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合集下载

围术期心肌氧供需平衡的维持

围术期心肌氧供需平衡的维持
围术期心肌氧供需平衡的维持
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就是 维持机体各重要脏器组织细胞的氧供需平 衡。
围术期有许多情况下可能发生氧供减少而 氧需增加,从而导致氧供需失去平衡,因 此氧供需监测非常重要。
1.氧供需平衡的基本理论 2.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3.术中氧供需平衡的维持
氧输送(DO2)
包括:持续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置管、 Swan-Ganz导管、Picco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定义:混合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的饱和度。 原理:正常情况下,循环中25%的氧被组
织细胞所利用,使SvO2维持在75%,当DO2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时,OER相应增加以避免 无氧代谢,表现为SvO2下降。 意义:SVO2是反应组织氧利用能力和组织 氧供需动态平衡的单个最佳指标,SVO2下 降是组织氧合受到威胁的一个有代表性的 最早提示,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低,保持Hb、PaO2、PaCO2、PetCO2正常;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心律失常; 尽量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维持适当
的麻醉深度,减轻气管插管反应的措施。 动态监测各项指标。
谢谢!
麻醉处理要点
1.麻醉前纠正贫血,术中防止贫血发生; 2.麻醉诱导时避免低血压发生,尽量避免长时
间的喉镜暴露,为消弱喉镜及气管插管的刺激, 可额外应用阿片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静脉 利多卡因或局部利多卡因喷喉; 3.维持药的选择应根据病人心功能的状态,左 室功能良好时,以吸入麻醉药为主,降低心肌 的氧耗,左室பைடு நூலகம்能较差时,应以阿片类麻醉药 为主,避免心功能抑制,肌松药选择对心功能 影响小的药物; 4.防止心动过速,加强深麻醉或β受体阻滞药 治疗;
硝普钠与硝酸甘油的区别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710032)陈绍洋王强熊利泽摘要: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对脑保护和脑复苏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氧代谢率(CM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 iv O2)、局部脑氧饱和度(S r O2)、脑动脉氧含量差(AVOO2)、脑组织氧分压(P bt O2)和正电子断层扫描等是监测脑组织氧供需平衡较常用的可行的方法。

它有助于指导脑损伤和脑复苏的治疗,评估低温、药物和过度通气等各种治疗措施对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效果,并为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保护;脑氧供需平衡;监测;评估一、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意义及方法(一)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意义传统上,多依赖临床表现、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测来指导脑复苏病人的治疗。

但是,由于ICP和CPP缺乏脑血管阻力的信息,即使ICP正常时,脑循环不一定也正常;CPP正常或升高时,脑循环灌注也不一定是正常的。

脑血流量(CBF)测定尽管在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比CPP准确,但它只是一个单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能反映脑代谢状况。

脑的缺血与否是相对于脑代谢而言的,即不管CBF多少,只要血液供应能够满足脑代谢需要,则意味着脑循环正常,否则为脑缺血。

事实上,脑中不同部位CBF和脑氧代谢率(CMRO2)并不相同。

正常情况下,通过血流代谢耦联(flow--metabolism coupling)以及压力-流量调节(pressure-flow regulation)机制,使CBF和CMRO2之间维持平衡,即CBF/CMRO2之比在15-20,称为脑氧供需平衡。

机体正常状态下,氧供(oxygen delivery, DO2)与氧耗(oxygen consumption, VO2)保持动态平衡状态;而在危重特殊脑复苏患者,则可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即氧耗增加或减少,随氧供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这反映了低氧及氧债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导致脑缺血、缺氧,脑组织损害。

氧供需平衡与监测

氧供需平衡与监测
氧供需平衡与氧治疗
神经内科NCU 邓秋霞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氧代谢(Oxygen metabolism)
• 氧气从肺部进入循环系统, 再由循环系统输送至组织器 官,最终被细胞所利用的过 程。
• 氧代谢分为氧输送、氧供应 和氧耗三个过程。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氧输送过程
O2
•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细胞内利用氧的部
位-线粒体的过程。
• 分四个阶段:肺通气、肺换气、氧在 血液中运输、氧在组织中的释放。
• 氧阶梯(Oxygen Cascade)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氧输送(DO2)的决定因素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 是血液氧和过程的监测 • 空气中的氧转变为血液中的氧要经历两个
阶段:肺通气和肺换气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氧吸入的监测
• 呼吸气中氧浓度监测:各种类型测氧仪
吸入气氧浓度(FiO2)
呼出气氧浓度(FeO2)
• 动脉血氧的监测: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经皮氧分压(PtcO2)
80~100mmHg
• CaO2=(Hb×1.38×SaO2+0.0031×PaO2)
95%-100%
DO2正常范围是800-1200ml/min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危重症专科小组
氧输送指数(DO2I)
• 氧输送指数3.0~(3.5DLO/(2mIin)·m^=2氧) 输送量(DO2)/体表面积 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体表面积

