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腕关节运动学

合集下载

腕关节运动学

腕关节运动学

精选课件
19
精选课件
20
(三)腕关节生物力学
1.腕关节运动范围:屈-伸(掌屈和背屈)
桡尺偏移(外展-内收)
精选课件
21
2.腕掌关节运动范围
(1)拇指腕掌关节:
• 关节囊厚而松弛 • 屈、伸 • 收、展 • 环转 • 对掌运动(拇指向掌
心,拇指尖与其余4个指 尖掌侧面相接触)
精选课件
22
(2)其他腕掌关节:
精选课件
25
5.腕的稳定性
(1)腕关节中近侧关节和腕中关节的存在形成了双铰 链的系统,能提供其固有的稳定性;
(2)稳定性仅集中在一个方向;
(3)手舟骨和月 骨被倾向延长 位,稳定力必 须主要指向屈
精选课件
(4)腕关节联合 体在指和拇指 肌活动中动力 稳定性要求外 力和内力平26衡。
6.腕和手运动的相互影响
• 典型椭圆关节 • 两个轴运动
–冠状轴:屈、伸 –矢状轴:外展、内收 –环转运动
精选课件
6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骨 (1)尺骨头 (2)桡骨茎突 (3)腕骨
精选课件
7
2.腕关节的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
(1)韧带:掌侧韧带、背侧 韧带、骨间韧带
精选课件
8
• 关节囊松弛,其前后左右均有韧带加强 腕尺侧副韧带 腕桡侧副韧带 桡腕背侧韧带 桡腕掌侧韧带
(1)腕的运动对于增加指和手的精细运动控制是基 本的,腕伸和指屈是相互促进的。 (2)腕关节结构便于腕伸肌的协作运动和更有力的 指屈。 (3)当腕改变位置时,影响抓握能力。
精选课件
27
精选课件
13
③外展肌: 桡侧腕屈肌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示指伸肌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即产生力又产生速度。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

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

腕关节运动学通用课件

腕关节运动学通用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此外,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腕关节运动学可以与生 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等领域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开展 交叉学科的研究。这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相 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同时,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长 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腕关节运动学在康复医学、 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未来研究需要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探索更多创新性的应 用模式和实践案例,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尺侧偏移
尺侧偏移是指手腕向小拇指侧(尺侧)移动。正常状态下,尺侧偏移可以达到约 25度。
腕关节的旋转运动
旋前
旋前是指手掌朝下,手腕向大拇指方 向旋转。正常状态下,旋前可以达到 约90度。
旋后
旋后是指手掌朝下,手腕向小拇指方 向旋转。正常状态下,旋后可以达到 约90度。
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和限制
运动范围
技表现。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腕关节运动学将 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 索手腕的复杂运动机制,揭示更多未知的生理现象和 规律。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应 用,可以运用大数据和算法对腕关节运动进行更精确 的分析和预测,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腕关节的总运动范围包括屈曲、伸展、桡侧偏移、尺侧偏移 、旋前和旋后,大约在200-300度的范围内。
限制因素
腕关节的运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骨骼结构、韧带、 肌腱和软组织等。例如,骨折、脱位、韧带损伤或肌腱炎等 都可能限制腕关节的运动。
03
腕关节的运动控制
肌肉和神经控制
肌肉结构
腕关节周围的肌肉结构复杂,包括屈 肌、伸肌、外展肌和内收肌等,这些 肌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协同工作, 实现腕关节的各种运动。

完整版)人体运动学试题

完整版)人体运动学试题

完整版)人体运动学试题人体运动学练是通过对人体运动学的研究和分析,设计出一系列的运动练,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这种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人群,包括运动员、老年人和普通人。

在进行人体运动学练之前,需要先了解人体的运动学原理,包括人体结构、力学、生理学和神经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的练方案。

针对不同的运动目标,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人体运动学练。

比如,针对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可以采用重量训练和间歇训练等方式;针对提高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瑜伽和普拉提等方式。

在进行人体运动学练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时,要避免受伤,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训练,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总之,人体运动学练是一种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在进行练时,需要了解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并注意安全问题,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什么是骨的各向异性?骨的各向异性是指骨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不同,主要表现为骨在纵向和横向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不同。

2.骨应力-应变曲线是什么?骨应力-应变曲线是指在外力作用下,骨组织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

曲线的斜率表示骨的弹性模量,曲线的最大点表示骨的极限强度。

3.什么是骨的压缩变形?骨的压缩变形是指骨在受到纵向压力时发生的变形,表现为骨的长度缩短、直径增大和变形后的形态不规则。

4.什么是骨应变能量?骨应变能量是指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吸收的能量,它是骨的韧性和抗断裂能力的表现。

