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实训课大纲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doc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中西医结合.doc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专业用)金匮教研室年月巫重点:1・《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木论点山难点:八、、难思考题:点 1.《金匮要略》是一部论述什么内容的专书?八'' 2.《金匮要略》由谁整理而成的?屮 3.《金匮要略》主要的学术成就是什么?匚 4.《金匮耍略》杂病诊疗体系中述体现出哪些基本论点?肋 5.《金匮要略》治病求木,重视人体正气体现在哪些方面?《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从书・金匮要略》金慣教研室 年 月 口参 考 文 献《金匮要略》教案 (供中医临床类)金匮教研空年月日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1-1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贾教研宗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室年月授课时数 4 (160分钟)教V方法课堂讲授(或多媒体讲解)白学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月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用)金廣教研察(供屮医临床类用)金匮教研室年刀口金匮要略教案(供中医临床类)1. 了解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2. 熟悉淋病的主症、治疗禁忌。

3. 学握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脉因证治。

1.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10分钟)2. 浦§ : (25分钟)①病机与脉症 ②证治:肺胃热盛、津气两伤;肾气亏虚3. 小便不利:(30分钟)①膀胱气化不行②上燥下寒水停③湿热夹瘀,脾肾亏虚④水热互结伤阴4. 淋病(10分钟)①主症②治禁小结时间:5分钟思考题:1.消渴病怎样辨证施治?2. 试述肾气丸与括楼瞿麦丸两方证治的鉴别.3. 试比较五苓散证与猪苓汤两方证.《金匮要略心典》、《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中医药学高级 丛书・金匮要略》余匮教研室教 学 H 的重点: 难 八难点: 1. 消渴病的证治。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一、引言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名著之一,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师张仲景所著。

该书以医学理论为基础,总结了张仲景多年的临床经验,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

金匮要略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风格,成为了中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金匮要略教学的重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金匮要略的起源和意义。

2.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基本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于临床实践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起源1.1 张仲景的生平和医学成就1.2 金匮要略的文化背景和地位2. 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2.1四诊法2.2六经辨证论治2.3八纲辩证3. 金匮要略的常见疾病治疗3.1 风寒感冒3.2 脾胃虚弱3.3 肺燥咳嗽4. 金匮要略的治疗方法4.1 辨证论治4.2 药物运用4.3 饮食调理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通过讲授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病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金匮要略进行辨证施治。

2.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分享对于金匮要略的理解和应用,增加互动和交流的机会。

3. 临床实践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实际操作并体验金匮要略在临床上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于金匮要略教学的兴趣和理解效果。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估。

2. 期末考试评估组织学生进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金匮要略教学作为中医经典之一的传承和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金匮要略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效果。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将金匮要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医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金匮要略教学大纲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宝典。

它由东晋时期的张仲景所著,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金匮要略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金匮要略的精髓,制定一份金匮要略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金匮要略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全面了解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和研究精神。

同时,通过金匮要略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提高他们对中医学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金匮要略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金匮要略的概述:介绍金匮要略的起源、作者及其历史背景,阐述其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金匮要略的理论体系:详细讲解金匮要略的理论基础,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金匮要略的思维方式和治疗原则。

3. 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技巧。

重点讲解金匮要略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金匮要略的研究与创新:介绍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鼓励学生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究,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金匮要略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促进学生对金匮要略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金匮要略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辨证施治、药物制剂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学术研讨:组织学生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金匮要略的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四、教学评价金匮要略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篇目设置及学术价值。

3.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与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及篇目设置。

3.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介绍《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医学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如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

2.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创新之处。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

2.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创新之处。

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掌握其临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及其创新之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其临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介绍《金匮要略》中的医学理论及其创新之处。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医学理论的掌握。

2. 病例分析:让学生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例,展示其临床应用能力。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学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及其组成、功效。

2. 了解《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及影响。

3. 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方剂,掌握其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及其组成、功效。

