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摸鱼儿》课件
合集下载
辛弃疾《摸鱼儿》上课用课件
• 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 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 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
• 怨春不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 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 春的痕迹。 蜘蛛是作者自比 殷勤二字,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 忠心耿耿。
摸鱼儿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 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与真正的英雄。 苏轼以后最伟大的词作家,“苏辛” 并称。宋词在其手中达到了一个崭新的 高度。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 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 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1.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2.危景象。 4.旨在点出南宋朝廷大势已去、前途暗淡的趋势。
《摸鱼儿》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著名的比兴体词,以婉约风格赋予 寄托。继承了屈原美人香草文学的创作 艺术,通篇比喻象征手法,借儿女情以 写君臣事,借古事讽今人 。 眼看春光已逝,国事日非,词人借 对春老花残和后妃失宠的感叹,暗示南 宋朝廷的艰危处境,抒发自己愤怒忧虑 的哀怨感情;词作看似委婉,实则激烈, 绵里藏针。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斤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 佳期又被耽搁了。是因为她的美貌有人 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 • 陈皇后失宠典故——比拟自己的失意。
• 怨春不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 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 春的痕迹。 蜘蛛是作者自比 殷勤二字,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 忠心耿耿。
摸鱼儿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 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与真正的英雄。 苏轼以后最伟大的词作家,“苏辛” 并称。宋词在其手中达到了一个崭新的 高度。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 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 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1.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2.危景象。 4.旨在点出南宋朝廷大势已去、前途暗淡的趋势。
《摸鱼儿》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著名的比兴体词,以婉约风格赋予 寄托。继承了屈原美人香草文学的创作 艺术,通篇比喻象征手法,借儿女情以 写君臣事,借古事讽今人 。 眼看春光已逝,国事日非,词人借 对春老花残和后妃失宠的感叹,暗示南 宋朝廷的艰危处境,抒发自己愤怒忧虑 的哀怨感情;词作看似委婉,实则激烈, 绵里藏针。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斤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 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 佳期又被耽搁了。是因为她的美貌有人 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下司马相如的《长 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 • 陈皇后失宠典故——比拟自己的失意。
摸鱼儿课件
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
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
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写作背景
❖ 《摸鱼儿》作于一一七九年,距辛弃疾北方起义,南归宋朝已过 去了十六个年头。而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朽,收复中原的希望渺 茫,使得辛弃疾的报国之心渐渐灰冷下来。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却 又对它失望。他在这首词中,以春喻国,期望春天长驻久留,不忍 它风雨飘摇,残零败落。但是国如残春,匆匆离去。他不愿面对这 个可怕的现实,然而他又怎么能回避得了呢?他的济世之志,救国 理想都寄托在南宋王朝的复兴上面:可是事与愿违,眼见都落了空, 心中是异常的苦痛和矛盾。他爱而不成则生恨心,他恨权奸当道、 蒙蔽君主、不思恢复失地,反而排挤抗金志士。自投奔南宋以来, 辛弃疾从未获得信任重用,初则浮沉于下级僚吏,后又展转于江西、 湖北、湖南地方官。他也曾写《美芹十论》《九议》两文上奏朝廷, 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但是有投无应。故此,在词的下片 中他以长门陈皇后自比,痛陈蛾眉遭妒之愤,并诅咒妥协偷安的权 臣,其命运将一如玉环飞燕。他们既害了国家,最终也就害了自己。
❖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 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 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 士”。汉族,历城(今山 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 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 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 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 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 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 治家。
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
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
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
摸鱼儿课件新
后被诬落职,从四十三岁起,先后在信州 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 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 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 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 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他一生志在抗金,但朝廷对他不重视,未 能展其才用。
麾之即去,招则须来(沁园春)
