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闻乃荻;綦良群【摘要】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动因人手,从专业服务分工、技术发展与创新、企业竞争力提升、用户核心需求4个方面对两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动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过程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步互动阶段、深度合作阶段和全面融合阶段.归纳总结出影响知识密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融合的影响因素,即互动融合基础因素、互动融合条件因素和互动融合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检验,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如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加强知识技术的人才储备、鼓励装备制造业服务环节外包以及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等.【期刊名称】《科技与管理》【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8页(P7-14)【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融合过程;影响因素【作者】闻乃荻;綦良群【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在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装备制造业是提供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装备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程度决定了民族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化的水平。
然而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不科学等方面原因,装备制造业陷入了大而不强的窘境。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高度集成发展所形成的产业,它具有“高技术性、高互动性、高知识性、高创新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够帮助装备制造企业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壁垒,以及在销售和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1]。
基于两大产业的特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中间要素越来越多的结合到现代装备制造业中,由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
对此,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顾客互动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实证研究

益 群 体 组 成 的联 合 体 , 了求 得 生 存 , 得 不 从 环 境 中取 得 关 键 而 稀 缺 的 资 源 , 为 不
收 稿 日期 :0 8—0 1 20 68 基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7 06) 浙 江 省科 技 规划 重 点 项 目(0 5 2 0 2 ; 江 省 自然 科 学 国 7 3 32 ; 20 C50 )浙
3 5
顾 客 互 动 对 新 服 务 开 发 绩 效 的 影 响
基 于 知 识 密 集 型服 务 企 业 的 实 证 研 究
王 琳 . '魏 - 江
3 0 5 ; . 江万里学院 商学院 , 江 宁波 10 8 2 浙 浙 350 ) 110 (. 1 浙江大学 管理 学院 , 浙江 杭 州
务 开发 绩效 负相 关 。
关键 词 : 客 互动 ; 顾 新服 务 开发 ; 新绩 效 ; 创 知识 密 集型服 务企 业 中 图分类 号 :2 3 F 7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85 3 (0 9 0 -0 50 10 —8 1 2 0 ) 10 3 -7
顾 客对 于新 产 品开 发成 功 的价值 , 最 初仅 视顾 客为 创新 信息 源 、 策 略性 从 到 地将 顾 客纳 入新 产 品开 发过程 、 至 由用户 主导 整个 创新 过程 , 成为 学界 与实 直 已 践 界 的普遍共 识 , 量文 献集 中于此 。与制 造业 有形 产 品的创 新相 比 , 识 密集 大 知 型 服 务 企 业 ( n w e g — tn ie b sn s e vc s k o ld ei e s u ie ssrie ,简 称 KI S)中 的 新 服 务 开 发 n v B 过程 定 制化程 度 更高 , 顾客参 与 创新 过程 的要 求更 强烈 , 服务 开发 就是企 业 对 新 与顾 客 频繁互 动 的 “ 作 生产 ” 程 , 该 方 面 的实证 研 究 极 少 。基 于 资源 依 合 过 然 赖 理论 , 顾 客 互 动 是 企业 获 取 顾 客 知识 这 种 关键 性 资 源 的 “ 梁 策 略 ” , 与 桥 是 影 响 创 新 成 功 的关 键 因 素 ; 而 , 越 组 织 边 界 的 创 新 活 动 也 可 能 导 致 创 新 过 程 然 跨 不 确 定 性 上 升 , 发 控 制 风 险 , 这 种 背 景 下 的创 新 是 “ 弱 的 ” , 顾 客 互 动 引 在 脆 与 并不 必 然有利 于创新 绩效 。于是 问题 油 然 而生 , 何 看 待顾 客互 动 程 度对 新 服 如 务 开 发 绩 效 的 作 用 ?进 一 步 地 , rw od的 研 究 表 明 , 新 不 同 阶 段 所 执 行 任 务 C a fr 创 的 不 同会 使 其 跨 越 边 界 的 管 理 活 动 表 现 出 阶 段 差 异 性 , 么 在 新 服 务 开 发 过 那 程 中 , 客互 动这 种边 界 管理 活动 是 否表 现 出 阶段 性 差 异 , 体地 , 务提 供 企 顾 具 服 业 与 顾 客 的互 动 程 度 应 当 保 持 在 怎 样 的 一 个 阶段 水 平 才 是 合 适 的 ? 这 些 问题 正
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企业长期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获取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能力,更体现了企业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能力、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等综合指标。
而企业绩效则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指标,它包括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品牌价值以及员工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驱动因素。
首先,企业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能够主动寻找和创造新的商机,实现市场的快速反应和持续增长。
此外,创新能力还可以带动企业内部的改进和提升,促使企业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而言之,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增强的关系。
二、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设计感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等,使其在激烈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摆脱价格竞争,还能够通过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和巩固品牌价值,提高市场份额。
2. 强化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能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好地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
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活动,需要企业能够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内外部资源。
因此,通过提升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能力,企业能够更好地吸收外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将其转化为创新成果,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系, 并对知识密集 型服务业创新 提 出相关 了的策略及建 议 。
影响 因素 的可行性
D MAT L Dei o Ma ig T il a d E aut n E E ( cs n i kn r n v lai a o
1 知 识 密 集 型 服 务 业 概 述
1 知 识 密 集 型 服 务 业 . 1
理论分析 的基 础上 , 运用 DE MAT L 方 法对其进行 定量分 E 析 , 图找 出影 响知 识密 集 型服务 业创 新 的因素 及相 关关 试
进行创新 , 然后提供创新思维并与客户企业一起具体实施 。
1 引入 D MA E . 3 E T L方 法 分 析 知 识 密 集 型 服 务 业 创 新 能 力
