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94358c58fafab068dc0269.png)
【思考】什么人会像君主这样进言?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商鞅最后 的结局如何?
旧贵族
改革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
【思考】商鞅变法失败了吗? 你怎么看?
后世评说——强大的秦国,英雄的悲歌
“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史记》 评价改革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 一、改革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改革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花了三年时间,商鞅将秦国变成了 一个大农场之后,商鞅需要做的就 是训练出一只虎狼之师。
观看视频,秦人从军有何心酸之处? 为国捐躯,却没有得 到公正的待遇。
二、军爵之变——第一个打造平民社会的时代
4、变法内容 (4)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5)奖励军功,赐予爵位和田宅
家臣甲“这下主人可放心了!奴隶们很高兴,他们一家一户卖力的干了起来, 平均每亩地要多收个三五斗呢!” 奴隶主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算来,除去留给他们的,我的嘛······嘿嘿嘿!” 家臣乙“报告主人,大事不好,商鞅大人巡游至此,发现我们家的私田规模, 正在田上视察,不知道会不会被公家没收,毕竟主人的土地没有得到公家的认 可啊。” 奴隶主“你说什么?赶快带我去看看。”
三、郡县之变——第一个设置中央集权的政府
【小剧场】都是药方惹的祸
韩国人:“是的,这是我们韩国老家带来的药方,我家内人以前犯病时就吃这 药,三服过后就好了。” 秦国大夫:“这药方不对啊,请贵人恕老朽不敢将药方开给您。您还是去别家 吧。” 韩秦国国人大:夫“只诶是,摆大了夫摆,手您就别将啊我,推我了们出等去着。药救急呢,这方子真度没量问衡题没。有”统一 韩国人:“接连我去了几家药铺,都被人请了出来,都说我这药方的药材用量 不对,会害人性命,可是之前我家娘子一直都是这样吃着,并未觉得有何不妥 啊,这该如何是好呢?””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53516bb52acfc788ebc905.png)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认识:
原因:1、变法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时
代潮流。 2、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有政治家的魄力,敢于同旧势力作斗
争,措施得当。 精神: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创新、勇于斗争的精神,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 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感受古人的智慧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 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 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建成之后使成 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 川8个市、42个县的30 00多万人提供着生活、生 产和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 1010万亩。
知识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战国时期)自读梳理要点
1、都江堰的建造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秦国)
2、都江堰的结构 由渠首和灌溉网构成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 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 喉咙
复习巩固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自读教材p33—34梳理知识点)
1、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战争特点(兼并战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472818fd0a79563d1e722d.png)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商鞅舌战群臣
都江堰
学习目标
1.掌握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 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 势。
2.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 3.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新课探究
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战国”名称的来历?
战 国 形 势 图
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 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 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 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 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 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
A 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如何学好中学历史?
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 且公平无私。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不 偏袒自己的亲信。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 格执法。
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或者奴隶 主贵族,你是怎样看待这场商鞅变法的???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6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a55a510975f46527d3e1eb.png)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
魏 庞涓
齐 孙膑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 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
赵
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 第7课率战军国进时兵期魏的国社。会这变是化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
2、小国被并,大国左右政局,制度奔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 侯国左右着政局,第维二系单元周王夏商室周时统期治:早的期各国家种的产制生度与社已会经变革完全奔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小国被并,大国左右政局,制度奔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形势图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 几个,其中齐、楚、燕、第韩二、单赵元、魏夏商、周秦时七期国:的早期势国力家较的强产,生与史社称会“变战革国七雄”。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强 大的诸侯已不 再打着“尊王 攘夷”的旗号, 而是各自为政, 扩产生与社会变革
长平之战
秦 白起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赵 赵括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 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 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 第7课 战国于弃时赵用期,偏的赵于社王防会怕守变再的化拖名下将去 廉对颇赵,更而加起不用利赵,括遂代 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 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 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 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 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此战共斩首 坑杀赵军约45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2张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2b611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2.png)
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我国人民的智慧。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成
都 平
分水鱼嘴
原 把岷江分成
外江和内江
——
天
分洪
府
之
国
内江 外江
灌溉 分洪 排沙
宝瓶口
出水口 引水入渠 灌溉农田
李冰石像
材料研读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一、战国七雄 5.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目的: 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②特点: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③主要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④性质: 带有统一战争性质的兼并战争。
⑤过程: 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魏齐赵秦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秦 孝
公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
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
封于商,故称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 5、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的形成
1.背景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
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697abde518964bce847c7e.png)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齐
三
家 分晋
赵
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秦
燕
秦
魏 宋
赵
韩
魏
楚
吴
韩
越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二单元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f719c1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a.png)
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
形成政治局面:齐楚秦燕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兼并战争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齐VS魏(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VS魏(减灶诱敌)
长平之战秦VS赵(纸上谈兵)
特点
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多
交战区域广
持续时间长
诸侯争霸
商鞅变法
背景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
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政治:各国实行变法改革,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
