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
书法创作的风格意识漫谈
逸 、清丽 、书卷 气浓郁 的书风 完全 由个 人条 件所 决定 ,这样 才能挥 洒 自然 、字如其 人。 十 多年前 ,我 曾遇到一 位在行 草书 上创作成
关 键 词 : 书 法 ;创 作 ; 风格 ;要 素
情 性 、 修 养 、气 质 和 审 美观 。正 如 唐代 张 怀瑾在 《 书议 》中指 出的 : “ 寄 以骋 纵横 或
之 志 ,或托 以散 郁结之 怀 ,虽至 贵不 能仰其
势结体 类型 。前者 笔法 “ 外拓 ” ,笔 画多 以 高 ,虽妙 算不能 量其 力 ,是 以无为 而用 ,同 横 向取 势 ,结体 以扁方之 构为特 点 ,重心略 自 然 之 功 ;物 类 其 形 ,得 造 化 之 理 , 皆 不 知
风格: “ 夫古 质而今 妍 ,数 之常也 ;爱 妍而 薄质 ,人之情 也。钟 、张 方之 ‘ 二王 ’ ,司 谓古矣 ,岂得 无妍 、质之 殊7 ”他将 “ ” 质 与 “ ”确 当地说 明 了钟 、张 与 “ 王” 的 妍 二 体貌 的不 同处。再 将两者 放置 于书风 演燹 的
书 法 创 作 的 风 格 意 识 漫 谈
⑨ 文/ 叶鹏飞
内容 提 要 : 书 法 创作 风 格 是 书 者 有 意
识 地 追 求 还 是 心 性 自然 的 流 露 ,是 书 界 一 直 争 论 的 话 题 。 本 文 通 过 对 书 法 创 作 风 格 的 形 成 要 素 的 详 述 ,认 为 作 为 书 法 创 作 风 格 的 确
自 然 而 来 的 , 不 学 书 法 , 只 要 会 写 字 , 将 笔 一 挥 ,也 会 有 自 己 的 风 格 。 我 们 平 时 也 会 遇 到 一 些 书 法 爱 好 者 f 领 导 ),他 们 从 不 或
汉字之美漫谈书法和文字的艺术之美
汉字之美漫谈书法和文字的艺术之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汉字中,书法和文字艺术作为表现汉字之美的两大方面,各自展示着不同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就书法和文字的艺术之美展开讨论,以探究汉字的无穷魅力。
一、书法:墨香传承千年的艺术之美书法是使用毛笔和墨汁等工具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墨香、笔触、布局等方面的处理,将汉字的形体之美和意境之美发挥到极致。
书法艺术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
首先,书法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汉字的形体之美。
汉字的形态各异,有直线、曲线、圆形等不同的结构形式,而书法则通过不同的字体风格和笔画的运用,展示了汉字的魅力所在。
如楷书的方正稳重、行书的潇洒俊逸、草书的奔放洒脱等,每一种字体都表现了不同的气韵和风格,彰显了汉字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其次,书法通过墨香和笔触的运用,以及布局的处理,展示了汉字的意境之美。
书法作品常常以墨香浓郁、笔触流畅为特点,通过不同的线条运用和阴阳转化,营造出意境深远、意蕴丰富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一幅草书作品中,由于笔触的奔放和线条的交错,形成了一种狂放不羁的气氛,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而在一幅楷书作品中,由于笔触的稳健和勾勒的利落,形成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受。
这些都体现了书法作为艺术形式所独有的表现手法和魅力。
二、文字的艺术之美:字里藏画的无尽韵味文字是书法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书法中,我们通常将文字视为载体,而在文字的使用中,也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之美。
文字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文字在排列和设计的过程中呈现出美感。
文字艺术在设计和排版的过程中注重布局的美感和形式的协调。
通过合理安排文字的大小、间距和位置等元素,使整篇文段看起来和谐统一,达到美的效果。
同时,选择合适的字体和颜色也可以起到突出重点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这种文字艺术的运用使得文字在视觉上更具吸引力,使读者产生一种艺术享受。
沈尹默《书法漫谈》全集
沈尹默《书法漫谈》全集沈尹默《书法漫谈》全集沈尹默临《集王羲之圣教序》我学习书法的经过和体验我自幼就有喜欢写字的习惯,这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关系,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善于写字的。
祖父拣泉公是师法颜清臣、董玄宰两家,父亲斋公早年学欧阳信本体,兼习赵松雪行草,中年对于北朝碑版尤为爱好。
祖父性情和易,索书者有求必应。
父亲则谨严,从不轻易落笔,而且忙于公事,没有闲空来教导我们。
我幼小是从塾师学习黄自元所临的欧阳《醴泉铭》,放学以后,有时也自动地去临摹欧阳及赵松雪的碑帖,后来看见父亲的朋友仇洡之先生的字,爱其流利,心摹取之,当时常常应酬人的请求,就用这种字体,今日看见,真要惭愧煞人。
记得十五六岁时,父亲交给我三十柄折扇,嘱咐我要带着扇骨子写。
另一次,叫我把祖父在正教寺高壁上写的一首赏桂花长篇古诗用鱼油纸蒙着勾摹下来。
这两次,我深深感到了我的执笔手臂不稳和不能悬着写字的苦痛,但没有下决心去练习悬腕。
二十五岁左右回到杭州,遇见了一个姓陈的朋友,他第一面和我交谈,开口便这样说:“我昨天在刘三那里,看见了你一首诗,诗很好,但是字其俗在骨。
”我初听了,实在有些刺耳,继而细想一想,他的话很有理由,我是受过了黄自元的毒,再沾染上一点仇老的习气,那时,自己既不善于悬腕,又喜欢用长锋羊毫,更显得拖拖沓沓的不受看。
陈姓朋友所说的是药石之言,我非常感激他。
就在那个时候,立志要改正以往的种种错误,先从执笔改起,每天清早起来,就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腕并起的执着笔,用方尺大的毛边纸,临写汉碑,每纸写一个大字,用淡墨写,一张一张地丢在地上,写完一百张,下面的纸已经干透了,再拿起来临写四个字,以后再随便在这写过的纸上练习行草,如是不间断者两年多。