洲 。 关 研 究 表 明 , I S 通 过 对 内 外 部 知 识 的 加 工 从 而 相 KB 向 客 户 提 供 有 针 对 性 的 知识 服 务 ,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起 到 有 效 对
献率 高达 5 % , 国知识密集 型服务业对 GD 0 韩 P的贡献 率也 达到 2 .% 。最 近几 年 , 21 随着 中国经济 的不 断发展 , 提供 知
的 中间产 品( 服务) 的企业 或组织 组成 的产业 … 。知识 密集 型服务业所 包含 的领域主要有 : 究与开发 , 研 管理 咨询服务 ,
人 力资源信 息与就业 服务 , 会计 、法 律 、金 融 、营销 等相 与
关 的服务 。关于 KI S的相关研 究上世纪 9 B 0年代兴起 于欧
业集群 中有 3种角色 :①创新 的推动者 。KI S 自身在不断 B
积 累经 验的同时 ,促进 了整个行业 的创新 ,推动整个行业不
断进 步。②创新 的载体 。KI BS扮演 载体和中介的角色 ,把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模式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模式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种新型产业,是指以知识、技术、信息等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本文以中国为例,主要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模式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们分析了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我们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系,发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然后,我们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模式的特征和作用,发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聚对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
最后,我们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等。
总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模式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强产业协同和合作,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和国家实力的重要支柱,也在不断发展和升级。
然而,传统制造业所依赖的低成本和低技术含量的生产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今时代的需求,制造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来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知识服务与创新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知识服务与创新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为此,知识服务和创新服务成为了企业一种重要的手段,它们对企业绩效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知识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知识服务是指为企业提供知识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的类型。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而在企业中,知识服务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
首先,知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大量的知识服务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力支持。
例如,知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快速做出调整,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其次,知识服务可以启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企业在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的过程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成长机遇。
最后,知识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人才的管理水平。
企业通过接受知识服务,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激发人才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创新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创新服务是指为企业提供的一种以创新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创新也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因此,创新服务对于企业的绩效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创新服务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
借助于创新服务,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推进研发和创新,实现新产品的上市和旧产品的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创新服务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
当企业希望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时,就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通过创新服务,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和用户反馈,因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创新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商业价值。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商业价值所在。
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动因研究

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动因研究随着市场的不断竞争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行业务上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难题,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动因,才能够更好的指导企业的创新。
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有许多企业在进行创新发展时,忽视了企业文化,导致创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所以,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和敢于尝试的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文化要鼓励员工冒险尝试,鼓励员工创新和创造。
只有这样,企业的创新才能够不断地进行下去,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人才队伍一个企业创新的成果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能力,而且人才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具备够强的人才队伍,很难进行创新,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创新就无从谈起。
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促进企业创新的顺利进行。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动因之一,先进的技术可以支持企业的发展,推动其发展壮大,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和市场占有率。
然而,技术创新不是一次性的传统创新,而是一个不断进行变革和完善的过程。
只要不断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企业开拓市场、拓展业务的有效方式之一。
市场创新不仅是开拓市场,而且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创新能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加突出和有竞争力,从而对企业的产品销售、企业形象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企业要在市场创新方面下功夫,提高市场营销水平,不断开拓新市场,拓展新业务。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创新机理研究

M a. O 8 r 0 2
、 . 8 O2 b11 N .
