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率也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60.6%。
城市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与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也因此快速推进。
城市化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基本载体,对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城市化还激发了对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需求,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实现。
二、人口因素人口的集聚是城市化的核心和基础。
我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城市的优越条件,如更好的就业机会、人才吸引、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都很有吸引力。
同时,城市的化学反应效应可以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来到城市。
三、政策因素政策是引导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城市化进程,积极实施一系列政策来加强城市建设和发展,如新型城镇化、市场化土地流转、城乡统筹等。
政府还建立相关机构,加强规划和管理。
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四、环境因素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短缺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政府也加强了相关管理。
为了控制城市化对环境带来的损失,我国不断加强环保政策和投入。
旨在减少城市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健康,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协调。
综上所述,经济、人口、政策、环境等因素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并形成复杂的影响机制,相互影响和制约。
我们必须从综合角度把握城市化的全面意义,积极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只有从多个方面同时加以提升和管理,综合施策,才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发展。
城市经济和耕地保护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张研究综述
城市经济和耕地保护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张研究综述[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领跑地区,也是城市扩张急剧进行的地带。
近年来,该地区城市扩张逐渐成为城市经济、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城市扩张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将从城市扩张的特征和模式、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调控策略及扩张效应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扩张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城市经济耕地保护城市扩张长三角地区1.引言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城市化过程的推进下,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长,城市建成区呈现出持续向农村腹地蔓延的趋势。
一方面城市用地扩张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城市扩张不可避免地要占用稀缺的耕地资源,这使得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普遍面临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
因此研究该地区城市扩张的进程,了解其扩张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2.研究内容2.1城市扩张的特征和模式对于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扩张特征和模式的研究较多。
车前进等人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在以中心城市集聚为主导的过程中,遵循“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
张落成等在对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扩张特点研究中发现,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演变的总趋势,是以旧城为中心,由内向外,由单一中心向多元结构发展的过程,离心与向心,扩散与集聚交替进行。
而在对无锡市用地扩展研究中,张落成等又采用土地扩展集中指数公式,描述其时空特征与趋势为土地扩展向某一地域集中的偏向性越小,反之则偏向性越大,土地扩展分布不均匀。
在城市土地扩张模式研究方面,王丽萍根据江苏省某些城市用地扩张情况将长三角城市扩张划分为高速、快速、中速、缓慢扩展型四种类型,隶属长三角的城市大致处于一个较为快速的扩张阶段。
而面临城市扩张中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用地矛盾,有学者提出构建和划定城市扩展带,来培育城市扩张的新模式。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比较分析对象
要趋 向。城 市土 地扩展 是城 市形 成发展 的基 本属 性 , 国 民经 济现 代化 发展 的客 观需求 , 同时这 是 但
种扩 展也必 然会 带来 优质耕 地 的损失 , 使城 市建设 用地与 耕地 保护 之 间的矛 盾越发 突 出。因此 , 摸
清城 市土地 扩展 的影 响 因素 , 利于从 根源 上控 制城市用 地规模 的无序 扩张 , 有 有利 于提 高土地利用 效率 , 缓解 F益 突 出的土地供 需 矛盾 。 t
N . O r o 62 07 G n rl e i o 1 4 e ea r lN . 8 S a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影响 因素的实证研究
— —
以长江三 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比较分析对 象
唐 礼 智
( 门 大 学 经 济 研 究 所 , 建 厦 门 310 ) 厦 福 60 5
摘
许多学 者的研 究成 果都 表 明城市人 口规模 是 城 市用 地 规模 扩 展 的 最重 要 影 响 因素 之一 。 8 - J
周倩认 为城 镇建设 用 地规模 等 于城镇 人 口规模 与人 均 建设 用 地 面 积 的乘 积 。 梁 进社 、 曼 从城 J 王
市位 序一 规模 法则 出发推 导 出城 市用 地规模 与城 市人 口呈 异 速增 长 的关 系 , 即城 市 用地 增长 率 和 人 口增长率 之 比是 一个 不 变的 常数 。 u 等 人 的研 究 结 果 显示 , 口密 度 是 城 市 规模 扩 张 的 内部 J 人
收稿 日期 :07 8 3 2 0 —0 —1
