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及气温的变化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气温的变化。

4.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一天中、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3.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地表状况、大气环流等。

4. 实验探究:气温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响气温变化的多种因素。

重点: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气温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

2. 投影仪及PPT课件。

3. 实验工具:水银温度计、数据记录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等基础知识。

2. 直观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气温数据和变化曲线。

3. 实验探究法: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气温的变化。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温吗?”引导学生回答,进入主题。

2. 讲授新课:先讲授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然后讲解一天中、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多种因素。

通过投影仪展示气温数据和变化曲线,帮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测量并记录气温,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气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以及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2.增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关爱地球家园,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态度看待气温变化问题。
5.增进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结合教材,讲解气温的定义、单位以及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如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时间,一年中气温的四季变化等。
2.教师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讲解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讲解赤道地区、温带地区和寒带地区的气温差异。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气温变化与差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气温的变化与差异》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记录作业:
-请学生连续一周记录自己所在地的气温变化,包括每天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及变化情况,并简单分析可能的成因。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明确作业要求、完成时间和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的概念,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认识气温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气温计,并能准确读取气温数据。
3.学习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主题:气温的变化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

前者涉及气温的观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

本节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气温数据,并对气温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如可绘制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延伸,同时它与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世界的气候”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学生今后在高中地理进一步学习气候奠定良好基础。

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简述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够计算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出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读图自主学习,计算出某地的日较差和年较差。

2、针对目标2,通过小组合作,描述出某地的气温年变化图特点。

教学过程环节一:视频资料导入。

展示藏族同胞民族服饰的穿法和作用,提问藏袍这样设计与什么有关呢?(为了适应气温的变化)气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展示本节在本单元的地位,是学习气候的基础。

环节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3-54页1、气温是指()?如何观测?2、日平均气温如何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呢?)3、气温日较差如何计算?(气温年较差呢?)环节三:展示郑州气温日变化图,总结气温日变化特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气温的概念,理解气温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学生能够读懂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学生能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1)理解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概念。

(2)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季节人们穿着不同衣物的图片,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讲授1、气温的概念和测量(1)讲解气温的概念,即空气的温度。

(2)介绍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以及测量气温的方法和时间。

(3)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①展示某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

②讲解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即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让学生计算气温日较差,即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④通过生活实例,如一天中中午感觉热、早晨和晚上感觉凉,让学生感受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①展示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曲线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

②讲解气温年变化的规律,即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冷月在1 月;海洋最热月在 8 月,最冷月在2 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气温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气温变化的规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变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的概念和简单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气温变化规律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进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掌握气温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能够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地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原因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综合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气温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2.观察法:观察图表和实例,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自己绘制气温变化的图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气温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PPT。

2.气温变化图表:准备一些气温变化的图表,用于观察和分析。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气温变化实例的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气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气温变化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年变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气温变化的规律。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

气温的变化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的计量单位;2. 掌握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 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

教学难点:1. 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的的理解;2.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PPT;2. 气温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3. 气温数据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吗?2. 学生回答:温度。

3. 教师总结:是的,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我们通常用摄氏度(℃)作为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气温就是指大气的温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大气中的温度,通常用摄氏度(℃)作为计量单位。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概念。

3. 教师讲解气温的计量单位,摄氏度(℃)是国际上常用的气温计量单位。

三、气温的变化规律(10分钟)1. 教师讲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3. 教师讲解气温的年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年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四、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气温变化现象(10分钟)1. 教师展示气温变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如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城市热岛效应等。

2. 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回答: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气温的概念、计量单位、日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温变化,下节课分享。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阅读等温线模式图,总结等温线图的一般判读方法。

2.阅读世界年平均、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分布特点。

3.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提问引入新课【旧知回顾】通过等高线的历史知识引入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在课前预习与准备,对比观察总结等温线判读方法环节二等温线图的判读【知识讲解】1.认识等温线图的含义2.通过读图,分析等温线图的特点以及所呈现的信息读图思考,学会判读等温线图环节三气温的分布【课堂活动】读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2.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读图思考并回答问题,归纳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合作探究】1.读图,概括出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概括明确:1.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降低2.1月等温线比较密集,7月等温线比较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大。

