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拐点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_刘易斯拐点_突现_我国劳动力资源面临重大转型

_刘易斯拐点_突现_我国劳动力资源面临重大转型

第8卷第6期2009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8 No.6Dec. 2009 [收稿日期]20092102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农民工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06BMZ034);中南民族大学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流动陷阱”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研究》(ysy07006).[作者简介]姚上海(19652),男,土家族,湖南龙山人,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三农”问题.“刘易斯拐点”突现:我国劳动力资源面临重大转型姚上海(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2003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供求市场上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城镇转移流动中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初现端倪,虽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农民工被迫返乡现象,但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回暖,随即又出现了民工短缺。

显然,我国农村劳动力供求状况已经跨入“刘易斯转折区间”,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这一阶段性特征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劳动力市场将面临重大转型。

深刻剖析和全面研究这一重大转型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机遇,有效保护和深度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以维护和提升我国产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且事关长远。

[关键词]民工荒;刘易斯拐点;劳动力市场[中图分类号]F 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973(2009)0620096207"Le wis Turning 2Point"Arising :China ’s Labor Force R esources AreConfronted with Signif icant T ransformationYAO Shang 2hai(Institute of Marxist Theory ,South 2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e various signs appeared in t he supply 2demand market of rural labor force have indicated t hat t he "Lewis Turning 2Point"has emerged during t he process of t he t ransferring and flowing of China ’s rural labor force to cities and towns.Influenced by t 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t here was a p heno menon t hat migrant workers were forced to ret urn home ,but wit h t he recovery of eco nomy ,t he shortage of migrant workers appeared.Apparently ,t he supply 2demand sit uation of China ’s rural labor force has entered t he "Lewis Turing Point Range",and t he stage characteristic "unlimited supply"of rural labor force is undergoing substantial change ,which means t hat labor market will face a significant t ransformation.Deep analysis and comp rehensive st udy on t he new pro blems and new opport unities brought by t his t ransformation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a long 2term matter for t he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deep develop ment of China’s rural labor resources so as to maintain and raise t 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indust ry and product s and p romote t h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China ’s econo my.K ey w ords :Shortage of Migrant Workers ;Lewis Turning 2Point ;Labor Market69 2003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供求市场上,出现了与我国传统劳动力市场资源状况极不相称的“民工荒”现象,并且愈演愈烈,于2004年以后逐渐蔓延至中部地区,甚至部分西部省区也相继出现了民工短缺情况,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出现重大转折。

刘易斯拐点产生原因论文

刘易斯拐点产生原因论文

刘易斯拐点产生原因论文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立足于国情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不断面向世界市场与国际接轨,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与层次大幅提升,“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正是在国家外汇储备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以及国内市场和资源受到限制等宏观经济背景下所提出,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刘易斯拐点产生的原因根据1972年刘易斯发表的《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可以知道刘易斯拐点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刘易斯第一拐点”与“刘易斯第二拐点”。

当二元经济发展从第一阶段转变到了第二阶段,劳动力从无限供状态给变为了短缺状态,此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压力,劳动力短缺的原因,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逐步开始上涨,这时“刘易斯第一拐点”开始到来。

二元经济发展到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第二阶段后,随着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剩余进一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现代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足以超过人口的增长,该部门的工资最终将会上升。

当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时,也就是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基本相等时,经济发展将结束二元经济的劳动力剩余状态,开始转化为一元经济状态,此时“刘易斯第二拐点”开始到来。

总的来说,刘易斯拐点就是指发展中国家从古典经济条件转变到新古典经济条件的过程中出现重大转折点的时间段,其最明显的标志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过剩逐渐转为短缺。

在学术界有一种大家都默认的说法是“刘易斯第一拐点”可称为农业产出的短缺点,“刘易斯第二拐点”可称为农业的商业化点。

二、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影响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对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亦是如此,既然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已经无法避免,那么清楚认识它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必做的功课。

“刘易斯拐点”是把“双刃剑”,它的到来不仅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1.刘易斯拐点带来的积极影响一是农村劳动力价格开始上涨将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平衡中国经济结构、加快化工业和城镇化进程,走向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增长。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