胜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商鞅
内容
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县设令和丞,由国君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削弱守旧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掌权,引起旧贵族不满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土地私有制
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生产积极性
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参政,壮大军事力量影响
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主持修建者: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修建时期:公元前256年
地点:在成都附近的岷江
构成
渠首
鱼嘴
宝瓶囗
飞沙堰
灌溉网
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影响
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200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
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历史七上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历史七上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bdabd38762caaedd33d48e.png)
•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
•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后期,晋国政权为卿大夫控制,战国初年, 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 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继而取代原来的国君, 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秦、赵、 魏、韩 “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一、战国七雄
形成: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 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 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说出战国七雄的名称,指出它 们相当于今天的哪些地区。
秦
燕
赵齐 魏 韩 楚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D
D.战国
5.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 显著提高的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A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取胜。
(3)时间: 公元前356年
(4)支持者: 秦孝公
内容
影响
政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
治
23..废 改除 革贵 户族 籍的 制世度袭,特加权强。对人民的管理集。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375613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c.png)
战国形势图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双方数十万大军对峙3年。后来 赵王改派赵括为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骄傲轻敌,导致赵军大败。 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投降。为了彻底削弱赵国,除了240个年幼士 兵被放回赵国报信,其余40多万士卒全被活埋。
问题3:结合课本,谈谈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持续时间长,伤亡大
课后活动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 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退避三舍、老马识途、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 战国:纸上谈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
7
课后活动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 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⑤秦国各地的长度、重量、容器不一样,不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也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针对秦国种种落后的现象,商鞅是如何废旧立新,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的内容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几大主要水利工程组成部分 挺了过来,只有鱼嘴出现了裂缝,这被许多考古专家视为 奇迹。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7
本课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大动荡 七雄并立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战争之变)
大变革
变法图强(秦国商鞅变法)(制度之变) 铁兴器修牛水耕利的(推都广江堰)(生产之变)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8课百家争鸣笔记
![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8课百家争鸣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db0114e700abb68a882fb61.png)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 战国七雄1. 战国的开端:以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作为战国的开端2. 战国七雄有:齐、楚、秦、燕、赵、魏、韩3. 看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图(书31页、34页),想想春秋到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①诸侯国数目减少②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③匈奴在北方崛起④各国修筑长城⑤战争频繁4. 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七雄并立、战争频繁、争相改革、富国强兵5. 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客观影响:①促进了富国强兵的政治改革和民族交融②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③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历史呈现出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6.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作战方式改变、重视战略战术7. 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8. 春秋战国战火连绵,但也出现了一些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口也有所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各国统治者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各国兴修水利工程,为农业发展提高了有力保障④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人口有所增加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的转型期,“转型”的具体表现:①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②经济获得长足发展③管理地方的制度由分封制逐渐变为中央集权制④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二. 商鞅变法1. 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2. 商鞅变法的背景:经济方面: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军事方面:战国时期征战不断,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 商鞅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4. 商鞅变法的内容:书35页5. 商鞅变法的作用:①鼓励耕织,经济发展②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 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因素:①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④秦国改革决心大,秦孝公鼎力支持⑤商鞅的胆略气魄,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⑥制定法律,保障改革措施的贯彻执行7.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①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
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990e935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e.png)
土地兼并与争夺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新兴 地主阶层崛起。
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
由集体耕作向个体小农经营转变,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阶级关系的变动
1 2
士族阶层的兴起
随着战争的频繁,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战国 时期的重要政治力量。
《左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记述了春秋时期的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的 农具和技术,如犁耕、水车等。
数学与物理学
战国时期的数学和物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勾股 定理和三角函数的知识;《墨经》中则有许多关于力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论述。
天文学与医学
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和医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甘石星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星座 的知识;《黄帝内经》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知识。
04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统一
频繁的战争
战争的频繁发生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争夺领土和 资源。
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通常采用大规模的兵力和战术,导致大量的 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土地逐渐私有化, 促进了土地的买卖和兼并。
社会环境的变化
士族阶层的崛起
战国时期,士族阶层逐渐崛起,成为社会的重要力量。
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各种思想流派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
随着战争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加强 了。
02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a225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我坚守不出!赵你括能取代廉 奈何? 颇!
