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趣论之——武大、炊饼及其他
炊饼店的悲剧
炊饼店的悲剧自从武松在阳谷县当上都头以后,武大郎炊饼生意兴隆起来,再加上武松报答哥哥养育之恩,把朝廷里的俸禄拿出一部分给了哥嫂,武大郎寻思既然有了资本何不开一间炊饼店?跟潘金莲和武松一商量,两人均举双手赞成,于是武大郎炊饼店就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
武大郎炊饼店开张那一天,左邻右舍,茶铺王干娘,县里的相公都来祝贺,纸货铺的姚老板送来一对花篮,茶铺的王干娘送来一幅对联,上联是:武大开店身矮心高炊饼热;下联是:金莲俏丽心灵手巧广招睐;横批:和谐太平。
县里相公送来一块匾,上书七个大字——生意兴隆达三江。
武大郎燃放了一通鞭炮,整个紫石街如同过年一般热闹。
开店不同于挑担卖炊饼,武大郎虽然没读什么书,他哼哼唧唧半天还是订出四项原则:一,炊饼店坚持姓武;二,炊饼店坚持原有产品,不卖肉包子,菜包子,豆沙包子;三,炊饼店不卖酒,酒能乱性,免得客官酒后闹事;四,炊饼店不聘请身材高大人员,以免影响老板形象。
潘金莲勾搭上西门庆以后给武大郎下毒,临死前,他把潘金莲和自己的独子武氏太郎叫到床前说:“人固有一死,我死了没关系,武氏太郎接我的班,我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坚持四项原则就行。
” 1武大郎一死,潘金莲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直接搬到西门庆家里去了,炊饼店就交到了武氏太郎手里,武氏太郎觉得四项原则太麻烦,改为三宗旨:一,为饥饿的人做炊饼;二,为穷人做炊饼;三,为利润做炊饼;后来,武松杀死西门庆,坐牢去了,武氏炊饼店生意江河日下,武氏太郎觉得自己无力维持炊饼店的生意,就把祖宗留下来的产业就给儿子武男三雄,自己退居二线了,武男三雄觉得武氏太郎的三个宗旨纯粹是多余的话,做个炊饼还整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他直接给为一句话——可持续做炊饼。
他的想法是你做炊饼就是为了卖钱,卖了钱再买面粉,再做炊饼,所有意思都包括了。
这天夜里,武男三雄似睡非睡,就见到七窍流血而死的武大郎,武大郎叹息说:“哎——真是武大郎开店,一代不如一代呀!我制定四项原则,你爹改为三条,你倒好干脆改为一条了,你让外人整么看待我们武家?”武男三雄一惊醒了,方知先祖托梦,做鬼也不安生啊!但是,武男三雄能力有限,你还能让他怎么样呢?。
武大郎卖的到底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 武大郎卖的到底是什么作者:钱国宏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3期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挑担沿街叫卖炊饼的武大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武大郎的“家乡”据此开发出了“武大郎炊饼”礼品装,上海、湖北等地一些大都市里,还出现了身穿青布袍、头系黄丝绦、打着杏黄旗、挑担卖“武大郎炊饼”的流动商贩。
然而,无论是礼品装还是流动担贩,都犯了一个错误:卖的“炊饼”无一例外是“饼”!金黄酥香的烧饼!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将“武大郎炊饼”与“烧饼”等同起来,以至于竟连百度中关于“武大郎炊饼”的词条,也将其解释成“鲁西名吃”、“金黄酥香、造型美观的烧饼”。
以讹传讹,竟至如此!其实,《水浒传》中所记载的“武大郎炊饼”并不是什么“饼”,而是一种馒头!据《辞源》中载:“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
”那蒸饼又是什么呢?《辞源》中解释:“即馒头,亦曰笼饼”。
因此说,“炊饼”就是馒头。
“蒸饼”改称为“炊饼”,是封建社会强权下的产物,避皇帝的讳!在封建社会,不避皇帝的讳,换言之,普通百姓敢和皇帝同名、同称,那就是犯下了灭族之罪。
说起“蒸饼”来,起源就早了,据《晋书·何曾传》中记载,何曾“性奢豪”,“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开十字花纹的蒸饼即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开花馒头”。
南宋杨万里曾写过一首《食蒸饼作》诗:“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进一步证实:炊饼就是裂开十字花纹的暄腾馒头。
看来,对于“炊饼”的理解,竟连武大郎的“家乡人”也未能搞懂,以至于还开发出了“薄如纸、脆如金”的“武大郎炊饼”礼品装。
别看武大郎在《水浒传》里把“炊饼”卖得风生水起,其实,在当时,这种食品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很普通也很便宜,一般百姓人家都能吃得起。
武大郎和潘金莲夫妇初到阳谷县,手里没什么积蓄,做成本不高、加工简便的“炊饼”小生意,可谓是明智之举,也在情理之中。
不管武大郎把“炊饼”卖得多好,“炊饼”也还只是馒头,根本不具备现在这样耀眼的光环。
【民间传说(八)】武大郎卖月饼徐福传说
武大郎卖月饼月市场是越来越红火,所谓“天价”的纪录,每年至少刷新一次。
武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蓦地里灵机一动,月饼是饼,炊饼也是饼,难道我武大就卖不得吗?况且俺街坊王婆是个营销高手,有她坐镇,还怕赔本吗?武大与王婆一阵合计之后不久,阳谷县市面上出现一位PLMM,你看她生得面貌标致,三围合宜,举止优雅,打扮入时,不是潘金莲却又是谁?潘金莲向路人派发小广告,本来阳谷县居民受小广告之骚扰已久,决不爱多看,但潘金莲媚眼一抛,众人都不由自主的伸手接过。
