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修改

合集下载

后汉书文言文全文翻译

后汉书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后汉书》者,东汉范晔之所撰也。

晔字蔚宗,陈留考城人也。

少好学,博通经史,才高八斗,善属文。

尝从刘歆游,歆奇其才,荐于光武帝。

帝召见,谓曰:“吾欲使子为尚书令,如何?”晔对曰:“臣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帝悦,遂拜为尚书令。

及光武崩,明帝即位,迁为司徒。

帝尝问曰:“昔周公称疾,居东都,吾欲仿效之,可乎?”晔对曰:“昔周公东都,盖以成王幼冲,故权归公旦。

今陛下圣德,四海宾服,不宜效古。

”帝纳其言。

及帝崩,章帝即位,晔迁为太尉。

章帝尝问曰:“昔汉高祖以吕后擅权,故废其子,吾欲效之,可乎?”晔对曰:“昔高祖废吕后之子,盖以权在吕后,故废之。

今陛下圣明,权归己,不宜效古。

”章帝纳其言。

晔在位,务崇儒术,广兴学校,兴利除弊,政绩显著。

及和帝即位,迁为司徒。

和帝崩,殇帝即位,晔迁为太傅。

殇帝崩,安帝即位,晔迁为太尉。

安帝崩,顺帝即位,晔迁为司徒。

顺帝崩,冲帝即位,晔迁为太傅。

晔在位,历仕四帝,居官清正,直言敢谏。

时宦官专权,朝政日非,晔屡上疏,极言其弊。

宦官怀恨,遂诬陷之,诬以谋反。

帝不信,免其官。

后复征还,复拜为司徒。

卒,谥曰文。

译文:《后汉书》是东汉时期范晔所著的历史书籍。

范晔字蔚宗,陈留考城人。

他自幼好学,博通经史,才华横溢,善于作文。

他曾跟随刘歆学习,刘歆对他的才华非常赞赏,并向光武帝推荐。

光武帝召见他,对他说:“我想让你担任尚书令,怎么样?”范晔回答说:“我虽然不才,愿意效犬马之劳。

”光武帝很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尚书令。

光武帝去世后,明帝即位,范晔被任命为司徒。

明帝曾问他:“过去周公称病居住在东都,我想效仿他,可以吗?”范晔回答说:“过去周公东迁,是因为成王年幼,所以权力归公旦。

现在陛下圣明,四海归心,不宜效仿古人。

”明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明帝去世后,章帝即位,范晔被任命为太尉。

章帝曾问他:“过去汉高祖因为吕后擅权,所以废掉她的儿子,我想效仿他,可以吗?”范晔回答说:“过去汉高祖废掉吕后的儿子,是因为权力在吕后手中,所以废掉他。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整理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整理狼的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译导语:《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

其一被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收录为“专题《狼》”,其二被选为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鲁教版六年级下册30课《狼》,并被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收编为第30课。

以下是我节选的其中一则的原文以及翻译,以供参考。

《狼》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可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旧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逐屠夫。

屠夫特别困惑急迫,唯恐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观察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仆人把柴草积累在打麦场里,掩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闲适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观察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准备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书鲁亮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可修改

书鲁亮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可修改

书鲁亮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书鲁亮侪的出色之处,在于巧妙地把记人与记事融合起来,以人物为中心,集中笔墨叙写“摘印〞事件中的鲁亮侪,凸显鲁亮侪的“奇男子〞形象。

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书鲁亮侪文言文原文书鲁亮侪袁枚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

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

〞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

心异之,不能忘。

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鲁字亮侪,奇男子也。

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

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替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假设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

〞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

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

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

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

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

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

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

〞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

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

皆曰:“汝病丧心耶?以假设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那么两司先在。

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

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

〞曰:“印何在?〞曰:“在中牟。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最新修正版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最新修正版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从考查内容上看,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识。

文言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认真推敲语句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坚持直译为主但绝不忽略意译的原则。

另外还要认真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保证翻译的内容在语法上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调、补、变文言翻译上课简版

调、补、变文言翻译上课简版

句意通畅,用活“调、补、变”——创高分[技法初感知](2018·江苏高考,改编)阅读下面文段,注意体会文言文翻译中的技巧和方法。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1)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2)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3)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选自袁枚《重到沭阳图记》,有删减)一、句意通畅用好“3手段”1.阅读下面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浚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

时闻龙骧将军王濬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

(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

)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

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

”浚善其谋,便使白浑。

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

”(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

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

”)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

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

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

”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

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

(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

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导语】⽂⾔⽂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原⽂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原⽂及翻译 画蛇添⾜原⽂ 楚有祠者,赐其舍⼈卮酒,舍⼈相谓⽈:“数⼈饮之不⾜,⼀⼈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持卮,右⼿画蛇⽈:“吾能为之⾜。