赵赵
王 括赵
我离间!
廉
赵颇
我天下无 敌!白源自起秦括纸上谈兵!11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 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 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3 .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 诸侯国分别是( )
A.秦穆公 楚国
B. 晋文公 齐国
C. 齐桓公 秦国 D.楚庄王 秦国
C
50
趁热打铁
4.(201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的主要功能是( )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 么影响?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 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 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发展。
30
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
生
产
铁器和牛耕 技
的推广
36
4.商鞅变法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37
5 .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 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38
6 . 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 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ec8e7edba0d4a7302763a44.png)
A)
课堂练习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 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 《史记》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反映了 我国人民的智慧,2200多年来, 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 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在中国和 世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战国兼并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二、商鞅变法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 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
动 脑 筋
地主
士兵
农民
旧贵族
二、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 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 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楚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交战 国家
魏、齐
魏、齐 秦、赵
典故
围魏救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
影响
战 国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赵
救命啊!!!
齐
桂陵
魏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燕 赵
齐 齐
魏
秦 韩 楚
马陵 桂陵
分别说一说鱼嘴、宝瓶口、飞沙堰有什么特点、作用?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正确处理 了三个主体工程即鱼嘴 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 宝瓶口引水口的关系, 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 补,巧妙配合,浑然一 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 统工程,联合发挥分流 分沙、泄洪排沙、引水 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 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7张PPT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7张PPT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97636b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6.png)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推翻奴隶 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 的改革措施。
马
陵
之 战
魏
战国七雄
齐
减灶计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发生了
马陵之战。齐国以孙膑为军师,魏
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
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
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
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
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
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
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一鼓作气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百发百中
三令五申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 纸上谈兵 完璧归赵
商鞅变法规定“四境之 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 ,生者著,死者削。
改革土地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
奖励耕织——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促进经济的发展。
度 量
衡
奖励军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
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
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
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变法
时间
变法者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商鞅(卫鞅、 公孙鞅、商君)
支持者
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
1、建立县制,由国军直接派官吏管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统一度量衡 3、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集权 使秦国国力 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 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 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
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 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 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 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鱼嘴是江心修筑的分 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 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 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 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 田。 飞沙堰是是分水堤坝 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 坝,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 减少泥沙淤积。
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 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 —— 《史记》
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 因是 (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2.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 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燕
赵
晋 秦
齐
魏
田氏代齐
韩
战 七
国 雄
楚
战 国 七 雄 形 势 图 秦
燕 赵 魏
齐
韩 楚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赵
救命!
齐
攻 打
庞涓, 速回!
魏
围魏救赵
齐
求救
魏
韩
减灶计
我坚守不出, 你能奈何?
赵括代 廉颇! 廉 颇
赵 王
我天下无敌!
赵 括
白 起
春秋
目的:争霸
战国
目的:兼并统一
以武力胁迫弱 小国家承认其领 导地位的政治
春秋五霸是 先后出现
为了富国强兵, 消灭对方,据别 人的土地为己有
战国七雄是 同时并存
商鞅变法背景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 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 力水平不断提高
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商鞅变法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 并战争中取胜
建立封建土
地私有制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都江堰
李冰父子塑像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 江堰市,是中国古代建设并 使用至今的大型 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 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 名的旅游胜地。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 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 于前256年左右 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 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用离 纸上谈兵 间计! 而已
纸上谈兵
著名役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双方 典故
齐、赵、魏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影响
战国 马陵之战 齐、魏 长平之战 秦、赵
减灶计
齐国 强大
东方六国 纸上谈兵 无力抵御 秦国
七雄之间 的兼并战争连 绵不断,越来 越激烈。战国 中期以后,各 诸侯国的势力 此消彼长,魏 国、齐国、赵 国、秦国先后 崛起,其他几 国逐渐衰落。 尤其是地处西 部的秦国,逐 渐成为势力最 强大的诸侯国, 对东方六国构 成威胁。
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 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 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 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 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 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变: 政治形势 二变: 变法运动 三变: 水利设施
©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过春秋300多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 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 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 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在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 “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 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 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续时间长。
玉 垒 山
都 江 堰 水 利 工 程 示 意 图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 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 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今天的都江堰还在为四川8 个市、42个县的3000多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 万人 提供着生活、生产和生态用 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 的智慧。 2000年11月29日,在联 水,灌溉面积达 1010万亩。 各地无与伦比。曾于 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 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