等到失魂落魄的回到家,看到自家的黄脸婆,实在是没啥介事可做,只好出恭。
出恭之时打开小广告,但见上面写道:好消息,武大月饼专营店阳谷店开张啦!本店由名师武大(大宋特级糕点师)倾情料理,积数十年经验打造中国最好的饼。
店址在本县繁华路段紫石街,营业面积达500平方米,购物环境良好,服务热情周到。
本店网址:,欢迎浏览。
在线预订,赠送QQ号,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三环以内送货上门,一小时送到。
为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本店推出多款月饼套餐,欢迎选购:武侠版:随饼奉送武林秘藉《葵花宝典》、《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等,价钱各不相同,赠《葵花宝典》者价格最高,因为我们还会随典奉送一把瑞士军刀,随刀奉送一块磨刀砖,随砖奉送……总之是物超所值。
黑社会版:随饼奉送点三八、AK47、及避弹衣等,非常适合孝敬黑社会老大!偷窥版:听说月亮上有嫦娥,可是你见过吗?我们会随饼赠送一架据说是由西域传入的望远镜,又据说可以在中秋月圆之夜看到嫦娥洗澡……NB版:我们赠送一张刮刮卡,刮开显示“您中奖了”字样,即可来我店兑换纹银一千两。
(该版售价纹银一千零八两,中奖率百分之百)绝对是您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不可思议版:我们会赠送一乘进口四缸大轿……您可以乘着轿子将月饼送至对方家里,然后打的回家。
追星版:购买该版的顾客可以获赠大宋皇家翰林院主办的同一阙词中秋晚会入场券,届时有多位明星到场,多买多赠,千万不要错过。
水浒里武大郎卖的是什么饼 武大郎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水浒里武大郎卖的是什么饼武大郎生平
导语:武大郎卖烧饼是《水浒传》里面一个经典的片段,想那武大郎不满五尺的矮小身材,整天挑着两大筐沉重的烧饼,沿街叫卖,只为了养活一家老小,
武大郎卖烧饼是《水浒传》里面一个经典的片段,想那武大郎不满五尺的矮小身材,整天挑着两大筐沉重的烧饼,沿街叫卖,只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也颇为辛酸。
不过这武大郎卖的烧饼是什么样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水浒传》里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也就是北宋末年,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概是一个年代,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上可以看到,当时东京汴梁的经济很发达,到处都是摆摊的,小吃很多。
那清河县虽然比不上京城繁华,不过要像武大郎这样出现挑着担子的流动商贩也是没有疑问的,况且那时候有没有城管,武大郎又是沿街叫卖,没有固定地方,应该不会被人驱赶。
有人说武大郎卖的烧饼或者说炊饼,就是今天的包子馒头,这是不准确的,虽然宋朝面食已经普及,但是包子在那个时候也是刚出现的新鲜事物,不太可能武大郎就这么有商业头脑,就会经营这刚刚出现的新奇小吃,而且潘金莲也不会做。
而且武大郎做的是小本买卖,利润微薄,怎么舍得每天和馅做包子呢,想来那烧饼或者叫炊饼是没有什么馅的,顶多过一层油。
不过武大郎的烧饼能够出名,而且似乎每天都能卖完,似乎潘金莲也是一个会做饼的巧媳妇,而且武大郎懂得薄利多销,他卖的便宜,堪称是大众消费,所以很受喜欢。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下去,说不定武大郎夫妇也能成为殷实之家,可惜潘金莲不安分,硬是把武大郎害死了。
生活常识分享。
舌尖上的水浒——武大郎炊饼
舌尖上的水浒——武大郎炊饼“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如上所述,武大郎其实有着很好的先天条件,只可惜在春晚小品还没有出现的北宋,武大郎浑身笑点的谐星天赋被生生掩埋,武大郎若是活在当代,相信潘长江一定会倍感压力地感慨:“既生江,何生植(武大郎大名武植)?”武大郎既然走不通演艺这条路,但也总得生活呀,于是武大郎和潘金莲一番切磋,便有了后来赫赫有名的武大郎炊饼,并且一火就是一千多年,到现在也是余温不减。
时常便会在街头看到穿着古装,插着“武大郎炊饼”小旗的小贩沿街叫卖,还有一些店铺打着嫡系传人、老字号的招牌,雇上几个小矮人在各大景点兜售武大郎炊饼,美其名曰是武大郎亲传。
更有甚者竟然推出了“潘金莲烧饼”、“潘金莲咸菜”,把武大郎仅有的一点家底都公之于众了。
武大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后悔当初没有申请个专利,搞得现在盗版满天飞,连媳妇也被卷入其中了!武大郎所卖的炊饼,有人以为便是烧饼,其实不然。
烧饼是烘熟的,炊饼却是蒸熟的,所以做炊饼要说做几扇笼,“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说:“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
”周密《齐东野语》卷四“避讳”条亦云:“昔仁宗时,宫殡谓正月为初月,饼之蒸者为炊。
”《辞源》里面也明确说:“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
”说来说去,炊饼其实就是一种现在叫做馒头的蒸制面食,经过武大郎善于揉搓的小手反复地揉搓,最终变成了白白的、大大的、圆圆的、软软的、绵弹可口的武大郎炊饼。
馒头一词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但古今以及南北对馒头的称呼却是大相径庭。
馒头起源于三国时期,是一种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
