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相关小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浅议积极心理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几点启示摘要:积极心理学以普通人的幸福为核心,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更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潜力和积极品质。

这种平衡的观点不仅使人提高了自己改正自己缺点的能力,同时也改善了自己发展自己潜力和优点的能力。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机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和谐社会;幸福;启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更好的造福国家、造福民族、造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其根本就是要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权益得到保障,生活幸福安康;就是要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民幸福,用人民幸福来引导和检验和谐社会建设。

一、和谐社会与积极心理学(一)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从美国心理学界开始兴起的一新的研究领域,是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

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动机等因素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懂得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个体层面上关注人的积极面,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个体积极人格,体验幸福;在群体层面上关注全体的和谐互动,培养合作、共享、利他、宽容等积极品质;在社会层面上,积极心理学关注整个社会的风气、文化氛围,提倡建立有责任感、关系良好的社区、社会;在自然层面上,积极心理学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2)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2)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2)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篇二《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摘要】为了帮学生在完成繁重学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就需要在学校中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活动充分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积极情绪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同时还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认知体系、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和发展各项综合技能和素质。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本文中,将具体的介绍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运用方式积极心理学作为最新的心理研究方式,主要是以培养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价值观、积极的生理健康为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的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发展特点,给予积极的价值取向指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事物,克服缺点、正确的解决心理问题,营造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积极心理学是以由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为首的诸多社会科学家共同提出的全新理论,相较于之前的心理学来说,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类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积极向上的品质,并研究人类的积极情绪感悟、积极认知过程、积极的性格特征等方面。

不同于以往心理学偏向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而是将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全面促进个人、群体和社会相互促进发展并趋于完善的科学。

二、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1.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发挥学生个性优势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一句话“积极地心态决定人的一生”,而积极的心态主要是指自信、进取、诚实、创新、谦逊、自我调节以及抗压能力等。

而在当今这个社会,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推进,家长们都有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就间接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都比较的大,同时,由于学习压力的存在,使得许多学生的个性优势被压迫。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并且在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还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期末论文范文精选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学科,是研究人们对于挫折的一种态度的心理学。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欢迎阅读!积极心理学论文篇1:《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于营造有内涵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有一定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含义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它消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治疗心理疾病、从负面来界定和研究心理健康”的片面性,提倡积极的人性论,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最好工具是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提升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

积极心理学的三方面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积极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体验的发展,并形成积极的人格。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校园区域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活动过程中,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为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下面说一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不合理的认识。

例如,第一,长久以来,公众甚至专业人士都习惯于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等同于办学条件,认为建漂亮的教学楼、完善的设施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其实真正意义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外显的办学条件外,还应包括内隐的师资力量、学科结构等;第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摘要: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德。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消极因素过多。

应当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树立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1. 职业敏感度。

职业敏感度能够体现关系到髙职院校毕业生是否能适用人力资源市场的需要。

职业敏感度也是考虑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首要条件。

通过调査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学习与培训,对其将來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存在联系这个问题上认识普遍不够。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8$,大学二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25$,大学三年级参与课余的职业学习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45%。

大学一年级学生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3%,大学二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査人数的43$,大学三年级持有商务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比重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72%。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不管大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对口己将來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均没有深刻的认识,普遍都是通过教学过程所学习的知识來对所学专业进行判断。

2. 招聘信息关注度。

招聘信息关注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以及学习的方向。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0。

大学二年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占同年级调查人数的12%.大学三年级通过浏览网站、阅读报纸等方式了解招聘信息的人数为89%。

对了解招聘信息的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走访,发现了解招料信息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其关注比重最大的是招聘单位,其次是薪酬,很少有对职位本身的信息关注。

3. 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上能否取得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学生积极应对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能力。

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毕业论文关于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摘要: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更是关系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重视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文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提升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大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期。

但该时期,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群体。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生活、学习、就业压力,让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躁、抑郁、挫折等心理健康问题。

真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进行分析,最后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分为轻度心理障碍和严重心理障碍。

河北省曾对一些高校新生进行心理普查,结果表明,20%-30%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障碍;0.8%-2%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障碍。

苏州大学心理咨询中心8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数据显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比例基本稳定在6%左右。

杭州市的调查研究发现,25.3%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国家教委曾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大约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己成为大学生体学、退学、自杀的一个主要因素。

