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题旅游产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被当作标签
通过发展当地经济从而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目的所在。因此,促进当 地经济的发展成为生态旅游的又一个重要目标。生态旅游是通过吸纳当地企业和个 人参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经营与管理、通过生态旅游利益的回馈机制、甚至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当地对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从而促 进当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达到开发一方,造福一方 的目的。可是在现实发展中,很多地方没有认真研究开发的可行性,而是把生态旅 游当成了一种标签和市场上招徕客源的幌子,以迎合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 心理。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生态旅游概念上存在争议的机会, 在主观上有意识地曲解生态旅游含义。虽然,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这种做 法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这种做法不仅对旅 游者产生了误导,还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声誉,造成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不利于当地 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更有悖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初衷。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 加利所说,“不能把生态旅游看作是一时流行的时尚或者是骗人的把戏,而应当把 它看作是发展未来旅游业的有生力量”。
生态旅游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规 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第二,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 第三,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坏。 目前,有关开展生态旅游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报道常见于各种媒体,据我国人与生 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 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一些地区还大兴土木,大造人文景观, 破坏了自然美。在已经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 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5]。据对全国100 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表明,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 成保护对象受到损害,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6]。一些研究人员对卧龙自然保护 区研究后认为,每年5万人的旅游活动是造成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之一。很多保护区尚未设定游客容量的上限,所以游客接待量已接近或超过极限 值。九寨沟在开发生态旅游之后,水流中的有机质比刚刚开发的10年前大大增加。
中国主题旅游产品发展现状
旅游1221 徐伟
一、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 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 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 面来概括:
(一)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虽然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 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接受的。直到1993 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 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 到确认[3]。 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旅游 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有118位学者出席研讨。会议就 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 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 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 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在各 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 此后,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 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的专 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 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 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 近期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两个 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 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三)从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方面来看:旅游者满腹抱怨
从旅游者角度来看,生态旅游是通过旅游者的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从而达到自觉 保护自然的目的。因此对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应该是生态旅游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 生态旅游区别于一般自然旅游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远未 达到这样的标准。首先,缺乏必要的环境教育设施。据问卷调查显示,在全国建立的 932个各类保护区中,仅有38个建立了自然博物馆或展厅,59个设置了知识讲解标牌。 而且这些设施许多已经陈旧不堪,野外的知识性标牌数量稀少(阮美勤,2000)。同 时,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也残缺不全,挂一漏万,展示手段更是保守落后、形式单 调,无法满足游人的需要。其次,缺乏专业人员。不仅生态旅游区的许多导游没有经 过专业训练,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 知识讲解给游客,而是牵强附会,胡编乱造,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的目的,就连生态旅游区的经营管理人员有时候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生态旅游的本质 内涵。这种现状必将使旅游者对生态旅游产生误解,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牢骚满腹。
(四)从吸纳当地人参与来看:当地人尚未真正参与其中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依赖于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资源 基础的。以自然保护区为例,保护区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社区对资源 的利用,由会导致资源的再度争夺,进一步加剧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根 据抽样调查,在3年间,被调查的85个保护区内发生违法利用资源的事件2117起, 最多的保护区发生500起,其次分别为226、200、158、156起。社区非法利用与 开发保护区资源已成为保护区管理的主要问题[8]。由于目前管理体制的原因,社 区还未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去,当地人参与的主要形式只是停留在卖些旅 游纪念品的阶段,这种游兵散勇式的参与又导致市场管理混乱,有时候还给游客 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此外,生态旅游要求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从业人员,而很 多生态旅游区尚未建立起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体系,使当地居民因缺乏 相应的知识而难当重任。
(三)关于生态旅游研究与实践的矛盾 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 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 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 动。首先,在开发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 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 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 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 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 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 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 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有些生态旅游产品并不是 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而是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对这种产 品的开发要慎重和缓行,否则这样的生态旅游开发必然会引发大量的问题。
二、中国生态旅游实践中的问题 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的确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表示 了忧虑。但是在目前对生态旅游开发引发的问题的概括中,大多在讲生态旅 游问题产生的原因而非问题本身。笔者拟从生态旅游要实现的目标来看生态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生态旅游的基本目标——环境保护来看:环境破坏严重
(二)关于生态旅游实践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 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 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 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 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 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我国 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 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大幅度推进了 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 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 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 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 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元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