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异位的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对策

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对策

静脉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化疗药
物 对 外周 静脉 和周 围局 部 组 织 的 刺 激 , 不仅影响化疗效果 , 还 会
给患 者 造成 一 定 的痛 苦 _ l J 。 经 外 周 静 脉 穿刺 中心 静 脉 置管 ( P e r i p h —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 P I C C ) 具 有 安全 、 方便 、 易于 掌握 、 保 存 时 间长 ( 可达1 年) 、 可 避 免 患者 频 繁 扎 针 的痛 苦 及 防 止 化 学 性静脉炎等优点口 。 但 是 在 置 管 操作 过程 中 , 会 出 现 穿 刺不 成 功 ,
工作单位 : 5 1 0 0 6 0 广州 中山大学肿瘤 防治 中心
肖彩琼 : 女, 本科 , 主管护 师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0 2
送 管困难和导管异位等 并发症 ,从而影响 患者 的正常治疗 , 使 P I C C 管的留置时间缩短并影响其使用 的安全性 。 本文结合临床实
素 是 目前 治 疗慢 性 乙 、 丙 肝 型肝 炎 较 为肯 定 的抗 病 毒 药物 之 一 『 引 。 干 扰 素治 疗 病 毒性 ( 乙、 丙型 ) 肝 炎 病毒 量 > I . 3  ̄ 1 0 时, 患者 的依 从
方 面 具有 显 著 作用 [ 9 1 。 护 士应 随时 注 意观 察 患 者 的 心理 变 化 , 给 予 必 要 的心 理 支 持 和 安 慰 , 使患者在生理 、 心 理 及 社 会 功 能 方 面 都 处于最佳状态 , 消 除 患者 的焦 虑 、 恐惧 、 抑郁心理 , 提 高 患者 的 自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标签:导管异位;护理;教训PICC(peripherauy inserl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此技术在肿瘤化疗中较常见,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降低了因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在PICC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现介绍1例导管异位的护理教训。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直肠癌术后,由外院带回PICC管,PICC管由左侧贵要静脉进入45cm,导管外露10cm,连接可来福无针孔密闭输液接头,已于外院行一周期化疗,此次住我科拟行第二周期化疗。

患者由外院出院后回家休养两周,此间未进行任何处理。

入我院后立即给予更换敷贴,冲管。

冲管时发现有阻力,但经过多次稀释肝素液(1∶125)冲管后点滴通畅,遂行化疗,化疗过程中多次出现点滴不畅,均经过冲管后转好;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患者未诉明显不适。

休息14d,此间给予換敷贴及冲管,14d后进行第三周期化疗。

到第三周期第二天时,病人出现左上肢内侧疼痛,查体无肿块及肢体浮肿现象,未引起注意;第三天化疗结束,病人仍诉疼痛,遂行X片,示PICC导管未进入锁骨下静脉,而是由锁骨下反折回进入了上肢表浅静脉(图1),遵医嘱立即予拔管,拔管后病人主诉疼痛缓解。

2讨论本患者所用的PICC管为Groshoug式(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型号7715405规格4Fr连接可来福无针。

密闭型输液接头,型号01.C-CLC2000。

导管异位为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之一,出现导管异位的原因与患者的局部血管的解剖变异有关,导管固定不牢,患者肢体活动过度,可引发导管的漂移,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大多选择回家休养,这类带管出院的患者,在非住院的环境中未进行导管的维护,并缺乏有关导管自我维护的相关知识,均会造成PICC留管的并发症发生。

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处理技巧

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处理技巧

采取举臂靠头法,即协助患者将导管侧 上臂向头部靠拢,与头部形成 20-30度 将导管匀速、缓慢地送至上腔静脉。
如果支撑导丝已撤除 ,则由助手用 20 mL 生理盐水注射器接导管末端 进行脉冲式冲管,以增加导管的硬度,再匀速、缓慢地送管至上腔静脉。
谢谢观看
导管误入头臂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的预防
准确地进行导管预置长度的体表外测量是预防导管误入头 臂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的有效措施 。
主要测量方法:
1.L测量法 2.一字法
了解PICC测量原理——走行静脉的解剖
起点:锁骨下静
脉与头臂干汇合 点何方
头臂静脉长度:
右2-3cm,左4-6cm
上腔静脉长度:
4-7cm
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处理技巧
研讨内容
1
PICC导管异位的定义
2
PICC 导管异位的影像学表现
3
导管异位原因分析
4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
定义
导管异位: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 何部位。 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 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治疗中断。
是置管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并 发症 ,其发生率为 10%~60%
• 血管解剖变异或畸形
与穿刺部位有关
导管异位率:肘部>上臂
与患者有关
➢ 患者体位 仰卧位时病人上肢与躯干未成90 °
➢ 患者生理因素 血管不清楚、 塌陷干瘪、 硬化、管腔狭窄、畸形
➢ 患者心理因素 恐惧、焦虑
与操作者有关
• 血管解剖知识 • 外测量误差( 体外测量的长度永远不可能与
体内的静脉解剖完全一致 ) • 置管经验
导管异位的X线表现:
走形异常:PICC管未经正常的路径走行 位点异常:PICC导管虽按正常的路径走行,但是其末端 未能置于正常区域内。