千金纵买相如赋,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丑奴儿)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千古兴亡,百年欢笑,一时登览(水龙吟) 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水调歌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
作品赏析
上片:
抒发作者面对暮春之景 (春归)的无限感伤与哀怨之 情。
第1—4句写“伤春”。
起笔两句总写“春归”。点出了 “风 雨”之景,并用“更能消”、“匆 匆”、 “又”表现深深的慨叹与伤感之意。
3、4句点出“落红无数”之景,进 一 步抒发“惜春”的自己在暮春时节 的 无限忧伤之情。
• 第5—6句写“留春”。 这是紧承上句而写的,因 为“伤”所以“留”。运用拟 人手法,呼唤春天留下不走, 可谓至情之语!点出芳草萋萋 之景。
摸 鱼 儿
•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 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 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 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 正在,烟柳断肠处。
• 下片借古比今。借古代陈皇后 长门失宠之典比词人遭谗见疑 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了词人 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专权误国 的奸侫小人的憎恨之情。
《摸鱼儿》课件
1.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2.“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以烟柳斜阳的凄迷 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 危的现实。
主旨
这首词借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 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式 衰微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 志难申的郁闷悲愤。
本词风格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 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 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 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 才能。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 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 词的评语。《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 辽· 金卷)
真题
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 的词句是( )(0901) A.春且住 B.怨春不语 C.君莫舞 D.休去倚危栏 25.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所包蕴的情感内容有 ( ABC )(0907多选) A.对国势危殆的忧虑 B.对报国无门的悲愤 C.对权奸当道的怒斥 D.对羁旅行役的困倦 E.对时机错失的惋惜 23.《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所包蕴的情感内容有( ) (0910) A.对报国无门的悲愤 B.对妥协政策的怨刺 C.对羁旅行 役的愁苦 D.对国势危殆的忧虑 E.对权奸当道的怒斥
辛 弃 疾
怀禅微刻《摸鱼儿》
一、辛弃疾
1.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山东济南)人
2. 历任转运副使、知府、安抚使等职。 早年曾组织义军抗金,终身以收复失地 为己任。然受排挤,壮志难酬。 3、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 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 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 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 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 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 “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
大学语文课件_第十单元《摸鱼儿》
2. 清人吴衡照评论苏、辛词:“东坡之心地光 明磊落,忠爱根于生性,故词极超旷,而意极 和平;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词极豪雄,而意 极悲郁。苏辛两家,各自不同。”(见《莲子 居词话》)试举苏轼、辛弃疾两家的词作为例 加以说明。 (1)苏词清旷放逸,富于文人雅士之美;辛词 雄豪悲慨,别具英雄侠客之风。 (2)苏词的豪放在气势的宏伟,意蕴的丰赡; 辛词的豪放在于多宏大的内容,多生活悲慨。 (3)苏词天趣独到,无迹可寻;辛词手法多样, 可作具体落实。
(二)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 笼。最喜小儿无赖,溪 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 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 忽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 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九、延伸阅读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 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 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五、创作背景
作于1179年,词人已40岁,距辛北方起义, 南归宋朝已16年。 失望、苦痛和矛盾:南宋国势日衰,政权腐 朽,收复中原希望渺茫。
Hale Waihona Puke 六、课文讲解(一)课文分析 课 文 朗 读
课件-诗歌-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十二、摸鱼儿
元遗山极称稼轩词,及观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 减周、秦。如《双莲》、《雁丘》等作,妙在模写情态,立意高远,初无稼轩豪 迈之气,岂遗山欲表而出之,故云尔。(宋·张炎《词源》) 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 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则清雄顿挫,闲婉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 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元·徐世隆《遗山先生文集 序》)
十二、摸鱼儿
人间自是有情痴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邓新跃
