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粗浅论文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论文(共2篇)【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论文(共2篇)【语文教学论文】

第1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我国的诗歌艺术成就十分辉煌,诗歌文化遗产丰富。

引导学生在对语文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古代诗歌的艺术美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也是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和价值观的主要方法。

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容易走入思维误区。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洗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另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课程,帮助学生奠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要求高中老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仔细研究,总结出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要点,以从容应对高考。

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1.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语文老师作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者,需要准确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诗歌的特征,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

诗歌承载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才情,大多是他们人生经验、个人品性和艺术修养融合而成的精华,教师在教学前必然对其学习研究,感受参悟,进行再创造,然后实施于教学,。

此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教育,提高个人素养的过程。

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诗歌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作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抓诗歌的精髓,深刻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当然,高中语文老师的素质提高也有助于把握新的教学要求,层次分明的向学生讲述学习的重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鲜的词汇和交流方式悄然改变着学生的生活,高中语文老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包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掌握,减小师生间的交流代沟,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角度,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学习。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一、中国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差在以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常识,强调每一句诗歌的具体内涵,以及词语的注释,却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基本的理论常识,也应不断培养审美能力,以使理论常识能够与具体情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洗涤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魅力。

(二)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差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诗歌表达的政治思想,却没有依据语文具体的教学目标,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诗歌赋予了政治化倾向,却忽视诗歌表达的真实情感。

例如,在学到《我爱这土地》一文时,诗歌创作于1938年,诗歌表达的主题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作者希望国家尽早摆脱灾难。

但是,部分诗歌教学的参考内容将其赋予政治化的倾向,这使得诗歌表达的主题过于局限,虽然,作者希望国家能够尽快独立,人民能够远离战争,但是,诗歌并不是政治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诗歌主要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诗歌解读的方法较为单一,不注重诗歌的多层次解读,对于诗歌的理解,并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由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不同,诗歌的解读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别。

但是,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解读诗歌方法较为单一,主要由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和知识视野狭窄原因导致。

伴随现代诗歌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诗歌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诗歌解读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诗歌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解读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参考资料。

例如,在讲到《再别康桥》时,大部分教材参考资料都将“康桥”定义为“大自然”或“母校”的象征,这会使“康桥”的象征性更加局限,事实上,“康桥”已经成为作者内心深处的居住地,是作者向往已久的地方。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高一语文诗歌教学(教学论文)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文学艺术群山之峰,我国一向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扬名中外,流传至今。

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在于抒情,它比其他任何文学体裁都更富于感情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而鉴赏能力实质上就是对蕴含于语言中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把握。

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有必要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来加以重新审视。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无论是语言运用技巧,还是文化内涵,都能给今天的高中学生以深远的影响,相信有魅力的诗歌教学必将优化高中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素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

从新课标的行文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为了落实新课标的上述思想,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比较突出了对诗歌单元的安排。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就是现当代诗歌单元,把诗歌作为联系初、高中语文的桥梁。

而且该单元所选诗歌囊括中西,种类繁多,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纷纷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而且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都说明了诗歌这一优秀文学体裁又一次在语文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是,新课标和教材重视诗歌教学并不等于诗歌在学生身上发生了效力,这中间还有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需要有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把诗歌之于人的作用具体落实到学生身上。

可以说,正确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教学策略运用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虽然现在一部分人已逐渐认识到诗歌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目前的诗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策略模式上有很大缺陷,基本上是一种“肢解”式的讲析模式。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的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的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的论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的论文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1.提升人文素养。

追根究底,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文明,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改革方向。

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则对学生提升文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古诗词教学,使其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手段与途径,定会获取较大的教育成效。

另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浮躁,不愿踏踏实实地求知识做学问,而是追求短期的速成,在这种消极现象日益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来抵制这种不良风气的腐蚀。

例如,《诗经》《楚辞》等著作中都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元素。

通过教授这些具有人生哲理的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人格,也是当代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2.完善学生人格。

高中阶段是发展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其文化品位的最佳时机。

古诗词教学对这些方面的培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会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同窗与朋友间的情谊,使他们更加珍惜友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是为学生展现了诗人勇往直前,敢于探索他人不敢到达的奇险之处,这对培养学生冒险和开拓精神以及开阔学生视野是有帮助的。

