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诗歌语言之炼字
高三诗歌鉴赏总复习:诗歌语言之炼字..
•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 •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 “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 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 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 “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 “光”字有情。 •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 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 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 用字尽妙于此。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 岛
• 关于"推敲"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 什么?(比较鉴赏)
• 炼字题如何解答?
• 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点出表现手法) 。
修饰语(形容词、副词)
•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细”字,把春雨的绵绵密 密,写得如此贴切,如此形神兼备。
•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 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 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 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 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 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 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 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 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 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 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 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 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 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 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 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 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 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 “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
提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 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 请简述理由。 4、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真题示例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 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 上的作用。(04浙江)
课后作业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 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妙。 ①“引”在文中有“带走”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释含义 /明手法) ②大雁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 山口,仿佛是大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愁去喜来,互相映 衬。 (描景象) ③此句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比“雁别秋江去”只是写大雁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更具有 感情色彩,并与下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 活泼,情趣盎然。(表感情/谈作用) 如果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炼字
诗歌鉴赏语言题专练之炼字一、常见设问方式: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诗/某联中的“某”“某”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3.某诗/某联中的“某1”字一作“某2”字,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二、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三、规范答题模板: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步骤1,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步骤2)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
(步骤3)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
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
避人鸥鹭更翩翩。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以景语发端:新雨之后,澄宇如洗,水面轻雾,缥缈如烟,秋风鼓荡其间,具有一种清新怡人的情致。
B.次句写登舟之情景,词人华发束巾,年事虽高,但轻装登舟,缘溪而行,在轻巧的笔调中传达出词人的洒脱风貌。
C.下片中“寻”“试”两个动词,运笔灵巧,表达出词人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
D.结尾处词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写出此次行程的目的地——钱塘,想象丰富;词人一夜安眠,写出了舟行之缓。
2.“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是历来被传颂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毛泽东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语言(炼字)
技巧攻略
巧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
1.套用法。 试题中常见的“炼字”有两种。一是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对诗歌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可使诗歌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二是形容词。巧用形 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如临其境。因此,考生可以记住各类词的词性,以及它们作关键词时通常具有的作用, 答题时可直接套用。 2.删换法。 先整体把握诗歌中某一句的内容,然后再把该句中的关键字删去或换成另外一个字, 看其内容及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核心素养 设题方式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鉴赏评价 D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新课标之后主要从炼字、炼词、炼 句、分析语言风格等方面考查。其中对“炼字”题的考查相对频繁,2017-2022 年6年考查了3次,分别是2021·浙江卷·T19、2020·天津卷·T16、2017·山 东卷·T15 难度中等,主要以主观简答题为主。 鉴赏诗歌的语言,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即 “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 赏品位”。 一是主观题,二是客观题。
这个变化就体现了该字的关键之处,往往是答题的要点。
技巧攻略
巧解诗歌“炼字”题的三种方法
3.倒推法。 一种情况是先看命题者所给出的提示,如:“全诗表达了对百姓疾 苦的关注,作者在某联中用了某字,这个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学 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般要说该字用得好,而“好处”中的其中一点就是 “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关注”。另一种情况是先分析诗歌所 表达的情感或说明的道理,再根据某字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行倒推分析。
炼形容词、数量词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专题之炼字
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一、锤炼语言的佳话1、“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有人说这个等字最动人,要烧制天青色的官窑瓷器,就只能等待烟雨天,就如同我也只能安静的等待着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
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
2、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二、答题要领(一)“炼字”题常见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请对×字进行赏析。
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二)“炼字”题解题技巧解答诗歌中的“分析炼字型”题目应注意的几个的问题1.将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3.联系全诗的感情或主旨分析。
(三)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三、关照对象(一)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高中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
,请简要赏析。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注: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2015湖北卷)
劳停驿
欧阳修
例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题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示 范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
驿,是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 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 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 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 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 法,就叫做炼字。
古人炼字精神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
高考考情
• (2017山东卷)《早上五盘岭》 • “斗”“攒”两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2016天津卷)《骤 雨》 • 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2014四川卷)《秋暮吟望》 •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 (2007天津卷)《黄氏延绿轩》 •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 (2007全国卷Ⅱ)《新晴野望》 •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②。流光 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流光容易把人抛”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 简析其表达效果。 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3.本诗的主旨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的“一片” 改为“一种”好不好,请简述理由。 4.上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两个词用得 好,为什么?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类之炼字
诗歌鉴赏语言类之炼字炼字[考点阐释]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涵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解题方略]炼字“3步骤”[特别提示]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典例剖析](一)动词[例1]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第一步:析本义指出字面义,风露湿行云,“湿”字,“打湿”。
沙水迷归艇,“迷”字,迷失。
第二步: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景象:词人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
“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
“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
第三步:说效果从营造氛围方面与情感寄寓角度来说效果:“湿”字,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迷”字,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答案】(1)①“湿”字,“打湿”。
(2分)②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
(2分)③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2分)(2)①“迷”字,迷失。
诗歌鉴赏-炼字
诗歌鉴赏――炼字1、炼动词。
例2: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3: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例4: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2、炼形容词。
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5:“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3、炼数量词。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炼虚词。
(三)炼字题的语言表述:解题格式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一字一词总关情——诗歌鉴赏之炼字
2、炼字的好处和鉴赏
诗歌语言凝练,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 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应思想内容。或 者说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使描摹的意 境更富有韵味,使表达的情感更逼真感人!