体外循环中持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体外循环中持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论著·体外循环中持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唐令凤,杨康,张玉霞,杨军民,连丽红,王海东(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胸心外科重庆400038)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中持续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

方法96例心脏直视手术CPB中采用Baxter Bentiey OXYSAT Meter SM-0200连续监测SVO2的动态变化。

分析灌注流量、吸入氧浓度、温度等对SVO2的影响。

结果CPB期间SVO2值在复温期较降温和低温期显著性下降(P<0.05);温度下降后明显降低灌注流量(O)(P<0.05),SVO2稳定在正常范围,复温期明显增加灌注流量,而SVO2仍明显低于降温和低温期,SVO2与流量O显著相关(r=0.5260、P<0.05);为维持SVO2在正常范围,使用膜肺病人的氧浓度(FiO2)在降温期可明显减低(P<0.0l),复温期可明显增加(P<0.0l),即所需FiO2与体温呈正相关(!=0.9638、P<0.05);SVO2与MAP无相关性(rT=0.l784rMAP=0.5048、P均>0.05)。

结论SVO2是衡量CPB中组织氧供需平衡的一个良好的指标,连续监测SVO2的动态变化可作为CPB中管理O、FiO2、Hct、复温等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关键词:体外循环;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流量;温度;吸入氧浓度中图分类号:R654.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0-79ll(2002)05-0369-02The measurement of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dur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TANG Ling-feng,YANG Kang,ZHANG Yu-xia,et ai.(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Southwest Hospital,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uersity,Chongging400038)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iinicai significance of continuous measure of mixed Venous saturation during cardiopuimonary bypass. Methods Baxter Bentiey OXYSAT 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continuousiy the dynamic change of mixed Venous saturation in96cases of open heart operation.The infiuences of perfusion fiow,FiO2,temperature on SVO2were anaiyzed.Results SVO2decreased during rewarming period compara-tiVe to the period of cooiing and iower temperature(P<0.05).During the period of cooiing and iower temperature perfusion fiow,FiO2decreased foiiowing decreassing temperature,whiie SVO2remained normai.Perfusion fiow,FiO2in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rewarming,but SVO2decreased as temperature increased(P<0.05).SVO2was correiated to perfusion fiow significantiy(r=0.5260,P<0.05)and FiO2is correiated to the tem-perature(r=0.9638,P<0.05).There is no reiatiVity between SVO2and MAP.Conclusion SVO2is a good guideiine to measure oxygen baiance of tissue,and continuousiy measuring SVO2during CPB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age perfusion fiow,FiO2,Hct and rewarming.Key words:cardiopuimonary bypass;mixed Venous saturation;perfusion fiow,temperature,FiO2体外循环(CPB)目的是维持心脏直视手术期间机体的氧供,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是衡量CPB中组织氧供需平衡的一个良好的指标[l],本文就96例心脏直视手术CPB中采用Baxter Bentiey OxysAT Meter SM-0200连续监测SVO2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其在CPB管理中的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过监测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以对其心功能进行评估。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与组织灌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监测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不断发展,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未来,该监测技术有望进一步完善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结合临床实践,建议医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加强对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心功能评估、组织灌注、管理作用、技术发展、急性心力衰竭、应用、未来发展方向、应用建议。

1. 引言1.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反映了心脏泵血效率和血液氧含量,是评估患者循环状态和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指导临床决策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组织灌注不足或氧合不良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

2. 正文2.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的心功能评估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主要包括症状评估、体征检查和心功能检测。

在症状评估方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进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710032)陈绍洋王强熊利泽摘要:维持脑氧供需平衡,对脑保护和脑复苏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氧代谢率(CM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 iv O2)、局部脑氧饱和度(S r O2)、脑动脉氧含量差(AVOO2)、脑组织氧分压(P bt O2)和正电子断层扫描等是监测脑组织氧供需平衡较常用的可行的方法。

它有助于指导脑损伤和脑复苏的治疗,评估低温、药物和过度通气等各种治疗措施对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效果,并为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保护;脑氧供需平衡;监测;评估一、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意义及方法(一)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的意义传统上,多依赖临床表现、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监测来指导脑复苏病人的治疗。

但是,由于ICP和CPP缺乏脑血管阻力的信息,即使ICP正常时,脑循环不一定也正常;CPP正常或升高时,脑循环灌注也不一定是正常的。

脑血流量(CBF)测定尽管在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比CPP准确,但它只是一个单纯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能反映脑代谢状况。