5.什么是拉伸载荷?拉伸载荷是指在拉伸状态下,骨能够承受的最大外力。

它是评估骨的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6.什么是复合载荷?复合载荷是指骨在多种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它考虑了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力学负荷,更能全面评估骨的力学性能。

7.什么是应力性骨折?应力性骨折是指骨在长期受到重复的微小应力作用下,出现的骨折。

正常人体运动学 腕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 腕关节运动学

三、腕关节运动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腕关节的组成●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腕掌关节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内收:拇收肌●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1)拇长屈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2)拇短屈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关节(3)拇长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4)拇短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关节(5)拇长展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第1掌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6)拇短展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7)拇收肌●起点:屈肌支持带、第3掌骨体掌面●止点:第1掌骨尺侧●作用:内收拇指(8)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1掌骨桡侧●作用:拇指对掌(9)小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5掌骨尺侧●作用:小指对掌(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2.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3.附加运动4. 腕的稳定性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屈-伸:屈曲范围60°~70°,伸展范围45°。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髋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

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腕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腕关节运动学

三、腕关节运动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腕关节的组成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腕掌关节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内收:拇收肌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1)拇长屈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2)拇短屈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关节(3)拇长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4)拇短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关节(5)拇长展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第1掌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6)拇短展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7)拇收肌起点:屈肌支持带、第3掌骨体掌面止点:第1掌骨尺侧作用:内收拇指(8)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1掌骨桡侧作用:拇指对掌(9)小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5掌骨尺侧作用:小指对掌(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2.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3.附加运动4. 腕的稳定性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屈-伸:屈曲范围60°~70°,伸展范围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腕关节运动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腕关节的组成●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腕掌关节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内收:拇收肌●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1)拇长屈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2)拇短屈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关节(3)拇长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4)拇短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关节(5)拇长展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第1掌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6)拇短展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7)拇收肌●起点:屈肌支持带、第3掌骨体掌面●止点:第1掌骨尺侧●作用:内收拇指(8)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1掌骨桡侧●作用:拇指对掌(9)小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5掌骨尺侧●作用:小指对掌(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2.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3.附加运动4. 腕的稳定性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屈-伸:屈曲范围60°~70°,伸展范围45°。

屈腕在桡腕关节为50°,在腕中关节为35°;伸腕在桡腕关节为35°,在腕中关节为50°。

●内收-外展:内收范围35°~40°,外展范围20°。

腕中关节在外展运动中起1/2的作用,在内收运动中起1/3的作用。

外展终末是由于手舟骨与桡骨茎突接触,内收终末是由于桡侧副韧带的紧张。

2.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拇指腕掌关节:可作屈60°、伸60°、收0°、展90°、环转和对掌运动。

由于第1掌骨的位置向内侧旋转了近90°,故拇指的屈伸运动在冠状面上,收展运动在矢状面上。

对掌运动则是拇指向掌心、拇指尖与其余4个指尖掌侧面相接触的运动。

●其他腕掌关节:属于平面关节,活动范围很小。

3.附加运动●当前臂和手放松时,腕处于不稳定状态,允许有一定量的被动运动。

●一手固定桡尺骨,一手放在近端腕骨处,腕骨可向背侧、掌侧,内侧和外侧滑动移位;若将手放在腕中关节两侧,也可滑动移位;每块掌骨可与相邻的掌骨之间做被动运动。

4.腕的稳定性●腕关节中近侧关节和腕中关节的存在形成了双铰链的系统,能提供其固有的稳定性;●复杂的韧带限制和精确的多关节面相对使关节稳定;●手指和腕周围伸肌和屈肌系统的排列使外力和内力有一个好的平衡,有利于腕关节的稳定性;●腕关节联合体是由桡骨末端尺骨末端以及两排腕骨组成。

桡尺骨末端关节是由尺骨和桡骨的C形凹槽构成的,最佳的关节接触和稳定性大约出现在前臂旋前和旋后的手腕中立位。

四、指关节运动学(一)指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指关节的组成(1)掌指关节:●主要结构、关节类型及运动:由掌骨头与近节指骨底构成,共5个。

拇指掌指关节属于滑车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其余四指为球窝关节,由于没有回旋活动的肌肉,加之受两侧韧带的限制,故不能做回旋运动,可作屈、伸、收、展、环转运动。

●关节特点:关节囊松弛薄弱,其前后有韧带加强。

关节囊的两侧有侧副韧带,从掌骨头两侧向下附着于指骨底两侧,此韧带在屈指时紧张,伸指时松弛。

当掌指关节屈曲时,仅能作屈伸运动。

因此,握拳时,掌指关节最稳定。

(2)指骨间关节●主要结构、关节类型及运动:由各指相邻两节指骨底和指骨滑车构成,共9个,属于滑车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关节特点:指骨间关节囊松弛薄弱,关节腔较宽广,关节囊的前面及两侧面有韧带加强。