2. 《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及影响。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医学英语方向本科学生使用)一、前言《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

它既是中医的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课,是本专业后期的综合提高课。

通过本门课的讲授,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及理论的实践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及在开设此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2.注意打好阅读《金匮》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3.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原文有一定能力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程共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9学时,病案分析讨论1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及编写体例。

3.了解《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性质及沿革。

2. 《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

3.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

4. 《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书籍。

【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二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目的要求】1.掌握杂病的预防及治则。

2.熟悉杂病的病因、病机、四诊要领及预后。

3.了解本篇为全书的纲领。

【教学内容】1.发病及预防2.病因病机3.四诊举例4.治则(1)已病防传、虚实异治(2)表里同病治则(3)痼疾加卒病治则(4)审因论治治则(5)饮食与调护治则5.预后【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2.多媒体教学第三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目的要求】1.掌握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学术价值。

3. 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与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

3.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历史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座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及篇章结构。

2. 讨论法:探讨《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参考书目:相关学术论文、专著。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及讨论参与情况。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概述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医学思想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的医学思想核心。

2. 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贡献。

3. 学习《金匮要略》的预防保健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医学思想核心。

2. 《金匮要略》在中医诊断、治疗方面的贡献。

3. 《金匮要略》的预防保健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揭示其医学思想。

2. 讨论法:探讨《金匮要略》在中医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贡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参考书目:相关学术论文、专著。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及讨论参与情况。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金匮要略》医学思想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学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

2. 理解《金匮要略》方剂的组方原理及临床应用。

3. 学习《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

2. 《金匮要略》方剂的组方原理。

3. 《金匮要略》对方剂学的贡献。

三、教学方法1. 方剂分析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揭示其组方原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教案章节:一、导论教学目标:1. 理解《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和基本结构。

3. 了解《金匮要略》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和作者。

2. 《金匮要略》的结构和内容概述。

3. 《金匮要略》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金匮要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探讨《金匮要略》的结构和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金匮要略》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匮要略》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金匮要略》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案章节:二、脏腑病证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脏腑病证的理论体系。

2. 学习脏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了解脏腑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脏腑病证的分类和理论体系。

2. 各个脏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脏腑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脏腑病证的理论体系和病因病机。

2.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脏腑病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脏腑病证的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脏腑病证理论的理解。

2. 临床模拟练习,评估学生对脏腑病证诊断和治疗的应用能力。

教案章节:三、经络病证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经络病证的理论体系。

2. 学习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了解经络病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中经络病证的分类和理论体系。

2. 各个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3. 经络病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经络病证的理论体系和病因病机。

2. 临床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经络病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前言《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

是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

它既是中医的临床基础课,又是中医临床各科综合提高课。

对中医临床各科均有普遍指导意义。

因此,历来是中医院校主干课程之一。

本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在《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基础上,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核心,将理、法、方、药有机联系起来,并紧密结合临床,通过课堂讲授、多媒体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证治的规律及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多媒体教学。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教式等方法,重点讲解杂病的辨证要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方义、临床应用、现代研究。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目的以及在开设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做到基本概念明确,理法方药辨治规律清楚。