1913年到北京大学教书,下课以后,抽出时间,仍旧继续习字。
那时改写北碑,遍临各种,力求画平竖直,一直不断地写到1930年。
经过了这番苦练,手腕才能悬起稳准地运用。
在这个期间,又得到好多晋唐两宋元明书家的真迹影片,写碑之余,从米元章上溯右军父子诸帖,得到了很多好处。
书法流派漫谈
在胸前 , 臂 : 撸 忌讳 双手扶 桌 , 重心在 讲
桌上 。 用脚 蹭地 面墙壁 、 尖不断 点地 、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 中待人接物 、为人 脚 处世的行为规范 .是 中专教 育工作者所 4 行为要文明 严禁酒后上课 、 . 课堂 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因此 , 中
外 的流派渊源 .因此流派的研究 与讨 论 有 功 用 之 差 异 中 国书 坛 比之 日本 。 派 流
可谓寥 寥无几 。 缺少 流派 的争芳斗艳 , 书 力 .因为官方导 向是 以政治标准来取 舍 流行 色 . 你可 以不喜 欢 . 但倡导流行 色只 花缭乱 . 产生逆反心理 但是任何一门艺
实践 的如 康有 为对“ 碑派 ” 的倡 导 . 有实 践而无理论 的如清代吴 昌硕 、 赵之谦 、 伊
秉绶 。理论 、 实践 、 表作 品中唯一重要 代
综观 中国书法史 .各种 书法流派在 派” 应有广 、 狭二义 。广义流派包括 了书 的是作家作 品 因为有些流派的形成是
今 不 自觉的 。 不同历史时期伴随着书法艺 术的发展而 法各派系及风格派 系两个部分 比如: 相互激荡 乃至蔚成风气。
就 是 我 们 现 在 所 谓 的 “ 格 ” 一 种 风 格 艺术创作 不能讲“ 风 安定 ”安定就是 僵化 。 .
于政治 上各 自为政 . 术 、 术的 “ 学 艺 百家
的延 续 就 成 为 所 谓 的 “ 派 ” — 这 种 延 我并 不赞 成“ 流 — 书法 主义 ” 学 院派 ”但 争 鸣 . 或“ . 百花齐放 ” 。中国京剧流派可谓 多
是一种活跃手段 , 书法流派亦如此 。中国 近十年来 流派尚不足五六个 . 不能算多 术没 有 流派 创 立便 会 陷入 僵死 停 滞状
智通无累神测未形——王家新书艺漫谈
家 新的 文 化 基 因 来 自于 他 的 家 庭 。我 曾 见 到 过 他祖 父 的 一 幅 行 书对 联 ,二 王 一 路 的晋 人 气 息 , 古秀 典 雅 。 由 于 家庭 较 早 的 文 化启 蒙 ,
按 自然 ,起 收 有 法 , 明快 沉 实 而 轻 松 自如 , 这
是 家 新 的 用 笔 特 点 。 赵 盂 颊 的 “ 笔 千 古 不 用 易 ” .本 来 是 口诀 式 的惊 呼 ,往 往 被搞 文字 游 戏 的 人一 直作 为理 论 而争论 不休 ,很是 无聊 。就 此 我 没有 和家 新面 对 面地交 流过 ,想必 他是 非常 明 白这 里 的含义 的 ,否则 难 以有如 此成 就 。
荻肖
人 折 腾 了 几 年没 有 什 么 名 堂 ,越 写 越 糊 涂 。 近 几 年 ,由 于 帖学 回归 ,引 发 了不 少 人 对 传 统 用
笔 方 法 的思 索 和 实 践 .因 而 ,产 生 了一 些 真 正
有 正 知 正见 正 行 的 书 法 家 , 家新 是 其 中的 佼 佼
加 之 他 的天 分 和 勤 勉 ,他 很 早 就 在 书法 方 面 显 示 出 过 人的 才 华 。 我 看 过他 从 童 年 到青 年那 一
并 运 , 才是 智 者 永 远 不 可偏 废 的 正 命 。 家 新亦
深 明其 理 对 于 家新 的 书 法 成 就 ,书 坛 自有 公 论 。我 只 谈三 点 来 阐述 对 家 新作 品 的 认识 。 首 先 是 取 法 。家 新 对 书 法 的 认 识 是 正 统
2 7
体古法之功具时法之新——吴前琪书法漫谈
体古法之功具时法之新——吴前琪书法漫谈高静【期刊名称】《书画世界》【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6页(P35-40)【作者】高静【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书法是一门最大众化却又最难懂的艺术。
书法必须写字,但又绝不等同于写字。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但唯有汉族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支撑这个艺术的,不仅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即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等,更要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意境、格调、哲理等审美要素,即理论家们所称的“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书法发展到当代,其实用功能已几近消失,当其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时,其艺术表现性的探索便自然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盲目和浮躁之后,扎根传统、面向当代、表现自我已成为当代书坛的主流价值取向,而此起彼伏的各种书法展赛活动,尤其是书法“国展”和“兰亭奖”的设置,则为当代书法创作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和繁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批批有功力、有才情、有理念的书法家也在这书法展赛的大潮中迅速成长。
吴前琪就是近年来在展赛的大潮中脱颖而出的一位有代表性的实力派书法家。
他的作品连续十几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重大展览和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入选、获奖,已引起圈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作为他的朋友和同道,我们在分享他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在梳理、关注着他的书法艺术成长之路。