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的处理方法

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的处理方法
1 临 床 资 料
本 组 成 功 置 管 415例 ,其 中 男 性 289例 ,女 性 126例 。癌 症 患 者 348例 ,其 他 67例 。 年 龄 18~ 8O 岁 ,平 均 年 龄 73.1岁 。 选 择 贵 要 静 脉 穿 刺 者 233 例 ,肘 正 中 静 脉 穿 刺 125例 ,头 静 脉 穿 刺 57例 。 导 管 异位 至颈 内静脉 23例 ,导 管异 位率 为 5.5 。
2 PICC 操 作 方 法
穿刺 静脉 首选 贵 要 静 脉 为穿 刺 点 ,其 次 为头 静
脉 或肘 正 中静 脉 ,患 者 平 卧 于 床 的 一 边 ,上 肢 外 展 9O。,按 照插 管 的操 作 规 程 进 行 操 作 ,导 管 进 入 深 度 一 般 为 45~ 55cm 。测 量 长 度 时 ,同 时 记 录 到 达 锁 骨 下 静 脉 的 长 度 ,当将 导 管 送 至 锁 骨 下 静 脉 时 ,嘱 患 者 头 偏 向 穿 刺 侧 ,下 颌 贴 近 锁 骨 ,使 锁 骨 下 静 脉 与 颈 内 静 脉 形 成 一 锐 角 ,这 样 导 管 上 行 至 颈 内 静 脉 的 概 率 就会 大 大降低 。同时 注 意 倾 听患 者 主诉 ,如 果 患 者 主 诉 穿 刺 侧 颈 部 有 不 适 感 ,应 怀 疑 导 管 进 入 颈 内 静 脉 ,应 将 导 管 撤 出重 新 置 入 。
王 淑 敏 王 秀 华 贾长 伶 刘 海 燕 郭 燕静 彭 双 双 李 艳 玲
作 者 单 位 :1011O0 北 京 ,北 京 胸 科 医 院七 病 区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PICC导 管异 位 的 处 理 方 法 。方 法 发生 导 管 异 位 时 ,由两 名 护 士 进 行 调 整 ,患 者 采 取 平 卧 位 、侧 卧 位 或 坐 位 ,将 导 管 外 露 部 分 及 穿 刺 点 充 分 消 毒 后 ,将 导 管 外 撤 ,撤 出 的 长 度 即 透 视 时 上 行 至 颈 内静 脉 的 长 度 +2cm,平 卧 位 时 嘱患 者将 头 转 向 穿 刺 侧 ,同 时 下 巴 紧贴 锁 骨 ,使 锁 骨 下 静 脉 与 颈 内静 脉形 成 一 锐 角 ,将 导 管 送 人 。 侧 卧 位 或 坐 位 时 ,使 穿 刺 侧 肢 体 与 身 体 的纵 轴 成 一 直线 ,利 用 重 力 作 用 ,再 将 导 管 送 入 。结 果 23例 导 管 异 位 至 颈 内静 脉 的患 者 ,经 过 调 整 ,2O例 送 人 上 腔 静 脉 ,仅 3例 留置 在 锁 骨 下 静 脉 ,均 未 发 生 感 染 。结 论 发 生 导 管 异 位 时 ,应 首 先 考 虑 调 整 , 不 急 于拔 除 ,这 样 不 仅 降 低 因反 复 穿 刺 给 患者 带来 的 痛 苦 ,而 且 大 大 减 轻 了 由 于 患 者 血 管 条 件 欠 佳 再 次穿 刺 失 败所 造 成 的 经 济 负 担 。