古人将有馅的、没馅的都统称为馒头,而今人特别是北方人则明确地将有馅的称为包子,没馅的称为馒头。
[原创]武大郎卖的炊饼究竟是什么猫眼看人
[原创]武大郎卖的炊饼究竟是什么猫眼看人猫眼看人帖子:虽说中国人种麦子的历史很悠久,但发明磨不过才五千年左右。
就像咱们老祖宗做木器家具的历史很长,但刨子却是西方人发明的,所以在郑和以前的时代,中国的木制家具都是拿腻子找平的(大漆家具),反正也看不见木纹,红木家具就没有出现的理由。
同理,没有磨,就没有白面,也就没有馒头出现的条件。
据《名义考》:古代凡以麦面为食,皆谓之“饼”。
以火炕,称“炉饼”,即今之“烧饼”;以水沦,称“汤饼”(或煮饼),即今之面条;蒸而食者,称“蒸饼”(或笼饼、炊饼),即今之馒头、包子;绳而食者,称“环饼”(或寒具),即今之馓子。
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这样描写环饼的形状及制作过程:“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
换成大白话就是:细嫩的手把白面团搓成一圈儿,用油炸成浅黄色的馓子,这馓子看上去就像佳人臂上的金钏儿(缠臂金),但是馓子毕竟不能当作金钏儿用——佳人做春梦时不老实,翻个身就压碎了。
饼里最著名的,要算是武大郎的炊饼了,据说“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
”明朝于慎行在《谷山笔尘》里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饿得饥肠辘辘,杨国忠自己掏钱买了胡饼给唐玄宗吃。
这胡饼就是上面撒了胡麻的馒头,也即蒸饼的前身。
《辞源》也说炊饼“即馒头,亦曰笼饼”。
《晋书·何曾传》说美男子何曾“性奢豪”“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开十字花纹的蒸饼就是“开花馒头”。
《水浒传》也提到馒头,如孙二娘店里卖的“人肉馒头”,有馅儿,显然更像今天的包子。
宋人笔记说“包子即馒头别名”,后来不知怎么一来,带馅的通称“包子”,而不带馅的则称为“馒头”。
但这种变化并不绝对,现在上海小吃“生煎馒头”就仍然是带馅的。
里谚云: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这土馒头,就是带肉馅的。
大过年的,谈这个不吉利,略过。
关于馒头的起源,一般传说跟诸葛亮有关。
元朝人林坤所著《诚斋杂记》载“孔明征孟获。
《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什么样
炊饼,就是蒸饼,是一种圆形的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外表有一层芝麻。
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等,它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口感富有弹性。
《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曾提到燕青与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
”这里的蒸饼就是炊饼。
据说,因为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宫廷上下都把蒸饼唤作炊饼,这种叫法很快传到了民间。
在宋代,炊饼是人们的主要食品之一,大家习惯把无馅的称为炊饼,而把有馅的叫做馒头,因此,实际上,武大郎叫卖的炊饼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馒头的面食。
炊饼这种叫法,元明之际还在民间流行,入明以后才逐渐从大众口语里淡出,人们开始以“馒头”来称呼原来的炊饼。
《水浒传》中八种令人望而生畏的食物
《水浒传》中八种令人望而生畏的食物江湖的世界自然有一套江湖的语言,板刀面和馄饨便是这样的特殊语言。
如果有人在江上招呼你吃板刀面和馄饨,千万不要以为是艄公热情好客,因为此言一出便意味着刀光血影的即将到来。
然而,一向以结交天下英雄为最大己任的宋江却并不懂这个道理。
板刀面和馄饨两种美味食品在张横口中竟然成为了索命的魔咒,将如此血腥的事情变得如此诗意,张横也算是黑道界文明用语的标兵。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宋江那么好的运气,所以在水浒的世界里遇到这两种美食一定要敬而远之。
《水浒传》中最著名的美食就是牛肉,但《水浒传》中最应慎吃的美食亦是牛肉,因为在水浒形形色色的牛肉中,有不少都是用人肉伪装成的黄牛肉和水牛肉。
这些假牛肉不仅是用人肉冒充,而且往往里面都掺有烈性蒙汗药,不等你发觉,便已成为刀下之鬼。
也就是说,吃了这样的黄牛肉、水牛肉,就意味着你很快也要变成下一碟黄牛肉、水牛肉了。
来往于十字坡、揭阳岭人肉店的旅客。
大都是走南闯北,久历江湖,对牛肉的起码鉴别力还是有的。
能把材质迥异的人肉巧妙地制成黄牛肉、水牛肉,又不被这些经验丰富的食客察觉,孙二娘等人的造假技术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与黄牛肉、水牛肉相伴而生的便是品质低劣的浑色酒。
此酒虽非琼浆玉液,但在荒山野岭,对于囊中羞涩的好汉们还是有着不可低估的杀伤力。
君不见有多少英雄都折戟沉沙在黄牛肉、水牛肉和浑色酒的连环作用下,其中就包括宋江、鲁智深和那位神秘的头陀。
若无武松的机警和威猛,千万别到荒郊野外的小酒店大咀大嚼黄牛肉、水牛肉,毫无顾忌地痛饮浑色酒,否则你很快便要躺在剥皮凳上任人宰割了。
《水浒传》中最著名的人心肝醒酒汤当属清风山的醒酒汤,燕顺、王英等人甚至总结了制作窍门。
而《水浒传》中最排场的一次醒酒汤就是黄文炳醒酒汤,梁山上三十位头领齐举碗,用黄文炳心肝制作的醒酒汤向宋江庆贺大仇得报。
如果你不能吃人肉,如果你不是江湖上的名宿,最好别随便去讨醒酒汤喝。
