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1章末 精品同步导学 新人教B版必修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设 E 为 BC 的中点,连接 DE, 则 DE∥AB,且 DE=21AB=236, 设 BE=x,在△BDE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BD2=BE2+ED2-2BE·EDcos∠BED,
5=x2+83+2×236× 66x, 解得 x=1 或 x=-73(舍去). 故 BC=2,从而
AC2=AB2+BC2-2AB·BCcos∠ABC=238,
四、几何计算 求解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问题,要首先确定与未知量之 间相关联的量,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S△ABC=12absinC=12acsinB=12bcsinA 及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
•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B=5,AC=9 ,∠BCA=30°,∠ADB=45°,求BD的长.
45°,
解得
BD=9 2
2 .
• 五、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测量距离问题,测量高度问题,测量角度问题,解决 的基本思路是画出正确的示意图把已知量和未知量标在示意 图中(目的是发现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用哪 个定理转化,用哪个定理求解,并进行作答,解题时还要注 意近似计算的要求.
已知△ABC 中,cosA=45,且(a-2)∶b∶(c+2)= 1∶2∶3,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析】 令a-1 2=2b=c+3 2=k, 则 a=k+2,b=2k,c=3k-2, 又 cosA=45,由 cosA=b2+2cb2c-a2=54, 得 k=0(舍去)或 k=4. 此时,a=6,b=8,c=10. ∴c2=a2+b2,∴△ABC 为直角三角形.
•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1)了解正弦定理的几何意义,了解余弦定理的几种变形公 式. • (2)掌握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的推导,掌握余弦定理及余弦 定理的推导. • (3)会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 2.应用 • (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 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 (2)通过定理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 能力,渗透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 、类比等方法.
• 一、正弦定理的应用
• 正弦定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 个角与一边,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另 一个角,由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两边;二是已知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可以 计算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 他的边和角,值得注意的是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 边的对角,运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解不唯一,可结合三 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性质或结合图形来判断解的个数.
• 二、余弦定理的应用 • 余弦定理有三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 们的夹角,可以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余两角 ;二是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三是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 .
在△ABC 中,已知 AB=436,cos∠ABC= 66,AC 边 上的中线 BD= 5,求 sinA 的值.
即 AC=2 321,又 sin∠ABC= 630,
2 21
故si2nA=
3 30
,sinA=
70 14 .
6
• 三、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有以下两种途径:将已知条件统 一化成边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解;将已知条件统一化成角 的关系,用三角知识求解,在解三角形时常用的结论有:
1.在△ABC 中,∠A>∠B⇔a>b⇔sinA>sinB ⇔cosA<cosB. 2.在△ABC 中,∠A+∠B+∠C=π,∠A+∠B=π- ∠C,∠A+2 ∠B=π2-∠2C,则 cos(A+B)=-cosC.sin(A+B) =sinC,sinA+2 B=cosC2. 3.在△ABC 中,a2+b2<c2⇔π2<∠C<π,a2+b2=c2 ⇔cosC=0⇔∠C=π2,a2+b2>c2⇔cosC>0⇔0∠C<π2.
在△ABC 中,已知 b=6 3,c=6,∠C=30°,求 a.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bnB=sincC,sinB=bsicnC=
3 2.
因为 b>c,所以∠B>∠C=30°,所以∠B=60°或∠B
=120°,
当∠B=wk.baidu.com0°时,∠A=90°,则 a=cssiinnCA=12.
当∠B=120°时,∠A=30°,则 a=cssiinnCA=6ssiinn3300°°=6. 所以 a=6 或 a=12.
【解析】 在△ABC 中,AB=5,AC=9,∠BCA=30°. 由正弦定理,得sin∠ABBCA=sin∠ACABC, sin∠ABC=ACsinA∠B BCA=9sin530°=190.
∵AD∥BC,∴∠BAD=180°-∠ABC,于是
sin∠BAD=-sin∠ABC=190.
同理,在△ABD 中,AB=5,sin∠BAD=190,∠ADB=
•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形式看,本节知识是高考必考内容. • 1.内容上重点为正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题灵活 多样. • 2.题型方面选择和填空题型以考查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 形为主,难度不大,有时与其他知识综合命题,涉及了数列 内容.解答题型主要与三角函数相结合实现边角互化或用以 解决实际问题,难度中等. • 3.侧重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 如图,甲船在A处,乙船在A处的南偏东45°方向的B处 ,距A有9海里,并以20海里/时的速度沿南偏西15°方向行 驶,若甲船以28海里/时的速度行驶,应沿什么方向,用多 少小时能最快追上乙船?(精确到度)
【解析】 假设用 t 小时,甲船在 C 处追上乙船, 在△ABC 中, AC=28t,BC=20t,∠ABC=180°-45°-15°=120°, 由余弦定理, 得 AC2=AB2+BC2-2AB·BCcos∠ABC, 即(28t)2=81+(20t)2-2×9×20t×-21, 整理,得 128t2-60t-27=0, 即(4t-3)(32t+9)=0. ∴t=43或 t=-392(舍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