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第一课时导学案(二)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3哈姆莱特第一课时 大赛获奖教案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3哈姆莱特第一课时 大赛获奖教案

依据:学生小说阅读难度大,理解文意有 困难。
1、熟悉小说情节常考的题型。 2、掌握小说情节各类题型的解题的方法。
理由:成 语积累、 重点文言
学习 目标 教具 教学 环节 课前 三分钟 默写《锦瑟》 巡视 组织 打开小考本 互批 改正,巩固记忆 1 承接结 果环节 展示习题试卷题答 案,并校对。 1 巡视检查学生正 确率, 进行及时评 价。 2 补充相关知识 2 做议 讲评 环节 对错误答案进行评 议,找出缺点。 1、教师在大屏幕 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整合答案, 代表 讲解,学生纠错, 赋分 强化考纲规 定的背诵篇 目 培养讲解、 评 价能力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习题卷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实词积累 是重点。
时间
3 分钟
5 分钟
学生记录、记忆。 训 练 学 生 整 合以及归纳 总结的能力。
10 分 钟
上展示知识体系。 总结,提升。 2、教师总结。
3 课堂 总结提 升环节
整理归纳小说的考 试题型和答题方 法。
提示: 教师引导学 生总结。 课件明确答题方 法。
1 重新归纳、整理 成图表 2 学优生展示归纳 整理成果。 3、补充记录
3 分钟
让 学
学习 任务
生 明 确 下 课 所 学,有 的 放 矢 进 行 提 前 学 习。
7 板书 设计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 ……
8 课后 反思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 使用人: 时间:2018 年 5 月 15 日 课题 教学 重点 小说 序曲 习题课 熟悉小说情节常考的题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习题课
理由: 莎士比亚戏 剧是戏剧经典, 有 着震撼人心的力 量, 力求通过本剧 的学习, 使学生对 作品有初步的鉴 赏常识和能力。

《哈姆莱特》导学案(最新稿附答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最新稿附答案)

第四册第3课《哈姆莱特》第1学时一、学习目标1.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重点)2.鉴赏哈姆莱特的艺术形象。

(难点)二、学法指导1.通过分角色朗读,个人反复诵读,梳理结构,把握情节。

2.结合故事背景和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把握哈姆莱特艺术形象。

三、知识链接全剧剧情:《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

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

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

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

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

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

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

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

奸王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这段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 哈姆莱特 学案

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 哈姆莱特  学案

哈姆莱特[常识·速览]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悲剧《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描写的是古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使先进于封建专制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而当时的英国由于“王位继承权”问题政治斗争非常尖锐,人们的进步思想和社会的腐朽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悲剧《哈姆莱特》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古丹麦国的政治斗争暗示英国社会现实的。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

Ⅰ.文学常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Ⅱ.文化常识1.必须不等磨好利斧,立即枭下我的首级..首级:古时指斩下的人头。

秦商鞅变法时,搞军功爵制。

前八级的升级,是在战场上杀一个敌人,把头(首)提回来就升一级。

因为杀一个“首”就可以升一“级”,所以“首”也叫“首级”。

2.它跟丹麦的国玺..是一个式样的国玺:指君主制国家君主或帝王的印,一般由玉制成。

中国古代,国玺被视为皇帝身份的代表,唐朝册封皇太子时,皇太子须对传国玉玺行跪拜之礼。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哈姆莱特》一、导入新课: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成双翩飞的蝴蝶,寄托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的恋情;相向哀鸣的鸳鸯,传递着X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飞雪,昭示着窦娥那感天动地的冤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震撼世界数百年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板书〕。

二、相关介绍:1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家道衰落,中途辍学,前往伦敦谋生。

他先是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中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英国戏剧家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2,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接到了父亲暴亡、叔叔继位、母亲改嫁的消息。

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假装对女友奥菲莉娅十分冷淡。

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

为了弄清鬼魂的话是否属实,哈姆莱特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霸嫂、篡位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为了弄清王子是否真的发疯,克劳狄斯就让王后去找哈姆莱特谈话,并派首相波洛涅斯在幕后偷听,王后企图劝说哈姆莱特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将躲在暗处的首相当成国王杀死。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课标版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三维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2.理解本剧的主题。

3.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通过诵读品尝人物诗化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同学认真揣摩,理清哈姆莱特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品尝人物诗化的语言。

2.通过争辩、探究、沟通,老师点拨,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缘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抱负及猛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抱负及猛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人都期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很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成双翩飞的蝴蝶,寄予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的恋情;相向哀鸣的鸳鸯,传递着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飞雪,昭示着窦娥那感天动地的冤情……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震撼世界数百年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二、作家作品马克思称他是“最宏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势,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宏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诞生了,悄悄无闻。