年1月,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区相继出现持续的雾霾天气,空气大范围的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建议加有效的措施,加大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

尽快修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空气质量指标、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做到有法可依,措施得力,主体清晰,责任明确。

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北京市监测体系中,除了固定的监测站外,还建设了40多个小型地面空气质量检测点,负责监测高度在10建议参考北京的情况,增设小型地面空气质量检测点,同时装备流动监测设备,并在监测地点的选取方面多听取市民的意见,以便更情况,为空气污染治理做好准备。

建立快捷高效的公共媒体空气质量高效发布体系和预警机制。

借鉴天气预报信息发布的成熟经验,建设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与的空气质量高效发布体系和预警机制,向市民提供空气质量信息和雾霾等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空气行、锻炼方面的行为建议。

出台应急措施,应对雾霾等重度空气污染。

如,在雾霾重度污染天气发生时,实施限制公车出行,污染企业停工,大型堆场洒水抑尘辆限行,建筑工地停工等应急措施。

建立多城大气污染治理联动机制。

大气污染流动性强,影响范围广,单一城市治理难度大,需要协同治理。

如:科学家测算,北京的污十个城市。

因此,在空气污染治理时,首先应在范围内采取统一的标准和行动,而不是只在中心城区强化空气污染的治理,却放松了对。

同时,还应与周边城市及县(市)协商、联动,共同采取措施治理大气污染。

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

尽快制定政策,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要充分挖掘海洋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资源,减少对煤电的依赖。

同时,在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集中式沼气系统、热泵技术等先进能源技大农村地区对煤炭、薪柴等高大气污染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加强对扬尘的治理。

科研结果表明,扬尘对许多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贡献率在25%以上。

目前,各地在建工地很多,围挡防尘,尘等措施落实的不到位。

刘易斯模型PPT演示文稿

刘易斯模型PPT演示文稿
•34
R――贴现率 C(0)――迁移成本
P(t)――迁移者在时点t上在城市正 规部门就业的概率
•35
•36
3、含义 (1)迁移取决于预期城乡收入而不是城乡
实际收入;
(2)现代部门创造的就业岗位越多,就业 概率就越大;
•37
(3)就业概率就越大,预期城乡收入差 距也增大,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 吸引力也越大。 (4)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也越大。 导致城市非正规部门规模扩大,引 起种种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in 1954
(一)假设
1、二元经济结构
(1)非资本主义部门- (2)资本主义部门--
主要是指传统农业部门 主要指现代工业部门
用传统方法进行生产 用先进生产方式生
生产率低
生产率高
2、第二阶段 (1)资本和劳动力都稀缺 (2)工业工资上升 (3)增长的利益在资本家和工人间分配
•5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在发展中国家的二元
经济结构中,由于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劳 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因而即使在城市非农产业
中获得就业机会的劳动者,工资是略高于平均工 资且固定不变的。然而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增 长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最终会使剩 余劳动力枯竭,非农产业所需劳动力供给出现 短缺,工资也开始上升。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 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被经济学家称为 “刘易斯拐点”
•38
4、政策建议 (1)依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 的城市失业问题
•39
2、主张减少向城市的政策倾斜,消除一 切人为地扩大城乡实际收入差异的措施。

中国特色的刘易斯拐点

中国特色的刘易斯拐点

中国特色的刘易斯拐点“华尔街称中国正在进入刘易斯拐点工资将大幅上涨推动物价升高-渣打银行上周对在华客户进行调查显示,今年工资将提高9%到15%,有45%的公司发现今年招工难度加大。

/hB2uA3 //入门程序员的工资多少?今年也在大幅上涨,Android和iOS程序员更是价高难招”对于入门程序员薪资问题,笔者无从知晓,但提问中涉及到的刘易斯拐点,却是一个应当引起大家关注并重视的问题。

这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遂撰本文,讨论刘易斯拐点对中国已经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1.何为刘易斯拐点对刘易斯拐点比较正式的解释是,劳动力供给由过剩向短缺过渡的时间窗口(参阅百度百科刘易斯拐点词条),通俗而言,即“干活的人渐渐少了,不干活的人渐渐多了,以至于劳动力逐渐呈现短缺状态”的时间窗口。