吴前琪是一个在传统经典上真正下过功夫并有着坚实基础的书法家。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数十年间,吴前琪毫不犹豫地拜在江南名宿刘墨村先生的门下。
他固执地面对着经典法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几乎把自己逼到了孤寂的境地,真正成了一个毋庸置疑的书法殉道者。
吴前琪习书从楷书入手,特别是在对唐楷和魏碑的研习上,进进出出,显示了超人的定力,也为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我们从吴前琪书法作品中的那些精到的点画、熟练的笔法、准确的结字,便可窥一二。
吴前琪不仅注意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更注重对传统经典的演绎。
文质兼备 艺道双修——翁燕平书法漫谈
翁燕平Weng Yanping翁燕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学修养与创作骨干班成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获中国书坛第六届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
文_张春华文质兼备艺道双修—翁燕平书法漫谈浙江书坛历来人才辈出,近些年来更是涌现出了一批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书法家,他们不光有着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品格高尚,在传承、创新与普及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敬佩的佳绩。
杭州翁燕平即是其中之一。
翁燕平早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画专业,后又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学习研修,得到过刘江、鲍贤伦、郑晓华、赵雁君、戴家妙、汪永江等老师的亲授。
经过系统的五体书法临写的历练及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翁燕平不但充分掌握了各体书法的用笔、结体特征,还对书法的历史渊源谙熟于心。
诚然,正是这种正宗传统的书法之路,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为翁燕平书法向纵深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眼界的开阔、思路的拓宽和知识的不断储备,翁燕平的书法艺术呈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他不仅楷、隶、行、草、篆皆有涉猎,而且坚持创作与理论并进,对书法艺术的体悟较之以前更见深刻。
然而,与大多数书法家不同,翁燕平从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教过语文、国画、书法。
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受邀在省内外开展讲座,进行书法培训。
在长期的书法教学中,翁燕平践行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不仅使他在书法创作上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而且在书法理论研究上也逐渐显现出较强的学术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到的见解。
据我所知,历年来翁燕平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青1展厅·中坚572024/03 No.2651.翁燕平 欧阳炯《江城子》30cm ×136cm 201722.翁燕平 宋人咏茶诗二首50cm ×25cm202358少年书法报》《教学与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和书画作品百余篇,其中《新形势下小学书法本色课堂的反思与构建》曾获全国第十届书学研讨会论文最高奖,得到陈振濂、朱以撒、侯开嘉、王伟林等名家的好评。
漫谈王羲之对当代书法的意义作者
漫谈王羲之对当代书法的意义作者:核实中..2009-10-15 10:45:42 来源:网络书法创变在近20年得到了空前快节奏的发展,书法展览及比赛活动此起彼伏,一批批书法家通过展赛活动脱颖而出,展赛对培养“现代型”书法家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但是,展赛好像文化“快餐”一样,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学者型书法家”、“书法大师”(非贬义)的呼唤不绝于耳。
诚然,伟大的时代应当产生伟大的书法家,而呼唤“大师”这一举动的本身便显示了人们对当今书法状况的忧虑。
历史上的大师是如何产生的?虽然时过境迁,但历史成就大师的规律无疑能够对今后书法大师的产生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还是让我们通过王羲之“书圣”地位的成因总结一下吧。
王羲之以流美遒劲的书法艺术开一代风气,自南朝宋虞稣《论书表》将羲、献父子并称“二王”以来,“二王”几乎成了中国书法的代名词。
“二王”书风至今绵延了近两千年,它成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一根主线。
人们学习书法,莫不以“二王”为榜样,无论后世书家取得多大成就,莫不拜伏在“二王”脚下。
在“二王”之中,人们又以王羲之为最,王羲之成为唐代以后历代所推崇的“书圣”。
清代碑学的兴起,本是为了反对陈陈相因的“阁帖”和日渐委靡的书风,后代书家不断吸取的民间书法资源,也是在一定帖学基础上的吸收改造而已。
有成就的碑学一系书家大多得益于“二王”帖学的营养,因为“二王”书法的质朴、刚健之风根本不是碑学书家们所反对的对象。
就书法审美和书法创造而言,碑学和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很难说在历史上有足可以与“二王”比肩的碑学大家。