他去世了,举世有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亚诞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有的市民家庭。

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把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学问,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很多社会阅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

《哈姆莱特》学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学习难点)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课前预习知识积累】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

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有《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的悲剧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等;后期的传奇剧有《暴风雨》等。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成书于1601年,取材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格拉马提卡所著的《丹麦史》。

莎士比亚借鉴前人的作品,赋予《哈姆莱特》重大的社会意义,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是一部反映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艺术水平非常高的伟大悲剧。

2.文体知识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著名的悲剧有《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浮士德》《雷雨》等等。

3.《哈姆莱特》经典语句:1)生存还是死亡,那是个问题。

2)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

3)成功的骗子,不必再以说谎为生,因为被骗的人已经成为他的拥护者,我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4)人们可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5)嫉妒的手足是谎言!6)上帝是公平的,掌握命运的人永远站在天平的两端,被命运掌握的人仅仅只明白上帝赐给他命运!7)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 哈姆莱特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   哈姆莱特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3课哈姆莱特导学案(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3课哈姆莱特导学案【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

2.把握剧情,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以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提示与建议:了解全剧剧情,揣摩人物语言,理解剧本主题。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1.作者简介: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写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3.剧情简介《哈姆莱特》描述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迪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

王子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王子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王子疯了,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投河自杀,引起雷奥提斯心头之恨,与克劳迪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王子,不料被王后误饮,雷欧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王子真相,王子报了父仇,自己亦壮烈牺牲。

§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阿谀.()忏.()悔教诲.()破绽.()印玺.()枭.()雄宿.()怨赦.()免宽恕.()昭.告()蟊.贼()刹.()那山鹬.()嗣.()位献媚.()2.根据注音写出字形鲁mǎng qiāng 害 cuàn 夺编zuǎn 繁文rù节 rù暑kāi 油 xié同3.解释下列词语①孟浪②为非作恶③扣人心弦④自投罗网⑤拾人牙慧⑥前例可援§文本精要探究1.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有怎样的关系(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矛盾冲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情节,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哈姆雷特》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哈姆雷特》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哈姆雷特》精品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鲁迅)二、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1、剧情梗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具体情节略。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2、节选剧情结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3、剧中人物关系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四、欣赏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2、尖锐的矛盾冲突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3、动作化的语言哈姆雷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哈姆雷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导学案及答案

3 哈姆雷特 2 六中陈雷《哈姆莱特》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陈雷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语文版必修四《哈姆莱特》word导学案

语文版必修四《哈姆莱特》word导学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学习重点: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1、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2、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1、课余时间分角色朗读,从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2、合作探讨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课文初步感悟1、阅读课文,划分剧情结构,归纳各部分意思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比剑过程:道歉----比剑-----中毒-----报仇(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的思想冲突)2、探讨剧中人物及关系剧中人物及身份:如,哈姆莱特王子克劳狄斯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乔特鲁德王后波洛涅斯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奥菲莉娅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王子挚友奥斯里克大臣罗森格兰兹王子同学,背叛王子吉尔登斯吞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王子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是叔侄又是仇人哈姆莱特与王后乔特鲁德:是母子,又有着母嫁仇敌的隔阂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是恋人,又有因误杀奥菲利娅的父亲所产生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国王克劳狄斯与王后乔特鲁德:原为叔嫂后结为夫妻,但克劳狄斯有着毒杀乔鲁特亲夫和企图谋害其子的矛盾。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既是国王克劳狄斯的帮凶,又是奥菲利娅的父亲。

奥菲利娅:既深爱着哈姆莱特,又与其有着杀父之仇,与波洛涅斯有着骨肉亲情。

雷欧提斯:既是哈姆莱特的好友,后又因与其有杀父害妹之仇而反目成仇。

结论: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什么样的人际环境?哈姆莱特的复仇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环境——亲情爱情友情仇人二、合作探究(C级)1、如何认识雷欧提斯这个人物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优秀导学案及答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2.了解《哈姆莱特》剧情3.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4.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3、4【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 《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第二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剧情,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掌握课文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3、初步分析人物个性.【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概述情节,回答下列问题。

1.哈姆莱特在船上找到公文后,采取了什么措施?这表现了他什么个性?2.哈姆莱特是怎么样捉弄奥斯理克的?这一情节并非剧情发展必须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3.哈姆莱特比剑结局如何?这种结局他是否能避免?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个性?4.仔细阅读哈姆莱特比剑这一片段,说说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纵观全文情节的发展,谈谈你对哈姆莱特的看法。