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至颈静脉的原因分析及见策

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至颈静脉的原因分析及见策

1 . 不 同置管 导管异位 至颈静 脉情 况 : A组患 者发 生颈 静
脉异位 l 2例 , 异位率 3 1 . 6 %, B组置管患者发生颈静脉 异位 1 例, 异位率 0 . 9 %, 两组置 管患 者发生 颈静脉 异位 1 3例 , 异 位 率6 . 9 %, 见表 1 。
表 1 两组置管导管异位至颈静脉情况 n ( %)
患者, 采用合适 的置人 及预防异位方 法 , 以提高 P I C C的置管成功率 , 减少 相关并 发症的发生。
【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原因分析 ; 护理对策
导管异位是经外周静 脉置人 中心静脉 导管 ( p e r i p h - e r a l l y
肿瘤术 后化 疗 患者 4 7例 , 占2 5 2 7 %, 重 型颅 脑损伤 患者 3 5 例, 占1 8 . 8 2 %, 多脏 器 功能衰 竭患 者 2 6例 , 占1 3 . 9 8 %, 脑 血 管 意外 患者 1 9 例, 占1 0 . 2 2 %; 脓毒血症患者 l 3 例, 占6 . 9 9 %。
芯右手送管鞘 0 . 5 —1 . 0 c m, 松开止血带 , 撤出针芯 , 按每秒 1 — 2 c m的速度 轻柔地送入 导管 , 当管端送 至右上肢 1 5 C f l 或左

发生率在 2 1 2 . 6 %之 间[ 1 - 2 ] 。S c h w e i c k e r t [ 3 ] 等 研究 得 出,
穿刺血管 : 贵要静脉 9 5例 , 占5 1 . 0 8 %, 肘正 中静脉 6 3例 , 3 3 . 8 7 %, 头静脉 2 8例 , 占1 5 . 0 5 %。1 3例颈静 脉异位 中 , 男 5例 ,

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不位于上腔静脉时 ,称 之为 导管异 位。导管 异位 是 PICC置 气促 。预防措施 :体表测量长 度从 预穿刺点沿 静脉至右胸锁
管 中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发 生 率 高 ,文 献 报 道 发 生 率
l2.5% [

本 研究 分析 PICC导管异 位原 因及处理 方法 ,为
龄 27~78岁 ,因需要进行肿瘤化 疗 148例 ,需要输注静脉 营 养 3O例 ,外周静 脉条 件差但需 要长期输液 22例 。 1.2 导管的选择 均 采用美 国巴德公 司生产 的蓝色 PICC
2.3.1 原 因 造 成原 因是体 表测量太 短 ,以左侧 肢体置 管 时多见 ;操作者经验不够 ,害怕置入太深 ;送管 困难 又无其他 静 脉可选 。临床上多见于导管在锁骨下 静脉或腋静 脉 ,部分
(1.吉林市船营区青岛妇 幼保健 院,吉林 吉林 132000;2.吉林市中心医院)
【摘要 】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 2005年 12月~2009年 2月 200例患
者 PICC导管异位 发生原 因进行分析 。结果 :发生导管异位 14例 ,发生率 7% ,其原因主要与 穿刺静脉 的选择 、测量 留置长 度及体位摆放等有
导管 ,管长 60 cm,管腔容积 1 ml,插管前紫外线消毒治疗室 , 患者 主诉上 肢酸 胀感 ,沉重 ,滴 数慢 。预防措 施 :正确 测量 ,
光线应充足 ,并备好用 于穿刺 的物品。
பைடு நூலகம்
操 作者要 自信 。
1.3 置管 的体位和方 法 患者 取平 卧位 ,穿 刺侧 上肢外 展 2.3.2 处 理 送 管 困难时 观察是否 为患者 过度 紧张所致 ,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对48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8例导管异位病人中,误入颈内静脉2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9例,反折至胸壁静脉4例,反折至腋静脉2例,进入右心房6例,至对侧锁骨下静脉3例。

经处理后39例置于上腔静脉,4例由于血管条件差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5例更换肢体重新穿刺成功。

结论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近年来,经过外周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易于护理的深静脉置管途径[1]。

然而,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63%~24.60%[2]。

导管异位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PICC置管中,48例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导管异位患者,男37例,女11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67岁。