金章宗大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 听一位射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射杀后,另一只大雁一头栽了 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 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下这首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 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 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兮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 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为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 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 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恋情悲 歌,寄托了作者健康进步的爱情理想。
遗山之词,亦浑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气象。以比坡公,得其厚矣。……
知人论世,以谓遗山即金之坡公,何遽有愧色耶?(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 三) 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然有集大成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艺术手法
比兴、象征、用典等。
风格
婉约中带豪放,情意深长,语言华美,意境深远。
03
《摸鱼儿》的思想内涵
《摸鱼儿》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表达了自己对 国家的深沉热爱和担忧,他关注国家 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体现了强烈的 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在词中,辛弃疾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 痛苦和对统一国家的渴望,他希望国 家能够强大、统一,人民能够安居乐 业。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摸鱼儿》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优美动人,这种对自然景色的关注和描绘对现代社会的生态 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对人生哲理的启示
《摸鱼儿》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如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等,对现代人也有启示作用。现代 人应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未来对《摸鱼儿》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辛弃疾的创作思想
02
《摸鱼儿》的文学赏析
《摸鱼儿》的词牌和韵律
词牌:摸鱼儿 韵律:此词用入声韵,句调既紧促,又宛转,袅袅娜娜,意味深长。
《摸鱼儿》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意象
春归、花落、日斜、草色、雨余 、烟柳、鸣鸠、微雨等。
象征意义
通过春归伤逝的意象,表达了作 者对南宋王朝国势衰徽的悲叹。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摸鱼儿》对权贵的批判和反思
对权贵腐败的揭露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对权贵的腐败和无耻行径进行了深刻 的揭露和批判,他痛恨权贵对国家和人民的压迫,呼吁社会 公正和正义。
对权贵文化的反思
词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权贵文化的反思,他质疑权贵的价值观 和道德观,认为权力和财富不应成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唯一 标准。
《摸鱼儿》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比兴、象征、用典等。
风格
婉约中带豪放,情意深长,语言华美,意境深远。
03
《摸鱼儿》的思想内涵
《摸鱼儿》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表达了自己对 国家的深沉热爱和担忧,他关注国家 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体现了强烈的 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在词中,辛弃疾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 痛苦和对统一国家的渴望,他希望国 家能够强大、统一,人民能够安居乐 业。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摸鱼儿》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优美动人,这种对自然景色的关注和描绘对现代社会的生态 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对人生哲理的启示
《摸鱼儿》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如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等,对现代人也有启示作用。现代 人应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未来对《摸鱼儿》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辛弃疾的创作思想
02
《摸鱼儿》的文学赏析
《摸鱼儿》的词牌和韵律
词牌:摸鱼儿 韵律:此词用入声韵,句调既紧促,又宛转,袅袅娜娜,意味深长。
《摸鱼儿》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意象
春归、花落、日斜、草色、雨余 、烟柳、鸣鸠、微雨等。
象征意义
通过春归伤逝的意象,表达了作 者对南宋王朝国势衰徽的悲叹。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摸鱼儿》对权贵的批判和反思
对权贵腐败的揭露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对权贵的腐败和无耻行径进行了深刻 的揭露和批判,他痛恨权贵对国家和人民的压迫,呼吁社会 公正和正义。
对权贵文化的反思
词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权贵文化的反思,他质疑权贵的价值观 和道德观,认为权力和财富不应成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唯一 标准。
《摸鱼儿》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摸鱼儿元好问ppt课件
家庭背景
他的父亲元格是金朝的官员,母 亲也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受过 严格的上等教育。
成长经历与教育
成长经历
元好问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文闻名,受到金朝文坛领袖的赏识。
教育背景
他先后师从多位文学大师,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文学创作与成就
文学创作
元好问的诗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 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 包括《摸鱼儿》、《骤雨打新荷》等 。
对现代社会现实的反思
社会道德的缺失
《摸鱼儿》中描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 弱点,让现代人反思当今社会所面临的 道德危机。这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重建社 会道德体系,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 会环境。
VS
社会责任的承担