近现代所出现的“碑帖结合”的创作取向,偏重于指碑学书家以帖学补救学碑之不足,“二王”的地位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王羲之“书圣”地位的获得,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褒扬关系极大。
一是,在史官编纂《晋书》时,唐太宗亲自为王羲之作传论,在前代书家中,独尊王羲之;二是,在贞观初年,太宗不惜内府金帛征求王羲之墨迹,并命大臣鉴识编目,精工拓摹,使王羲之书法大行于世。
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5篇
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5篇第1篇示例: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传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书法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本文将从书法艺术的传统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的书法家们以毛笔、墨汁、纸张为工具,通过对笔墨纸砚的精妙运用,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更承载着文化和精神的内涵。
古人有云:“文章如行云流水,书法如泰山压顶”,可见古人对书法的重视程度。
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它被誉为“中国文化之魂”。
中国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精神。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隶书为古代书法的代表之一,其字形遒劲有力,是礼乐文化的载体;楷书则为经典书法风范,端庄稳重,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行书则以奔放潇洒而著称,富有豪放的个性,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而草书则以潇洒俊逸见长,取法于天地山水,显示了写意的艺术特色。
这些不同风格的书法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历史。
二、书法艺术的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书法艺术也不断地展现出新的面貌。
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书法家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得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是技术上的创新,比如现代书法的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毛笔和墨汁,而是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钢笔、毛笔笔尖的改良、电子字帖等,为书法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是形式上的创新,书法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本、绢本,还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载体上进行创作,如陶瓷、玻璃、石碑等,使得书法作品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9篇
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9篇第1篇示例: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书法艺术既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书法艺术传统在不断创新,传统与创新共同推动着书法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书法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代。
古代的文字是书法的源头,汉字起源于古代的图画符号,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体裁的书法,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的学者和文人酷爱书法,将其视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手段,通过书法表现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表达。
在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中,传统书法不断创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东晋王羲之提出了“八体”书法,唐代颜真卿以“连珠书法”著称,宋代米芾创立了“怀素体”,元代赵孟頫发扬了“赵体”,清代郑板桥则开创了“板桥体”。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书法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风格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书法经典的魅力在于其优雅、庄重、大气,传达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激发着人们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向往。