”未成,⼀⼈之蛇成,夺其卮⽈:‘蛇固⽆⾜,⼦安能为之⾜?’遂饮其酒。

为蛇⾜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祭祀完了以后,拿出⼀壶酒赏给门⼈们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家都来喝则不⾜够,⼀个⼈喝则有剩余。

我们各⾃在地上⽐赛画蛇,先画好的⼈就喝这壶酒。

”有⼀个⼈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拿着酒壶,右⼿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个⼈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脚的⼈,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语出《战国策·齐策⼆》。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后⽐喻做了多余的事,⾮但⽆益,反⽽不合适。

也⽐喻虚构事实,⽆中⽣有。

【篇⼆】经典⽂⾔⽂原⽂及翻译 精卫填海原⽂ ⼜北⼆百⾥,⽈发鸠之⼭,其上多柘⽊,有鸟焉,其状如乌,⽂⾸,⽩喙,⾚⾜,名⽈:“精卫”,其鸣⾃詨(⾳同“笑”)。

是炎帝之少⼥,名⽈⼥娃。

⼥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同“⾳”)于东海。

漳⽔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经》 翻译 再向北⾛⼆百⾥,有座⼭叫发鸠⼭,⼭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有⼀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嘴,红⾊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名叫⼥娃。

有⼀次,⼥娃去东海游玩,溺⽔⾝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上的树枝和⽯块,⽤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向东流去,注⼊黄河。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正确达意,必定依照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能够够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看作增补,特别句式的翻译也要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畅达。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正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理解畅达,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饶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添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节余、负担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别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地址,更好地吻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出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矛盾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增添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利害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序次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驾轻就熟一、录“录”,就是把文言词句子中不用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用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又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用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用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说。

古代文言文经典(通用8篇)

古代文言文经典(通用8篇)

古代文言文经典(通用8篇)文言文和翻译篇一一、治本在得人原文: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

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翻译: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

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

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二、吕蒙正不记人过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

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

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

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

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三、石勒不计前嫌原文: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翻译: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况钟敢于担责文言文翻译

况钟敢于担责文言文翻译

况钟敢于担责文言文翻译《况钟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况钟,字伯律,靖安人。

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

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

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

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

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

一府大震,皆奉法。

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

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办成之。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居间杂办及逋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

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

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②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

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而卫所③将卒,时凌虐小民。

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有邹亮者,献诗于钟。

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

”立奏之朝。

召授吏、刑二部司务。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

诏起复。

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

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

明年十二月卒于官。

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译文:况钟,宇伯律,是江西靖安人。

起初为尚书吕震属吏,吕震认为他才华卓越,推荐授予他仪制司主事之官,后又升为郎中。

文言文翻译修改

文言文翻译修改

[例8]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 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李将军列传》) 翻译:一个人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 命令别人也会去做;一个人品行不端正,即 使下命令别人也不会听从。
(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 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蚓无爪牙之利” 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
(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 中的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 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 点。例如:“顾念蓄恶物终无所用”。
[例7]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 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 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人名)陈当世 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 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 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 (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 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专题复习
要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 汉语, 一要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 二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 见树木,不见森林。 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 离段” 。
翻译的基本要求
①要一一对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②要重视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

2023年《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2023年《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2023年《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收拾《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文言文,大家决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异常艰难的交流主意。

为了关心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我帮大家收拾的《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文言文原文解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简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又名《春夜宴桃李园序》,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著。

李白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转折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与诸位堂弟在桃花园聚会赋诗畅叙天伦一事,慷慨激昂地表达了李白爱慕生活、爱慕生命的人生追求和积极积极的人生态度。

作品原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2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3也。

而浮生若梦4,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5,良有以也。

况阳春6召我以烟景,大块7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8天伦之乐事。

群季9俊秀,皆为惠连10;吾人咏歌11,独惭康乐12。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13。

开琼筵14以坐花,飞羽觞15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6。

词语解释1、桃花园,疑在安陆兆山桃花岩。

从:cóng(旧读zòng),堂房亲属。

从弟:堂弟。

2、逆旅:客舍。

逆:迎接。

旅:客。

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

3、过客:过往的客人。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

”4、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似乎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5、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

秉:执。

《古诗十九首》其十五: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有以:有缘故。

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

秉,执。

以,因由,道理。

6、阳春:和煦的春光。

召:呼唤,引申为吸引。

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

7、大块:大地。

大天然。

假:借,这里是供养、给予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文言文翻译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1)留。

