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一)简介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0~60岁,年轻患者有增多趋势。

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肥胖人群增多,近二十年间内膜癌发病率仍稳定居高不下,而死亡率却明显上升。

死亡率的上升除与老年、肥胖、内科并发症多等相关外,与晚期病例,高危组织类型增多,及一些患者未能受到适宜诊治相关。

目前对两种类型内膜癌的病理及基础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临床手术、化疗、激素治疗亦积累了更多资料,临床研究更加深入;对年轻早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亦作了一定探索。

但在治疗中对术前影像学评估价值,术中肉眼及病理冷冻切片检查对肌层受累程度的判断准确性,淋巴结清扫范围等均尚存争议。

为进一步改善预后,妇科肿瘤医师应进一步识别、区分高危内膜癌患者,进行适宜治疗,以期降低死亡率,达到最佳疗效。

(二)诊断1.病史子宫内膜癌多见于绝经后妇女(70%),围绝经期20%~25%,<40岁约5%,发病与肥胖、雌激素持续增高、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下高危因素:(1)肥胖、无排卵性不孕、不育、延迟绝经(52岁以后绝经)。

(2)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3)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4)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特别是无孕激素对抗雌激素替代治疗(ERT),或长期应用他莫昔芬(Tamoxifen)患者。

(5)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乳腺癌、卵巢癌等),LynchⅡ综合征。

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患者其内膜癌发病危险为40%~60%等。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若有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出现应行分段诊刮,明确诊断。

LynchⅡ综合征者亦可在完成生育任务后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

2.症状(1)阴道出血:①绝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状,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90%以上有阴道出血症状,绝经时间愈长出现阴道出血者,发生内膜癌的几率愈高。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及绝经后妇女更应慎用。对有子宫的妇女,在应 用雌激素的同时宜适当应用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并严密监测。
3.改变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 癌的发病率。
风险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怀孕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怀孕次数越多,患这种癌 的风险越小。
2.相关检查
结合B超、宫腔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及MRI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后出血或围绝经期出血,因此需与其他引起阴道出血的疾病相鉴别: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以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为特点,与子宫内膜癌症状相同,因此对于此类患者, 即使妇科检查无阳性发现,亦应行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排除内膜癌变方可对症治疗。对于存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的 年轻女性,特别是合并不孕、月经稀发或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亦应谨慎,如B超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亦应 行分段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意味着怀孕后期较高的孕酮水平,以及未足月怀孕女性在怀孕初期的某些生理变化, 都可能有助降低她们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韦布表示,有必要对这项研究反映出的保护效应做进一步探究,从中甄别出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键因素, 助力攻克这一癌症。
谢谢观看
1.手术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目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 相关,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手术步骤一般包括腹腔冲洗液检查、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于低危组(Ia期, G1-2)的患者是否需行淋巴结清扫术尚有争议,支持者认为术前、术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可能不一致,且术中 冰冻对肌层浸润判断也可能有误差;反对者认为早期癌淋巴结转移率低,不行淋巴结清扫可以避免更多手术并发 症。手术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来完成。对II期患者,术式应为改良子宫广泛切除(子宫颈癌子宫切除术II类术 式),应行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复发因素再选择放疗。III期或IV期亦应尽量缩瘤, 为术后放化疗创造条件。相当一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仅通过规范的手术即得以治愈,但对经手术-病理分期 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术后需要给予一定的辅助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年纪较大,且有较多 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对于具体患者需要详细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 给予个体化治疗。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医学影像学四年制专业:本科)课程编号:01060021课程名称: 妇产科学(gynecology and obsterics)学分:2.5学分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课:24课时见习课:24课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适应专业:10级医学影像学四年制专业教材:1、妇产科学, 乐杰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参考教材:2、中华妇产科学, 曹泽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妇科肿瘤学, 林巧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宋鸿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5、妇产科诊断病理学, 陈乐真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是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妇产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产科、妇科、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3个部分。

课程设置顺应医学模式的转换;教学内容新颖、结构科学,基础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妇产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课堂系统授课和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内容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医疗实践,培养实践工作能力。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每学期均由妇产科著名专家根据最新进展讲授妇产科前沿知识,了解妇产科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现代化进展情况。

