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孟子 精讲课件--用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朱元璋阻挡不了真理的存在, 民本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 展,民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思想源头之一,科学发展观,特 别强调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民本思想成了中国特 色的治国理念之一。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是养民以惠:物质层面。
二是教民以德:精神层面。
三是与民同乐:和谐层面
民本思想
祖国唯一,人民至上
人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
人民,你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即可温和平静 ,也能掀起滔天骇浪——《雨果传》
凡是来自人民,来自人民伟大的劳动及其痛苦的 一切,都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人民的觉悟是最强大的军队——第三任美国总统 托·杰弗逊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大事都要向人民请教—— 巴尔扎克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恶勿施,尔(如此)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
走圹(原野)也。故
爵(通雀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即
使)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在殷周时代就有所发展,夏桀商纣等灭国 让统治者总结出经验:重视民众、厚待民众, 才能保民而王,民本思想开始萌芽;中间经 历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强化,到了孟子那 里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把民 定格在君主之上,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治 国理念,把民本思想推向了高峰......
民本思想是儒学道德理想王国里最闪耀的 明珠
对社稷之神都按时祭祀了,礼节都非常周到,社稷之神就应该 保佑人民的生活安康,但是仍然有旱灾和水灾,这就是社稷之神保 佑百姓的职责没有尽到,那就要“变置社稷”,把祭坛上的土谷社 稷之神换一换。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孟子》三章(共33张PPT)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 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 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 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 丈夫。
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 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 苦,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 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 他所没有的才能。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奋起,指有所作为
显露、流露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准则,标准
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 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 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 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 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 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孟子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 (一)行仁政 孟子认为"霸道"是"以力服人"。虽然可能成 为大国,但任凭暴力就会"失道寡助",众叛 亲离,天下不顺,导致身危国削,亡国无日。 "王道"是"以德服人",人们心悦诚服,众望 所归,对内就会国泰民安,政平人和;对外 就能"得道多助",天下无敌,自然就会统一 天下。
弟子凡事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除继承了孔子的忠恕之道
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思想,强调:
“亲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
二、教育作用和目的
• 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把这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发 展、扩充开来。只有经过学习和教育把四端扩 充起来,这固有的善性就会象燎原之火,难以 扑灭;象喷勃而出的泉水,川流不息,终将汇 成江河。 教育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求放心",即把因后天 环境等不利因素而失去的善性重新寻找回来。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我管理别人,可是没有管好,
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智”?我有礼貌的对待别人,可是得
不到相应的回报,那就得反问自己是否做到了“敬”?总之,当行
动未达到期望目的时,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此外,闻过则喜,改过迁善等都是孟轲倡导的修养方法,这些
修养方法已经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其旺盛
(完整版)民为贵--详细注释串讲
2、齐宣王问曰:“汤放①桀,武王伐纣,有诸②?” 孟子对曰:“于③传④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⑤仁者谓之贼⑥,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⑦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⑧纣矣,未闻弑君也。”
【重点字词】①放:流放。 ②诸:“之乎”的兼词;之,代词,这;乎,句末语气词,相对于
“吗”。
③于:介词,在。 ④传:名词,传记 。 ⑤贼:动词,伤害、损害。 贼仁:贼害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为。 ⑥贼:名词,歹人、贼人。 ⑦贼义:贼害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 ⑧之:助词,的。 ⑨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 士芥,是其祸也."