2、注意训练学生阅读并理解《金匮》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3、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理解原文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选取适合的临床病历,组织课堂示教或课间见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及成书过程掌握《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理解《金匮要略》的疾病分类和治疗原则1.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及历史沿革《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金匮要略》的疾病分类和治疗原则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学术价值等讨论法:分组讨论《金匮要略》的疾病分类和治疗原则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及学术价值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疾病分类、治疗原则的理解第二章:《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2.1 教学目标理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及其特点掌握《金匮要略》对各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原则2.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及其特点《金匮要略》对各类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疾病观念及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具体疾病案例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疾病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三章:《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特点了解《金匮要略》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的应用3.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特点《金匮要略》中望、闻、问、切四诊的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诊断方法及其特点模拟诊断法:学生分组进行望、闻、问、切的模拟诊断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诊断方法的理解模拟诊断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诊断中的表现和对四诊应用的掌握第四章:《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4.1 教学目标理解《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及其意义掌握《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应用和药物配伍4.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及其意义《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应用和药物配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治疗原则及其意义方剂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治疗原则的理解方剂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方剂分析中的表现和对药物配伍的掌握第五章:《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5.1 教学目标理解《金匮要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掌握《金匮要略》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经验5.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金匮要略》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经验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临床应用价值的理解临床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临床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实践经验的掌握第六章:《金匮要略》中的内科疾病6.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内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6.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内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内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内科疾病案例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内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七章:《金匮要略》中的外科疾病7.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外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7.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外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外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外科疾病案例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外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八章:《金匮要略》中的妇产科疾病8.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产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妇产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8.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产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妇产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妇产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妇产科疾病案例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妇产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九章:《金匮要略》中的儿科疾病9.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儿科疾病的内容了解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9.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儿科疾病的相关条文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儿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儿科疾病案例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儿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十章:《金匮要略》中的五官科疾病10.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关于五官科疾病的内容了解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10.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关于五官科疾病的相关条文五官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关于五官科疾病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五官科疾病案例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五官科疾病内容的掌握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和对治疗原则的掌握第十一章:《金匮要略》的药物学知识11.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学知识了解药物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1.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学知识药物的性能、功效和应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药物学知识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参观药材市场或药材种植基地,了解药物的生长环境及采收加工过程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药物学知识的掌握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和对药物性能、功效的理解第十二章:《金匮要略》的方剂学知识12.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学知识了解方剂的组成、用法和功效12.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学知识方剂的组成、用法和功效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学知识方剂实操法:学生分组进行方剂的配制和煎煮,亲身体验方剂的制作过程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方剂学知识的掌握方剂实操报告:评估学生在方剂实操中的表现和对方剂功效的理解第十三章:《金匮要略》的养生保健知识13.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养生保健知识了解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养生保健知识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养生保健知识实践体验法:学生进行养生保健的实践体验,如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养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实践体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的表现和对养生保健原则的掌握第十四章:《金匮要略》的临床诊疗思维14.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中的临床诊疗思维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14.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中的临床诊疗思维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技巧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中的临床诊疗思维模拟诊疗法: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诊疗,培养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中临床诊疗思维的掌握模拟诊疗报告:评估学生在模拟诊疗中的表现和对临床诊疗技巧的掌握第十五章:《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15.1 教学目标掌握《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15.2 教学内容《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现代医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应用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现代医学技术的实践操作,如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与现代医学结合应用的掌握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对现代医学技术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学术价值及其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地位。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康复医学方向针灸推拿专业限选课使用)前言《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

它既有中医的基础理论,又兼具中医临床学科性质,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课程。

原著内容从基础理论到方剂,从内科、外科、妇科疾病的诊疗技术到临床思维方法,无所不及。

其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在于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杂病辨证核心,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

不仅对方剂学和临床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充实与完善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

本课程作为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提高课,通过讲授与技能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医籍的阅读能力。

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

使学生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掌握防治原则及主要方剂运用等。

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注意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力求由浅入深,不断深化。

2.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师主要围绕《金匮要略》的重点、难点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启发式。

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牢记重点原文,系统掌握《金匮要略》杂病辨证论治的要领,学会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

3.在教学手段上,穿插使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吸收率,减少板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启迪思维。

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讨论或自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选取适合的病例,开展技能实训课,对所学《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学会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方法,成为高层次专门人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金匮要略》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金匮要略》背景知识讲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3 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理解《金匮要略》的方法,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

第二章:脏腑病证2.1 脏腑病证概述讲解脏腑病证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2 具体脏腑病证分析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2.3 案例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结合《金匮要略》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

第三章:经络病证3.1 经络病证概述讲解经络病证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2 具体经络病证分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3.3 案例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结合《金匮要略》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