在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框架,在同类教学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

如何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深入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妇产科学教研室将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向培养宽基础、创造性综合型人才的目标转换,同时注意现代医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子宫内膜癌护理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护理PPT课件

肥胖:肥胖女性患 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较高,可能与雌激 素水平过高有关。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
01 03 05
阴道出血:不规则阴 道出血,月经周期紊 乱,经期延长或缩短
盆腔肿块:盆腔检查 可发现肿块,可能与 肿瘤生长有关
贫血:由于长期出血, 可能导致贫血,表现 为头晕、乏力等症状
02 04
腹部疼痛:下腹部疼 痛,可能与肿瘤压迫 或侵犯周围组织有关
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CT、MRI等检 0 2 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扩散情况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检查,检测 0 3 肿瘤标志物水平,辅助诊断
临床症状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 0 4 征,综合分析诊断结果
3
子宫内膜癌的治 疗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 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等
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 内照射等
03
及时治疗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炎、 04
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如避
子宫肌瘤等。
孕药、激素替代疗法等。
0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 06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吸烟、饮酒、
保持外阴清洁等。
接触辐射等。
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生活质量、
01
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等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02 观察等方式进行 评估频率:定期进行评估,如每
子宫内膜癌护理PPT 课件
x
目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02.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03.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04. 子宫内膜癌的护理
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子宫内膜癌的定义01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 内膜的恶性肿瘤
03
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 平异常、肥胖、糖尿病等

子宫内膜癌优秀课件

子宫内膜癌优秀课件

变可见。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宫颈时,可见癌组织自宫颈口突出。宫旁有浸
润系宫颈受累后所致。
(三)转移病灶(bìngzào):晚期患者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或融全
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辅助检查 1. 临床 检查 (lín chuánɡ)
2.细胞学检查 3.B超检查 4.诊断性刮宫 5.宫腔镜检查 6.腹膜后淋巴造影 7.CT扫描图象与磁共振成象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又称为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 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 镜下可分为腺癌(xiàn ái)、腺角化癌、鳞腺癌(xiàn ái)、透明 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消化道准备 一般病人手术前10-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止饮水,防止麻醉 或手术中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我科一般是用甘露醇灌肠,并观察灌 肠情况。
3、阴道准备:术前3日做阴道准备,阴道灌洗,上药,手术当日艾力克擦洗
4、其他:进行交叉配血,药物过敏等常规准备,此外,术前应留置尿管,使膀胱处于 空虚状态,以免术中受伤.手术日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血压升 高,女病人月经来潮或其他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去手术室前,查对患者的姓 名,床号,有无活动性假牙,及贵重物品等应取下,交由患者家属保管。
2.体位的变换,人体如果持续保持同一体位,会感到痛 苦和疲劳,体位的变换的频度以0.5-2小时一次为宜, 那么,在翻身(fān shēn)前,应评估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 切口疼痛程度,引流管的位置及固定情况,指导其有效 咳嗽,排痰,并做好解释,在翻身(fān shēn)过程中,要注 意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呼吸,循环系统有变化,应立 即停止。

妇科肿瘤ppt

妇科肿瘤ppt

一、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少部分可单独放疗,并配合 孕激素、化疗,治疗个体化、注重首次治疗。
二、放射治疗原则 对不宜手术病例可采用单纯放疗,力争
使放射剂量分布符合宫腔形态,使子宫肌层 受量达到50GY左右,术前术后放疗尚无一致 意见。
三、术前放疗 对于术前放疗一直有争议,近年赞同者渐减少。 适应症:除外早期,高分化,不能耐受放疗者以外
高分化
发展慢
复发癌
PR(+)
用药要求: 大剂量,长疗程
用法: 已酸孕酮 250mg, Qd
甲地孕酮 160mg, Qd
三苯氧胺 10mg Bid
总之,宫内膜癌的治疗要遵循个体化,注 重首次治疗,尽量选择手术治疗,实施综 合治疗,但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常规剂量安排 腔内A点量5~7Gy/次 10Gy/周 阴道与宫腔量1∶1左右 总疗程4~6周 外照射B点量2~2.5Gy/次 前后对照 10Gy/周 A点剂量范围50~70Gy B点剂量范围35~55Gy
全盆照射25Gy 腔内A点减少15Gy
宫颈癌放疗剂量安排
早期 中期 溃疡 空洞 晚期
腔内A点量
外照B点量
35~50Gy
0~45Gy
45~55Gy
40~50Gy
20~40Gy
20~30Gy后
补量至50Gy
0~20Gy 后缩野补量至