《左传 哀公元年》(下臣听说,国家的兴起,看待百姓如同对待受伤者一 样加以抚慰,这就是 它的福德;它的灭亡,把百姓视作粪土草芥,这就是它的灾祸。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 。(《荀子》)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 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9、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 为固定成语,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比喻不善团结人, 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①欲无 王②,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③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ài )也。苟④为不畜⑤,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⑥ ,终 身忧辱,以⑦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shū ) ⑧ ?载胥( xū) ⑨及溺( nì) 。’此之谓⑩也。”
民为贵--详细注释 串讲
句假设时译为“即使”,已成为事实译为“虽然”。 ②“王”,名作动,称王。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③犹:像,如同。 ④苟:如果。 ⑤畜:积攒,积聚。 ⑥仁:名词作动词。施行仁政。 ⑦以:以致。 ⑧淑:( shū),善。 ⑨胥( xū):皆 。 载,句首语助词,无义。 ⑩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宾语前置句。
而:如果。
是:这样。
天与之:与,给。
5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 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重点字词】 1、言:言论,名词;2、声:声望,名词。 2、善政民畏之:善,好的;畏,畏惧。
5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 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 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 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 我民听’,此之谓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重点字词】相:帮助 之:到,往。 之:助词,的。 中国:这里指国都。 践:登上。
2、齐宣王问曰:“汤放①桀,武王伐纣,有诸②?” 孟子对曰:“于③传④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⑤仁者谓之贼⑥,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⑦人,谓 之一夫。闻诛一夫⑧纣矣,未闻弑君也。” 【重点字词】①放:流放。 ②诸:“之乎”的兼词;之,代词,这;乎,句末语气词,相对于
“吗”。
③于:介词,在。 ④传:名词,传记
。 ⑤贼:动词,伤害、损害。 贼仁:贼害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为。 ⑥贼:名词,歹人、贼人。 ⑦贼义:贼害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 ⑧之:助词,的。 ⑨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课件
译 文
课
前 生了转移,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有的名称说法已经不
自
主
导 同等。因此,翻译时,应该用现代汉语替换的地方必须替换,
学
千万不能以今义当古义。如上句中的:师—军队。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读
开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 助
文
前
自 主
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
导
学 置社稷。
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参
益
【答案】
用以祭祀的牲畜都已经摆好,谷米也已经洗
考 译
文
课 干净了,(一切都按照礼仪恭敬的准备好了)然而还遭受旱灾
堂
互 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
动
探 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究
菜单
晨
例如: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读
开 卷
“之”在这里是个用于“主谓之间”的虚词,没有实在
助 读
有
参
益 的意义,翻译的时候就必须去掉。
考 译
文
课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前
自 主
文言文中往往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的时候,必须
卷
读
有 益
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如:吴王
参 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课件
学习 理解 赏析
【练一练】: 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
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 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 B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曰:“民 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 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诸 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 洁,祭祖以时,然 而早干水溢,则变 置社稷。
让我们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 圆润的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 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怎样学习与理解孔孟?
首先把握其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读注 释,借助工具书把握孔孟言论的基本意思;
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反复诵读其 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
最后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 重点研讨、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 己的见解。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曰:“士师 不能治士,则如之 何?”王曰:“已 之。”曰:“四境 之内不治,则如之 何?”王顾左右而 言他。
【译文】: 孟子说:“如果您的司
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 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 “撤他的职!”孟子又说: “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得很 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左右张望,把话题扯 到一边去了。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谓齐宣 王曰:“王之臣有 托其妻子于其友, 而之楚游者。比其 反也,则冻馁其妻 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如
果大王您有个臣子把妻子儿 女托付他的朋友照顾,自己 出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 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 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 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 “和他绝交!”
2024版《孟子》三章课件
《孟子》三章课件•孟子及其思想概述•人性本善与道德修养•仁政思想与民本主义•教育观念与学习方法•辩证法与批判性思维培养•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拓展孟子及其思想概述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之间战争频繁。
然而,在这个时期,学术思想却异常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力图通过仁政和王道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生平及时代背景VS孟子思想体系与核心观念孟子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人性论、道德论、政治论和教育论等方面。
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仁义为道德标准,通过内心的修养达到道德的完善;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和王道,反对霸道和战争;教育上强调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孟子的核心观念是“仁义”。
他认为“仁”是人的本质和天性,“义”则是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通过实现仁义,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三章分别是《梁惠王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上》和《滕文公章句上》,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
其中,《梁惠王章句上》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国家和实行仁政的问题;《公孙丑章句上》则重点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如何培养浩然之气的问题;《滕文公章句上》则主要阐述了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在这三章中,孟子通过对话和论辩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理念。