第四章:气血津液病证4.1 气血津液病证概述讲解气血津液病证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4.2 具体气血津液病证分析气虚、血瘀、津液代谢失常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4.3 案例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结合《金匮要略》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

第五章:杂病证治5.1 杂病证治概述讲解杂病证治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5.2 常见杂病证治分析感冒、咳嗽、哮喘、泄泻等常见杂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5.3 案例解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结合《金匮要略》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

第六章:方剂应用6.1 方剂概述讲解方剂的定义、组成、分类及作用原理。

6.2 《金匮要略》常用方剂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逍遥散等,并讲解其组成、用法及适应症。

6.3 方剂应用实例通过具体病例,演示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解释用药原则。

第七章:诊断方法7.1 望诊讲解望诊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观察病人的肤色、形态、舌象等。

7.2 闻诊讲解闻诊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听病人的声音、呼吸、咳嗽等。

金匮大纲

金匮大纲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各篇具体要求如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要求】1掌握本篇对杂病的病因病机、预防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内容】1治未病、养慎防病、病因病机、治病求本、表里同病治则、新旧同病的治则。

痉湿暍脉证并治第二【要求】1掌握湿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治则和分类治疗。

【内容】1湿病的临床表现、治则、证治。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毒脉证治第三【要求】1掌握百合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2掌握狐惑病的成因、证治。

【内容】1百合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

2狐惑病的典型证状、诊断、治法、预后。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要求】1掌握历节病的辩证施治。

【内容】1历节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

血痹虚劳脉证治第六【要求】1熟悉血痹的病因病机。

2掌握血痹的分类症治方药。

3掌握虚劳的主脉、分类症治方药。

1血痹的致病因素及其辩证施治。

2虚劳病的脉象及其辩证施治。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要求】1熟悉肺痿的病因病机。

2掌握肺痿的辩证论治3掌握咳嗽上气的辩证论治。

【内容】1肺痿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2咳嗽上气的治疗方药、肺胀的概念。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要求】1熟悉奔豚气的成因、主证。

2掌握肝郁奔豚的辩证论治。

【内容】1奔豚气病的病因,症状特点,肝郁奔豚证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要求】1了解胸痹、心痛的概念。

2熟悉心痛的辩证治疗。

3掌握胸痹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

【内容】1胸痹心痛的病机、胸痹的主证及辩证治疗。

2心痛的辩证治疗。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要求】l掌握腹满辩证治疗。

2掌握寒疝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治疗。

1腹满的寒热虚实辩证及治疗方法。

2寒疝的脉因证治。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十一【要求】1熟悉肝着症状、病机、治疗。

2掌握肾着的证治。

【内容】1肝着的证治。

2肾着的证治。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要求】1熟悉痰饮病的分类2掌握四饮的主证、治则、辩证论治。

【内容】1痰饮的分类、病机、症状及治则。

2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辩证论治。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特点。

3. 理解《金匮要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及成书过程。

2. 作者张仲景的生平和医学贡献。

3. 《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概述。

4. 《金匮要略》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及篇章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展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展示《金匮要略》的篇章结构及内容。

3. 案例库:收集《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背景、作者、篇章结构的掌握情况。

2. 病案分析:让学生分析《金匮要略》中的典型病案,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二章:《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了解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3. 理解病证分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各类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方法。

3. 病证分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展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课件:展示《金匮要略》的病证分类体系。

3. 案例库:收集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匮要略》病证分类体系的掌握情况。

2. 病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各类病证的典型病例,评估其应用能力。

第三章:《金匮要略》方剂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中的常用方剂。

2. 了解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摘要成都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教学大纲摘要成都中医药大学

绪论【教学要求】2.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

3.掌握《金匮要略》的性质、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教学要求】2.熟悉病因致病的三个途径、五邪致病特点、四诊运用举例。

3.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以及治未病、表里同病、卒病加痼疾、审因论治、饮食和调护等治则。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教学要求】2.熟悉痉病、暍病的概念、病因病机。