脑的缺血与否是相对于脑代谢而言的,即不管CBF多少,只要血液供应能够满足脑代谢需要,则意味着脑循环正常,否则为脑缺血。

事实上,脑中不同部位CBF和脑氧代谢率(CMRO2)并不相同。

正常情况下,通过血流代谢耦联(flow--metabolism coupling)以及压力-流量调节(pressure-flow regulation)机制,使CBF和CMRO2之间维持平衡,即CBF/CMRO2之比在15-20,称为脑氧供需平衡。

机体正常状态下,氧供(oxygen delivery, DO2)与氧耗(oxygen consumption, VO2)保持动态平衡状态;而在危重特殊脑复苏患者,则可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即氧耗增加或减少,随氧供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这反映了低氧及氧债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导致脑缺血、缺氧,脑组织损害。

氧代谢与氧供需平衡的评估-黄青青

氧代谢与氧供需平衡的评估-黄青青

心输出量
如果动脉血氧含量已达最佳程度,那么 需要适当的心输出量以确保氧输送到组织 中。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
DO2=CO×[(SaO2×HB×1.38)+(PaO2×0.0031)]
心室前负荷和每搏输出量的关系
在增加前负荷(初长度)时,心肌收缩力加强, 搏出量增加,每搏功增大。
前负荷的测定
氧运输能力 (%)
Arterial Oxygen Transport (%)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血液稀释
血液浓缩
2.5
28.5
45
65
红细胞压积 (%)
Sunder-Plassmann, L. et al., Anaesthesist 20 (1971): 172-180 Changes of hematocrit and oxygen transport capacity during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氧饱和度与氧分压的关系 (氧分压决定船的定员)
100 90
• SaO2—Hb与氧结合的程度。
解离曲线的 3、6、9法则 PO2在60mmHg 以下SaO2锐减
60 PaO2提高到100 以上并非有益 PO2 0 30 60 80 100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动脉氧含量
CaO2反映了动脉血循环中可以获得的氧, 而不是指输送到组织或者被组织消耗的 氧。当血流通过毛细血管时,细胞摄取 溶解氧,血红蛋白就继续释放足够的氧, 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氧动力学和血乳酸的临床评估作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20(7)、0:401-403

氧供需平衡的监控

氧供需平衡的监控

氧供需平衡的监控氧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

呼吸系统将氧摄入人体内,再由循环系统将氧输送机体各处为组织细胞利用,在细胞线粒体中通过生化反应将能量以三磷腺苷(A TP)的形式储存起来。

缺氧可引起体内代谢异常和生理紊乱,导致重要脏器组织损害及功能障碍。

因此,监控氧供需平衡对早期发现和防治组织缺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氧供一、氧输送及氧供的定义1、氧输送(oxygen transport)空气中的氧输送到细胞内利用氧的部位线粒体的过程叫做氧输送。

氧输送包括肺通气、肺换气、氧在血液中的运输及氧在组织的释放共四个阶段,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发生障碍,都会引起缺氧(hypoxia)。

2、氧供(oxygen delivery,DO2)又称整体氧供(global oxygen delivery)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系统向全身组织输送氧的总量。

广义的讲,氧输送与氧从两个概念可以互相通用,但严格来说,二者还有有所不同。

输输送的氧是指由心脏泵入到体循环中的氧量,而氧供是指经过毛细血管输送到机体组织为新陈代谢所利用的氧量。

例如当存在动-静脉短路时,机体输送的氧量虽然正常,但该部位的氧供动为零。

不过,在临床应用中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二、氧输送的监测(一)氧吸入监测:即外呼吸过程的监测,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阶段。

主要指标如下:1、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是分析动脉血氧合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低氧血症的唯一标准。

其正常值为80~100mmHg,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

需抽取动脉血通过血气分析(BGA)分析测定;目前已有连续动脉血气分析仪,可以动态监测PaO2变化。

2、氧合指数:即PaO2/FiO2。

又称通气-灌注或呼吸衰竭指数。

正常值为400~500mmHg。

发生呼吸功能不全时,PaO2明显降低,加大吸入氧浓度无助于进一步提高PaO2,氧合指数小于300mmHg。

3、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或A-aDO2):即肺泡气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差值。

