递货币政策的意志,实现最终目标。
所以,必须找寻这样一种中介金融变量,它既满足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的要求,又能够被政策工具有效调控,这样的金融变量便是我们所说的中介目标。
在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中介目标可以有效测度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和预计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
由于最终目标是一个长期目标,从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通过设定短期的、数量化的中介目标变量则可以在短期内测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及时作出调整;第二、中介目标能够对宏观经济起到缓冲的作用,央行根据经济反应出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力度,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
通货膨胀成因实证研究——基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面板数据的分析
![通货膨胀成因实证研究——基于2009年7月-2011年7月面板数据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dddfca58f5f61fb7366641.png)
模型, 分析 货币供应 、 金 融机 构贷款 和通 货膨 胀 之 间的动 态 关系后 认 为 ,从长 期 来看 , 狭义 货币月 度增量 、 金融 机构 贷款 增量 与CP I 之 间存在协 整 关系 , 货 币供 给
的 变化最 终会 体 现在 价格 水平 上 。刘 平
( 2 0 1 2)利 用 Co p u l a — V AR模 型对 此轮 通货 膨 胀动 因进 行研 究后 认 为 ,此轮 通 货膨 胀 的主 要原 因是 国际大 宗 商品价 格 的上涨 , 次要原 因是货 币的超额 发行 。以 上 的 相 关研 究 都 得 出 了相 类 似 的 结 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1 ADF检 验结果
A D F 统计量 - 2 5 8 3 9 4 5 一 1 0 4 0 5 8 1 - 3 3 7 5 2 6 1 一 1 6 O 0 6 5 5 - 8 . 7 1 9 9 8 6 - 0 2 3 8 9 8 7 - 8 . 9 9 5 5 3 5 临 界值 5 % 的显著水 平 - 2 9 0 9 2 0 6 - 2 . 9 0 9 2 0 6 - 2 9 0 7 6 6 - 2 g 1 6 5 6 6 - 2 9 1 6 5 6 6 - 2 9 O 7 6 6 — 2 9 o 7 6 6 - 2 g 0 7 6 6 — 2 9 o 7 6 6 - 2 9 o 7 6 6 - 2 9 0 7 6 6 非平 稳 平 稳 平 稳 非平 稳 平 稳 非平 稳 平 稳 非平 稳 平 稳 非平 稳 平 稳 是 否平 稳
1 9 3 7 年 ,抗 战 全 面 爆 发 后 ,国 民政 府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 , 不得不过度印发纸 币,
基 于 2 0 0 9 年 7 月 一 2 0 1 1 -  ̄ 7 月 面 的 分 析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预期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预期](https://img.taocdn.com/s3/m/5d2b28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7.png)
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预期一、引言通货膨胀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影响深远的经济现象,而货币供应则是决定通货膨胀走势的重要变量之一。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二、货币供应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市场参与者对未来通胀率的期望值。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其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需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导致市场上流通货币的增加,从而引发物价上涨。
当市场对此抱有预期时,消费者倾向于在物价上涨之前购买更多的商品与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升物价,形成恶性通胀。
2. 信贷与投资: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刺激信贷与投资活动。
当企业、个人借款增多时,总需求增加,导致经济活动的提升,从而加剧通货膨胀预期。
3.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实施货币政策。
如果中央银行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刺激经济增长,市场上可能会预期通胀率上升,从而持有更多的现金或其他保值资产,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加。
三、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预期对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利率与投资: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会导致实际利率的上升,由此抑制企业与个人的投资需求。
高利率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使得投资更加不利可行,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2.工资与就业: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会促使工人和劳动力寻求工资上调,以应对物价上涨。
这样,劳资矛盾可能会加剧,并且会使雇主在提高员工薪酬方面变得谨慎,限制了人们的购买力。
此外,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可能导致企业在考虑人员扩招时更为保守,从而影响就业。
3.经济稳定: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增加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风险。
预期通胀率的增加可能加剧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体系实现长期增长,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四、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控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当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时,政府与中央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包括:1. 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情况,从而调整通货膨胀预期。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因素模型视角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因素模型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80dc64e1856a561253d36f01.png)
软件 中的 H 滤波分离出潜在产 出。 P
( ) 货膨胀 形成 的供 给 因素 二 通
通货膨胀形成的供给方面 ,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
求的情况下 ,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
般价格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供给因素的主要来源是 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农业的丰欠 以及
2 1 年 9月 01 第2 5卷 第 9 期
经济与管理
Eco my a d M an ge nt no n a me
Sp ,0 1 e .2 1 Vo. 5 ⅣD9 1 2 .