书法艺术的传统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相反,现代书法艺术家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书法艺术也在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书法作品不再局限于纸墨,还可以利用电脑、摄影等媒介进行创作和展示。
书法艺术家们在书法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当代元素和情感体验,打破了传统的书法规范和格式,使作品更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感。
中国当代书法家王铎将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书法艺术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面貌。
传统书法注重于笔墨之美、结构之美和神韵之美,强调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而现代书法则更加注重于个性表达、情感体验和审美创新,强调着对当代社会的表达和回应。
硬笔书法漫谈
濠江区南山小学 倪德锋
一、什么是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 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 笔、圆珠笔、粉笔、蘸笔、铅笔、塑 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 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 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 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 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 筋存其骨质。
“左右靠得紧”: 凡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相互避让,中间 笔画要靠紧,两边笔画可以向外伸展。左偏旁写 得小点,右边要突出。包括左、中、右结构也是 如此,如:板、话、江、徐、树、微等字。 “上下要对齐”:上下结构的字要做到上下 重心对齐,不论上宽下窄,还是上窄下宽,其重 心要在一条线上。对于重心的确定本人认为:对 称的字的重心线在中间的笔画上,如:重、宝、 南、画等字重心线在竖画上;又如窗、家、图等 字的重心在点画上。不对称的字的重心在交叉点, 如:各、要、含、命等字。
“透气”:指一字之中每个封闭的空间要自 然留出空隙,保持互通,这样才能气息顺畅。 好比是建筑设计中各房间都有门窗一样,使空 间内外相互通达。如:口、目、中、国、通等 字。 “笔断意连”:指一字之中笔画的来龙去 脉要交代清楚,笔画之间自然联系、顾盼有情。 如:心、城、书、学等;在一幅作品之中,要 一气呵成,气息流畅。
三、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1、执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 食指、中指分别用第一节从三个方向合力捏住 笔杆下端,即拇指、食指从笔杆的前部左右夹 住笔杆,食指稍前伸,而中指以指甲的上后侧 抵住笔杆的后下方。距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笔 尖低于拇指、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向 手心弯曲,紧靠中指下方,对中指起运笔协调 作用,不能接触纸面。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第 三节的最高骨处,向右后方倾斜,和纸面呈50 度左右的角度。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 是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空若蛋形。这样, 书写时才能灵活运笔,提高书写效果。
体古法之功 具时法之新——吴前琪书法漫谈
地 将行草和楷 书作 为主要 追求 目标 。其 行草 定着当代 书法艺术 的现在和未 来 ,更体现 着 他 在书法艺术 上的表现呈现 出明显 的矛盾 。
书 以魏 晋风韵 为基调 ,糅 台宋明 以及 唐人的 书法 艺术 的尊严 。吴前琪对此 有着深刻的 理 有 ^戏称他 “做人笃行诚 实敦厚 ,写字却有
吴 前 琪 Wu Qianqi
字 逸 石 , 1962年 生 。 中 国书 法 家 协 会 会 员 ,第 四 届 安 徽 省 书 法 家协会 理事 ,马鞍 山书法 家协会 副主 席 ,马鞍 山开明 画院副院长 , 江苏省 国画院特 聘书法家 ,河北美术 学院持聘 教授 ,全 国千字文书 法大 赛评委 ,中国书法 “兰 亭奖 ”、沈 鹏书法艺 术基金 奖获得者 。
成 长 。
审美的现 代性 ,勇于打破 - T'41i,走 出中和 。
吴前琪就是近年 来在展赛 的大 潮中脱颖 特别是在 坚实的用笔功夫 的支撑下 ,在 自然
而出的—位 有代表 性的 实力派书法 家 。他的 书写的过程 中所生发 出的结 构的变化 、墨色
作 品连续十 几次在中 国书协主办的重 大展览 的变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
富
媛德 秀 。谁被 一 一 .带数驽,
链
它佩漂
惶 循 菘 1. 吴前琪 张炎词长亭怨 ·IEl居有感 嘲 一 2Z ̄cm ×28cm 2017
在书法 艺术的道 路上 ,吴前琪 十分明确 分 ,决定 着—个人 的书法之路 的远 近 ,也 决
有 趣 的是 ,吴 前琪 的 自 身外 在 状 态和
汉族 文字的书写发 展成为一 门独立的艺术 , 80年 代至 g0年代 的数 十年 间 ,吴 前琪 毫不
漫谈草书
精神文明产 品,丰富人们 的精神生活 。所以 甲骨文、钟鼎文 、篆、隶 、真 、行、草等都 已 自成体 系,屹立于书法艺术之林 ,争奇斗 妍。我以为 ,实用在前 ,艺术欣赏在后 ,实 用 是第一位 ,艺术欣赏是第二位 的。 秦汉 以