3.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小结环节四课堂小结环节五当堂练习四、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等温线的判读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纬度分布2.气温的海陆分布3.气温的垂直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补充遗漏;
(4)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气温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气温变化趋势分析,气温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际操作。
3.教学过程:
(1)发放气温资料,让学生分析气温变化趋势;
(2)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讨论气温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气温概念、单位、测量工具以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相关题目,以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分析与应用: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气温与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关系,分析并解释以下现象:
(1)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温暖,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增强国家意识,了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为我国气候资源利用和保护贡献力量;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为学习其他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气温资料,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2.探究与发现:以小组合作形式,探讨气温与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3.应用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气温现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含2课时)
表4.2 A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4.9
﹣2.5
5.1
12.5
19.6
24.8
27.2
25.5
21.2
13.6
6.2
﹣2.1
表4.3 B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C
6.1
4.3
5.6
10.5
15.1
18.9
22.5
25.2
23.2
新课学习
第一部分:初识气温
1.气温的概念
【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预报,知道了气温是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教师展示今天的天气预报并提问:今天的气温是多少?
【学生活动】说出当天的气温。(甲同学说16°C,乙同学说11°C。)
【小结】甲乙两位同学表述不同,因为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是时刻在变化的,甲说的16°C和乙说的11°C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一天的气温还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2023年8月8日宣布,2023年7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是12万年以来的最热月份。另据新华社报道,气候科学家表示,在经历了一年破纪录的冰面流失之后,南极可能正从地球的“冰箱”变成地球的“暖气片”。
【承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全球变暖的因素——气温,探究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气温变化图表、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4.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气温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学生对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其国情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难点:地理图表的制作与解读,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气温变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表中的信息,如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根据图表判断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分析某地区气温年变化规律等。
3.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探讨该地区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表,总结所选地区的气温变化特点,并准备进行分享。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并进行评价、提问。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气温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解答学生的疑问。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气温变化相关的地理科普书籍、文章等,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总结回顾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键知识点,如气温的测量与记录方法、气温变化的规律、气温分布的全球视角,以及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鼓励学生思考气温研究对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监测的意义。
开放讨论 结束前开启一场 未来气候猜想 讨论,激发学生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探讨个人行为对减缓全球变暖的潜在贡献。
探讨气温随时间和季节如何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映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规律之中。
【读图练习】鼓励学生尝试描述曲线的形态,如最高温与最低温出现的时间,以及如何计算日较差和年较差。
(3)气温的分布
情境模拟 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气象学家,分析等温线的分布特征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的关系。
讲授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导向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并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把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2)掌握世界气温分布图的理解方法,分析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运用气温变化规律和分布规律,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入情境
同学们,想象一下你正在计划一次环球旅行,从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到酷热难耐的撒哈拉沙漠,气候的多样性和气温的差异无疑会成为你行李清单上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二、教学目标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能够理解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气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图,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并掌握计算日平均气温和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认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培养对地理环境差异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小组合作,选择特定区域,讨论并报告该地区气温分布特点及可能的原因,如为什么赤道附近温度高而极地温度低,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规律等。

六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气温分布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包括以下内容:
a.根据气温分布图,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b.分析气温分布图,找出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c.解释气温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进行总结是重点。此外,培养学生运用气温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也是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是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和科学观,培养合作精神也是难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摄氏度)以及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通过动态PPT或视频,展示我国及世界各地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气温分布的差异。
3.讲解气温分布图的基本要素,如等温线、温度梯度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分布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等因素的关系。
4.结合课本实例,讲解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极端气候等。
4.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气温变化与分布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地理特点的认识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动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和科学观。
6.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道与气温分布相关的地理题目,要求涵盖知识点、考察方法和解题思路,与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节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气温的定义、测量单位、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变化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定义和测量单位,掌握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学会阅读和分析气温分布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定义和测量单位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3.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气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图象教学法:利用气温分布图,直观展示气温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资料,生动展示气温的变化特点。