通过《摸鱼儿》中对社会现实的揭示,现 代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 命。这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 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 责任,为民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
06
《摸鱼儿》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爱情观的启示
爱情的真挚与执着
通过《摸鱼儿》中描述的爱情故事,现代人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理解爱情的真挚与执着,以及在面 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守自己的感情。
爱情的超越与升华
元好问在《摸鱼儿》中表达的爱情观念,不仅仅是私人的情感纠葛,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这启示现代 人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将爱情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摸鱼儿》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 会等多方面的信息,为后人研究金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
《摸鱼儿》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启示,强调了文学创作要注重情 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同时也要关注社 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他的父亲元格是金朝的官员,母 亲也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受过 严格的上等教育。
成长经历与教育
成长经历
元好问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文闻名,受到金朝文坛领袖的赏识。
教育背景
他先后师从多位文学大师,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文学创作与成就
文学创作
元好问的诗文风格独特,语言优美, 情感真挚,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 包括《摸鱼儿》、《骤雨打新荷》等 。
对现代社会现实的反思
社会道德的缺失
《摸鱼儿》中描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 弱点,让现代人反思当今社会所面临的 道德危机。这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重建社 会道德体系,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 会环境。
VS
社会责任的承担
通过《摸鱼儿》中对社会现实的揭示,现 代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使 命。这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 时,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 责任,为民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
06
《摸鱼儿》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爱情观的启示
爱情的真挚与执着
通过《摸鱼儿》中描述的爱情故事,现代人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理解爱情的真挚与执着,以及在面 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坚守自己的感情。
爱情的超越与升华
元好问在《摸鱼儿》中表达的爱情观念,不仅仅是私人的情感纠葛,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这启示现代 人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将爱情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摸鱼儿》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学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 会等多方面的信息,为后人研究金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
《摸鱼儿》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启示,强调了文学创作要注重情 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同时也要关注社 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摸鱼儿优秀课件
一读诗意,初步感知
❖ 3、提问:整首词哀怨伤感,这是一首闺怨诗吗?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 草,望断归来路。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二读诗境,知人论世
❖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 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 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 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 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 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 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
❖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是一个 、 。
辛弃疾是一个 奋勇杀敌的爱国将领、 意气风发的豪迈词人。
摸鱼儿
辛弃疾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样 愿去相担去任 愈主 来管 愈钱 遥失粮远的了小。官行。前现,实同僚与王他正恢之复在失山地亭的摆志 下酒席为他送别意,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 他长期积郁于胸英的苦闷之情。
雄
失意英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女子落寞怅惘的情感。
辛弃疾的婉约风格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辛弃疾简介 • 《摸鱼儿》创作背景 • 《摸鱼儿》主题思想 •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 • 《摸鱼儿》的影响与评价 • 相关名篇介绍
01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生于南宋时期,是著名的爱国词人。 他曾参加抗金义军,后归顺南宋朝廷,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 由于受到朝廷内部主和派的排挤,他多次被贬谪,最终在郁郁不得志中离世。
《摸鱼儿》对后世的影响
情感表达
该词对后世的情感表达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人们 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情的 悲凉和无奈。
艺术手法
该词的艺术手法对后世文 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 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文学价值
