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第四章 传播效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
一、传播主体
1、信源的可信性效果 可信度包含两个要素:传播者的信誉和专业权威性 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 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对传播者来讲,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 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2、休眠效果 这是由霍夫兰提出的用来解释可信性效果变化的 一个概念。根据艾宾豪斯的忘却曲线原理,人脑对 信息的记忆量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忘却是从 信息的次要属性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 信源与信息内容相联系的记忆会逐渐淡漠。这时, 由信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者消 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为完全地发挥出来。
对传播效果的理解: 1、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是指信息传播行为在受 传者身上引起了(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 等方面的)变化。通常从传播者为中心的角度, 以传播者的目的是否达到为判断是否产生效果的 标准。
2、 从宏观角度来解释,是指信息传播活动对受 众和整个社会产生的所有效果的总和,这种传播 效果可能表现为一种长期、潜在的综合效果。
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 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 关系; 2、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 3、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 “综合型”; 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 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说 服 效 果
实验当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周后
可信性效果的时间推移
记 忆 量
时间
艾宾豪斯的忘却曲线
效
“休眠效果”示意图
果
时间
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传播技巧是指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 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指出了大众传播产生效果必须通过一系列中介因 素发生作用,这些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有:
1、传播主体。 2、受众心理生理因素。 3、媒介自身条件。 4、意见领袖。 5、媒介环境。
主要研究领域: “传播流”研究 “态度改变”与说服效果的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
“传播流”研究 “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 种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使用与满足”论
受众的需求是促使其接触媒介的动因之一对“有 限效果论”的有益矫正;
“适度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①在认知、态度、行为层面上,只探讨了后两者, 而忽略了更早的认知阶段;
②只考察了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忽 略了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综合的信息活动所产生的 宏观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效果。
代表性成果: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卡兹《个人影响》、 罗杰斯《创新与普及》、 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说服性传播”研究
指受传者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发现了一些说服与态度改变之 间的关系的规律。 A .信息来源的信誉特征:权威性、专业性、知名度、 接近性等 B. 诉诸感情还是诉诸理性 C. 说一面理还是说两面理
盛行原因:
首先,大众传媒发展的迅速势头所产生的社会冲击是 巨大的。
其次,对传播媒介的利用达到空前的程度。 第三,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论。
评价:
唯意志论 ①过分夸大了传媒的力量和影响 ②否定了受众的能动性 ③对传播过程的描述过于简单
二、有限效果论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相当有限,往往小于 人际传播的影响力;而且传播媒介通常只能加强或削弱 受众的原有立场,很难改变他们顽固的态度和行为。
长期的
社会化 社会控制 媒介与社会变革
非预期的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一、“魔弹论” 、“皮下注射论” 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 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 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 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 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 的行动。
认知层面:关注、记忆、知识 态度层面:认识、观念、爱憎、立场 行为层面:支持、反对、行动
大众传播效果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 2、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传播效果的类型:
意图 预期的
时 间 短期的
个人的反应 媒介集中宣传
报道活动
个人的自发反应 集合的自发反应
推广与普及 知识的传播
第四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概念、类型 第二节 传播效果产生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概念、类型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 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的或社会的某种 行为的变化。也可以说传播者的传播行为对受众或整 个社会所造成的态度的改变或综合的影响,传播效果 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等三个层面。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与人们原有态度有 关; 与文化水平相关。
2、“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在接触到“反宣传”后,原先接受“一面提示”实验
的人几乎都达到了相反的观点,而那些原先接受“两面 提示”实验的人的态度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3、“明示材料”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要根据论题的复杂程度和传播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三、宏观效果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知沟”理论; “创新与扩散”理论; “培养分析”理论;
共同的特点: 第一,它们研究的焦点 大都集中于探索大众传播综 合、长期、宏观的社会效果; 第二,都强调传媒影响 的有力性; 第三,都与社会信息化 的现实密切结合在一起。
4、“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5、警钟效果(恐惧效果) “警钟效果”必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传播对象的属性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1、意见领袖的作用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 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 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大众传播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必须重视意见 领袖的存在及他们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