二、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1.当时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战争,使我不能睡眠;我觉得我的处境比戴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受。

我就鲁莽行事。

2.两个强敌猛烈争斗的时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的刀剑中间,这样的事情是最危险不过的。

3.时间虽然很局促,可是我已经抓住眼前这一刻工夫;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说一个“一”字的一刹那之间了结。

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我自己的怨愤的影子。

4.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

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三、多维探究1.《哈姆莱特》一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有哪些?2.奥斯里克是一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一番。

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3.在课文节选的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你怎样看待这种结局?四、审美与鉴赏《哈姆莱特》的语言艺术《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之一。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哈姆莱特》教学要求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

——哈姆莱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恩格斯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

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

哈姆莱特(板书)二、作家作品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

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

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

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莱特》、《错误的喜剧》。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哈姆雷特)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哈姆雷特)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案

《哈姆莱特》导学案教学目标: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3课《哈姆莱特》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剧作
2、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
3、了解《哈姆莱特》剧情
【学习重点】目标3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

【知识链接】
1、莎士比亚及其剧作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包括十部喜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九部历史剧(如《理查三世》等),三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于此时)等;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哈姆莱特》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作于这个时期),四部喜剧和一些十四行诗;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三部喜剧(主要是传奇剧)和一部历史剧。

2、《哈姆莱特》背景及简介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
完),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

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

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学习过程】
一.夯实基础
1.
2.写汉字
3.解词字
孟浪:鲁莽草率。

枭首:杀头。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追踪求迹:按照行迹踪影去寻找,也比喻盲目效仿。

一时无两:当时没有能与其相匹配的。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隔屋放箭:没有看清目标射出冷箭。

4.辨用法
(1)亦步亦趋拾人牙慧
①编创者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现代舞不能______,除了传承西方的固定技术外,还需结合本土艺术特色。

②图省力、吃老本的思想惰性是文化创新的大忌,嚼饭与人和______的伪创新最为可恶。

两者都有缺乏创新,盲目模仿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亦步亦趋”,原意是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侧重点是“盲目仿效、追随”。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做自己的话。

侧重点是“缺乏创新”。

(2)不可置疑不容置喙
①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这是______的,日本方面在钓鱼岛逮捕中国渔船船长并按照日本法律进行处罚,是对中国主权和公民自由的公然挑衅。

②中国在其领海海域进行的开发和钻探,不受其他国家法律的约束,其他国家也______。

两者都有“不容许”的意思,但是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不可置疑”的意思是不能够怀疑,表示事实确凿。

“不容置喙”的意思是不容许别人插嘴,表示事情与别人无关。

(3)莫名其妙不可名状
①短信转发已成游戏,今年五一我却收到了中秋节的祝福短信,真是______。

②杨先生回忆说,小山一样的泥石流冲到他的房下,一幢幢房屋像积木一样瞬间被泥石流掩埋,当时的情景______。

两者都有“不容易说明白”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二、分角色朗读剧本
1、了解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
三、梳理剧本结构
【课堂小结与反思】
课堂小结:
反思: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脚镣(liáo)鲁莽.(mǎnɡ)冥.冥(mínɡ)诡.计(ɡuǐ)
B.枭.雄(niǎo)藩.属(fān)棕榈.(lǘ)国玺.(xǐ)
C.篡夺(Cuàn)嗣.位(sì)戕.害(qiānɡ)蟊.贼(máo)
D.淆.乱(xiáo)禀.赋(Bǐn)辞藻.(zǎo)繁文
缛.节(rù)
2(2012·湖北黄冈中学期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
恰当的一项是()。

A.遥想数十年前,“打倒孔老二”“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甚嚣尘上
....,所有沾着些古气的东西,一股脑儿都成了“封建余孽”,必先除之而后快。

B.8月22日凌晨,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黎波里,卡扎菲在利
比亚长达42年的统治土崩瓦解,但专家称黎波里民众弹冠相庆
....为时尚早。

C.品味红色文化,了解革命历史,瑞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
..
沓来
..,据悉,10月份1~2日共接待游客达9万人次。

D.六十二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
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
....、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月饼市场价格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通过过度包装、搭售贵重物品的手段变相提高价格行为的发生。

C.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网站日前公布的一项通知强调,不能因为城市拆迁和学校撤并使随迁子女失学。

D.我国女性航天员有望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太空中将出现中国女性航天员的身影,参与执行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并入住“天宫”一号。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作出选择
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从而产生一种抗拒心理
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①⑥②③④⑤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②③⑤⑥D.⑤①⑥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