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有极大作用。

3.培养审美怡情。

古诗词以精简、美轮美奂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进而反映出诗人情感,或思乡心切,或凄美爱情,或壮志豪情,或社会现实。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文章大意,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诗词所营造的氛围中让自己的身体、心理、灵魂都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1.教学方法固定僵化。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_诗词鉴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_诗词鉴赏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XX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鉴赏诗歌的重要性(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条件,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

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清照诗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毛泽东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句,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

多读诗,多鉴赏这样的好诗,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也就是说要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看法。

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

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能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

心里琢磨好了的,嘴里要说得出来,笔下还要写得出来。

不仅要读懂,弄清楚,还得句子通顺,语言表达准确,才能得较高的分数。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笔者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很复杂的感情,有对英雄人物的仰慕,有对历史风云更改的慨叹,有对当朝统治者愤懑,有为国献身的豪情,有壮志难酬的苦闷,这些感情学生都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区别、体味。

论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共2篇)

论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共2篇)

论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论文(共2篇)诗歌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学比例大,且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主。

对诗歌文本的解读,关系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认知,以及对诗歌美的感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与文章的解读不同,诗歌中有更多的含蓄隽永,言尽意存的现象,增加了解读的抽象性。

诗歌文本的解读是文学承受与文学审美层面的认知。

诗歌,尤其是我国的古典诗歌,具有朦胧多义、含蓄隽永的特点,对于诗歌的解读不能局限于文本、以文害意,强调更多的是读者与作品的交流。

在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诗歌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使学生并不能深入到诗歌内部进展解读,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大弊端。

在文学批评概念中,文本解读是文学审美与文学承受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读者根据自身的,对文本产生理解与解读,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详细到当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文本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由于语文诗词教学中多数是古典诗词,诗歌的解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更能够深入其中,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教学内容,与作者发生对话,这都是文本解读的详细要求。

对诗歌进展文本解读,绝不仅仅限于诗词意象、构造、用典等,而是更深入的探寻诗词的美。

李商隐的诗朦胧多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不同时代、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是不能用单一的模板进展统一的。

当前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诗词教学中,出现对文本解读的限制,如《雨巷》一诗,本就可以理解为对美丽爱情的向往,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寻,也可以看作是对革命的追寻,但在当前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限制学生理解为对革命的追寻,这实际上对于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是当前文本解读教学中的普遍问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本就因人而异,尤其在感情丰富的诗歌解读中,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除了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方向外,教师还要意识到,语文学习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具有重要的人文性,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开展,这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的。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10篇【语文论文】

第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任教学校的高一年级的4个文科班做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学生仅占21%;认为现阶段中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和很差的各占36%和12%。

从这些数据反馈,教师认真思考应该如何改善教学模式,达到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

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教学枯燥、淡化意境、忽视想象等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种打造高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运用导学案,让学生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设置与所学作品相关的诗句与作品,使学生加强诗词文化的积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设计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常用方法及示例,如意象分析、比较阅读等,让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初步了解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从而提高诗词的感悟能力。

教学流程在学案中要清晰体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

导学案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师要具体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习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

教师要提高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诵读,教师要想法设法让诵读成为诗词课堂的一个亮点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并没能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到古典诗词的文字美、情感美、精神美。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同时体现着文学的细腻和音乐的传神。

很多高中生面对各类语文题目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可一旦遇到诗歌鉴赏题便遇到了自己的“滑铁卢”——甚至一些学优生也不例外。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当一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诗歌鉴赏讲解和训练模式存在较大的误区,致使学生也会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最后的结果必然和预想的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由此可见,只有找对诗歌鉴赏教学的普遍问题所在,教师才能针对性地选择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使这一块短板被迅速补齐。

一、当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所面临的困境(一)学生缺少阅读、欣赏诗歌作品的情趣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日益繁荣,海量的传媒资讯正通过便捷的通讯形式而快速扩散,人们每天能接触的信息足以用“兆”乃至“十兆”计算。

面对目不暇接的快捷资讯,很多高中生早就习惯了“不到一分钟,手指划十下”的讯息浏览频率,要让他们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阅读、品鉴一首诗十分困难;而在另一角度来看,现代高中生大多有着饱满的激情和自我的性格,喜欢开门见山地表达情感和想法,比较排斥“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信息,而绝大多数诗歌恰恰正是以含蓄、婉约作为自己独特的美感,这显然和很多高中生的信息观完全相悖。

(二)诗歌用语和日常语言习惯的巨大差异性诗歌是经过深度加工的语言艺术作品,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语言表达上固然会和日常用语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有着较大差别。

