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及构思立意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4、联想和想象 《梦天》(李贺) 韩冬郎即席为诗 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 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 兼呈畏之员外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诗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凰, 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 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诗人又联想到 ,传说中凤凰产在 丹山,它喜欢栖息的是梧桐树。经过想象的驰骋 ,便 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 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 声 ,附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人。多 么富于诗情画意的描绘!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跃 然纸上。诗人使用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 的情境、画面。
(二)表达方式
1、抒情 1)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积雨辋川庄作》) 寓情于景( 《登高》 ) 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 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 诗歌此时无声胜有声,显得委婉含蓄,回味无穷。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梦游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直接的描写。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 2)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起烘 托作用。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魅力) 3)细节描写:抓住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烘托环境气氛、 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旨、表达情感的作用。 残灯无言听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授江州司 马》(元稹)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 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 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艺术构思与表达手法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艺术构思与表达手法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艺术构思与表达手法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们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鉴赏古代诗词,需要理解其艺术构思与表达手法,这样才能深入领悟诗词的内涵和韵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古代诗词中的艺术构思与表达手法。

一、古代诗词的艺术构思1.1 起承转合的结构古代诗词通常遵循起承转合的结构,使诗词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起句引人入胜,承句展开意境,转句产生波澜,合句收束全诗。

这种结构使诗词具有紧凑的内在逻辑和强烈的感染力。

1.2 寓情于景的手法古代诗词善于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景与情相互交融,使诗词具有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内涵。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通过描绘鹳雀楼上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远方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1.3 对比映衬对比映衬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构思手法,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或情感,突出诗中的主题。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比国破家亡的悲痛与春天的生机盎然,映衬出诗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二、古代诗词的表达手法2.1 意象与象征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彩,诗人通过选取独特的自然景物或事物,赋予其深刻的象征意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的明月和霜,分别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对故乡的思念。

2.2 修辞手法古代诗词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如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诗人运用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赤壁古战场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2.3 语言风格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清新脱俗,有的雄浑豪放,有的含蓄婉约。

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使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

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

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歌鉴赏之构思立意(课堂PPT)

诗歌鉴赏之构思立意(课堂PPT)
33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w绾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34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
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 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37
6、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 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 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38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
用?
答案: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
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41
8、过渡(承上启下)

鹧鸪天 辛弃疾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 夜娖银胡録,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 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5
(2008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 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 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1.起承转合:①“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点: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起”而续“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由面到点、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整体到细节),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承”的作用主要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

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③“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

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

无论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轨迹。

“转”在诗词结构对应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过片”。

“转”往往还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转”在诗中作用相当重要: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④妙“合”主旨:“合”是指诗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聚焦之处,是诗中谜底揭开之所。

“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结,有的暗束;有的质朴浑然,有的婉曲蕴藉。

“合”的作用有:呼应开头,完善结构;总结前文,收束全篇;揭示中心,升华主旨。

如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结构技巧-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
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3、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 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 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 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小见大
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 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 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 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
抑扬
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 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 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 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杨”、“欲 扬先抑” 想褒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贬处落笔,而是从相反处落笔。 多用叙事来写人。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 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乐景 乐情
哀景 哀情
2.借景抒情: 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 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 后。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四、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这些技巧 对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有很大帮助。

2.3.3)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及构思立意

2.3.3)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及构思立意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 衷的一首七绝。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 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 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 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 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明手法)词 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 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详分析)用 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 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效果情感)
甲午江行 南宋 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
此诗是作者在长江行次见南宋军容而作,表达了作者对消灭 金国恢复国土的憧憬。
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诗歌主题:一丽收复中原,还我 河山。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衬托象征渲染烘托用典等
诗歌鉴赏 之表现手法
命题揭秘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 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 织方式,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 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衬托、 象征、渲染、烘托、用典等。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 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 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的描写,在渲染场面雄伟壮丽的同时,也为 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 好的烘托作用。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 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 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无人知道外边寒)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 国(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感叹王 朝兴衰(惟有树长生) 。
借代:通常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 物,可以使诗歌语言简练含蓄。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互文:言简意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反问:放在诗首多为启下,引出下文,做铺垫; 放在末尾的作用多为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 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 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故人之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 另一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 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

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

鉴赏诗歌的构思立意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

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照应、抑扬等。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这种构思立意追求的是“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蝶恋花·出塞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分析“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句的语言特色,即诗句使用的修辞、诗句中景物的关系等,然后还要结合诗句的主旨和情感进行分析。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即以景结情。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可分为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三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这首诗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结构技巧。