肺癌22例,乳腺癌8例,脑梗死7例,矽肺6,食管癌3例,结肠癌2例。

75岁以上的患者32例,占66.67%。

穿刺静脉中,贵要静脉23例肘正中静脉11例头静脉14例。

1.2 材料选用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导管(5Fr或4Fr)。

固定材料均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2 cm的无菌贴膜覆盖。

1.3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X线摄片定位是PICC 置管后头端定位的金标准。

T5-T7 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3]。

于跃等[4]认为导管末端的最适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定期观察
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如 有红肿、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导管维护
定期冲管、更换敷料及肝素帽,保持 导管通畅及清洁干燥。
体位护理
避免压迫置管肢体,适当抬高肢体以 促进血液回流。
健康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 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家属沟通与健康教育
家属沟通
健康教育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术肢,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 异位。
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性能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 状态。
及时更换耗材
对使用过的导管、敷料等耗材进行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防 止感染。
建立设备档案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建立档案,记录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 便于追踪管理。
辅助检查方法
X线检查
是诊断PICC导管异位的 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
示导管头端位置。
B超检查
可用于辅助诊断导管异 位,尤其适用于孕妇和 儿童等不宜接受X线检查
的患者。
DSA检查
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 查,可用于复杂病例的
诊断和治疗指导。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也可用 于诊断导管异位,但价
格昂贵且操作复杂。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能力培训,及时
发现并处理导管异位等问题,确保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导管长度选择不当,过长或过短均可 能导致导管异位。
其他因素
01
02
03
04
局部组织水肿
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导致血管受 压变形,影响导管的置入和稳
定性。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深入分析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 置管技术、加强患者教育、优化导管固定方法等。
降低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
通过实施上述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我们成功降低了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了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导管材料与技术有待改进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ICC导管 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导管 异位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患者带 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PICC导管简介
PICC导管定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 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于 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 技术。
PICC导管用途
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 营养等,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静 脉通道。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术前宣教
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导 管的相关知识、操作过
程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
情绪和恐惧心理。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维护和使 用PICC导管,避免不当
行为导致导管异位。
及时沟通
鼓励患者及时反映导管 使用过程中的不适和异 常,以便医护人员及时
处理。
评估导管功能
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评估其是否能继 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确认导管异位的位置和程度。
立即处理措施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应立即停止 输液,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
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拔出导管
根据异位情况,必要时需拔出导 管,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26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对策

26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及对策
o he l c to n r a m e .R esul s PI ft o a i n a d te t nt t CC etpi s sg fca ty r l t d t he pa i n spo ii n,he v n c s n, as r e o a wa inii n l e a e o t te t ’ sto t ei ho e t me u emen he t
PC I C导管 留置 过 程 中异 位 ( 折 ) 3例。 采取 不 同护 理对 反 的
cnrl ahtr, I C) e t tees PC 技术 用于 多程 化疗及 长期静 脉输 液 的 ac 患 者 , 降 低 因化 疗 引起 的 静脉 炎 、 肤 及皮 下 组织 的损 伤 。 可 皮 许 晓 云 l、 健 等 [报 道 P C l邓 I 2 1 I C导管 异 位发 生 率达 1.%。 导 25
I t h t n p t w y o 7 p te t wih P CC we e a a y e e r s e tv l . n u a i a h a f4 5 a i n s t I r n l z d r to p c i e y Amo g t e 2 a in s we e f rh ra a y e n t r o n h m, 6 p t t r u t e n lz d i e ms e
I s r c 】Ob e tv oepoete rao s n us g itre t n f e pao eih rl s ̄ dcnrl ahtr. Me h d Ab ta t j c ieT x l esn dn ri nevni s t i f r ea yi e e et tees r h a n o oeo p p l n ac to s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PICC导管异位进行分析及研究对策方法:对130例置管患者,其中4例出现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经过调整,全部送入上腔静脉,均未发生感染。

结论:发生导管异位时,应首先研究对策,不急于拔除,这样不仅降低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大减轻了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欠佳再次穿刺失败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总结经验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末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它可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药物反应,提高疗效。

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随之伴发的并发症也不断的增加,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发生率12.5%。

我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共为130例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异位至颈内静脉达4例,发生率为3.8%。

,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30例,男1 例,女3 例,年龄27~78岁,置管的目的:均为肿瘤患者,因需要进行化疗者例,外周静脉条件差但需要长期输液者例。

2、定位参考标准 T5~T7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

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7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

3、导管的选择我院130例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PICC。

它的材料为硅胶,质柔软,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对血管刺激小。

巴德的PICC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型号为3~6 Fr,直径为0.3~0.6 mm,导管直径大小与液体流速成正相关。

4、用物准备:中心静脉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肝素钠、0.5%碘伏、75%乙醇、20ml注射器、无菌敷贴、巴德PICC管。

