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课程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准备:1.活动材料:水、水杯、火柴、搅拌棒、小自来水管。

2.实验器材:锅、火炉、温度计。

3.实验环境:室内教室。

4.辅助教具:PPT课件。

5.师生互动环节:小组活动。

课程流程:STEP 1:引入环节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导孩子们讨论关于水的问题,例如:水是什么?水有什么用途?水凉了和水热了有什么区别?STEP 2:实验环节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实验,如下:实验1:观察水的三态变化(1)将水倒入锅中,点燃火炉,等到水温升高,孩子们观察水从液体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2)将锅中的水倒入冰盘中,等到水温下降,孩子们观察水从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实验2:冰块的融化(1)将冰块放在容器中,孩子们轮流拿着温度计检测冰块的温度。

(2)慢慢将冰块移到室温环境下,孩子们观察冰块从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STEP 3:小组活动将孩子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拥有自己的小自来水管和搅拌棒。

教师放置不同温度的水,让孩子们用小自来水管和搅拌棒测试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STEP 4: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孩子们总结本次活动的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三态是什么?答案:水的三态是固体、液体和气态。

2.在不同温度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在低温下,水会从液体变成固体;在高温下,水会从液体变成气态。

STEP 5:延伸拓展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延伸探究,例如:1.用不同温度的水制作冰淇淋。

2.使用不同温度的水制作茶叶。

这些延伸探究的活动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实践兴趣,巩固并加深他们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次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未来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探寻科学奥秘。

教学设计《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设计《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设计课题:三下第三单元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前段时间,在关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王老师继续和大家来探讨有关水的话题。

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学生交流)3、同学们说的都对,水在自然界中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气态(板书)这三种形态是可以互相转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和学习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课题)二、探究水的各种形态1、欣赏不同形态水的图片提问:见过雾吗?露珠呢?一般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那霜和雪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呢?2、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说说雾、露、霜、雪、冰、云是怎么变化而来的?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请大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作业本32页第一张表格上。

3、交流,完成表格。

(结合课件资料)4、霜和雪是怎样形成的?大家可能不怎么清楚,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冰融化了》(3)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冰融化了》(3)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一、教材简析: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

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

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

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优质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优质教案

《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2.科学探究目标: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观察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3.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通过长时多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

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温度计夹子、热水、护目镜、湿布、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科学1.情境: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

2.观察: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说“图片中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3.思考: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这些不同形态的水的会发生变化吗?”4.引入:教师指出本节课要“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变化着,同时形态也发生变化?”,那么水的形态变化与什么有关呢?引出研究课题——温度与水的变化二、鼓励假设,猜科学1.猜测:教师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些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水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2.了解:教师在学生交流猜测结果的基础上使他们认识到“水的形态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1)水受冷结冰,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结冰的温度,水沸腾的温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

《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

《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变化过程的影响,加深对水的特性和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设计内容:1. 提出问题:温度对水的状态有何影响?温度升高会对水有什么变化?在多高温度下水会发生变化?2. 实验设想: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包括液态、固态和气态的转变过程。

3.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器材:水、容器、温度计、加热设备等。

b. 将适量的水倒入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c. 开启加热设备,逐渐升高水的温度,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d. 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包括结冰、融化和蒸发的情况。

e. 在实验报告中总结实验结果,回答提出的问题。

三、评价标准:1. 完整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2. 准确表述温度对水的影响和变化规律。

3. 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利用温度控制水的状态变化?4. 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四、作业要求:1. 单人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提交纸质版。

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想、步骤、结果记录、数据分析和总结,格式规范。

3. 作业提交截止日期为下周三。

4. 学生可通过实验说明、图片、图表等方式呈现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参考资料:1. 《化学实验教程》2. 《初中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3. 《科学实验技术》六、教师指导:1. 指导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和安全操作规范。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对水的影响。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实验安全:1. 实验中需注意火源和电源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时需戴安全眼镜和手套,防止受热伤害。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通过本次《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深入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愿同学们在实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初中物理(人教2024版)大单元学科素养教学设计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学校实验室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活动、网络共享资源。

