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等场所卫生状况的卫生器械和药品材料供应部门。
在日常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面临着较多的职业危害,如化学毒物的危害、物理因素的危害、生物危害以及心理危害等。
为有效避免这些职业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防护1、主要危害:在消毒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化学物品,包括消毒药剂、清洗剂、溶剂等,当其在接触人体时,容易造成刺激和腐蚀,从而导致皮肤、眼睛、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损伤。
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类化学物品的安全保管和使用,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化学品泄漏或突发事件。
1、主要危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各种器械和药品材料,需要进行搬运、包装、清洗等一系列操作,由此易受到姿势不良、疲劳、振动、噪声等物理因素的危害。
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身体健康检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具体操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质量控制。
此外,需要在工作时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和压力。
1、主要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与医学机构接触较为密切,可能会接触到各种致病性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从而导致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
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加强身体健康监控和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避免污染或接触生物危害的情况下工作。
四、心理危害及防护2、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心理危害的预防和管理,如树立健康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家庭关系,适当参加各种活动,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关怀和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面临多种职业危害,需要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加强身体、心理健康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职业卫生意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1.化学危害:消毒供应室通常储存有各种消毒药品和化学物品,这些物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一些消毒药品含有刺激性气味和有害的化学成分,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和中毒等问题。
2.物理危害:消毒供应室中的一些设备和工具可能造成物理伤害。
消毒机器可能存在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烫伤和压伤。
不正确使用和存放消毒工具和器材也可能导致受伤。
3.职业病危害: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消毒药品和化学物品,可能导致职业病的产生。
氯气、酸雾等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一些有毒的药品可能导致肝、肾等器官损伤。
4.感染危害:消毒供应室可能接触到有害菌种类较多的物品,从而面临接触感染的风险。
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被感染的器械、衣物等,从而增加感染疾病的概率。
1.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职业防护教育培训,了解消毒药品和化学物品的危害性以及正确使用和储存方法,学习防范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
每年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2.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和落实消毒供应室的操作规范,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步骤,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操作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物品。
3.配备安全设施和设备:消毒供应室应配备专门的通风设施,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确保消毒机器、工具和器械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定期消毒和清洁:定期对供应室进行消毒和清洁,除去潜在的细菌和病原体,减少感染的风险。
工作人员坚持勤洗手、佩戴和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
5.强化应急措施和紧急救援能力: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和职业危害事故进行应对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的威胁,但只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加强职业防护和个人保护意识,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负责处理并分发消毒用品,保障社会公共场所和个人日常生活的卫生安全。
这一工作也伴随着诸多职业危险因素,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职业危险因素1. 化学危险: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如漂白水、酒精等,容易导致呼吸道、皮肤等部位的损害。
特别是在长时间的操作中,容易引发化学中毒等问题。
2. 生物危险:在处理消毒用品过程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接触到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极易发生感染风险。
尤其是在处理医疗废物或有传染性材料时,疫情期间的工作更容易受到威胁。
3. 物理危险:消毒供应室内通常有大量的卫生用具和设备,工作人员常常需要搬运和处理这些物品。
长时间的重复劳动容易引发各类肌肉骨骼和关节方面的问题,诸如劳损性疾病等。
4. 精神危险:疫情期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工作压力持续加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5. 环境危险:消毒供应室通常处于密闭环境,通风条件不佳,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员工身体健康。
二、防范对策1. 引进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让工作人员对危害有充分了解,增强安全意识。
2. 采用自动化操作设备,减少人工直接接触,尽量减小职业暴露程度,降低化学、生物危害。
3. 加强卫生防护设施建设,提供符合防护标准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减少生物危害。
4.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长时间重复劳动,推动合理化生产,在生产中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5. 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增加员工的心理韧性,降低精神危害,保持工作积极性。
6. 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通风设施改造,减少空气污染,保护员工健康。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虽然重要,却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职业危险因素。
为了保障这些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职业危害分析1.1 接触有毒物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会接触到有毒的消毒剂、清洁剂、药品等物质,长时间接触会对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身体部位造成伤害,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1.2 感染病原体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最容易感染病原体的场所之一,工作人员接触到的物品和设备都潜藏着各种病菌和病毒。
如果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防护措施,就很容易被病原体感染,导致职业病。
1.3 身体不适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尘土较多,噪音也较大,同时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工作人员容易出现疲劳感,不适感和压力,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二、防护措施2.1 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让员工了解职业危害及其对身体的影响,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2.2 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面罩、手套、防护鞋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到有毒物质和病原体。