否则,不但喝了会翻江倒海,反胃不止,而且还很有可能把自己变成做下一碗醒酒汤的原材料。
武大郎炊饼涨价记
武大郎炊饼涨价记作者:唐子健来源:《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5年第11期“卖炊饼喽!”武大郎的吆喝声在店门口一声接着一声。
突然,从镇外走来一个大汉,只见他身长八尺,满身肌肉,双拳有力,步态沉稳,身上还扛着一只死老虎。
那个大汉突然在“武记炊饼店”门前停了下来。
双手抱拳,说道:“大哥,我回来了。
”大郎定睛一看——原来是他的弟弟武松回来了。
人们纷纷投来异样的眼光,议论开了:“这是武大郎的弟弟吗?长得也太高了吧!”“长得这么高,吃什么长大的?”“打死了老虎?不可能吧!”人们越说越玄。
有人说武松其实是外星人;有人说武大郎其实是伪装成卖炊饼的,他是一个会易容术的人;还有人说武大郎的炊饼能让儿童长高。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一个富商的儿子长得很矮,这个富商花巨资跨洋请来了大侦探福尔摩斯,帮他查看武松为什么可以那么强。
这个福尔摩斯不仅有超强的眼力,还有超强的推理能力。
他排除了一切可能之后,把目光锁定在了炊饼上,立马去买了一个炊饼,经检测什么问题都没有,他怕坏了自己的名声,便称炊饼里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消息一传开,新闻界轰动起来,几家有名的报社争先报道,连远在京城的皇帝都知道了。
这下武大郎的“武记炊饼店”火了,每天人来人往。
有的人力气大,一路打过去。
有的人有钱,买通人过去。
甚至有些“黄牛党”买到炊饼后高价卖出。
看着涌动的人群,武大郎心里乐开了花,他现在已经变成了百万富翁。
但他实在太累了。
几次想关门,都被人群顶开了。
武大郎无可奈何,怎么办呢?武大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涨价。
这一涨,惊动了那些地方官吏,要知道,涨价可不是件小事,粮食一涨带动其他东西也涨,物价飞涨可不是开玩笑的,于是他们赶忙召开了紧急会议。
这时,有人说:“这武大郎的炊饼店只有一家,涨一点也无所谓。
”市长跟武大郎熟,包庇武大郎,同意了涨价这个决策。
武大郎把价格提到一两银子一个,这下,来的人确实少了许多。
但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偷的偷,抢的抢,导致治安受到严重影响。
TOP10《水浒传》中的十大风味小吃
TOP10《水浒传》中的十大风味小吃再好的大菜有时候也不如小吃来得爽口,挤在人头攒动的闹市或围坐在简陋的小桌旁,品尝着美味地道的小吃,当真是一种极品的享受。
《水浒传》虽是江湖与战争的小说,但有人的地方,就躲不开小吃的诱惑,所以各色风味小吃也频频见于《水浒传》的字里行间。
本期《姚看江湖说水浒》将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水浒小吃。
TOP10 枣糕原文:王婆道:“大官人怎么不认得,他老公便是每日在县前卖熟食的。
……”西门庆道:“莫非是卖枣糕徐三的老婆?”王婆摇手道:“不是;若是他的,正是一对儿。
大官人再猜。
”——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公孙胜坐了上首;李逵解了腰包,下首坐下,叫过卖一面打酒,就安排些素馔来吃。
公孙胜道:“你这里有甚素点心卖?”过卖道:“我店里只卖酒肉没有素点心;市面人家有枣糕卖。
”李逵道:“我去买些来。
”便去包裹取了铜钱,迳投市镇上来买了一包枣糕。
——第五十三回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下井救柴进枣糕,是一种极常见的食品,无怪乎在《水浒传》中被多次提及,但由于描写不够详细,无法得到更进一步比如材质等方面的细节。
但枣糕作为流行至今的大众食品,在街头巷尾,糕点摊子都有形形色色的枣糕在叫卖,相信《水浒传》中的枣糕应该不会出这个范畴。
特色指数:6.0TOP9 醒酒二陈汤原文:宋江出得门来,就上了;忿那口气没出处,一直要奔回下处来;却从县前过,见一盏明灯灯看时,却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
那老儿见是宋江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宋江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王公道:“押司必然伤酒,且请一盏‘醒酒二陈汤。
’”宋江道:“最好。
”就凳上坐了。
那老儿浓浓的捧一盏“二陈汤”递与宋江吃。
——第二十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二陈汤”,是用以治疗湿痰的主方。
主药制半夏、橘红各9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3克,乌梅1枚,水煎服。
方中以半夏、橘红为主,而半夏、橘红以陈久者为佳,所以方名“二陈汤”。
武大郎不卖烧饼
研究了一番邮购书目后,给湖南文艺出版社汇去40元钱,求购10本《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半月后,图书到货,他给自己留下一本,然后去各宿舍游走,一层楼都没走完,就将其余9本以每本8元的价格售出,净赚了36元——足够过很阔绰的一个月的生活费。
老二的这一举动令我艳羡不已,把自己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口袋翻了个遍,凑够80元钱,也给汇出去,求购20本。
按照我的商业计划书,自己一本也不留,都给卖出去,就是三个月的生活费了——我比老二节省,或者,黑黑心一本卖10块,就可以赚120了……这一蓝图令我开始设计自己的大款生活细节,经常得折腾到次日黎明才能入睡—— 一次成功的失恋后,我再次尝到了失眠的滋味。