前, 行书和草书还未盛行 ,公文 、书信 多以 篆 书。秦汉以后 , 我们就已经很难 见到实用 范 畴内的文字交往是以篆 、隶或 甲骨 、 钟鼎 文 去书写 ,连楷 书也很少 ,多见 的还是行 书 和草 书。原因是 因为行 、草书写方便。现代 社会 ,十分讲究工作效率 ,书写汉 字则更加 趋 向删繁就简 , 汉字简化也是措 施之一 。譬
可以敷衍记事 了。 无非阐明了文字不是某个 人的伟大发 明, 而是劳动人 民集体创造的道 理。 人 民群众 的劳动生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 动力 。草书是从篆隶而来 , 过度阶段的章草
文开始, 到后来的篆书、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对其发展过程进行研究 , 不难发现其
中的必然规律 , 从这规律中 , 又不难发现促 进书写发展的动力是实用 的需要 。 书法有其两种使命 , 其一是实用 ; 其二 是作为艺术 品供人们欣赏 ,陶冶情操 ,成为
百花齐放 、百家争 鸣。 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最狂怪的阶段 , 是从今草发展而来 , 特别注重词联 ,师法 自 然, 以诡异为高 , 讲究纵横驰聘 , 挥洒 自 如, 变化多端 , 奔放疾速,实则是草书的高级 阶
段。“ 颠张醉素” 是其杰出的代表, 《 古诗四 帖 》和 《 字叙帖 》是狂草的典范。
从隶书演变而来的痕迹特别明显。在其从草 篆到草隶 、 再到行草、 今草 、 狂草的过程中 , 可以想象经历多少艰辛的年代, 付出多少先 辈们 的辛勤劳动 , 才逐渐演变到草书的成熟 阶段, 其丰功伟绩觉非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 及。 所 以宋代张拭认为文字之始 , 便有草 书,
一情独往 书象洞开——漫谈宇文家林书法艺术的清逸之气
书法艺术中的清逸一格,发端于魏晋。
魏晋崇尚清言、清谈、玄思、玄智,神浮于物质机括之上的所谓“名士”,带着一派清逸之气,如雨后春笋露清光于社会。
从外部看,是因时代而逼出,从内在来说更有赖于个体生命独特的才性生发。
王羲之创建的登峰造极的书艺,也是名士之风裹挟之下的自然现象。
作为当时顶级的门阀士族,王家近三百年间,书艺薪火相传,极尽文采宇文家林 隶书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49cm×127cm 2020年本期名家21宇文家林本期名家宇文家林 隶书 毛泽东《沁园春·雪》 265cm×133cm 2020年风流。
李白有诗云:“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清逸的名士之风感动着二百年后的诗仙。
直至今天,艺术家们仍挥之不去,设法找回一点名士的韵致,清逸的高格。
当代书坛翘楚宇文家林先生无疑是魏晋清逸之气的苦心营造者,虔诚守护者。
植根中国传统文化沃土,是家林直接清逸之气的逻辑起点。
魏晋风度,唐宋气象,明清规模,皆源于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汩汩滋养。
家林虽为六零后,倒有几分幸运,一出校门就到镇江日报当了编辑,整日与文字、文章打交道。
常态的节奏是与青灯黄卷相伴,做咬文嚼字细活。
工作之余则是大量涉猎书史书论、诗词歌赋,又在老庄玄理、孔孟之道中吐故纳新。
所谓“性质秉与自然,情变由于习染”。
家林性情归入清逸一脉,与他接受的文化熏染是分不开的。
对于书法而言,宏观意义上的文化滋养必不可少,也是终生课题,而书法文化的浸淫不可轻视,它有赖所有书家无一例外的面对书法的基本问题,无一例外的服从技近乎道的基本实践,这无疑是书法艺术的薪火相传又高峰叠起的客观真理性所在。
尤其在当代,大可不必担心所谓的炫技过头,为技是瞻。
因为普遍的技不及古、技不如意仍是主要矛盾。
家林用成功的探索,理直气壮地宣明了形、势、意、境螺旋上升的必然轨道。
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 漫谈少儿书法学习
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漫谈少儿书法学习少儿书法学习在如今看来,显的格外重要。
究其原因,是经济的大繁荣已经让我们整个社会的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已拉开序幕。
教育部最近也有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从中可见书法教育在整个国度的重视,书法是最能体现祖中国文化传统经典的艺术之一。
孔老夫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应验了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还能感悟到:只要有好的培养,一旦养成好的习惯,对于少儿的未来都是有百利的。
笔者有感于大学毕业的一年内一直在培训中心及小学上课,深感少儿书法应从娃娃做起,其形势已迫在眉睫。
那谈少儿书法的学习,就有必要对少儿书法进行阐释说明。
何为“少儿”?少儿即儿童,其年龄界定于7周岁-13周岁。
但鉴于我国如今幼儿教育的兴起,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在7周岁之前就能熟练掌握许多汉字;再者,计划生育的实施也使得如今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经济的繁荣势必影响多数家长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
故如今5周岁的孩子与法定的七周岁的孩子的智商已趋于接近。
所以笔者以为学习书法的年龄宜于5~7岁。
那什么叫“书法”?这个在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词,或许很多人无法能够准确地表述。
书法分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
狭义上的书法就是软笔书法,即以中国汉字为载体,运用毛笔进行书写的一门艺术。
这也是传统的表述,也是众“学院派”的说法。
广义上得书法也就是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的合称。
那什么又是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相比,其实在概念上只是工具的不同,是铅笔,钢笔,碳素笔等对毛笔的替代。
实际上还是有章法、笔法、墨法的区别的。
硬笔书法较之于软笔书法更易接受,程序更趋于简洁。
