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它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阶级斗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在社会科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思维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矛盾、辨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分析矛盾是指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辨证思维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阶级斗争是指通过对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通过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变世界。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变革。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它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矛盾、辨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OC)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世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
第一节两种对立的联系和发展观两相对立的两种宇宙1卷1991版第300反对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
“形而上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为“Ta mara ta physika为研定为《物理学之后》。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后》这本书传入我国后有人根据《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为道将此书名译为《形而上学》。
止的片面的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和现象。
这种用法是从黑格尔开始的。
学”体有绝对主如庸俗进化论、激变论等。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是指形而上学在对待联系和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位移。
(一)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互局系。
(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必然导致把世界看成根本上是静止不变的。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形态和种类都是永远天认一说的事不过世界本质上是不动的。
(三)形而上学用根本否定矛盾存在的思维方式看世界上的一切事观的量会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存在片面性、不客观、独断论等严重的缺陷。
联系朴素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1、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来看世界的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普遍与特殊等各种关系。
世界的物质是由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
不了解具体事物作为部不到具体事物与整体及整体中的其他部分、系统及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之间方法”——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
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看问的现我国唯的观点。
2、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动、变化和发展中。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及其规律
《老子》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 一个统一体中。
“武”由“止、弋”组成。 弋即戈,是一种带长柄的兵器。 “武”即武力、战争,其本意却 是停止战争,求得和平。
矛盾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 个统一体中。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 在特定条件下,石 头与战争就联系起 来。
电影《英雄儿女》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同时联系的条件又是多样的、可变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的条件:
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 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 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 多种多样的。大体说来有: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物存在和 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联系的多样性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 其方法论意义: (1)相互区别:绝对 性和相对性,共性与个 性; (2)相互统一:共性 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 统帅和制约个性; (3)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纲2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1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1节物质世界和实践⑴识记:世界观。
答:就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
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一元论。
答: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
二元论。
答: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主观唯心主义。
答: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答: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运动和静止。
答: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时间和空间。
答: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实践的本质。
答: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答: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⑵领会:哲学基本问题。
答: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答: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同的事物。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物质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 物质的互联互通首先,得说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咱们身边的万物,不管是大到星辰,还是小到微尘,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就像咱们常说的“天高任鸟飞”,其实天上的鸟儿飞得再高,也离不开地面的牵引力。
同样,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也都在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
比如一棵树,它的根会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树叶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些都影响着周围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不得不提生态系统的平衡了。
生态系统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任何一根线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网的稳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森林砍伐过度,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链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质世界里的这些联系,实际上是互相依赖的。
2. 物质的永恒发展2.1 变化中的稳定接下来,聊聊物质的永恒发展。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就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变化其实是常态。
物质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在不断地经历演变和进化。
比如,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慢慢变成土壤;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进步,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步都充满了变革。
2.2 发展中的协调然而,这种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混乱,而是有序的、协调的。
就像老话说的“曲终人散,余音绕梁”,虽然个体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却是保持的。
自然界的演变是有规律的,天体的运行、气候的变化,这些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实现更加和谐的未来。
3. 联系与发展:互相交织3.1 联系推动发展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联系推动发展,发展又促进联系。
自考马原复习笔记1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概念:世界观: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世界的本质问题就必须说明思维和存在或者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主要是四位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
哲学的第二个问题是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在矛盾的存在。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世界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法国笛卡尔)。
一元论分为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宋代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王守仁“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宋代朱熹“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神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理论
的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与总特征分别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三个,分别是:
1、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3、一分为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有几个不同:
1、含义不同。
唯心辩证法是把客观世界归结为精神的基础上去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而唯物辩证法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发展的高级形态。
2、表现形式不同。
唯心论认为在现实社会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
客观精神,而唯物辩证法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是宇宙观、认识论与方法论。
《马哲》第四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联系的多样性
0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总结词
发展的定义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过程。
详细描述