ICU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指南与操作规范

ICU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指南与操作规范
推荐意见三
注意监测结果的解读与临床应用。解读:强调医生需对 ScvO2监测结果进行准确解读,并结合患者病情和其他监 测指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一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解读: 在进行ScvO2监测时,需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以降低感染风
险。
注意事项二
选择合适的监测部位和导管。解 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监测需 求,选择合适的监测部位和导管 ,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重视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在ICU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将其
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
严格按照临床指南进行操作, 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患者
安全。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 升,提高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监测的应用水平。
积极探索新的监测手段和技术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 的医疗服务。
THANK YOU
预测多器官功能衰竭
ScvO2持续降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衰 竭的风险,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干预。
3
预测感染性并发症
在感染患者中,ScvO2的变化可反映感染的严重 程度和预后,有助于预测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治疗和干预
指导液体复苏
01
通过监测ScvO2的变化,可以评估液体复苏的效果,从而指导
临床医生进行合理的液体管理。
处理方法与流程
感染处理
一旦发生CRBSI,应立即拔除导 管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血栓处理
对于无症状的血栓形成,可暂 不处理;对于有症状的血栓形 成,应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 。
导管堵塞处理
可采用生理盐水冲管、更换导 管等方法处理导管堵塞。
气胸、血胸处理
应立即停止操作,给予胸腔闭 式引流等相应处理。

机体氧供需平衡监测及临床意义

机体氧供需平衡监测及临床意义

六,指导临床治疗
输血:>9g% Hb 输液:PCWP<=20 mmHg 胶体:羟乙基淀粉 晶体 CI >=4.5L/min/m2 DO2 >=600ml/min/m2 VO2 >=170ml/min/m2
提高氧供的方法
Hb
SaO2 PaO2 CO =
HR
50-100bpm
SV
心肌收缩力 前负荷 后负荷
1
2
++++
++
++++
++
++/++
0
?
0
Dopa
0 ++++
0 0 0
心脏受体
主要有 1 受体,激动后
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2 激动
心率、心肌收缩力增加
激动突触后1 受体 心肌收缩力增加 心率不变
突触前 2 受体因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Ne 激动,抑制进一步的交感 释放
Dopamine
一,氧供需平衡是
1,麻醉管理的基本目标
2,危重病人治疗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无论何时
要满足机体的氧供需平衡
氧供 DO2
氧消耗 VO2
机体缺氧原因
缺氧 低灌流 低血压 低血红蛋白 低心排 低血容量 细胞呼吸障碍
动脉端
器官的氧代谢
机体或器官
静脉端
Q
Q
Ca
Cv
二,有关氧供氧耗的概念
1,氧供(DO2):流量×动脉氧含量 DO2=CO×CaO2×10 CaO2=(Hb×1.38×SaO2+0.0031×PaO2) 可简化:DO2=CO×1.38Hb×SaO2×10 正常值:600ml/min DO2与四个因素有关:CO、Hb、SaO2、PaO2

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你了解吗

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你了解吗

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你了解吗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重疾病,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血压下降和器官功能障碍。

氧代谢监测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氧代谢是一个综合指标,它反映了细胞对供氧的需求,以及供氧与氧消耗之间的平衡状态。

充分的氧代谢对于保持细胞功能和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氧代谢的监测可以提供关键的信息,指导治疗策略,并评估治疗效果。

氧代谢监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血液气体分析:通过采集动脉血样本,分析其中的氧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可以评估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了解组织氧供需平衡情况。

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监测: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导管末端测量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可以反映全身氧供需平衡状态,正常范围为70-80%。

ScvO2监测可以评估中心静脉血液氧合和氧耗情况,以及循环状态的改变。

3. 组织氧合监测:通过置入组织氧饱和度监测探头,在患者组织中测量氧饱和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局部组织氧饱和度(SctO2)和局部组织氧分压(PtO2)的监测。

这些监测可以提供更直接的组织氧合指标,对于评估局部组织氧供需平衡和判断休克程度有重要价值。

4. 乳酸监测:乳酸是细胞无氧代谢的产物,其浓度的升高可以反映组织缺氧和氧代谢异常。

乳酸监测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通过氧代谢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氧代谢状态,评估组织氧供需平衡情况,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和调整。

氧代谢监测的技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监测和解读,同时要考虑到监测对患者的侵入性和风险性。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时机,以及正确解读监测结果,对于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水平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

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

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氧供氧耗平衡关系是指人体在运动或者静息状态下,身体所需氧气的供给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的状态。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元素,对于人体的运动、代谢和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和监测氧供氧耗平衡关系对于研究人体健康、运动性能以及疾病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体中,氧气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能量,并以此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当人体进行运动或者其他高强度活动时,身体的氧气消耗量会大大增加,这时候要保持氧供氧耗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指标和方法。

最常见的指标包括氧摄取量(VO2)、肺活量(LV)、最大摄氧量(VO2 max)、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氧气供应和消耗情况,进而评估人体的代谢能力、心肺功能和运动适应性。

氧摄取量(VO2)是反映人体氧气消耗量的重要指标。

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身体吸收的氧气量来表示,是评价人体代谢和运动强度的重要参考。