该时间窗口的表现即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出现招工难问题,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代工厂)的生存日渐艰难等,不一而足。

2.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提到刘易斯拐点,就必须提到与之对应的一则概念,人口红利,亦即是劳动力过剩的更加学术的说法(参阅百度百科人口红利词条)。

事实上,中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的经济发展,可视为60-70年代婴儿潮所带来的人口红利,通过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之中得到释放的结果。

而刘易斯拐点也就意味着,人口红利将渐渐消失,最终因人口老龄化演变成人口负担。

3.中国特色的刘易斯拐点分析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原因,依照学术规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被工业化吸纳的结果,由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拉尼斯、费景汉、乔根森、托达罗、哈里斯等人发展及补充。

其核心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为工业化提供了无限的劳动力,使得工业化得以在低工资水准中得到发展,当刘易斯第一拐点出现时,无限劳动力逐渐变为短缺,工业工资水平开始上升,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直至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吸纳完毕,农业及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出相等,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此即刘易斯第二拐点。

后金融危机的刘易斯拐点及创新

后金融危机的刘易斯拐点及创新

后金融危机的刘易斯拐点及创新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形势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内生于美国在本世纪初的长期低利率政策,孕育数年后猛烈爆发,沉重打击了西方金融机构过度发展的信贷扩张和冒险行为。

早在4、5年前,美国经济的双赤字问题就愈演愈烈,人们对此口诛笔伐却无计可施。

没有人知道如何纠正美国的负储蓄率行为,也不知道这种全球性失衡会如何收场。

当美国经济如日中天、很难找到一个可以制衡它的外部力量时,2007年美国经济从内部开始崩塌,加息周期首先引爆了美国次贷市场,然后迅速蔓延全球。

时至今日,金融危机爆发已近2年,世界经济仍然难言从废墟上站起。

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是全球经济失衡接近极限而出现的一次强制性调整。

伴随各国政府强力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快速注入的大量救市资金绕开产能过剩的实体经济,集中涌入能源、资源和股市等市场谋取短期投机利益,这迅速提高了基础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并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资产泡沫,为刺激政策退出和加息周期启动埋下了伏笔。

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再平衡过程。

以美国为代表的负债消费型经济体,将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率,造成国际进口市场萎缩;以东亚国家为代表的过剩生产型经济体将因外部市场收缩而减少出口,产能持续过剩并降低投资水平。

由于经济体消化不良资产和修复资产负债表尚需数年,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因此全球经济将告别高增长、低通胀的美好时光,未来维持高失业率和低增长态势。

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全球增长速度为2.7%。

国际金融危机很可能重塑未来5~10年的全球金融环境。

作为金融危机后的矫正反应,未来金融市场监管趋严、范围扩大,市场避险情绪普遍上升,衍生产品和其他创新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减少,高收入国家的银行进行资本重建,这些方面意味着未来流动性将会更加稀缺,成本更加高昂。

与当前资金充斥、成本较低的情况相反,从中期的视野看,借贷成本提高和资本流动降低,将收紧全球金融市场。

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

(一)何谓“刘易斯拐点”?判断它到来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刘易斯拐点”是对发展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标志性节点的俗称。

刘易斯提出二元经济假说,即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

在第一阶段,农业中有大量过剩劳动力,工业部门吸收过剩劳动力;第二阶段,农产品逐步出现短缺,工业贸易条件恶化,转移工人工资开始上升,工业吸收过剩劳动力的进程减慢;第三阶段,工业在继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农业中的劳动生产率在提高,农业的剩余可以满足工业部门的需要,而且农业中的商品化过程也在加快。

等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二元经济不再存在。

从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要经历两个拐点。

工业部门规模不断扩大,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继续吸收劳动力转移导致工资水平提高,由此产生了经济学上的第一个“刘易斯拐点”。

此后,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不断提高,直至与现代经济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相等,不存在实质性的城乡收入差距,二元经济结构消失,长期发展的任务结束,第二个“刘易斯拐点”到来。