作者简 介 : 唐礼智 ( 7 一 , 安徽和县人 , 1 0 ) 男, 9 厦门大学经济研 究所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连云港市中心城区扩张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Vo l ) l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6 7 2 — 6 6 8 5 . 2 0 1 3 . 0 1 . 0 1 4
连 云 港 市 中心 城 区扩 张 时 空变 化 特 征 及 驱 动 力分 析
t o 2 0 09 wa s e x t r a c t e d by t he i nt e gr a t i on of mu l t i — s ou r c e d a t a wi t h RS a n d GI S s up po r t .The s pa — t i a l — ’ t e mpo r a l f e a t ur e s o f ur ba n l a n d e xp a ns i o n i n r e c e nt 3 0 ye a r s i n t he c i t y pr o p e r h a d be e n a na — — l y z e d u s i n g s uc h i nd e x e s a s t he e x pa ns i on s pe e d c oe f f i c i e nt ,t he e x pa ns i o n i n t e ns i t y i nd e x, t h e
了3 0年 来连 云港 市城 市 用地 扩 张的 时空特 征 。研 究结 果表 明 : l 9 7 9 —2 O 0 9年 间 , 连 云 港 市城 市建
设 用地 面积持 续增加 , 扩 张强 度逐 渐增 强 , 其中以 2 0 0 0 -2 0 0 9年 间的城 市扩 张规模 和速 度 最 大 ; 连
高祥 伟 , 王雅 丽 , 韩 兵
( 淮海 工学院 测绘工程学 院, 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5 )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驱动力研究——以广州为例
的驱动 因素对 于城 市建成 区面积扩 张的影 响也各异 。选取2 0 ~ 0 9 近十年广 州市城 市建成 区面 00 20年 积 、人 口城 乡构成比 、经济指标数据 ,探讨广 州城 市建成 区扩 张过程 中各驱 动 因素对其面积扩张的
制 导作 用 。
关键 词 :广 州 ;城 市 建成 区 ;驱 用 了城市的位序一 规模法则和首位城市法则 ,以建成区面积为表征研 究中 72 0 ) 国城市规模 分布 ,陈洋等(0 7 结合1 8 、1 9 、2 0 年三个特定时间截面总结 了中国城市化时空 20) 2 0 00 9 9 演变 以及 中国城市化水平差异 因素 ;另~ 类则着 重研 究特 定城市建成 区扩张 的驱动 因素 ,如人 口、
社 会 、经 济 等 因 素 。 朴 妍 、 马 克 明 ( 0 6) 析 讨 论 了北 京城 市 建 成 区 1 7 - 2 0 年 扩 张 的经 济 20 分 98 02
驱动。郝素秋 ,徐梦洁等 ( 0 8) 2 0 通过分析南京城 市建成 区扩张的时空特征总结其 扩张的驱 动力因
圈 CI C N T H A NI TI NA E CY
d v r a ed fe e te f cso h r a u l- p ae .Th sp p rc o c 0 0 2 0 e ry tn y a s i r e sh v if r n fe t n t e u b n b it u r a i a e h ie 2 0 - 0 8 n a l e e ’ r u b n b it u r a、 u b n a d r r l ae o o uai n、 e o o i n iao ’ Sd t o a ay i h td rn r a u l— p ae r a n u a t fp p l t r o c n m c id c tr aat n l sst a u g i t ep o e so a g h u’ Su b nb i - p ae ’ se p n i nh w o te ed v r r f i. h r c s fGu n z o r a ul u a x a so o d s r e swo kO t t r h i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及其驱动因素探究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及其驱动因素探究引言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探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及其驱动因素,以期提供理论与实务指导。
一、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是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进行建模描述的方法,旨在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过程,以帮助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
目前常见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有马尔可夫链模型、细胞自动机模型和基于地统计学的模型等。
1. 马尔可夫链模型马尔可夫链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统计模型,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状况。
该模型假设土地利用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只与当前状态有关,与历史状态无关。
马尔可夫链模型简单、易于计算,但不考虑历史的影响因素,模拟结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细胞自动机模型细胞自动机模型是一种基于空间交互的模型,将城市土地划分为若干个细胞,并根据细胞之间的交互规则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
该模型考虑了空间布局的影响,可以较好地模拟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
然而,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参数设置较为复杂,对数据的要求较高。
3. 基于地统计学的模型基于地统计学的模型是一种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区域统计分析,揭示其空间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的方法。
该模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模式,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
这种模型同时考虑了驱动因素的作用,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多种驱动因素的综合结果,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驱动因素,对于把握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及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见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小城镇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及预测
epa px+ 22…" i) x ( 1 px + 1 + tX - i [  ̄ 1 epa p 1px+  ̄ i + x ( l + 22 …+ i) + x X
… ‘
式中P 一 概率或定性变量或是具有二分性 的变量 ,在本 研 究 中 , 示城 镇 用地 扩 张 , J表 0表 示不扩张 ;一常数 项 ,表示 自变量取值全 是 0
时, 比数 ( 与 Y O的概 率 之 比 ) 自然 对 数 ; = 的
价因子的区域差异性和资料的可获得性为原则 , 结合 已有 的研究成果和繁阳镇 的实 际情况分别 从 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选取与城镇用