■ 管理学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与制造业 交互创新机理研 究
朱海燕,魏 江,周泯非
( 江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浙江 杭 州 浙 3o 5 ) 10 8
摘 要:制造 业创新 一直是技术创新领域研究 的焦点 ,而伴随知识经济 的到来 ,知识密集 型服 务业 正越来 越多地参与甚至主导制造企 业的创新行 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产业之 间的互动 日益受到国 内外学者和实践 界 的关注。本文从创新系统 观,创新过程及其影 响因素角度 ,对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交互创新的机 理和趋 势作分析。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制造业;交互创新;机 理;影 响因素 中图 分 类 号 :F 1 7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0 .7 X 2 0 )20 0 .7 0 84 2 (0 80 .0 10 收 稿 日期 :2 0 .82 0 70 .5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基金项 目 ( O,0 70 6 N 7 3 3 2 )及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Y 03 8 。 NO,6 5 5 ) 作者简介:朱海燕 ( 9 0 ,女,浙江临安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 士研究生 。 18 一) 魏 江 ( 9 0 ,男,浙江诸 暨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技术创 17 一) 新 、企业战略等领域研究 。
维普资讯
需 要该 项技 术 的企业 ( 常这 项技 术还 没 有被 该 通 企业 察觉 ) 间牵线 搭桥【 引 在 此过程 中 , I S 之 l 。 KB 主要 扮演 技术 和优 秀 实践成 果 的扩 散代 理人 或 是 “ 新桥 梁 ”— — 传统 桥梁 、蜜 式桥 梁 、红娘 创 式 桥梁n ,或者 区域 内外 部 桥梁 ( 有 学者称 也 其为 网关作用 【 )等 角色【J l l。也就是说 ,完 善的系 6 统及 其 内部 高质量 的联系加 快 了区域 内技术 流动 速度 ,成功的推动 了企业 间的技术转移 【 ,进而 促 l 进 了区域技术 能力的提升 、创 新和 经济增长…J 。 除 了从一般概念性框架层面 阐述两者 的交互关 系外 ,还有研究从个案层面对两者关系作 实证 。如 Soe 在对跨 国公 司发展 的研究中指出,l B hha o S对 服务业国际化和跨 国公司发展 中有 着独特 作用【 l 。 而 以欧 美 国家 为 研 究 对 象 的大 量 实 证 结 果 也 显 示 ,l B o S已经 成为 国家创新 系统 中技术性 和非技 术 性 创 新 的 使 用 者 、驱 动 者 和 转 移 者 [,-] 111 。 58 9 Mue 等通 过实证 发现 ,KIS在 国家和 区域 创新 lr l B 系统 中发 挥着 知识 转换 者 的角色 ,成 为创 新 向 中 小型企业 扩散 的重要途 径【 l 。
知识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资料 分析 与结 果
( ) 关分析 一 相
如表 1 所示 , 现各 因素均呈显着正 向关 系 。为进一步 了 发 解变量间关系 , 本研 究采用结构方程对研究架构做深入探讨 。
表 1 相关分析结果
变量 平均数 标准差 l 知识 给 予 3 2 0 6 ( . ) . . O 7 9 5 8 2 3 4 5 6 7
【 摘 要 】 本研究通过结构 方程模 型将知识分 享、 收能力对创新 能力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究结果 发现, 吸 研 吸收能力 为知识分 享与创新能力 的中间变量 , 而知识分 享对知识吸收能力具 显著 的正 向影响。 【 键 词 】 知识分 享; 关 吸收 能力 ; 创新 能力 【 中图分类号 】 26 4 F7. 【 4 文献标识 码 】 【 A 文章编号 】 04 26 (080—050 1 —7820 )707- 2 0
1知识 分享与创新能力 。知识 经 由分享可形成组织 的竞 争 . 优势 , 这种竞 争优势 可能是管理 能力或技 术 , 这种 管理能 力 而 或技术 正是促成组织 创新进 步 的动 力 因此本 研究 提 出假 设 (ar Z ha&G og ,0 2 ; : ere 20 )H。 知识分 享对创新 能力有正 向影 响。 2知识 吸收能力与创新能 力。多数知识吸收能力 与创新 的 . 验证性研究显示显着正 向相关 , 者相互配合建 立组织竞争优 两 势 ( ar Zha&G og ,0 2 K u sn&R m n 20 ) ere2 0 ; n d e o a ,0 4 因此 本 研究 提出假设如下 : :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 能力有正 向影响 。 H: 3知识分享与知 识吸收能 力。回顾相 关文献 , 识吸收 能 . 知 力发展研究甚少 . 究知识管理 对知识吸 收能 力发展影响 的 而研 研究则几乎未见 。 研究 导入 知识 管理核心议题知识分享来 探 本 讨对知识吸收能力影 响。由组织行为角度 切入 , obn (0 3 R b is2 0 ) 认 为员 工对组织 的一些特 性 , 如讲 求 团队 的程度 、 持员工 的 支 程度等 , 都会 产生主观的知觉 , 这些正面或 负面的知觉 , 会影 响
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新 活动 的成 功率 。影 响知 识密集型企业 技术创新 能 力 的因素是多方 面 的, 既有定性 的作用 因素 , 又有 定 量 的指标 反映 , 经综 合分析研究 , 定知识密集型 企 确 业技术 创新能力指 标体系 , 具体 见表 ] 。
表 1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指 标 体 系 权 重 及 专 家 评 分 表
2 1 评 价 指 标 设 计 .
知识密集 型 企业 技 术 创新 能 力 是 企 业综 合 素
质 的 反 映 , 直 接 决 定 着 企 业 创 新 动 机 的产 生 和 创 它
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不足 , 企业 负担沉 重 , 创新 投入 不足 , 企业技术创新不能与产业变化相适应等 问题的 存在 , 使企业的技术创新难 以得到有效地开展 。与其
作 者 简 介 : 细 明 ( 9 5一) 男 , 北 新 洲 人 , 授 , 士 。研 究 方 向 : 力 资 源 管 理 、 孙 16 , 湖 教 博 人 企业 管 理 。
2
武 汉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第 3 2卷
从 表 1可 以 看 出 , 成 知 识 密 集 型 企 业 技 术 构
B・ ”
‘
பைடு நூலகம்
害 品 出 型 占 蓝 高技术产 E额 l
商 品 出 I额 比重 B : I 就业 人 员 劳 动 生 产 率 B 。 新产 品销售收入 占 产 品销 售 收入 比重 B 。
口企业 资格证 书 , 于同行 中遥 遥领 先 。
收 稿 日期 : 0 9—1 —2 20 1 2
R D 活 动人 员 科 技 论 文 数 就 业 人 员 发 明 科 技 论 文 数 B 3 技 术 成 果 成 交 额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高绩效工作系统是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强调员工参与、激励和能力提升,推动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