俗称的“刘易斯拐点”,就是指第三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二元经济不再存在的那一点。

从概念来看,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城乡工资收入平衡。

农村的富余劳动力逐渐出现枯竭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人均能够收获更多的农场品,但是由于留守农村的均是年龄较大的劳动者,他们的精力和效率都不高,所以总体上的农场品数量并没有增加,农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此时市场上的农场品价格上涨,留守在农村的劳动者获得较高的收入,城乡的个人直接经济收入的差距慢慢缩小,由于城乡的福利机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城市的就业者不会立即回到农村,所以农村的劳动力出现短缺的现象并不立即得到缓解,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不会得到立即的改善,农村就业人员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来源,城乡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人口红利的降低甚至消失。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刘易斯拐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刘易斯拐点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论文)题目:浅谈“刘易斯拐点”问题姓名:赖继峰学院:经济学院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2010学号:157201022049172013 年5 月8 日浅谈“刘易斯拐点”问题摘要:自从2004年中国东南沿海出现“民工荒”现象以来,有关于中国是否进入“刘易斯拐点”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有鉴于此,本文在学习国内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寻找到相关判断标准和数据,并认为迄今为止我国仍未进入“刘易斯拐点”。

此外,就其影响而言,笔者秉承乐观的态度,并认为不应夸大“人口红利”的效应。

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转变,推进城乡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转型。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未进入影响改革Mainly talks about the "Lewis turning point"Abstract : Since 2004 the phenomenon of migrant workers appear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of china, the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China is entering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has been debated much. Because of thi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view of Chinese scholars, and the author attempt to find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data to get the answer. And then I found that our country is still not to enter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the writer inherits an optimistic attitude, and insist that should not be exaggerated "population dividend" effect. We Should be with positive attitude, in the fa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road,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system reform,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word: Lewis turning pointnot enter influence positive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关于是否达到“刘易斯拐点”的问题 (2)(一)“刘易斯拐点” (2)(二)中国尚未进入“刘易斯拐点” (3)(三)“民工荒”现象背后的原因 (5)四、“刘易斯拐点”不是噩梦 (5)(一)人口红利效用被夸大 (6)(二)应该把握历史的契机 (6)五、小结及建议 (6)参考文献 (8)一、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维持了30年连续的高速增长。

刘易斯拐点下的中国

刘易斯拐点下的中国

刘易斯拐点下的中国摘要:本文描述了刘易斯拐点下的中国现状,劳动力市场供求比逐渐攀升,用工荒蔓延,用工成本增加,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几十年来对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口红利日趋枯竭,剩余劳动力消化殆尽,劳动力增量受限,经济增长放缓与刚性支出上升同时出现,将给中国的传统型制造业带来转型契机,中国正在面对新的挑战。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用工荒人口红利上世纪七十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经济学的领军人物、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提出: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随后,刘易斯发表了题为《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中,刘易斯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

该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

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

发展中国家内普遍存在二元经济格局,由于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持续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劳动力成本保持相对低廉。

按照发展的逻辑,等到非农产业的发展把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就会逐步变成一体化的和均衡的现代经济。

这个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即是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的这个时点,就是决定性的转折点--刘易斯拐点。

自21世纪初,最先从珠三角开始,然后蔓延到沿海其他一些地区,我国逐渐出现了“民工潮”现象。

原来劳动力被认为是可以源源不断且无限供给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又突然出现一些企业面临“招不到工”的难题,“招工难”正从以往的东南沿海向全国蔓延。

第二次刘易斯拐点与新经济周期

第二次刘易斯拐点与新经济周期

第二次刘易斯拐点与新经济周期本轮危机与29年大危机的关键差别现在分析和判断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未来趋势绕不开两个重要命题:其一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将会由美欧拖垮,还是新兴经济体将全球经济带出泥潭?其二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能否摆脱东亚模式陷井而实现持续的增长?这两个问题中如果其中一个是否定的答案,无论是金融体系还是资本市场都将受到严重冲击。

从历史上看,经济重心转移过程必然产生重大危机。

因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总会导致全球产能的扩张和过剩,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将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全球性的经济大调整,通常会表现为重大的金融或经济危机。