2.3 安全操作对消毒剂进行专业的操作,保证消毒剂不会产生过剩、泄漏现象,保证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
2.4 心理指导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心理压力也较大,需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及时提供心理指导和支持。
三、个人保健3.1 饮食调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该保持饮食的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强身体免疫力。
3.2 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身体素质,健康地度过工作每一天。
3.3 规律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心理能力。
四、结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对于医疗工作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身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自己的健康。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摘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面临化学品暴露、身体姿势不当和器械操作不当等危险因素。
为了有效预防职业危险,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措施,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并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建议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管理者共同努力,不断加强职业安全意识,从而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只有这样,员工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保障患者和自己的健康。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范对策、化学品暴露、身体姿势、器械操作、个人防护装备、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安全教育、结论总结、对策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是医院中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和供应的重要岗位,他们的工作环境涉及到各种危险因素,包括化学品暴露、身体姿势不当、器械操作不当等。
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越来越复杂和繁重,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化学品,如消毒剂和清洁剂,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品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时间保持不良的身体姿势或操作器械不当也会增加工作人员受伤的风险。
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对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1.2 研究目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引言: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面临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化学品暴露风险、身体姿势不当的危险以及器械操作不当的风险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探讨相关的防范对策,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和保障其身体健康。
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
然而,在日常操作中,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常常会接触到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容易因此出现职业危害。
本文将针对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一、化学危害消毒供应室中经常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等化学用品,这些化学物质中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如甲醛、氯和苯等,在长期接触下,会对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另外,还需要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避免误伤自己和他人。
防护对策:1.注意正确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按照标签上的说明来使用,不要超量或搭配使用不同的化学物品。
2.工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镜等。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注意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二、物理危害消毒供应室中还可能存在一些物理危害,如噪声、电辐射、光辐射等。
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下会影响听力,而电辐射和光辐射也会对眼睛、皮肤等造成损害。
防护对策:1.工作时穿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
2.使用电器时应注意安全距离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电辐射和光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
三、生物危害作为医院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消毒供应室也要处理一些与生物有关的危害。
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时,可能会面临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如细菌、病毒、真菌等,进而引发疾病。
此外,还会出现一些动物,如老鼠和蟑螂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防护对策:1.按照规范的处理要求和方法处理污染物和废弃物。
2.定期进行杀虫和灭鼠,并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3.穿戴防护用品,如手套等。
四、心理危害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人员需要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很容易出现焦虑、疲劳、情绪波动、精神压抑等问题。
防护对策:1.注意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建立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的氛围。
2.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内心的问题。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负责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工作。
工作人员在这个岗位上有着重要的职责,但也面临着各种职业危险因素。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必须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
本文将从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职业危险因素分析1. 生物危害: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常常接触到被感染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可能存在病原菌和病毒,如HIV、HBV等。
如果不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容易受到感染。
在进行消毒操作时,也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有害性微生物气溶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威胁。
2. 化学危害:在消毒工作中会使用到一些化学药品,如过氧乙酸、氯酸钠等,这些药品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会对工作人员的皮肤和呼吸道造成损害。