题干中说“首尾呼应”,因此分析的重点是结合律诗的特点阐释诗歌是如何首尾呼应的。

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

尾联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

“坐看”照应“望”字和次句中的“遥”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相呼应,表明是在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

(全)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

(全)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即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

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一)诗歌中的表达方式1.记叙: 2.议论※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3.描写:(1)间接描写即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

侧面描写就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2)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3)白描(4)细节描写即对细小情节的描写。

它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动静结合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6)点面结合(7)虚实结合,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9)描写景物的角度:1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

2形状、声音、色彩、情态等。

3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4还有动与静、点和面、明和暗、繁笔与简笔等。

(常两两结合、对比、映照)4.抒情: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情因景生②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景随情移3触景生情※景的哀乐与情的哀乐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③借物抒情(即托物言志,象征手法)④借古抒情(怀古伤今、借古喻今)(二)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拟、比喻、对比、借代、夸张、对偶、互文、用典、双关、反复、排比等。

1、比拟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常见有拟人与拟物两种类型。

2、比喻比喻的基本修辞作用是能够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

高三语文 鉴赏古诗的构思立意技巧

高三语文 鉴赏古诗的构思立意技巧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 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 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这不仅加 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 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我们 就不得而知。
举例讲解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后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侯。 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的“悔”意,全诗通过对少妇心 理变化过程的刻画,表现了少妇因触春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 出了“闺怨”的主题。这就是采用了先扬后抑(欲抑先扬)的技法。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问题:诗歌尾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 “愁”?
【答题分析】 1.审题。题干要求有二,一是赏析诗歌尾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结 合诗意分析“短愁”中“愁”的含义。 2.尾句“微吟寄短愁”,从结构上说,收束全诗;从诗意上说,经过 前面的蓄势,情感都凝聚在一个“愁”字上(这也正是诗的主旨),一 字作结,一字点题,乃卒章显志之法。“短愁”乃羁旅思乡之愁。 3.组织精当语言,分层作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1.抑扬结合:“抑”就是贬抑,对事物进行否定、贬低;“扬”就是褒扬,对事物进行肯定、赞赏。

抑扬运用时,只强调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起衬托作用。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欲扬先抑,一种是欲抑先扬。

2.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含意。

例如: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萧索、鸳鸯象征爱情等。

3.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5.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6.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7.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

“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

8.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融景生情,因物起兴。

【方法技巧】1.解题思路(1)要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概念及表达效果,课后要认真阅读[相关资料链接]的内容。

(2)贴近诗句分析表现手法的形成过程及表达效果。

如上面的几个例题都需要按照此点作答。

(3)联系背景材料作答。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诗的主旨。

(4)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因此不要忘了最后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题步骤(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7【古代诗歌阅读】构思立意(结构技巧)

7【古代诗歌阅读】构思立意(结构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五)——构思立意(结构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诗歌的表达技巧之构思立意(结构技巧)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

从景情关系角度:以景结情;从诗歌的主旨角度: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从诗歌情感的变化角度:抑扬。

【知识概述】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

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术。

常见的诗歌构思立意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①结构技巧的辨别与分析;②某个形象、某句诗或某联诗的作用。

【示例】(1)卒章显志李白《行路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结尾有何表达效果?答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诗歌主题,表达了实现理想的豁达。

(2)以景结情请赏析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两句。

答案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3)抑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请赏析诗歌运用的结构技巧。

答案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4)铺垫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我言秋日胜春朝”为下文赞美秋日做了铺垫。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诗歌的鉴赏需要关注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1.象征手法:通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符号、形象、意象等来代
表或暗示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用春天来象征希望和新生。

2.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比较来突显它
们的共同之处或特点。

例如,将心比作苍穹,形容心情广阔。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性和行为,以增强
表达的形象感。

例如,用“秋风”“呼啸”来描述风的声音。

4.排比手法:通过使用并列结构的句子,以强调同等重要的事
物或概念。

例如,"冰冷的风,寒冷的雨,无情的黑夜"。

5.对仗手法:通过对诗句中的词语、句子进行音、韵、意义上
的对应,以增强韵律和美感。

例如,“山隅隐隐”中的“隐隐”与“山隅”产生对仗。

6.修辞手法:包括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倒装等,以增强表达力和形象感。

7.节奏感和韵律感: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
过对诗句的音调、音节、重复等进行处理,使得整篇诗歌具有一种鲜明的韵律感。