20~40Gy
50~55Gy 8×15cm四野 交叉40Gy/后 缩野剂量至50~60Gy
其他条件 中心挡野 中心挡野 不挡野 挡野 不挡野 不挡野
不挡野
六、放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一) 常见近期并发症 1、骨髓抑制 WBC↓ Pt↓ 贫血 2、感染(外阴、阴道、盆腔) 3、机械损伤(穿孔、裂伤) 4、消化道反应 5、泌尿系反应 6、全身反应

子宫内膜癌分为几期?

子宫内膜癌分为几期?

子宫内膜癌分为几期?
子宫内膜癌是比较常见和多发的妇科癌症。

本病的发病有很明显的年龄特点,它一般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如果要对疾病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在这里建议大家从三十五岁开始,要每两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四十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要做一次妇科检查。

癌症发现越早治愈的效果越好,我们来看看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有几种。

子宫癌又是如何分级
在国际上医学者把为子宫癌分为四级。

第一级,为高度分化癌,通常是指肿瘤,仅仅局限于子宫内膜,偶见当成和复层乳头样上皮,排列不整齐,间质减少。

第二级为中度反化癌,子宫腺体的轮廓,不是十分清晰,一部分会呈现癌块状,细胞极向消失,核分裂常见。

第三级为低分化癌线体的结构会消失掉,整体呈癌块状,成堆的癌细胞侵蚀间质,并且深入肌肉层。

第四级为显著未分化癌,癌细胞处于一种幼稚的状态,既不分化但是有丝分裂明显。

宫颈癌的分期还有一种类型方法,大致的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

局限型腺癌,指的是大多数的公体癌,肿瘤开始为宫底和宫角部的无蒂或有蒂的肿物,它的质地十分的柔软脆弱,表面可能会发生,出血坏死溃疡或者感染,这种类型的疾病,虽然很小,但是扩散的速度非常的快。

另外一种弥漫型腺癌,是指肿瘤沿内膜层蔓延,大量的侵犯子宫内膜,常常会呈现出不规则的息肉状,浸润肌层会比较慢,子宫比较大,且较早的表现出症状。

病变可言子宫向下蔓延,侵及子宫颈部管。

子宫肿瘤-第九版妇产科学课件

子宫肿瘤-第九版妇产科学课件
第二十六章
子宫肿瘤
第一节 子宫肌瘤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第三节 子宫肉瘤
重点难点
掌握 掌握子宫肌瘤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 方法; 掌握子宫肉瘤常见组织类型及临床特征。
熟悉 熟悉常见的子宫肌瘤变性; 熟悉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熟悉子宫肉瘤治疗原则。
CA125检测等,必要时可作CT及磁共振检查 • 随访时间: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每6个月1次,5年后每年1次 预后因素: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病变范围,包括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 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子宫外转移等;②患者全身状况;③治疗方案的选择等
十、预防
预防措施 • 重视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和绝经过渡期妇女月经紊乱的诊治 • 正确掌握雌激素应用指征及方法 • 对高危人群如肥胖、不育、绝经延迟、长期应用雌激素及他莫昔芬等,应密切随访
ⅢB
肿瘤累及阴道和(或)宫旁组织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ⅢC1
盆腔淋巴结转移
ⅢC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盆腔淋巴结转移
Ⅳ期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五、临床表现
症状 • 阴道流血 • 阴道排液 • 下腹疼痛及其他 体征 • 早期患者妇科检查可无异常发现 • 晚期可有子宫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可有明显压痛 • 癌灶浸润周围组织时,子宫固定或在宫旁扪及不规则结节状物。
甲地孕酮160~320mg/d口服 己酸孕酮500mg肌内注射,每周2次 • 副作用:长期使用可有水钠潴留或药物性肝炎等,停药后可恢复 • 疗效评估:孕激素受体阳性者有效,至少12周以上方可评定疗效