地扩张有较大联系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自 然驱 动力主要从 自 然环境条件方面选取驱动因子 , 包
p
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起着枢纽作用 , 区域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大。 ( ) 究 方法 二 研
1小 城镇 用地扩 张驱 动力 因子 的选取 。 研 . 本 究 以选 取 因 子 的全 面性 、 表 性 、 代 主导 性 以及 评
Y I■- =+1l 2 + 4i (、 = 卜_ aD + x …- X , n = x p2 - i 1  ̄ J
向的基 于时间序列 的社会经济数据与土地利用 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 也有学者利用 l ii模型 o sc gt
从空 间 角度 ,对 区域 土地 利 用变 化 的驱 动力 、 城
而为城乡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
、
研 究 区概况 与研 究方法
( ) 究 区概 况 一 研
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 , 但是分析的尺 度多集中于大中城市 , 对于小城镇这一城镇用地 扩张活跃点的研究则不多见。 探寻影响小城镇空
城市空间扩张及结构演化的制度因素分析
ls i t alo c s h v be n a k y fcori s pngur n s a il xp sonan t t a olt n a n t s n t ui t on f F e a e e e a t n ha i ba p ta an i d sr url e uc ev u i Dp g hi o
t mnso a inp oda f ̄ t en  ̄ o
abec l omp t r wt ac g o han tu t rl t z in ds rc ua i at op mi o
M
■
Urans a ̄ l x an in, a altJ Ul,Is ̄ t n lr n t Sy tm h ng s n tu in l re b p a e p so Sp U P c 8 n lu i a ta si s t to i on se c a e Isi t a f c s to o
的深层社会经济结构,其研究重点在于资本 主义
生产方式对城市形态及发展的制约。新韦伯主义 学派认为,对城市空 间结构产生影响的是 多元 的
2城市发展体制转型与空间结构演化
随着冷战体系的解体和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
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着巨大的经 关城市发展体制转型 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发展
1引言
2 0世纪 9 年 代以来,西万 国家关于城市空 0 间结构的研究出现 了明显 的制度转向,即更加关
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其发展的驱动力也十分多样化。
因此,本文将探讨其中的几个主要驱动力。
1. 土地和资源首先,土地和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环境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有些地区资源丰富,投资环境优越,企业前景好,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在这些地区,由于土地和资源的优势,企业的发展会更加便利,同时也更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2. 人才和教育人才和教育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充分的人才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不仅支撑了新兴的高技术产业,而且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技术和创新技术和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兴技术、创新和研究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例如,硅谷和中国的深圳,因为其先进的科技和创新能力而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产业基地。
4. 市场和消费市场和消费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个地区的消费能力以及市场需求,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市场和消费也会推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例如,中国的五大消费支柱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市场活力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土地和资源、人才和教育、技术和创新以及市场和消费都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任何一个地区,各种因素都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或阻碍地区经济发展。
因此,在确定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时,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相互关系。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因子分析——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区为例
子 , 以后城市 发展政 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为
三 、 市建设用地扩展影响因素分析 城
( ) 法 与 原 理 一 方
是 平 原 。地 貌 主 要 有 3种 类 型 , 即低 山 、 陵 和 平 丘
采 用 主成分分 析法 , 研究 区域 1 9 - 2 0 年 对 96 05 十年 间与城 市建设 用地扩 展有 关 的指标数据 进行定 量分析 , 通过 统计 分析提取 起 主导作用 的指 标 因子 。
原 。低 山地约 占 1 . , 陵 岗地 占 5 . , 原 39 丘 39 平
面积 占 3 . ( 顶 山市统计 年鉴 ( 9 7 2 ( ) 。 22 平 1 9 — ( 6 ) j j 平 顶 山市 区作 为 建 国后 新 兴 的能 源城 市 , 发 其
展 的 速 度 是 十 分 迅 速 的 , 区 建 设 从 无 到 有 、 能 源 城 从 生产 的小镇 到拥有 9 5万 城 市 人 口 的能 源 中 心 城 市 ,
中 图分 类 号 : 2 2 TU9 4 1 3 F 9; 8.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2 l ) 4 0 2— 3 1 7 5 7 ( O O 0 一o l 0
其城 市建设 用地 的扩展 速度 及扩展 趋势 与其它城 市
一
、
研 究 背 景
制建设 用地 的扩展 速度 。这对 集约利 用城 市土地 资
源 , 护 耕 地 以 及 实 现 城 乡 建 设 的 协 调 发 展 具 有 重 保
要 的 意 义 。
城市建设用地 的扩 展主要 是通 过 占用城 郊农 用地 来 实现 的, 因此要 切实 保护 耕地 、 加强 城市 土地 集 约利
《近20年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的城市扩张研究》范文
《近20年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的城市扩张研究》篇一一、引言乌兰巴托市作为蒙古国的首都,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城市扩张。