尤其是古代诗歌作品,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外,还涉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在语法、词义等方面的巨大差别,就这更加难以通过日常的语言思维做到有效的赏析。

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很多高中生在阅读诗歌时不得不在基本的词义理解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功夫,甚至要绞尽脑汁地将并不存在语种差异的诗歌“翻译”成日常用语才能知其梗概,这个过程已然消磨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和热情,使学生基本上已没有动力再继续开展后面情感鉴赏的环节。

古诗词教学粗浅论文

古诗词教学粗浅论文

古诗词教学粗浅论文摘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但联想和想象却是体味古诗词的唯一途径。

教师启发让学生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实现意蕴的体悟,从而最终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诵读;背景;意境;诗眼;文本诗歌是文学桂冠上最绚丽的宝石。

古诗词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但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之所以难,在于古诗词的凝练和包容,还有时间隔阂所涉及的社会、思想变迁。

因而,如何让学生从“只言片语”中去欣赏和体会背后蕴含的情境和意蕴,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瓶颈。

古诗词所意蕴的情怀也恰恰是最为核心的需要感知和理解的地方。

下面谈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点滴体会:一、诵读是根本和基础语言类学科的教学就应将诵读放到第一位,何况诗词是最接近音乐的文学样式,其本身都是富有韵律美的,这种音乐的美感通过声音的体验和传达才能感悟到。

在教学中应该把不断的诵读作为一条线,串联起整个的教学过程。

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激悟。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旋律、节奏、音调的控制,用读来带动感知、理解、感悟。

同时,诵读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背景的感知是理解的催化文字都是有感而发,所以感的由来对理解文意大有裨益。

诗词的感大都由背景可以推敲,因此在教学中,背景的感知是理解诗意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阅读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去整理写作的背景,既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在背景的感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考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思想潮流,审时度势,才能理解准确。

三、由点及面,把握整体意境和意蕴诗词教学切忌支离破碎,好的诗词是抒发诗人一个整体的情境或者情感,反过来这种整体性也是通过整首诗的文字传达出来的。

因而,在教学中要由字、词、句,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感知。

如同中国古代文人画,美感是整体而非分割的局部。

割裂开来,残缺、无力,只有整合起来才能觉出韵味。

这要求教师要有一种教学的整体感和宏观的把握。

普通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浅论

普通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浅论
“ 难” 字, 通过 讨论 , 学 生了解 了这两 首诗
我在给普通班学 生教 学诗歌时 , 第一 对 于普通班 的学生 , 老 师要认 真、 务 实地 歌 的异 同点 : 一是在 内容上 , 两首诗 都是
写的世事艰 难 , 但 后首 多 写世 道险 阻 , 造
还可 以个别 地 比较读 。 当然在诵 读 的时 时 , 把它弃掷墙隅 , “ 一 笑而过 ” 。那 么, 如 成 人生 失意 , 最 后又满 怀信 心 ; 二是 在写
高 中语文 的诗歌 对学生 来说 已不单 “ 要 努力提高 对古今诗 歌语言 的感 受 力, 体 味诗中的积极情感 , 提升审美能力和境 界” 。从 中不难看 出当今语 文课 程改革对 诗歌教学 的高度 重视 。 但是很 多教师经常
起来的?学生们通过思考得 出 : 是李 白羁 解。 当然这种诗歌表达技巧 的掌握不是靠 通过感 情的串联 , 就组成 了一幅凄清的 画
蜀道的高险。如此 , 学 生们 在 相 互 的 讨 论
已经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语文教学
中, 要在诵读 中感 受诗歌 的基调 , 在 意象 中再现诗歌的意境 , 在讨论 中总结诗歌 的 表达技巧和效果 , 在迁移比较 中提高学生
的欣 赏 水 平 。
比如 , 在鉴 赏到《 蜀道难 》 凄清 时 , 我 抒情等粗浅 的理 解上 了。又如 , 在分 析到

熟读精思子 自知” 等等。 可见诵读诗歌可以 知识点也没有少讲 , 但一到做题 练习马上
首诗《 行路 难》 其一进 行对 比教学 。两
就露 出了不足 ,总感 觉他们只记得 比喻 、
拟人 、 借景抒情这类最常见 的技 巧。所以 对待这个 问题 , 绝不能在欣 赏诗歌 美的同