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上升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变化,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进步。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解决和深化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过程。
指导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和方案,避免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
联系的观点
指导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发展的观点
VS
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辩证关系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是克服了肯定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克服了否定阶段的孤立性和静止性而形成的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的认识。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指导我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要正确对待事物的曲折发展,正确处理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在克服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新事物。
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形式,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
发展的观点
指导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了完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学说的科学体系,⾸先必须了解它的总的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就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的。
第⼀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悉地考察⾃然界或⼈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穷⽆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60页)唯物辩证法既然是要回答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所以,⾸先就要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把普遍联系的观点当作⾃⼰学说的第⼀个总的特征和起点,为此,恩格斯曾⼀再把辩证法看作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21页)⼀、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制约。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性。
凡是真实的联系都是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先就是要从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反对⽤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客观事物,去代替客观事物本⾝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观点,同其他观点⼀样,也是建⽴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的,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诡辩论的⼀个重要特征,就是主观地任意联系,就是从主观臆想出发,把风马⽜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起,所以,抛开联系的客观性去讲普遍联系,就会从根本上背离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作中就会犯这样的错或那样的错误,如说什么:“国际上⼀阵风,国内就抛起⼀层浪”等等,把苏联的赫鲁晓夫和中国的刘少奇联系起来,得出了“⽂化⼤⾰命”的错误理论,导致了⼀场灾难,就是证明。
②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从具体事物、现象来看,⼀切事物、现象都不能孤⽴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课外补充资料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2)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②世界的永恒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光阴四季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再返。
3.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之广
国与国之间,国内各领域
经济 政治 文化
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海啸,克什米尔地震
反对主观臆造和随心所欲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中国春秋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周王室衰弱,诸侯争 霸,弱肉强食。晋国想灭掉虢国,而虞国和虢国是邻 国,要灭虢国必须经过虞国。于是,晋国国王送给虞 国的国君大量的珍宝美女,向虞国表示友好,提出借 道的要求。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向国君进谏说:‚虢国 是虞国的外围。如果虢国被灭亡了,虞国必定也会很 快灭亡。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国与虢 国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呀。‛虞国国君贪图晋国的珍宝 美女,不听大臣们的劝阻,还是答应借道给晋国。这 年冬天,晋国借道虞国,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虢国。在 还师回国的途中,晋军又乘机捉住了虞国国君,灭了 虞国。
你的幸运数字是……
幸运数字一定能带给你幸运吗?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 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 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 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2、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横向联系、纵向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主要联系、非主要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猫鼠和解?
辽源市东丰县大阳镇的一户普通人家出现了“猫鼠一家亲”的现象
这绝对是个别现象
对于花花的异常表现,我们专门请教了生物学专家, 专家首先明确了一点,这绝对是个别现象。
人类这种高等动物是从古猿这种低等动物进化而来
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是前进性和上升性的。
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符合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方法论意义在于,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的观点,善于区分新旧事物,推陈出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和理论的支撑。
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同时,它强调了发展的前进性和上升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新事物将取代旧事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个人来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和方法论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环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善于区分新旧事物,破旧立新,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4.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
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鲜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简答)答: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简答)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心的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1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市场营销13-2班
第一组组员:宋雅琴,宋俊,胥雪,孙建惠,汤庄兰,孙磊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我认为,认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联系,而忽视其他部分、其他方面的联系。
第二,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三,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
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动变化,而且还认为世界是由低级
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挡的规律。
我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因此,新事物能快速的成长,最终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前提下孕育而成,它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了旧事物。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前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而后者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它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相当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出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
变更,而且有性质的根本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哪个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一类事物只能产生同一类事物,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采取的是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前者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而它主张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坚持两点论。
后者从根本上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外力推动的结果,因而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看不到另一方面,坚持一点论。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根本规律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我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的具体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相互贯通。
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而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
最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辨证统一的。
我认为,首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事
互相联结的。
①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
<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导个别,所以,在认识过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2>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