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 导学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7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优秀7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指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指读全诗(正音)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
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李白的诗抄在读书笔记上。
五、布置作业熟背《独坐敬亭山》。
小班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二李白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优秀10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优秀10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二、板书课题,揭题1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2、生读题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
(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师生叠读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五、作业: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板书鸟飞云去孤独)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二、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三、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6篇)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案(优秀6篇)《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

《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上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重点难点: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教学过程:一、感受李白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李白,他是思乡的游子,是豪迈的`侠客,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你将会看到又一个不同的李白。
二、初读古诗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
(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
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
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
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你读得很慢,因为――哦,是因为伤感;你读得很轻,因为――哦,很孤独;你怎么读这么重?――哦,是在感叹!)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
开始―― 好!谁来试试!(读得多好啊!字正腔圆。
)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好孤独!好无奈!好伤感!好寂寥!恩,很有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三、细品诗意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
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
《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独坐敬亭山》教案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教学目标】1、会写“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
【设计理念】“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
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达到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诗歌旅行: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2、了解诗人:知道刚才读的两首诗都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师画简笔画李白头像)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揭示诗题,理解题意1、揭示诗题,板书诗题及作者,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师画简笔画山)复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知道诗人为什么独坐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 5篇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
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
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
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
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6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说】《独坐敬亭山》是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敬亭山的外貌及景色,却让人感觉到敬亭山似乎也有性情,正默默地凝视着作者。
诗中以景物衬托出作者寄情山水,宁愿忍受孤单,也不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德。
前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后二句却写与山两相看,以“不独”写“独”,更为奇妙。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那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板书:晓诗题)⑴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板书:知诗人)⑴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设疑:写景只为写景吗?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板书:明诗意)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⑴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⑴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⑴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⑴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边说边板书:简笔画敬亭山)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感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4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4篇《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3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阅读。
独坐敬亭山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学通过自身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沛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同学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俺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吗?3、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学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俺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同学根据自身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身的感受。
《独坐敬亭山》导学案

《独坐敬亭山》导学案教学目标:1、我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我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一、课前预习1、了解诗人。
2、自由诵读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含义。
3、此诗是()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以山为伴,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4背诵并默写古诗。
知识链接: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独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一、查预习,扫生字1、给生字注音。
亭()2、正确书写生字“亭”(写三遍)二、解诗题,知作者1、解题意:独()独坐敬亭山:2、知作者:《独坐敬亭山》的诗人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被后人称为“”,他与杜甫并称为“”。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
三、抓字眼,明诗意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字词:众:闲:相:厌:2、理解诗意。
(1)“众鸟”指什么?()“尽”是什么意思?()“众鸟高飞尽”的意思是()(2)“孤云”是什么意思?()“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3) “相看”是指谁与谁“相看”?()“两不厌”是什么意思?()“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四、多诵读,悟诗情(1)诗的前两句烘托了诗人心灵_______________,诗的后两句运用的手法是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喜爱。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范文6篇《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学通过自身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沛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情激趣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同学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俺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
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方法吗?3、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解释诗题:“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二、自读交流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同学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学补充。
三、精读品味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俺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俺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
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2、鼓励同学根据自身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身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五、拓展延伸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
2024最新-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最新5篇

独坐敬亭山教案独坐敬亭山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独坐敬亭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5分)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
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
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
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
诗的叫《独坐敬亭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
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关于独坐敬亭山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独坐敬亭山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
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
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
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四)朗读,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山比作成一个读得懂自己的人。在互相看,互相诉说。
二:学习生字“亭”
三:写生字
四:背诵古诗
1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学习生字
3写生字
提升延学(5分钟左右)
默写《独坐敬亭山》
试着默写本节课学的古诗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闲:悠闲。
孤云独去闲。尽:没有了。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教学后记:
武隆县铁矿小学语文"五学法"导学案
年级
四年级
教学内容
1.古诗词三首
使用教师
冉宁萍
课型
新授
上课时间
2014年2月17日
课时
3
导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一个生字“亭”。能正确读写敬亭山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并能默写。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独坐敬亭山》
听李白的故事,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个体自学(5分钟左右)
1.请根据书下方的注解,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2.诗句的意思是: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一片白云也悠悠的飘走了。和我久久的相对看着,永远看不够的,只有站在那对面的敬亭山。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重点
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意;默写古诗。
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对李白生平的介绍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流程
导学过程
教师
学生
个性化修改
教师导学(5分钟左右)
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讲讲关于李白的故事好不好啊?
(介绍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把诗句的意思融合在故事之中,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更简单。)
1.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句的意思。
同伴助学(10分钟左右)
请小组讨论
1.读诗句的前两句,想一想此时作者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的依据是什么?
2.诗句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你的依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出示的两个问题,并做好记录。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左右)
一:抽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