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

(2)对。

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

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①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

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①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

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

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

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①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

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

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

“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文言文是语文考试里的必考内容,下面就让小编给你介绍文言文原文加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原文加翻译传是楼记文言文原文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

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

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

吾方以此为鉴。

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

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

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

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原文:陈思王植字子建。

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①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尝乘车行驰道②中,开司马门③出。

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植益内不自安。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

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注:①倩人:请人(代笔)。

②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

③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

译文:陈思王曹植,字子建。

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

他还擅长写作。

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央求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孩儿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干么要求人代笔呢?”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落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

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

太祖对曹植的才能非常赞赏。

曹植天性随和平易,不抖威风摆架子,他使用的车马、自身的装饰打扮都不追求华丽,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对答,因此,特别得到曹操宠爱。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

文言文翻译练习(二)一、下面文段的现场译文均有问题,请指出问题并修改为正确译文。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

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

大异以一仆负告身[注]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

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

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

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

”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

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年八十二卒。

(选自《宋史·杨大异传》,有删改)注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现场译文(杨大异)留下文凭当做证据,带领几个大头目出去投降。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现场译文(杨大异)议事准确恳切,是个有用的人才,为什么这么快让他出来做官呢?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现场译文(杨大异)与学者在一起研究经书的要义,分析理学的原理。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修改为正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修改一法文言文翻译原文

修改一法文言文翻译原文

修改一法文言文翻译: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此言孔子自谦,意谓自己并非全知全能。

夫天下之理,浩瀚无涯,吾虽博学,岂能尽知?是以孔子自称“无知”。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孔子言及一鄙夫来问,彼时孔子心中空空如也,未能立刻给出答案。

此语意在说明,学问之道,非一日之功,须不断求索。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言己虽未能立刻回答,然能就问题之两端进行探究,以求真知。

此语表明孔子治学态度之严谨,不轻易下结论,必究其极。

“博学而笃志。

”孔子强调学问之道,非浅尝辄止,须广博涉猎,同时坚守己志。

博学使人明理,笃志使人有恒。

“切问而近思。

”孔子认为学问贵在实践,故需勤于提问,深入思考。

切问可求真知,近思可修身养性。

“仁在其中矣。

”孔子总结前文,指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皆为仁之体现。

仁者,爱人也,孔子认为,学问之最终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仁爱之心,则是实现此目的之基石。

今人欲领略孔子之思想,宜以文言文为载体,细品其言,方能悟出其中真谛。

然文言文晦涩难懂,为使今人易于理解,特以修改一法,将原文翻译如下:孔子说:“我懂得什么?我不懂得。

”这是孔子自谦的说法,意思是自己并非无所不知。

世间的道理,浩如烟海,我虽然博学,但怎能尽知呢?因此,孔子自称“无知”。

“有一个粗俗的人向我提问,我心中一片茫然。

”孔子说到,有一个粗俗的人来向他提问,当时他心中一片茫然,无法立刻给出答案。

这句话意在说明,学问之道,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探索。

“我就问题的两端进行探究,直到穷尽。

”孔子说自己虽然未能立刻回答,但能够就问题的两端进行探究,寻求真理。

这句话表明孔子治学态度的严谨,不轻易下结论,必究其极。

“博学而坚定自己的志向。

”孔子强调学问之道,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广泛涉猎,同时坚守自己的志向。

博学使人明智,坚定志向使人有恒心。

“勤于提问而深入思考。

”孔子认为学问贵在实践,因此需要勤于提问,深入思考。

勤于提问可以寻求真理,深入思考可以修身养性。

李景让之母文言文原文翻译

李景让之母文言文原文翻译

李景让之母文言文原文翻译李景让之母文言文原文翻译原文:唐李景让母郑氏,性严明。

景让宦达,发已斑白,小有过,不免捶楚。

其为浙西观察使,有牙将逆意,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

母闻之,出坐厅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岂得以国家刑法为喜怒之资,而妄杀无罪,万一致一方不宁,岂唯上负朝廷,使垂老之母含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哉?”命左右褫其衣,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良久乃释,军中遂安。