高中语文怎样从事好诗歌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怎样从事好诗歌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如何从事好诗歌教学浅探
高中语文课堂中,就古代诗歌鉴赏而言是不容乐观的,“说文解字”屡见不鲜。

不见声情并茂的激诵恬咏,而学究式的条分缕析随处可见,缺少诗情才艺的欢娱,而庄严肃穆的课堂气氛比比皆是。

诗歌教学无诗意,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无味。

高考作文多少年来的“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更是将诗歌教学降温至“零下三十度”,学生读写诗歌的兴趣多被扼杀,改变语文没有“诗教”的现状已是迫在眉睫。

就普通教师而言,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行教材,提高诗歌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样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要从事好诗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深入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

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因此,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第二、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推敲。

古代诗歌字数较少,要从这几十个字中去品味诗的意境,对学生而言是不易的,而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高中古诗词专题教学的实践探究中华文脉星河璀璨,而古典诗词在其中留下了令人惊艳、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既令人心生向往,又似乎难以逾越,在实际教学中可谓困难重重。

而专题教学法经众多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渐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历史悠久,且受众广泛。

它属于博冠广袖的文人士大夫,属于仗剑天涯的豪侠,属于金戈铁马的戍边将士,甚至属于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

它属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根植于中华儿女的血液骨髓。

诗词不但能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精神和灵魂的寄托,它潜藏在中国人的每次呼吸之中,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然而囿于教材编排的限制,高考评价机制下教师讲解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受多元化社会生活“海量”信息冲击,学习古诗词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教师亟须找到一个支点,来托起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

多年来,很多教学工作者对语文专题教学进行了关注与实践,创造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如深圳教师吴泓把专题教学操作过程概括为:选材列序——转换生成——整合提高,还在网络中开展语文专题教学活动;安徽的沈在连老师设计了三十多个专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苏州教师袁卫星的设计步骤首先是对情景进行分析,之后取向筛选、确立专题、组织实施,最后进行档案评量、修正重组。

这些探索都为我的专题教学实施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二、研究意义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善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

”也就是说,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加强对结构的掌握,而按主题编排内容正是结构性学习的有效方法。

在文本层面,对学习内容进行灵活重组,打破了原有单元专题甚至是教材的限制;在教师层面,结合教学内容,尝试使用语文专题教学法,有利于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出不同主题内容的知识树,建立良好的能力结构,学会迁移,做到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浅议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浅议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浅议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摘要:诗歌是文学世界中的瑰宝,是文化母体中的精魂。

学习诗歌对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目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本身对诗歌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诗歌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

文章通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进行阐述,总结和归纳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完善对策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提出完善对策。

调查对象:内蒙古自治区某高校的师生,被测学生共399人,被测教师共20人。

调查方法:以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的方法。

共发出学生问卷399份,得到有效问卷383份,有效率约为96%;发出教师问卷20份,得到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约为95%。

调查内容:问卷涉及教师的内容主要有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诗歌在教学中的范读情况以及在教学中侧重讲解的内容等;涉及学生的内容主要有学生对诗歌的感兴趣程度、学生对诗歌的喜欢程度、促使学生学习诗歌的原因以及学生学习诗歌的主要方法等。

教师对诗歌的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单一教学方法的占65%,而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只占35%;在诗歌中也是偶尔范读的比重较大,经常范读的只有27.9%的比例,而在讲解过程中多数侧重于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所占比重为35%,而对于思想感情的讲解只有18.2%。

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并非是真正的喜欢,多数是为了考试成绩才对诗歌进行学习,学习诗歌的方法也多是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课前预习和课后背诵的学生人数很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才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归纳教授的只占到23.9%的比例;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只对考试相关的内容才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学习过程中从未归纳的占到24.6%。

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文本解读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文本解读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诗歌文本解读论文
摘要:对于诗歌的考试不应该局限于解释词语、默写名句、解读诗人情感这三方面,必要时我们可以开设写诗的题目,设定一个主题背景,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中加强诗歌节奏、押韵以及意象使用等知识教学。