5、操作方法均选择健侧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纸尺测量定位,常规消毒,预冲导管,铺洞巾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前进少许,送入导管鞘,送导管至肩部位置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膀,送导管至预定长度体外留置部分,尾翼锁定,抽回血,脉冲式冲管,接正压接头,贴膜固定,CT模拟机下定位。

picc异位复位方法

picc异位复位方法

picc异位复位方法PICC(穿刺式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

在某些情况下,PICC可能会产生异位(偏移)情况,需要进行复位,以确保导管的正确位置和功能。

异位复位是指通过正确的操作将偏移的PICC重新调整到原来的位置。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PICC异位复位方法: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清洁。

检查相关器械是否齐全,如消毒液、注射器等。

2. 前期准备: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操作步骤及可能的不适感。

解释操作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3. 复位操作:使用消毒液清洁操作部位,并用干净的巾纸或无菌纱布覆盖。

同时,检查PICC导管是否松动或有明显的偏移。

4. 确认血管位置:使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通过轻轻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是否有血回抽。

若有血回抽,则说明PICC导管依然在血管内。

5. 确定复位方向和力度:根据PICC导管的偏移状况,确定复位方向。

然后,使用适量的力度,沿着导管方向进行轻轻推挤,以使其回到正确的位置。

注意避免过度施加力度,以免导致进一步的移位或损伤。

6. 监测效果:在完成复位操作后,再次检查PICC导管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

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如疼痛、出血等。

同时,确保导管没有任何异常松动或异物。

7. 记录和观察:将复位操作的时间、方法等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观察患者在复位后的情况,并持续监测PICC导管的状态,如有必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请注意,上述仅为一种常见的PICC异位复位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医院、医生和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并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若在操作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及时寻求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作者:齐娟刘利何华来源:《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索PICC异位的原因。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41例导管异位的发生部位、置管途径、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PICC管出现异位和置管的长度、静脉的选择、置管的体位、测量的方法、局部血管解剖的变异和送管的技巧等有关。

结论:为了预防PICC管发生异位,置管首选右上肢贵要静脉,改进测量方法和置管时患者的体位,大多数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纠正。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处理从外周静脉给中心静脉置入导管的方法(PICC)具有维护简单和安全的优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但也有一些危险与并发症存在[1]。

PICC管最容易出现异位,约有6.7%的发生率[2]。

能导致PICC的并发症的显著的增加,例如肿胀、堵管、疼痛和液体渗漏等,也有可能出现房颤和椎体旁积液等并发症[3],从而造成拔管困难。

我们于2002年12月-2009年1月共进行PICC置管651例,其中发生导管异位42例,经综合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见下列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PICC导管异位的患者。

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8岁;白血病19例,淋巴瘤18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其他2例。

1.2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PICC导管,操作方法是中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和实施细则[4]有关PICC操作规则,置管流程为置管前测量上腔静脉的长度,方法是病人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并测量术侧臂围。

消毒皮肤,进针为20~30度穿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0.5cm,送套管鞘,以中指按压套管鞘尖端后退出针芯,送管至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术肢方向,下颌尽量向下压,送管至预定长度后,抽回血确认穿刺成功,冲洗宫腔、封管、固定,置管成功后,拍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

探讨继发性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以及具体护理要点

探讨继发性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以及具体护理要点

探讨继发性 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以及具体护理要点【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以及具体护理要点。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对全部患者出现PICC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合理评估并实施相应措施。

结果:共21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最高。

结论:贵要静脉是置管期间最适宜的部位,体位选择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护理PICC导管作为肿瘤静脉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多项优点,如操作简便、可通过建立一次性通道减轻多次穿刺为患者带来的创伤和疼痛等。

但与此同时,PICC 置管还伴有一项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即导管异位。

此情况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异位,后者又称为导管移位,指的是出现于留置管任何时间段尖端导管位置的变化[1]。

若导管尖端异位发生在其他血管上,则容易产生回血后静脉堵塞,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等情况,造成非计划拔管。

故在为PICC置管患者治疗过程中,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现对80例PICC导管异位的患者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措施,旨在为流程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

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9.3±2.5)岁。

患者疾病类型:脑梗死、食管癌、肺癌、乳腺癌。

2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在80例PICC置管患者中共出现21例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6.25%。

其中有4例为导管反折到腋静脉,12例异位出现于颈内静脉,2例出现于右心房,3例出现于胸内侧静脉。

对于静脉异位的护理措施是将患者手臂上肢外伸超过90°,缓缓输送导管;对于颈内静脉异位者的护理措施为将导管推出10-15cm,使患者头部偏于穿刺侧并行坐位;对于对侧锁骨下静脉异位的护理为使患者休息8min左右,指导其深呼吸后在行送管;对于胸内异位的护理措施为将导管退出,放置于手臂位置,注入氯化钠溶液的同时缓缓送入导管。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方法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方法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方法1.传统方法:置管中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45°~60°,下颌靠近置管侧的肩部防止导管误人颈内静脉。