3. 物理因素:消毒工作需要使用到一些设备和工具,如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仪等,这些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物理危险,如高温、高压等,一旦操作不慎,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4. 心理压力: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比较紧张,需要处理大量医疗器械和设备,一些急诊手术、重症患者的器械消毒更是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心理压力,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易导致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防范对策分析1. 强化职业健康教育: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教育,使他们对职业危险有清醒的认识,学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备,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险带来的威胁。
2. 健康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3. 加强防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防护措施,包括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并对使用方法进行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在处理感染性物品时能够有效避免接触。
4. 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的消毒作业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对操作员的日常管理和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风险。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范措施作者:申益萍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12-01【摘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在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工作流程中存在下收下发、清洗、包装、存放等;护理记录不规范等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应加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各种医疗记录,加强专科知识培训等防范打措施,以降低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风险,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防范措施【 Abstract 】in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staff in the day-to-day work of the existing staff awareness of self protection, legal idea is thin; the staff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ork flow in the presence of hair, washing, packing, it deposited; nursing records of risk, the risk should be added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risk education,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safety, standard all sorts of medical records,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and other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hit, in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in risk, to prevent nursing disputes.【Key word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staff; occupation hazards; preventive measures随着近年国家卫生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重要的一环,他们的工作繁重、复杂,需要在消毒供应、器材清洗、物资管理、危机处理等方面持续保持高度关注和注意力。
由于其工作特殊性,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因素,为保障其健康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自我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1.化学物质危害:消毒供应工作中使用的消毒液和清洗剂中含有许多化学物质,例如氯、氨、碱性过高等,如果不加以注意,长期接触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刺激和伤害,严重的可能引发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放射性危害:消毒供应中心的一些设备和器材有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对操作人员、周围工作人员造成危害,长期暴露会导致癌症等严重危害。
3.机械伤害:消毒供应工作中存在许多机械设备和器材使用,操作时如果没有专业训练和经验,容易受到设备伤害,引起指针戳伤、皮肤擦伤等。
4.感染危害:消毒供应中心临床医疗器材清洗、消毒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需要接触到大量病原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高度传染的,若不加以注意,容易导致职业病。
二、自我防护措施1.注意工作场所的清洁和通风,及时排除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工作过程中,穿戴符合消毒供应中心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
个人防护制度在职场中是非常常见的,不单单是在医疗行业,所以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按照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工作场所、设备要经常进行消毒,保证处于清洁、卫生状态,避免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4.合理使用化学物品和药品,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注意储存和保管,对不需要的药品和化学物质进行妥善处理。
5.对于放射性器具使用时,应在受过专业培训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后,正确使用,并注意个人防护措施。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是医疗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注意自我防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安全,也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他们负责对医疗设备、器具和环境进行消毒,保障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可能会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职业危害,并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以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和自我防护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职业危害1. 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和清洁剂,如氯仿、乙醇、过氧化氢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呼吸道、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害,甚至引发过敏反应和中毒。
2. 病原体感染:在处理医疗器具和环境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可能会面临各类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一旦不慎接触或吸入这些病原体,就会容易导致感染疾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工作环境因素: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可能存在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噪音、粉尘、高温等,长期暴露在这些环境中会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带来影响。
以上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职业危害,并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
二、自我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化学物质和病原体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应该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有害物质侵入呼吸道、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定期健康监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变并及时处理。