本文通过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在该类型企业中的适用性和实施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绩效,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因此,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应积极采用高绩效工作系统,以提高竞争力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一、引言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是指主要依靠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企业。
这类企业常常涉及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但也面临着信息共享、人才培养和项目管理的挑战。
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HPWS)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式。
它强调通过激励、员工参与和能力提升等方式,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的高绩效。
高绩效工作系统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各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中,高绩效工作系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特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依赖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对知识和信息的处理能力。
这类企业通常拥有高学历和专业化技能的员工,能够快速获取和应用新的知识。
2. 高度专业化和创造性: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常常涉及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例如咨询、设计和金融等。
这些行业要求员工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复杂和多变的业务需求。
3. 信息共享和协作: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需要实现良好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以便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具体地区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开展实际情况,选择采取科学、合理评级按指标体系,并依据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加以分析,提取影响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创新能力的相关因子,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匮乏导致制造业逐步放缓,效劳业作为当前社会经济开展全新增长点,正在发挥其优势,知识密集型效劳业的表现尤其突出。
到目前为止,知识密集型效劳业更加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动力。
当然,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在诸多领域与方面与传统效劳业之间存在差异,加强对此类行业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结合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内涵与实际开展,具体分析当前影响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
〔一〕行业开展水平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开展水平表达的是当前阶段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创新能力的根本表现,直接影响行业开展与未来规划。
而行业开展水平主要通过五项指标加以衡量:人均效劳业增加值、效劳业占比;从业人员占比;工资占比与增加值GDP占比。
此五项指标可以表达出知识密集型效劳业的开展水平。
〔二〕成長潜能因素对知识密集型效劳业给与客观准确评价,就需要从动静视角综合考察其开展潜力,才能够形成符合客观条件的正确评价。
成长潜能具体可以表达为五项指标,分别是人均效劳业的新增产值数、职工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数额、非公有经济固定投资比重、居民消费比重。
利用此五项标准那么能够掌握地区范围内。
〔三〕根底条件及公共环境因素1.根底条件知识密集型效劳业的良好运行,需要软硬件彼此适应和配合,影响此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均GDP、非农业人口数占比、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万人拥有道路面积以及有点业务量情况。
通过此几项指标那么可以评价和分析区域范围内支持知识密集型效劳业进一步提升水平的参照。
2.公共环境公共政策、教育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研发等均对开展知识密集型效劳业方面具有重要进步意义。
知识密集型服务对新创制造企业作用的再认识

知识密集型服务对新创制造企业作用的再认识知识密集型服务是指以知识为核心,通过高度专业化、高技术要求和知识密集化的方式,为企业和个体提供的服务。
这些服务在创造和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新创制造企业来说。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新创制造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知识密集型服务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利用这些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知识密集型服务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在制造业中,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新创制造企业通常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时可以通过借助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支持来获取先进的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
例如,企业可以与专业的设计机构合作,借助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知识密集型服务可以提供市场洞察。
在制造业中,市场需求的变化频繁且快速,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以便进行生产计划的调整和产品定位的优化。