本文旨在研究过去二十年里乌兰巴托市的城市扩张现象,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综合分析城市扩张的历程、现状及趋势,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乌兰巴托市城市扩张的历程自21世纪初以来,乌兰巴托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扩张。
过去二十年里,城市面积从原本的有限区域迅速扩展至周边地区。
这一过程主要分为几个阶段:1. 初期阶段(2000-2005年):城市扩张以向北、向南和向东为主,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
2. 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5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扩张速度加快,新城区不断涌现。
3. 成熟阶段(2016年至今):城市扩张逐渐趋于稳定,但仍处于持续发展之中。
三、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乌兰巴托市的城市扩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推动了城市的扩张。
2. 人口增长:人口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加剧了城市扩张的压力。
3. 政策支持:政府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为城市扩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资源需求:城市扩张还与能源、水源等资源的供应有关,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边界逐渐向外扩展。
四、城市扩张的影响乌兰巴托市的城市扩张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扩张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此外,城市扩张还对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产生了影响。
五、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根据研究分析,乌兰巴托市的城市扩张在未来仍将持续。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确保城市的有序发展。
2.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临沂市主城区居住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
地方经济临沂市主城区居住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张冬梅 侯秀欣 付成华 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摘要:研究城市住宅用地扩张特征及驱动力机制对解决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临沂市为例,探讨了临沂市主城区住宅扩张的空间特征,并对其扩张的驱动机理包括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城市发展战略因素和城市配套设施因素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住用地;空间扩张;临沂市主城区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4-0485-02住宅用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住宅需求量急剧增加,城市住宅空间扩张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城市住宅扩张的空间特征及驱动力进行研究,对解决城市化问题,实现居民居住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临沂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住宅空间的扩张特征和驱动机制。
一、研究区域概况主城区是指作为城市主体的市区,由属于城市紧密层范围的各区组成[1]。
临沂市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旧城区为依托,沿河发展,北上东进。
主城区由 5 个功能片区组成:兰山区(含北城新区)、罗庄区、河东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
兰山区和罗庄区发展较早,人口较多,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稳定,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且规划落后;其他主城区作为临沂市的新建城区虽然发展年限短,人口数量少,但经济增长速度快,区域发展潜力大,城区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研究数据来源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临沂市统计局统计年鉴,结合实地调查和部门走访。
三、扩展特征分析1.时间特征表1 临沂市主城区居住用地面积扩展情况(km2)地区名称2009201120132015扩展面积扩展倍数兰山26.7427.82828 1.260.05 罗庄 6.78 6.78 6.78 6.7800.00 河东 5.38 5.6311137.62 1.42开发区 1.75 2.1 3.38 3.42 1.670.95高新区 2.08 2.09 2.9 2.90.820.39 (数据来源:临沂市统计年鉴)自2009年至2015年间,临沂市主城区各区域居住用地面积在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各区域增长状况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
地理城市扩张知识点总结
一、城市扩张的概念城市扩张是指城市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大或延伸,包括城市用地扩张、城市人口扩张、城市基础设施扩张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城市扩张的类型城市扩张主要包括水平扩张和垂直扩张两种类型。
水平扩张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横向扩展,包括城市用地的扩张、城市建设的拓展等;垂直扩张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纵向扩展,包括城市高度的增加、地下空间的利用等。
三、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1.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加会带动城市的扩张,包括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基础设施的扩建等。
2. 经济发展:经济的繁荣会带动城市的发展,包括城市用地的扩张、产业的集聚等。
3. 政策引导: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导向也会对城市扩张产生影响,比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政策等。
4.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会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交通建设的改善等。
四、城市扩张的影响1. 城市土地资源的消耗:城市扩张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对环境造成破坏。
