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社会分析方法
• (1)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法 • (2)社会指标分析法 • (3)常用社会指标
A 关于社会组织系统的指标 B 关于社会文化环境的指标 C 关于主观评价的指标
• 2、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在于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 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
第四节 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 1、城市人口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统计
(1)城市人口静态统计
A 户籍人口:由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构成。 B 流动人口:由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构成。 C 暂住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在某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 人口。暂住时限有一年以上、半年以上、三个月以上和一个月 以上。 D 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常驻人口=户口在本辖区人也在本 辖区居住+户口在本辖区之外但在本辖区半年以上的人+户口 待定(无户口和口袋户口)+户口在本辖区但离开本辖区半年 以下的人
• 2.5 文化程度构成
文化程度构成:指具有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 专) 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519656445 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
• 2.3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城市人口中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 情 况。 家庭结构分析意义:家庭结构对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 生 活和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等都有密切联 系,是制定有关规划指标的依据。目前我国城市中由复合式的 大家庭向简单的小家庭方向发展。 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 户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 个 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3.44人减少0.34人。
• 2.6 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男、女人口比例关系。规划工作中要解决男女比 例 基本平衡。对小城镇一般男性>女性,男出来打工,女在家务农。 对工业城镇就不一定了。煤炭工业镇男性>女性;纺织城:女性 >男性。
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 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 为 652872280人,占48.73%,男性人口较女性人口多3400万 人。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 2.2 职业结构
城市人口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 动的行业性质划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 职业类型:(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 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 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 国际组织 产业结构和职业构成分析意义:可以反映城市性质、经 济结构、现代化水平、城市设施的社会化程度、社会结构 的合理协调程度,是制定城市发展政策与调整规划定额指 标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中应提出合理的职业构成和产 业结构建议,协调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达到生产与生活 配套,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
• 2.7 空间结构
城市人口的空间结构:指人口在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特征, 包括人口密度、人口按各种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等。 人口密度常用模型有clark模型,其函数形式为:
空间结构分析意义:空间结构的变化影响城市居住、产业、 交通等各类用地和设施的规划布局。城市规划应调研城市人 口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人口空间结构的变化 趋势,制定人口空间结构调整的目标,配合以相应的各类用 地、设施和政策的规划安排。
• 2.4 劳动构成
劳动构成:按照参加工作与否,将城市人口划分为劳 动人口及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同时又将劳动 人口分为基本人口及服务人口。故城市人口分为三类 即: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基本人口包 括: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它不属地方性行政、财经、 文教中心的工作人员,他虽不属城市规模决定的,但它却 对城市规模有决定性影响。服务人口,指为当地服务 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等服务机构的工作人 员。它是受规模制约的。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人, 失去劳动者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 1、城市人口发展规律
人口发展规律:分为人口经济发展规律、人பைடு நூலகம்再生产规律、人 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的自然变动规 律等。
•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关系
第三节 人口和社会要素的影响
• 1、人口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人口规模: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 (2)人口结构:预测需求的重要依据 (3)人口空间分布: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工作地点、商 业以及其他设施可达性的必要依据;揭示城乡面临的问题并 区分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2)城市人口动态统计 A 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年平均 人数X1000‰ B 机械增长 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 平均人数X1000‰ C 综合增长率 综合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
• 2、城市人口结构分析 2.1 年龄结构
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中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年龄分成六组: ①托儿组(0~3)岁;②幼儿组(4~6)岁; ③小学组(7~12)岁;④中学组(12~16)(13~18)岁; ⑤成年(男18~60女18~55岁);⑥老年组(61岁以上,56 岁上)。 年龄构成的意义: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及就业人数,可以看 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2、掌握劳动后备军数量;3、确定 被抚养人口的比例;4、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数量;5、分析 年龄结构,判断自然增长及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推算人口自然 增长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 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 222459737人,占16.60%; 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 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 口为 177648705 人,占 13.26% ,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18831709 人,占 8.87% 。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 比重上升 3.36 个百分点, 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2.93 个
(2)城市人口统计的范围 (3)城市人口统计口径
• 2、城市社会要素
城市人口统计口径: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 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和离开城镇半年以内使用 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城市社会要素:由城市的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 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展规律等构成。
第二节 城市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律
3、城市人口预测
• (1)综合增长率法:以预测基准年上溯多年的历史平均增长 率为基础,预测规划目标年城市人口的方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人口增长率相对稳定的城市,对于新建或 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的城市(镇)不适用。 • (2)时间序列法:是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城市人口数据的发展 变化进行趋势分析,直接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通过人口和年份之间的相关关系预测未来人口规模,一般采 用线性模型预测,计算公式为:
使用条件:城市人口有长时间的统计,人口数据起伏不 大,未来发展趋势不会有较大变化的城市。
• (3)增长曲线法 增长曲线模型: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常用的曲 线有多项式增长曲线、指数型增长曲线、逻辑增长期曲线和龚 珀兹增长曲线。其中逻辑增长曲线较为常用,其计算公式为:
适用条件:适用于较为成熟的城市人口预测,不适用于新建或 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城市。 • (4)劳动平衡法 • (5)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新增岗位就业数及带眷情况预测 城市人口的方法。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 适用条件:适用于新建工矿城镇
第七章 人口与社会
学习要求: 1、理解城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2、掌握预测城市人口的常用方法; 3、理解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第一节 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定义 • 1、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界定
城市人口:指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常年居住生活 在城市的人群。 城市人口统计范围包括城区和镇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