一般来说,VO2值越大,说明人体的氧气供应和代谢水平越高,反之则说明氧气供给不足或者代谢率降低。

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最大摄氧量(VO2 max),它代表了人体在最大运动强度下摄取氧气的能力。

VO2 max通常被认为是评价人体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金标准”,对于评估健康水平和制定运动方案都具有重要价值。

除了这些常见的指标外,动脉血氧分压(PaO2)也是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PaO2是指动脉血中的氧气分压,它直接反映了人体的氧气供给情况。

正常情况下,PaO2值在80-100mmHg之间,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出现低氧血症等问题。

了解和监测氧供氧耗平衡关系对于人体健康和运动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和优化自身的健康状态,提高身体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

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你了解吗

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你了解吗

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你了解吗感染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氧代谢状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

氧代谢监测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水平和组织血流等参数。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

1.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比例,通常用来反映组织氧供需平衡状态。

在感染性休克中,由于外周组织的氧供需不平衡,血氧饱和度可能下降。

可以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pulse oximeter)来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氧疗、通气等治疗手段,以保证患者的氧供需平衡。

2.血乳酸水平监测:血乳酸水平是反映组织缺氧程度和细胞代谢状态的指标。

感染性休克时,由于外周组织的氧供需不平衡,乳酸产生量可能增加,导致血乳酸水平升高。

监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氧代谢状态,指导治疗。

通常采用血气分析仪来测量血乳酸水平,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组织血流监测:组织血流是感染性休克中最重要的监测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血流动力学状态、氧供需平衡和组织灌注情况。

常用的组织血流监测方法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如心输出量、心指数等)、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和组织灌注压监测等。

这些监测手段可以通过心脏导管术、多普勒超声等技术来实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情况,指导治疗。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监测指标,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血液和代谢指标的监测,如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气分析、糖代谢指标等。

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性休克的氧代谢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水平和组织血流等指标,可以及时调整氧疗、通气和液体复苏等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医生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氧代谢状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个体化的治疗。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是指人体中心静脉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水平。

它是评估患者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于重症监护领域。

本文将介绍SCVO2的意义、测量方法以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SCVO2是反映机体组织氧供需平衡的指标之一。

血液中的氧气主要通过肺部吸入,然后通过心脏泵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供应氧气。

当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下,氧气的供应与需求保持平衡,维持着组织的正常代谢功能。

而SCVO2则可以反映出机体氧供是否充足,从而判断患者的氧代谢状态。

SCVO2的测量通常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导管置入患者的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

通过导管可以采集到上腔静脉血液样本,进而测量SCVO2。

正常情况下,SCVO2的正常范围在60%至80%之间。

当SCVO2低于60%时,意味着氧气供应不足,可能是由于心输出量降低、血容量不足或组织需氧增加等原因引起。

而当SCVO2高于80%时,可能与氧代谢降低、氧气需求减少有关。

SCVO2的测量对于评估重症患者的氧代谢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重症感染、创伤、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下,SCVO2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氧代谢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研究也表明,SCVO2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低于预期的SCVO2水平可能提示患者存在组织缺氧,需要积极干预。

因此,SCVO2的监测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了上述的临床应用,SCVO2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功能。

由于SCVO2与心脏泵血功能直接相关,当SCVO2下降时,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此时,医生可以根据SCVO2的变化调整心脏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提高SCVO2水平。

在使用SCVO2进行临床监测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限制因素。

例如,导管插入不当、导管位置不准确等因素可能导致SCVO2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患者自身的特殊情况,如低温、贫血等因素可能影响SCVO2的测量结果。

通气血流比值的名词解释

通气血流比值的名词解释

通气血流比值的名词解释通气血流比值,亦称氧供需比、AVDO2差、VD/VT等,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用来评估机体组织的氧供需平衡状况。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和肺血流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该比值可以了解机体氧供与氧需之间的平衡情况,对于评估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气血流比值是由通气量(V)和心输出量(Q)决定的,用VD/VT表示。

其中VD是指波及到呼吸效益下降的肺泡容积,VT则为肺泡通气的有效容积。

VD/VT值的计算,可以通过肺动脉血气分析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数(PCO2)检测进行推算。

正常情况下,通气血流比值在0.8至0.9之间。

如果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说明机体的通气功能相对紊乱,通气不足,导致组织缺氧。

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呼吸肌疲劳、气体交换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相反,通气血流比值大于0.9则表示机体的通气过剩,肺泡通气相对充足,但血流供应不足,导致废弃性通气增加,呼吸的效益下降,同时也可能表明呼吸系统的血管阻力增加。

通气血流比值异常可能会导致一些相关的疾病,如呼吸衰竭、肺栓塞、心力衰竭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通气血流比值的作用非常重要。