2. 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扩张会导致交通负担增加,交通拥堵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会导致工业污染、交通排放等环境问题加剧。
4. 社会资源紊乱:城市扩张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社会治理难度增加。
五、城市扩张的控制1. 城市规划:完善的城市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合理扩张,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消耗。
2. 土地利用政策: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推动城市向内收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 生态保护:加强对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城市扩张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4. 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居民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1. 大城市扩张迅速:中国的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扩张迅速,城市圈和城市群不断扩大。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促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扩张需求大。
3. 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中国的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城市用地负担加重。
南京市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力分析_郝素秋
引言近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迅速,在经济发展的拉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区持续向农村腹地蔓延,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增长。
研究城市扩张的进程,了解城市扩张的规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城市土地扩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更新。
研究人员一般通过对特定时段空间信息的对比,计算分析指数,确定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数量、速度和空间方向,如薛东前和王传胜、袁俊和常旭、李晓文等[1~3]对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研究城市土地扩张的特征和模式时,RS 和GIS 是常用的辅助技术,如黎夏和叶嘉安、陈美球等、刘盛和等、田光进和庄大方、陈龙乾等、陈本清和徐涵秋、金宝石、胡德勇[4~13]等的研究。
城市土地扩张影响因素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很多学者从宏观(全国)[13]或微观(单个城市)[14]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更多的学者将关注投向城市扩张的驱动力和驱动机制,运用数学方法来构建驱动模型,确定城市建成区扩张的驱动力,谈明洪、朴妍和马克明、徐涵秋、王丽萍、吴宏安、张新焕[15~20]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以城市建成区扩张表征城市扩张,分析南京市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探讨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对控制和引导城市扩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也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土地利用和城市扩张的政策提供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自1988年3月国务院批准南京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以来,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3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长了20多万美元,经济平稳增长。
从建国至改革开放,南京城市的空间扩张过程呈现出跃进式的发展先向东开辟文教区,后向北开辟工业区[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开始大规模的向外扩展,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增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出于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城区的工业用地逐渐外移,城区功能逐步改变。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及驱动力分析
2 . 1 经 济 驱 动 力
资产投资 、 财政支出等经济投入 因素 ; ③ 地区生产 总值 、 人 均生
产总值等 经济 产出因素。
2 长株 潭 建设 用地 扩张 的驱 动力分 析
中间 地 带 , 具 有 承东 ( 南) 启 西( 北) 的 作用 。
研 究 结 果 有 利 于 从 驱 动 因素 着 手 指 导 城 市 规 划 的 编 制 。
[ 关键词 ] 驱动力; 建设用地扩张 ; 长株 潭 城 市 群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节 奏 加快 ,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也 相 应 地 发 生 着 变 化。 人 多 地 少 的 现 状 导 致 耕 地 减 少 与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的 矛 盾 日益 突 出 。对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的 特 点 及 驱 动力 进 行 分 析 , 有 利 于制 定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 划 , 促 进 土 地 资 源 的 科 学 合 理 利 用 及 社 会 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 本 文从 《 湖 南省 统计 年鉴》 中选 取 长 株 潭 1 9 9 6 2 0 0 9年 的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及 经 济 发 展相 关 数 据 进 行 研 究 , 以探 求 l 4年 间 长 株 潭 城 市 发 展 的驱 动 力 所 在 ,为 城 市 规 划 提 供 参 考 性 意 见 。 本 文 拟 选 择 建 设 用 地 面 积作 为 衡 量 土 地 集 约 节 约 利 用 的 标 准 。 影响建设 用地 面积 的因素错综 复杂 , 参考相 关文献 , 主 要 选 择
长 株 潭 城 市群 1 9 9 6年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为 2 6 . 2 0 x l O 4 h m , 2 0 0 9