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通常拥有丰富的市场信息和专业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供商业智能和市场洞察,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再次,知识密集型服务可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新创制造企业通常面临人力资源稀缺的问题,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通常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工程师、设计师、市场分析师等,在人力资源方面具备较高的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获得人力资源的支持,提升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依赖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服务业,如教育、医疗、科研、信息技术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而随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其价值创造力的评价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出发,探讨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科技含量。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通常依托于高技术、高知识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如医疗、科研、信息技术等领域。
2. 创新驱动。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对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3. 人力密集。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依赖于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人力成本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员工的知识、技能对于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
4. 客户导向。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满足,客户导向成为了这类服务业的一大特点。
基于以上特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需要涵盖技术、创新、人力和客户等多个方面,并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不同企业、组织或个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和贡献。
二、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了全面评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指标。
技术创新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应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技术应用效果、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指标。
2. 服务质量指标。
服务质量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生命线,客户体验和满意度是评价服务质量的关键,评价体系应包括客户满意度、服务效率、问题解决能力等指标。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造、加工、应用和传播为核心功能,以知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服务业。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度、高专业化程度等特点,成为当今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企业和机构,评价其价值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则是关键所在。
本文就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与挑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注重知识的创造和应用,对知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通常需要进行定制化设计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与国际接轨,要求了解国际市场的动态和趋势,与国际同行进行合作和竞争。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方面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成本通常会导致产品价格较高,影响市场竞争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以满足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必须保持产业创新和技术优势,以抵御来自国内外竞争者的挑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需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这需要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资源投入。
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和挑战,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以评估企业或机构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中的综合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对企业内外环境、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在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中的价值创造能力。
1. 企业内外环境评价企业内外环境评价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新和知识传输,具有强烈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领域。
如何评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是衡量其发展水平、指导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指标。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包括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两个方面。
其中,服务过程包括服务策划、服务执行、服务质量控制及服务体验四个方面。
服务结果则包括技术创新、服务贡献、知识交流和服务效益四个方面。
具体分析如下:一、服务过程方面:1.服务策划:首先,一个优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必须具有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必须针对特定客户领域,进行市场调研,做出适合客户需求和行业特点的服务策划。
其次,企业必须提供合理的服务方案,包括服务时限、服务范围,以及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企业必须提供日常服务维护和持续改进等服务管理方案。