指骨间关节只能作屈伸运动,由于受到屈肌腱和韧带的限制,屈的幅度比伸的大。

(二)指关节的功能解剖1.运动拇指掌指和指骨间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2.运动2-5指掌指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指浅屈肌、指深屈肌、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伸: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外展: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内收:骨间掌侧肌(1)指浅屈肌●起点:肱骨内上髁●止点:2-5指中节指骨两侧●作用:屈肘、屈腕、屈掌指和近端指骨间关节(2)指深屈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2-5指远节指骨底●作用:屈腕、屈掌指和指骨间关节(3)指伸肌●起点:肱骨外上髁●止点: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指背腱膜)●作用:伸肘、伸腕、伸指(4)示指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示指指背腱膜●作用:伸示指(5)小指伸肌●起点:肱骨外上髁止点:小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作用:伸小指(6)蚓状肌●起点:指深屈肌分腱的桡侧●止点:2-5指指背腱膜●作用: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7)骨间掌侧肌●起点:2、4、5掌骨体靠近中指的缘●止点:2、4、5近节指骨底背侧,指背腱膜●作用:2、4、5指向中指靠拢,屈2、4、5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8)骨间背侧肌●起点:1、2、3、4、5掌骨体相邻面●止点:2、3、4指近节指骨底背侧和指背腱膜●作用:固定中指,使示指和环指远离中指,屈2、3、4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9)小指展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小指近节指骨底●作用:外展小指3.运动2-5指指骨间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指浅屈肌、指深屈肌●伸:指伸肌、示指伸肌、小指伸肌、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三)指关节的生物力学1.拇指关节的运动范围●掌指关节:屈曲范围45°~60°,伸展范围0°~20°。

●指骨间关节:屈曲范围80°~90°,伸展范围5°~10°。

●对掌:拇指指尖与其余4个指尖掌侧面可相接触。

2.2-5指关节的运动范围●掌指关节:屈曲范围约90°,示指范围略小,中指、环指、小指依次递增。

伸展范围0°。

伸指位时,外展内收范围约20°,屈指位时,外展内收范围约1°~2°。

●近端指骨间关节:屈曲范围120°,伸展范围0°。

●远端指骨间关节:屈曲范围90°,伸展范围0°。

3.手的稳定性和控制●手指关节的稳定性来自关节面的形状和特有的肌腱系统。

●手的外来肌和固有肌的协调活动允许掌指体的控制。

●掌指体:由一个掌骨和三个指骨组成,表示手指的运动链。

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

●每个手指的独立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受伸肌肌腱的限制。

中指、环指独立活动受一定限制,示指、小指有较大的功能独立性。

4.腕手功能的相互影响腕的运动对于增加指和手的精细运动控制是基本的,腕伸和指屈是相互促进的。

(1)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就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这种现象叫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2)多关节肌“被动不足”多关节肌作为拮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的关节处再不能被拉长的现象,叫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5.手的功能(1)手的功能模式●力性抓握:是手指在三个关节弯曲时进行的有力的动作,物体握在手指和手掌间。

●精确抓握:在一个精确控制方式中拇指和手指屈肌之间对小物体的控制。

力性抓握与精确抓握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每个姿势中拇指基本上不同的位置。

在力性抓握中,拇指内收;在精确抓握中,拇指外展。

力量和精确在所有力性抓握和精确抓握姿势中都起着作用。

在力性抓握中,精确的因素反映在拇指的姿势中。

当对精确的要求最小时,拇指包在中指的上面完全执行增强的作用。

当对精确的要求大时,拇指内收和圆柱体的长轴呈一条直线,能够控制力作用的方向。

(2)手的13种基本功能●悬垂●托举●触摸●推压●击打●动态操作●球形掌握●球形指尖握●柱状抓握●勾拉●二指尖捏●多指尖捏●侧捏(3)手“休息位”●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肌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手的姿势●腕关节背伸10°~15°●轻度尺偏●MP及PIP关节呈半屈曲●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示指远端指间关节(DIP)桡侧,如手握笔姿势●临床意义:①是分析手部创伤的基础;②是修复肌腱确定张力的位置。

(4)手“功能位”●腕关节背伸20°~30°●拇指处于对掌位,拇指MP及IP关节微屈●其它手指略微分开,MP关节、PIP和DIP关节微屈曲,如手中握球姿势●手的功能位是保持侧副韧带尽量伸展,维持对指,避免短缩后限制关节活动●临床意义:①手根据不同需要,能很快产生不同动作,是张手、握拳或捏物等的基础位置;②是手部各种组织创伤外固定包扎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