一、现代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的语文教材在制定初期并未有严格的实行意义,教材的构
建在层次上显得单薄且杂乱无章,直到2001年推行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者们开始将之前忽略的薄弱文学添进了新教材之中,其中最引人
注目的是增加了大篇幅的诗歌美文,诗歌阅读的春天姗姗来迟,诗歌教学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及影响,诗歌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依旧遵循着“初读—释词一断句剖析一总读”的应试模型,诗歌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理解深度不够
高中语文的教材中诗歌主要以古代诗歌为主,现代诗歌为辅的形式存在,由于在教学上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往往基于考试的基础上,教师们会有针对性地对古诗歌进行释词说明,剖析每句诗歌的表面意思,最后再以诗歌所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结束教学。

这样的教学应付应试考试已经绰绰有余,学生们只需要记住关键词的意思,能够默写名句,能够知晓诗人的情感,便算是掌握了一首古诗歌的“精髓”。

而相对于这样程序化的古诗歌教学模式,现代诗歌往往让学生头痛,由于现代诗歌在形式上和表达手法上的自由,其意境给人一种难以捉。

浅议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

浅议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

浅议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摘要: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

本文重点围绕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这一课题展开,提出了相关实践教学策略,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策略引言诗歌教学能够使高中语文的人文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从目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主导的课堂,很难使学生深入的感悟诗歌的内容,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与分析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过于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对高中语文教师诗歌教学水平也有极大的阻碍。

文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诵读让诗意轻舞诗歌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

学诗歌,明意境,悟情感,都需要诵读,诵读是开启诗歌大门的钥匙,是诗歌教学的灵魂。

诵读能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意;诵读能加深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使学生更深地体悟作者的情感;诵读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如教读《蜀道难》时,可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首先教师范读,读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然后学生自由读,自主感受诗风;再由教师指导诵读,我们知道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蜀道难》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指导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

实践表明:一方面,适当的诵读使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内容。

二、类比让诗意鲜明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诗歌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努力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在诗歌中进行类比教学,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更充分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体会诗歌的丰富多彩。

在比较中寻找相似点,在比较中体会差异性,在比较中提升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

粗论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

粗论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

粗论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摘要:诗歌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克服,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兴趣的驱使了,有了兴趣的驱使才能使学生能够坚持的学下去,才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很多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都是没有多大的兴趣的,由于大多数的诗歌是文言文,和学生现代的表达方式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说,很多学生觉得难学,自然而然就慢慢的放弃学习了,而且诗歌的学习不仅仅简单的是靠教师上课讲的那些内容,和课本上的那几个诗歌,诗歌的学习是靠学生能够厚积薄发的,是靠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积累中,慢慢有了学习诗歌的方法策略,在厚积薄发中,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但是这些都还考兴趣来驱使的,没有兴趣就对这些无从谈起。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中学语文教学;想象力只要是提起诗歌,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中国。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在中国曾经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也只有这些优秀的诗人,才能显示我们国家文化的精华之处。

有上有屈原,李白,杜甫等等古代诗人在前方照耀着我国的文化之路,后有郭沫若等人让我国的诗歌更上一层楼。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材种的古代诗歌的比重有增加,但是诗歌教学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部分,很多教师都感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却是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那么的好,那么要怎样来提高诗歌的教育教学效果呢?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读诗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进而提高自己的素质,是每个教师都应该仔细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先找到学生为什么觉得诗歌难学的原因,找到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我们从原因入手,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在平时上课时也要时时刻刻的注意,这样我相信经过一定的时间,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学习是有进步的。

首先的问题是,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是特别到位。

诗歌是有一定的氛围的,是诗人在经历过一些人和事之后有感而发的,所以这其中的感情是需要读者和学生认真探讨才能够理解的。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论文1.受应试教育因素带来的误区。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其中的古诗词教学效果不够明显的因素就是受应试教育而导致的。

教师只是单纯的认为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成绩就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却有所无视,而且学生在学习是也只是运用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应对考试,这对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也会带来一定,这是有所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相应知识,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将会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也很难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而且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选择讲解考试当中会出现的重点内容,对并不会开展整体性的解析活动,这样将会忽略古诗词的科学教学,使得学生对古诗词欠缺一定的鉴赏能力,因而会影响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2.缺乏对诵读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实际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背诵全文才要求学生进行诵读,但是对于古诗词写作背景却欠缺重视度。

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只关注与学生是否掌握古诗词的根本知识,但是却未能向学生指导诵读中体会古典诗文字的美、情感的美以及意境美和精神美等,导致学生很难对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进行掌握和明确。

3.欠缺对古诗词意境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力的培养。

在良好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的了解到作者内心感情以及当下社会环节等,但在当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会忽略对其中韵味的分析,在教学只是对外表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对于古诗词的内涵以及内在知识并没有进行深度挖掘,这样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词带来一定,很难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中意境。