半月后,出版社给我来信,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书已经停止发行——没有言说的原因是被有关部门禁止了,那一拨还有《玫瑰梦》等四本。
天可怜见,他们的信用等级还算较好,把本钱给我退了回来。
跟风发财的梦想破灭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话:第一次把女人比喻成花的人是天才,第二次这么说的就是庸才。
(大浪淘沙摘自《读库》)
武
大饼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谈《水浒传》中的吃
谈《水浒传》中的吃《水浒传》一书是明朝作家施耐庵的长篇章回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梁山好汉的故事,套用的却是明朝的社会场景,反映的也是明朝的市井百态。
小说中有多处关于“吃喝”的大段描写,今天读起来,都让人眼馋。
难怪后来的满洲八旗拼死拼活也要入关,大明朝的生活真的是富足、安宁啊。
一、那时候老百姓生活比较富足,吃肉是很寻常的事。
①出门在外,庄户人家接待客人也有酒有肉。
第一回讲到,禁军将领王教头和母亲二人逃亡,路过史家庄,在庄里借宿一晚,庄里的招待是“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桌子。
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
庄主人史太公还怕客人嫌饭菜不好,说道:“村落中无甚相待,休得见怪。
”第三回讲到,鲁智深因三拳打死镇关西,逃亡在外,途中被卖唱的金老儿父女留住家中,“上街来买了些鲜鱼、嫩鸡、酿鹅、肥羊,时新果子之类归来。
春台上放下三个盏子,三双筷子,铺下菜蔬果子饭等物”。
②当时市民之间相互吃请、打平伙之风盛行。
第六回讲到,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担任菜头,掌管寺院里的菜园,与附近的一群泼皮户成了好朋友,相互吃请。
泼皮户第一次请鲁智深,“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都在庙宇安排了,请鲁智深居中坐了。
两边一带坐定那三二十泼皮饮酒”。
鲁智深回请泼皮们,“去城中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估计有几百斤),杀翻一口猪,一腔羊。
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
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酒”。
③银子的购买力很高,一两银子就可以请一次客。
第十四回讲到,吴用到石碣村说服阮氏兄弟合伙抢劫生辰纲,“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付与阮小七,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现在看来,这一两银子起码要值1200元。
宋明时期烹煮茶汤二、那时候饮酒成风,酒已成为日常必需品。
①酒的品种多,酒牌子很风雅。
第二十二回讲到,武松路过景阳岗,在酒店饮酒,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
水浒三绝之武大郎炊饼,潘金莲咸菜、王婆南瓜粥制作秘方
水浒三绝之武大郎炊饼,潘金莲咸菜、王婆南瓜粥制作秘方酒店里销售的产品有套餐有套宴,还有组合销售中西面点。
但是,将面点、主食与菜品组合成套装销售的并不多,水浒三绝就是一例。
水浒三绝又称阳谷三绝,相传源于宋末年梁山打虎英雄武松之兄武大郎因武大郎的炊饼生意不好做生活贫困,只能每餐以潘氏祖传蒸咸菜丝为食用主菜。
一日生意不佳,武大郎剩炊饼回家,正逢蒸咸菜丝不多,夫人便把炊饼切开夹食,感觉其味极佳,便同丈夫商议炊饼、蒸咸菜丝并卖,时日不长,果然生意火爆。
武大郎便特邀弟武松和阳谷知县来家吃酒,邻居王婆主动前来帮助料理,并把自家唯一的一个老南瓜带来制作成粥,知县吃后赞不绝口,提笔写下“阳谷三绝字号。
从此,武大郎后代便以“三绝“谋生。
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三绝”被改制成现在的水浒三绝套装销售,其中武大郎烧饼金黄酥脆,潘金莲咸菜清香绵软,南瓜粥口感爽滑三者合食营养丰富,食用后回味无穷。
下面,本文从烹调技法、出品要求、用具、原料、制作5 个方面对水浒三绝的制作技术详细介绍。
第一绝:武大郎烧饼烹调技法:烤制。
出品要求:武大郎烧饼,饼中有香料,在炉中烤制而成,中间为空心,吃起来酥而不腻,口感柔和鲜香可口。
用具:自制烤炉、空心木炭、铁铲、铁圈、菜刀、刷子盘子汤碗、簸箕各 1个面案 1 张,码斗 2 个。
原料(以 10 个饼计算):面粉 500 克,老面 50 克,食用碱 5-10 克(根据环境温度高低调整用量),牛奶 40 克,白糖 5 克,去皮白芝麻 120 克,蜂蜜 30 克,自制烧饼香料酱 100 克。
自制烧饼香料酱配方:花椒粉 20 克、盐 16 克、十三香粉 10 克、色拉油 70 克搅拌均匀,突出咸、鲜、香且油而不腻的特点。
自制烧饼香料酱也可以由市场统一配送,电话151****7577。
制作方法:(1)将面粉加水、老面、食用碱、牛奶、白糖和匀揉成面团,饧5 分钟,切成大块,搓成长条,揪成鸭蛋大小的面剂,按成薄饼,抹上烧饼香料酱。
武大郎卖炊饼的故事
武大郎的炊饼挑担《水浒传》这部小说中,武大郎卖的炊饼虽然是很小的生活细节,却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其实,武大郎卖的炊饼不是烧饼,而是实心馒头。
当潘金莲还没有和西门庆勾搭在一起的时候,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
这里所说的“扇笼”,就是蒸笼,可见武大郎卖的炊饼是蒸出来的,因此,炊饼就是馒头。
北宋的时候,圆形的馒头称为炊饼,锅里煮的面条称为汤饼或煮饼。