据统计,因心理健康问题而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总退学人数的30%左右,而且这一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大学生心理问题在数量、严重性和复杂性上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积极心理学下的高职生德育模式构建学生的德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高职生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由于目前高职生德育工作多沿袭了普教德育模式,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规律,对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似乎已经达到了瓶颈状态,需要有一种新的思想和思路来打破。

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恰为新时代高职生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积极心理学主张要打破传统心理学关注“问题、障碍”的消极模式,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关注人、社会以及生活的积极方面,倡导利用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获得良好的生活。

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对当代高职生德育工作新模式构建加以思考,对高职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当前高职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德育目标消极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德育目标定位具有明显的消极化特征。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从“问题学生”的“问题方面”出发进行“管、纠、训”,把德育教育目标片面地理解为关注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当作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德育工作陷入了被动和片面。

此外,以“学生问题”为取向的传统德育模式过分关注部分学生问题方面,忽视了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面向全体同学,注重潜能的开发和素质的培养。

(二)德育思想片面化传统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具有明显的片面化特征。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对德育教育对象的问题认识过于片面化,使实践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问题的消极方面,忽视了问题本身可以是一把“双刃剑”,导致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管理多服务少、批评多褒扬少的模式,这样的问题处理方式可以暂时性地压制学生的问题。

但这种简单的、片面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可能会通过消极的暗示作用对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产生负向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本人以及其他高职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消极方面,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过分关注消极问题,而忽视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式。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doc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doc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范文一:浅议积极心理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几点启示摘要:积极心理学以普通人的幸福为核心,强调人类在关注人的各种问题时更应关注人自身的积极潜力和积极品质。

这种平衡的观点不仅使人提高了自己改正自己缺点的能力,同时也改善了自己发展自己潜力和优点的能力。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的机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和谐社会;幸福;启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更好的造福国家、造福民族、造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其根本就是要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权益得到保障,生活幸福安康;就是要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民幸福,用人民幸福来引导和检验和谐社会建设。

一、和谐社会与积极心理学(一)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从美国心理学界开始兴起的一新的研究领域,是关于人类幸福的科学。

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动机等因素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懂得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个体层面上关注人的积极面,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个体积极人格,体验幸福;在群体层面上关注全体的和谐互动,培养合作、共享、利他、宽容等积极品质;在社会层面上,积极心理学关注整个社会的风气、文化氛围,提倡建立有责任感、关系良好的社区、社会;在自然层面上,积极心理学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积极心理学对我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积极心理学对我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积极心理学对我的启示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积极思潮,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它更关注人的美德、潜力、力量等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正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它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种积极思潮,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它更关注人的美德、潜力、力量等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正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它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三大研究领域的可能的启示,旨在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积极人格;运动心理学中图分类号:G804。

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XX)01 0067 06Abstract:Positive psychology is a kind of positive ideological trend that sprung up in America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Contrary to traditional psychology,it gave more concentration on positive character such asvirtue,potential and strength。

Its opinion is spreading around the world,and it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This paper analyzed effect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on sports psychology, to offer reference for sports psychology research。

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3篇

积极心理学论文范文3篇
(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当前世界愈演愈烈的种族和宗教冲突,人们对当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困惑,广大普通民众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挖掘和发 展人性的共同部分,即人性积极的一面。“积极”一词来自拉丁语positism,具有“实际”或“潜在”的意思,这既包括内心冲突,也包括潜在的内在能力。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基本含义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有两种。
第一种表述: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主观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第二,对个人成长而言,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 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等;第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的人 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⑵面对今天——快乐而充盈
研究发现,在每个年龄阶段虽然都存在着不快乐的人,但还必须承认,同时也有着许多快乐的人(MarcelaKogan,2001)。Lyubomirsky比较了那些
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人,发现他们在认知、判断、动机和策略上有所差异,并且这种不同经常是自动化的,而并未被意识到的,主要表现在快乐的人对社会性比较信息较那些不快乐的人稍微迟钝些 (LyubomirskyS.,2001)。快乐与金钱的关系、快乐与信仰的关系以及快乐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等主题也有不少研究。比如,Diener、Horwitz和Emmions调查了福布斯排行榜中最有钱的100位美 国人,结果发现,他们仅比一般美国人多一点点快乐而且还有一些人感到非常不快乐。甚至有人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快乐的感受了。财富对快乐的影响如此小,有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事件、环境及 人口组成等因素在幸福感中所起的作用被差异中和了。为此,一种解释快乐理论提出,要想知道为什么有人比其他人更感快乐,那么就必须了解保持和提高长期快乐以及个体感情产生的认知过程和动机 水平。