调节通气血流比值的方法主要包括正压通气、吸氧疗法和调节肺血流等。

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可以达到优化通气血流比值的效果,同时保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通气血流比值的监测和评估,对于抢救和治疗危重病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血气分析和其他相关检查,医生们可以及时了解病患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状态,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与疾病预后和生存率密切相关。

总之,通气血流比值是医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生理参数,用来评估机体氧供需平衡状况。

通过了解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

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重视通气血流比值的监测和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中的用药监测与调控策略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中的用药监测与调控策略
对于使用可能影响血氧饱和度的药物的患者,需要加强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中应用
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
持续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通过放置在中心静脉导管中的血氧探头,实时获取ScvO2数据。
数据分析
对获取的ScvO2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包括变化趋势、波动范围等,以评估患者的氧合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原理
利用光谱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氧合 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的比例,从 而计算出ScvO2。
临床应用范围
危重病人监测
休克复苏
用于ICU中危重病人的氧合功能和组织灌注 监测,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在休克复苏过程中,ScvO2可作为目标导 向治疗(EGDT)的重要参数之一,帮助医 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手术及重症心血管病人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中的用药监测与 调控策略
目录 CONTENTS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基本概念 • ICU患者特点与监测需求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中应用 • 用药监测与调控策略制定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基本概念
定义与生理意义定义源自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达 到饱和程度的百分比,在中心静 脉血中测量。
生理意义
ScvO2反映了全身氧供需平衡状 态,是评估危重病人氧合功能和 组织灌注的重要指标。
监测方法及原理
监测方法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血样,使用血 气分析仪或专用监测仪进行测量。
预警机制建立
设定预警阈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设定合适的ScvO2预警阈值,如正常值范围为 70%-80%,当ScvO2低于或高于此范围时触发预警。

脑功能监测

脑功能监测

正常颅内压 <15mmHg
轻度升高 15- 20
中度升高
20-40
重度升高
>40mmHg
国际公认20mmHg作为需要降颅内压治疗 的临界值
(二) 颅内压监测的判断
颅内压的波型: C波 B波 A波
(二) 颅内压监测的判断
颅内压力---容量曲线
(三)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1)动脉二氧化碳的因素(PaCO2)
当神经系统受到外在刺激时,冲动经特 殊的神经通路,逐级上传到皮质,中枢神经 系统在感受这种外或内在刺激过程产生 的生物电活动的变化称为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二 脑电监测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AEP)---是声音刺激经听神经到脑干逐级传入皮 质听觉中枢所产生。主要反映脑干听神经路径 的电位活动,又称为脑干诱发电位。
二 脑电监测
诱发电位可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 , 也是目前监测神经功能的最佳方法 和发展方向。
脑电图监测(14)
`麻醉深度的判断
清醒状态
AEPindex
睡眠状态
AEPindex
浅麻醉状态 AEPindex
麻醉状态
AEPindex
60---100 40---60 30---40
<30
三、脑血流监测(1)
(三)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5)麻醉药物的影响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氯胺酮使脑血管 扩张,脑血流增加,颅内压 增加。静脉麻 醉药硫喷妥钠、依托咪酯、异丙酚、咪唑 安定和麻醉性痛药使脑血流减少、脑代谢 降低颅内压下降。
(三)影响颅内压的因素
(6)其他 甘露醇等渗透性利尿药使脑细胞脱
水,减少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体温每下降一度,颅内压降低约

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

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

反映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标题: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反映指标导语: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氧供氧耗平衡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反映这一关系的指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身体健康。

一、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氧分压是衡量人体动脉血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人体血液中氧气的供应情况。

正常情况下,动脉氧分压应在正常范围内,以保证身体各组织和器官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衡量动脉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的指标。

它反映了血液中氧气的利用情况。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氧饱和度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氧气能够被身体充分利用。

三、氧输送指数(DO2I)氧输送指数是衡量单位时间内人体输送给组织和器官的氧气量的指标。

它反映了氧气的供应能力。

正常情况下,氧输送指数应保持稳定,以确保身体各部分充分供氧。

四、氧耗指数(VO2I)氧耗指数是衡量单位时间内人体消耗的氧气量的指标。

它反映了人体组织和器官对氧气的需求程度。

正常情况下,氧耗指数应保持平衡,以确保身体各部分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五、氧平衡指数(OER)氧平衡指数是衡量氧供与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

它反映了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

正常情况下,氧平衡指数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确保人体能够满足氧气的供应和需求。