2.服务执行:服务执行包括服务的方案和技术的执行。
首先,服务方案的执行需为客户提供贴心的服务,如提供周到的服务流程、服务指导等。
其次,技术的执行需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
技术的执行需具有高效、实时性和高精度等特点。
3.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质量是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评价体系应包括服务质量控制的内容。
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开展服务质量监控、服务反馈、服务纠错、服务优化等环节。
4.服务体验:服务体验是客户对企业的好感和信任。
企业必须注重服务体验,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
开发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必须争取客户的忠实度和口碑效应。
1.技术创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行业,其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评价体系应包括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产出。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过程及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过程及关键性影响因素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逐渐转向了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偏低。
中国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将“十一五”期间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放在了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上。
国内各发达地区也纷纷响应中央的提议,推出了一系列关于推动服务业发展的纲要。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渗透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发展有利于提高制造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
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有关问题的研究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业发展到新的阶段的需求。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角度有很多,创新研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研究的不断延伸,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本身的创新过程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在这些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到了最后的创新绩效?纵观现有国内外的文献,大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创新系统中的桥梁作用上,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特别是在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刚刚起步,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更为匮乏。
经过深入的分析对上述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有助于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理论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基于以上认识,本论文在全面总结前期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包含两个层面六个问题的逻辑研究框架:第一个层面,将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相结合,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过程。
这一层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一、借鉴制造业创新过程模型,利用综合性研究方法,概括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过程模型;二、分析知识管理是如何贯穿在整个创新过程中的,也即创新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中都有哪些知识管理活动在发挥着关键作用;三、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过程中,如何解决合作时的知识扩散问题,特别是专有知识的扩散问题。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摘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构建适用于该行业的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应用实践。
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指出了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在该行业中的重要性。
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力,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应用研究、特点分析、构建、案例分析、改进与应用实践、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研究成果、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的研究,是针对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和提升这一行业的价值创造力而展开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知识为核心资源,以知识为生产要素,以知识为竞争优势,对于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行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构建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应用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促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1.2 研究意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价值创造力评价体系的研究意义在于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为企业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通过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特殊需求和挑战,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管理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10期2010年 10月技 术 经 济T echnolo gy Econom icsV o l 29,N o 10Oct.,2010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樊 春1,胡胜蓉2,魏 江2(1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710038;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310058)摘 要: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通过与制造企业进行知识转移和互动,促进了制造业的创新。