那时,馒头是带馅的,也就是现在的包子。
母大虫孙二娘说过,馒头是做点心的,不是主食。
宋仁宗做皇帝之前,在北宋的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城里,“炊饼”名叫“蒸饼”。
《靖康缃素杂记》中说:“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
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烧饼现在还叫烧饼,也叫大饼。
汤饼当时也叫煮饼,也称为“索饼”或“癞 ”,后来发展成了面条。
宋仁宗做了皇帝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这种叫法很快在市井中被叫响了。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当时的炊饼是实心无馅的,用笼屉蒸熟,故而也叫笼饼,还有的人把炊饼叫“起胶饼”,黄庭坚在《涪翁杂说》里说:“起胶饼,今之炊饼”。
宋人王木永在《燕翼贻谋录》里说:“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者,都谓之馒头”。
可见,当时炊饼和现在的馒头、包子差不多。
不过,当时习惯把无馅的称为炊饼,把有馅的叫做馒头。
北宋时期的馒头品种繁多,有糖肉馒头、假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笋丝馒头、鱼肉馒头、蟹黄馒头、蟹肉馒头、糖馅馒头、辣馅馒头等,当时的太学与国子监的食堂在例行加餐时,春秋两季加炊饼,夏天是冷淘,冬天是太学馒头。
冷淘就是冷面,有人说是冷饼子。
宋真宗在生下赵祯的那天,皇宫里用特别做成的炊饼来款待中央的高级官员,大家咬开炊饼一看,里面竟然是珍珠和黄金,这一下,大家都不吃了,纷纷把这特殊的炊饼塞在了袖子里。
虞云国:水浒乱弹——炊饼
虞云国:水浒乱弹——炊饼《水浒乱弹》是继《细说宋朝》后,知名文史学者虞云国细说宋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读本,他将带着您一起逛两宋的御街,品尝早市上的炊饼,驻足听街头路歧人的太平歌;也不妨同登樊楼,找个僻静阁子,端坐在交椅上,对着酒望子,大侃李师师是否缠足;更不妨聊发怀古之幽情,租一顶山轿,各簪上一枝花,或游东京的相国寺,或看杭州的钱塘潮;如果走一遭沙门岛不吉利,那就干脆上梁山泊,会会菜园子张青、铁扇子宋清,行个叉手礼,打探一下他们绰号的来历,好汉们为什么喜欢刺青,又是怎样被迫刺字的?据说,因为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宫廷上下都把蒸饼唤作炊饼,这种叫法很快传到了民间。
凡看过《水浒》的人,别的细节可能淡忘,对武大郎卖炊饼肯定是印象深刻的。
武松离开阳谷县赴东京公干前,特地对兄长说: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
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
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
现在一般把薄片形状的干面制品称之为饼。
但在宋代,正如《靖康缃素杂记》所指出:“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烧饼现在还在叫,南方也叫做大饼,古代则叫炉饼或胡饼。
汤饼当时也叫煮饼,宋代时正处在向面条的转型中,也称之为索饼或馎饦,面条行世前用来指面片汤。
炊饼,就是蒸饼。
《水浒传》“黑旋风乔捉鬼”一回也曾提到燕青与李逵让刘太公“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这里的蒸饼应该就是炊饼。
据说,因为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宫廷上下都把蒸饼唤作炊饼,这种叫法很快传到了民间。
正因如此,民间两种叫法并存,小说里才会一物异名,同时出现的。
据《三朝北盟会编》,绍兴二年(1132),宣州(今安徽宣城)叛兵准备在二十五日那天里应外合起事,有一个卖蒸饼的叫卖道:“一个二十五,里外一般。
”表面说“一个卖二十五钱,里外皆是白面”,实际是用隐语提醒市民避乱。
水浒传潘金莲下毒原文
第二十五回王婆计啜西门庆淫妇药鸩武大郎诗曰:可怪狂夫恋野花,因贪淫色受波查。
亡身丧已皆因此,破业倾资总为他。
半晌风流有何益,一般滋味不须夸。
他时祸起萧墙内,血污游魂更可嗟。
话说当下郓哥被王婆打了这几下,心中没出气处,提了雪梨篮儿,一径奔来街上,直来寻武大郎。
转了两条街,只见武大挑着炊饼担儿,正从那条街上来。
郓哥见了,立住了脚,看着武大道:“这几时不见你,怎么吃得肥了?”武大歇下担儿道:“我只是这般模样,有甚么吃得肥处?”郓哥道:“我前日要籴些麦稃,一地里没籴处。
人都道你屋里有。
”武大道:“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这麦稃?”郓哥道:“你说没麦稃,你怎地栈得肥搭搭地?便颠倒提起你来,也不妨,煮你在锅里,也没气。
”武大道:“含鸟猢狲,倒骂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汉子,我如何是鸭?”郓哥道:“你老婆不偷汉子,只偷子汉。
”武大扯住郓哥道:“还我主来!”郓哥道:“我笑你只会扯我,却不咬下他左边的来。
”武大道:“好兄弟,你对我说是兀谁,我把十个炊饼送你。
”郓哥道:“炊饼不济事。
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
”武大道:“你会吃酒,跟我来。
”武大挑了担儿,引着郓哥,到一个小酒店里,歇了担儿,拿了几个炊饼,买了些肉,讨了一旋酒,请郓哥吃。
那小厮又道:“酒便不要添了,肉再切几块来。
”武大道:“好兄弟,你且说与我则个。
”郓哥道:“且不要慌。
等我一发吃了,却说与你。