本单元教学重点:凝华则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无需经过液态。

2.理解这两种物态变化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了解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华过程则会放出热量。

4.能够运用这一特性解释相关现象,如干冰的升华降温作用。

5.能够识别并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樟脑丸的消失(升华)、霜和冰花的形成(凝华)等。

6.了解在何种条件下物质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如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升华和凝华过程的影响。

单元分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本章共分六个小节,建议8课时:第一小节温度 1课时第二小节探究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课时第三小节熔化和凝固 1课时第四小节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课时第五小节汽化和液化 1课时第六小节升华和凝华 1课时复习和总结 2课时第1小节温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以下图片冰川火山温度计图片中情景的温度怎样?我们怎样测量温度?1.什么叫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热的物6.了解常见的温度计(1)(2)(3)(4)(5)(1)实验室温度计(2)寒暑表(3)数显温度计(4)测温枪(5)体温计10.介绍水银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11、展示温度计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使用方法。

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感应式温度计 LCD数显温度计1.分析上节课绘制的熔化及凝固图像,归纳总结熔化和凝固规律。

5.讨论晶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第4小节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水的状态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以后也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包含什么物理原理?4.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和树荫下,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②将湿衣服分别卷起来和摊开晾晒,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③将湿衣服分别放在通风与无风处,哪种情况下会先干呢?【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知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气体的流动等因素有关。

水的温度变化:小班科学实验教案

水的温度变化:小班科学实验教案

水的温度变化:小班科学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让学生了解加热和冷却对水的温度和状态的影响。

3.提示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从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冰水、计时器、温度计。

2.实验材料:水。

3.实验过程:a)置入烧杯中等量的水。

b)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点,用计时器记录下加热的时间和水的状态。

c)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冰点,用计时器记录下冷却的时间和水的状态。

d)测量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液态、固态、气态)及其改变的温度范围。

三、教学过程1.导入知识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水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加热和冷却现象,如煮饭、冰激凌等。

2.实验操作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让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技巧。

a)加热水:用电炉或酒精灯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点。

b)冷却水:将烧杯中的水放入冰水中冷却。

3. 实验记录指导学生用计时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和水的状态。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自主总结实验规律和结论。

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发言,回答问题和分享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水的温度变化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和应用。

5. 结论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记录,总结出水的温度变化对水的状态和性质的影响,以及水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交流让学生主动探究和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环保意识。

通过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是否合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受伤和设备损坏。

同时,在课程设计和评价过程中也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特点和评价标准。

水和温度的关系:幼儿园科学教案

水和温度的关系:幼儿园科学教案

水和温度的关系:幼儿园科学教案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我们每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

水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可谓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题。

本教案将帮助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探索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了解这一门科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学生将:1.理解水的物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探究水的沸点和结冰点。

3.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二、教学过程1.引入教学请一名小朋友帮忙拿来一个装有冰块的盘子,另一名小朋友帮忙拿来一个装有热水的盘子。

老师可以帮忙加一些色素让水有颜色。

然后向孩子们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水吗?它有哪些性质?今天我们要探究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你们期待看到什么吗?”请孩子们畅想一下,引导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或猜想,如“冰会化成水吗?”“水会变成冰块吗?”“水会变成沸腾的汽吗?”等等。

2.实验活动2.1.水的沸点将一些水倒入水壶或烧水壶中,然后让小朋友们观察水的表面是否扭曲,询问他们有哪些感觉。

当水壶中的水达到一定温度时,水会开始沸腾。

老师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帮孩子们记录实验数据。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了解水的沸点,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用一杯水和一个气球就可以完成这个实验。

吹气球到指定大小,记住气球的直径。

将气球放入杯子中,保持气球的直径。

然后将杯子加热,等待水开始沸腾,将气球放入杯口并迅速扣紧杯口。

孩子们会看到气球最初的直径变小,这是由于气球里面的空气受到加热膨胀,而达到足够的膨胀压力将气球扩大。

当气球冷却时,空气重新收缩,气球的直径也会变小。

2.2.水的结冰点为了探究水的结冰点,我们可以用水和盐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孩子们帮忙将水倒入两个杯子中,然后将一小勺盐倒入一个杯子中。