结语:了解和关注氧供氧耗平衡关系的指标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和维持这些指标的平衡,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身体各组织和器官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并引起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正常值为520~720ml/min.m2。
氧耗
• 氧耗(Oxygen Consumption ,Oxygen Uptake,VO2):氧耗是氧运输途径中的最 后一步,表示组织单位时间内实际摄取的 氧量。在正常情况下,氧耗量反映机体对 氧的需要量。通常用反向Fick公式 : VO2=(CaO2-CvO2) ×CI×10ml/(min.m2)计算, 也可用代谢监测仪测定,根据公式 VO2=VE (FiO2—FeO2)计算,两种方法有一定差别。 其正常值为110~160ml/min.m2
氧供\氧耗的关系
氧供与氧耗双向相关性

在正常情况下氧供充足, VO2即是氧需要量,此
时D于O的某2脱特一依点 临赖是 界现进 值象一 时。步,如V增O果加2D不DOO能22不再,能维VO满持2足仍稳氧维定需持,要稳且量定伴,,随且称着低
DVOO22变仅化 表而 示变 实化 际, 利此用称氧为量而DO不2依能赖反现应象氧。需此要种量状。态氧下供
• 治疗目标的确定:危重病人在复苏后应当以大于正常的CI、 DO2和VO2为治疗目标,并且要维持一段时间。
• 预后意义:休克复苏后相对正常或较低CI、DO2和VO2值是 通过提高循环功能而不能代偿潜在致命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早 期表现。
氧债偿还与预后
氧债偿还与器官衰竭
全身氧代谢与局部氧代谢
• 其它全身氧代谢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 和度(SvO2)、Pv-aCO2、血乳酸浓度等。
氧债的测定临床意义
• 在危重病人中死亡者与生存者之间其氧债量和时间存在很
大的差别。
• 在生存者中有脏器衰竭与无脏器衰竭的病人之间氧债的量和 时间有明显的差别。
• 当氧债被预防或通过快速新增加CI和DO2而快速偿还 时,器 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会明显降低。
• 因组织灌注减少引起的氧债是引起器官衰竭和死亡潜在和首 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 局部氧代谢监测的意义 • 局部氧代谢监测的方法
局部氧代谢监测的意义

所谓缺氧是指组织细胞本身的乏氧代谢,这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对这一过程进行直接的临床监
测是比较困难的,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成为临床危重
病人监测的方法。所以,对缺氧的监测和治疗往往
多注重整体氧输送的提高。但整体氧输送的提高并
不能代表在组织细胞水平的氧合得到改善,并不代
与氧耗量这种关系建立在组织氧需要量恒定的基础上
的。若组织的氧需要量发生变化,则氧供临界值、氧
供DDOO与22的与氧V依耗O赖的2的性关相实系关际及性上组主是织要氧缺反需氧应要也的量会是与发整D生O体变2状的化态依。,赖V而性O不。2对一 定代表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氧合状态。增加氧需要量同
时又不增加DO2的因素可损害器官功能。
表局部器官的血液灌注得以改善。虽然我们现在很
难在组织水平直接对氧代谢进行监测,但对缺氧时
组织出现氧债、无氧代谢增强、组织酸中毒等特点
进行监测,可以反映组织氧利用的状态。
胃肠道PgCO2 和pHi监测
• 胃肠道由于自身功能和结构的特点 是体内血液灌注较丰富的器官,同时也 是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在机体 发生缺氧时,胃肠道粘膜首先受到缺氧 的损害;整个机体的缺氧状态被纠正后, 胃肠粘膜的缺氧最后得以缓解。这样监 测胃肠道的PgCO2 和pHi不仅反映了器官 局部的氧合状态,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全身的缺氧情况。
• 氧供(Oxygen Delivery,Oxygen Transport , DO2):是机体通过循环系统在单位时间内 向外周组织提供的氧的量,也就是动脉血 单位时间内运送氧的速率。 其数值为心输 出量与动脉血氧含量的乘积,即 DO2=CI×CaO2×10ml/(min.m2) CaO2=1.38×HB×SaO+PaO2×0.0031
– Gastric PCO2 (PgCO2)
– P(g-a)CO2 – pHi
• Trends ( 12h )
Typical PCO2 Values
EtCO2 = 5.0 kPa/ 38 mmHg
PvCO2 = 5.8 kPa/ 44 mmHg
FiO 2
StO 2
SaO 2
Volum e C a rd ia g
氧需要量
• 氧需要量取决于不同个体和不同状态,是通过VO2而反 映出来的。在氧供充足,且外周可以有效地利用氧时, 氧耗量即是氧需要量,此时的特点是即使进一步增加 DO2,VO2也仍维持稳定,此称作DO2脱依赖现象。如 果氧运送不敷外周氧需要量,且低于某一临界值以下 时,VO2不再能够维持稳定,而是伴随着DO2变化作相 应波动,此时称作DO2依赖现象。处在这种状态下, VO2仅表示实际氧利用而不能反应真正氧需要量,由于
计。在氧运送充足、且外周可以有效地利用氧时,
氧耗即是氧需求;如果氧供不能满足外周组织代谢
需要,处在这种状态下氧需要量仅表示机体实际氧
利用,而不能反应真正氧需求。
• 危重病人氧供需平衡发生障碍。研究证实,休 克病人、心脏手术及外科高危病人均易发生以 氧供不足及氧摄取利用受限为特征的氧代谢障 碍,氧供需平衡障碍成为各类休克和其他危重 症病情发展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氧代谢监测 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对休克的评估方式,而且对 休克的治疗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休克的治疗已 由以往的血流动力学调整转向氧代谢状态的调 控。改善组织氧代谢成为休克和其他危重症治 疗的基本目标
值或与PaCO2的差值。
Problems with Gastric Perfusion are Common
In 50 % of ICU patients In 80 % of septic patients Despite the global hemodynamic and oxygenation
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

