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它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阶级斗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在社会科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可以用来研究思维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矛盾、辨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分析矛盾是指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辨证思维是指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阶级斗争是指通过对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通过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变世界。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变革。

总之,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它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通过对事物的矛盾和变化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包括分析矛盾、辨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

唯物辩证法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市场营销13-2班第一组组员:宋雅琴,宋俊,胥雪,孙建惠,汤庄兰,孙磊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

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离不开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而任何人又不能不与社会发生各种联系,孤立的人是不存在的。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我认为,认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来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不要只看到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联系,而忽视其他部分、其他方面的联系。

第二,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三,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倾向。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永世长存的事物。

唯物辩证法不仅一般地承认运动变化,而且还认为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恒发展过程,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挡的规律。

我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因此,新事物能快速的成长,最终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前提下孕育而成,它克服了旧事物的缺点,并且添加了一些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OC)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DOC)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世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

第一节两种对立的联系和发展观两相对立的两种宇宙1卷1991版第300反对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

“形而上学”一词在古希腊文中为“Ta mara ta physika为研定为《物理学之后》。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后》这本书传入我国后有人根据《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为道将此书名译为《形而上学》。

止的片面的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事物和现象。

这种用法是从黑格尔开始的。

学”体有绝对主如庸俗进化论、激变论等。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形而上学的联系和发展观是指形而上学在对待联系和发展的问题发展的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位移。

(一)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互局系。

(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必然导致把世界看成根本上是静止不变的。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形态和种类都是永远天认一说的事不过世界本质上是不动的。

(三)形而上学用根本否定矛盾存在的思维方式看世界上的一切事观的量会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形而上学的宇宙观存在片面性、不客观、独断论等严重的缺陷。

联系朴素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1、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来看世界的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普遍与特殊等各种关系。

世界的物质是由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

不了解具体事物作为部不到具体事物与整体及整体中的其他部分、系统及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之间方法”——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

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思维方式看问的现我国唯的观点。

2、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动、变化和发展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联系及其特点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以下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

第一,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依人的意识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第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

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

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实际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及系统性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在工作中我们要把整体性原则作为基本的出发点,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

作为整体,系统是由部分组成的,但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整体的功能也不是部分功能的机械相加。

要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联系中综合地、系统地把握事物,避免孤立地、片面地看事物,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注意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随便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联系起来。

第二,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能使我们正确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马克思(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4.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5.把握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要特别注意避免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的片面性。

人们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从事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往往是因为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

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分别使用这三个范畴时,它们各有侧重。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变化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包括事物的性质、数量、位置、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改变;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鲜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简答)答:①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②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③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简答)答: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中心的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1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比如世界是如何运转的?物质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1.1 物质的互联互通首先,得说说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咱们身边的万物,不管是大到星辰,还是小到微尘,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就像咱们常说的“天高任鸟飞”,其实天上的鸟儿飞得再高,也离不开地面的牵引力。

同样,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也都在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

比如一棵树,它的根会吸收土壤里的养分,树叶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些都影响着周围的动植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2 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就不得不提生态系统的平衡了。

生态系统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任何一根线的断裂,都会影响整个网的稳定。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森林砍伐过度,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食物链就会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俗话说得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质世界里的这些联系,实际上是互相依赖的。

2. 物质的永恒发展2.1 变化中的稳定接下来,聊聊物质的永恒发展。

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就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变化其实是常态。

物质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它们在不断地经历演变和进化。

比如,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和侵蚀,慢慢变成土壤;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进步,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每一步都充满了变革。

2.2 发展中的协调然而,这种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混乱,而是有序的、协调的。

就像老话说的“曲终人散,余音绕梁”,虽然个体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却是保持的。

自然界的演变是有规律的,天体的运行、气候的变化,这些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人类的发展也是如此,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实现更加和谐的未来。

3. 联系与发展:互相交织3.1 联系推动发展物质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

联系推动发展,发展又促进联系。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1.1 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

物质世界是指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了所有的物质事物,如地球、空气、水、树木、花草、动物、人类等。

这些物质事物都是由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二、1.2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物质世界中的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守恒:在物质世界中,能量是守恒的。

这意味着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太阳发出的光能被地球吸收,然后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回大气层,再被其他物体吸收并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信息传递:在物质世界中,信息也是可以传递的。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我们的眼睛会接收到猫的图像信号,然后将这个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同样,当我们听到猫叫声时,耳朵也会接收到声音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3. 相互作用:在物质世界中,各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是因为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是因为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人类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是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

三、2.1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种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自然界的发展: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不断地生长、衰老和死亡。

例如,树木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然后逐渐枯萎;昆虫从幼虫变成成虫,然后产卵繁殖后代。

这种发展过程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也是物质世界的永恒特征。

2. 社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发展现象。

例如,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的繁荣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发展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物质世界的永恒特征。

3. 个体的成长:在个体层面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例如,婴儿学会走路、说话;青少年学会独立思考、判断;成年人学会承担责任、关爱他人。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即唯物辩证法理论
的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与总特征分别是什么?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三个,分别是:
1、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3、一分为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有几个不同:
1、含义不同。

唯心辩证法是把客观世界归结为精神的基础上去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而唯物辩证法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发展的高级形态。

2、表现形式不同。

唯心论认为在现实社会之外独立存在着一种
客观精神,而唯物辩证法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是宇宙观、认识论与方法论。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含义;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主要提问的就是世界以什么状态存有的问题。

其主要就是马克思在稀释和抨击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构成的。

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理论都属德国古典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就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辨析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总和。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马克思一个人的哲学,是继承了前人的理论而产生的,其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辩证法主要包括两大特征(事物的状态)三大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以及五对范畴(事物的表现形式)。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一)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矛盾。