但是传统的转颈法在意识障碍和昏迷患者中,患者不能自主配合,需要助手帮助其完成转颈;而在颈部巨大肿物患者中要求头偏向一侧时,由于肿物牵拉患者自身会明显感觉不适、紧张,造成肌肉僵硬、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增加送管的难度。

2.超声复位法:使用超声技术能清楚显示导管,及时发现异位的导管。

使用超声探头寻找最佳加压位置,可轻松地对异位导管进行适时纠正。

此方法既降低操作难度,也避免了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但在增加局部阻力的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压迫颈静脉导致迷走神经反射。

3.体位调整法:联合抬高床头45°,置管侧上肢外展90°,或与躯体呈160°等改变体位的方法可缓解锁骨、第一肋骨对锁骨下静脉的影响从而顺利送管。

但是由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无法很好配合该方法,因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部分导丝外撤联合按压颈内静脉法:将部分导丝外撤利用导管在管腔中漂浮的原理,当置人导管20cm时,撤出3-5cm导丝,导管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垂,使导管朝向上腔静脉行走,能够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5.单鼻孔联合导管前端漂移法:送管时指导患者吸气时用另一食指按压一侧鼻孔,呼气时采用张口缩唇方式,将食指移除,保证深吸慢呼,一呼一吸时间保持在8-10s。

操作者在患者吸气时送管,呼气时停止,送管至预定长度。

患者单鼻孔吸气时胸腔内负压进一步增高,回心血量增多,回流加速,从而顺利进入上腔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

6.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置管过程中监测导管尖端是否在正确位置的方法,采用腔内心电图描记P波的变化,来检测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准确。

此方法定位精准,且置管与定位一体化,在置管中就能发现异位,并能及时调整,无需在置管术后再反复复位。

7.胸部X线:通过X线拍片诊断导管尖端位置是我国的金标准,但此方法发现问题时还需后期干预复位,花费成本较大,且增加了患者的辐射暴露及护士的工作量。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黄浦区中心医院(200002)李明川关键词: PICC 置管风险导管异位静脉炎1概论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置管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PICC通常在肘前的外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管,导管头部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最终停留在上腔静脉中下1/3。

上腔静脉的血流量达2000—2500ml/min[1]。

肿瘤患者化疗使用PICC,可使化疗药物经导管直接注入上腔静脉后被迅速稀释,从而解除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

PICC可提供长达1年的治疗通道,尤其适合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可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和药物外渗对组织的损伤,它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

但是,PICC置管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我院开展PICC置管技术已有二年多时间,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对PICC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本人对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谈几点看法。

2置管风险2.1穿刺失败:王秀英等人研究认为,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引起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痉挛,官腔缩小与血管壁间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出现送管困难导致失败[2]。

其次,患者血管畸形、外周血管细弱、穿刺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均可导致穿刺失败。

2.2导管异位: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约6.7%[3],主要与置管静脉的选择,置管长度的外测量方法,患者局部血管解剖变异,患者穿刺时的体位、操作者送管技巧等因素有关[4]。

2.3导管的渗漏或断裂崔其亮等人研究显示,导管破裂或断裂占穿刺总数的3%[5]。

导管渗漏或断裂的发生与导管的质量、针斜面内缘锋利度及穿刺技术有直接的关系。

导管断裂可分为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断裂。

李艳红等人研究表明,多数由高压力注射操作导致导管断裂,少数是由导管堵塞用力冲管,患者穿刺肢体过度活动,固定方法不正确造成[6]。

肿瘤患者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 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为实施防护提供依据。

方法观察记录156例PICC置管患者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及导管移位的情况,分析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PICC导管发生移位者28例(17.9%),其中外移20例(71.4%)。

体内回缩8例(28.6%)。

结论PICC导管发生移位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固定不牢、护士操作不规范、皮肤过敏、瘘道形成、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等多种因素。

须掌握正确管道维护方法,防止管道移位,方可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PICC导管;肿瘤;导管移位;原因分析静脉给药是实施化疗的主要途径,若用外周静脉进行化疗,患者极易出现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PICC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给药途径,可避免反复使用外周静脉化疗导致血管损害,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1]。

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导管发生移位[2]。

本文对28例PICC导管移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56例带有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2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3.5岁;疾病构成:鼻咽癌119人,乳腺癌12人,肺癌9人,宫颈癌10人,其它恶性肿瘤6人。