你却不要气苦!我自帮你打捉。
”武大看那猴子吃了酒肉,道:“你如今却说与我。
”郓哥道:“你要得知,把手来摸我头上肐搭。
”武大道:“却怎地来有这肐搭?”郓哥道:“我对你说。
我今日将这一篮雪梨,去寻西门大郎挂一小勾子,一地里没寻处。
街上有人说道:‘他在王婆茶房里,和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每日只在那里行走。
’我指望去赚三五十钱使,叵耐那王婆老猪狗,不放我去房里寻他,大栗暴打我出来。
我特地来寻你。
我方才把两句话来激你,我不激你时,你须不来问我。
”武大道:“真个有这等事?”郓哥道:“又来了!我道你是这般的鸟人,那厮两个落得快活。
炊饼、大饼有别
炊饼、大饼有别
淡然居士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炊饼和大饼皆名曰“饼”,故世人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
电视剧《武松》就把武二的哥哥武大郎说成是卖“大饼”也就是“烧饼”的了,其实《水浒传》里写得明明白白,武大郎卖的是以“笼”计数的“炊饼”。
最近,东阳马生《由炊饼到光饼》一文(载《新民晚报》94年8月21日第十版)亦云:“炊饼本名蒸饼,……后世炊饼由水蒸而火烤,成为今天的大饼,是一个进步。
小口大肚的红泥火炉中烘出来的饼,又在上撒一层芝麻、葱末,松脆香酥,与油条同食,自然成了价廉物美的‘中国三明治’。
”此说仍然值得商榷。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淡然居士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1
【相关文献】
1.武大郎炊饼涨价记 [J], 唐子健
2.悲鸿之“罪”、烙炊饼及其他 [J], 刘曦林;
3.古代"馒头"义辩证——兼释"蒸饼"、"炊饼"、"笼饼"与"包子" [J], 闫艳
4.武大郎的炊饼 [J], 老蔡
5.武大郎的炊饼 [J], 老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烧饼武大郎烧饼,鲁西名吃。
北宋景佑年间,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扬名。
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
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武大郎炊饼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食品。
炊饼是一种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如同其他的饼类,圆形,比VCD光盘略大,外表有一层芝麻,两边相似,便是没有正反面之分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
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富弹性。
吃炊饼可以完全不用菜佐,但是可以喝汤,或就凉白开矿泉水咽之咀嚼时有芝麻的破碎声响与芳香,进入深度咀嚼,韧面饱含着麦子、水气、盐的咸味和胡椒粉味,交揉一体,至嚼成饼团吞咽,就成功地给食者以大力吞咽的快感饥腹时吃炊饼,这种吞咽的快感尤甚。
武大郎炊饼是山东省梁山县的一种汉族传统名吃,最早出现于北宋年间,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有记载,其味道油而不腻,入口柔和,鲜香可口、回味悠长而深受人们喜爱,是回归自然的绿色食品,闻着香、吃着更香。
不过现在,在梁山的风景区还出现了一种饼,也叫武大郎烧饼,口感香脆、可口,在薄饼上面有好多的小孔,小孔的周围布满了白色的芝麻,经过加工变成了金黄的颜色,让人看起来很有食欲。
因为它轻薄可口,所以平时可以当作零食吃。
特点: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
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
烧饼做法:1葱切丝和姜片一起泡水15分钟,把粉条放入开水锅中煮一分钟,捞出控水晾凉后切小段;2肉馅中加葱姜水,料酒,生抽,盐,麻油,糖,鸡精拌匀后,再加辣椒酱,粉条混合均匀;3面粉加适量的冷水和成较软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醒20分钟;4分割成小面团擀成薄面皮,放上馅,再盖上一个面皮,把四周的面皮压紧,顺着边捏出小折;5饼铛加热放入比炒菜多一些的油,把馅饼烙的两面金黄即可;注意事项:和面的时候要一点点的加水,把面团和的软一些,面硬了不好包,熟了以后饼也硬口感不好,盐要少放,辣椒酱也有咸味的,而且辣椒酱不能用油炸的那种,要用鲜辣椒做的酱,如能吃辣的可再多放一勺辣椒酱,但盐的量要减少了。
损公肥私水浒传原文
损公肥私水浒传原文话说当下郓哥被王婆打了这几下,心中没出气处,提了雪梨篮儿,一径奔来街上,直来寻武大郎。
转了两条街,只见武大挑着炊饼担儿,正从那条街上来。
郓哥见了,立住了脚,看着武大道:“这几时不见你,怎么吃得肥了?”武大歇下担儿道:“我只是这般模样,有甚么吃得肥处?”郓哥道:“我前日要籴些麦稃,一地里没籴处。
人都道你屋里有。
”武大道:“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这麦稃?”郓哥道:“你说没麦稃,你怎地栈得肥地?便颠倒提起你来,也不妨,煮你在锅里,也没气。
”武大道:“含鸟猢狲,倒骂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汉子,我如何是鸭?”郓哥道:“你老婆不偷汉子,只偷子汉。
”武大扯住郓哥道:“还我主来!”郓哥道:“我笑你只会扯我,却不咬下他左边的来。
”武大道:“好兄弟,你对我说是兀谁,我把十个炊饼送你。
