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内容和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事业单位在发挥社会公益功能的同时,也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为此,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建立起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目标1. 构建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分类体系,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 增强事业单位自主经营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3. 实现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1. 确保公益性。
2. 加强事业单位自主权。
3. 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4. 加强事业单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5. 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服务社会和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内容1. 制定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并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分类。
2. 建立分类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政策。
3. 加强事业单位自主权,允许事业单位依法自主决定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
4. 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
5. 加强事业单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6. 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监督机制。
五、改革步骤1. 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标准。
在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性质、功能、收入来源等因素,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分类标准。
2. 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分类。
对现有的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研和分类,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标准进行划分,确定其所属分类,并对其性质、功能、管理体制等进行评估和改革。
3. 建立分类管理体制。
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结果,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完善各类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
4. 加强事业单位自主权。
鼓励事业单位依法自主决定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约束和监管,确保事业单位的经营行为与公益性质相符。
5. 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提高其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____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目录一、背景和意义二、改革目标三、改革内容1.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的修订2.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的优化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措施四、改革计划1.制定改革方案2.组织改革实施3.评估改革成效五、改革保障措施1.法律法规保障2.人才培养和引进3.财政支持政策4.宣传和舆论引导六、总结一、背景和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亟待完善。
当前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过于简单和单一,难以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
因此,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要。
二、改革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准确划分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
2.优化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3.加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创新。
三、改革内容1.事业单位分类标准的修订当前的事业单位分类标准主要根据行政属地划分,未能充分反映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
因此,需要修订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将其与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特点相结合。
考虑到现实情况,可以从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科研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职能和任务。
2.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的优化当前的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和有效,存在管理权限不清、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需要优化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建立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分类标准、组织评估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运行和管理。
3.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具体措施为了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制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立改革工作的目标和步骤。
(2)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听取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建议,确保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1.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
2.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4.健全事业单位监管制度,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二、分类改革原则
1.公益优先:以社会公益为导向,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2)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妥善解决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2.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制定实施方案:各级政府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改革措施:
(1)明确公益目标,强化公益属性;
(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创新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内部活力;
(4)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三)划分为生产经营类
1.功能定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可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2.改革措施:
(1)转企改制,实现市场化运作;
(4)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5)强化监督检查,对改革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2.实施步骤:
(1)2019年,开展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
(2)2020年,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3)2021年,巩固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持续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方案不符的,按照本方案执行。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截至目前,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最新消息是,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20年5月发布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旨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改革,进一步优
化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服务能力。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1.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和生产服务类事业单位两大类别,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和服务对象。
2.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改革:推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和
指导;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事业单位的效能提升。
3.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注重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引
导事业单位人员发挥个人能力和创造力。
4.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鼓励事业单位通过合作、联合和改制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化的运营模式。
5.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深化事业单位预算制度改革,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规范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和时间安排等尚未公布,相关部门
正在进一步研究和制定。
大家可以持续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和政策文件,以及新闻媒
体的报道,及时了解最新的事业单位改革动态。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一定规模。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为此,有必要进行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以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效能。
分类改革的目的是实现事业单位的精简与效能提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二、分类原则1. 社会需求导向原则: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核心领域事业单位和辅助领域事业单位两类。
核心领域事业单位是指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事业单位,具有较高的社会需求度。
辅助领域事业单位是指为核心领域事业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
2. 服务对象导向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划分分类,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服务事业单位三类。
3. 经济性原则:将事业单位按照其市场化程度划分分类,将事业单位划分为市场化事业单位和非市场化事业单位两类。
