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名词解释
新三民主义名词解释
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提出的一种政治理念。
它是以尊重人权、实现民主、建立社会平等和推动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思想体系。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旨在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危机、民权危机和民生危机,以实现国家独立、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
新三民主义中的“三民”分别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
其中,“民族”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自立,主张消除外国的侵略,恢复中国的独立和尊严;“民权”强调人权平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主张建立一个政府能够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民生”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主张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福利。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方案。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通过选举产生政府,实现人民对政权的监督和参与。
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社会方面,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推动社会平等,提倡社会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提出了一种既关注民族利益又注重人权和社会发展的政治理念,为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虽然新三民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满清王朝,但不是针对满族人。
民权:建立共和体制,主权在民,提倡自由,博爱,平等民生:丈量土地,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的:民族(都是新增加的,重复的就不说了)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提出认人权力平等,比以前的抽象提法有进步民生:限制资本的投入,保护农民的利益新的和旧的最大差别就是提出了三大政策:联共,联俄,扶助工农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
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三民主义内容的名词解释
三民主义内容的名词解释引言: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三民主义是一种充满着希望和梦想的理念,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是中国国民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近代变革的重要标志。
三民主义内容的名词解释将会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民生计主义。
通过详细解释这些关键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民主义的实质。
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团结。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强盗、侵略和殖民者的威胁。
因此,民族主义提出了保卫国家的理念。
它要求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抵制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
在实践中,民族主义激励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压迫的斗争,形成了近代中国的爱国精神。
二、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民主主义倡导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主张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
这种观念在近代中国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因为在封建时代,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皇帝的家族血统。
民主主义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醒和参政意识的提高,为中国的政治进步奠定了基础。
三、人民生计主义人民生计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它关注的是人民的幸福与福祉。
人民生计主义强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该以人民的生计为中心。
它要求政府应该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近代中国,人民生计主义为中国人民争取了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公平正义。
它追求的是一个有机会、有尊严、有希望的现代社会。
结论:三民主义涉及了中国国民党的主要思想,其中民族主义呼吁巩固国家团结和独立,民主主义提倡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人民生计主义关注人民的幸福与福祉。
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实践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三民主义是一个渐进的理念,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通过对三民主义内容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能够在当代中国继续追求这些理想和目标。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孙中⼭所倡导的民主⾰命纲领。
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历史《三民主义》会考知识点以供⼤家学习。
⾼中历史会考知识: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创⽴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平均地权”,即民⽣主义思想。
三民主义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命纲领,是⾟亥⾰命的指导思想。
1924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命运动的发展。
⽑泽东思想内容:①⼟地⾰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②抗⽇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泽东思想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上,⽑泽东思想被确⽴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社会主义⾰命和建设时期,建⽴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邓⼩平理论: 1978年底,中共⼗⼀届三中全会上,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改⾰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7年,中共⼗三⼤上,根据邓⼩平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中⼼,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四⼤上,提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平理论的历史地位: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泽东思想;③是引导中国⼈民进⾏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旗帜。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
新旧三民主义解析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对于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基于三民主义形成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也成为近年来高考关注的重点。
一、三民主义的内涵与认识三民主义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涵义】推翻满清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认识】①“反满”指反对清统治者及其特权,非反有满洲人;②“反帝”旗帜不鲜明,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涵义】①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
【认识】①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②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愿望。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涵义】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认识】①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是不可能的;②反映资产阶级开始注意农民问题,符合人民要求。
二、三民主义的评价【误区】三民主义是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这种观点错在没有从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现状去分析。
【评价】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不同之处在于:1、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并提出要实现国内民族平等;2、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比较空洞,新三民主义则强调普遍的、平等的民权,并且和反帝结合起来;3、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没有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三民主义则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确定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因此提出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初中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梳理