《摸鱼儿》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视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06
相关名篇介绍
山鬼谣·问何年此山来此
总结词
此篇为辛弃疾仿楚辞体的长调,通过 描绘山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 和隐逸情怀。
详细描述
这首词以“问何年此山来此”为开篇 ,通过描绘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禽异 兽,展现了山中的神秘与美丽。词中 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 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总结词
此篇为辛弃疾写给叶衡的词,通过观潮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详细描述
这首词以观潮为背景,通过描绘潮水的汹涌澎湃,暗喻国家的动荡不安。同时,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叶 衡的敬仰和对其能够重振国家的期望。整首词情感激昂,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要点一
总结词
词牌在《摸鱼儿》中的运用
辛弃疾通过这一词牌,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以及对个人 遭遇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词牌的艺术魅力。
$number {01}
目录
• 辛弃疾简介 • 《摸鱼儿》创作背景 • 《摸鱼儿》主题思想 •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 • 《摸鱼儿》的影响与评价 • 相关名篇介绍
01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生于南宋时期,是著名的爱国词人。 他曾参加抗金义军,后归顺南宋朝廷,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 由于受到朝廷内部主和派的排挤,他多次被贬谪,最终在郁郁不得志中离世。
《摸鱼儿》对后世的影响
情感表达
该词对后世的情感表达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人们 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情的 悲凉和无奈。
艺术手法
该词的艺术手法对后世文 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 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文学价值
《摸鱼儿》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视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06
相关名篇介绍
山鬼谣·问何年此山来此
总结词
此篇为辛弃疾仿楚辞体的长调,通过 描绘山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 和隐逸情怀。
详细描述
这首词以“问何年此山来此”为开篇 ,通过描绘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禽异 兽,展现了山中的神秘与美丽。词中 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 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总结词
此篇为辛弃疾写给叶衡的词,通过观潮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详细描述
这首词以观潮为背景,通过描绘潮水的汹涌澎湃,暗喻国家的动荡不安。同时,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叶 衡的敬仰和对其能够重振国家的期望。整首词情感激昂,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要点一
总结词
词牌在《摸鱼儿》中的运用
辛弃疾通过这一词牌,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以及对个人 遭遇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词牌的艺术魅力。
《摸鱼儿》课件PPT
• (2)借典故曲折抒怀
• 辛弃疾学识渊博。他的词爱将历史典籍里的故事、词语用 于词中,以言志抒怀。由于用典恰切、巧妙,所以使词的 内容更加深沉、丰富、含蓄。
• 下片第一个典故,借陈皇后请司马相如写赋却仍未感动汉 武帝的故事,表明自己忠心一片却遭遇冷落。“峨眉曾有 人妒”出自屈原的《离骚》,这里暗示自己遭妒忌、排挤。 赵飞燕、杨玉环的故事为人熟知,此处用她们的可悲结局 的史实来警告朝廷的主和派,也很精当。
• 2、 熔写景、叙事、抒情为一炉,采用多样化的手法,丰 富了词的表现力
• 受柳永、苏轼和初期抗战词的影响,辛弃疾把词的容量和 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他也善于用比兴手法,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全篇用比兴,以骚赋借香草美人为喻 的手法,寄托幽愤情怀。
• 3、 词的语言高度个性化:雄深雅健,舒卷自如
摸鱼儿
• 辛弃疾
“知人论世”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 所占。宋室南渡已十三年。
• 公元1127年4月,金人攻陷北宋首都开封,俘虏了末代皇 帝宋钦宗赵桓和他的父亲宋徽宗(自称太上皇),北宋灭 亡——史称“靖康之乱”(或称“靖康之辱”、“徽钦之 辱”)。同年5月赵桓之弟赵构在河南商丘称帝,这就是 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为维持小朝廷苟且偷安的局面, 他向金国称臣,把淮河以北的国土割让给金国,并且每年 向金人进贡。然而,金人并未满足,而是步步进逼,不断 入侵。高宗无奈,朝廷被迫南迁,由扬州到镇江、到杭州, 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县)。
• 在语言运用上,他彻底突破了传统的窠臼,不限于用词家 语言写词,也不仅长于点化前人诗句入词,还广泛地运用 骚赋、散文、经典、小说乃至俚语。尤其在用典的广博、 精当上,远远超过前人。
公共课大学语文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23
斜阳、烟柳象征衰败的国势和
王朝的昏暗,认为这是最感痛心
之处。表达出词人对国势颓危,
江河日下,不忍闻见的心理,哀
怨沉痛,凄怆欲绝。同时,此景
回应上片,借暮春晚景,暗示南
24
宋的没落命运,寄托了作者对国
下阕小结
—— 借 古 比 今 。 借 古 代 陈 皇 后 长 门失宠之典比词人遭谗见疑不被重用 的遭遇,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忧愤 和对专权误国的奸侫小人的憎恨之情。
艺术特色
结构上
着眼于一个“春”字,以“ 匆匆春又归去”为这首词的 主题和单线,有条不紊地安 排了上下片内容。
艺术特色
抒情手法上
《摸鱼儿》以婉约含蓄见长,通篇采用比 兴,不直抒己见,而是因物起兴,借景抒情, 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拟人化的手法和典 故运用恰到好处。
艺术特色
风格上
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在芬芳悱恻 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其手法较近婉 约,与其它豪放词篇迥然有别,可谓柔 中有刚。
• 春天就这样匆匆归去了。
•
• 爱惜春光,常怕花儿开得太早
• 没想到,现在已是落花片片 。
• 春天啊,且停下你那柔媚的脚步 ,
• 你没看见,铺满天涯的芳草
,
已经截断了你的归路
。
• 可恨的是,春天她不理不睬 。
• 只有画檐下的蛛网, • 在殷勤地、整日地挽留着飞絮。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化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千金”二句:反用典故,满怀的深情向谁倾诉?