市场化事业单位是指能够以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活动、实现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非市场化事业单位是指依靠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来源、较难实现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三、分类改革内容1. 核心领域事业单位和辅助领域事业单位划分核心领域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公安、军事、文化、媒体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辅助领域事业单位主要包括财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2. 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分类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科研、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教育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等。
3. 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的分类企事业单位服务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事业单位。
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财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事业单位。
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通知
中央编办、财政部、⼈⼒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作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配套⽂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要求,经中央编委领导批准,现就做好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作通知如下:⼀、把科学划分类别作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程,认真组织学习相关⽂件,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要求。
⼆、严格执⾏政策。
要认真落实中发[2011]5号和国办发[2011]37号⽂件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社会功能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不以机构名称、经费形式、⼈员管理⽅式等作为分类依据。
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防⽌公益类向⾏政类“挤”、经营类向公益类“靠”,防⽌将社会功能、运⾏⽅式相同的事业单位划⼊不同类别。
三、统筹安排进度。
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作2013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中央编办会同财政部、⼈⼒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成⽴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分类⼯作⼩组。
3⽉⾄5⽉,各部门就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意见与⼯作⼩组进⾏沟通协调,形成⼀致意见。
6⽉10⽇前,各部门将所属事业单位分类意见报送中央编办。
6⽉底前,中央编办商财政部、⼈⼒资源社会保障部,涉及党群事业单位商中央组织部研究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程序报批。
各部门要统筹安排,按时报送相关材料,以免影响事业单位改⾰进程以及与其他相关改⾰政策的衔接。
四、严肃⼯作纪律。
各部门要从⼤局出发,切实强化责任意识。
严禁借改⾰之机,擅⾃提⾼机构规格、突击增设机构、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
严格财务管理,严禁转移、侵吞、挤占国有资产,防⽌国有资产流失。
违反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追究相关责任⼈的责任。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分类涉及⾯⼴、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
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健全⼯作机制,配备专门⼒量,扎实开展⼯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077(方案范本系列)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详细版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详细版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根据政事、事企分开和精简、优化、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符合团场文化类、城建类事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团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改革的原则是:(一)政事、事企分开的原则原单位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强化为农业和农技服务的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服务性职能。
(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单位结构布局,减轻财政负担和职工负担,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团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相适应。
二、机构编制调整根据《关于下发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城镇管理服务中心、经济核算中心(统计调查中心)四个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58名。
三、所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确定1、141团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2人)主任:1人书记:1人农业技术员:14人林业站站长:1人畜牧兽医站副站长:1人畜牧兽医:4人2、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5人) 书记、主任:1人播音员:1人记者:1人编辑、技术员1人技术员:2人3、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2人)书记、主任:1人工作人员:1人4、经济核算中心(2人)工作人员:2人以上共纳编31人,其余编制暂空27人,待后根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方案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方案
一、关于事业单位的分类
根据事业单位的定义,事业单位包括:事业法人、企业法人、事业经
营法人、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会保障收费机构、非营利
组织、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科研单位等。
根据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可以分
为四大类:
(1)综合类事业单位:主要指各类行业和部门的事业法人、企业法人、事业经营法人、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等,具有多元的经济组
织形式,各类经营范围比较广泛。
(2)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指政府在有关领域直接参与的机构,具有
决策机构和协调机构的双重功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指导、管理和服务一切
事业单位的重要组织。
(3)社会保障类事业单位:主要指社会保障收费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主要负责收取社会保障征收的费用,以及实施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国民基
本的社会权利和利益。
(4)教育科研类事业单位:主要指各类学校、学院、研究所及科研
单位,负责从事教育、科研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为推进国民教育、
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关于事业单位的方案
事业单位的方案,应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积极创新政策。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人事制度、业务范围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改革的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有的管理体制已逐渐显现出一些短板。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各种课题,其中涉及到我国49万个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改革问题。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是为了正视问题,并为我国事业单位实现改革和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路径,并给予其更大的自主决策权、自主创新权。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1、管理体制的转变改革之前,事业单位在组织上属于政府机构领导,这就造成了很多行政机构和事业性机构互相控制的现象。
为此,政府决心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实施转变,要让事业单位真正脱离行政部门的影响,能够自主化发展。
2、人事制度的改善事业单位一直以来使用的是公务员制度,而这种制度的主要体现是根据你的资历和工龄给你安排职务。
但是,这种制度无法根据人的能力和兴趣进行调整。
为此,改革方案提出要废除原有制度,实行人才选拔机制,并建立灵活、多元化管理和工作方式。
3、业务范围的调整改革前,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相对固定、单一,一些事业单位长期停滞不前,出现了业务不开展、工作不紧密等现象。
改革方案提出,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其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的权力,鼓励其另辟蹊径、引领风气的方向。
三、改革方案的实施策略1、正确认识改革需要大家的支持,要正确认识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提供意见。
2、创新思路改革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改革思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改革计划,并加强科学管理。
3、巩固措施改革只有在持续和巩固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
政府要采取落实政策、加强监管、配套措施等多种方式,巩固改革成果。
四、改革的成效实施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得到了根本性转变。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国办发[2011]37号之1)
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事业单位分类提出如下意见:一、原则要求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坚持根据职责和特点,细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分类依据;坚持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
二、类别划分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一)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即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
认定行政职能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
这类事业单位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即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不承担公益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要逐步转为企业或撤销。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三)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即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和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