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力分析陈云;朱红梅;罗寅;赵煜明;袁露影;黄河【摘要】利用长沙市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从建成区面积变化总体特征、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变化特征以及城市扩展形式3个方面对长沙市2000~2008年用地扩展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时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是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的房地产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By using relevant data of Changsha Urban Statistical Yearbook, the land use expansion of Changsha City from 2000 to 2008 we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built-up area change, the varia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form of urban expansion, then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Changsha urban land expansion driving forces was carried out combined with socio-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element of urban land expansion in Changsha City and the housing boom in recent yea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4【总页数】2页(P8452-8453)【关键词】长沙市;城市用地扩展;驱动力【作者】陈云;朱红梅;罗寅;赵煜明;袁露影;黄河【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1 研究区域概况长沙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结合部,经济区位优势显著,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同时又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城市。
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经济增长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明确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等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在发展初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产业成为主要支柱。
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多元化和结构的升级。
发达的第三产业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力。
二、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规模越大的城市,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潜力就越大。
大城市拥有更多的人口、资源和市场,可以形成更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此外,大城市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城市群经济,促进区域一体化。
三、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城市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而人口的增长和流动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市场需求缺乏的问题。
此外,人口规模的增长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升级和转型。
例如,大量的知识性人才可以带来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城市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水利和能源等方面。
有效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例如,高速公路和铁路可以有效缩短地域距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
五、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城市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风险。
技术创新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提高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非常复杂,包括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人口规模、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
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路和中山东路 、 中路为南北东西轴线的道路 中心线 可将城 汉
收 稿 日期 :0 8 1— 3 20 — 0 2
作者简 介: 蒋博 (9 3 )女 , 18 一 , 山东烟 台人 , 硕士研 究生, 事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从 徐梦洁(9 3 )女 , 17 一 , 江西宜春人 , 博士 , 副教授 , 从事 区域经济与 可持续发展 、 地理信息 系统研 究。
里, 都是南京金融、 商贸高度发达的地区。由于鼓楼区和白下
南 京城 市发展的空间格局起始于 明朝 ,0世纪 8 2 0年代 之后南京才开始大规模 的向古城之外扩展 , 并伴随着经济发 展、 产业结构优化 , 区功能逐步改变 。 城 在环城路之 内的南京 市主城区面积不大 ,从 19 99年到 2 0 老城 区只扩 大了 0 4年
东部 区域包 括玄武 区、 栖霞 区和江 宁区 , 其中发展 比较
早 的是玄武区和栖霞 区。 玄武区总面积 7 .7 51 平方公里, 是重 要 的旅游景区; 而栖霞 区是老城区, 发展缓慢 。东部 中山风景 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尤其是环紫金山和玄武 湖为主的旅游 区, 出现 大面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增加 了大部分的绿地 和居住 区。东部区域的另一个特征是道路建设发展 比较快 ,
二、 研究 区域 扩张特征
南京市城区的新街 口地 区是南京市的城市核心区 , 在分
析城区扩张特征时 , 我们以新街 口为中心 , 以中山路 、 中山南
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投资不断扩 大, 由于制造业和高新 技 术与科 教文化产业等 因素的影响 , 新城区的扩张表现得极 为 迅速。首先 , 东部区域 的扩 张主要集 中在东山 、 仙林 , 这一区
关 键 词 : 京 市 ; 区扩 张 ; 动 因素 南 城 驱
城市用地规模扩展的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
2 60 ) 2 0 7
要 】 市 用地 规 模 扩 展 是 城 市化 发 展 过 程 的 必 然 结 果 和 客观 要 求 , 口增 长 、 会 经 济 发 展 以及 城 市环 境 改 善 是 城 市 用地 扩展 的 主 城 人 社