〔评〕按郑氏早寡,家贫子幼,母自教之。

宅后墙陷,得钱盈船,母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

天若矜我贫,则愿诸孤学问有成,此不敢取。

”遽掩而筑之,盖妇人中有大见识者。

景让弟景庄,老于场屋。

每被黜,母辄挞景让。

此事可笑,然景让终不肯属主司,曰:“朝廷取士,自有公道,岂可效人求关节乎?”其渐于义方深矣。

文言文翻译:唐朝人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是位个性严谨、处事明快的人。

李景让显达时,已是发色斑白,但只要有一点小过错,仍会遭到母亲的鞭打。

当李景让出任浙西观察使时,有位副将违反李景让的命令,李景让大怒之下,令人鞭打副将,没想到竟因此将副将打死。

士兵们听说这件事,都感到愤恨不平,想发动兵变。

李母得到消息后,就由后室走到厅堂坐下,要李景让站在庭下,责备他说:“天子交付给你军权重责,怎能以个人的喜怒而随意动用刑法,妄杀无罪之人,万一因此而导致变乱,你岂不是辜负朝廷厚恩,又使老母含羞入地,要我拿什么脸面去见你地下的祖先?”郑氏遂命左右剥去儿子的上衣,要鞭打他的脊背,左右副将都为李景让求情,过了许久,郑氏才答应原谅李景让一次,军中的情绪也得以平复。

评译:郑氏很早开始守寡,家境贫穷,儿子年纪又小,郑氏亲自教导儿子。

有一天,家中宅壁突然崩塌,在宅壁间竟然藏有大批钱财,郑氏祝祷上苍说:“我听说不劳而获会招致灾祸,上天若是可怜我身家穷困,请保佑我的儿子日后能学有所成,至于这笔钱财,我不敢动用。

”于是仍将这笔钱财用土掩埋,这郑氏可说是位有见识的妇人。

南丰过荆襄文言文翻译

南丰过荆襄文言文翻译

南丰过荆襄文言文翻译南丰过荆襄文言文翻译 1摘自:原文南丰过荆襄,后山携所作以谒之。

南丰一见爱之,因留款语。

适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

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

南丰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分略删动否?”后山因请改窜。

但南风坐下来,拿起笔擦了几处,甚至每个地方都连着一两行。

然后交给后山,删减了一两百字。

在山里读完,它的意义特别完整。

因为仰慕,所以认为是佛法,所以山中山中的文字简洁等等。

南丰游经荆、项,后山带着自己的作品游南丰。

南风见到后山很高兴,留下他亲切交谈。

恰好(南丰)打算写一篇文字,但事多没有空闲,就托后山代写,并告诉了(后山)大概的意思。

后山的文章思路也不很畅快,尽了一整天的精力才完成,只有数百字。

第二天拿去给南丰看,南丰说:“大体还可以,只是不必要的字多了些,可不可以稍微删动一下呢?”后山就就央求南丰改篡。

只见南丰坐下来,拿笔涂抹几处,每抹一处有一两行那样多。

交给后山后,一共会删一两百字。

看完了,文章的意思还是完整的。

(后山)印象深刻,以(南风删文)为例(为自己以后的作文)。

所以后山(后来)的文章也是这么简洁。

南丰过荆襄文言文翻译 2南丰(曾巩)路过荆襄,陈后山带着自己的作品去拜访他。

南丰一看作品就很欣赏,于是就留他说话。

南丰正想写点东西,因为事多,就托后山来写,并且告诉他要写的大概意思。

陈后山的文思也不流畅,写了一整天才完成,仅仅有数百个字。

第二天把写的东西呈给南丰,南丰说:‘大体上不错,只是冗重复的字太多,不知能不能略微删改一下?’陈后山就请南丰修改。

只见南风坐了下来,拿起笔在几个地方涂抹起来。

每个地方都附了一两行,修改后给了陈后山。

一共删减了一两百个字。

陈后山读完后,却感到意思更加完整,于是感叹佩服,就把修改的作品当作楷模,所以陈后山后来的作品特别简洁。

南丰过荆襄文言文翻译 3译文:南丰游历经过荆、襄,后山带来自己的作品拜访南丰。

七下课外文言文翻译

七下课外文言文翻译

[琢冰]原文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

京师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无人应者。

乃问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文而无质,亦犹如是也翻译从前京师有个将冰琢成人物形象的人,给它们披上衣裳,点缀上红绿色彩,神色栩栩如生,形体如同真人。

京师天气寒冷,放到厅堂背阴处,过了一天也不会变;变了就修饰修饰它们。

前往观看的人每天有数百人,都感叹他的精巧,惊叹他的神功。

一天,他对众人说:“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教授他我的技艺。

”没有人答应的。

就问他道:“您的技艺的确很巧啊。

您为什么不铸造琢金玉,做夏、殷、周、汉朝的器具,可以成为宝贝还不会坏啊?现在就琢冰成玩物,它们的形虽然很好,没几天就化啊!我很可惜你这做事的技巧却不是真东西,劳心而无用,可以娱乐目前却不能流传久远啊。