3. 注意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双手和更换工作服,保持身体的清洁,避免因工作而带回家中给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二次污染。
4.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护理人员要时刻警惕职业危害,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和安全意识培训。
5.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以减少工作环境对身体的影响。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消毒工作成为重要的环节,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承担着消毒物品的配送和消毒工作,为防控疫情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长时间接触消毒剂会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因此需要他们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一、职业危害
1.化学污染
消毒剂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等,长时间接触可能致皮肤、眼等部位发生刺激性反应。
2.传染病危害
由于接触到的物品和表面多为来自外界的物品和人员,护理人员处于保持防护措施的状态下工作,身体的防御力下降,容易被感染。
二、自我防护措施
1.穿戴防护服
在配送消毒物品和进行消毒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包括口罩、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防护服应该具有防水、抗化学腐蚀等功能。
2.防护用品更换
在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需要及时更换,这可以降低自身被感染的风险和便于消毒物品、表面的更换和清理。
3.洗手
在工作过程中洗手是必须的,洗手前,应该摘除手表、饰品,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双手,时间不少于20秒,随时避免抵触面部、口腔等并减少双手细菌的传染。
4.定期体检
为了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及时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体检活动。
总之,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和压力,随时面临着职业危害的风险。
如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多加注意自我防护,采取有效的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可以确保其健康安全地开展消毒工作,抵御新冠疫情的蔓延。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作者:任晓梅,魏静蓉,周亚颖【关键词】职业危害;防护;消毒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医院大量临床医疗物品的处理供应工作,在回收、清洗、包装、消毒及灭菌中接触各类感染物质,随时会发生由物理、化学、生物等造成的暴露性感染及职业性伤害。
同时由于长时间的站立与低头姿势,会造成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等职业病。
为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及相关职业病的发生,本文就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安全与职业病的防护探讨如下。
1 污染物品暴露的职业防护对污染物品暴露的防护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保持一定的自我防护距离。
临床使用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大部分都带有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工作人员身处污染物交换环境,直接暴露在各种感染因子中,在操作中应注意保持一定的自我防护距离,以防操作意外引起污物飞溅,由此引发呼吸道、粘膜感染。
②及时分类消毒处理。
临床使用后的物品应遵循由污染到清洁及时进行分类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弃于感染性废物回收袋内;各类器械、碗盘等及时浸泡于规定的消毒液内;尖锐利器置于利器盒内;特殊污染物品应先浸泡消毒后再行常规处理。
③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医务人员手册卫生规范。
工作人员在操作处理过程中应进行防护,戴口罩、盘帽、双层手套、防护面具、防水围裙等,操作后无论是否戴手套均应按无菌操作手法进行洗手,预防疾病的传播。
2 消毒灭菌的职业防护压力蒸汽灭菌压力应达到100~225 kPa,温度121~132 ℃以上,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烫伤,甚至爆炸事件的发生,故应定人定岗,持证上岗。
灭菌前应先通气试表,检查仪器设备运行状况,确保管道通畅。
发现故障及时检修,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卸载物品时戴隔热手套,避免烫伤事件的发生。
环氧乙烷(EO)灭菌时,避免过量EO的吸入,更换气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灭菌通气结束,应在通风环境中开门取物,取物时操作者带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
发生意外泄露时,应按照暴露EO气体浓度选择防护设备。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面临一些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化学物品的接触、传染病的感染、体力劳动带来的劳损以及心理压力等。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时间与化学物品接触,容易受其有害物质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接触有害物质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应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减少化学物质的残留浓度,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传染病的感染是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并定期接种必要的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消毒供应室应该保持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还需要面对体力劳动带来的劳损。
处理消毒材料需要一定的体力,长时间的弯腰和抬举重物容易造成背部和腰部的伤害。
为此,应提供适当的劳动保护设备,如腰带、应力吸收垫等,降低工作人员受伤的概率。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康复和治疗,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心理压力也是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的一个危险因素。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细的工作要求,工作负荷较大,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精神压力。
为了减轻心理压力,可以开展定期的心理辅导,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抗压能力。
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减少紧张和冲突,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浅谈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危害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各种因素,并对各种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方法:从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对职业危害进行论述。
结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完善各项防护措施,可减少工作人员的伤害,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发生,保持供应室人员的身心健康,让护理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医院。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对策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是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加强职业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是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护行为,降低职业感染发生率的重要策略[1] 。
消毒供应室承担医院大量的临床医疗物品处理供应工作,在回收、洗涤、消毒、灭菌过程中接触各类感染性物质,随时会发生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等造成的暴露性感染和职业性伤害。
如果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当,极易出现长期亚健康状态,甚至发生疾病。