要 驱 动 因素 。本 文通 过 对 影 响 徐 州 市城 市 用地 扩 张 的 因素 分 析 , 别从 以上 三 个 方 面 运 用 主 成 分 分析 方 法 对其 城 市 用地 规 模 扩 展 的驱 动 力进 分 行 定 量 分析 , 断其 城 市用 地 扩展 的合 理 性 , 对 徐 州城 市 的 发展 提 出建 议 。 判 并
市圈核心城市的地位, 徐州市正抢抓发展机遇 , 扩大城市规模 , 高城 提
市 化 水 平
2 驱 动 城 市 用地 扩展 的 因 素 分 析
【 关键 词】 州; 市建成 区; 市用地扩展 ; 徐 城 城 驱动力
一
,
城 镇 用 地 的 扩 展 是 城 市 ( ) 在 空 问 上 表 现 最 为 明 显 的 特 征 之 取 了 1 9 — 0 3年 的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根 据 徐 州 市 2 0 镇 化 9620 0 4年 统 计 年 鉴 数 随 着 城 镇 人 口增 长 和 经 济 发 展 , 城镇 的 空 间 扩 展 是 一 种 必 然 的 发 据 显 示 : 19 从 9 6年 至 2 0 0 3年 , 区人 口从 173 市 4. 4万人 增 加 到 173 6 .3
展 趋 势 , 是 城镇 化 的加 速 不 可 避 免 的 要 占用 相 当 数 量 的 优 质 耕 地 资 万 人 , 长 率 为 1 .% ; 同 期 城 市 建 成 区 面 积 从 6 - 方公 里 增 加 但 增 36 而 O3平 源 。 国 内外 的 经 验 表 明 , 市 化 的发 展 是 不 可 逆 转 的潮 流 , 国 要 在 到 8 .5平 方 公 里 . 长 率 为 4 .% 城 我 9O 增 77 22 0 0年 实 现 城 市 化 水 平 6 %,为 了保 护 耕 地 抑 制 城 镇 化 的 发 展 是 不 0 由图 1可 以 看 出 , 州 市 城 市 用 地 增 长 与城 市 人 口增 加 呈 一 定 相 徐 可 能 的 , 城 镇化 过 程 中建 设 用 地 的 盲 目扩 展 也 是 不 可 取 的 。 为 了 进 关 性 , 市 人 口的增 加 是 城 市用 地 扩 展 的 重 要 驱 动 力之 一 。 而 城 步 了 解 徐 州 市 城 市 用 地 规 模 , 护 现 有耕 地 , 解 建 设 用 地 与 耕 地 23 经 济 发 展 促 进 了城 市 用 地 增 长 保 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分析作者:蒋博徐梦洁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02期摘要:城市扩张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及区域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域,对南京市1995—2005年的城区扩张动态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城区扩张的特征。
同时,选用多项自然和经济指标,建立了以城区面积为因变量的单因素和多元回归方程。
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南京市城区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
关键词:南京市;城区扩张;驱动因素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136-02城市化是以经济工业为主导的人口非农化、土地非农化发展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时期,我国也不例外。
截至2006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3.9%,并且目前仍处于加速时期。
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和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成为城市规划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在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南京市城市扩张过程中,出现了交通和环境方面的负效应现象。
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十年南京市城市扩张的特征,并选择了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来分析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
一、研究区概况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起始于明朝,20世纪80年代之后南京才开始大规模的向古城之外扩展,并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城区功能逐步改变。
在环城路之内的南京市主城区面积不大,从1999年到2004年老城区只扩大了60.9平方公里,总面积为260.05平方公里,扩张面积和速度极其有限。
南京市现辖玄武、白下、建邺、鼓楼、秦淮、下关、雨花台、栖霞、江宁、六合、浦口11区和溧水、高淳2县。
1995—2002年南京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
2002年江浦县合浦口区统一划到浦口区;六和县和大厂区合并,改为六合区。
两年内区域的合并使得2002年后的市区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约3 702平方公里,到2007年市区面积达4 732.07平方公里。
二、研究区域扩张特征南京市城区的新街口地区是南京市的城市核心区,在分析城区扩张特征时,我们以新街口为中心,以中山路、中山南路和中山东路、汉中路为南北东西轴线的道路中心线可将城区分成4个区域。
对比历年的南京市城区图,对四个区域分析扩张特征如下:1.南京市主城区扩张特征东部区域包括玄武区、栖霞区和江宁区,其中发展比较早的是玄武区和栖霞区。
玄武区总面积75.17平方公里,是重要的旅游景区;而栖霞区是老城区,发展缓慢。
东部中山风景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环紫金山和玄武湖为主的旅游区,出现大面积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大部分的绿地和居住区。
东部区域的另一个特征是道路建设发展比较快,交通和旅游的发展使得东北区域建设用地迅速增加。
北区域主要包括分布有众多的高校的鼓楼区西部和下关区。
鼓楼区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下关区28.30平方公里,都是南京金融、商贸高度发达的地区。
由于鼓楼区和白下区本身面积不大,扩张空间受限。
西部区域包括建邺区、秦淮区和雨花区西部,建邺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区内有繁华的市中心商贸区,是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的南京市的老中心城区之一。
外秦淮河穿境而过直达长江。
2002年,河西中部地区的奥体中心建成之后,交通和环境设施都相继完善,开始形成了以居住、工作、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新型城区。
这部分区域增加了近1/3的居住区和商业用地。
河西的建设发展成为南京市区发展的新动向。
南区域包括白下区、秦淮区和雨花区的东部区域。
秦淮区因内秦淮河纵贯全境而得名,面积为22.34平方公里。
南部区域扩张比较大,其中雨花区的扩张以绿地和商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雨花台风景区、雨花东路以及雨花西路,绿地面积增加,居住区集中化。
“老城区新面貌”成为雨花区扩张的特点。
2.新城区的扩张特征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投资不断扩大,由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与科教文化产业等因素的影响,新城区的扩张表现得极为迅速。