郓哥道:“炊饼不济事。
你只做个小主人,请我吃三杯,我便说与你。
”武大道:“你会吃酒,跟我来。
”武大挑了担儿,引着郓哥,到一个小酒店里,歇了担儿,拿了几个炊饼,买了些肉,讨了一旋酒,请郓哥吃。
那小厮又道:“酒便不要添了,肉再切几块来。
”武大道:“好兄弟,你且说与我则个。
”郓哥道:“且不要慌。
等我一发吃了,却说与你。
你却不要气苦!我自帮你打捉。
”武大看那猴子吃了酒肉,道:“你如今却说与我。
”郓哥道:“你要得知,把手来摸我头上肐。
”武大道:“却怎地来有这肐?”郓哥道:“我对你说。
我今日将这一篮雪梨,去寻西门大郎挂一小勾子,一地里没寻处。
街上有人说道:‘他在王婆茶房里,和武大娘子勾搭上了,每日只在那里行走。
’我指望去赚三五十钱使,叵耐那王婆老猪狗,不放我去房里寻他,大栗暴打我出来。
我特地来寻你。
我方才把两句话来激你,我不激你时,你须不来问我。
”武大道:“真个有这等事?”郓哥道:“又来了!我道你是这般的鸟人,那厮两个落得快活。
只等你出来,便在王婆房里做一处。
你兀自问道真个也是假!”武大听罢,道:“兄弟,我实不瞒你说:那婆娘每日去王婆家里做衣裳,归来时便脸红,我自也有些疑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大、炊饼及其他
武大即武大郎,是武松的哥哥。
这兄弟俩虽是一母所生,差别也太大了。
武松“身长八尺、仪貌堂堂,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
而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的短矮,起他一个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武松是个顶天立地,齿戴发男子汉,赤手空拳就打死猛虎,为报仇敢杀西门庆、蒋门神、张都监全家,杀后居然敢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八个血字,堂堂正正,表明他是敢作敢为的好汉。
而武大呢,是个本分、隐忍、懦弱的人。
连潘金莲都说他“忒善人,被人欺负"。
不是吗?某大户把潘金莲白白的送给了他,这本是对潘金莲的惩罚,却给武大郎招来了“横祸”。
就因为这老婆有几分姿色,一些好色之徒常来打扰,逼的他在清河县无法安身,只得“逃”到阳谷来避一避,希望能过比较安安静静的日子。
谁知到阳谷,也难逃色网。
就是捉奸都被西门庆踢成重伤在求生不生、求死不死的情况下,说他是可怜兮兮地吩咐,不如说是苦苦乞求更为准确: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
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这话显得他多么厚道、老实,又多么寓囊、忍让;屈辱到如此田地最后还是被害死。
由此足见,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光靠老实、安分是不能守己的。
武大郎是值得同情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可怜的人,死了人们还不知其名,《水浒》中其死后灵牌上也只写亡夫武大郎之位几字,真是可悲。
武大郎的故事集中在《水浒》第二十四回至第二十六回里。
这三回书里写了他遇弟、捉奸、被害三件事叫什么名字,书中从未交代。
武大郎有没有名字呢?有。
电视连续剧《武松》里,他死后的灵牌上就写着武植”,可惜仅短短的一个镜头,又一晃而过,未能引起观众注意。
武植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呢?来处有二:
一处是我国另一部古典小说《金瓶梅》,书中就明写他叫武植”;另一处来自武大的故乡,河北清河县。
《湖北青年》的一篇剪报,说了武大的身世。
虽然离谱,不妨照抄一段,以娱读者。
剪报上云:大郎武植系清河县武家村人据传他自幼崇文尚武,人力超群,因而,少年得志中了进士,在山东阳谷做了知县曾资助过武大郎的一位同窗好友因怀才不遇,家境日渐贫寒。
于是,千里迢迢来投武大郎欲谋一官半职,摆脱困境。
开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过了半年也没听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认为“武大郎真乃忘恩负义之辈”,一气之下不辞而别。
在回家路上,他编写了许多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后语,见村贴村,逢店贴店,于是乎,沿途传遍了有关武大郎的粗俗之词。
谁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托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房盖屋,置买良田。
这时,他才发现武大郎绝非知恩不报,而是不搞以权谋私。
他发疯似的返回原路去撕自己贴的纸条。
但是,悔之晚矣。
这些东西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
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因而一传再传。
这毕竟是传说,不足为据。
武大名武植可供参考。
在《水浒》中武大郎是个卖炊饼的。
炊饼如何做,书中没有交代,但从武松出差前对哥哥的叮嘱,我们可知一二,哥哥假如你每日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
这炊饼是用笼屉蒸出来的,所以又叫蒸饼”、“笼饼”。
饼乃古代面食的通称,欢饼既是蒸制而成的面食,就可能是类似今日的馒头、发糕之类食品。
据宋人顾文荐《负喧杂录》中考证:炊饼因蒸制而成,宋叫蒸饼,即今之馒头。
到宋仁宗时,因宋仁宗叫赵祯,这祯与蒸”谐音,为了避讳,宋人就把蒸饼改叫“炊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