这实质上是一个大范围的经济洗牌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创造性的毁灭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将会淘汰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产能,而具备竞争力的新兴经济体则将在危机后再度崛起,并提升其经济地位,形成新的经济重心。

原有经济霸主的地位将被削弱,并走向相对衰落。

上一轮大危机即1929年产生的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比较长期的萧条,直到二战后才摆脱其影响。

这轮危机是全球经济重心从欧洲向北美转移过程中发生的,是对旧有经济格局的一次创造性毁灭。

美国在此轮危机后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新霸主,领导全球经济发展。

本轮危机则是全球经济重心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向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转移过程中产生的。

除了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与上一轮不同外,本轮危机与上一轮危机的一个关键差别是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内需潜力更大。

在上世纪20年代,欧洲大约3亿人口,美国1亿左右。

而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中人口约10亿左右,约占全球人口20%;以中印为首的新兴经济体人口约30亿左右,约占全球人口50%。

虽然目前新兴经济体经济总量还不能与发达经济体等量齐观,但从增量来看,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超过三分之二。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条线上,但目前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差距甚大,如中国人均GDP 现仅为美国人均GDP的十分之一左右,未来人均GDP和人均消费水平提升空间也很大。

刘易斯:我的经济学之路

刘易斯:我的经济学之路

刘易斯:我的经济学之路威廉·阿瑟·刘易斯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的“刘易斯拐点”就是由他提出的。

他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了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著名“二元”模式,这个“二元”模式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广泛争论,是促使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原因。

本文为刘易斯在威廉·伯烈特经济论坛上所作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回忆了自己是如何成为一名经济学家的,以及对经济大恐慌的探索和贸易条件决定因素的思考。

作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来源:金融读书会、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我从来不曾想过当经济学家。

家父原本希望我当律师,但他在我7岁那年就撒手人寰,所以在决定我一生出路的重要时刻,他已无从表达意见。

那是1932年,我获得路易斯(St.Lucia)政府的奖学金,可以选择进入任何一所英国大学就读。

我不想行医,也不想当老师,所以我感到十分彷徨,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只有律师、医生、传教士与教师,是黑人青年能从事的工作。

我一心想成为工程师,但是当时的殖民地政府以及制糖业却不可能雇用黑人工程师。

至于家母,对我所作的任何选择都无条件地支持。

事实上,如果不是她老人家,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由殖民地到伦敦在翻阅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的简介时,我深深地被所谓“商学士学位”所吸引,课程内容包括会计学、统计学、商事法、企业管理、经济学、一门外国语言以及经济史。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名堂?我从未听过这个名词,大概整个圣路易斯也没有人知道。

不过没关系,这项学位的其他课程都非常实用,有助于我日后在民间企业或政府行政部门就职。

所以,在1933年,也就是18岁那年,我动身前往伦敦,修习商学课程。

在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修业期间,经济学成为我最拿手的科目,因此1937年我以第一名毕业时,获得了该校的奖学金,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

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模型

第三章刘易斯模型—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 二、二元经济发展的机制——劳动力转移 三、现代部门发展分析之一:实际工资和劳动力无限供给 四、现代部门发展分析之二:资本积累和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五、对刘易斯模型的评论 六、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拐点”何时出现1第三章关于作者:刘易斯模型—劳动无限供给下 的经济发展刘易斯(Sir Arthur Lewis;1915-1991) 生于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 。

1940年获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1938-1948年在伦敦经济学院任教,1948-1958年为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

1963-1983年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由于对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开创性研究,与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分享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重要代表论文和著作: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1954)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1955), Development Planning (1966), Growth and Fluctuations, 1870–1913 (1978).2进一步阅读的相关文献:[1] 阿瑟•刘易斯,1954 ,“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 发展”,载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1989,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2] 蔡昉主编,2007,《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谭崇台主编,1993,《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 武汉大学出版社.3刘易斯发展了一个二元经济古典模型,以解释一个自给自足经济 向货币经济转变的过程,在这个分析框架下解决分配、积累和增 长等问题。