8.意象和意境的营造:通过运用具体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
诗歌中的意象更加鲜活,以及透过意象的串联和延展,使得整篇诗歌中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这些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常常与主题、情感、氛围等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一首优秀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需要根据诗歌的风格、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综合鉴赏。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二、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 衬)、烘托、渲染、对比(对照)、抑扬(欲 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动静结合、以动 衬静)、正侧(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直抒 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 比兴、以小见大、白描、点面结合、借古讽今、 以景结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诗歌中的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 的。“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
写之。”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 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听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 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 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 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 怀愁。
(第一步指出手法)比喻。(2分) 【参考答案】
(第二步解释怎样运用手法)诗人把“浮云”比成那些 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把“日”比成皇帝,浮云遮住了 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 用。(2分) (第三步说明表达效果)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 情: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1分)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1分)
此诗末两句写由于专心听琴,不知不觉间,碧山 已为暮色笼罩,秋云也重重地暗下来。它从一个侧面 烘托出蜀僧睿琴声的美妙和琴艺的不凡。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2.对比、衬托、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三)修辞手法主要有: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9.比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1.衬托。

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几种表现手法的区别1.对比和衬托(1)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

诗歌赏析之表现手法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 别之情。)
对比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动 静 结 合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虚实相生 江城子
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典型表现手法:
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 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 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
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
古 诗 1.表现手法 词 表 对比,抑扬,衬托(正、 达 反衬)、联想,比兴。 技 巧 2.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等
诗歌诗歌鉴赏鉴赏之之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 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 楚,不要被迷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 衷的一首七绝。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句句写柳, 而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 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 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 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渲染
“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 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描写。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的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自己新酿造出的米 酒,微呈黄绿色,面上还有一些悬浮物细小如蚁;那 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这时天快黑了,看 来要下雪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发问也就水 到渠成:我想饮酒取暖,你能陪我喝一杯吗?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
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 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与下文描写的 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 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赞许燕昭王招贤纳 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 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试析“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一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 表达效果。
反衬。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 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斜阳下小 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透过暮霭深树, 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 幽而不暗。(分析)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 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静。
就是利用其它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作为陪 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 被陪衬事物更加性格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 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 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正衬
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 则景哀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结句高 昂乐观,境 界顿开,表 达对未来的 期望,实现 理想的向往。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 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 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 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 的愿望,点明主旨。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①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①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 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 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12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 写于隐居期间。
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
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反衬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丼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摘引前人诗文语句两种。用 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 或化用前人诗文语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 境,促使人联想而寓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 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 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 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是感到一种难 舍和难受。详分析 这种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 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谈效果, 表情感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 袒貂裘,略记寻呼处②。男儿身手和谁赌③,老来猛气还 轩举④。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甲午江行 南宋 毛珝 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
此诗是作者在长江行次见南宋军容而作,表达了作者对消灭 金国恢复国土的憧憬。
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诗歌主题:一丽收复中原,还我 河山。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
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 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作者身逢改朝换代,眼见异族入侵,无 力回天,只好沉潜隐居,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正流露 了作者这种重名节、弃荣华的高洁情怀。诗人通过 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本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4.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5.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 简要分析。
猛无畏、志存高远(勇猛、矫健也可)的形象。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 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从 而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清人冯浩评论此诗“有 神无迹”的象征手法高妙无 比,请简析其作用。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 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 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
简析这首清词结尾两句的表现手法。
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 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③ “深山”、“夕照”、“秋 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 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 怅之情。
诗歌鉴赏 之表现手法
命题揭秘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 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 织方式,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 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衬托、 象征、渲染、烘托、用典等。
对于“鉴赏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
注:①堵:量词,座,一般用于墙。 ②袒:裸露。 略记:大约记得。 ③赌:较量输赢。 ④轩举:高扬,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塑造鹰的形 象?请作简要分析。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首词上片没有全部直接写鹰, 而是写寒山、大地、秋空,为鹰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
所。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衬托鹰勇
何以思归?这便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 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 此诗乃当时所作。 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 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烘托
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 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 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描写的是周围环境的寂静, 说明听众完全沉浸在动人的艺术境界中,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人,用的是 烘托的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 之构思立意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
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
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
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照应。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 情怀。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明手法)词 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 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详分析)用 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 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 力。(效果情感)
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 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 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