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

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完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促进因素。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学习记忆学习环境设计有效教学[论文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跨学科合作的成果使得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文章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科学及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分别阐述了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往经验的不足和未来学习研究的走向。

一、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呈现的新特点(一)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历史看,有关学习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理学的领域。

但是,今天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已变得十分宽泛,其中包括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跨学科研究,同时还涉及跨文化研究、各具体学科领域的研究。

目前在学习领域已经取得的很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来自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重大进展,这种专业分布式的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学习科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学习研究的新进展已将科学与实践的关系带入一个新时代。

研究人员正在走出实验室,去关注学习发生的真实情境。

学校中教师、学生、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各行各业中的从业者和专家都已成为研究中的互动对象。

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校中的学习与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一起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研究中对于新兴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关注更使得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能通过开发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回报。

(三)学习理论流派纷呈由于学习研究的跨学科性,所以研究者既可以从某一专业角度解释人是学习本质,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进行理论的互补与创新。

因此,在今天的学习研究领域中,涌现出很多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可以说是流派纷呈、视角多元。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推荐文章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分析的相关论文热度: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热度: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论文热度: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大学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一《浅析积极心理学》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

我们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时发现它具有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它具有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里学研究领域意义局限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是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

二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

但是二战后,任务注意集中在第一项任务上,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和平的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

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积极心理学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了?塞利格蔓于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致力于使人们幸福生活为目标。

2、研究领域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分析论文(2)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分析论文(2)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分析论文(2)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分析论文篇二《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分析》摘要:介绍积极心理学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相关研究,阐述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应用意义。

关键词:心理;教育;行为一、积极心理学简介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 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 KnnonM. Sheldon) 和劳拉・金(Lawra King) 。

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

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2.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与现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就曾倡导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人本主义思潮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积极心理学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财富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却相对落后,负面心理层出不穷,而传统心理学许多理论似乎只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而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

因此,积极心理学就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的呼唤以及传统心理学研究的片面化等情况下应运而生。

《美国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杂志分别在2000 年和2001 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

1998 年11 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次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明确了积极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成为世界性的心理运动。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论文

积极⼼理学相关论⽂ “积极⼼理学是致⼒于研究⼈的发展潜⼒和美德的科学”。

Seligman认为积极⼼理学的⼒量,是帮助⼈们发现并利⽤⾃⼰的内在资源,从⽽提升个⼈素质和⽣活品质。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积极⼼理学相关论⽂,希望⼤家喜欢! 积极⼼理学相关论⽂篇⼀ 《积极⼼理学――⼀种正在兴起的热潮》 摘要:积极⼼理学是当前⼼理学研究的热点。

⽂章对积极⼼理学产⽣的背景、发展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等进⾏了系统阐述。

并对积极⼼理学研究的重点,如幸福感、乐观、积极组织等三个⽅⾯进⾏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积极⼼理学;主观幸福感;乐观;积极组织 1. 积极⼼理学的产⽣ 1.1 积极⼼理学产⽣的背景 在Seligman 当选美国⼼理学会(APA)主席⼏个⽉后的⼀天,他正在花园⾥与5岁的⼥⼉Nikki⼀起清理草坪。

Seligman ⼼想着赶快清理完毕,⽽⼥⼉却将草到处乱扔还⼿舞⾜蹈地跳起来,Seligman就很⽣⽓地向⼥⼉⼤喊。

这时,⼥⼉⾛过来对Seligman说:“爸爸,我要和你谈⼀谈。

从三岁到五岁,我就⼀直是⼀个爱发牢骚的⼈,我每天都发牢骚。

当我满五岁的时候,我决定不再发牢骚了,不过这是⼀个⾮常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再发牢骚了,你能不再做⼀个爱咆哮的⼈吗?” ⼥⼉的⼀番话让Seligman想到在抚养孩⼦⽅⾯的问题、个⼈以及职业上的⼀些问题。

Seligman意识到抚养孩⼦不仅是要纠正他们的错误,更是要深⼊他们的⼼灵,引导他们去发现、增强⾃⾝具有的良好品质。

与⼥⼉的这次经历更让Seligman意识到在⼼理学的科学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次世界⼤战以前,⼼理学主要有三个任务:治疗精神疾病、使⼈们的⽣活更有意义、识别和培养天才。