他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同时,他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不公现象,呼吁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和王道,关注民生疾苦。
《孟子》三章内容简介人性本善与道德修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天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这些美德需要通过内省和修养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人性本善孟子强调人皆有恻隐之心,即对他人痛苦和不幸的同情和怜悯,这是人性本善的重要体现。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 惠王上》)
❖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 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
❖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 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人有这种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 种观点,
❖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
民两个方面。
❖ .1、养民:
《孟子》简介
2024版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阐述“死于安乐”的道理
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长期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就容易丧失斗志和进取心,最终导致堕落和失败。
2024/1/25
举例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象
孟子通过历史上一些国家兴衰和个人成败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如一些国家在忧患中奋发图强而崛起,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公正”、“诚信”等价值观相
契合。
民本思想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强调君主应以民众利 益为重,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中的“民主”理念有相通之处。
2024/1/25
16
孟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
和谐共赢
孟子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企业管理 中应尊重员工,关注员工需求和发展, 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阐述“贫贱不能移”的道理
孟子强调,真正的君子在贫贱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操守,不因生活的困苦而改变自己的 志向和追求。
2024/1/25
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典范
孟子通过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来阐述这一道理,如颜回、原宪等人在贫贱中坚守道义,不为富 贵所动。
13
第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阐述“生于忧患”的道理
2024/1/25
良知良能
他提出“良知”和“良能” 的概念,认为人天生具有 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修养与教育
孟子强调通过后天的修养 和教育,使人保持并发扬 其善性。
8
仁政思想
以仁为本
孟子主张政治应以仁爱为基础, 君主应关心百姓疾苦,实行仁政。
2024/1/25
孟子 民为贵章 PPT
• 唐宋以后,影响大的有唐宋八大家、,虽然他们并不专主 于议论,但还是写出过一些有影响的文章。
• 明清时代的一些思想家 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魏 源、清代桐城派等,不以文闻名,他们的议论文成就却 应该在一些古文家之上。
• 近现代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在 思考民族未来,新旧思想交锋也异常激烈,早期的康有为 梁启超,中期的章太炎,后期的鲁迅等都是各自时代的代 表。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资言悦怿。”
• 我国的论说类文种出现较早,如传统典籍《尚书.商书.盘 庚》是殷商后期商王盘庚教导臣民迁徙殷地的讲话,其 中有大量的说理内容;《周书.无逸》是周初周公告诫周成 王不要贪图安逸的文字。这些文献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当 日史官的记载。
• 春秋时期,论说活动已经大量发生,《左传》《国语》 中大臣对于君主的劝谏,各国使臣的外交辞令,大都分析 问题细致,道理充分,论证周密,其本身就是优秀的论 说文。
孟子的主要思想: 1,孟子的仁政思想。
2,孟子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 内心的道德修养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
孝悌之义”
• 《孟子》的散文艺术特色:
• 一、语言特色与修辞 • (一)崇尚平易而反对诡谲 • (二)善譬巧喻
• 二、论辩的艺术 • (一)抓住要害,突出中心。 • (二)脉络分明,有条不紊。 • (三)在一问一答中逐步深入问题,穿插变化章法,富于戏剧因素。 • 三、现实主义风格。 • 孟子的散文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主要表现在有浓厚的社会性。
孟子(前3727一前2897),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 城),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继 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中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因此 后世将二人并称为“孔孟”。
《民为贵》ppt
天下由天 天从民
⑶天视自我民视,天 听自我民听
天下由民
君权民授:天意即民意,民为贵。
2021/3/10
16
5.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 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也,善教民爱之,善 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021/3/10
2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 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 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
社稷:代指国家
是故:因此
牺牲:古:祭祀用的牲畜
今: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2021/3/10
12
整体感知
《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是怎样论证 “得天下”与“失天下”的?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方 式。
得民之道:提倡“仁政”
2021/3/10
13
找出1、2、3则中的主旨句,概括孟子民本思想
【注释】 之:主谓间,取独。 与:与,为、替 就:接近,靠近,这里引申为“流向”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给。“爵”通 “雀”,用来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使人民投向敌方;也 比喻202不1/3/1善0 团结人,把关系本来亲密的人推向对立面。 9
【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由于失
去了他们的百姓;失去了他们的百姓,是由于失
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即贼和残)叫做独夫。 我听说周武王诛灭了独夫纣(商汤诛灭了独夫 桀),没有听说他们以臣杀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则 民为贵 君为轻
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 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 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社稷(jì)
粢盛( zī)( chéng)
译文: 孟子说:“庶民最重要,土神和谷神居第二位, 国君不重要。因此赢得了庶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 诸侯,赢得了诸侯就做大夫。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土神 和谷神,就重新立一个贤君。用来祭祀社稷的全体的牲畜 (如全羊等)已经是又肥又壮合格的祭品了,稻粱已经很 洁净了,并且按时祭祀从来没有错过或漏掉,可是国家还 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那么就毁掉原来的社稷,重立新的 社稷。”
总结
⑴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⑵变置诸侯,变置社 稷
⑶是故得乎丘民而为 天子
(4)得其心有道:所 欲与之聚之,所恶勿 施。
提出观点:民贵君轻
正反论证观点 得民心之法
二、疏通文意,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 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于百姓,君主 的地位更要轻些。
而孟子首先做一个界定:贼害仁和
义的人叫做一夫(独夫),而诛杀残 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的行为不存 在弑君的问题,即贼害仁义,丧失民 心就可杀,与“民为贵”思想息息相 通。
文本感知
孟子认为“汤放桀,武 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 “诛一夫”的行为,是推 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 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 驱民者,桀与纣也。
话中有话,把如今天下的诸侯都比作桀纣,是像 獭、鹯一样的暴君,直指时弊,一针见血。
语言特色 一、长于譬喻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 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 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用病久了才去寻找治病的干艾叶比 喻今天之国君平时不践履仁、不实行仁, 却想着称王天下,那么终身都会有丧失 天下的隐忧,最后被杀或逃亡。形象的 指出了不实行仁的悲惨结局,振聋发聩。