3.掌握湿病概念、基本治法及其辨证论治(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己黄芪汤)。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教学要求】1.阴阳毒的概念。

2.熟悉百合病误治后救治法及变治法证治;狐惑病酿脓证治。

3.掌握百合、狐惑病的概念;百合病的主要脉症及正治法;狐惑病的主要脉症及内服法证治。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教学要求】2.熟悉中风的成因;中风与痹证的区别。

3.掌握中风在络、经、腑、脏的不同见症及历节病的成因、证治。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教学要求】2.熟悉血痹病、虚劳病的病因病机;血痹与痹证的区别;血痹轻证证治。

3.掌握血痹重证证治;虚劳病的证治;虚劳干血的概念。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教学要求】2.熟悉肺痿的病因病机;咳嗽上气痰浊壅肺的皂荚丸及寒饮夹热肺胀的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治。

3.掌握肺痿、肺胀的概念;虚寒肺痿及虚热肺痿证治;咳嗽上气病的寒饮郁肺、饮热郁肺、寒饮夹热证治。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教学要求】1.奔豚气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

2.肝郁化热奔豚论治。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教学要求】1.掌握阳微阴弦、胸痹的概念;2.胸痹心痛的病机;栝蒌薤白白酒汤、栝篓薤白半夏汤、薏苡附子散、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乌头赤石脂丸。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教学要求】2.里实积胀俱重证治;寒疝的概念。

3.腹满寒热虚实证的辨别;腹满辨证论治:厚朴七物汤证、厚朴三物汤证、附子粳米汤证、大建中汤证、大乌头煎证、当归生姜羊肉汤证。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教学要求】掌握肝着、肾着的概念及其证治。

七版教材教学大纲(72学时)(供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七版教材教学大纲(72学时)(供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专业使用)72学时前言《金匮要略》属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本课程为中医学后期的专业综合提高课,故为五年制中医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强化中医辨证思维,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奇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以及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亦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

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

对于本书中一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作为重点内容组织教学,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

2.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重点要求学生掌握《金匮要略》辨治杂病的要领与思路。

3.注意打好阅读《金匮要略》原文的基本功,诸如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在杂病脉因证治表述方面的写作特点,学会用前后联系与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等。

4.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当学生在学习原文有一定能力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课堂讨论或学生自主授课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理论联系实际,有目的选取适合的病例,组织课堂示教或讨论,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突出重点,主次分明,适当布置作业,辅以答疑。

对具体教学内容分为三级要求:①掌握:对理法方药比较完整的条文和体现了辨证论治的规律性、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原则条文,要求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并熟记原文。

②熟悉:对于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条文,论述脉症治法的条文,要求熟悉其主要内容。

对理法方药不够完整的条文,要熟悉其精神。

③了解:对于每篇中所论述的病证特点,相互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要有一般性的认识和了解。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

《金匮要略》教案(供中西医专升本科专业用)第一章:《金匮要略》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及历史地位。

2. 掌握《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学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3. 了解《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背景及成书过程。

2. 《金匮要略》的作者及学术成就。

3. 《金匮要略》的组成部分及特点。

4. 《金匮要略》的学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5. 《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背景、作者、成书时间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案例,阐述其学术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匮要略》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金匮要略》原著及注释本。

2. 参考书目:相关学术论文、专著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论坛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等。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论文阅读、案例分析等,评估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金匮要略》的基本知识、学术价值及现代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2. 了解《金匮要略》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原则与方法。

3. 理解《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启示与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阴阳五行理论。

2. 《金匮要略》的脏腑经络理论。

3. 《金匮要略》的病因病机理论。

4. 《金匮要略》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5. 《金匮要略》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启示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在实际疾病中的应用。

3. 实验法: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技术中的应用。

南京中医大《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大《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学(各方向)五年制专业用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课程名称:金匮要略英文名称: Jingui Yaolu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类型:临床基础课课程编码:020906 课程学分: 3课程总学时:72 实验(实训)学时: 0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教研室:金匮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一、一般情况本大纲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以及"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而制定。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古典医学著作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