文化程度:文盲11例、初中以下55例、高中以上90例;生活自理情况:完全自理118例、部分自理22例、不能自理16例。

1.材料与方法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具有PICC置管资格的护士完成此操作。

材料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式单腔导管。

置管部位为贵要静脉116例、肘正中静脉30例、头静脉10例。

1.置管方法本组全部为盲穿法。

1.观察方法由2名责任护士负责观察记录导管移位的相关因素及导管移位的情况,内容包括:①贴膜有无松动、潮湿、卷边;②针眼有无红肿、渗液渗血;③贴膜部位皮肤有无皮疹、过敏现象;④导管外露长度;⑤病人置管侧肢体的活动情况;⑥护士的导管维护过程等。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的预防和处理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的预防和处理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的预防和处理发布时间:2022-05-26T02:10:52.2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6期作者:张继慧[导读] 目的分析经外周插管的PICC异位的预防和处理张继慧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摘要】目的分析经外周插管的PICC异位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8例经外周插管的PICC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观察88例患者的PICC异位发生情况,总结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

结果 88例患者中共有7例出现PICC异位,发生率为7.95%;置管途径为有2例为右侧贵要静脉穿刺置管,1例为右侧肘正中静脉置管,1例为右侧头静脉穿刺置管,1例左侧贵要静脉穿刺置管,1例左侧肘正中静脉置管,1例左侧头静脉穿刺置管;异位部位为2例导管头端于颈内静脉异位,2例导管不能在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前行异位,2例导管于右心房异位,1例导管中段经由锁骨下静脉折返异位。