词人遭忌受谗、不为信任的苦闷,报国无门 的愤懑,尽数言明,又与“春不语”相呼应; 自屈原以后,借美女遭弃比喻忠臣被逐是文人 常用的艺术手法。
22
讥刺当权的小人,不
辛弃疾摸鱼儿PPT课件
王》)
第16页/共46页
与苏词相比,他们都是以境界阔大、感 情豪爽而著称,不同的是: • 苏词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 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 种渗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 的平静。 • 辛词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 抱人生,更多的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 的悲愤。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指出了苏辛之间的主 要区别。
第38页/共46页
闲愁最苦。
闲愁是精神上的苦闷,是无可奈何的忧愁,是不能征战沙场,爱国热忱受冷遇 的忧愁。正话反说,是愁极怨极的表现 。
第39页/共46页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斜阳、烟柳象征衰败的国势和 王朝的昏暗,认为这是最感痛心 之处。表达出词人对国势颓危, 江河日下,不忍闻见的心理,哀 怨沉痛,凄怆欲绝。同时,此景 回应上片,借暮春晚景,暗示南 宋的没落命运,寄托了作者对国 事的无限哀伤。
第23页/共46页
怜惜春天逝去,而徒然希望留住 春天的心情,“落红、芳草、飞絮”构成一 幅幅暮春图画。
上片:惜春、留春、怨春;
“春”是南宋王朝的化身。
第24页/共46页
• 惜春:
残春风雨起笔,一问一结,有突兀警动之感,有一误再误,又要失去复国良机的 沉痛;开始就表现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无限忧虑。
2、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
•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 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 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 郎》)。
•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 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
•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
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春意阑珊实则兼指国家大事。风雨、落红、草迷 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侵犯,南宋 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势处 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廷昏暗,奸佞当权,蔽塞贤 路,志士无路请缨,春意阑珊的种种描写也就有 了象征意味,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前途 暗淡的担忧注意:这里要理解辛弃疾笔下的春意 阑珊并不是一般词人作品中的绮怨和闲愁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暮春、风雨、落红、蛛网、飞絮、陈阿娇、玉环 飞燕、斜阳
• 以婉约的手法表达出作者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 忧愤,对国事的担忧。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 入政治,在惜春、相思题材中写政治主题,非常 少见
对比
•
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 同: • 皆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不能实现收
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理想的悲愤心情。
• 异: • 一直露,一曲折 • 一豪放,一婉约
• 作者生平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 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 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 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 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 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 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 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利民。后被诬落职,先后 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 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 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 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内容解说
• 上片:写春意阑珊,抒情主人公惜 春、留春、怨春的复杂情感
• 下片:写美人失意。用后宫三个典故: 陈阿娇、杨玉环、赵飞燕写女子的哀 怨与闲愁。
主题分析
• 1、男女之情,女人失宠的哀怨和闲愁 • 2、身世之感,遭人排挤、报国无门的苦闷 • 3、家国之痛,对国家风雨飘摇的担忧
总结特点
• 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借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义, 将春色融入政治,在芬芳悱恻中,露磊落不平之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