他强调资本主义剩余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4一、传统部门(traditional sector) 和现代部门(modern sector)发展中国家经济由资本主义部门(capitalist sector) 和非资本主义部门(non-capitalist sector)组成,是一个二 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拐点PPT课件

刘易斯拐点PPT课件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相当大,农业劳
动力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50%,这一现实决定
“刘易斯转折点”在我国将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决
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的
产业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国际产业的变动情况,实行劳
动力的使用创新,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
14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正相关的关系,前者的显现,往往是“人口红利” 逐
渐消失的一个前兆。目前我们面临的“拐点”更多的
是指 “初级劳动力”领域,相对应的,以技师、技工
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数量却越来越不足(大学本
科生以上的“高级劳动力”倒是在增加,但质量并不
乐观),这 更加加剧了未来发展的风险。
5
刘易斯拐点是挑战更是契机
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黄益平也认为,一度低成本
劳动力充裕的中国正在迈向“刘易斯拐点”,这
种态势可能迫使一些制造商转向印度和越南等
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集中在中国的全球制 造业活动可能转移到其他地方。
9
提前来临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推出中国的
劳动力红利(刘易斯拐点)能够延续到2015年
3
刘易斯拐点的产生
• 刘易斯认为,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 一个是以传统生 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一个是以 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 农业部 门人口多、增长快。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 非常低甚至为零,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 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 就将涌入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 力供给。(所谓“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即指劳动力供给曲线在既定工资 水平下具有无限弹性。“既定工资”即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维持生活需要 的最低收入水平。)

《解析股市的拐点》PPT课件

《解析股市的拐点》PPT课件

.
10
趋势王与背离王 一旦发生,主线 的变化是我们最 后的操作时机。
.
11
.
12
.
13
.
14
板块的分析
利用统计功能 行情浏览----指数行情----调整日
期范围----右键点击涨跌。
.
15
.
4
拐点的出现
1、趋势(趋势转折点,图形形态) 2、背离(量价,指标,指数之间等)
.
5
趋势的转折区域
.
6
背离现象
背离不等进行买卖的操作; 背离的时间长短不一; 产生背离,需借助其它的方法进行
判断;
.
7
大盘与基金 指数的背离
.
8பைடு நூலகம்
价格与MACD的 指标的背离
.
9
价格与成交 量的背离
解析股市的拐点
.
1
现阶段的市场分析
基本面:国家政策导向等; 技术面:图表等;
.
2
技术要点
技术分析三大公理之一: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即一切已知,未知的信息对股市的影响全
部会反映到趋势上来。只要我们把趋势看 清楚了,操作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
3
目前的市场走势
1、形态(K线组合,形态)。 2、上涨与下跌的目标位。

刘易斯拐点与通货膨胀风险:中国视角

刘易斯拐点与通货膨胀风险:中国视角

刘易斯拐点与通货膨胀风险:中国视角伏星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广东广州 510275)摘要:近年来“民工荒”与“返乡潮”等现象,在国内学界引发了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在中国到来”的热烈讨论。

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工资水平,也就是劳动力成本将不断提升。

那么“刘易斯拐点”在中国是否已经或将要到来?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是否会在我国国情之下带来大规模通胀的压力?本文试图探讨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通货膨胀一、基本思路本文试图从总结前段时间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的热烈讨论入手,探讨当前中国是否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以及目前(伴生在接近或越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是否会向物价水平进行传递,从而在长期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行。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总结和分析学界对“刘易斯拐点”的讨论。

第二部分先从理论角度探讨目前国内是否存在劳动力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风险,并对已有的实证尝试进行简单介绍。

二、刘易斯拐点的讨论: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地出现“民工荒”现象,学界出现了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讨论(蔡昉等,2007)。

最早的民工紧缺现象在2002年被报道,2003年仅石狮就缺工达到10万之众。

2004年开始,缺工现象被称作“民工荒”,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对此,比较普遍的一种认识是劳动力总量不足——农村年轻的有外出能力的劳动力,总量上已经供不应求(白南生,2009)。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 于1954 年在《曼彻特学报》发表论文《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展》,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一个家的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业部门为代表的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另一个是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的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资本主义”部门。