接着,将两个杯子放入冰箱中冷藏。

孩子们会注意到没有加盐的水杯子很快就结冰了,而加了盐的水杯子还是液体状态。

孩子们会有好奇心,想要知道为什么加盐的水不结冰。

老师可以向孩子们解释,盐可以降低水的结冰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第三单元7、水的三态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第三单元7、水的三态变化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湖南省沙市沙排学校巅峰7、水的三态变化【教课目】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云、、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以液、固平和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停着三种状的循化,促水的三化的原由是温度的化。

程与方法:1、回或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云、、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它之化的原由和条件。

2、求水的气和固之化的据,自主水的气和固之化的察活。

3、解析水的各种状之化的程,整理概括水的三化律。

4、思虑相关自然界水的相关,并用“水的三循” 一象做出解。

感情、度、价:1、到数据(据)科学研究的意和价。

2、初步同物是不停化的。

3、初步建立物不的点。

【教课要点】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可以相互。

【教课点】水的三之的相互化做出解。

【教课准】小:水形化的程及生化的条件表,玻璃杯 1 只,冰1杯,食全班:云、、雨、露、霜、雪、冰等自然象的片、件或影像料。

【教课过程】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快要一个礼拜的学习以来,我们向来在学习水,谁来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交流师:刚刚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现)2、师:刚刚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依据生活经验谈谈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谈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谈论交流。

(基本答案以下:)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以后再回过往返答也可以。

《温度和温度计》说课稿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说课稿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温度和温度计》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整个单元学习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学会了温度的读写方法及如何使用温度计,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来“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水融化了”等章节的学习二、教材共有3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比较水的冷热。

先以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引出温度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个实验顺序不同,实验结果就不同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明白,用手触摸是无法正确测量物体的温度,从而引出使用温度计这个方法。

活动二:观察温度计。

这个活动分2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

温度计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内有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刻度3部分组成的。

每个学生发一支温度计,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

教材呈现了观察提示,也是观察目标。

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

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

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活动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

教材对25℃、-8℃的读写方法做了示范。

这两个温度都是整数,比较容易认读,重点是零上和零下的区别。

可以增加几组温度,如15℃ 37℃ 100℃ 0℃ -12℃,以便加以巩固。

这几个温度的认读稍复杂,教师在教学中播放天气预报录音示范温度的读法,再重点组织学生书写温度。

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可通过给黑板上的温度排序,考查学生对温度大小的理解。

活动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教材的插图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可先让学生独立读写温度,再交流讨论影响读写结果的因素。

即读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时应注意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行,并消除一切对测定温度的不利影响。

《4.1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五年级下册

《4.1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五年级下册

《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能够:1. 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并描述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3.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水的三态变化,并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温度是什么?如何测量?-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冰或水蒸气?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本次作业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在家中自行准备以下实验材料并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准备一只温度计,一只透明容器和适量的水。

- 在不同的时间段(如早晨、中午和傍晚)记录室内的温度和水的温度。

- 将水放入冰箱冷冻室,观察并记录水结成冰的过程及所需时间。

- 准备热水并观察其蒸发过程,记录水蒸发的现象。

3. 作业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一份简短的作业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和材料准备。

- 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如温度变化对水状态的影响等)。

- 总结实验过程和收获,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冰箱和热水时。

2. 记录数据要准确、详细,避免涂改和模糊不清。

3. 作业报告需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能够准确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

4.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是否完成了预习任务并准备好实验材料。

2.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数据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3. 作业报告是否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内容是否与实验过程和结果相符。

4. 是否能够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对于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则需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年级科学下册 测量水的温度 3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 测量水的温度 3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测量水的温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对于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

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二)能力目标:1根据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和记录。

3杯不同冷热水的温度。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二、重难点:1.用水温计测量3杯不同温度的水并做好记录数据。

2.间隔相同的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3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三、教学准备:三杯不同温度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瓶里的热水。