子宫内膜癌PPTppt(共84张PPT)

子宫内膜癌PPTppt(共84张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Genant,1997)
但即使低剂量如长期应用仍不安全。 *低剂量0.3 mg×8年:内膜癌危险性增加9倍,但内膜增生的危险 性未增加。 (Cushing,1998)
11
孕激素治疗预防
孕激素可使ERT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和 癌的几率大大下降。
PEPI:联合应用雌、孕激素使 单纯性增生(0.8%:27.7%)、 复杂性增生(0.8%: 23.7%)、 不典型增生(0:11.8%) 显著减少。
所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的妇女均应做子宫内膜活检。常 用活检方法所取得的标本组织病理学具有及好的相关性 。
Stovall等:Pepille、Novak curet和刮宫术后再行 子宫切除术,发现用这些方法术前诊断的失败率分别为 5%、4%和6%。
29
诊断
主要辅助诊断 (1)子宫内膜活检:分段诊断性刮宫 (2)术前B超 (最经济) 、
如果内膜>4 mm,且患者持续出血应做内膜活检。特 别是如果存在与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肥胖、长期无 排卵、乳腺癌、服用三苯氧胺或内膜、卵巢、乳腺、结 肠癌家族史)
21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 ( Surgical pathological staging ) 组织学分级、肌层侵犯、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
连续两代或两代以上亲属中至少有3人一级亲属患 子宫内膜癌或结直肠腺癌(HNPCC),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至少有一患
者确诊时<50岁。
18
病理特点 大体表现(1)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2) PPT课件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2)  PPT课件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ppt课件
19
1. 概述 1.1 流行病学
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20-30%; 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高发年龄为50-69岁; 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在60-70%,部分可达80%
ppt课件
21
3. 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最重要的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 血行转移
ppt课件
22
4. 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病史(临床表现)
阴道出血:80%以上都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阴道排液 腹部肿块及下腹痛 全身症状
4.2 妇科检查
ppt课件
23
4.3 辅助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最可靠的手段 分段诊刮(fractional curettage) 超声检查 宫腔镜检查 细胞学检查 CT和MRI检查 肿瘤标记物检查:CA125、CEA 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等
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ppt课件
1
第一节 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ppt课件
2
1. 概述
1.1 流行病学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中居 首位;
原位癌高发年龄30-35岁,浸润癌50-55岁;
总的5年生存率55%,I期80-90%,II期60-70%, III期40-50%,IV期10-20%。
3.1 直接蔓延 向下 向上 向两旁 向前、向后
ppt课件
7
3.2 淋巴转移(最重要的转移途径)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课件
8
4. 诊断 4.1 病史(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定义: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

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故又称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肿瘤。

其中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激素依赖型爱。

年龄分布:绝经后50到59岁妇女最多;60%绝经后,30%绝经前;高发年龄58岁,中间年龄61岁;40岁以下患者仅占2%—5%;25岁以下患者极少。

病因雌激素长期持续性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1)常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伴存: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2)子宫体癌综合征(内膜癌高位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高因素);未婚、不孕、少产、绝经延迟(3)有近亲家族肿瘤史病理特点大体表现(1)1、可发生在子宫各部位,宫体部位较多;2、不同组织类型的癌肉眼无明显区别;3、侵肌时子宫体积增大;4、侵润肌层癌组织境界清楚;5、呈坚实灰白结节状肿块;内膜癌在宫腔内呈两种生长方式:(1)弥漫性(2)局限性病理特点腺体增生、排列紊乱1、腺体侵犯间质,出现腺体共壁。

分化好的肿瘤可见腺体结构明显,分化差得肿瘤腺体结构减少,细胞呈巢状、管状或索状排列2、腺上皮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核呈异型性,核大、深染细胞分期症状和体征75%均为早期患者,极早期可无症状。

阴道出血:阴道流血是最常见症状,包括性交出血、未绝经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个别也有闭经后出血;绝经后阴道持续性出血或间歇性出血。