● 经 管 论 坛
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 —
基于菲利普斯 曲线的三 因素模型视 角
于光 耀
(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8 ) 00 1
、
通货膨胀形成机制及其“ 三因素" 度量
自从 P ii 在 15 年提 出菲利普斯 曲线 以 hl s l p 98
来 ,通货 膨 胀 的形 成 机 制得 到 了完 善 和 发 展 。 Fi m n和 P e s rd a e hl 把预期 引入了菲利普斯 曲线 , p 使 通货膨胀 的影响因素包括过度总需求和通胀预期两 个方面。 对此 ,odn G ro 认为 , 通货膨胀不仅受需求因 素的影响 , 还受供给 因素的制约。因此 , 需求 因素 、
普斯曲线进行 回归 ; 三是 问卷调查法 。由于 中国期 货市场仅包括菜籽油 、 小麦 、 棉花 、 白砂糖 、 玉米 、 黄 大豆 、 豆粕和豆油等共计 1 个 品种的农产 品 , 3 并且
在 中 国 C I 数 的 构 建 中 ,食 品 比重 从 未 超 过 P指 4 %。 0 因此 , 过期 货市 场测 量 中 国的通货 膨胀 预 期 通
VAR模型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
![VAR模型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e1d147a5e9856a5712603b.png)
V AR模型关于我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摘要: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密切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因,通货膨胀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较大,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VAR模型,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003年以来,我国逐步摆脱了持续几年的通货紧缩,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
但是,2007年5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攀升,尤其是2008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8.7%,为近10年来的新高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宏观调控取向经历了“防过热、防通胀”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转变。
因此,如何深入研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把握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对于今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1.1模型解释与变量说明众所周知,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职工平均工资实际增长率、价格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通货膨胀预期、国际市场、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性事件等。
本文选取通货膨胀率(CPI)、经济增长率(GDP)、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内生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1.2滞后阶数的选择及单位根检验如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应该选择滞后2阶。
这样可以使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并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
由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要求系统中的变量具有平稳性,因此本文首先要对CPI,GDP,M2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样本数据的右偏性,对GDP、M2取自然对数。
通过Eviews6.0计量经济分析软件,CPI单位根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GDP单位根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M2单位根检验的输出结果如下:CPI,GDP,M2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5%,10%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上述3个序列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时间序列。
价格影响通胀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价格影响通胀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fe1a1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5.png)
价格影响通胀与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价格是经济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它对通货膨胀和通缩都会产生影响。
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种普遍而持续的价格上涨现象,而通缩是指一种普遍而持续的价格下降现象。
价格的变化是通货膨胀和通缩的重要根源之一。
本文将从价格影响通货膨胀和通缩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价格对经济的影响。
一、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货物和服务供应量,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
价格的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时,厂家就会调整价格,利润增加,供给将会加大,导致物价上涨。
此外,当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通货膨胀也会加剧。
这是因为经济发展迅速会带来资本、人力和技术进步,导致需求增加,供给不足,价格上涨。
二、价格下降引发通缩通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货物和服务供应量,导致货币购买力上升的一种现象。