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农业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使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 给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
• 与城市职工相比,进城农民工的面临的劳动环 境和社会处境较差,比如劳动时间长、劳动合同签 约率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子女入学难等。因此, 需要给进城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以使广大农民 工能和城市职工公平竞争,并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 这就要求政府应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城 市化和经济全球化要求。首先,对农民工与城市户 籍人口一样履行公共管理职责,保障其合法权益和 人身安全;其次,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 合法权益;第三,清理、整顿、取消各种对农民工 的证卡制度和乱收费等不合理规定;第四,妥善解 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五,国家还应加 大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问题。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 通过对劳动者的培训,用质量替代数量,将成 为预防劳动力短缺的未雨绸缪之举。在现阶段,对 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应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 先,做好农村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新生劳动 力和退役后返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其次,加强 对有意愿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的劳务输 出培训以 及在岗农民工的技能提高培训,进一步增强培训的 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同时,充分发挥劳动保 障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对进城登 记求 职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 政策咨询等服务,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 维护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促使农民工平等就业、素 质就业、稳定 就业。
鼓励和引导新的劳资关系 鼓励和引导新的劳资关系
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非常容 易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企业处于主动地位, 而劳动者处于被动地位。在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 之后,劳 动力资源逐渐变得稀缺,获取和维持必要 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企业制胜的重要环节,这为提高 劳动者地位,形成新的劳资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 在新的劳资关系中,企业要想长期拥有自己需 要的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善待劳动者。当然,善待 劳动 者并不是仅仅有利于劳动者,而是能够达到 “劳资两利”的效果。因此,政府应通过精神奖励和 物质刺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劳动力保护, 形成新的劳资关 系,善待劳动者,并提高企业的竞 争力,创造劳资两利的新局面。 •
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目录
• • • • 一、基本介绍 二、刘易斯拐点的产生 三、刘易斯拐点是挑战更是契机 四、中国是否临近刘易斯拐点
• 五、面对刘易斯拐点中国政府应采取的对 策
基本介绍
相关图表:
如图,横轴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表示工资水平。工资水平长期保持 不变劳动力过剩,随着AD1右移至 AD3到了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 即刘易斯拐点,在过去民工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随着特定的背景因 素的变化,如果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出现民工荒。
以合理的产业政策吸纳剩余劳动力 以合理的产业政策吸纳剩余劳动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在刘易斯转折过程的初期, 应该尽量避免资本深化的过早发生,应该通过劳动力使 用倾向的创新,保证丰富的非技术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 的 利用,只有当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不存在,实际工资开 始大幅度上升时,在经历了资本浅化式增长之后,才出 现资本深化。这正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所在。 •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相当大,农业劳 动力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50%,这一现实决定 “刘易斯转折点”在我国将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决 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的 产业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国际产业的变动情况,实行劳 动力的使用创新,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 •
Hale Waihona Puke 没有来临 没有来临• 世界银行高 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现 在断言中国剩余劳动力消失还为时过早, 不仅在农村,城市也有剩余劳动力。对劳 动力过剩现象消失,工资、消费价格和通 胀开始上升的担 忧过度,混淆了劳动力需 求的周期性上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没有 把加薪事件放在过去的工资上涨、劳动生 产率和整体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中来看。
正在临近 正在临近
• 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发表报告认为,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劳 动力成本稳步上升,中国进入“刘易斯拐 点”(Lewis Turning Point)时,美国消费者价格指 数升幅将会增至4%左右。 • 同时,曾担任花旗亚洲首席经济学家的北 京大学经济学教授黄益平也认为,一度低成本 劳动力充裕的中国正在迈向“刘易斯拐点”,这 种态势可能迫使一些制造商转向印度和越南等 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集中在中国的全球制 造业活动可能转移到其他地方。
