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赤壁赋 2 八中贺红伟

《赤壁赋》导学案

编写人:巩义八中贺红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以及通假字、活用词、多义词、特殊句式。

2、理解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感悟“苏子情怀”,培养学生以乐观旷达的胸襟对待挫折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感悟能力,由苏轼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有效利用投影增加课堂授课容量。

【课时设计】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一、导语设计

余秋雨先生在散文《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一起走近苏东坡。

[布置阅读]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生字词,并理出文章思路

二、阅读:正音、解词:

[课堂练习]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壬戌()桂棹()余音袅袅()幽壑()嫠妇()愀然()山川相缪()旌旗()酾酒()横槊()舳舻千里()扁舟()匏樽()无尽藏()狼籍()枕藉()字词积累,疏通课文,解释下列黑体字

1、通假字:

⑴举酒属客:⑵冯虚御风:

2、古今异义词:

⑴七月既望:古义今义

⑵纵一苇之所如:古义今义

⑶冯虚御风:古义今义

⑷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扣舷而歌之

歌而和之

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词类活用

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⑵侣鱼虾而友麋鹿

⑶正襟危坐

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⑸方其破荆州

⑹渔樵于江渚之上

[引导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思考本文的思路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文章共有五段,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组织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并巡回指导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文意脉络感情脉络

[小结]

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布置作业]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情况:1、集体背诵;2、指定学生分段背诵;3、指定学生接龙背诵

[新课]

一、课文理解:

研习第一段

[提问]1、划出写景的句子,同桌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

[提问]2、请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提问]3、请背写景物描写的句子

研习第二段

[提问]4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提问]5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哀怨、思慕、

啜泣、倾诉)

[提问]6、请背写出作者描写箫声的句子,并回答作者是如何描写箫声之悲的?

研习第三段

[提问]7客人因何而悲?

研习第四段。齐读

[提问]8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做了什么样的回答?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研习第五段。

[提问]9、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提问]10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问]11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本文多次用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小结]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助读材料一:

全面了解文艺全才──苏轼,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作品有《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作品有《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等;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作品有《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等;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之一;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有人称苏轼为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助读材料二: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苏轼是怎么来到黄州的。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