价格的下降是通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时,厂家可能会调整价格,来增加销售额。
从而导致供给增加,需求下降,物价下降。
此外,在经济萎缩时,产品供给将会减少,价格水平下降,这也是通缩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通货膨胀和通缩中,价格被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需求和供给。
需求是指市场上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高需求意味着更多的人想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这会导致价格上涨。
供给是指市场上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量。
当供应量不足时,价格上涨,反之价格下降。
此外,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影响价格最有效的政策是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
四、通货膨胀和通缩的影响通货膨胀和通缩对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
通货膨胀会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这意味着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
通缩会导致企业关闭和失业,经济活动减少。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货币减值,对出口商有利,但对进口商不利。
另一方面,通缩可能会导致诸如恐慌性购买、债务难以偿还等严重后果。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efd41eb6c85ec3a86c2c5b6.png)
要:由于种种原因通货膨胀正悄悄的降临我国,为了避免我国经济出现畸形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调整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提高利率,降低工资水平以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蔓延,使我国经济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供需失衡、低汇率、宏观调节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2007。
11。
27)政治局会议已提出,当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但对通胀的来源和原因,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学术界,众说纷纭,认识很不一致。
占主导的观点是,通胀由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偏快引起。
因此,今年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都是围绕着如何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
但是,收缩流动性仅对股市起些抑制作用,在房地产等生产性领域,抑制投资、收缩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反而引起供给的进一歩紧缺,例如,收缩投资使得价越调越涨。
再例如,对猪肉价格的上涨,国务院采取的不是防止投资增长,而是指令增加投资。
实践已经证明,“两防政策”是相互矛盾的。
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防住了经济增长过快,而对抑制通货膨胀根本没有效果。
对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如汽油价、房价、食品价等的持续上涨,我们都是眼睁睁的没有办法.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至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引起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
宏观调控南辕北辙、没有对症下药。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1、由外汇储备引起的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因素通缩是社会总供需失衡,同样,通胀的本质也是社会总供需失衡,不过它与通缩相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有国际贸易的背景下,供需平衡在于:国内供给+总进口=国内需求+总出口。
当总出口大于总进口时,表现于顺差,企业手中握有外汇存款.此时,国内的需求是大于国内供给的,缺口部份就是顺差中的外汇购买力,只有当这些外汇用于进口等额商品时,总供需才实现平衡.根据此判断,那么我们当前国内商品总供给缺口就等于外汇储备的1。
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因素与金融变量关系研究
![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因素与金融变量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083e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b.png)
金融市场的宏观经济因素与金融变量关系研究金融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包括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劳动市场和国际贸易等。
金融变量则体现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变化,如股票价格、利率、汇率和信贷市场等。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因素与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
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工具,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紧缩可以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减少借贷需求和投资活动,进而抑制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波动。
例如,在收紧货币政策的刺激下,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或下跌,债券市场的利率可能会上升,汇率可能会走强。