子宫内膜癌虽不是占绝经后出血的最多因素,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排除的因素。

阴道排液:出现在阴道流血前。

少数主诉白带增多;晚期合并感染科有脓血性白带伴臭味。

疼痛:宫腔积液或积脓可引起下腹痛;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胀痛;晚期癌侵润周围组织时刻引起相应部位疼痛。

全身症状: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包块、腹胀、腹水,晚期可引起贫血、消瘦、恶液质及全身衰竭。

【辅助检查】细胞学检查:仅从宫颈口吸取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用宫腔刮勺、宫腔毛刷、宫腔吸管或宫腔刷吸取分泌物涂片,可提高阳性率,准确率达90%~97%。

子宫内膜癌科普知识

子宫内膜癌科普知识

子宫内膜癌科普知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围绝经期女性或者绝经后女性,尤其是在55岁以上的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但是近数十年来此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的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具有年轻化发病趋势。

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对于女性患者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均构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女性朋友了解子宫内膜癌并积极地做好预防非常重要。

以下就对子宫内膜癌的科普知识作一介绍,希望能够对广大女性朋友的疾病防治有所帮助。

1、什么是子宫内膜癌?所谓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女性子宫内膜部位的上皮恶性肿瘤,也被称作子宫体癌,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疾病,在广大绝经期以及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该疾病的发病率高,每年的新增病例也比较多,约有20万左右,在全球范围内子宫内膜癌是造成女性死亡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其危害性仅次于宫颈癌和卵巢癌。

在我国虽然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然而子宫内膜癌在发病率方面仍然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危害性仅次于宫颈癌,是我国临床中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而在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当中,该疾病发病率甚至排名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

目前一般结合子宫内膜癌的具体发病原因以及生物学行为特征将其分为两个大类,即I型子宫内膜癌和Ⅱ型子宫内膜癌。

临床中大部分属于I型子宫内膜癌,也被称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该类患者通常预后较好,然而发病年龄较轻,患者往往具有高血压、肥胖以及不孕等异常情况。

第二种为Ⅱ型子宫内膜癌,也被称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该类患者的肿瘤病变恶性程度较高,往往预后情况较差,在老年女性中相对更为常见。

2、哪些原因引起子宫内膜癌?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类型在发病原因方面也有所差异,目前对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确切发病原因还无法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女性的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I型子宫内膜癌其发病则往往与女性的机体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在无孕激素拮抗状态下的雌激素长期刺激与此疾病的发生有关,由于女性机体当中长时间缺乏孕激素对抗作用,这导致雌激素长时间刺激女性的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在此状态下容易诱发子宫内膜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

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与宫颈癌比较,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

[病因]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与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绝经后长期服用雌激素而无孕酮拮抗有关。

2.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关国际妇科病理学协会(]~SC,P,1987)将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分为单纯型、复杂型与不典型增生过长。

单纯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1%;复杂型增生过长约为3%;而不典型增生过长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约为30%。

3.体质因素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的妇女。

这些因素是内膜癌高危因素。

4.绝经后延绝经后延妇女发生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

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比一般妇女平均晚6年。

5.遗传因素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

内膜癌患者近亲有家族肿瘤史者比宫颈癌患者高2倍。

[病理]1.巨检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内膜,以子宫两角附近居多。

依病变形态和范围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1)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癌灶常里菜花样物从内膜表层长出并突向宫腔内,充满宫腔甚至脱出于宫口外。

癌组织灰白或淡黄色,表面有出血、坏死,有时形成溃疡。

虽广泛累及内膜,但较少浸润肌层,晚期侵犯肌壁全层并扩展至宫颈管,一旦癌灶阻塞宫颈管则可导致宫腔积脓。

(2)局限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呈息肉或小菜花状,表面有溃疡。

易出血。

极早期病变很小,诊刮可能将其刮净。

局限型癌灶易侵犯肌层。

有时病变虽小,但却已浸润课肌层。

2.镜检有多种组织类型。

(1)内膜样腺癌:占80%~90%。

内膜腺体高度异常增生,上皮复层,并形成筛孔状结构。

癌细胞异型明显,核大、不规则、深染,核分裂活跃,分化差的腺癌腺体少,腺结构消失,成实性癌块。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88)提出内膜样癌组织3级分类法。