下面就少儿书法的学习进行阐释。
首先说说软笔书法的书写。
第一,执笔。
传统的执笔方法一般采取五指执笔法。
由于少儿的手臂发育尚未完全,所以执笔其实相对困难,故建议在所执之笔最好直径在0.8~1cm。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
楚文字书法创作漫谈黄友三【摘要】本文论述以楚文字作为书法创作的载体的意义、优势与方法,特别探索了楚文字的艺术价值和通用字的用法,拓展了书法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楚文字书法创作一、楚文字在历史上的影响楚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影响是溯远流长的。
六国文字可分为楚文字、秦文字、齐文字、燕文字、三晋文字。
楚文字在当时影响是最大的。
楚国是战国时期地域最广袤的国家。
从楚货币流通地、铸造地可以考证出楚国控制着XX、XX、XX、XX、XX、XX、XX、XX、XX等11个省的64个县市,当然这是在楚国灭掉孙、蔡、越、鲁等四五十个国家后才形成的疆域。
楚国享国时间也特别长久,从公元前11世纪末,周成王加封熊繹于楚算起,到公元前223年灭国止,达八百年。
由于国家兴盛,疆域辽阔,享国长久,才有条件使楚国文字由承继周金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优美成熟、风格独特的文字。
这种流通地域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必然影响我国文字发展的走向。
因此汉隶的生成与楚文字有着一定承继关系。
秦王朝统一全国后,颁布了书同文法令,并禁止六国文字的流行,楚文字又何从影响到汉隶?笔者认为秦初封于周孝王,比楚国受封晚了百余年,因此秦文字本身就可能受到了楚文字的影响。
据徐畅先生研究:“楚简中的‘非’、‘大’、‘也’、‘其’、‘谓’等在睡虎地秦简中多见,并不见于小篆。
”1可见秦书写文字本身便具有楚风。
其次,秦朝书同文是以小篆统一文字的。
许慎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然而《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用的却是受楚字影响的秦古隶。
《睡虎地秦简》从狱史喜墓中出土,一部分简是他所书。
喜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2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3里耶秦简有明确纪年,从秦皇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简的内容主要是秦代的文书、档案,书写者亦系秦皇时期的小官史,属下的官史没有用小篆,何况其他人呢?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小篆因笔画绕曲,书写麻烦,不适合日常公文和事务交往的使用,书同文的决定成为一种宣传,而没有明显效果。
诗歌与书法创作漫谈
此, 哲学是包括社会 科学、 自然科学在 内的更
市很 远了;“ 萧然夜雨 声”,“ 萧然”, 有点凄凉
的 感 觉 ,“ 雨 声 ” 听 着 晚 上下 雨的 声 音 ;“ 夜 , 一
高层次 的一种学 问。 专门研究哲 学的人 , 用于
哲 学 以 外 的 功 夫 要 远 远 多 于 哲 学 本 身 。当 然 研究书法也是这样 , 为了学 好 书 法 , 果 仅 仅 如
测呀。 我们读他这首诗, 想到的是一种意境。 这
样 一 种意 境 , 应该 说 是 古 往今 来 很 多 人都 感 受 过 的 , 普遍 存 在的 。 是 真正 的思 想 家 , 然 都 有 必 对终 极 问题的 思考 , 比如说 人 到底 从哪 里 来、 到 哪 里去 、 来 要怎 么样 ? 有 对 宇宙 的 思 考。 将 再 宇
2 0 { 个, 0 0g 太阳在宇宙里太普通了' 人又何等渺
小。 那时候 连地 球 的概 念 还没有 呢 , 只觉 得 天非 常 非 常 大。“ 天地 之 悠悠 ”, 空 是 多 么不 可 念 时
子昂的诗一样 , 有一个 “ 字——“ 都 独” 独怆 然
而 涕下 ” 独 钓 寒江雪 ” — 由天 地 之 大 想 到 、“ — 人的 渺 小 , 个 意 境很 具体 也 很 悠 远 。顺便 可 这
悲伤, 天地 那 么 大 。 那时 候 天地 的 概 念 跟 现 在
句的 头 两 个 字 , 用诗 中 的 某 两三 个 字做 题 目都
诗歌、 绘画的语言。 它的语言就是线条, 线条按 字形有规律地运动。 从东汉蔡 邕到清末康有为 《 广艺舟双楫》有许许 多多关于书法的譬喻,
从 日月星 辰 到 花 鸟树 木 , 道释 仙 佛 到 男女 老 从 幼 , 所 不包 。 无 有人觉 得太 “ ” 但 是 也体 现 了 玄 ,
书法中的程式化倾向漫谈
补空、 覆盖等 等 ; 李 淳 《大 字 结 构 八 十 四 法 》 之 天覆 、 地 载 、 让左 、 让右 、 分疆 、 三匀、 三段、 三停 、 ……开两 肩 、 匀画、 错综、 疏 排等 等 ; 姚 孟起 云 : “ 唐碑 最难 学 , 一 画 有 一画步位 , 一 字有一 字步武 , 一画 走作 为一字 累 , 一
化 。
二 、 程 式 化 与 共 性
程 式 化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涵 盖 了某 一 艺 术 门 类 的 共
性 。
2. 隶 书 的 符 号 化
中 国书 法 历 来 重 法度 , 讲传统 。 几 乎 是 每 一 落 笔 都 有 严 格 的要 求 , 如“ 永字八 法” 、 “ 蚕头雁尾” 。用 墨 则 要 “ 墨分五色 ” 。都 是 从 笔 墨 运 用 上提 炼 、概 括 出来 的规 律 。笔 墨 如 此 , 在 结体 上 更 为 讲 究 。 如 欧 阳询 《 三 十 六
变化 的 辩证 过 程 。
[ 关键词] 书 法 艺 术 程 式 化 符 号 化
一
、
程 式 化 概 念
三 、 程 式 化 与 符 号 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程式 ” 在现代 汉语词典里 是指 “ 一 定 的 格 式 ”, 程
式 化 可 理 解 为 处 理 事 物 的 规 则 法 度 或 使 事 物 具 有 一 定 的规 格 样 式 化 。 张 连 先 生 说 : “ 所 谓 程 式 化 就 是 将 已获
发减少 , “ 书同文字” 后 。 小篆愈加规整 , 通 行 天下 。“ 秦 代 ‘ 书同文字 ’ 的同一法式 , 强 化 了 书体 中 的抽 象 性 质