相反,宽松货币政策通常会刺激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活动,股票市场可能上涨,债券市场利率下降,汇率贬值。
经济增长是影响金融市场的另一重要因素。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和市场活动的增长,从而推动股票市场的上升。
此外,随着经济增长,对贷款和信贷的需求也会增加,促使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借款和融资选择。
这将降低利率,刺激债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活动。
因此,经济增长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通货膨胀对金融市场也有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价值下降的过程,通常导致物价上涨。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实物资产或进行实物交易,而不是保持现金。
这可能导致股票市场上的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因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物价上涨时通常也会增加。
同时,通货膨胀通常伴随着利率上升,以抑制通胀压力。
因此,在通货膨胀环境中,债券市场的利率可能上升,汇率可能受到压力。
劳动市场也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就业和工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个人收入和消费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盈利和股票市场表现。
如果劳动市场状况良好,就业增长和工资增长可能会刺激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紧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加,进而推高利率,对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novo (Beijing) Limited通胀,领先变量研究[键入文档副标题]Lenovo User[选取日期]报告的目的:寻找领先通胀的经济变量对通货膨胀的成因、性质和治理对策,经济学界已形成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从货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形成了货币数量理论学说。
该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是由发行的货币的数量决定的,也就是弗里德曼学说所认为的通货膨胀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所造成的。
第二类则把通货膨胀视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而不仅仅是货币现象,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解释通货膨胀。
由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说明了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之间的矛盾; 同时,适度的物价上涨后能刺激投资和产出,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从宏观经济考虑,又可以分为需求拉升的通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胀,考虑国外因素,还有输入性的通胀。
通货膨胀像其他任何经济现象一样,都是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在其主观意识支配下从事某种或某些行为而生成的一个结果,这里的“主观意识”实际上就包括经济活动主体的理性预期。
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强烈的影响到通胀的走势,因此,还应考虑预期对通胀的影响。
对于通胀的预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寻找与通胀领先或同期的因素,建立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了解不同变量之间的领先与滞后的关系,从宏观上把握通胀的走势,缺点是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时变的,多个变量难以统一到一个框架中。
同时在建立模型的时候存在多种技术性的问题,比如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异方差等。
自下而上的方法是将通胀率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不同的部分分别预测,最后汇总。
这个方法的优点是首先可以了解对通胀影响的根本原因,从微观上把握通胀波动的驱动力量。
其次,该方法个人以较为可靠的感觉,容易被接受。
但同样存在缺点。
对通胀不同部分进行预测的时候,同样需要使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其次,该方法对短期的预测较为有效,长期的趋势则难以把握。
我们的报告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当然目的并不完全在于对通胀具体水平的预测,而是在于其一,了解哪些因素与通胀存在紧密的联系,以及领先的程度,其次,通过对领先因素的合成,建立通胀的领先指数,从而达到对未来通胀趋势的把握,我们的预测区间着眼于未来6个月至12个区间。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领先通胀的经济变量,包括峰与谷的关系,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法。
我们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时差相关分析,其二是Bry-Boschan方法,该方法是测定经济时间序列转折点的方法。
我们的报告按照对通胀成因的分类,考察最近几年来各个因素对通胀影响的强弱和领先程度,我们首先考虑货币因素,其次,考虑需求因素,第三,考虑成本推动因素,第四,考虑国外输入通胀因素,第五,考虑通胀预期因素。
时差相关分析:区别领先与滞后变量时差相关分析是利用相关系数验证经济时间序列先行、一致或滞后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
设 Y={y 1, y 2 , … , y n } 为基准指标,X={x 1, x 2, …, x n } 为被选择指标,r 为时差相关系数,则:()()0,1,2'1(0)'1-(0)ln t lt l xx y y r l L t l t l l +--==±±±=>==<∑ 或式中 l 表示超前、滞后期,l 取负数时表示超前, l 取正数时表示滞后, l 被称为时差或延迟数。