I级(分化好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Ⅱ级(中度分化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占6%~50%;Ⅲ级(低分化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0%。

(2)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腺癌组织中含有鳞状上皮成分。

按鳞状上皮的良恶性,良性为腺角化癌,恶性为鳞腺癌,介于两者之间称腺癌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3)透明细胞癌:癌细胞呈实性片状、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癌细胞胞浆丰富、透亮,核异型居中,或由鞋钉状细胞组成。

恶性程度较高,易早期转移。

(4)浆液性腺癌:复杂的乳头样结构,裂隙样腺体,明显的细胞复层和芽状结构形成,核异型性较大,约1/3患者伴砂粒体。

恶性程度很高,易广泛累及肌层、脉管;无明显肌层浸润时,也可能发生腹膜播散。

[转移途径]内膜癌生长缓慢,局限在内膜时间较长,也有极少散发展较快。

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淋巴转移,晚期有血行转移。

1.直接蔓延癌灶初期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向上经宫角至输卵管,向下至宫颈管,并继续蔓延至阴道。

也可经肌层漫润至子宫浆膜面而延至输卵管、卵巢。

并可广泛种植在盆腔腹膜、直肠子宫陷凹及大网膜。

2.淋巴转移为内膜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当癌肿浸润至深肌层,或扩散到宫颈管,或癌组织分化不良时,易发生淋巴转移。

其转移途径与癌灶生长部位有关。

宫底部密灶沿阔韧带上部淋巴管网,经骨盆漏斗韧带至卵巢。

向上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宫角部癌灶沿圆韧带至腹股沟淋巴结。

子宫下段及宫颈管癌灶与宫颈癌淋巴转移途径相同,可至宫旁、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

子宫后壁癌灶可沿宫骶韧带扩散到直肠淋巴结。

内膜癌也可向子宫前方扩散到膀胱,通过逆行引流到阴道前壁。

3.血行转移少见。

晚期经血行转移至肺、肝、骨等处。

[临床分期]至今仍用国际妇产科联盟1971年的临床分期(表33-1),对手术'治疗者采用手术-病理分期(表33-2)。

表33-1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FIGO,1971)表33-2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1988)[临床表现]1.症状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因其它原因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大量出血者少见,或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流血;尚未绝经者则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

(2)阴道排液:少数患者诉排液增多,早期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排液,晚期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并有恶臭。

(3)疼痛:通常不引起疼痛。

晚期癌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及足部放射。

癌灶侵犯宫颈,堵塞宫颈管导致宫腔积脓时,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4)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常伴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

2.体征早期时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子宫正常大、活动,双侧附件软、无块物。

当病情逐渐发展,子宫增大、稍软;晚期时偶见癌组织自宫口脱出,质脆,触之易出血。

若合并宫腔积脓,子宫明显增大、极软。

癌灶向周围浸润,子宫固定或在宫旁或盆腔内扪及不规则结节状块物。

[诊断]除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外,最后确诊须根据分段刮宫病理检查结果。

1.病史注意本病的高危因素如老年、肥胖、绝经延迟、少育或不育等病史,并需询问家族肿瘤史。

2.临床表现根据上述症状、体征,即可疑为子宫内膜癌。

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或绝经后再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均应先除外内膜癌后,再按良性疾病处理。

3.分段刮宫是确诊内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先用小刮匙环刮宫颈管,再进宫腔搔刮内膜,取得的刮出物分瓶标记送病理检查。

分段刮宫操作要小心,以免穿孔,尤其当刮出多量豆腐渣样组织疑为内膜癌时。

只要刮出物已足够送病理检查,即应停止操作。

4.其它辅助诊断方法(1)细胞学检查:仅从阴道后穹隆或宫颈管,吸取分泌物作涂片寻找癌细胞,阳性率不高。

若用特制的宫腔吸管或宫腔刷放入宫腔,吸取分泌物找癌细胞,阳性率达90%。

此法作为筛选.最后确诊仍须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2)B型超声检查:极早期时见子宫正常大,仅见宫腔线紊乱、中断。