本文从互动强度和互动时间两个维度,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3类界面 销售式界面、咨询式界面和联盟式界面,剖析了三类界面中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提炼出7个影响互动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不同界面下这些因素对互动创新绩效影响的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绩效中图分类号:F 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 (2010)10-0012-07收稿日期:2010-09-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3026);浙江省科技规划重点项目(2005C2500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605358)作者简介:樊春(1969 ),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管理、服务政策;胡胜蓉(1982 ),女,重庆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创新;魏江(1970 ),男,浙江诸暨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企业战略。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 ledge intensive busi ness serv ice,KIBS)对制造业发展所起的支撑作用、驱动作用和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KIBS 与制造企业之间的互动创新、合作创新中。
制造企业存在的技术创新内部化的局限,以及技术知识溢出导致企业对研发投入的弱化[1],使得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倾向于与多种主体进行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的过程不仅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
KIBS 因其具有高知识密集性、高技术度和高互动性的特点,正成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
正因如此,目前无论是政府、产业还是理论研究者,日益意识到大力发展知识型生产者服务对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
本文在总结KIBS 与制造企业互动界面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制造企业与KIBS 合作创新的互动界面类型,以及基于界面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并对不同界面下互动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的复杂性使得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只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完成自主创新,而必须借助与外部机构合作,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2]。
合作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知识转移的过程,知识的流动和转移成为创新主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3]。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由于同行间往往存在竞争关系,因此相互合作的障碍很大,而KIBS 与制造企业之间一般不存在竞争关系,且KIBS 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其与制造企业之间存在资源优势互补,因此KIBS 日益成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优先合作对象。
如M uller 和Ze nker [2]实证指出,通过互动产生的知识转移可使KIBS 与制造企业双方更有创新性。
知识转移!的概念由T eece 于1977年提出,它是指一个单元受其他单元的经验影响的过程[4]。
目前有关知识转移的研究主要有四个分析层次:个体、群体(团队)、组织和组织间。
由于本研究所关注的KIBS 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知识转移主要通过组织层次上的创新群体(如创新团队、项目小组)实现,因此我们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角度来讨论影响知识转移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组织层面知识转移的研究源自技术转移,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如Suhk 和Ryeol [5]、Zander 和Kogut [6]、关涛[7]等研究了从跨国公司到本地公司的知识转移。
群体层面的知识转移主要集中在组织单位体之间,目前比较多的是最佳实践的转移[8 10]和研发知识的转移[11 12]。
这两个层次的研究发现,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各有不同,又有交叉,在研究思路上所采用的框架也基本类似,都是采用知识源、接收者、知识特性和转移情境作为重要研究参数。
综合组织和群体层面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影12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知识转移主体,包括知识源的传授能力和动机;#知识接收方特征,包括接收方的吸收能力和动机;∃知识特性,如内隐性、系统性、复杂性、因果模糊性、清晰表达性、嵌入性等;%转移情境,包括双方的距离(包括地理、组织、制度、知识)、关系信任以及转移机制等。
本文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KIBS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
1 互动界面的分类KIBS与制造企业互动合作创新存在多种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互动对它们各自的创新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13]。