本文就消毒供应工作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加以探讨,旨在提高医院高危科室职业安全教育,强化工作人员作业流程中预防感染、损伤的防护意识,避免、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1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供应室污染区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工作人员在处理污染物品的过程中接触的微生物数量多、菌种杂,回收的各种污染器械、穿刺针、切开包都直接接触过患者的皮肤、黏膜、伤口,工作人员在处理锐利器械、穿刺针过程中稍有不慎即产生针刺伤,其次用高压水枪冲洗管道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如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对人体产生危害。
1.2物理因素1.2.1锐利器械的损伤国外研究证实,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
而供应室护士的工作职责就是将污染的器械包回收清,后重新行高压蒸汽灭菌循环使用。
因此,供应室护士在清理此类污染包时常常会被注射器针头、刀片、缝合针等锐器刺伤。
1.2.2环境温、湿度日常使用的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温度高达134℃,干热灭菌器灭菌温度达160℃,清洗消毒机、烘干机温度也达90℃,开启设备舱门卸载物品时,设备内腔温度仍然﹥60℃,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烫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一个高温、高湿环境中对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_1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发布时间:2021-09-02T17:06:49.2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9期作者:伍红婷胡琳娴孙婷[导读]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和自我防护措施。
伍红婷1 胡琳娴2孙婷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和自我防护措施。
方法:将笔者医院消毒供应室2019年12月-2021年6月出现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问题进行汇总,总结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
结果: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以及生物性危害等是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对这些常见职业危害需要医院全面落实好对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管理的力度。
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较多,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需要落实与之对应的自我防护措施,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职业危害对自身的影响。
关键词: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措施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医疗手术器械和各种无菌用品都需要由消毒供应室负责消毒灭菌,消毒供应室同样也是医院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临床诊疗技术越发先进,对消毒灭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医院消毒供应室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处在污染物的集中地,每天都会面临诸多的职业危害。
本文将笔者医院消毒供应室2019年12月-2021年6月出现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问题进行汇总,总结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
内容如下。
1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常见职业危害1.1化学性危害化学性危害是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遭受的常见职业危害。
化学性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1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对护理人员的影响较大,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经常使用环氧乙烷来消毒,该物质消毒效果很好,但是本身具有一定毒性。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是保障消毒供应中心正常运行和病人健康的重要一环。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也存在职业危害,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提出相应的自我防护措施,以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保护有所帮助。
一、职业危害1. 化学药品危害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学药品,包括消毒剂、清洁剂等,这些化学药品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长期接触可能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粘膜造成损害,甚至引起过敏反应和中毒症状。
2. 感染病原体危害护理人员在处理病人时可能接触传染病致病菌,如病毒、细菌等,存在感染的风险。
在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易受感染,并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造成交叉感染。
3. 体力劳动危害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搬运重物,工作强度较大,容易导致身体疲劳、腰椎、肌肉损伤等问题。
4. 心理压力危害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病人的痛苦和病痛,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下来可能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
二、自我防护措施1. 良好的个人防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阻隔化学药品和病原体对皮肤、呼吸系统、眼睛的侵害。
2. 定期体检与健康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对于常见职业病,如化学药品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等,应及时进行健康监测和干预。
3. 安全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遵守操作程序和标准,减少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4. 感染控制与预防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洗手、消毒、隔离等,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
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教育,自觉避免与传染病患者的直接接触。
5. 心理调适与支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重自我调适和心理保健。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对策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对策摘要】供应室护士由于职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保障工作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消毒供应室是发生交叉感染危险性较多的科室,在操作中,会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以及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另外,还可能遇到污染洗涤的操作中接触到含有污染物质的气溶胶、有害化学气体损害,受到高温损伤、锐器伤等职业危险。
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职业防护的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
通过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性危害因素1.1.1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供应室回收全院病房和门诊的污染物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
如换药碗、静脉切开包、小手术包等布类和器械上存在着大量患者的血液、分泌物。
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器械。
1.1.2锐利器械意外伤害供应室护士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比普通科室要多。
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护士如果在清点时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在工作时注意力分散等,都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