但是⼆战结束后,战争带给⼈们的极⼤地创伤,因此⼼理学的重⼼就转变为如何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们的⼼理疾病。

随后⼼理学的发展也就偏向于诊断和治疗个⼈的精神痛苦,从⽽出现了⼀⼤批对⼈的精神失常和负向情绪的研究,如离异、死亡、吸毒等。

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于20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以Seligman与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将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的个别发生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移到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毕生发展问题。

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提高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培养积极人格的工作中,自身的主观体验变得更加积极,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格,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关键词:毕生发展观主观幸福感乐观应付方式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大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发展特点有共性也有个性。

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应该在关注共同问题的同时,预防个别事件的发生。

高校虽然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举措,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而且经常陷于被突发事件拖着走的境地。

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放慢脚步,在反思之前所做工作的同时,找寻一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视角。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通过积极品质的挖掘,让学生自身塑造的更加健康,更积极的面对各种压力和问题。

当今大学教育的重心已经从知识的学习转变成素质的提高,根据毕生发展观理论,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应该努力完善人格、提高自身应对挫折的能力,为进入社会作充分的准备。

而积极心理学正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崭新的视角:即通过发掘和塑造人类自身的积极潜力,形成积极的人格以及自身有效的应对生活压力的技巧和策略,来促进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更有效的面对困难和更幸福健康的生活。

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

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

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简谈积极心理学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高职教师对高职学生干部抱有负向期待,在培养人格品质和制定培养制度的过程中均将高职学生干部看成有缺陷的人。

这致使学生干部在培养过程中感受到消极体验,培养效果不甚理想。

为此,应该转变思想,将积极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到高职学生干部培养中来,使学生干部获得积极心理体验、形成积极人格品质、形成积极培养制度。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本文的高职学生干部指的是在高职院校学生会、自律会等学生群体和组织中担任干部的学生。

高职学生干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目前高职学生干部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对策和思路。

积极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股重要的研究思潮。

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它具有激发个体内在积极力量、使治疗过程充满愉悦、提高时效性等优点。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论运用于高职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以达到促进高职学生干部发展的目的。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

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认为应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1]积极心理学是与传统心理学相比较而言的。

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心理学过分重视心理疾病,这导致了一些弊端――使“心理学潜在的观念将人类的本质嵌套进了疾病模式”[2]。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期末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期末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期末论文积极心理学是主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创新路径分析》摘要:完善大学生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采用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培育学生党员的积极人格,增加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体验,营造积极的党建组织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创新;高校;学生党建;路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其主要职能是汇聚优秀青年学生,在学校发展、服务师生、党组织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

随着时代变迁,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应积极借鉴并运用心理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工作水平。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热点,借鉴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用新的视角和实践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应对挑战,有利于党建工作创新性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的美国,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虽然积极心理学历史较短,但是它的影响早已超出美国,波及世界各国的心理学界。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正蓬勃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非常关注,研究者都普遍感受到这是一门幸福学科,它本土化的过程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论的生动实践。

传统心理学主张关注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积极心理学则主张从“积极”角度入手,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发挥人的潜在动力,塑造人的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的论文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积极心理学的论文一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本文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学对我们的启示,从而让积极心理学能更好成为人类的福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身心健康和谐消费心理咨询积极幻想1 引言提到心理学,人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到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长期以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和病态人格及异常行为,而正常行为却常被忽视。

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活得更幸福和更有意义。

于是,积极心理学便应运而生,并从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哈佛等众多高校,积极心理学是最受欢迎的课程,足以说明其影响力。

究竟我们能从积极心理学中学到什么?得到哪些启示?答案很多,本文将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此之前,我想先对积极心理学做个简单的介绍。

2 积极心理学简介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

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

他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

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

在1998年《APA Monitor 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3个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患;(2)让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天才。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其思想已经渗透进了心理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综述》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关注人类的幸福、力量与最佳机能,致力于对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体特征及促进它们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科学研究。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其思想已经渗透进了心理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社会领域。

本文主要关注积极心理学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人力资源开发、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人力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48—0220世纪30年代,T 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有关生活意义的研究开启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1]。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的新思潮,主要利用心理学当前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等方面[2]。

前任APA主席Seligeman在1997年就任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思想,次年他在APA大会上的发言翻开了积极心理学行动的篇章,故Seligeman及其搭档Csikzentmihalyi成为了积极心理学的首倡者。