”有文采而没有涵,也如同这冰雕啊。

[原文]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得其道。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没(mò):没入水中,指潜水。

涉:趟水过河,徒手过河。

得:掌握。

道:道理,规律,技巧。

虽:即使。

求:寻找。

所以:……的原因。

没人:能潜水的人。

居:动词,生活。

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

在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苟:随便,轻松。

畏:害怕。

以:方法。

[翻译]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二、掌握翻译方法
• 1、留:①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
(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专有名词②古今通用词语,皆保留不动。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 做太守。
(二)、《金版》模块综合检测卷三
⑴ 随 杜濩、朴胡 诣 洛阳,假 校尉,从 曹公 征 补换 留 换 留, 换 留, 换 换 换 汉中,因 降 先主,拜 牙门将、裨将军。 留, 换 补 换 换 , 换 留。
学生答案展示: • 跟随杜濩、朴胡到洛阳,借助校尉,跟从曹公征 伐汉中,因为先投降刘备,被封为牙门将、裨将 军。 • 参考答案:(王平)跟随杜濩、朴胡前往洛阳, 代行校尉之职,随从曹操出征汉中,就在汉中投 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三、带回原文验证,检查句子是否准确通顺、是否符合语境
• 【曾子杀彘】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 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 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 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 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删:无实在意义的虚词
偏义词中无义的一方
(1)、今者有小人之言
(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3、换: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 ②词类活用译出
活用特征;③古今异义译出古今区别; ④通假字 译为本字。
(1)、范增数目项王 数:多次, 目:名词--动词 使眼色示意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儿女亲家。 (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 译文: •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哭着 要跟她去。孩子的母亲说:“你回去,我 返回来后给你杀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 了,曾子想要捉猪杀猪。妻子阻拦他说: “只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 “孩子不是好跟她开玩笑的。孩子是没有 知识的,是跟父母学的人,听取父母的教 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在教孩子欺骗。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信任他的母亲, 不是用这种方式能教育成的。”于是就杀 掉而且烧熟了那只猪。
五、课堂小结:
一、两个原则:1:信、达、雅;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掌握翻译方法,字字句句落实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留:①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 ②古今通用词 语,皆保留不动。 删: ① 无实在意义的虚词 ②偏义词中无义的一方 换: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 ②词类活用译出活用特征;③古今 异义译出古今区别; ④通假字译为本字 调:特殊句式(定后,宾前,状后等)翻译时要调为正常语序。 补: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谓宾介) 贯:委婉说法、修辞、典故 (留删换——字字落实 调补贯——文从字顺)
(3)、为击破沛公军。 为(吾)击破沛公军。 (4)、将军战河北。 将军战(于)河北。
6、贯:委婉说法、修辞、典故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 (2)、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2)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3)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庄子 之 齐,见 饿人 而 哀 之。 留 换 换,换 换 换 换 换 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饥饿的人,于是很 同情他。 (2) 吾 见 过 我 者 多 矣,莫 我 哀 也。 换 换 换 留 换 换 删,换 留换调 删 我看见从我面前走过的人很多,可没有一个 人同情我 。 (3) 向使 夫子 不 不食,其 能 哀 我 乎? 换 换 换 换,换 换 换 留 换 假使先生您不是没吃饭,难道还会同情吗?
4、调:特殊句式( 宾前,状后 ,定后等)翻
译时要调为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1)、大王来何操? • 宾语前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 状语后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5、补: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谓宾介)
(1)、度我至军中。 (公)度我至军中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小结:
一、两个原则:1:信、达、雅;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掌握翻译方法,字字句句落实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留:①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 ②古今通用词 语,皆保留不动。 删: ① 无实在意义的虚词 ②偏义词中无义的一方 换: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 ②词类活用译出活用特征;③古今 异义译出古今区别; ④通假字译为本字 调:特殊句式(定后,宾前,状后等) 补: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谓宾介) 贯:委婉说法、修辞、典故 (留删换——字字落实 调补贯——文从字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带回原文验证,检查句子是否准确通顺、是否符合语境
四、习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 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 !” 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 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 其能哀我乎?”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
文言文翻译技巧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方法技巧,提 高文言语句翻译能力。
2、讲练结合,尽量做到翻译不丢分。
一、遵循两个原则:
1、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信”要求忠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⑵平生长 戎旅, 手 不能 书,其 所识 不过 • 换 留 补 换调,换 换 换,换 换 换 • 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 换, 换 ,换
• 学生答案展示: • 王平一生都是长年奔波在外,用手不会写字,他 所认识的字没有超过十个,但用口传授制作成书, 全都有意义道理。
• 参考答案:王平在军队中生长,不会写字, 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但是口授他人 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