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DO2crit增高
达12ml/min/m2。O2ER最大达到51%。
VO2在更大的范围内依赖于氧供。随着
DO2的减少, O2ER仅有小而不足的增加。
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可以用组织丧失
根据组织氧需要量调整DO2的能力来解释。 对病理性刺激发生血管收缩和血管扩张
生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
• 生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DO2crit正常值 8ml/min/m2。此时O2ER最大,可达到70%。 DO2crit和氧供依赖部分的斜率反映机体氧利用 的效率。如果组织代谢需要增加, DO2crit就会 增加,但关系中的斜率(O2ER)不会改变。如 果存在氧摄取的缺陷,那么或者DO2crit增加, 斜率减少;或者两者都有。 DO2crit代表组织氧 摄取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点。
超正常水平的氧耗量就是偿还发生于缺血期的氧
债的代偿期。
氧债
氧债的发现
• 确定氧债存在的指标:
• 氧供依赖性氧耗 • 术前氧耗与术后氧耗之差 • 平均氧耗与术后实际氧耗之差 • 血乳酸浓度的升高 • 低于临界氧供的供氧量 • 呼吸商大于1.0 • 氧流试验
氧债的计算
• 实验或临床研究可采用半定量方法 测算累积氧债。方法是先测定术前VO2值, 如果是在麻醉后测定者应作麻醉及体温 对VO2影响的校正。以此VO2为对照,与 实验中或术后过程实测的VO2值相减即得 氧债率。然后根据氧债率-时间曲线下面 积积分求出任何时间点的氧债累积量。 有时氧债评估可采用正常平均值作为对 照。
主要内容
• 氧代谢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 氧代谢监测的方法 • 氧代谢监测与临床诊断 • 氧代谢监测与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氧代谢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 基本概念
– 氧供 – 氧耗量 – 氧需要量 – 氧摄取率 – 氧债
• 基本理论
– 氧供/氧耗的关系 – 氧债与累积氧债 – 全身氧代谢与局部氧代谢
氧供
氧债的概念

氧债(Oxygen debt)是在缺血缺氧期间所
积累的、必须在缺血缺氧期后组织供氧恢复时代
偿或偿还的氧缺失量。应当注意的重要特征是在
手术后即刻VO2的改变。在循环功能衰竭时VO2很 低,后来在循环供能改善后的一段时间内达到超
正常水平(超射)。就VO2来说,低于正常值的 时期代表持续存在的缺氧,这就是氧债形成时期。
pHi监测的理论基础
局部氧代谢监测的方法
• pHi的监测:首先向tonometer导管气囊内注入 生理盐水,经30min平衡后抽出,用血气分析 仪测定二氧化碳分压,然后根据同时的动脉血 中的碳酸氢根浓度并应用H-H公式计算出pHi。
• PgCO2的监测:采用Tonocap监护仪每隔10分钟 向监测导管的气囊中充气,平衡后自动抽出并 测定PgCO2,同时测定etCO2,并求出两者的差
氧供不足往往伴有乳酸性酸中毒。
氧摄取率
• 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Ratio, O2ER):是在组织毛细血管处从动 脉血中摄取氧的百分比。可用公式: O2ER= VO2/ DO2。 正常值为22~32%。
• 氧摄取率改变的代偿意义。
氧供/氧耗的关系
• 氧供\氧耗的双向关系 • 生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 • 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 • 氧供临界值(DO2crit) • 如何发现氧供依赖性氧耗 • 氧负荷试验(氧流试验 ,oxygen flush test)
values are normal
If it is not corrected, the patient may ultimately develop sepsis and M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onocap Monitor (TC-200)
• Main parameters
B lo o d pressure
function
PaCO2 = 5.3 kPa/
40
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