Windrum和T omlinson[14]研究发现,KIBS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是一个双边互动学习过程,KIBS所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为服务提供者的KIBS和作为客户的制造企业之间不断互动和沟通的方式所决定的。
因此,要分析KIBS对制造企业创新的影响,首先要界定好两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和联系方式,也就是互动界面!,它描述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作用与联系。
Quinn等[15]提出,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存在互动界面,并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说明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借鉴Quinn的观点,结合Stram bach[16]、Gadrey和Gallouj[17]以及Bilderbeek和H er to g等[18]对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本文把KIBS与制造企业的互动界面定义为双方之间信息和知识的交流机制与沟通互动的联系方式。
Tor doir[19]基于服务提供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术互动整合的研究,将服务供应方与客户(制造企业)之间的界面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诊断式联系、工作式联系及销售式联系。
诊断式联系是KIBS企业主导的一种互动模式,常用于解决创新战略和组织问题,客户企业往往是非专家型,因此互动过程中由咨询者担任主导角色融入客户企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工作式联系则是KIBS与客户高度互动的一种模式,客户企业往往较专业,双方为均衡的合作关系,最常见于研发机构型KIBS企业与研发密集型客户企业间的合作。
在销售式联系中,双方的互动程度相对较低。
T ordoir的分类其实暗含了两个分类的标准 双方的知识距离与互动强度。
根据这两个标准来分析,可发现销售式联系的互动程度较低,诊断式联系和工作式联系的互动程度较高。
进一步,诊断式联系和工作式联系的区分在于互动双方的知识距离不同。
Gadrey和Gallouj[17]沿袭并发展了T ordoir的理论,他们针对咨询行业提出服务供应商与客户的交互界面应具有两个分析维度:一是双方交互强度;二是咨询企业在客户企业中的执行程度,也就是服务供应商在提供服务产品后是否进入客户企业帮助其实施产品功能。
由此,两维度!、四要素!组成了四种服务商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方式,但由于这种界面分类主要是基于咨询业提出的,要将此分类推广到所有不同的KIBS行业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借鉴两维度!、四要素!的思路,对具体的维度和要素做进一步梳理和概括,然后再提炼出KIBS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互动界面类型。
维度一:互动强度。
指制造企业与KIBS企业联系交流的紧密程度。
Fiocc和Gianola[20]指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创新的影响取决于有效的服务过程,双方交互越紧密、越持久,就越可能将组织和技术、技巧结合到用户的创新战略中,对用户创新的影响就越大。
Bilderbeek[18]也指出,不同的互动联系方式下互动程度具有差异性。
Tor doir[19]、Gadrey 和Gallouj[17]对界面的分类中也都包含了对互动程度的分析。
具体说,如果互动双方仅仅通过提供文件资料、邮件/传真/电话、问卷调研、在线咨询等方式进行交流,那么它们的互动程度是比较低的;如果双方要通过培训、深度访谈/研讨会、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交流,那么它们的互动程度就比较高。
我们选取双方交流频率作为反映互动程度的重要指标,交流越频繁,表示它们的互动程度也就越高。
维度二:互动时间长度。
这里的时间是指制造企业与KIBS企业进行知识交互的时间,而并非双方的合作时间。
如果制造企业仅仅接受了KIBS的某项服务,而期间没有发生知识转移,如制造企业只是长期采用某金融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那么可以说他们只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而非长期的互动关系。
互动时间对互动绩效有较大的影响。
如果KIBS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进行的是一种长期互动,那么就比较容易建立丰富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信任关系,知识转移也会比较顺畅;如果双方进行的是短期互动,那么要完成大量知识的转移就比较困难。
本文把互动时间也作为界面的分析维度之一。
利用互动程度和互动时间两个维度对KIBS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互动界面进行划分,可以得到三种典型的互动界面类型 销售式界面、咨询式界面和联盟式界面(如图1所示)。
在实践中,KIBS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的确存在互动程度比较低但持续时间长的合作关系。
例如,很多提供顾问服务(如法律顾问)的商务服务企业与其客户建立的就是这种关系。
当深入分析这种关系时,可发现虽然双方建立的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在这种长期合作过程13樊 春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知识交互和转移却不是持续发生的,因此不能认为是一种长期的互动关系,而只能看作在长期合作关系中进行了多次销售式互动。
同时,从研究KIBS 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的文献来看,销售式[18 19]、咨询式[17,19]和联盟式[18]的互动关系都有学者提及,而互动程度较低的长期互动却鲜有研究。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实际中可能存在这样的互动界面形式,但这里以整个KIBS 企业与制造企业的互动为研究对象,在所有的互动类型中这种互动的数量是极少的。
图1 制造企业与KIBS 企业互动界面的分类2 研究假设在上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联通杭州分公司、埃森哲咨询、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华信邮电设计院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等企业深度访谈的情况,我们对KIBS 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做如下假设:图2 实证框架H 1:在销售式互动界面下,双方能力、知识特性、合作情景对互动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部分影响因素通过知识转移这个中介变量对互动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H 2:在咨询式互动界面下,双方能力、知识特性、合作情景对互动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部分影响因素通过知识转移这个中介变量对互动创新绩效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