2.气温分布图:准备相关气温分布图,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实例资料:收集相关气温变化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小组讨论题: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气温变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气温的变化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定义和测量单位,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及气温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气温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制造气温日变化与气温年变化,定义及两者规律
●观察气温曲线图,了解其内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气温,曲线图来进一步了解,气温年变化及气温日变化
●初步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
●通过气温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对气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习来了解生活中的气温变化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养成发展变化运动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态度
二、重点:气温的年变化;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情境法,分组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计算机投影仪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和夏天相比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衣服穿的多了,叶子落了,感觉冷了
生:气温变化了
师:很好,那同学们知道什么叫气温吗?气温为什么会变化呢?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气温及气温的变化。

【板书:气温及气温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师:通过大家的预习可以知道:气温的概念是什么呢?它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来进行测量?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组1: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组2: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写做“℃”
组3:气温一般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

老师手里有一只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值,并且阅读第53页图3-10的日平均温度图。

读出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组1:2时的气温为5℃。

组2:8时的气温为8.5℃。

组3:14时的气温为17℃。

组4:20时的气温为12℃。

师:回答的没错。

通过计算可以计算出日平均气温吗?
生:10℃。

师:请你说说是如何计算的?
生:用气温测量值之和除以观次数即求得日平均气温值。

师:2时到8时,8时到14时,14时到20时,这中间有什么规律呢?
生:两个时刻之间间隔的时间相同。

师:我们通过各个时刻的气温值,以及每天的观测次数,可以计算日平均气温。

请大家思考利用这种方法如何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呢?
生:月平均气温=某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某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当年天数。

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日平均气温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师:请大家阅读55页3-11,气温日变化。

【板书:气温的变化----气温日变化】
师: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气温,曲线表示不同时刻气温的值。

通过观察图片指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一时刻?
生:14时气温最高,4时气温最低。

师:这样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的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师:请问同学们,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是多少?他们的差是多少?
生:最高气温为31℃,最低气温是25℃,差为6℃。

师:大家计算的很准确。

由此我们可知,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叫做气温的日较差。

即“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板书:气温日较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P53,3-12,气温年变化图,和气温日变化图有什么不同?
生:假设为北半球,横轴变为月份,纵轴变为一年中12个月份的平均气温。

师:北半球最低和最高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几月份?
生:北半球平均气温最高的是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1月。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年中南北半球的海洋与陆地上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相同吗?
【分组讨论回答】
生:不同
组1:大陆月均温最高的是7月份,最低是1月份。

组2:海洋月均温最高的是8月份,最低是2月份。

组3:以上同学回答的均是北半球的海陆气温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师:经过讨论学习,我们可以总结气温的年变化为: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的变化。

【板书:气温年变化】
师:通过观察,图3-12的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多少?最低值是多少?差是多少?
生:月平均最高值为24℃,最低值为-6℃,差为30℃。

师:经过对气温日较差的学习,我们可以定义气温年较差为什么?
【板书:气温年较差】
生: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多媒体展示气温曲线图】
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

请大家认证听,做好笔记。

首先,画出代表月份的横坐标,把横坐标分成12份,标明月份。

纵坐标要取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极值,我们取-25℃和+25℃作为纵坐标的最大和最小刻度。

并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坐标。

其次,要注意细节,单位刻度不宜太小或太大。

最后,在坐标轴上标出相应月份的温度,注意数据要用点标明,将点标在月份的中间位置,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板书:绘制气温变化曲线】
(三)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

限定10分钟完成。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气温,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的概念,学会了气温变化曲线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安排
请同学们测量明天一整天的平均气温,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