2000年他们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3]。

由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于2002年的正式出版,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4]。

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不仅得到了西方心理学家的关注,在我国也有广泛的应用。

一、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相结合。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探究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探究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探究论文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挖掘其潜力,公司应深入领悟积极心理学的真谛,在人性化与个性化的管理中使员工的正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探究论文篇一《积极心理学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运用探究》摘要:积极心理学在企业员工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在心情愉悦中超额完成工作量,提高公司收益。

本文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员工管理的意义,阐述了企业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解决企业员工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企业;员工管理;运用前言: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员工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较为核心的一个。

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就必须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使员工乐于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找到寄托。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关键看怎样去挖掘,如果公司能充分发现并利用这一点,就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挖掘其潜力,公司应深入领悟积极心理学的真谛,在人性化与个性化的管理中使员工的正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一、积极心理学的意义积极心理学指的是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概念。

这是一种以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评价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的方法,学会运用积极心理学,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对企业管理的积极效益。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既有积极乐观的一面,也有消极懈怠的一面。

积极表现为自信、快乐、阳光、幸福、宽容、希望等,消极表现为盲从、自私、自卑、懒惰、贪婪等。

企业管理人员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避免其消极因素,主动关怀下属,帮助员工进行情绪调节和转换,尽量避免员工带着情绪工作给公司带来损失,并积极促使员工高效率投入到工作中,给公司带来实效。

(二)有助于缓解工作疲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心灵捕手》所想于幸福
——只要心中有景,到处都是花香满径
XXX学院 XXX班 XXX
国庆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平凡百姓的新闻,记者向采访对象发问:“你幸福吗?”问题虽然简单,答案却是千奇百怪。

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良好市民,抄袭网上的回复即兴演绎出下面一段对话就是:——你幸福吗?
——我不姓福,我姓蓝。

——那你满足吗?
——我畲族的。

前一阵子在校园网观看了一部典型的讲诉人心理的影片《心灵捕手》,又名《骄阳似我》。

男主角威尔.杭特虽然聪明绝顶,但是却有着严重的心结,最终在数学教授的好友肖恩.马格瑞的引导下敞开了心扉,并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方向。

可以看出,威尔.杭特的生活中缺少了一种积极因素。

积极的心理对一个人很重要。

生活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生活,同样一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就决定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威尔.杭特开始时候就是因为自己孤儿的身份所以自卑,自暴自弃,并且终日与一群小混混混在一起,差点就因此惹上了牢狱之灾。

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逆境也会生活得很好,心情好了,看到的所有景物都会是美好的,困难也会成为你成长的奠基,迎风破浪,直达沧海。

悲观的人,心境截然相反,遇到困难总是想着怎么办,怎么做,总是害怕自己会失败,对待生活,看不到美好的一面。

一个人是否年轻,就要看他的心理状态。

年轻无关年龄,只在于心理状态。

积极开朗地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快乐地生活是幸福的根源。

“快乐生活”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

关于过去的积极情感(安宁、知足和满意)。

关于现在的积极情感(躯体愉快:指直接且相对短暂
的知觉上的欢快)和(复杂愉快:是指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乐趣)。

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则是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

快乐生活是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

“充实生活”是指充分利用个人优点、天分和潜能.人的思想需要用一生来成长,在生活切忌不要做塑料人,积极的生活但同时也要保持一颗乐观清醒的头脑,只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才能开辟新的生活,成功不可模仿亦是不可被复制,人生不可能又有相同的路,自己的路要自己不断的去寻觅和探索,只要你去执着的走自己选择的路,总有一天会发生奇迹。

也许,我们的童年并不像威尔.杭特那样的凄惨;也许,我们的未来也并不一定能有肖恩.马格瑞中年丧妻的那般痛苦;也许,我们人生旅途中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前行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晨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的翱翔;也许...唯有把握现在,积极乐观地生活,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不必要的也许了...
幸福,很简单的两个字,却是一个令人不能安然淡定的名词。

一些人可以科学的解释幸福的定义,却全然不知早已偏离了生活的正轨;另一些人呢,快快乐乐的充实地生活着,这是对幸福的最好的诠释了。

诚然,幸福一词难以用言语来定义,只有用心去体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感觉到幸福的存在。

一句话:只要心中有景,到处都是花香满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