初中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梳理初中历史孙中山三民主义梳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民主革命家,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梳理,分别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第一个要素。
孙中山认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全体人民的利益。
他主张中国应该摈弃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孙中山强调了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的重要性,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主张,呼吁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独立奋斗。
二、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第二个要素。
孙中山认为,只有实行民主制度,让人民参与国家的事务决策,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民主和人民的权益。
他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设想,支持民主选举、言论自由、宪政等制度。
孙中山认为,民主制度能够推动改革和进步,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实现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
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第三个要素。
孙中山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他主张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他提出了民生主义的思想,主张通过发展经济、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强调了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孙中山认为,只有使全体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总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基础,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通过强调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要素,提出了建立强大、独立、民主的国家的设想。
这一思想体系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众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方针,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梳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将继续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发光发热,为人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民主义十六个字
三民主义十六个字
三民主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体系,它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个方面组成。
这个思想体系,描绘了中国发展的道路,提出了一个顺应人民愿望的政治目标。
在形成三民主义的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的状态,外部多方
势力也向着中国进攻,同时,清王朝的统治由于内部腐败,缺乏对民
生的关注,人民的疾苦也是不断的加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族主义”的部分思想,
强调了民族独立,抵抗列强欺凌和帝国主义的统治,这部分思想自然
引发了广泛反响。
同时,孙中山先生也提出了“民权主义”,希望人民不必再忍受
专制统治,彻底打破旧世界的残缺,进入一个自由、平等、交往往来
的新时代。
最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生主义”,这部分思想考虑到了各
地经济的差异性,提倡了公平、公正、公正的社会制度,强调社会福利、就业和环境。
人民的利益都应该受到充分保障。
这三方面的原则在孙中山先生的社会思想中并没有相互分离,而
是构成了一个整体。
三民主义是一个能够汇聚中国民族伟力的思想体系,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根本原则。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四、三民主义的实践
•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
• • • • • • ① 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③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911年辛亥革命, 年辛亥革命 ④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 ⑤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补充和地 位
1、民族主义
•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 满政府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驱除鞑虏之后, 驱除鞑虏之后 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同盟会宣言》(1905) 《同盟会宣言》 •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 • ——孙中山(1906) 孙中山( 孙中山 ) • 实质:推翻清政府 实质: •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要求 局限性:
2、民权主义
•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 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三民主义
(5)实践和结果:
①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②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最终推翻了帝制;
③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革命派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约法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但国民并没有真正享有权利,尤其是约法中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的条款也没发挥太大作用。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此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反封建,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1. 三民主义: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但均遭失败;
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④孙中山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2)提出: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三民主义指导下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三民主义的局限;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什么意思?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推翻满清贵族统治的满清王朝,但不是针对满族人。
民权:建立共和体制,主权在民,提倡自由,博爱,平等民生:丈量土地,平均地权,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要求,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新的:民族(都是新增加的,重复的就不说了)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提出认人权力平等,比以前的抽象提法有进步民生:限制资本的投入,保护农民的利益新的和旧的最大差别就是提出了三大政策:联共,联俄,扶助工农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
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
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新三民主义政纲
新三民主义政纲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1.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对清政府,推翻清政府的政权。
中国五千年来,汉民族文化是历史文化的主体。
虽然有一段短暂的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
大多数人仍然希望汉族人能够统治世界,管理九州。
旧民族主义的口号是驱逐满族,恢复中华。
其目的是通过发挥汉族的作用来满足政治要求。
这种民族主义中仍有强烈的民族差异意识。
这种思想可能是受中山先生自己的阶级和附属团体的影响。
2.民权主义。
要解释民权,首先要谈政治,政治就是人民的事,治理就是管理,管理人民的事就是政治,管理人民的事的权力就是政治权力,而管理人民的事就叫民权。
我们所说的自由是国家的自由,而不是个人的自由。
个人的自由会使我们成为一盘散沙,而国家和民族的自由需要人民的团结。
提倡民权人在政治地位上的平等,打破君权,民权人人平等,博爱与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相通的,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为四亿人民谋幸福。
自由和平等的本质是民权,因为有了民权,自由和平等才能存在。
3.民生主义。
中山先生认为,民生的最大问题是吃饭。
中国的人口在过去10年中减少了9000万。
为什么?除了社会动荡之外,就是因为没有食物可吃。