首先,东部区域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东山、仙林,这一区域的扩张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校建设,以及良好市政设施和居住环境。
其次,浦口区已成为兼具综合服务功能的城市副中心,在整个新城的建设中注重带动苏北、安徽共同发展,同时扩张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生态型滨江新城区。
对于南部城区,于2005年的地铁一号线的贯通,使南部雨花区和河西成为了城市的增长点。
河西的规划起始于2002年,建邺区政府以奥体中心为契机,全力打造超大型的商务中心,从而使得对土地需求的大量增加,居住区集中使得河西成为了交通诱导下的新的城市扩张区域。
三、城区扩张的驱动因素分析1.城市扩张驱动因子的选取为了进一步研究南京城区的扩张驱动力,本文选取了1995—2005年影响南京市城区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其中自变量包括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X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X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X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X )等因子,因变量是南京市城区面积(km2,Y)。
2.驱动因素的分析(1)自然条件的驱动因素分析首先,选取道路面积作为影响因子,做直线回归方程,模拟人均道路面积对城市扩张的方程式如下:Y=-173.35+393.19×X (式1)式1方程通过T检验,R =0.92,方程拟合度良好,表明道路是南京市区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对城区的影响十分明显。
在1995—2007年间,道路面积平均年增长达到了566m2。
从回归方程里看出,每增加一平方米的道路,有393平方千米的建成区扩大。
其次,选取绿地作为影响城市扩张的因子作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绿地对城市扩张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绿地与城市扩张的关联性不大(未超过85%)。
相比之下,道路面积是城市扩张的主要因素。
(2)经济条件的驱动因素分析1)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零售品总额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条件的指向标。
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Y=280.96+0.14×X +7.39×X +4.07×X (式2)从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9,调整后的R 值为0.85,逐步回归的三个变量可以解释城区85%的面积扩张影响。
模型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达到了显著水平。
D-W值为1.7,表明该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在经济意义的分析上可以看出,南京城区扩张的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地区生产对于城区的扩张更为明显,零售品总额对于城市扩张影响不大。
在城市非理性扩张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速度,可以更加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城市扩张。
2)2007年南京市生产总值达到了3 275亿元,第二和第三产业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最重要的指标,其中第二产业总值达到了1 506亿元,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达到了1 584亿元。
两者对于城市扩展的回归方程如下:Y=-516.33+11.05×X -7.09×X ,R =0.85(式3)从方程里看出,第二产业对于城市扩张的系数为11.05,表现为正相关。
而第三产业与城市相关有负相关,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使得城市扩张,反而应该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亿,城区面积减少7.09平方千米。
四、城市理性扩张建议1.对以上方程分析可以看出,在扩张过程中,城市道路面积的扩大和绿地的增长是南京城区扩张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应该侧重于城市交通系统的控制。
对人均道路和绿化面积以自然增长法计算,2010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和绿化面积分别达到31.31公平米和22.24平方米;从回归模型里可以预测,同期市区面积达到10 574平方千米和9 792.86平方米,扩张数量十分巨大。
在现行的城市规划中,要把城区建设和道路建设并重,对道路建设应该有更加具体的影响度分析,不能依托道路的建设而出现城市土地浪费现象。
2.2000年之前,南京市城区面积占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21%,经过期间几次大规模的调整,2002年后城区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1995—2005年期间,南京市城区人口年均增长率约6.16%,同期的城区用地增长率15.41%,弹性系数达到了2.5,超过了合理扩张的界限。
由于政府主导了大部分的投资方向,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应在城市扩张中,偏重投资方向,正确合理的引导投资比重,控制城市扩张。
3.回归方程中的第三产业产值与城区面积是负相关,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在最近几年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它与城区面积的关联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老城区的扩张需要慎重对待,扩张的方式主要以集约利用土地为主,增加老城区内部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强中心区的土地利用强度。
同时,在新城区的扩张中要体现与老城区面貌的融合与统一。
新城区在开发建设中注重分区特色,按照规划形成独特具体职能区域,并且能与老城区的建筑格局衔接和配合。
参考文献:[1]贾鹏,杨钢桥.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2):182-185.[2]官卫华,姚士谋.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功能组织研究[J].规划师,2005,4,(21):76-79.[3]姚士谋,顾朝林.南京大都市空间演化与地域结构发展战略[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3):7-11.[4]吕宪军,王梅.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扩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6,(1):67-72.[5]高觉民.南京都市商圈及其空间体系构造[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5):13-18.[6]何流,崔功豪.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特征与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0,(6):56-80. [责任编辑杜娟]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