]每组3支温度计,每组两张记录单。

实物展示台,课件[温度计图片资料,实验操作前的方法及要求,温馨提示,一张折线图表。

四、教学过程:(一)正课: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认,读,写温度计了,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生答,有体温计。

室温计,还有气温计,电子温度计。

]2.出示图片,各种温度计的图片资料。

[师问:名称,用途。

]3.出示3杯不同温度的水,热水是现倒的,[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猜测结果]4.想不想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5.这些温度计应该选择哪种温度计呢[水温计。

]6.材料员取回材料。

2张记录单[3支温度计]出示温馨提示。

课件展示检查温度计。

7.测量水温的方法,[用课件展示,由学生来读,让学生按方法操作]8.实验一,测量3杯水的温度,[6人一组,两名同学一小组,分别测量3杯水的温度,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规范操作]汇报实际测量结果,[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记录单。

师问:和我们猜测的一样吗?生答:。

]9.如果在过几分钟,水会有什么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呢?[生答。

1水会变凉了2温度低了。

3温度下降了。

]10.实验二。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讲清楚实验要求在进行操作。

2人一小组。

填写好记录单,3小组汇总一张记录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小组正确操作]11.汇报测量结果。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 C——110C)(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 C ―― 110C)【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C)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 25C”,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例:“ 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

小学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7、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问题导入: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满,不会溢出来。

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

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交流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

(基本答案如下:)二)、水的三态循环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案例名称:水的三态变化

案例名称: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谈话的方式的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回答与老师的反馈中起到复习与重新构建的作用。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在简化的图形的形式中寻找水的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在这节课中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演示实验不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观察到,如果能让每一组学生都能亲手做一做,看一看,摸一摸,那对难点的突破会更加容易一些。如果在充分的实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做些观察记录,再将自己见解表达出来。然后进行交流,效果相信会更好。
3、仔细观察,能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得一个笑脸;
4、小组分工合作良好,能团结一致完成任务,每人得一个笑脸;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水的三态变化
一、水的存在形式:
冰、霜、雪---------------固态
雾、云、露、雨水、-----液态
水蒸气(看水见)--气态
二、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气态
固态液态
1.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2. 水在自然界不断变化,促使水的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3、寻找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书写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学生中存在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但农村学生接触到水的三态变化的感观现象的机会还是比校多的,并且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能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等这些的词语来描述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教学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寻找水的三态变化具体事实的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水的三态变化.doc

水的三态变化.doc
学生行为
设计说明
环节一
联系自然设问导入
教师导语:又到了科学课时间了,今天我们又将探究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前几节课,我们进行了水的学习,知道啦水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存在形式,那么同学们来说说,在自然界中,你们所观察到的水的形态有哪些呢?
根据交流总结:水有固态、液态、气态板书(水的三态)
问题组1:
1.既然水有这三种形态,他们之间能进行相互的转换吗?
2.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3.结合所有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得出结论。
观察,联系实验结论,补充完善结论。
将科学知识生活化,体现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环节四
判别巩固迁移结课
图片呈现:大气中水的三态转化怎样的?
问题组5:
1.图片中的现象,你能判别水的状态吗?
2.你们还能收集生活中更多水状态变化的过程吗?
2.它们是怎样转化的?
认真参与,思考,交流。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吸引注意力,联系生活。
环节二
实验探究
交流认同
活动1:冰的融化(学生实验)
1.发给每组同学冰块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一个,温度计一只(在冰融化前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
2.小组之间对比,交流,温度是否有变化?
问题组2:
1.冰块融化后,有什么变化?
参与实验,发表交流看法。
交流、分享实验现象及规律。
在经历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同温度是水状态变化的原因。
环节三
应用探究
强化认同
活动3:水蒸气怎样转化为水?
1.将干燥的保鲜膜放于冒着水蒸气的烧杯之上。
2.观察实验现象,将保鲜膜拿下,待室温,用手摸摸,你发现啦什么?相互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5、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

【教学过程】
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

(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

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

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学生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

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
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