中国没有粮食吃的最大原因是农业没有进步,其次是外国经济的压迫,每年损失12亿人民币。
如果把这些钱用来购买粮食,就足够中国人吃了。
要解决中国人需要增加粮食产量的问题,就必须保护农民的权利。
平等的土地所有权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只有耕者有其田,农民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在解决了生产问题之后,我们应该注意分配问题。
粮食多的时候要注意储备。
如果中国的粮食不够用,绝对不允许运到外国去卖。
只有以民生为目标,不以赚钱为目标,才能保证中国的粮食。
打扮也是民生之本。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农业和工业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增加原材料的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强纺织业的发展,这样才能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
新旧三民族主义的内容和区别
新旧三民族主义的内容和区别
内容:
旧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区别:
1、提出背景不同: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是由于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生前对其“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修正版本,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的体现,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
2、内容不同:
①民族主义:旧提法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提法更突出反帝、反对外来压迫,这与共产党的反帝主张相一致。
另外,新提法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有利于团结各民族民众一起反帝,争取解放。
②民权主义:旧提法中有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建立国民政府和国民平等问题;新提法强调一般平民共有民权,享有一切权利和自由。
这就
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扩大了阶级基础,能更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革命。
③民生主义:新加上了节制资本,就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大宣言还提出了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的主张。
大会以后,孙中山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就使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的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民主义是什么
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指人民、民族、民主的主义。
三民主义提出了三个主要内容:
人民主义:指以人民为中心,国家、政党、社会组织的工作都应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通过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人民的幸福。
民族主义:指为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反对外来文化的侵害,建设民族国家。
民主主义:指建立以人民为主体、以民主为方式、以法治为保障的社会制度,通过广泛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等方式,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民主体地位。
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专制
辛亥革命解放人们的思想,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共和
各阶层的反对
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欧美列强反对
军阀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地派系之争凸显出 来,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 军阀、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陆荣廷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代表人物 冯国璋、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唐继尧
依靠的帝国主义国家 美、英 日 日 美、英 美、英
军阀混战、 四分五裂、 动荡不安
“二次革命”的发动和失败
• ① 性质: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
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
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
袁世凯
逼迫清帝退位,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的统治
(1912-1928)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集团执政的政府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政治:临削时弱政革府命从派南力京量迁;至胁北迫京国;会改选组举内其阁为,正委式任大亲总信统;;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军事:
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
对外 关系
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民主共和
专制
12月28日 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 改为10年并可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对比两段材料,说说总统权力有何变化? 三权分立 总统由选举产生 宪法由国会制定
复辟帝制
时间: 1915年底 国号: 中华帝国 年号: 洪宪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几十年革命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理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对孙中山研究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研究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对三民主义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每一主义的具体评价也存在某些分歧,有过争论。
1.民族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争论,主要表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孙中山早年民族主义中是否具有反帝思想。
通常的看法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分为两个阶段,有旧、新之分。
孙中山晚年的新三民主义中具有明确的反帝思想,对此无大歧异,但对早年的民族主义思想中是否具有反帝思想?则有明显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有。
50年代时李光灿称孙中山早年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面临亡国灭种灾难时激发出来的,“在早期的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里,既然还没有明确的系统的反对帝国主义思想,但反对外来民族侵略、压迫的思想,已经萌生并开始茁壮起来了”。
①苑书义等看法与此类似,认为孙中山早期民族主义思想中带有一定的反帝要求,其反满活动首先就是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所刺激出来的,并且主要是以避免世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为出发点的。
⑥第二种意见认为无。
80年代,冬青在《学术月刊》发表文章,认为孙中山早年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并没有明确的反帝思想,这一方面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所致,“另一方面也有历史的原因,因为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人民真正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进而提出反帝或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那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事。
”①持相同见解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在兴中会时期,孙中山只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朴素的民族意识,“但对民族危机的前因后果实在还不甚了然,革命的纲领也末臻明确,当然就谈不上具备反帝思想了”。
②,二是如何评价民族主义中的“大亚洲主义”。
所谓“大亚洲主义”,指孙中山曾提出的联合东方日本以抵抗欧洲列强的主张,对这种主张,李光灿认为这是“含有消极因素而事实上也不能实现的方法”。
三民是指什么主义
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方面,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行的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1、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2、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
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3、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每日一知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为哪个政党提出的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为哪个政党提出的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政治纲领。
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其核心是民权主义.