1.2物理性危害因素1.2.1噪音供应室内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等。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其抽真空时噪声刺激>90dB,超过了对工业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55~60dB。
长期受噪声刺激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1.2.2辐射紫外线及三氯消毒机是供应室用于空气消毒的主要方法。
人的眼睛、皮肤暴露在紫外线灯下可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及皮肤过敏。
同时,紫外线灯和三氯消毒机产生的臭氧可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感觉。
1.2.3高温夏季高温潮湿,再加上压力蒸汽灭菌器蒸馏器等设备,产热多、散热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一)
医院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各种医疗器械、敷料的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工作量大,而且是污染物最集中、最多的区域。
其工作性质决定着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污染物品、锐利器械、化学消毒剂、各种电器、压力容器及环境中的噪音、高温潮湿等因素,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保护自身健康的有效措施。
1、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所用过的一切诊疗用品几乎都携带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的物品。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回收处理这些物品时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高于其他人员。
回收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被血液、体液及其他污物污染过的器械、敷料等,而临床科室大多未作初步处理。
若自身防护不当或操作失误,皮肤有损伤时,病原微生物就可能通过呼吸道、受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物理因素:
①环境因素: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把临床各科室回收来的敷料、器械等物品在回收间分类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间的环境空气污染。
压力蒸汽灭菌器温度达134℃,洗器械的水温达60℃以上,造成供应室的高热潮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②噪声:消毒供应室存在着多种噪声污染源,如超声波清洗机、空气压缩机、高压蒸汽灭菌器排气时、下收下送时车轮产生的噪声。
长期处在这种噪声环境中易导致听觉迟钝、头晕、耳鸣、失眠、情绪焦虑、血压升高等症状。
噪声干扰严重可使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使人体产生疲倦不安等表现。
③烫伤:清洗器械、高压蒸汽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均可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等意外引起烫伤及爆炸等。
④锐利器械损伤: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
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深最多的锐器。
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而健康的医务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 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⑤身体、心理因素:消毒供应室护士由于特殊工作环境,加上人员少劳动强度大,造成其躯体症状及负面情绪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
搬运、装载过程中由于姿势不当或超负荷引起工作人员脊柱、关节损伤。
据意大利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疼痛发生率为80%,护士站立时间长,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服务的对象是全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对服务的质量要求高,期望值也高。
消毒供应室工作压力大、年龄也偏大,使之成为弱势群体,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热情。
⑥微粒:消毒供应室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球及折叠包布时,纤维粉尘到处飞扬,污染室内空气,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2、防护对策
(1)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组织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及预防感染工作的认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其充分认识到接触被血液、体液污染物品的危害性,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自觉地采取各项防护措施。
同时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每年1次健康体检。
(2)生物因素的防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在下收下送物品时做好自身防护,清点回收物品时按标准预防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具,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眼罩、双层手套、防水围裙、穿防水鞋。
要求临床所有科室对所使用的物品进行初步清洗。
特殊感染病人使用的物品应单独存放,并做明显标记,注明感染疾病名称,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有条件者尽可能使用全自动清洗机,尽量减少手工清洗。
刷洗器械时要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对人体造成危害。
如果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时要戴手套,在清洗器械、包装时也要戴手套,特别是工作人员手上有伤时,更应戴手套,甚至戴双层手套。
戴手套可使针刺后感染机会减少50%。
(3)物理因素的防护:消毒间要宽敞,保持室内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
消毒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压力容器,保证各个阀门和排气管道处于良好状态。
装卸灭菌物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工作服,戴隔热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防止烫伤。
有条件者消毒间安装消音设备。
下收下送车定时上润滑油。
尽量集中清洗器械,以减少污染次数。
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严防针刺伤及污水溅到眼睛等部位,动作要轻、慢,戴合适的手套操作。
清理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不要直接用手对锐利器械分类清洗,养成用钳子夹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尽量减少皮肤刺伤的机会。
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先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或3%碘伏消毒后包扎,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并上报医院感染办、定期跟踪检查。
在制作敷料、棉球、纱布等物品时,应佩戴口罩、动作要轻、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以减少微粒的危害。
(4)化学性因素的防护:严格掌握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掌握消毒液的正确配制和使用。
消毒液要装在防腐的容器里,加盖密封,防止挥发,保证消毒剂的准确浓度,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各种清洗消毒时要戴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戴防水袖套、围裙等,动作不要过猛,以免消毒液飞溅,操作完毕脱下手套后及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认真冲洗。
(5)职业性损伤的防护:负重、搬运重物时,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和技巧以保持身体平衡,工作中尽量减少一个姿势的持续时间,改变站立操作为坐位操作,如条件有限时,在长时间的低头、弯腰或站立时,经常活动肢体,尽量减少局部负重时间;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护士在排班时也应注意岗位的合理轮换,避免长期的从事一项工作,减轻或避免因持续一个姿势给工作人员造成的机体损害。
同时强化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认知和预防职业损伤,寻找心理支持,维持和促进身心健康。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为临床做好服务工作。
做好自我防护是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