结论 PICC异位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有利于预防该现象发生,提升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异位;预防措施[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ctopic PICC through peripheral intubation.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PICC who underwent peripheral intub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The occurrence of PICC ectopic in 88 patients was observed, the causes were summarized, and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formulated. Results there were 7 cases of PICC ectopic in 88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was 7.95%; The way of catheterization was as follows: 2 cases were catheterized by right GUIYAO vein, 1 case was catheterized by right elbow median vein, 1 case was catheterized by right cephalic vein, 1 case was catheterized by left GUIYAO vein, 1 case was catheterized by left elbow median vein and 1 case was catheterized by left cephalic vein; The ectopic site was ectopic in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 2 cases, ectopic in the axillary vein and subclavian vein in 2 cases, ectopic in the right atrium in 2 cases, and ectopic in the middle of the catheter through subclavian vein in 1 case.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ectopic PICC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conducive to the prevention of this phenomenon, improve the safety and have popularization value.[Key words] peripheral intubation; Ectopi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reventive measure经外周插管PICC能够长时间留置,耐高渗,临床操作便捷,患者活动方便,该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可以为临床治疗顺利展开提供保障,能够通过静脉为患者提供营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不能进行切割吸引器切除术。
脑创 伤 1 例。
经 口鼻 内镜下扁桃体及腺样体切 除术具有以下优 点 : ① 视 野大而清晰 , 操作方便 , 尤其适合岁数较小 的患儿。 ②组织切除 彻底 , 对周 围结 构的损伤概率降低 。鼻 内镜下可 清楚地显示 扁
1 . 2 方法
由取得置管资 质护士进行 P I C C置管 , 置管前
效 地减少测量误差 , 提高 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 2 . 3 配合不 良和个体静脉 系统 解剖差异 P I C C颈 内静脉
异位的原 因排 除肿块压迫 、 上腔静 脉压力 增高 、 局部解 剖变异 等因素外 , 往往 由于患 者体 位不 当或不能 有效 曲颈 引起 , 重新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P I CC导 管异 位 的护理 对 策 。方 法
送管是 临床最 常用 的复位方法【 1 _ 。 再送管方法 : 首先先撤 出导管 至1 5 c m处 , 配合护士 按常规法 确认 颈 内静脉位置 : 胸 锁乳 突 肌二头与锁骨上缘的小三角 内( 胸 骨小上 凹) , 并用手掌 内侧 面 用力 向颈侧 内下方压迫( 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 , 与此 同时操作 护 士边冲边送导管至所需长度 。如置管失败 , 可能 与个体静 脉系
长, 导管尖端就 会异位于右心房 甚至右 心室 , 从 而引发心率失 常等并 发症 四 。如导管置入过短 , 导管尖端 就不能位 于上腔 静 脉, 输注化疗 药易引发静脉炎及 局部组 织坏死 等并发症 , 同时
【 2 ] 尹桂茹 , 岳 卓立 , 胡建功 , 等. 腺样体免疫状况 与分 泌性中耳炎的相
导管异位现象发生。
2 . 2 长度不准确
P I C C导管 尖端最佳位置位于 上腔静 脉
【 1 】 刘佳辉. 鼻内镜下电动吸切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 5 6 例体会册. 医 学理论与实践 , 2 0 1 1 , 2 4 ( 4 ) : 4 3 1 - 4 3 2 .
中下 1 / 3处 ,此处血流速度快约 2 0 0 0 mUm i n 。如导管置 入过
对2 0 1 2年 1 2月一2 0 1 3年 1 2月留置 P I CC导 管异位 惠者采取 相 应的干预措施 , 行导管复位 。结果 科学的护理干预 可提 高置 管成功率 。 5 2例 P I CC置管 患者 中 发生异位 8 例, 除1 例 患者复位 失败 , 其余均复位成功 。 结论
宣教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护士评 估血管情况 , 置管肢体选择依 次为右臂 、 左臂 , 穿刺静脉选择 依次 为贵要静脉 、 肘 正中静脉 、
头静 脉。患者取平卧位 , 穿刺侧肢体处展 9 0 。, 测 量置管长度 、
桃体 、 腺样 体及其周 围结构 , 组织 切除彻底 , 不 易残 留 ; 通过 调
整鼻 内镜和刀头 吸切 口的方 向 , 避免对 咽鼓管 圆枕等 结构 的损 伤, 减少并 发症。③配合 电凝 , 极 大地减少 出血量 。鼻内镜下视 野清晰 , 对 出血部位定位 准确 , 止血彻底。 ④切割深度及程度容
臂围 , 按无菌操作原则 消毒 、 穿刺, 见 回血后 撤针芯 , 嘱患 者头
综 上所述 , 鼻 内镜下 经 口行扁桃 体及腺样 体 吸切 术 , 配合
电凝 , 可节省手术时间 、 减 少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 术后患儿鼻 腔正常通气恢复快 , 不适感轻 , 更易被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 值得
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体位 , 留一名陪侍人 陪伴 , 教会患者正确 的侧头下 压动作 , 防止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4 — 0 2 )
也失去 留置 P I C C导管的意义 。 所以 , 置管前准确测量置管长度
非常重要 。 传统置管长度测量方法为 : 自穿刺 点至右胸锁关节 ,
然后 向下至第二肋 间 , 但 这种 方法仅适 用于体 格发育 正常的 人, 而对于体格 发育 异常 、 尤其 是老 年人 或长期卧床 的患者 , 靠
关性研究【 J 】 .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 2 0 0 5 , 1 9 ( 1 3 ) : 5 8 9 .
[ 3 ] 黄新辉 , 彭江涛, 袁宏伟小 儿腺样体切除术后慢性鼻窦炎 的转归Ⅱ 1 中
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2 0 0 9 。 1 2 ( 2 ) : 2 2 7 — 2 2 9 .
偏向穿刺侧 , 下颌 向下紧贴肩膀 , 防止导管异位至颈 内静脉 , 缓 慢送入导管 至侧 量长度 , 摄片定位 , 确定导管尖 端位 于上 腔静
易控 制 , 不易损伤周 围及纵 深正常结 构 , 降低术后感 染及继 发
性 出血的发生率 ; 控制 扁桃 体组织 的切除量 , 保 留患儿 的部分 扁桃体免疫功能 。⑤可在一个体位 完成 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 。 腺样体肥大患儿经常伴有扁桃体肥 大 , 鼻 内镜下 吸切 术可在同 一 体位 下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 , 使手术方便快捷 。
这种传统 的方法测量 出的数值经 常不准 确 ,易 出现导管异位 。
P I C C导管异位的护理对策
李 敏
( 晋城煤业集团总医 , 山西 晋城 0 4 8 0 0 6 )
经查 阅大量资料并结 合临床 实践发现 ,自穿刺 点至右胸 锁关
节, 然后再加 3 c m 即为置管 的最佳长度 。此 方法 应用 以来 , 有
脉。发生导管异位及时查找原 因, 寻找对策 。
2 护理
2 . 1 健康宣教不 到位
导管异位 与患者紧张 、 肌 肉收缩 、
血管收缩 或痉挛 、 配合不 良等因素有关[ 2 1 。 置管护 士在置管前应 向患者详 细讲解 留置 P I C C导管 的基本 知识 及优点 ,最好能让 已 留置 P I C C导管的患者到床旁讲解 、 宣教 , 让患者有个直观 的 感受 , 缓解 紧张心理 。另外 , 操作前嘱患者排尽大小便 , 取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