鉴赏语言的锤炼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 从修辞、词类活用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学会 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用替换法等体会其意蕴 ,赏析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和带来的 艺术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①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 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 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炼字方面的知识。传统上认为
【参考答案】
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 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 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明 亮月光中的情景。
拓展内容
1、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闹”字,吵闹之意。运用拟人、通感的手法
,以动写静,描画出杏花争妍斗艳的活泼生机 ,还能令人想到蜂飞蝶舞的情景,写出了蓬勃 的春意。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 “潜”字,秘密地、悄悄地之意。“细”字 ,细微、细小之意,形容雨之绵密。这两个字 刻画出了春雨轻微、绵密的特征,以“潜”“ 细”刻画春雨,夜幕降临,那细细的雨丝淅淅 飘洒,点点滴滴地奉献给大地,悄然无声地滋 润着万物。抒发了作者对春夜雨景的爱好、赞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注】毛泽东创作的秋景词《沁园春·长沙
》,历来备受众人推重,这是一首别具特 色的秋之歌。该词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 ,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其绚丽多彩的湘 江秋景、壮阔高远的深秋境域,引领读者 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积极乐观 的革命豪情壮志,从而独步诗坛。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语言1炼字
炼哪些字?
●请同学们回顾课内学习的诗歌在炼字上做的比较好 的例子再做总结。
教材回顾1
●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韵味。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 ● “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 ● “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经典再现
● 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 “推”好还是“敲”好? 韩愈定“敲”好
●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苦吟诗人”
●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 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
● 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浓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 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 心的迷惘。
课后作业二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注]
●
[金]元好问
●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炼字篇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 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 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 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字)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 中描述景象(入句)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达情)(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二、炼形容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示例: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 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 切。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提问:此句中哪个词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 “绿”写出了江南两岸在春风的吹拂之下 一下子变得到处绿油油的画面,把春天这种生机勃 勃 的景象写活了。作者借此景表达对家乡无限思念 之情。
过香积寺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 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 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 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入句)“咽”、“冷”两字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达情)
思考: 古代诗人一般都注 重在哪些字上下功 夫呢?也就是说诗 人炼字,大多锤炼 哪一类的词语?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炼句
叠用的形容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叠词之妙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②从感情 上,抒情主人公从晨起临风开始,便觉万般惆怅, 百无聊赖。于是寻寻觅觅,希望寻找点什么以排 遣自己的寂寞。可寻觅的结果却是满目萧条,冷 冷清清,所以本想消减的忧愁反更增一层,而变 得凄凄惨惨戚戚了,因此叠词的另外一个效果就 在于可加强感情的表达。
(2013年福建卷)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 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1)“绿”指变绿,活用为动词,写出了
拟声词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 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分析:“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 春雨之淅沥,想起乍暖之还寒。冷雨淅沥,落在 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而这位亡国之君的 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所以,拟声词的作用 就在于可以使诗文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 之感。
• (2013年湖南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 参考答案: “净”纯净之意, 巧妙展现 绿色纯粹,春天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 。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水波荡漾,白鸥飞舞 了绿色纯粹,春意浓郁的景象。暮春时节 ,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 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 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 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老去,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 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
思的原因:独上江楼
思 思的环境:月光如水水如天 思的对象:去年同来的望月人 思的结果:风景依稀似去年
物 在
思念 惆怅
人 落寞
非 凄清
寻 找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诗
赠汪伦
眼
李白
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法
深
潭水之深
友谊之深
例 (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诗
旨的字词句。(表情、达意)
眼
”
③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 口。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赵嘏(jiǎ) 《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高考复习之诗歌语言鉴赏——炼字
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的能力。首先分析“软” 字在诗句中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对景物的表达效果。 “软”字是使动用法,要点出它的双关意义。 答案 ① “软”字一语双关, 是使动用法,既是写风软,也 是写江水之软。(运用手法) ②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 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描绘景色) 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 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烘托意境)
高考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炼字
题型解说
• 炼字一般是针对诗歌中那些经过推 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 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 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 数量词、叠词。
设问方式
• (1)(2017·山东卷)“江回两崖斗,日隐群 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 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思维轨迹]
• 题干的要求是:“你认为这个‘闹’字用得好不 好?为什么?”要求回答两问,第一问回答用得 好不好,第二问回答理由。回答理由时需要回答 出所有步骤。
• [参考答案] 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的 意思,“闹”字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具体、生 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 (步骤1)花开本来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使 其具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 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 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步骤2)表现了作者对春 天的无比喜爱之情。(步骤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 车尘丌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 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 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多重含义”的动词
•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 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 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要懂得诗歌语言的炼字,就要了解诗歌对语 言的变形的知识。 •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 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 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 言作出变形不可。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的方法
•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 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 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 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 间。 •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 歌的语境。
•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 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 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 家。” •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 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 有的美景。
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 • •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 人皆知。 •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 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 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 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 “冷”、“悦”、“空”、 “淡”、“绿”、“红”、 “绿”、“老”、“肥”,均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 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字词
•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 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 “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 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 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 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 什么?(比较鉴赏)
•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 •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点出表现手法) 。
修饰语(形容词、副词)
•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个“细”字,把春雨的绵绵密 密,写得如此贴切,如此形神兼备。
•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 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 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 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 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 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 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 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古诗鉴赏第八讲
诗歌语言之 炼字
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 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 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 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 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 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 就叫做炼字。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 不休。 ——杜 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 岛
•关于"推敲"的典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一字师”的典故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 •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 “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 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 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 “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 “光”字有情。 • 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叶影清疏,一 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 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 用字尽妙于此。
•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 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 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 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 或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 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 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 “绿”与“醉红”中。
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 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 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 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 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 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王维); • 常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 •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20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甫 •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问题: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
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4分) • 答案: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 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 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时时” 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 不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 美。③“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 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 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 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特殊词
•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 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 (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 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 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 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 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 节奏感。
•
• (3)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 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 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 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 燥乏味的。 • 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 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 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 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 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 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 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 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 “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 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 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 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生 机流畅,韵味平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