三民主义内容: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三民主义意义: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批判地承袭了农民起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
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三民主义的含义
1.民族主义:基本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确立了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
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2.民权主义: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3.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
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
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民主义
【摘要】一个领导新式近代民主革命的政党,必须确立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就是著名的十六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是孙中山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在政治上所总结出的结晶。
1905年11月,他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而关于三民主义是否真正适用于中国,也是近代中外学者考察的一大问题,本文就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浅谈这一点。
【关键词】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遭受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西方列强入侵后,面临内忧外患,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成为压迫中华民族的两座大山,在这样一个民族痛苦的历史背景下,一批又一批想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从最先的在器物层面上进行学习如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到后来的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如维新变法的中体西用,力图使中国摆脱危机,走向强大。
然而,这些努力都先后失败了,始终未能找到一条合适的救国之路。
而要从根本上摆脱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深重危机,同时为未来的中华民族振兴排除障碍,创造前提条件,只有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彻底变革封建社会制度,才是中国走出政治危
机和社会危机,走向振兴的唯一选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开始了器物、制度的重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国前七年(乙巳年)春,孙中山由美赴欧,先后在巴黎、柏林宣扬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号召留学生,了解革命组织的团体,加入共有七十余人。
七月,孙总理返日,又以兴中会为中心,把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份子联合在一起,并于同年八月十二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为总理,并曾通过总章,发表宣言。
《同盟会宣言》的中心内容是四条纲领性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以前三民主义的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
1905年11月,他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那么,三民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呢?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到:“近时杂志之作者亦夥矣。
姱词以为美,嚣听而无所终,摘埴索涂不获,则反覆其词而自感。
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宏识、远瞩将来者乎?夫缮群之道,与群俱进,而择别取舍,惟其最宜。
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不无后先进止之别。
由之不贰,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此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所提出的救国之道大多是夸夸其谈,不切合实际,不符
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未能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中国所存在的问题。
另外,孙中山先生又分析道欧美各国的强盛在于推行了三民主义,还做出了“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的判断。
接着,孙中山先生还具体分析了三民主义在当下中国的实现途径,并分析了欧美强国的三民主义利弊,提出了中国当时实行三民主义的可行性。
一是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紧迫性。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
二是民生主义得以实现的条件已然具备。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三是作者分析了欧美强国的实行情况,提出了中国当时实行三民主义的可行性。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那么,何为三民主义呢?一为民族主义,即里面的“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其旨在转化中国传统(天下)体制的王朝,成为
现代意义的(国民)国家。
它反映了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既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清政府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和走狗,中国已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满。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
二为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唤起国人普遍的国民意识,并借鉴西方的宪政制度,是国家摆脱治乱相徇的历史的基本途径。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
历来凡是革命,政权问题都是革命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政权的归属问题,才能确定政权的性质,任何阶级,只有掌握了政权,才能通过它来将自己的意志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国家的各种法律、政策来建立有利于本阶级的秩序,保护本阶级的利益。
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推翻满清政府以后由谁来掌握政权以及如
何组织政权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国体和政体问题。
三为平均地权,采取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法求富、社会主义的方法以求平均,通过核定地税、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三大主义同时来并行,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从其特点来看,三民主义强调主体性,中国要独立富强,则必须顺应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国际竞争当
中,因此必须学习欧美之长,从而取长补短。
但是,在借鉴西法的同时,需要完全站在中国的立场,兼顾中国的实际国情,同时又要注意传统价值的发扬,以及实现传统社会理想。
此外,三民主义还有一定的实践性,创立理论的同时还制订有实践的方法或策略。
例如实业计划以及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
以三民主义为纲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到人心中。
三民主义使中国有了一套完整的民主体系,虽然后来有过短暂的复辟(如张勋复辟),但是终究还是没能撼动民主的根基。
因此,实践中证明了三民主义是可行的。
另外,其思想中还具有中庸的特点,其试图科学地看待局势,避免个人主义,片面化,发展资本主义的同时但又提出节制资本。
而纵观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没有能够明确地提出具有反封建性质的土地纲领,孙中山最终还是没能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平均地权”的主张也不可能真正地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他对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仅仅是停留在“同情”的限度内。
孙中山申明平均地权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孙中山选集》上卷,第78页),反对农民用暴力来夺取地主土地,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便说明了这一方案是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但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了。
因而,其终究还是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这是由其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
其次,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要求,这同样也是由其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
尽管它有其局限性,但是,总的来说,“三民主义”还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和顺应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从中国的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理论的提出在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极其之大的历史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正于此中国才从古老中重焕青春,开始走向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我认为三民主义的很多精髓和精华是适用于中国的,并在当代中国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尤其是其中的民生主义思想,有待后人继续贯彻完善,加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