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即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即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这类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与主业相关的服务,收益的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在划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类型时,对完全符合某一类型条件的,直接确定其类型;对基本符合某一类型条件的,经过相应调整后确定其类型;对兼有不同类型特征的事业单位,可按主要职责任务和发展方向确定其类型。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不清、人事制度不完善等,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效果。
为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2023年将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促进事业单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二、宗旨和目标宗旨: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各类事业单位的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能。
目标: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管理体制;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激发人才活力;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效能;5. 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改革内容和重点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运行特点,将其分为公共管理类、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文体娱乐类、社会福利类等不同类别,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定位和职责。
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业务需要,进行机构设置的优化调整。
对重复、冗余、功能不明确的机构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推动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理结合,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
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事制度,推行事业单位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激励事业单位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服务中的应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旨在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提高其效能和服务质量。
该方案主要包括调整事业单位的分类体系,优化人员编制和薪酬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以及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等措施。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提升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引言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如人员编制不合理、行政管理过于繁琐等。
因此,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效能和服务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调整事业单位的分类体系1.1 分类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和职责,可以将其分为教育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社会服务事业单位等。
1.2 分类标准在分类时,需要考虑事业单位所服务的主体和对象,以及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
同时,还应该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相协调。
二、优化人员编制和薪酬制度2.1 人员编制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编制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同时,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根据人才需求设置相应的编制指标。
2.2 薪酬制度在薪酬制度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以激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机制等方式来提高薪酬的灵活性和公正性。
三、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3.1 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和管理流程。
可以采用科学的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2 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提高监督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四、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了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社会责任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建立志愿者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内容和依据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和依据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1)一权威报告指出,对现有事业单位,可根据职能特点,决定归属。
主要原则包括:一是产品和服务可以市场化的应尽快市场化。
对“站错队”的机构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二是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其职能特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分别确定为政府直接组织的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机构。
对那些公益性突出的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与政府职能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仍需要政府直接组织。
对于那些不必再由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逐步改为非营利机构。
三是同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拆分的要拆分。
还有一些机构,虽然无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组织,但其本身也基本不具公益性或公益性很弱,该撤销的则要撤销。
四是同步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要对目前一些领域社会事业的部门分割体制进行改革。
原则上,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应归属同一政府部门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
(2)文件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
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
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机构重叠、职责模糊、管理混乱等。
为了进一步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国决定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一、改革目标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减少机构重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确事业单位的分类和职责,减少职责模糊现象;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其健康发展。
二、改革内容1. 分类标准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功能和管理特点,将其分为行政类、事务类和公益类三大类事业单位。
行政类事业单位主要为政府部门和行政机构;事务类事业单位主要为独立核算的事业单元;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为公益性组织。
2. 分类准入条件各类事业单位的准入条件将有所不同。
行政类事业单位应符合政府机构设置的相关规定;事务类事业单位应具备独立核算和管理能力;公益类事业单位应具备公益性质和能力。
3. 分类管理分类改革后,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将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行政类事业单位将依托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事务类事业单位将实行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通过制定业务经营计划和年度目标来管理;公益类事业单位将加强社会监督和自律,注重公益性质的发挥。
4. 分类改革过渡分类改革将分阶段进行。
首先,对各类事业单位进行普查和评估,明确归类情况;然后,对分类准入条件进行制定和公示;最后,逐步将事业单位纳入分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
三、改革措施为了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通过修改现行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分类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分类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2. 建立分类管理系统建立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
3. 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制定更加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优化管理效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分布广泛,遍布各个领域。
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分类不明确、运行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和服务大众的使命,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方案。
本次事业单位分类的目标是:明确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和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的和发展。
二、分类标准1.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将事业单位分为政府性事业单位和社会性事业单位。
-政府性事业单位主要为政府服务的重要机构,如政府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社会性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公益性服务机构,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文化机构等。
2.在社会性事业单位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教育类事业单位、医疗类事业单位、科研类事业单位、文化类事业单位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服务需求。
三、运行机制1.设立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工作,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和指导。