典型内膜癌声像图为子宫增大或绝经后子宫相对增大。

宫腔内见实质不均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宫腔线消失,有时见肌层内不规则回声紊乱区,边界不清,可作出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

(3)子宫镜检查:可直视宫腔,若有癌灶生长,能直接观察病灶大小、生长部位、形态,并可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

(4)MRI、CT、淋巴造影等检查有条件者可选用MRI、CT和淋巴造影检查及血清CA125检测。

[鉴别诊断]需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绝经过渡期功血)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或不规则流血等。

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与内膜癌的症状和体征相似。

临床上难以鉴别。

应先行分段刮宫,确诊后再对症处理。

2.老年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血性白带,需与内膜癌相鉴别。

前者见阴道壁充血或粘膜下散在出血点,后者见阴道壁正常。

捧演来自宫颈管内。

老年妇女还须注意两种情况并存的可能。

3.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内膜息内多表现为月经过多及经期延长,需与内膜癌相鉴别。

及时行分段刮宫、子宫镜检查及B型超声检查等,确诊并不困难。

4.原发性输卵管癌主要表现为阴道排液、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

分段刮宫阴性,宫旁扪及块物,而内膜癌刮宫阳性,宫旁无块物扪及。

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5.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常表现阴道排液增多,浆液性、脓性或脓血性。

子宫正常大或增大变软,扩张宫颈管及诊刮即可明确诊断。

扩张宫颈管后即见脓液流出,刮出物见炎性细胞,无癌细胞。

内膜癌合并宫腔积脓时,除有脓液流出外,还应刮出癌组织,病理检查即能证实。

但要注意两者并存的可能。

6.宫颈管癌、子宫内瘤均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

宫颈管癌病灶位于宫颈管内,宫颈管扩大形成桶状宫颈。

子宫肉瘤一般多在宫腔内以至子宫增大。

分段刮宫及宫颈活检即能鉴别。

[预防]预防及早期发现内膜癌的措施有:①普及防癌知识,定期行防癌检查。

②正确掌握使用雌激素的指征。

③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或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先除外内膜癌。

④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流血警惕内膜癌可能。

⑤注意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

[治疗]治疗应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是否被癌浸润、宫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等而定。

主要的治疗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可单用或联合应用。

1.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早期病例。

I期患者应行子宫次根治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和(或)清扫术:①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鳞形细胞癌或岛的内膜样癌。

②侵犯肌层深度≥1/2。

③肿瘤直径>2cm。

Ⅱ期应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当进入腹腔后应立即取腹水,若无腹水则注入生理盐水200ml冲洗腹腔,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离心沉淀后找癌细胞。

2.手术加放射治疗I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或深肌层已有癌浸润,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手术后均需加用放射治疗,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加用腔内照射或体外照射。

腔内放疗结束后1~2周内进行手术。

体外照射结束4周后进行手术。

3.放射治疗腺癌虽对放射线不敏感,但在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与Ⅲ、Ⅳ期病例不宜手术者均可考虑放射治疗,仍有一定效果。

放疗应包括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

腔内照射多用137Cs、60Co等,体外照射多用60Co及直线加速器。

lIa已废弃不用。

4.孕激素治疗对晚期或复发癌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

各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制剂如甲羟孕酮、己酸孕酮等均可应用。

用药剂量要大,甲羟孕酮200~400mg/d;己酸孕酮500mg,每周2次,至少用10~12周才能评价有无效果。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延缓DNA和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对分化好、生长缓慢、雌孕激素受体含量高的内膜癌,孕酮治疗效果较好。

副反应较轻,可引起水钠潴留、稃肿、药物性肝炎等,停药后逐渐好转。

5.抗雌激素制剂治疗他莫西芬(tamoxifen,TAM),为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并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也可用以治疗内膜癌。

其适应证与孕激素治疗相同。

一般剂量为10~20mg,每日口服2次,长期或分疗程应用。

他莫西芬有促使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的作用,受体水平低的患者可先服他莫西芬使孕激素受体含量上升后,再用孕激素治疔或两者同时应用可望提高疗效。

副反应有潮热、畏寒、急躁等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其它副反应可有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闭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