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的多元化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务由8.6亿元缩减至6亿元。在华润的并购过程中,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政府资源优势还进一步加强了其融资能力。据了解,直至目前,华润虽然已在国内开展了庞大的并购活动,在内地的投资额高达200亿元,但真正来自境外的资金仅仅30亿元左右,国内的银行给了华润极大的支持。而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正是其政府资源优势的另一种体现。

正是有着强大资金实力为后盾、政府资源为基础的独特优势,华润在国内的并购活动中才能顺利展开手脚,用宁高宁的话来说:“现在收购内地资产的成本很低,低得让国际投资者都不敢相信。股东们非常看好内地企业被低估的价值,希望借此时机迅速完成在内地的产业布局。”

在目前的中国,各级政府有意从大量的国有企业中退出来,这就无形中为国内的并购活动提供了极其广泛的题材,而政府急于退出国有企业的心态也确实使得收购国有企业的成本往往很低。

但是一方面,由于国内制度环境的不规范,大量的国际资本既难以了解国内企业的真实状况,又不善于跟各级地方政府打交通,即使它们有心收购内地的国有企业,也往往被过高的

回归核心业务◆{|勰

交易成本所吓退,而国内的各级政

府从保护国内产业的角度出发,也

不愿让外资大举进入;另一方面,

对于国内资本来说,其面临的主要

问题是资金实力远不够强大,许多

的国有企业对于它们来说太大,根

本没有实力收购。

在国内独特的并购优势使华润

有了多元化的充足理由:政府资源

不仅令华润解决了外资所面临的交

易成本问题,同时又具有国内资本

难以比拟的资金实力,这样,它在

国内并购市场掀起滔天巨浪也就不

难理解了。退一步讲,如果能以较

低的价钱买到不错的资产,再以高

一些的价格卖出,总能成为一笔不

错的生意——这也正是华润的如意

算盘之一。

做诺基亚还是GE

华润的多元化道路从香港开

始,先后涉足零售、地产、食品等诸多业务,之后感到香港市场过于狭小,很快杀入内地市场,依靠资金与政府背景在国内大肆收购不同行业的各种企业,从而形成了业务庞杂的企业集团。

多年的发展中,华润集团似乎一直没有做深某个产业的情结,而是哪个产业有机会就经营哪个产业。比如进入啤酒业的初因,一直流传的说法是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当时看了青岛啤酒的招股说明书,被该行业的增长前景打动所致。

不过,华润对多元化的选择,不能不说也受到GE的影响,GE的极大成功与韦尔奇巨大的个人声望使华润与宁高宁都将其看做了效仿的对象。在国际成功企业的经验中,有两个正好

像诺基亚那样成为一个专业化公司,需要对某一行业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在这一行中建立独特的优势,这对在每一产业都还涉足不深的华润来讲难度不小;而在并购上有着独特优势、能够通过资产买卖轻松获取不菲收益的现

实,推动华润选择了GE的道路

i墨夏黑冀k回归核心业务新财经20049…一~“

相反的蓝本摆在华润面前:一个是由多元化走向

专业化的诺基亚,另一个则是走向更广泛多元化

的GE。

80年代初之际,诺基亚还是一家业务广泛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但到了2000年,移动电话和电

信基础设施已经占诺基亚收入97%,诺基亚成了

一家典型的专业化公司。诺基亚的这种转变在于它将移动电信业务作为其业务的重心大力发展,把自己定位于移动通讯领域,并开始收缩阵线。正是这样的专业化策略使诺基亚在移动通信领域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移动通信行业的霸主,引领着该领域的变革与创新。

而GE的道路则正好相反。在韦尔奇上任之前,GE虽仍算一个多元化的公司,但其业务范围远不如现在广泛,其85%的业务集中于制造业;韦尔奇上任后,GE展开了它的“疯狂并购”,其业务组合也变成了50%的金融业、25%的制造业与25%的服务业。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并购,GE的销售收入从1980年的250亿美元增至目前的1250亿美元,成为一家倍受市场推崇的明星企业。

显然,华润走的正是GE的路子。GE发展的关键一环是不断收购与出售资产,而华润在并购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这样的资产买卖往往使华润很轻松地获取不菲的资产转让收益。相比之下,如果选择诺基亚那样的道路,则需要对某一行业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在这一行业中最好已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对于每一产业都还涉足不深的华润来说,显然难以做到。

于是,华润提出了“产业整合”战略:选择那些市场集中度较差、缺少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的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并购——因此,这样的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整合机会。华润希望借资本优势,打破行业自然整合的节奏,试图快速成为行业垄断者,谋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率,并左右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华润的业务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除去一些策略性投资之外,华润的主要业务包括地产、食品、啤酒、石化、零售、纺织、水泥、电力、微电子九个大类。

最能体现华润“产业整合”思路的是啤酒行业。从1994年并购雪花啤酒开始,十余年间,华润连续并购了37家啤酒企业,实现了啤酒行业的全国布局,与青岛啤酒一起并列中国啤酒行业的龙头。

此外,纺织行业也体现出了华润的“产业整合”理念。2000年,华润斥资1.1亿元连续收购了6家纺织厂。2001年9月,华润又以中国华润总公司的名义斥资1.5亿元收购四川锦华(000810)51%股份,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至此,华润已经拥有70万锭纱锭生产能力,年产纱线48000吨。截至目前,华润已稳坐纺织行业老三的位置。

整合困境

不过,在华润集团的九大业务类别中,能够较好体现华润“产业整合”理念的行业却屈指可数。除去啤酒和纺织,其余的如地产、食品、零售、石化、水泥、电力、微电子等行业,华润根本无力对这些行业产生真正的影响力,“产业整合”更是无从谈起。

根据管理大师波特的理论,华润的多元化战略其实是以资产组合管理为主,企业重组为辅的混合体。在资产组合方面,一方面它依靠其特有的优势,以较低成本收购公司,另一方面,在收购完成后,华润一般会向被收购公司提供发展资金与新的管

理团队,以提高公司的效率与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使公司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