2.政府性事业单位应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强化职能定位,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决策效率和行政效能。
3.社会性事业单位应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拓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提高自负盈亏能力,降低对财政的依赖。
4.加强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的职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5.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收支平衡,提高财务透明度和民众的监督参与度。
四、实施步骤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的分类标准和运行机制,为提供法律依据。
2.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事业单位分类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
3.开展事业单位分类调研,全面了解各类事业单位的现状和问题,为分类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改革背景与目标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2.本方案旨在明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原则、范围、方法与步骤,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实施路径。
二、改革原则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事业单位高效运作。
3.坚持创新发展,鼓励事业单位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4.坚持依法改革,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三、改革范围与对象1.改革范围: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环保、地质、测绘、检验检疫、城乡规划等领域。
2.改革对象: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四、改革方法与步骤1.分类方法(1)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特点,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经营性三类。
(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如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如科研、设计、咨询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4)经营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市场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经营性质,如宾馆、招待所、印刷厂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2.改革步骤(1)摸底调查:对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职能定位、经费来源等信息。
(2)分类评估: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评估,明确各单位的改革方向。
(3)制定方案:针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措施等。
(4)组织实施:按照改革方案,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跟踪评估: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1.03.23•【文号】中发[2011]5号•【施行日期】2011.03.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年3月23日中发[2011]5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现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和依据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内容(1)一权威报告指出,对现有事业单位,可根据职能特点,决定归属。
主要原则包括:一是产品和服务可以市场化的应尽快市场化。
对“站错队”的机构通过直接转制为企业或与企业合并重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二是对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按照其职能特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分别确定为政府直接组织的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机构。
对那些公益性突出的社会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基础和公益性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与政府职能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仍需要政府直接组织。
对于那些不必再由政府直接组织和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考虑逐步改为非营利机构。
三是同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拆分的要拆分。
还有一些机构,虽然无法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组织,但其本身也基本不具公益性或公益性很弱,该撤销的则要撤销。
四是同步进行管理体制调整。
要对目前一些领域社会事业的部门分割体制进行改革。
原则上,同一领域的社会事业应归属同一政府部门实施统一规划和管理,尤其对那些需要在发展中统一规划和协调的社会事业。
(2)文件上关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定一、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
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
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
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二、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
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三、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转企改制。
周密制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
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完善过渡政策。
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
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
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
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四、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明确改革目的。
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改革管理体制。
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
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
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
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
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
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批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3)各地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初步尝试2008 年8 月11 日,中央编办正式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确定了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5 个试点地区,这些省市在经过合理的调研之后,相继着手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而在此之前,我国已有很多地方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管理模式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1、各地的初步尝试。
北京市海淀区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切入点,将政府职能部门直接举办公益类事业单位,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集中,组建了政府特设机构——公共服务委员会,受政府委托,监管政府公共资源。
对于该区事业单位按照“先分类、再分别对待”的原则,对带有营利性的单位直接企业化,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的单位严格由政府管理,统一划归公共服务委员会,而带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则基本不变。
包括海淀区卫生局所属的22 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区卫生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区文化委所属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归属到了公共服务委员会名下。
政府不再举办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再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人财物管理,只承担事业单位的行业监管,较好的解决了政府职能定位的问题。
西安市按照“行业推进、分类进行、扩大试点、稳步实施”的原则,结合本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财政的承受能力,按行业和系统分类,开展了涉及100 多个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
对人员超编的精简,功能萎缩的撤销,职能交叉的合并,条件成熟的转制,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山西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中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抓紧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三是要认真扎实搞好各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四是要同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养老保险、人事制度、财政投入、收入分配);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圆满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
2、深圳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006 年7 月,深圳市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
其主要思路是:“政事分离”,把不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交给市场,把具备“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还原本色,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
实现政府职能归位,不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从现有事业单位剥离,交给社会去做。
改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凡是可以通过采购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不影响该项服务稳定供给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供应,降低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按照这个思路,为了实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地深圳市以社会功能为标准,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监督管理、经营服务和公共服务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