对于高中古诗词学习中,应提升对其诵读水平,这是学习古诗词知识最为重要的局部,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带有感情的进行诵读,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知识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在诵读当中负有感情的会体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以及情感等,并且良好的诵读习惯也能对学生情感进行丰富,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其描述的内容就是月夜江上的壮美景色,并且通过凭吊古代战场上风流人物的追念,能够更好的表述出作者的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的情感,并且也能将作者旷世之心表达出来。

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语文诗歌教学论文

语文诗歌教学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

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为此,本文拟就中学诗歌教学的观念、方法,特别是诗歌教学的思维特征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1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其特定的声韵、节奏、格律等要求外,好的诗歌还必然表现出其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高度的创造性的特征。

首先,诗人“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原型作精心的疏理、分类和选择,然后以高度的概括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构成精彩的诗歌形象。

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一个将生活丰富的内涵与作品浓缩的外延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思维的过程。

其次,诗歌作为一种内容精邃而篇幅简短的文学形式,对语言的简洁、准确和传神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文学史上为作品学斟句酌以至废寝忘食的诗人也是大有人在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典型一例。

另外,一首佳作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是高品位的,它在思维和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出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多不同”的艺术效果。

简言之,高明的诗人不仅用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去概括生活和表现生活,而且也深深懂得这是把握读者欣赏心理,调动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去再创诗境的必然要求。

同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遵循这种要求来进行诗歌教学。

2就目前的中学诗歌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保守与陈旧直接影响了诗歌教学效益的提高。

首先简要谈一下观念问题。

在诗歌教学中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即算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充其量带点表层理解)的能级上。

无疑,这是对中学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化,它只是着眼于某种狭窄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而忽视了思维因素与情感因素,影响了诗歌教学整体效应的发挥,其结果必然是乏味的、低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几点粗浅体会摘要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教学中可运用美读法、专题法、活动法等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诗歌鉴赏美读
一、美读法——以读带讲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
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

语言
这个东西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

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

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

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美读不同于朗诵,最大不同在于是否有强烈感情的倾注。

如果一字一板,平平正正的朗诵,就不能将作品的内涵借助疾徐抗坠的音节在相当宽广的限度里表现出来,更别说把味诗歌的“三美”了。

以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第一节用五个意象写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美读时,语调应扁于低沉哀婉,语速缓慢,第二节写“千百年”来希望难以实现的痛苦和悲哀。

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被压抑和折磨着的情感更是炽热如火,读时,语调略高,语速略快,读出诗人激愤、急迫的心情,内心波澜起伏的变化。

两个“祖国啊”,前一个可略为迂缓凝重,后一个则要提高声调,读出呼唤中的急切期待之情。

第三节写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情绪强烈转折,从低沉到开朗,从悲哀到欢笑,要用明亮的声音和欢快的跳跃感来读。

第四节写要为祖国做贡献,美读时要把握由上一节的快节奏的惊喜跳跃转为较慢节奏的深刻的思索,以及饱含深情的咏叹。

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二、专题法——以点带面
小说分析人物时,要抓人物的四种描写方法,同样,学诗歌有
没有独有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可言?当然是有的,比如意象,比如象征,比如意境,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应该系统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用来自学了,教师不能一首接一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务,更应该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开一些专题讲座,来集中讲授这些知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比如“意象”。

首先给学生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读完后,思考:全诗给你什么感觉?有的语感好的同学马上就能回答:全诗笼罩着一种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

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但是它们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辑”(组合在一起)后,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了,而是带有强烈主观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它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

有时,我们能看到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现。

“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婚嫁有关,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孔雀东南飞”;“雨”的意象往往和离情别绪,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帘外雨孱孱”;“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远有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化秋月何时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可以在讲授新课前集中开一些这样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进行,或者从外面请专家来讲,目的都是引领学生登堂入室,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

三、活动法——以练带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教育的艺术》)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都是学生去很好地挖掘和品尝清泉的做法。

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一些,把写诗和朗诵比赛揉入到月考和期考中,作为考试成绩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想写好古典诗词,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用韵、对仗等基本知识,这样就逼得学生自己去学,去掌握,无疑比老师单纯的灌输效果来得强。

我们主张“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素质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这应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高中阶段进行文学鉴赏要把握这个基本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