同样,因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无可避免,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场“重生”。 那些粗放而低技术含量的增长点,该萎缩的尽管让它萎缩;那些仅仅看重我们廉价 劳动力的资本,该走的尽管让它走——丢掉这些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实现产业 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把传统制造业改造为先进制造业, 提高核心竞争力。 “刘易斯拐点”是形成一个健康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的良好契机。一方面,民工荒 实际上是民工权利 荒,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短缺或制度短缺,这就需要我们在 保护民工权利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供给,尤其是职业技能教 育供给,提高劳动力 质量和水平,满足产业升级后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专家提醒:沿海、珠三角地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产业调整尤应注意力度 2008年8月3日,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捷在“全球视野下的广东现代化之路” 2008 8 3 “ ” 学术论坛上提出了“‘刘易斯拐点’出现,让珠三角“民工荒”提前了20年”这一观点, 他特别提醒,广东实行产业转移时,调整要适度,以防过多密集型产业倒闭。 张捷说,广东如果要实行产业调整,首先要考虑清楚对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 处置。既不能全部关掉,也不能全部向内地转移。他认为,广东实行产业转移时, 调整要适度,以防过多密集型产业倒闭,以致重新回到劳动力大量过剩的局面,也 即“刘易斯拐点”逆转。 他认为,政策一定要适度,给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空间。可以考虑就地升级, 向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发展。不过,人力资本要求比较高,在创新环境和制度文化 等方面也必须作出调整和改善。
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的关系
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由于 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 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 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一点,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 而“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之间似乎有一种 正相关的关系,前者的显现,往往是“人口红利” 逐 渐消失的一个前兆。目前我们面临的“拐点”更多的 是指 “初级劳动力”领域,相对应的,以技师、技工 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数量却越来越不足(大学本 科生以上的“高级劳动力”倒是在增加,但质量并不 乐观),这 更加加剧了未来发展的风险。 •
刘易斯拐点是挑战更是契机
•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预示着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即 将结束,“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关于“确切的时间”是否 2009年,有没有这么快,当然见仁见智,但劳动力短缺在中国 的出现绝非危言耸听,它总有一天会到来,而且时间不会很久, “民工荒”就是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征兆。 • 毋庸讳言,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在当下的中国经济崛起 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旦这个重要角色出现市场短 缺,对于整个经济大戏的挑战是巨大的。那种粗放的、低水平 的、劳动力密集的经济增长点,将面临严重的萎缩。 • 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与“人口红利”相伴相 随的“人口诅咒”——当 我们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时,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创新的能 力,以致在“人口红利”枯竭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这 个意义上, “刘易斯拐点”不啻为一种“倒逼”,跨过这道坎,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番崭新的广阔天地。
不会突然来临 不会突然来临
• 世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和巴克莱资 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刘易斯拐 点”可能是一个持续多年的渐进过程或转折阶 段,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变化。不过,彭文生表 示,随着政府对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未 来几年工作适龄人口的急剧增加,工资储备将 上升,这可能将加速拐点的到来。随着劳动人 口增长放缓和投资率的逐步下降,经济增长可 能减速。但是,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和年轻劳 动力受教育水平的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 增长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抵消力量。
提前来临
•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推出中国的 劳动力红利(刘易斯拐点)能够延续到2015年 以后,但是现在好像拐点提前到来了。从停工 事件来看,这种拐点实际上已经到来,根本原 因就是现在的泡沫经济。现有的工资水平无法 保障工人正常的生活,所以要倒逼着涨工资, 这样的倒逼等于吞噬劳动力的红利。本来在供 大于求的环境下,只有过刘易斯拐点以后,工 资才会出现一个迅速上涨的局面,但是今天这 一切提前发生了,起码提前了4到5年,这种因 素很明显就是泡沫经济带来的。
刘易斯拐点的产生
• 刘易斯认为,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 一个是以传统生 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一个是以 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 农业部 门人口多、增长快。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 非常低甚至为零,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 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 就将涌入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 力供给。(所谓“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即指劳动力供给曲线在既定工资 水平下具有无限弹性。“既定工资”即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维持生活需要 的最低收入水平。) • 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农业中劳动的边际产出量降为零。此时, 农业部门中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 当工业部门提供既定水平工资时, 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业 部门不断扩张。由于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 的,工 业部门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获得利润转化为再投资,将规模 不断扩大直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这个时候工资便出现了 由水平运动到陡峭上升的转变,经济学上称之为“刘易斯拐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