(二)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地位: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特征(1)普遍性。

(2)客观性。

(3)多样性。

(4)条件性。

(5)系统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看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1、发展的含义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至高级,由旧有物质至崭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世界就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1)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反映事物运动的总趋势。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了完整地把握唯物辩证法学说的科学体系,⾸先必须了解它的总的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就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揭⽰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本质的。

第⼀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悉地考察⾃然界或⼈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穷⽆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60页)唯物辩证法既然是要回答世界上各种事物、现象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所以,⾸先就要承认世界的普遍联系,把普遍联系的观点当作⾃⼰学说的第⼀个总的特征和起点,为此,恩格斯曾⼀再把辩证法看作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21页)⼀、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联系作为哲学范畴,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相互制约。

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性。

凡是真实的联系都是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不是外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先就是要从客观事物本⾝所固有的联系出发,反对⽤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客观事物,去代替客观事物本⾝的联系。

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观点,同其他观点⼀样,也是建⽴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的,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这是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

诡辩论的⼀个重要特征,就是主观地任意联系,就是从主观臆想出发,把风马⽜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起,所以,抛开联系的客观性去讲普遍联系,就会从根本上背离唯物辩证法,在实际⼯作中就会犯这样的错或那样的错误,如说什么:“国际上⼀阵风,国内就抛起⼀层浪”等等,把苏联的赫鲁晓夫和中国的刘少奇联系起来,得出了“⽂化⼤⾰命”的错误理论,导致了⼀场灾难,就是证明。

②坚持了联系的客观性,也就从根本上坚持了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第⼀,从具体事物、现象来看,⼀切事物、现象都不能孤⽴地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1.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和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在不同事物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量变与质变。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否定之否定。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自身、自我更新的过程,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1.2 唯物辩证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我国的经济发展就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推动量变与质变的过程来实现的。

在新时代,我国正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社会不公等,我们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1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观点,它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世界观。

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站在实际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事物,避免片面性和简单化的理解。

2.2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是一种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矛盾分析法、量变与质变法、否定之否定法等基本原则,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一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找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结论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如下:
1、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3、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基本规律,以及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五对基本范畴。

4、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

5、辩证法的各对基本范畴则从不同方面揭示和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

总体上看,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一基本特征的揭示和反映。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2.19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课外补充资料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

(2)普遍性:事物之间、内部各要素之间。

(3)多样性:形式是多样的。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否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常见的哲学谚语】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②世界的永恒发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光阴四季催人老,日月如梭不再返。

3.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之广
国与国之间,国内各领域
经济 政治 文化
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海啸,克什米尔地震
反对主观臆造和随心所欲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

中国春秋时期,作为中央政府的周王室衰弱,诸侯争 霸,弱肉强食。晋国想灭掉虢国,而虞国和虢国是邻 国,要灭虢国必须经过虞国。于是,晋国国王送给虞 国的国君大量的珍宝美女,向虞国表示友好,提出借 道的要求。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向国君进谏说:‚虢国 是虞国的外围。如果虢国被灭亡了,虞国必定也会很 快灭亡。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国与虢 国之间就是这种关系呀。‛虞国国君贪图晋国的珍宝 美女,不听大臣们的劝阻,还是答应借道给晋国。这 年冬天,晋国借道虞国,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虢国。在 还师回国的途中,晋军又乘机捉住了虞国国君,灭了 虞国。
你的幸运数字是……
幸运数字一定能带给你幸运吗?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 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 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 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 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 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 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恩格斯
2、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的多样性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横向联系、纵向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主要联系、非主要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猫鼠和解?
辽源市东丰县大阳镇的一户普通人家出现了“猫鼠一家亲”的现象
这绝对是个别现象

对于花花的异常表现,我们专门请教了生物学专家, 专家首先明确了一点,这绝对是个别现象。
人类这种高等动物是从古猿这种低等动物进化而来
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首先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 胜的决心,坚定不移的走建设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 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第三节
•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
(一)定义: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 象就是结果。
•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 间引起和被引起的的关系。
• 因果联系的多样形式:一因多果, 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四)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
• 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 生的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一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 好的总结经验教训,更好指导今后 的行动。
•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
1.内容决定形式,形势依赖于 内容。
2.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 用。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 两者的矛盾运动。
(三)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 理的重要意义
• 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重视 内容,但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 反作用,注意内容,根据内容的需 要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
(二)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对立统 一关系
1.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 区别和对立。
2.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
1)二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2)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掌握两者辩证关系原理的重 要意义。
• 首先,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 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 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 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坏处 着想,向好处努力。
• 显著特点: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 因果关系是在时间上先后相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 (哲学)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

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

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

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论无生物》中记载,当毕达哥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

毕达哥拉斯还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

他明确地把爱智者归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联系在了一起。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

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单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单选)如果只见事物之间的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孤立地把世界,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之间质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状态,这是相对主义的观眯。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单选)联系具有多样性。

(多选)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单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多选)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第二,新事物优起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简答)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限难曲折的过程。

这是因为: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在一定时期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总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扼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理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但是,不管经历怎样的限难和曲折,新事物必然会战胜并取代旧事物。

(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论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单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单选)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单选)质量互变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单选)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提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简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论述)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1)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单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决定了矛盾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这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单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

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年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例如,福与祸、安与危、先进与落后、胜利与失败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多选)敌对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固然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面,生物体内的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社会生活当中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和商讨等等,也都属于矛盾的斗争性的表现(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单选)事物发展的动物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多选)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论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内部。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个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加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论述)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单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单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多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多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单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二)质量互变规律(简答)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对于认识和实践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单选)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单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