目前的定位是是中医临床基础课。

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以及防病治病的法则。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重点条文,掌握主要方剂,能运用脏腑经络辨证规律,对杂病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提高学生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l)熟悉了解杂病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及方法(2)能较为系统地理解掌握经《金匮》杂疗方的组方规律、意义和运用经验;(3)在对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重点内容,掌握主要方剂,并能运用脏腑经络的理论学说,对杂病进行辨证施治。

(4)通过54学时的授课,要求学生掌握30条重点原文,熟悉100余条重要原文,了解100余条一般原文。

2.本课程学时总体安排:本学科的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其中课堂讲授时数为51学时,指导性自学课3学时(包括课堂讨论、病案练习、网络平台学习指导等)。

3.对本课程授课要求:《金匮要略》作为辨治内伤杂病临床思维方法学专著,它既是中医的临床基础课,更是中医各科的临床课,是本专业后期学习的综合提高课。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古为今用的精神。

同时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具体要求:(1)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实训课教学大纲
(供本科五年制中医学专业、针灸专业使用)
(金匮教研室修订)
前言
中医诊疗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理、法、方、药等综合体现。

作为中医院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今后要在临床上取得理想的疗效,没有坚实的基本功和基本的诊疗技能是很难实现的。

《金匮要略》课堂教学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杂病理论知识的传授,如内伤杂病产生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病证及辨证治疗方药等。

教学按篇进行,病证相对独立。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要对其所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培训和考核,为此,开设了适应临床诊治技能培训需要的《金匮要略》实训课程。

《金匮要略》技能实训课,旨在提高对杂病辨证论治的诊疗技能。

本大纲将《金匮要略》中涉及的病证,按照经络肢体病证、脏腑病证、气血病证、津液病证和疑难杂奇病证五大部分进行系统归纳,并分别以病案的形式出现。

对学生进行相关病证的辨证方法、病名证型诊断、立法及选方用药等全方位的训练与考核,使之学会灵活运用,提高其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对杂病基本理论和方药运用,在培训和考核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教学要求及内容
实训一经络肢体病证
[实训目的]
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经络肢体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
1.经络肢体病证范围:痉病,湿病,百合病,中风,历节,血痹,肝着,肾着,头痛等。

2.经络肢体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经络辨证,病因辨证等;病位,病性,
病机要点等。

3.经络肢体病证主要治法及选方用药的特点。

实训二脏腑病证
[实训目的]
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脏腑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
1.脏腑病证范围:虚劳,失眠,肺痿,肺痈,胸痹,腹满,腹痛,便秘,肠痈,黄疸,呕吐,哕证等。

2.脏腑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3.脏腑病证主要治法与选方用药的特点。

实训三气血病证
[实训目的]
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气病、血病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
1.气病、血病范围:奔豚气,气分,血分,吐衄血,下血,瘀血,干血,妊娠呕吐,月经失调,梅核气等。

2.气病、血病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气血辨证,八纲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3.气病、血病主要治法与选方用药的特点。

实训四津液病证
[实训目的]
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津液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
1.津液病证范围:湿病,痰饮,水气,小便不利等。

2.津液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2.津液病证主要治法与选方用药的特点。

实训五疑难杂奇病证
[实训目的]
通过本节实训,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疑难杂奇病证病案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方法及治法方药。

[实训内容]
1.疑难杂奇病证范围:百合病,狐惑病,黄汗,女劳疸,脏躁,转胞等。

2.疑难杂奇病证辨证方法及分析思路: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等;病位,病性,病机要点等。

3.疑难杂奇病证主要治法与选方用药的特点。

课时安排表
大纲使用说明
1.本大纲总学时数为10,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2.实训课突出教师少讲、学生多练的原则。

教师可根据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指导性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