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例3、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
孟子曰: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孟子·尽心下》
第一则:文意疏通
1、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 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 家的代称。 2、是故:因此。 3、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4、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介 词,按,本句译为“按时祭祀”。 5·然而:古今异义。“然”,这样。“而” 转折连词,却。
第二则 齐宣王问曰
1、汤放桀:放,流放。 2、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 乎”,有这回事吗。 3、于传有之:传,指传记。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一夫,即 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 治者。
齐宣王之问实为咄咄逼人,因为在
儒家思想里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 以被侵犯的(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 子。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 君也。
翻译:残害仁的人叫贼,残害义的人叫残;残、 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 没听说臣杀君啊。
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翻译: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 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 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 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诸:之乎 传:传记 贼仁:指灭绝人性、暴虐无道的行 为。贼,伤害。贼义:指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行为。
译文: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 殷纣,有这事吗?” 孟子回答:“在记载中有这些事。” 齐宣王说:“臣杀害君,可以吗?” 孟子说:“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 害仁和义的人(即贼和残)叫做独夫。我听说周武 王诛灭了独夫纣(商汤诛灭了独夫桀),没有听说 他们以臣杀君。”
第三则:文意疏通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这是个判断句, 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 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 失去了人民”。后面句子与此相同。“之”,取 消句子独立性。 2、得天下有道:道,古文中常出现这个词,不 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此处译为“方法”。 3、斯得天下矣:斯,那么,就。 4、所欲与之聚之:所欲,所字结构,名词性短 语,所想要的东西。第一个“之”,代词,百姓。 第二个“之”,代词,代“所欲”。全句 “(百姓)想要的,给他们积蓄起来”。
思考:你还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例子吗?
例如:秦始皇、隋炀帝、南陈后主陈叔宝 (为张丽华作艳词《玉树后庭花)等
小结
一、君轻民贵 二、君暴民反 三、君仁民归
9、黄大发【一句誓言,一渠清涟】:
一汲清泠水 高风味有馀
事 迹: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 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 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 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 ”荣誉称号; 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 进奖”。 颁奖辞: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 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 。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 ,但初心不变。
5、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就,接近, 靠近,趋向。此处译为“流向”。两个“ 之”字均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介词,替 、给。“爵”通雀,这两句现已成为固定 成语,比喻不善于团结的人,把可以依靠 的力量赶到对方那里;比喻为政不善,人 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7、虽欲无王:“虽”,常译为“虽然” 和“即使”,全句假设时译为“即使”, 已成为事实译为“虽然”。“王”,名作 动,称王。全句译为“即使不想称王”。
【学习目标】
•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 式,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 2.使学生体悟“民贵君轻”的民 本思想。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 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民本思想的体现:
例1、唐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 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 还农民以一定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 与能。从而出现了初唐“贞观之治”的盛 世局面。
积累名言名句
1、民惟邦本,本固君宁。(《尚书》)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 泽东)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 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6、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高在上 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7、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 的新道德。(高尔基) 8、要时刻关注民生,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胡锦 涛) 9、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台上。(温家宝)
语言特色 二、善于排比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层层推进, 指出了得到天下的根本途径,气势磅礴,语 调铿锵,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8、不可得矣:能够。
9、苟为不畜:积蓄。
10、以陷于死亡:古今异义,死,死亡。
亡,逃跑。
11、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淑,善,好结果
。载,相继,接连。胥,皆,都。
12、此之谓也: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谓之
此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本感知:
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 下”与“失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 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采 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 方式。
重点研读第3则选文
领会孟子的语言风格。
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 切,而意已独至。
——汉 赵岐
语言特色 一、长于譬喻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形象的说明老百姓归向“仁”的形
势自然而然,不可阻挡。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 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文本感知
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因为国君可以改立更换,国家 也可以重立,只有老百姓是不可动 摇的。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 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据 是“得乎丘民”。所以,百姓最为 重要。
• 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 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 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有必 要提出的是,“民”是一个集合概念, “民”作为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贵的,重于 国君的,但“民”当中的每一个个体,普 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呢?孟子这里 没有说,也就很难说了。不过,就我们的 了解来看,个体的小民是不可能与国君的 重要性相抗衡的。
之:主谓间,取独。 与:为,替。尔也:如此罢了。“耳”。走 圹( kuàng) 獭(tă ) 驱爵( què)通“雀” 鹯(zhān )
孟子说:“夏桀、殷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他们失
去了百姓,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有办法:得到天下的百 姓,就得到天下了;得到天下的百姓有办法:得到百姓的心,就 得到百姓了;得到百姓的心有办法:百姓想要的东西就设法为他 们积聚,百姓厌恶的东西就不要加在他们身上,如此而已。百姓 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流向低处、兽跑向旷野一样(是很自 然的)。所以给深水赶鱼来的是獭;给丛林赶雀来的是鹯;给商 汤、周武王赶百姓来的,是暴虐无道的夏桀和殷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