南朝萧梁时期书法艺术漫谈
子 的书法技艺 。 萧梁时期 的书法是梁代文化 的一个缩影 , 在很 大 文人士大夫所爱 。 《 书论》 载: “ 萧梁书体称谓八十有八 , ‘ 花体 ’ 尤
仅 剩两例 : 一为就是 今丹 阳梁文帝建陵神道墓柱柱额题字 , 另一 是今江苏南京梁吴平忠侯萧景神道墓 柱的柱额 碑刻。书体雄 健
俊秀 , 结体平稳端实 , 用笔匀称和谐 , 章法整齐谨 严。 康南海大赞 此碑刻 为书法艺术史 中的“ 匀净平整之宗 ” 。可惜萧景神道墓柱 并未按 照当时惯例在柱体镌刻书家的名姓 ,因此出 自谁手不得
而 知 。有 学 者猜 测 : “ 反左书” 之 所 以最 终 在 书 坛 销 声 匿迹 , 主 要
多作 行草之体 , 北碑喜作隶楷之姿 。
萧梁 书风发轫之初 , 正是古代文 明最 为璀璨 的时代 。 近体格 律诗肇基 , 各种 文艺体裁 四起 , 以《 文心 雕龙》 、 《 诗 品》 等为代 表 的文艺理论空前繁荣。 据 陈德弟撰 《 萧梁藏书机构考论》 考证 , 萧 梁一朝不但著述颇丰 , 而且官方藏书量空前 。 统治阶级对文化 极
在于它太难 辨认 , 不易习写 , 也与人们的观看习惯相悖 。 窃以为 :
这一观点 比较牵 强 , 众所 周知 甲骨文 、 钟鼎文 、 狂草等书体 更难 辨认 , 也不为 E l常生活所用 , 为何没有 I 大 J 此断绝失传 ? 笔者妄测 , “ 反左书 ” 极有 可能是专为神道墓柱而作的特种书体。在梁代以 后, 中亚 、 南 亚地 区伊斯 兰文明迅速开疆拓 土 , 隔断 了波 斯石狮
神追 求和 审美观 。梁武 帝萧衍广 交文 士, 延揽 书 家, 确立 了书法品评“ 神韵 为重” 的审美法则, 奠定梁代在 中国书法 史上不
可替 代 的 重要 地 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孟頫作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徵明作品
卢中南书法作品
欧阳询楷书
张克江作品
颜真卿作品
临摹的方法
• 读帖 • 临摹是分开的,通常是先摹后临。临到一 定程度上,可以去掉摹的环节,摹易得其 形,临易得其意。 • 临、摹结合 先在原字帖上摹写,写完移开字帖,对照 字帖临写,临写过程中有不准确的再摹写 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如此反复,可以使学 习者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书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地方
1、笔法 硬笔书写也应该注意轻重、虚实。 如起笔处应轻,触纸后应按下,然后行笔时提笔 加速,顿笔时宜重而缓。一个线条需要一波三折, 动作依次是顿-提-顿,速度依次是慢-快-慢。 转折处应顿笔。 转折处顿笔,起到过度的作用,避免两笔之间的 转折过于生硬。 2、结构应遵循平、正、匀的原则。 横平、竖直、空间匀称。 3、章法应遵循字距近,行距远的原则。
二、学习书法的益处
• 提高素养 可以使人更自信 书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好书法往往需要具 备相关的文史知识,所以有利于学习者整体素 质的提升与强大内心的塑造。 • 静心、去除杂念、积德 如抄经活动 • 延年益寿 书写时,对于呼吸节奏的调整(放慢呼吸节奏) • 等等
三、书法的分类
• 根据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软笔书法(毛笔、尼 龙笔)、硬笔书法(钢笔、铅笔、羽毛笔) 也可以概括为艺术书法和实用书法
• 实用书法 当代特指钢笔书法。 钢笔书法便捷、流畅,程序化简单。 高速度、高效率,适合于当下的社会交流。 便于识读,接受性广泛。
四、如何学习书法
• 工具 笔(钢笔、中性笔)、墨水、纸(田字格、横 格)、字帖 如何选字帖? 钢笔字帖应选择毛笔字帖,尤其是小楷字帖,因 为小楷一般和平时写的钢笔字大小相当,能使学 习者在从眼到脑的传播转换过程中适应与消化。 历代小楷字帖(赵孟頫、文征明等)书法空间网 也可选当代人所书范本 当代钢笔字帖(卢中南、张克江、司马彦等), 也是学习历代毛笔字帖的结果。
•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钟繇 书法以单一的墨线之技,竟能界出广袤无垠的空间;塑造出种种精灵 活现、囊括世间万殊的艺术美的奥妙所在。而成为一画之界的主宰、 流出无穷之美的,正是万物之灵——人。 神秘莫测的笔迹之界与神秘莫测的流美之人,就是书法美学得以存在 的最大理由。(泛指)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豪芒。 《书谱》(术语) 推荐书目《历代书法论文选》 • 鲁迅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 目”,着重从美学意义上谈中国汉字。中国文字的“意美”,长期历 史积淀变得丰富深厚,汉字的多义性、不确定性,蕴含着本民族的美 感。“音美”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诗、词、歌曲、戏剧;其余各种文体 倘内涵节律、音韵的美。至于“形美”,与“意美”、“音美”一样, 也是汉字本身所具备,又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其集中的体现 当然是书法了。 • 推荐书目韩玉涛《写意论》、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行草书数字字母构成法
1、建立在楷书的基础之上。 必须建立在对文字的结构成竹于胸,对整 个字的外形控制力较好的基础上。 如“生活”可以简化为 4+2+1+4+1+2 “张克江”可以简化为 3+4+一+十+1+3+2+1+2 2、不可僵化理解。
肖龙作品
谢 谢
请各位499
书法漫谈
肖 龙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八零后榜样书法家、山东印社社员、山东艺术学院书法硕士 德州学院书法教师、德州市“十佳”青年书法家、德州市电视书法大赛评委、点评嘉宾
分为以下四个问题:
• • • • 一、书法美在何处? 二、学习书法的益处? 三、书法的分类? 四、如何学习书法?
一、书法美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