L 是最大延迟数,l n 是数据取齐后的数据个数。
计算时差相关系数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两个变量都具有很强的趋势时,所有延迟数的时差相关系数都会很高,数据的超前滞后关系就不明显。
这种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变量变换,消除两个变量的各自趋势,超前滞后关系就变得明显了。
需要指出的是,相关系数仅从统计上表明数据的相关关系,即使相关系数接近于1也并不意味着数据之间一定存在着经济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在经济上是否存在着相应的因果关系,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Bry-Boschan 方法:经济时间序列峰与谷的确定经济时间序列的转折点的测定和预测是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转折点是指经济时间序列的峰、谷日期,视为拐点。
为了求出能反映经济变量周期波动的真正的峰、谷日期,需排除季节要素和不规则要素的干扰。
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不规则因素影响,人们往往不能准确地从经济时间序列的曲线上观察到真正的转折点,即峰、谷的出现时间。
为此,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的布赖(Bry)和(Boschan)鲍斯钦于1971年开发了一种测定经济时间序列转折点的方法,简称B-B 法。
B-B 法的产生,使得测定经济时间序列转折点具有客观性,在西方得到广泛的应用。
B-B 法的基本思路是将原序列适当光滑,在光滑曲线上推测其峰与谷的出现时间,然后逐渐迫近原序列峰和谷的出现时间点。
Bry-Boschan 方法示意图使用B-B 法确定经济时间序列的峰、谷的出现时间,要加上两个约束条件: (1)要求峰与谷(或谷与峰)之间,即一个阶段持续期间在6个月以上。
(2)一个周期的持续期间, 即两个相同转折点(峰-峰或谷-谷)之间的间隔大于15个月。
这是从通常的经验出发得到的约束条件,目的是避免较短波动的干扰,以便确定主要的(较高的)峰和(较低的)谷。
B-B 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设原序列为X 序列。
首先对原序列消除特异值,采用Spencer 移动平均法分离出不规则因素序列,设修正了特异值的时间序列为W0,再对W0序列进行一次12项移动平均,目的是进一步消除残余的季节因素。
12项移动平均后的序列记为W1。
然后在W1曲线上通过循环比较方式,并考虑前述的两个约束条件,确定W1曲线上峰、谷的出现时间。
接下来对W0序列进行一次Spencer 移动平均,其目的是进一步排除不规则要素。
Spencer 移动平均是15项移动平均,由于在序列的开始和结束各损失了7个值,故采用向两边延伸数据的做法来补欠项,用W0序列前四项的均值向前延伸7项,用后四项的均值向后延伸7项。
记得到的序列为W2。
在W1序列初步确定的转折点的基础上,确定W2曲线上的转折点。
记变量r 为:4,4,4r MCD r MCD MCD =<==>或MCD 值是衡量序列是否光滑的一种度量。
在讨论序列的光滑性时,常常使用MCD(months for cyclical dominance)间隔方式的概念,MCD值是趋势循环要素变化率的绝对平均值大于不规则要素变化率的绝对平均值的最短月(季)数。
平滑序列的MCD值较小,不规则变动要素大的序列MCD较大。
一般将MCD值限定在3和6之间。
在W1曲线上峰的临近2r+1个区域确定W2曲线的局部最大值,在W1曲线上谷的临近2r+1个区域确定W2曲线的局部最小值,分别作为W2曲线的峰和谷。
对原序列X进行MCD项移动平均,目的是初步消除不规则要素,移动平均后的序列记为W3。
根据W2曲线上的峰和谷,采用同样的方法确定W3曲线上的峰和谷。
在确定W3曲线的转折点的基础上,再用类似方法确定原序列X的对应转折点。
这样就从光滑序列的峰和谷逐渐迫近到原序列的峰和谷,这样得到的转折点称为最终转折点。
最后,再检验一下每对最终转折点是否满足前述两个约束条件,如果不满足则舍弃较低的峰或较高的谷,直至满足约束条件为止。
我们首先对CPI月同比进行的周期分析,1999年4月是我们研究区间的第一个谷,CPI同比为-2.20%,2001年5月达到了峰,CPI同比为1.70%,持续时间为25个月,这构成了第一个上升阶段。
2002年4月达到了第二个谷,CPI同比为-1.30%,从峰到谷的时间为11个月,因此第一个谷-谷的周期为36个月,三年,期间最高CPI为1.70%。
2004年7月达到了第二个峰,CPI为5.30%,从谷到峰的时间为27个月,接下来的谷发生在2006年3月,CPI为0.80%,从谷到峰的时间为20个月。
这样第二个CPI周期从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持续时间为47个月,近4年的时间,期间最高的通胀率为5.30%。
2008年2月产生了第三个峰,通胀率为8.70%,从谷到峰的时间用了23个月,2009年7月CPI达到了谷底,为-1.80%,第三个CPI周期持续了40个月。
2011年7月CPI再次达到了峰,从上次谷到峰的时间用了24个月。
从2011年7月至今已经过了12个月,从前三次CPI周期看,从峰到谷平均需要13个月,因此这次CPI周期的谷底可能也不远了。
货币因素:M1具有强有力的解释下图报告了自2005年至2012年6月M1与同期CPI同比的走势,初步可以看出,两者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并且M1具有领先性。
下面这个图要更新下图报告了M1与CPI的时差相关系数图,其中-12表示M1领先于CPI为12个月,+12表示M1滞后12个月。
时差相关系数越大,说明领先或滞后的变量与CPI之间的关系越紧密。
从图中可以看出,M1在领先9个月的时候,相关系数最大,为0.52左右,之后相关系数不断降低,同期的相关系数为-0.11,当M1滞后的时候,两者的相关系数为负,在滞后6-8个月的时候,时差相关系数达到负的最大值。
这完全符合观察,在通胀上升的时候,货币开始紧缩,从而降低了M1供应量。
原始的M1同比与CPI之间的时差相关系数时差相关系数从平均的角度看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无法把握变量之间的峰与谷的具体的关系,其二,平均关系掩盖了不同的时间阶段峰与谷关系之间的差异。
因此我们采用B-B方法研究M1与CPI之间的峰谷关系。
M1同比的周期图从下表可以看出,自1998年6月以来,MI同比经历了三个完整的周期,1998年6月为第一个谷,M1同比为8.7%,进过24个月的时间后,达到了第一个峰,M1同比为23.7%。
19个月之后,在2002年1月,达到了第二个谷,M1同比为9.5%。
这样第一个M1周期持续时间为43个月。
2004年3月,达到了第二个峰,M1同比为20.1%,从谷到峰的时间为26个月。
2005年3月,达到了第三个谷,M1同比为9.9%,持续时间为12个月,第二个M1周期为38个月。
2007年8月,经过了29个月M1扩张后,达到了第三个峰,M1同比为22.8%。
2009年1月,经过17个月之后,达到了第四个谷,M1同比为6.68%,经历了17个月,这样第三个周期持续时间爱你为36个月。
2010年1月达到了第四个峰,M1同比为38.96%,持续时间为12个月。
从2010年1月至今已经过了33个月,此轮M1的持续收缩远超过前三个周期的持续时间,并且M1同比创了历史性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